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九九重阳节发言稿300字篇一
大家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幼新风”。
今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也就是10月23日,是我们中华民族又一个传统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什么叫重阳?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又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所以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关于重阳节的故事很多.据说重阳节从汉朝初就有了.那时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馋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皇宫,贾姓宫女又将此习俗传入到民间。
到了东汉,民间在该日又有登高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以后到了唐朝,文人墨客们写了很多登高诗,其中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则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当然,古人的登高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同时还有吃"重阳糕"(一种九层糕)、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时间也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经很普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想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因为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等等。
“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作为高中的学生,我们应该发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在重阳节这天,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感谢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并致以节日的问候;在平时,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关心照顾他们,多陪他们聊聊天,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他们的乖孙子。同时向社会的爷爷、奶奶伸出关爱、帮扶之手。
当然,尊老敬老绝不是重阳节一天的事,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老人解决生活的困难,给老年人跟多的关爱,多给老人一些心理慰藉。因此,我提议,每一位少先队员都要用实际行动向老人们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排忧解难,让他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安详地度过晚年。
我的国旗下讲话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九九重阳节发言稿300字篇二
各位老师和学生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幼新风尚”。
正如许多学生所知,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另一个传统节日,——重阳节。为什么叫农历九月九日重阳?因为在古代《易经》中,“六”被指定为负数,“九”被指定为正数。九月九日日月并日,二九重,故称重阳,亦称九九。因为“九九”和“九九”是同音异义词,所以九是数字中最大的数字,意味着长寿。此外,秋天也是一年中收获的黄金季节,所以重阳节意义深远,所以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幸运日。
据说重阳节从汉初就有了。东汉时期,人们有在这一天爬山的习俗,所以重阳节也被称为“登高节”。后来到了唐代,文人写了很多登高诗,大多是关于重阳节的习俗。比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甫《七律《登高》是一篇关于重阳登高的名篇。
重阳节插吴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已经很普遍了。因为古人认为重阳节插吴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清朝时,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在门窗上贴菊花枝叶,‘除恶除污’,以招财进宝。
尊老爱幼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还有重阳节祭祖的习俗。老一辈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和下一代过上繁荣健康的生活而努力工作、辛勤劳动了几十年,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精心哺育和照料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如今他们老了,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和照顾。所以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尊老敬老绝不是重阳节一天的事,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老人解决生活的困难,多给老人一些心理慰藉。因此,我提议,每一位学生都要用实际行动向老人们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邻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他们洗衣、洗碗、扫地、叠被,多为他们着想,少让他们做那些本来应该是我们自己做的事,把好吃让给他们,把有趣的事告诉他们,对邻居长辈有礼貌,外出礼让老人。
愿所有老人都过上和我们一样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