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南京工程地质实践报告篇一
今天,我们来写一写经济地质南京实习报告。在经济地质实习中,我们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此次实习工作让我们更直接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经济地质南京实习报告,希望你喜欢。
为进一步强化教学成果,锻炼学生能力,丰富阅历,拓展视野,我们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组织了07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赴济南长清为期2天的地质实习。 4月16日,该实习圆满结束。
此次地质实习由学院刘教授带领,赴济南主要考察岩石和断层。先后在济南长清馒头山、灵岩寺展开断层和岩石的实习。专业老师针对岩石不同种类、性质和形成 原因及断层的形成展开详细解说,使同学们对岩石和断层有更实际性的认识。另外,专业老师还向同学们解说专业仪器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让我们就地进行自主讲 解并使用。
一、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3.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掌握断层的类型及野外识别的特征。
5.掌握褶皱的野外识别。
6.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二、实习时间:
20__-04-15——20__-04-17
三、实习地点:
1.济南长清区苏庄背斜
2.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的世界第三地质名山馒寿山
3.济南长清泰山西北支脉的有着明显滑坡和断层现象的灵岩山。
四、实习内容
(一)苏庄背斜
1.褶曲
地质构造中褶皱的基本单位。即褶皱变动中岩层的一个弯曲。
褶曲具备如下要素:核(中心)、翼(两侧)、顶角(两翼交角)、轴面(平分顶角的假想面)、枢纽(轴面与岩层面的交线)、轴(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转折端(两翼会合的部分)。
褶曲分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式。
二者差别很多,但最正确的是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背斜中心(核)为老岩层,两翼为新岩层;向斜反之。
其它区别:背斜一般向上凸起,形成山岭;向斜一般向下凹陷,形成谷地。但都有例外。
如长期的风化可使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2.背斜
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向斜,一种是背 斜。褶皱构造中褶曲的基本形态之一,与“向斜”相对。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弯曲。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核部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这一点是其与向 斜的根本区别)。
由于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且油、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背斜常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与之相对,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
向斜与背斜的情况相反,底部岩性坚硬,不易侵蚀,易接受沉积。
背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谷,向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山,这种情况称为“地形倒置”,是外力作用的典型体现。
我们16号去的地方--苏庄背斜,它是由一坐小山,由于风化作用形成的一个小垭口。垭口两边岩石在水平方向呈明显的对称状,如下图
3.断层
断层及其形成原因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地壳中的一个裂口或破裂带,而且沿着它相邻的岩体发生了运动。断层长度变化很大,从几厘米至几百公里不等,两盘之间的位移量也可有这样大的变化。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依据断层两盘沿断面相对移动的方向将断层分成三类。正断层,指沿倾斜断层上盘向下滑动,形成对下盘的错开。正断层一般是构造在拉张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是 最常见的断层类型。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的断层绝大多数都属于此类断层。逆断层,与上述特征相反,是上盘沿倾斜断面向上滑动,形成对另一盘的掩覆。当推 覆作用大时形成逆掩断层,它们常常是因地壳构造运动的挤压应力而形成的。平移断层,又叫走滑断层,它是由断层两盘沿断层线的走向方向发生的相对位移,表现 为平面上同一岩层的相对错动,而垂直方向上一般没有大的错动。平移断层是比较少见的一种断层。
此次在我们参观苏庄背斜之前,我们看了一个断层,使我们对断层有了直观地了解和认识,断层虽然不大,但是特征很明显,是一个正断层。
(二).馒头山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这说明这山的外形特别 像馒头。2003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因为,它那丰富的皱纹和陈年脉络,忠实地记录 了五亿多年的地质变化。真可谓“浓缩的就是精华”。抬手之间,跨越五亿年顺着不太陡的山势拾径而上,在山腰处便可见一处岩层,这块岩层乍看起来很普通,但 它却是无价之宝。因为,这一块岩层记录了五亿多年的地质变化。该处岩层近两米高,层次非常明显。最底部淡粉红色的一层是花岗岩石,与这一层对比非常明显的 是,上面紧挨着的青灰色古代花岗岩,两者之间的时间相隔2.5亿年,而古代花岗岩距今约2.8亿年。也就是说,人蹲在地上,一抬手之间的距离就轻松跨越了 整整5.3亿年的历史。!再往上走,就会发现一个小土丘,土丘上布满了碎石片。可别认为它只是个普通的小山丘,这里可是有名的三叶虫化石的聚集地,小小的 三叶虫见证了这里曾是海洋深处的历史。三叶虫是生活在6亿年到2亿多年前的古老节肢动物,在当时它几乎占据了整个海洋,是古生代一霸。到了中生代已完全绝 灭。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三叶虫化石约四千多种,我国是发现三叶虫化石最多的国家之一,有1千多种。三叶虫化石又叫燕子石,也叫蝙蝠石。
馒头 山寒武纪层型剖面,是地球形成距今5.43-4.90亿年期间历史记录,地球形成史上称为寒武纪。由于该期是地球形成后硬壳动物最早出现时期,备受世界观 注,引起国内外地质学家极大兴趣并争相研究。该剖面因其地层发育齐全,露头好,地层单位间接触关系清楚,岩石类型,层面层理构造现象极为丰富,生物(特别 是三叶虫)化石富集且保存完整,所以是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的理想剖面,是地质教学、科研的最为有利的场所,是不可多得的“地学实验 室”,也是进行地学科普教育的“天然博物馆”。
①该地区寒武奥陶系具有悠久的研究历史,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美国学者布来克.维里士早在 1903年就来这里考察研究,并命名了馒头页岩、张夏石灰岩、崮山页岩、炒米店石灰岩。其后,华克脱(1913)、远藤隆次(1939)、小林贞一 (1941、1942)对其三叶虫化石进行研究。孙云铸(1924、1935、1948),卢衍豪、董南庭(1951)、刘怀书、刘书才(1981)对生 物地层(三叶虫生物带)和年代地层建阶进行详细研究。张增奇、张成基(1992-1996)对其进行多重划分,厘定为17个三叶虫生物带、7个阶和2个 群、5个组。成为中国北方寒武纪地层划分的标准。
②国土资源部2001年1月批准僵地层委员会确定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中,中国的寒武系 3统10阶,其中毛庄阶、徐庄阶、张夏阶、崮山阶等4个阶就在该地命名。另外,这里的龙王庙阶、长山阶、凤山阶剖面也很典型,也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而且中 国建立的10个阶在国际上是最完事的连续划分,因而张夏—崮山地区有可能成为寒武系毛庄阶、徐庄阶、张夏阶、崮山阶、长山阶、凤山阶和国际界线层型闾剖面 所在地。目前正在申报国际层型。
③该地在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划分方面是国内外标准地区,每年大批中外地质学家来此考察研究,有大批学生来这里参观学习。也有大量中学生来这里举行夏令营等科普活动。具有科研、教学、科普、旅游观光等重要意义。
一些地质名词:
毛庄组属于早寒武世地层。分布于中国华北及东北南部,在河北,广泛出露于尚义—平泉深断裂以南的山区。最初命名地点在山东长清县毛庄,故名。暗紫色,紫 色云母页岩为主夹灰岩、泥质灰岩,顶部夹鲕状石灰岩,常以一层含藻灰岩为标志与徐庄组分界,富含三叶虫—山东盾壳虫,以褶颊科最盛,如shantun- gaspis,ptychepams,psilostracus,probowmariella等,可建立山东盾壳虫(shantun-gaspis) 带。
馒头组原称“馒头页岩”,属于早寒武世地层,相当中国南方龙王庙组下部,分布于华北及东北南部,在河北,广泛出露于尚义—平泉深断裂以南 的山区。最初命名地点在山东长清县张夏镇馒头山,故名。浅海沉积,紫红、砖红色页岩为主夹薄层灰岩、泥质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等,底部常见有砂砾岩层。含三 叶虫—中国莱德利基虫。厚30—70米,与下伏碱厂组呈整合接触。
徐庄组:时代属中寒武世中期。分布于华北及东北南部。命名地在山东济南市长 清区张夏镇南馒头山北麓的徐庄。为浅海相泥质、碳酸盐沉积,以紫、灰、绿等色页岩与鲕状灰岩互层为主,自下而上含三叶虫kochaspis hsüchuangensis,sunaspis,poriagraulos abrota,bailiella等,厚50~100米。与下伏毛庄组呈整合接触
张夏组:1907年创建张夏组或张夏石灰岩。命名剖面位于山东长清县张夏镇北约5km,崮山镇东1km虎头崖至黄草顶。
徐庄阶
英文:__uzhuangian(hsuchuangian)stage
释文:中国中寒武统的第二个阶,位于毛庄阶之上,张夏阶之下,以毛庄阶层型剖面延伸的同一剖面为层型剖面。以三叶虫hsuzhungia hsuzhuangensis的首次出现作为本阶的底界;内部自下而上包括四个三叶虫带:①hsuzhungia带,②sunaspis带, ③poriagraulos带,④bailiella带
张夏阶
英文:zhang__ian(changhsian)stage
释文:中国中寒武统最上部一个阶,位于徐庄阶之上,上寒武统崮山阶之下,以山东长清县张夏镇崮山虎头崖至黄草顶剖面为层型剖面。以inouyella peiensis的首次出现作为本阶的底界
毛庄阶
英文:maozhuangian(maochuangian)stage
释文:中国中寒武统的第一个阶,位于下寒武统龙王庙阶之上,中寒武统徐庄阶之下,以山东长清县张夏镇南2500米处的馒头山剖面为层型剖面。以三叶虫yaojiayuella和shantungaspis的首次
(2)馒寿山的分层 (如下图)
根据老师的介绍,现在把馒寿山的分层介绍如下:
馒寿山那一区主要分为三个组:馒头组,有一至十层的岩石分组;毛庒组,有一到六层;有徐庄组。
关于馒头组的分类:
第一层:第一层主要是页岩、沉积岩、粘土岩。石头基本呈黄绿色,厚度约为两米。
第二层:第二层主要是石灰岩,有大约四米厚,呈蓝绿色。
第三层:第三层为钙质页岩,厚度大约十三米,因成分为大量的钙,所以呈现灰白色,使页岩坚硬,分层厚度加大。
第四层:为杂色页岩,厚度约为八米。
第五层:为黄土色石灰岩,厚度约为五米。
第六层:为紫色页岩,由于风化严重,基本为土,厚度约为五米。
第七层:为灰色石灰岩,厚度八米
第八层:灰绿页岩,厚度约为四米。
第九层:厚度约为四米,主要是母岩,石灰岩,泥质石灰岩和变质岩。
第十层:厚度为十三米,主要是鲜红的页岩。
毛庄组的分层:
第一层:紫色云母页岩,厚度约为十九米,其中有云母,为裂化材料性质
第二层:灰色页岩,厚度四米,易风化,风大水少。
第三层:紫色页岩,八米。
第四层:鳞状灰岩,厚度约为0.8米
第五层:石灰岩,0.2米。
第六层:鳞状石灰岩,0.3米
徐庄组的岩石基本遍布华北。
(四)灵岩山滑坡
在研究完著名的世界第三名地质山后,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灵岩寺,到这里来的原因是这个地方的灵岩山,曾有过较明显的滑坡,并且现在形成的山体恰好适合我们的实习。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山体滑坡的形成之类的东西,让我们受益匪浅。
(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 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 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2)滑坡的识别方法
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可粗略的判断它的稳定性。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有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陡,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崩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现象;
4目前的河水远离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四、实习总结:
短短2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新的认识。实际观 察到各种地质年代的。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工程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工程地质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知识从感 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 加固和加深课堂多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出用工程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工程地质的地位以及 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 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的兴趣。同时,懂得和小组成 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这里深深的感谢刘老师,使我们拥有这次来之不易的工程地质实习,并谢谢他的认真指导,以使这次实习顺利完成。
一、 目的
1、 认识各类地质现象。
2、 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等。 3、 现场认识断层、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4、 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建立地质思维,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地质认识实习是地质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 程, 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 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矿山地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方 法,为以后的教学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任务
1、采集矿物和岩石标本,进行肉眼鉴定描述,训练野外鉴别矿物和岩石的 能力, 初步掌握三大岩类的特征与区别标志, 尤其是沉积岩与岩浆岩的野外判别。
2、由老至新了解华北型沉积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和沉积矿产,建立地质发展的时、空概念。
3、初步掌握褶皱、节理和断层等主要地质构造的野外观测方法和依据。
4、结合野外实际地质作用现象,观察认识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 和沉积作用等外动力地质作用,认识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
5、初步学会地形图的使用、路线地质剖面的测量、地质点定点与描述、利用地 质罗盘仪测量地层产状要素、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
三、实习方式与注意事项
1、本实习属于教学性质的认识实习,以教师指导方式为主,结合课堂学习 的理论知识,联系地质实际认识各种地质现象和地质作用,学会简单的野外工作 方法。
2、实习期间以实习小组为单位,组长为本小组负责人,小组成员要互相照 顾、互相帮助;整个实习期间均为集体活动,严禁个人行动。
3、实习开始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阅读实习指导书,明确实习目的和任务, 了解实习计划和安排,准备实习用品。
4、野外实习中,每到一处,学生先集中听老师讲述,然后按实习小组分头 进行地质观察描述,有问题要及时提出,争取在现场弄懂。
5、自觉遵守纪律,爱护树木、庄稼,不乱仍杂物,保护环境,上山严禁烟 火。
6、上山不准穿凉鞋、要穿长裤;野外工作时禁止相互嬉戏、打逗,避免使 石块坠落伤人,在公路边工作时注意交通安全。
7、妥善保管实习指导书、罗盘等实习用品,遗失照价赔偿。
8、无特殊情况必须出野外,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向实习带队老师请假并获批 准。
9、要求学会用罗盘实地测量岩层产状,实地分析正逆断层和褶皱构造。
10、解释分析岩层产状的外力因素。 地质发育简史 本区自太古代至第四纪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总趋势表现为由太古代的活 动,到元古代后转向稳定,印支期又有活化的特征;沉积环境由元古代-古生代 的海相和海陆相沉积,至中生代转向陆相沉积环境的演化过程。本区的构造演化 可划分为四个演化阶段:
1 太古代一早元古代基底形成阶段 太古代早期(约 3.5ga),在冀东一带出现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了以迁西群为 代表火山一沉积建造。太古代晚期(约 3.0ga)地壳开始分异,形成以阜平群、 泰山群等为代表的孤立分散的小陆块。大约 2.5-2.6ga,发生强烈的阜平运动, 分散的陆块粘合形成较大的刚性块体。
早元古代早期的五台运动使刚性板块进一 步扩大,奠定了华北板块的基本构造格架。早元古代晚期的吕梁运动,使沉积区 褶皱隆起,形成了包括本区在内的统一的华北板块结晶基底。
2 中新元古代裂堑演化阶段 吕梁运动后,华北板块进入相对稳定的盖层发育阶段,早期由于地壳较薄, 具有相当的活动性,广泛发育裂堑。接受了青白口系长山组、景儿峪组滨浅海沉 积。新元古代末期,本区整体上升成陆,在约 2 亿年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遭受 剥蚀夷平,缺失震旦系和早寒武世早期沉积,早寒武世中期本区再度下降接受沉 积,形成府君山组与景儿峪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3 古生代稳定盖层发育阶段 古生代伊始,华北板块作为一个整体再度下降接受沉积。由早寒武世晚期至 晚寒武世海侵扩大,本区发育以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藻灰岩 为代表的动荡浅海环境沉积物。早奥陶世海侵进一步扩大,亮甲山期为本区最大 海侵时期,沉积巨厚的滨浅海碳酸盐岩沉积。从晚奥陶世开始,由于受加里东运 动影响,本区再次整体上升成陆,长期遭受剥蚀夷平作用达 140ma 之久,形成 了准平原化的地形地貌。中石炭世才重新下降接受沉积,沉积了本溪组和太原组 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晚石炭世末期地壳上升,使本区自早二叠世开始脱离海相 环境,逐步转入陆相沉积环境。中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本区处于气候潮湿、地势 低平、植物茂盛、沼泽广布的环境,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成煤期。
4 中新生代滨太平洋构造演化阶段 中新生代,本区构造演化进入了新的板块构造体制发展阶段。特别是自晚三 叠世以来,地壳活动的动力机制发生了根本转变,伴随着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 的俯仲作用,本区和整个中国东部一样,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
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的近东西向构造为中新生代北北东向的环太平洋构造体系 所取代,表现为区域构造线方向的偏转和强烈的构造一一岩浆活动。
(1)印支运动阶段 以深层构造变形、中深的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和小型岩脉侵入和改造为 特点。变形层次较深,构造作用过程中热的参与起着重要作用。
(2)燕山运动及其区内岩浆活动 区内主体构造形成和演化时期,是褶皱、断裂、岩浆和变质作用均极为 活跃阶段。本期构造作用塑造了区内现今主体构造格架。
(3)喜马拉雅运动与现代地貌格局的形成 以北京西山山前高角度正断层的活动为代表, 是现今北京西山山区和东部平 原的分野阶段,塑造了现今地貌格局 实习地区概况 实习区内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多座, 著名的如百花山海拔 1991m, 灵山达 2420m, 南部上寺岭 1307m。区内大多为低山和丘陵区,高程一般为 150-300m,总体地 势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东南为华北平原。
实习区内主要河流为永定河、大石河和拒马河等,永定河是北京地区的主要 河流,发源于吕梁山北端东部,其上游为桑干河,向东流经山西、河北、经北京 西山和平原,在天津汇人海河,然后流入黄海。这些主要河流的支流向上游呈树 权状撒开,形成了北京西山和平原的密集水系。 北京西山年降水量 700mm 左右。雨季为 7 一 8 月,其降水量占全年的 70%,山洪主要集 中在这个时期。每年 6 一 7 月为高温季节,7 月平均气温为 28℃,极高温度可达 40℃;1 一 2 月为低温季节,1 月平均气温为一 6℃,极低温度达一 22℃。4 一 10 月,日平均气温超 过 11℃,年雷暴日约 37 天,多集中在雨季。年大风日(>8 级)约 21 天,多在冬季和春季。
区内工矿企业较多,包括燕山石油化工厂、首都钢铁公司等,此外还有一系列的具有一 定规模的煤矿和水泥和石灰厂矿,花岗岩、板岩和大理岩石料的生产也很可观。农业方面, 平原区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丘陵和山区以杂粮为主,山口河滩地多植苹果树、梨树和柿 树等。 实习区北京西山位于近东西向的燕山山脉和北北东向的太行山脉的接合部位。
区 内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地层发育较全,从太古界到新生界的主要地层单位均有出 露(图 1) 。本区地层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本区地层和岩石在华北 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并可与华北地区的其它地区对比。下苇甸地质路线
一、地质路线
该路线从下苇甸村西北约 300 米处至下苇甸村, 沿公路向东南至丹里为止。
下苇甸属北 京市门头沟区管辖, 位于北京市西北, 有丰沙铁路、 门台铁路以及公共汽车至此, 交通方便。
二、观察内容
1、主要观察青白口系至上寒武统的地层剖面。
2、下马岭组至奥陶系下统各组的主要岩性特征、结构构造特征。
3、沉积岩构造特征(鲕粒、竹叶状、叠层石、斜层理等)并分析沉积环境。
4、观察侵入岩脉并判断岩脉的相对地质时代。
5、测量地层产状。
6、其它褶皱、断裂等构造现象和阶地。
三、资料简介
本区在地质构造上位于京西著名的髫髻山复向斜、 九龙山复向斜和妙峰山复向斜之间的下苇 店穹窿的东部(图 3-1) 。该穹窿中心出露有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侵入体、地层出露由穹窿核 部向外依次为青白口系、下寒武统、中寒武统、上寒武统、下奥陶统、中奥陶统、上石炭统、 下二选统、上二叠统和侏罗系,以及侵入于上述地层之中侏罗纪的花岗闪长岩。各时代地层 大多为整合接触关系。
只在下寒武统昌平组与青白口系景儿峪组之间、 中石炭统本溪组与中 奥陶统马家沟组之间为假整合接触关系,侏罗系则与下伏地层成不整合接触关系。 岩石 实习区可观察到的主要以沉积岩为主,在沉积岩下部可看到少量变质岩露 头,只有在断层或断裂中可看到倾入的岩浆岩。这主要以观察的地点有关,因为 我们的实习地主要在公路旁,看到的岩石以开路时切开的岩石露头为主。其余地 点基本为植被和泥土覆盖。
一、沉积岩
1、碎屑沉积岩:
区内碎屑沉积岩主要有砾岩、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页岩、泥岩和一些 火山碎屑沉积岩等,分布广泛,形成时代为太古代至新生代。
2、化学沉积岩 区内化学沉积岩主要有灰岩、白云岩和硅质岩等。在区内主要分布于百花山 向斜的两翼。其形成时代主要是:蓟县纪、青白口纪、寒武纪、奥陶纪等。
二、岩浆岩
京西岩浆岩出露面积较大,主要可以分为深成侵入岩、浅成侵入岩和喷出岩 类,均形成于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深成侵入岩是区内分布广泛,主要为中性 到酸性岩体,从南到北都有出露。区内出露较大的岩株有房山岩体、灵山岩体等 及与之相伴形成的岩枝。
浅成侵入岩主要是和深成侵入岩相伴形成的一系列的岩 墙、岩床、岩枝等,从基性到酸性均有发育。
三、变质岩
变质岩岩类较为复杂,主要有大古界基底变质杂岩,显生宙的区域动力变质 岩类和热接触变质岩类。
太古界变质杂岩大面积出露于实习区南西部,其它地区则零出露。主要岩性 有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组成,并受到中等到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形成 了各种类型的混合岩。动力变质岩主要发育在各类断层带中,主要岩性有各种变 余糜棱岩、糜棱岩和断层岩等。区域变质岩类分布广泛。主要有板岩、干枚岩、 片岩、片麻岩和变质砂岩(砾岩) 、大理岩等。在与各类岩体的接触部位,还发 育各种类型的热接触变质岩类。
地质构造
一、断裂构造
1、北东向断裂 主要包括紫荆关深断裂带和怀柔涞水断裂带及其伴生的小断裂, 是区内主要断裂。
北东 向断裂主要变形时期为晚侏罗世,后期新生性、继承活动性明显。断裂活动控制了晚侏罗世 及白垩世侵入岩体及早白垩世火山沉积盆地的分布和发展。
2.北东东向断裂
北东东向断裂与北北西向断裂相互交切而呈棋盘格状,一般规模不大,长几 km 至十余 km,总体走向北东 60~70°,断面紧密、平直,断距很小,主要形成于侏罗纪末,是上述 北东向主断裂共生的断裂。断裂性质呈左行压扭性。
3.北西-北北西向断裂 本组断裂一般规模不大,长几 km 至十余 km,区域上个别可达上百 km,主要变形时期为 侏罗纪,是前述北东向主断裂共生的断裂,并与北东东向断裂配套。断裂性质呈张扭性。
二、褶皱构造
北京西山的褶皱构造较为发育, 轴向主要为北东东向至近东西向, 主要有:
百花山向斜、 九龙山(三家店)向斜、马鞍山(谷积山)背斜和北岭向斜等。
1、百花山向斜 百花山向斜分布于北京西山中部,呈北东-北东东向展布,核部地层为侏罗系火山岩, 两翼分别为古生界和元古界;两翼地层倾角约 30?,近对称分布,轴面直立。褶皱的北翼与 西南部为断层切割及燕山期岩体侵入改造, 表明其形成于岩体侵入前, 区内零星发育的白垩 系没有卷入褶皱,因此褶皱形成于中侏罗世后,白垩纪之前,是印支运动一燕山运动早期的 产物。
2、九龙山(三家店)向斜 九龙山向斜分布干百花山向斜东部, 呈近东西向展布, 与百花山向斜的构造特点极为相 似,二者为同期构造作用下形成。核部地层为是侏罗系火山岩,两翼主要为古生界;两翼地 层倾角约 30°,近对称分布,轴面直立。
3、马鞍山(谷积山)背斜 马鞍山背斜分布于九龙山向斜与北岭向斜之间, 呈北东东或近东西向展布, 核部地层为 蓟县系雾迷山组,两翼分别为青白口系、寒武、奥陶系和石炭、二叠系。在横剖面上,背斜 总体成箱状,两翼较陡而顶部平坦,总体向东倾。
实习总结
这次地质实习,我们结合理论学 到了很多实际知识。通过实地考察,对课本所讲的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开 阔了视野,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更体会到 了野外地质工作的无限乐趣与艰辛。观察了各种地质现象并积累了许多地质、地 貌方面的材料,通过亲身实践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 的结合。老师以自身丰富的经验与学识,像我们讲述了各种地质知识与现象,在 他们身上体现了务真求实、 精确严谨一丝不苟的教学风格和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 人格魅力,我学到了宝贵的知识,锻炼、提高了我们野外实习、考察的能力,为 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通过实习,走进了大自然,走进了实地,是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自然的 伟大,人的渺小,是我们对地质地貌学有了更大的兴趣和好奇。是我们在书本上 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结合到了一起,对理论知识起到了加深巩固的作用。
这次实习,没有像往年那样选择__县,而是不远千里的前往内蒙古__市,参与到__矿区控制及地形测量的工程当中。相比于以往的教学型实习,真正的工程(实习)显然能够更好的体会所学到的知识。事实也确实是如此,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测区属于呼伦贝尔草原的一部分,动植物种类较少,地势较为平坦,地貌相对简单,但在这实习的十多天里还是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艰辛。现在细细想来,那十多天的经历,虽然艰苦,但却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
(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
(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
(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工程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外所收获的了。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在去满洲里之前,所有人的热情都相当高,不仅仅是对测绘的外业感兴趣,更多的是对草原的向往。但在经历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后,我自己的热情已被疲劳所掩盖,虽然第二天不是必须去草原,但我依然坚持上了山,就是想先看看测区是什么样子。坦率地说,在这次实习之前,我甚至连“测区”这样基本的专业词汇都缺乏感性认识。在工程正式开始之后,每个组(全站仪)都有一位老师和四位学生,老师不但要做好小组的管理工作,还要对我们及时指导。在最初几天的新鲜感过后,每天重复而乏味的翻山越岭的体力劳动让很多人怨声载道,说实话,我也是如此。但工程本身的性质又不允许工期的延后,所以不得不继续早出晚归。其实现在想来,也许绝大多数工作都是如此,这更多的只是从未有过的疲劳所带来的压力。
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组很少能够全员的上山,所以工作进度难免有了些影响,但最终也能够正确地完成了任务,看到了自己的成果。对于测量来说,确实没有一个人的英雄,只有做好合作——包括本小组内部和各小组之间,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在草原上,我们经历了阳光的暴晒,带走了黝黑的皮肤,挺过了狂风和冰雹,全部物品和人员均安然无恙。在工程的最后一天(8月7号),我病倒了。发烧和腹泻让我无法坚持到山上,所以只能休息。没有善始善终,让我很是遗憾。但就整个实习过程来说,此次外业实习的每个步骤都以了然于胸,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已基本掌握,这样来讲,也就没有太多的遗憾了。从这件事上我了解到,身体对于一个人来讲是多么的重要。还有对数字化成图软件的使用感受。我们所用的是南方测绘公司的cass5.1软件。这是一款以autocad 2002为基础开发的专业测绘成图软件,使用方法简单,成图速度快,功能方面也足以满足实际需要。但软件稳定性稍有不足,成图错误较多,可能在成图时为追求速度而简化了计算过程。通过内业实习的数据整理和作图,将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到了一起,又一次感受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让我体会到了外业的艰辛,内业的耐心,工作的细心,甚至还有了对建国初的测绘人员的敬畏之心。锻炼了实际的能力,让我在未来面对选择时更有信心和勇气。感谢__老师给了我们参与这次实际工程的机会,同时也要感谢__大学的__老师对我们组十多天的耐心指导
为了让我们土木专业的学生多了解一些当前比较普遍的建筑形式及建筑方法,磨练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的毅力及勤看、勤问,勤思,勤学的习惯,把我们从理论的殿堂带入实践的前线,为了让我们下学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在小学期学院组织我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五天的土木专业认识实习。
(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次,亲身感受到土木工程是一门大学问,有很多很多的知识。我还是个连土木工程门都没进的无知学生,要学的很多,要做的很多,今后的时光应该是自己发奋读书的日子,是努力求索的日子。
(二)从理论到实践还有一段路要走。
在我们的第一天第一站一座拱桥的施工现场,谢老师问:“这座桥的拱是双曲线,还是抛物线。”记得当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并不是不知道,但是没有马上反应过来,为什么呢?没有意识,没有将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意识。以后,要多加努力,大学不是高中,要学真本事,能把课本上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去,并有所创新,才能算是真正学会了,才是真正的本事。
(三)要想学好,先要“三勤”。
在许多工地,特别是__开发区房建工地,工地技术人员等给我们最多、最宝贵经验就是“三勤”,勤看、勤问、勤思。对各工地、工程,要多留心看,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管理等要多留心看,另外,就是对于专业书籍等要多看;对发现的问题和不太清楚的地方要多问,问技术人员,问工人师傅,总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问题解决好,搞清楚;对于任何问题、任何方法等,都要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不要把问题留给别人去解决,不要简单的照搬别人的方法,思考是进步的捷径。
(四)学真本事,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这次老师和工地技术人员,让我记忆最深的话就是“学真本事,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不要死钻课本,但也不要脱离课本,联系实际,要把本事真正学到手,学过的就要能用的上,能在将来的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本领。要有自己的特长,用工人师傅的一句话就是“一招先吃遍天”,要有自己的夺人之处,才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五)搞工程要能吃苦,要有耐力。
一个连阳光都见不得的人,会有什么作为呢?一个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人更不会有什么作为。这次实习我的又一收获,就是自己的毅力,又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为将来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准备了一份适应力。
时间已经是秋天,天气还是挺热,作为实习的第一天,首先进行的是实习前的动员,老师简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实习的内容。下午,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集体观看了一些影视资料,了解了很多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还观看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地貌,如喀斯特地貌等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使我们不用外出就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发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们增强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还有观看了常见的造岩矿物,岩石的产状,结构和构造,了解它们的工程地质特征,虽然影片不是很清晰,大多是七八十年代拍的,但看完之后还是增进了我们的工程地质专业知识。
今天天气晴朗,在观看完影片资料,使我们对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开始学习阅读工程地质图。为使我们能了解不同倾斜程度(水平、倾斜、直立)地层、褶皱构造和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老师详细讲解了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褶皱构造、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但是人太多,都围在老师身边,老师讲话的声音又不是很多,所以听的不是很清楚,结合实习指导书的内容和听到的一部分,大致还是学会了从地质图上阅读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地质现象的分度规律,还掌握了对褶皱、断层、不整合构造和岩浆岩侵入活动地区地质图的分析方法,从有地质构造图的地质图上绘制示意地质剖面图的方法,根据地质图分析区域地质发展史的方法。
在观赏的过程中,由于人太多,我们走散了,没有跟上我们班那队,而是跟错了另外一个班的老师,我们来到了浴仙池,听老师说,这是一个由降水和地表水在岩层低洼处积成的小水池,水池经人工处理呈椭圆形状,在水池靠壁的一侧,是一尊用白色石头雕成的塑像,有点像天龙八部里的神仙姐姐的雕像,那神仙姐姐在解头上的发簪,正准备沐浴,浴仙池有此得名。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发现水池四周的砂质岩石经过长年日晒雨林风吹,野生物生长,其风化程度强烈,部分岩石表面已经出现破碎削落,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我们跟着老师继续走,走到了池,可惜池里已经没有莲花了,只有鱼在游来游去,自由自在的,倒也风流快活,池亭台轩榭,走廊,小桥与山间岩石相映,在高高的岩石壁上留在一首诗词“多少楼台次第成,莲花燕子纪朦胧。眼前无限狮洋浪,不发千秋水上名”。在莲花池后面的岩石上竖立着一尊用白玉雕成的观音像。
再往前走就到燕子岩了,燕子岩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两片岩石高耸在胡面上。燕子岩顶上还建了个观光亭,看上去很危险,岩石上有一道倾斜节理,但这两快岩石却历经千年而不倒,实在让人叹为观止。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其以“人工无意夺于天工”的石景奇观闻名于世,是国内旅游和科研价值的“人工丹霞”奇迹。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一天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原本打算把实习当游山玩水的我却发现有收获,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看来就是这个道理。另外还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对要考察的对象要事先做一定的了解,事先做好准备,就不至于到时不知所措。
★
大学毕业生实习报告格式
★2021年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报告总结
★大学毕业生实习报告格式
南京工程地质实践报告篇二
经济地质南京实习报告5篇
今天,我们来写一写经济地质南京实习报告。在经济地质实习中,我们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此次实习工作让我们更直接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经济地质南京实习报告,希望你喜欢。
为进一步强化教学成果,锻炼学生能力,丰富阅历,拓展视野,我们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组织了07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赴济南长清为期2天的地质实习。 4月16日,该实习圆满结束。
此次地质实习由学院刘教授带领,赴济南主要考察岩石和断层。先后在济南长清馒头山、灵岩寺展开断层和岩石的实习。专业老师针对岩石不同种类、性质和形成 原因及断层的形成展开详细解说,使同学们对岩石和断层有更实际性的认识。另外,专业老师还向同学们解说专业仪器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让我们就地进行自主讲 解并使用。
一、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3.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掌握断层的类型及野外识别的特征。
5.掌握褶皱的野外识别。
6.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二、实习时间:
20__-04-15——20__-04-17
三、实习地点:
1.济南长清区苏庄背斜
2.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的世界第三地质名山馒寿山
3.济南长清泰山西北支脉的有着明显滑坡和断层现象的灵岩山。
四、实习内容
(一)苏庄背斜
1.褶曲
地质构造中褶皱的基本单位。即褶皱变动中岩层的一个弯曲。
褶曲具备如下要素:核(中心)、翼(两侧)、顶角(两翼交角)、轴面(平分顶角的假想面)、枢纽(轴面与岩层面的交线)、轴(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转折端(两翼会合的部分)。
褶曲分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式。
二者差别很多,但最正确的是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背斜中心(核)为老岩层,两翼为新岩层;向斜反之。
其它区别:背斜一般向上凸起,形成山岭;向斜一般向下凹陷,形成谷地。但都有例外。
如长期的风化可使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2.背斜
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向斜,一种是背 斜。褶皱构造中褶曲的基本形态之一,与“向斜”相对。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弯曲。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核部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这一点是其与向 斜的根本区别)。
由于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且油、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背斜常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与之相对,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
向斜与背斜的情况相反,底部岩性坚硬,不易侵蚀,易接受沉积。
背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谷,向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山,这种情况称为“地形倒置”,是外力作用的典型体现。
我们16号去的地方--苏庄背斜,它是由一坐小山,由于风化作用形成的一个小垭口。垭口两边岩石在水平方向呈明显的对称状,如下图
3.断层
断层及其形成原因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地壳中的一个裂口或破裂带,而且沿着它相邻的岩体发生了运动。断层长度变化很大,从几厘米至几百公里不等,两盘之间的位移量也可有这样大的变化。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依据断层两盘沿断面相对移动的方向将断层分成三类。正断层,指沿倾斜断层上盘向下滑动,形成对下盘的错开。正断层一般是构造在拉张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是 最常见的断层类型。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的断层绝大多数都属于此类断层。逆断层,与上述特征相反,是上盘沿倾斜断面向上滑动,形成对另一盘的掩覆。当推 覆作用大时形成逆掩断层,它们常常是因地壳构造运动的挤压应力而形成的。平移断层,又叫走滑断层,它是由断层两盘沿断层线的走向方向发生的相对位移,表现 为平面上同一岩层的相对错动,而垂直方向上一般没有大的错动。平移断层是比较少见的一种断层。
此次在我们参观苏庄背斜之前,我们看了一个断层,使我们对断层有了直观地了解和认识,断层虽然不大,但是特征很明显,是一个正断层。
(二).馒头山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这说明这山的外形特别 像馒头。2003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因为,它那丰富的皱纹和陈年脉络,忠实地记录 了五亿多年的地质变化。真可谓“浓缩的就是精华”。抬手之间,跨越五亿年顺着不太陡的山势拾径而上,在山腰处便可见一处岩层,这块岩层乍看起来很普通,但 它却是无价之宝。因为,这一块岩层记录了五亿多年的地质变化。该处岩层近两米高,层次非常明显。最底部淡粉红色的一层是花岗岩石,与这一层对比非常明显的 是,上面紧挨着的青灰色古代花岗岩,两者之间的时间相隔2.5亿年,而古代花岗岩距今约2.8亿年。也就是说,人蹲在地上,一抬手之间的距离就轻松跨越了 整整5.3亿年的历史。!再往上走,就会发现一个小土丘,土丘上布满了碎石片。可别认为它只是个普通的小山丘,这里可是有名的三叶虫化石的聚集地,小小的 三叶虫见证了这里曾是海洋深处的历史。三叶虫是生活在6亿年到2亿多年前的古老节肢动物,在当时它几乎占据了整个海洋,是古生代一霸。到了中生代已完全绝 灭。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三叶虫化石约四千多种,我国是发现三叶虫化石最多的国家之一,有1千多种。三叶虫化石又叫燕子石,也叫蝙蝠石。
馒头 山寒武纪层型剖面,是地球形成距今5.43-4.90亿年期间历史记录,地球形成史上称为寒武纪。由于该期是地球形成后硬壳动物最早出现时期,备受世界观 注,引起国内外地质学家极大兴趣并争相研究。该剖面因其地层发育齐全,露头好,地层单位间接触关系清楚,岩石类型,层面层理构造现象极为丰富,生物(特别 是三叶虫)化石富集且保存完整,所以是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的理想剖面,是地质教学、科研的最为有利的场所,是不可多得的“地学实验 室”,也是进行地学科普教育的“天然博物馆”。
①该地区寒武奥陶系具有悠久的研究历史,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美国学者布来克.维里士早在 1903年就来这里考察研究,并命名了馒头页岩、张夏石灰岩、崮山页岩、炒米店石灰岩。其后,华克脱(1913)、远藤隆次(1939)、小林贞一 (1941、1942)对其三叶虫化石进行研究。孙云铸(1924、1935、1948),卢衍豪、董南庭(1951)、刘怀书、刘书才(1981)对生 物地层(三叶虫生物带)和年代地层建阶进行详细研究。张增奇、张成基(1992-1996)对其进行多重划分,厘定为17个三叶虫生物带、7个阶和2个 群、5个组。成为中国北方寒武纪地层划分的标准。
②国土资源部2001年1月批准僵地层委员会确定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中,中国的寒武系 3统10阶,其中毛庄阶、徐庄阶、张夏阶、崮山阶等4个阶就在该地命名。另外,这里的龙王庙阶、长山阶、凤山阶剖面也很典型,也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而且中 国建立的10个阶在国际上是最完事的连续划分,因而张夏—崮山地区有可能成为寒武系毛庄阶、徐庄阶、张夏阶、崮山阶、长山阶、凤山阶和国际界线层型闾剖面 所在地。目前正在申报国际层型。
③该地在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划分方面是国内外标准地区,每年大批中外地质学家来此考察研究,有大批学生来这里参观学习。也有大量中学生来这里举行夏令营等科普活动。具有科研、教学、科普、旅游观光等重要意义。
一些地质名词:
毛庄组属于早寒武世地层。分布于中国华北及东北南部,在河北,广泛出露于尚义—平泉深断裂以南的山区。最初命名地点在山东长清县毛庄,故名。暗紫色,紫 色云母页岩为主夹灰岩、泥质灰岩,顶部夹鲕状石灰岩,常以一层含藻灰岩为标志与徐庄组分界,富含三叶虫—山东盾壳虫,以褶颊科最盛,如shantun- gaspis,ptychepams,psilostracus,probowmariella等,可建立山东盾壳虫(shantun-gaspis) 带。
馒头组原称“馒头页岩”,属于早寒武世地层,相当中国南方龙王庙组下部,分布于华北及东北南部,在河北,广泛出露于尚义—平泉深断裂以南 的山区。最初命名地点在山东长清县张夏镇馒头山,故名。浅海沉积,紫红、砖红色页岩为主夹薄层灰岩、泥质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等,底部常见有砂砾岩层。含三 叶虫—中国莱德利基虫。厚30—70米,与下伏碱厂组呈整合接触。
徐庄组:时代属中寒武世中期。分布于华北及东北南部。命名地在山东济南市长 清区张夏镇南馒头山北麓的徐庄。为浅海相泥质、碳酸盐沉积,以紫、灰、绿等色页岩与鲕状灰岩互层为主,自下而上含三叶虫kochaspis hsüchuangensis,sunaspis,poriagraulos abrota,bailiella等,厚50~100米。与下伏毛庄组呈整合接触
张夏组:1907年创建张夏组或张夏石灰岩。命名剖面位于山东长清县张夏镇北约5km,崮山镇东1km虎头崖至黄草顶。
徐庄阶
英文:__uzhuangian(hsuchuangian)stage
释文:中国中寒武统的第二个阶,位于毛庄阶之上,张夏阶之下,以毛庄阶层型剖面延伸的同一剖面为层型剖面。以三叶虫hsuzhungia hsuzhuangensis的首次出现作为本阶的底界;内部自下而上包括四个三叶虫带:①hsuzhungia带,②sunaspis带, ③poriagraulos带,④bailiella带
张夏阶
英文:zhang__ian(changhsian)stage
释文:中国中寒武统最上部一个阶,位于徐庄阶之上,上寒武统崮山阶之下,以山东长清县张夏镇崮山虎头崖至黄草顶剖面为层型剖面。以inouyella peiensis的首次出现作为本阶的底界
毛庄阶
英文:maozhuangian(maochuangian)stage
释文:中国中寒武统的第一个阶,位于下寒武统龙王庙阶之上,中寒武统徐庄阶之下,以山东长清县张夏镇南2500米处的馒头山剖面为层型剖面。以三叶虫yaojiayuella和shantungaspis的首次
(2)馒寿山的分层 (如下图)
根据老师的介绍,现在把馒寿山的分层介绍如下:
馒寿山那一区主要分为三个组:馒头组,有一至十层的岩石分组;毛庒组,有一到六层;有徐庄组。
关于馒头组的分类:
第一层:第一层主要是页岩、沉积岩、粘土岩。石头基本呈黄绿色,厚度约为两米。
第二层:第二层主要是石灰岩,有大约四米厚,呈蓝绿色。
第三层:第三层为钙质页岩,厚度大约十三米,因成分为大量的钙,所以呈现灰白色,使页岩坚硬,分层厚度加大。
第四层:为杂色页岩,厚度约为八米。
第五层:为黄土色石灰岩,厚度约为五米。
第六层:为紫色页岩,由于风化严重,基本为土,厚度约为五米。
第七层:为灰色石灰岩,厚度八米
第八层:灰绿页岩,厚度约为四米。
第九层:厚度约为四米,主要是母岩,石灰岩,泥质石灰岩和变质岩。
第十层:厚度为十三米,主要是鲜红的页岩。
毛庄组的分层:
第一层:紫色云母页岩,厚度约为十九米,其中有云母,为裂化材料性质
第二层:灰色页岩,厚度四米,易风化,风大水少。
第三层:紫色页岩,八米。
第四层:鳞状灰岩,厚度约为0.8米
第五层:石灰岩,0.2米。
第六层:鳞状石灰岩,0.3米
徐庄组的岩石基本遍布华北。
(四)灵岩山滑坡
在研究完著名的世界第三名地质山后,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灵岩寺,到这里来的原因是这个地方的灵岩山,曾有过较明显的滑坡,并且现在形成的山体恰好适合我们的实习。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山体滑坡的形成之类的东西,让我们受益匪浅。
(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 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 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2)滑坡的识别方法
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可粗略的判断它的稳定性。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有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陡,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崩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现象;
4目前的河水远离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四、实习总结:
短短2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新的认识。实际观 察到各种地质年代的。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工程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工程地质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知识从感 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 加固和加深课堂多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出用工程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工程地质的地位以及 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 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的兴趣。同时,懂得和小组成 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这里深深的感谢刘老师,使我们拥有这次来之不易的工程地质实习,并谢谢他的认真指导,以使这次实习顺利完成。
一、 目的
1、 认识各类地质现象。
2、 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等。 3、 现场认识断层、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4、 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建立地质思维,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地质认识实习是地质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 程, 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 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矿山地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方 法,为以后的教学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任务
1、采集矿物和岩石标本,进行肉眼鉴定描述,训练野外鉴别矿物和岩石的 能力, 初步掌握三大岩类的特征与区别标志, 尤其是沉积岩与岩浆岩的野外判别。
2、由老至新了解华北型沉积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和沉积矿产,建立地质发展的时、空概念。
3、初步掌握褶皱、节理和断层等主要地质构造的野外观测方法和依据。
4、结合野外实际地质作用现象,观察认识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 和沉积作用等外动力地质作用,认识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
5、初步学会地形图的使用、路线地质剖面的测量、地质点定点与描述、利用地 质罗盘仪测量地层产状要素、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
三、实习方式与注意事项
1、本实习属于教学性质的认识实习,以教师指导方式为主,结合课堂学习 的理论知识,联系地质实际认识各种地质现象和地质作用,学会简单的野外工作 方法。
2、实习期间以实习小组为单位,组长为本小组负责人,小组成员要互相照 顾、互相帮助;整个实习期间均为集体活动,严禁个人行动。
3、实习开始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阅读实习指导书,明确实习目的和任务, 了解实习计划和安排,准备实习用品。
4、野外实习中,每到一处,学生先集中听老师讲述,然后按实习小组分头 进行地质观察描述,有问题要及时提出,争取在现场弄懂。
5、自觉遵守纪律,爱护树木、庄稼,不乱仍杂物,保护环境,上山严禁烟 火。
6、上山不准穿凉鞋、要穿长裤;野外工作时禁止相互嬉戏、打逗,避免使 石块坠落伤人,在公路边工作时注意交通安全。
7、妥善保管实习指导书、罗盘等实习用品,遗失照价赔偿。
8、无特殊情况必须出野外,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向实习带队老师请假并获批 准。
9、要求学会用罗盘实地测量岩层产状,实地分析正逆断层和褶皱构造。
10、解释分析岩层产状的外力因素。 地质发育简史 本区自太古代至第四纪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总趋势表现为由太古代的活 动,到元古代后转向稳定,印支期又有活化的特征;沉积环境由元古代-古生代 的海相和海陆相沉积,至中生代转向陆相沉积环境的演化过程。本区的构造演化 可划分为四个演化阶段:
1 太古代一早元古代基底形成阶段 太古代早期(约 3.5ga),在冀东一带出现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了以迁西群为 代表火山一沉积建造。太古代晚期(约 3.0ga)地壳开始分异,形成以阜平群、 泰山群等为代表的孤立分散的小陆块。大约 2.5-2.6ga,发生强烈的阜平运动, 分散的陆块粘合形成较大的刚性块体。
早元古代早期的五台运动使刚性板块进一 步扩大,奠定了华北板块的基本构造格架。早元古代晚期的吕梁运动,使沉积区 褶皱隆起,形成了包括本区在内的统一的华北板块结晶基底。
2 中新元古代裂堑演化阶段 吕梁运动后,华北板块进入相对稳定的盖层发育阶段,早期由于地壳较薄, 具有相当的活动性,广泛发育裂堑。接受了青白口系长山组、景儿峪组滨浅海沉 积。新元古代末期,本区整体上升成陆,在约 2 亿年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遭受 剥蚀夷平,缺失震旦系和早寒武世早期沉积,早寒武世中期本区再度下降接受沉 积,形成府君山组与景儿峪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3 古生代稳定盖层发育阶段 古生代伊始,华北板块作为一个整体再度下降接受沉积。由早寒武世晚期至 晚寒武世海侵扩大,本区发育以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藻灰岩 为代表的动荡浅海环境沉积物。早奥陶世海侵进一步扩大,亮甲山期为本区最大 海侵时期,沉积巨厚的滨浅海碳酸盐岩沉积。从晚奥陶世开始,由于受加里东运 动影响,本区再次整体上升成陆,长期遭受剥蚀夷平作用达 140ma 之久,形成 了准平原化的地形地貌。中石炭世才重新下降接受沉积,沉积了本溪组和太原组 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晚石炭世末期地壳上升,使本区自早二叠世开始脱离海相 环境,逐步转入陆相沉积环境。中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本区处于气候潮湿、地势 低平、植物茂盛、沼泽广布的环境,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成煤期。
4 中新生代滨太平洋构造演化阶段 中新生代,本区构造演化进入了新的板块构造体制发展阶段。特别是自晚三 叠世以来,地壳活动的动力机制发生了根本转变,伴随着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 的俯仲作用,本区和整个中国东部一样,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
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的近东西向构造为中新生代北北东向的环太平洋构造体系 所取代,表现为区域构造线方向的偏转和强烈的构造一一岩浆活动。
(1)印支运动阶段 以深层构造变形、中深的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和小型岩脉侵入和改造为 特点。变形层次较深,构造作用过程中热的参与起着重要作用。
(2)燕山运动及其区内岩浆活动 区内主体构造形成和演化时期,是褶皱、断裂、岩浆和变质作用均极为 活跃阶段。本期构造作用塑造了区内现今主体构造格架。
(3)喜马拉雅运动与现代地貌格局的形成 以北京西山山前高角度正断层的活动为代表, 是现今北京西山山区和东部平 原的分野阶段,塑造了现今地貌格局 实习地区概况 实习区内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多座, 著名的如百花山海拔 1991m, 灵山达 2420m, 南部上寺岭 1307m。区内大多为低山和丘陵区,高程一般为 150-300m,总体地 势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东南为华北平原。
实习区内主要河流为永定河、大石河和拒马河等,永定河是北京地区的主要 河流,发源于吕梁山北端东部,其上游为桑干河,向东流经山西、河北、经北京 西山和平原,在天津汇人海河,然后流入黄海。这些主要河流的支流向上游呈树 权状撒开,形成了北京西山和平原的密集水系。 北京西山年降水量 700mm 左右。雨季为 7 一 8 月,其降水量占全年的 70%,山洪主要集 中在这个时期。每年 6 一 7 月为高温季节,7 月平均气温为 28℃,极高温度可达 40℃;1 一 2 月为低温季节,1 月平均气温为一 6℃,极低温度达一 22℃。4 一 10 月,日平均气温超 过 11℃,年雷暴日约 37 天,多集中在雨季。年大风日(>8 级)约 21 天,多在冬季和春季。
区内工矿企业较多,包括燕山石油化工厂、首都钢铁公司等,此外还有一系列的具有一 定规模的煤矿和水泥和石灰厂矿,花岗岩、板岩和大理岩石料的生产也很可观。农业方面, 平原区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丘陵和山区以杂粮为主,山口河滩地多植苹果树、梨树和柿 树等。 实习区北京西山位于近东西向的燕山山脉和北北东向的太行山脉的接合部位。
区 内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地层发育较全,从太古界到新生界的主要地层单位均有出 露(图 1) 。本区地层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本区地层和岩石在华北 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并可与华北地区的其它地区对比。下苇甸地质路线
一、地质路线
该路线从下苇甸村西北约 300 米处至下苇甸村, 沿公路向东南至丹里为止。
下苇甸属北 京市门头沟区管辖, 位于北京市西北, 有丰沙铁路、 门台铁路以及公共汽车至此, 交通方便。
二、观察内容
1、主要观察青白口系至上寒武统的地层剖面。
2、下马岭组至奥陶系下统各组的主要岩性特征、结构构造特征。
3、沉积岩构造特征(鲕粒、竹叶状、叠层石、斜层理等)并分析沉积环境。
4、观察侵入岩脉并判断岩脉的相对地质时代。
5、测量地层产状。
6、其它褶皱、断裂等构造现象和阶地。
三、资料简介
本区在地质构造上位于京西著名的髫髻山复向斜、 九龙山复向斜和妙峰山复向斜之间的下苇 店穹窿的东部(图 3-1) 。该穹窿中心出露有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侵入体、地层出露由穹窿核 部向外依次为青白口系、下寒武统、中寒武统、上寒武统、下奥陶统、中奥陶统、上石炭统、 下二选统、上二叠统和侏罗系,以及侵入于上述地层之中侏罗纪的花岗闪长岩。各时代地层 大多为整合接触关系。
只在下寒武统昌平组与青白口系景儿峪组之间、 中石炭统本溪组与中 奥陶统马家沟组之间为假整合接触关系,侏罗系则与下伏地层成不整合接触关系。 岩石 实习区可观察到的主要以沉积岩为主,在沉积岩下部可看到少量变质岩露 头,只有在断层或断裂中可看到倾入的岩浆岩。这主要以观察的地点有关,因为 我们的实习地主要在公路旁,看到的岩石以开路时切开的岩石露头为主。其余地 点基本为植被和泥土覆盖。
一、沉积岩
1、碎屑沉积岩:
区内碎屑沉积岩主要有砾岩、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页岩、泥岩和一些 火山碎屑沉积岩等,分布广泛,形成时代为太古代至新生代。
2、化学沉积岩 区内化学沉积岩主要有灰岩、白云岩和硅质岩等。在区内主要分布于百花山 向斜的两翼。其形成时代主要是:蓟县纪、青白口纪、寒武纪、奥陶纪等。
二、岩浆岩
京西岩浆岩出露面积较大,主要可以分为深成侵入岩、浅成侵入岩和喷出岩 类,均形成于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深成侵入岩是区内分布广泛,主要为中性 到酸性岩体,从南到北都有出露。区内出露较大的岩株有房山岩体、灵山岩体等 及与之相伴形成的岩枝。
浅成侵入岩主要是和深成侵入岩相伴形成的一系列的岩 墙、岩床、岩枝等,从基性到酸性均有发育。
三、变质岩
变质岩岩类较为复杂,主要有大古界基底变质杂岩,显生宙的区域动力变质 岩类和热接触变质岩类。
太古界变质杂岩大面积出露于实习区南西部,其它地区则零出露。主要岩性 有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组成,并受到中等到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形成 了各种类型的混合岩。动力变质岩主要发育在各类断层带中,主要岩性有各种变 余糜棱岩、糜棱岩和断层岩等。区域变质岩类分布广泛。主要有板岩、干枚岩、 片岩、片麻岩和变质砂岩(砾岩) 、大理岩等。在与各类岩体的接触部位,还发 育各种类型的热接触变质岩类。
地质构造
一、断裂构造
1、北东向断裂 主要包括紫荆关深断裂带和怀柔涞水断裂带及其伴生的小断裂, 是区内主要断裂。
北东 向断裂主要变形时期为晚侏罗世,后期新生性、继承活动性明显。断裂活动控制了晚侏罗世 及白垩世侵入岩体及早白垩世火山沉积盆地的分布和发展。
2.北东东向断裂
北东东向断裂与北北西向断裂相互交切而呈棋盘格状,一般规模不大,长几 km 至十余 km,总体走向北东 60~70°,断面紧密、平直,断距很小,主要形成于侏罗纪末,是上述 北东向主断裂共生的断裂。断裂性质呈左行压扭性。
3.北西-北北西向断裂 本组断裂一般规模不大,长几 km 至十余 km,区域上个别可达上百 km,主要变形时期为 侏罗纪,是前述北东向主断裂共生的断裂,并与北东东向断裂配套。断裂性质呈张扭性。
二、褶皱构造
北京西山的褶皱构造较为发育, 轴向主要为北东东向至近东西向, 主要有:
百花山向斜、 九龙山(三家店)向斜、马鞍山(谷积山)背斜和北岭向斜等。
1、百花山向斜 百花山向斜分布于北京西山中部,呈北东-北东东向展布,核部地层为侏罗系火山岩, 两翼分别为古生界和元古界;两翼地层倾角约 30?,近对称分布,轴面直立。褶皱的北翼与 西南部为断层切割及燕山期岩体侵入改造, 表明其形成于岩体侵入前, 区内零星发育的白垩 系没有卷入褶皱,因此褶皱形成于中侏罗世后,白垩纪之前,是印支运动一燕山运动早期的 产物。
2、九龙山(三家店)向斜 九龙山向斜分布干百花山向斜东部, 呈近东西向展布, 与百花山向斜的构造特点极为相 似,二者为同期构造作用下形成。核部地层为是侏罗系火山岩,两翼主要为古生界;两翼地 层倾角约 30°,近对称分布,轴面直立。
3、马鞍山(谷积山)背斜 马鞍山背斜分布于九龙山向斜与北岭向斜之间, 呈北东东或近东西向展布, 核部地层为 蓟县系雾迷山组,两翼分别为青白口系、寒武、奥陶系和石炭、二叠系。在横剖面上,背斜 总体成箱状,两翼较陡而顶部平坦,总体向东倾。
实习总结
这次地质实习,我们结合理论学 到了很多实际知识。通过实地考察,对课本所讲的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开 阔了视野,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更体会到 了野外地质工作的无限乐趣与艰辛。观察了各种地质现象并积累了许多地质、地 貌方面的材料,通过亲身实践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 的结合。老师以自身丰富的经验与学识,像我们讲述了各种地质知识与现象,在 他们身上体现了务真求实、 精确严谨一丝不苟的教学风格和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 人格魅力,我学到了宝贵的知识,锻炼、提高了我们野外实习、考察的能力,为 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通过实习,走进了大自然,走进了实地,是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自然的 伟大,人的渺小,是我们对地质地貌学有了更大的兴趣和好奇。是我们在书本上 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结合到了一起,对理论知识起到了加深巩固的作用。
这次实习,没有像往年那样选择__县,而是不远千里的前往内蒙古__市,参与到__矿区控制及地形测量的工程当中。相比于以往的教学型实习,真正的工程(实习)显然能够更好的体会所学到的知识。事实也确实是如此,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测区属于呼伦贝尔草原的一部分,动植物种类较少,地势较为平坦,地貌相对简单,但在这实习的十多天里还是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艰辛。现在细细想来,那十多天的经历,虽然艰苦,但却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
(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
(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
(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工程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外所收获的了。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在去满洲里之前,所有人的热情都相当高,不仅仅是对测绘的外业感兴趣,更多的是对草原的向往。但在经历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后,我自己的热情已被疲劳所掩盖,虽然第二天不是必须去草原,但我依然坚持上了山,就是想先看看测区是什么样子。坦率地说,在这次实习之前,我甚至连“测区”这样基本的专业词汇都缺乏感性认识。在工程正式开始之后,每个组(全站仪)都有一位老师和四位学生,老师不但要做好小组的管理工作,还要对我们及时指导。在最初几天的新鲜感过后,每天重复而乏味的翻山越岭的体力劳动让很多人怨声载道,说实话,我也是如此。但工程本身的性质又不允许工期的延后,所以不得不继续早出晚归。其实现在想来,也许绝大多数工作都是如此,这更多的只是从未有过的疲劳所带来的压力。
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组很少能够全员的上山,所以工作进度难免有了些影响,但最终也能够正确地完成了任务,看到了自己的成果。对于测量来说,确实没有一个人的英雄,只有做好合作——包括本小组内部和各小组之间,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在草原上,我们经历了阳光的暴晒,带走了黝黑的皮肤,挺过了狂风和冰雹,全部物品和人员均安然无恙。在工程的最后一天(8月7号),我病倒了。发烧和腹泻让我无法坚持到山上,所以只能休息。没有善始善终,让我很是遗憾。但就整个实习过程来说,此次外业实习的每个步骤都以了然于胸,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已基本掌握,这样来讲,也就没有太多的遗憾了。从这件事上我了解到,身体对于一个人来讲是多么的重要。还有对数字化成图软件的使用感受。我们所用的是南方测绘公司的cass5.1软件。这是一款以autocad 2002为基础开发的专业测绘成图软件,使用方法简单,成图速度快,功能方面也足以满足实际需要。但软件稳定性稍有不足,成图错误较多,可能在成图时为追求速度而简化了计算过程。通过内业实习的数据整理和作图,将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到了一起,又一次感受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让我体会到了外业的艰辛,内业的耐心,工作的细心,甚至还有了对建国初的测绘人员的敬畏之心。锻炼了实际的能力,让我在未来面对选择时更有信心和勇气。感谢__老师给了我们参与这次实际工程的机会,同时也要感谢__大学的__老师对我们组十多天的耐心指导
为了让我们土木专业的学生多了解一些当前比较普遍的建筑形式及建筑方法,磨练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的毅力及勤看、勤问,勤思,勤学的习惯,把我们从理论的殿堂带入实践的前线,为了让我们下学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在小学期学院组织我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五天的土木专业认识实习。
(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次,亲身感受到土木工程是一门大学问,有很多很多的知识。我还是个连土木工程门都没进的无知学生,要学的很多,要做的很多,今后的时光应该是自己发奋读书的日子,是努力求索的日子。
(二)从理论到实践还有一段路要走。
在我们的第一天第一站一座拱桥的施工现场,谢老师问:“这座桥的拱是双曲线,还是抛物线。”记得当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并不是不知道,但是没有马上反应过来,为什么呢?没有意识,没有将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意识。以后,要多加努力,大学不是高中,要学真本事,能把课本上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去,并有所创新,才能算是真正学会了,才是真正的本事。
(三)要想学好,先要“三勤”。
在许多工地,特别是__开发区房建工地,工地技术人员等给我们最多、最宝贵经验就是“三勤”,勤看、勤问、勤思。对各工地、工程,要多留心看,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管理等要多留心看,另外,就是对于专业书籍等要多看;对发现的问题和不太清楚的地方要多问,问技术人员,问工人师傅,总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问题解决好,搞清楚;对于任何问题、任何方法等,都要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不要把问题留给别人去解决,不要简单的照搬别人的方法,思考是进步的捷径。
(四)学真本事,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这次老师和工地技术人员,让我记忆最深的话就是“学真本事,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不要死钻课本,但也不要脱离课本,联系实际,要把本事真正学到手,学过的就要能用的上,能在将来的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本领。要有自己的特长,用工人师傅的一句话就是“一招先吃遍天”,要有自己的夺人之处,才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五)搞工程要能吃苦,要有耐力。
一个连阳光都见不得的人,会有什么作为呢?一个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人更不会有什么作为。这次实习我的又一收获,就是自己的毅力,又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为将来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准备了一份适应力。
时间已经是秋天,天气还是挺热,作为实习的第一天,首先进行的是实习前的动员,老师简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实习的内容。下午,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集体观看了一些影视资料,了解了很多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还观看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地貌,如喀斯特地貌等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使我们不用外出就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发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们增强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还有观看了常见的造岩矿物,岩石的产状,结构和构造,了解它们的工程地质特征,虽然影片不是很清晰,大多是七八十年代拍的,但看完之后还是增进了我们的工程地质专业知识。
今天天气晴朗,在观看完影片资料,使我们对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开始学习阅读工程地质图。为使我们能了解不同倾斜程度(水平、倾斜、直立)地层、褶皱构造和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老师详细讲解了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褶皱构造、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但是人太多,都围在老师身边,老师讲话的声音又不是很多,所以听的不是很清楚,结合实习指导书的内容和听到的一部分,大致还是学会了从地质图上阅读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地质现象的分度规律,还掌握了对褶皱、断层、不整合构造和岩浆岩侵入活动地区地质图的分析方法,从有地质构造图的地质图上绘制示意地质剖面图的方法,根据地质图分析区域地质发展史的方法。
在观赏的过程中,由于人太多,我们走散了,没有跟上我们班那队,而是跟错了另外一个班的老师,我们来到了浴仙池,听老师说,这是一个由降水和地表水在岩层低洼处积成的小水池,水池经人工处理呈椭圆形状,在水池靠壁的一侧,是一尊用白色石头雕成的塑像,有点像天龙八部里的神仙姐姐的雕像,那神仙姐姐在解头上的发簪,正准备沐浴,浴仙池有此得名。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发现水池四周的砂质岩石经过长年日晒雨林风吹,野生物生长,其风化程度强烈,部分岩石表面已经出现破碎削落,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我们跟着老师继续走,走到了池,可惜池里已经没有莲花了,只有鱼在游来游去,自由自在的,倒也风流快活,池亭台轩榭,走廊,小桥与山间岩石相映,在高高的岩石壁上留在一首诗词“多少楼台次第成,莲花燕子纪朦胧。眼前无限狮洋浪,不发千秋水上名”。在莲花池后面的岩石上竖立着一尊用白玉雕成的观音像。
再往前走就到燕子岩了,燕子岩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两片岩石高耸在胡面上。燕子岩顶上还建了个观光亭,看上去很危险,岩石上有一道倾斜节理,但这两快岩石却历经千年而不倒,实在让人叹为观止。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其以“人工无意夺于天工”的石景奇观闻名于世,是国内旅游和科研价值的“人工丹霞”奇迹。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一天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原本打算把实习当游山玩水的我却发现有收获,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看来就是这个道理。另外还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对要考察的对象要事先做一定的了解,事先做好准备,就不至于到时不知所措。
★
大学毕业生实习报告格式
★2021年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报告总结
★大学毕业生实习报告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