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万能 语文教案的标准格式篇一
本单元围绕“妈妈”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一篇自渎课文。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妈妈的爱无时不在身边,懂得回报母亲无私的爱。进而增进母子亲情。
《妈妈的爱》是本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饱含深情的小诗,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细节,表现了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是一篇意义很强的课文。
二、学情分析:
本首诗里所描绘的生活细节几乎发生在每个学生的家庭,每个学生都经历过,正因为司空见惯,成长中的孩子反而容易忽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讨论,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生活在深深的母爱之中。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情,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及本课特点,制定目标如下:
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0个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阅读中独立识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妈妈平日的爱,懂得要尊重关心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四、重点与难点:
体会诗歌的感情,有感情朗读。
五、设计理念:
凭借教材把浓浓的亲情传递给学生,让孩子留意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体会妈妈的爱。,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朗读,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字词,受感染。让他们在感兴趣,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六、教学准备:
磁带《世上只有妈妈好》;生字、词卡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切入课文
谁愿意介绍自己的妈妈?
说到妈妈,老师看出你们很自豪,今天我带来一首赞颂妈妈的歌,一起来听听,会的同学可以一起唱。
正如各种所唱,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我们从小到大,妈妈付出了很多心血,这就是妈妈的爱,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妈妈的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
同桌合用一本书,相互检查正音。
通过指名读、开火车、擂台赛等方式检查识字情况。
指名分节读课文,说说诗歌中把妈妈的爱比做什么?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整体感知内容。
默读这首诗,然后说一说读后你想到了什么?
同学们说得真好,你想怎样学这首诗?
就按你们说的方法来学习,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学。
集体交流后,学生汇报。
你最喜欢哪一小节,为什么喜欢她?
在学生汇报时重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理解妈妈的爱为什么是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
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联系实际,赞美母爱
同学们,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妈妈的爱还是什么?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从那里感受到妈妈的爱了?妈妈是怎样爱你的?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深情地朗诵这首儿歌,能背得背下来。
3、把你对妈妈的赞扬像书上那样写成一首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教案万能 语文教案的标准格式篇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复习部首查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背诵课文。
2、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1、生字卡片、字典、投影仪、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花木兰的资料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听动画片歌曲
2、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女英雄花木兰。板书课题,齐读
(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图)
二 学生自主学习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 征兵 父亲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装 胜利
将军 将士 朝廷 年龄 战袍 渡 燕山 赫赫
(1)自由读
(2)思考: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开火车读,及时正音,评价。
(2)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3)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四、教师精讲点拨
1、教学两个个多音字
将 燕 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第三环节:
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告诉老师,说说你是怎么查的。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女英雄,名叫木兰(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从军”就是替父当兵。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3、设疑。(1)木兰为什么要从军?(2)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快打开书本找找原因。
二 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熟课文。
2、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你找到木兰从军的原因了吗?
2、根据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1)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是呀,情况多么危急呀!所以朝廷要——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指名读。
(2)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是——焦急万分,谁来读好它?(指名读)她急什么我不太明白?如果你就在现场看到文书,那请你们是支持父亲去,还是反对他去呢?请说出理由。(引导学生从“家”和“国”两方面来思考)
所以木兰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齐读)夸夸木兰
(3)她的家人会同意木兰从军吗?为什么?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小组讨论、表演)指名表演,评价。
四、教师精讲点拨
1、过渡:木兰终于说服了家人。一路上跋山涉水,餐风饮露。
2、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1)(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红色的字都是动词,从“披、跨、渡、过”这一连串的动词你读出来什么?
(2)请把你的体会朗读出来呢?夸夸木兰。
(3)经过千辛万苦,木兰到了战场上,你觉得战场上的木兰怎样?同学们想象一下,花木兰在战斗中的表现。
(4)经过多年的征战,木兰立下了——赫赫战功,谁来读这句话?你为什么这样读?(读出时间之长、功劳之大)
(5)再读这一段,体会木兰的英雄形象。
3、木兰终于胜利回乡了,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出示第二副插图,结合理解“文静秀美”)将士们看到了女装的花将军会……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体会将士们的惊讶。指导读文中最后一段话。
4、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了吗?(出示第一自然段再读)
第三环节: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背诵课文。
2、展开想象,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
12、木兰从军
( )女英雄。
教学反思:
《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在备课时,考虑到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现在较远,所以我采用了动画片《花木兰》片断导入,意图拉近学生与教材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回答问题时,提醒他们应当说一句完整的话,并做到声音响亮。我觉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在教学第二段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说说“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并请他们演一演。表演是儿童思考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这么做既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活跃学生思维,调动情感投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当然,在本课教学中还有一些值得思考、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如何熟练操作多媒体,以更好地为课堂服务,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质量。
语文教案万能 语文教案的标准格式篇三
学会3个生字,掌握笔画“竖折折钩”,认识8个生字,会读词语,了解“咱们的孩子长大啦!”的意思,懂得客人到家时应该热情。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的感情,能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学会2个生字,其中有多音字“长”。会读8个词语,了解“咱们的孩子长大了”的意思。懂得客人到家时应该热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看图理解课文意思,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一、导入课文
想一想,当客人到你家时,你是怎样欢迎客人呢?学生说说
我们看课文中的我是如何做的?
二、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学生自己朗读课文
三、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要求:声音响亮,词连读,读出句子间的停顿,边读边评价。
四、了解课文内容
1、叔叔、阿姨、丁丁到我家我是怎样做的?
2、这说明我怎样?
3、讨论:
为什么爸爸、妈妈齐夸奖:咱们的孩子长大了?
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这句话。
4、读一读课文
5、背课文
五、学习生字
1、读词语
客人水果马上长大爸爸妈妈夸奖
2、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词,再读一读
3、出示生字
长(chángzhǎng)这是一个多音字,同学们都会写。
丁字形记起来非常好记,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4、学生写生字
5、说说你在写生字时遇到什么困难?
六、课堂小结
课文中的我你喜欢吗?我们也要做懂事的孩子。
学生懂得客人到家时应该热情,会使用文明用语,产生热爱家庭的感情,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学会2个生字,掌握笔画“竖折折钩”,认识8个生字,会读词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6、客人到我家
二、朗读课文
1、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指生朗读课文
3、评价
三、学习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说说你用什么方法学习生字?
2、小组内说一说,说出你的记字方法。
3、汇报
重点指导:马的第二笔是“竖折折钩”。书空,描红。
4、学生书写生字。
四、课堂练习
1、朗读课文
2、朗读生字卡片
3、做语文课堂练习册
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精选最新赞美老师的名言本课重点指导汉字的书写,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多数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能初步感受到汉字的美。学生在书写时能够认真观察,个别的学生观察不认真,写字的姿势还需要纠正。
语文教案万能 语文教案的标准格式篇四
1、同学们,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相信大家对春节再熟悉不过了!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传统、最热闹的节日,想必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过春节吧!那么,你们知道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吗?你们知道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北京的春节》,就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浓缩的展现北京春节民俗风情的文章。
板书:北京的春节老舍
2、问:谁查到了关于老舍先生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资料: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剧作家,老舍先生是一代“语言大师”,有驾驭语言的本领,尤其是北京话的运用,使其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先生的作品很多,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龙须沟》、《春华秋实》等被誉为“人民艺术家。”1966年,老舍先生去世。(注:资料也可以换成介绍春节的内容)
1、了解本文作者老舍先生和有关春节的习俗,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热闹的喜庆气氛。
2、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1、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想一想:
(1)、全文主要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你认为课文应该怎样来分段呢?
1、指名读课文
思考:全文主要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学生汇报:学生:全文先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之后详细描述了除夕守岁,正月初一拜年,正月十五闹花灯,最后些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板书:腊月
语文教案万能 语文教案的标准格式篇五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读写8个生字“拳、玻、璃、纽、羹、邦、憋、稍",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形影不离”“一心一意”的意思。
2、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 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联想句的作用。感受文中“我”与伙伴小熊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朋友吗?怎样才能算朋友?
生:在一起玩、感情很好,互相帮助。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新课文中小作者童年的朋友是怎么样的。板书“童年的朋友”
二、整体感知、初学写物
(一)让学生默读全文,,同时出示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圈出生字和新词。
(二)边读边思考,能概括课文大意
师:请大家思考“谁要拿谁干什么?最后怎么样了?”
生:我因为要练拳没有沙袋,要拿小熊当沙袋,后来想到小熊和我形影不离的情景来,最后没有拿小熊练拳(我要拿小熊练拳,最后放弃了)
学习“拳”字,“卷”和“手”-----手卷起来
(三)细读小熊的描写段,提醒学生从整体到部分,抓住重点描写
师:这只差点要被我打的小熊长得什么样子?请大家读第二节(整体读,个别读)
师:我们一眼看到小熊是巧克力色的,仔细看小熊特别的地方在哪里?
生:它的眼睛!
师:两只眼睛一大一小。是怎么写一大一小的?
生:大的……小的……(学习玻璃,提示玻璃的偏旁,学习纽,同样提示偏旁,纽扣跟衣服织物有关)
师:一大一小说明小熊怎么样?
生:很旧了
师:很旧了说明小熊和我在一起时间(生:很长了)
师:时间很长了小熊还坐在我的面前,说明我和小熊怎么样?
生:感情很深了!
师:大家都说眼睛会说话,小熊的眼睛说什么了?
生:似乎在开玩笑……
三、借朋友展开,品读文中情感
(一)读文让学生体会我对小熊的情谊
师:我们的题目是童年的朋友,小熊是不是我的朋友?(生:是!)我都要打小熊了为什么说小熊是朋友?请大家再读课文,圈出我把小熊当朋友的词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我 朋友 小熊
形影不离
一心一意爱
师:什么叫形影不离啊?谁能从课文中找到表示形影不离的句子?(我走到哪里都带着它)
师:走到哪里都带,都到哪里了?
生:吃饭时……睡觉时……(调羹----羹的写法,让学生黑板上书写,注意美的写法,记字----用美味的羔羊肉做羹,调的音调,多音字让学生组词;硬邦邦----硬的东西敲起来邦邦响)
师:那说明我对小熊怎么样?
生:感情很好!
师:对!课文里面说我对小熊的感情好到哪种程度?
生:一心一意地爱它,为了它,把命献出来我都舍得。
师:谁能说出一心一意的反义词?(生:三心二意)
补充板书:
我 朋友 小熊
吃饭时
形影不离------到哪里都带
睡觉时
一心一意爱
(二)通过对小熊眼睛的描写,体会小熊对我的情谊
师:是啊!当然我们不是说不要命了,我的意思是说要让我为小熊干什么都愿意。我把小熊当朋友,小熊是不是也把我当朋友?(生:是的!)
师: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熊把我当朋友?请大家再仔细读第二第三小节,用波浪线划出相关的词句。
根据生回答补充板书:
我朋友小熊
吃
饭时
形影不离------到哪里都带 快活地开玩笑
睡觉时 对我笑
一心一意爱
师:前面我们说了小熊一大一小的眼睛说明小熊很旧了,和我在一起的时间很久了,感情很好。我要拿小熊练拳,小熊是怎么样?
生:快活地瞧着我,好像在开玩笑,对着我笑
师:开玩笑,对着我笑,小熊生气了吗?(生:没有!)说明小熊对我怎么样?
生:也很爱我,对我感情也很深!
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四、从我的转化,进一步体会品读情感
(一)细读联想句,加深对小熊情感的理解
师:上节课我们看到小熊和我形影不离,吃饭睡觉都带着它,我要打小熊小熊也不生气。我和小熊的感情非常深厚。所以最后我怎么样了?
生:我再也不拿小熊练拳了。
师:我把小熊当朋友,小熊虽然是玩具熊,但它是我的朋友,就好像是活的一样。有哪些句子把小熊写活了?齐读第二三小节
生:小熊用它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似乎在开玩笑……。
师:把两手朝上举着后面的话去掉读一读试试看,是去掉好还是不去掉好?为什么
生:不去掉,因为有了这些话小熊好像会说话
生:不去掉,因为有了这些话可以看出小熊不怪我
师:还有那句?
生: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在它嘴上时……简直像活了似的。
师:也把简直……去掉读读看感觉怎么样?
生:没写出小熊活了似的。
(二)展开联想,展示我的心理变化,读懂真正的朋友
师:读一读最后一节,看看我们的小作者是不是已经真心后悔了。边读边划出表示心理变化的词语。
沉默 憋 稍微克制
(让学生写憋,提示跟心情有关是心字底)
师:默读最后两个小节,想想看,我沉默了好长时间,都想了些什么?如果你是小作者,你会想些什么?你想对小熊说些什么?
生:我在想,小熊陪了我这么长时间,已经这么旧了,我还想拿它练拳,小熊肯定会打坏,再也不能陪我了,我也就失去这个朋友了。
生:我在想,我要打小熊,小熊一点也不怪我,还对我笑,我真是不应该这样对朋友啊!
生:我要对小熊说:对不起小熊!我再也不拿你练拳了,我们一直做好朋友。
师:小熊会不会原谅我,还跟我做好朋友?
生:当然会!
师:注意看第三节后面的一句话“童年时真正的朋友”,为什么说是真正的朋友?
生:我和小熊感情深
生:我要打小熊小熊也不生气
师:对,朋友不但要感情深,还要互相体谅,互相包容,这样才是真正的朋友。
作业:把我沉默时想的话写下来。
语文教案万能 语文教案的标准格式篇六
1、 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2、 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会默写《赠汪伦》;理解古诗句,了解诗句所描写的朋友之间离别的情景和诗人还乡时的所见、所感。
3、 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诗句,体会诗句的含义;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赠汪伦》。
1、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2、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
两课时
一、学习《赠汪伦》
1、 解题:题目中的“赠”是什么意思?赠了什么给汪伦?
2、 自己读读这首诗,再看看后面的注释。
3、 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诗句的意思。
4、 在全班发言,(老师贴出诗句,请同学讲解)
5、 练习背诵这首诗。
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 导入新课
2、 解题:题目中的“之”是去,往的意思;“广陵”是今江苏扬州,在黄鹤楼李白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3、 学习生字。
4、 自己读读这首诗,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思。
5、 小组内讨论诗句的意思。
6、 同学发言(老师贴出诗句,同学讲解)
7、 背诵这首诗。
三、作业练习:
1、 背诵两诗古诗。
2、 写出下面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一、学习《回乡偶书》
1、 解题:这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作品,贺知章辞官回家后,感概很深,于是出于偶然写了这首诗,写了自己还乡时的感触。
2、 学习生字。
3、 自己读读这首诗,再看注释或查字典。
4、 在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5、 在全班发言。
6、 朗读、背诵这首诗。
7、 试着把这首诗编个故事,参考下面的图,练习表演。
二、背诵本课的三首诗(个人背、小组背、全班背)
三、练习默写《赠汪伦》,互相批改
四、作业
1、 背诵《回乡偶书》
2、 从诗中摘录两组反义词。
3、 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1、 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 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3、 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2、 想像课文描写怕情景。
一课时
:有关桂花的挂图
1、 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问题。
1、 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的?
(1)小组内讨论。
(2)全班发言。
2、 学习第1、2自然段:读了这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 学习第3—6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的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学习第7、8自然段。
你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上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
5、 请大家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1、 学习小男孩在误以为献血后自己就会死去的情况下仍坚持献血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2、 学习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理解“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表现的思想品质。
3、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练习运用“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 抓住描写小男孩献花血时神情、动作的句子,体会他内心活动的变化。
1、 理解“啜泣、呜咽、哭泣、抽泣”几个近义词的细微的差别。
2、 理解“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表现的人物的思想品质。
一、导入新课
“朋友”是大家多么熟悉的称呼,多么亲切的称呼。可是,你知道什么是朋友吗?(同学们自由发言,各抒已见)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这是一篇写战争时期的故事的课文,读了以后,我们会对“朋友”有更深的认识,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她是我的朋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思考:1、题目中的“她”是谁?“我”又是谁?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1、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2、标出全文共几个自然段,想想每段写了什么。
3、画出不懂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出示卡片) 2、理解词语。 3、检查朗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
1、请同学读第1—4自然段。
思考:(1)课文讲的事的起因是什么?
(2)从哪看出当时情很严峻?在书上画出。
2、共同讨论。
六、作业
1、看拼音写汉字。 2、在括号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学习课文
1、细读第5—11自然段,找出描写小男孩动作表情的语句,体会他的心理活动情况。(全班讨论,自由发言)
3、 请同学读第12—14自然段。
重点体会男孩回答医生的问题时说的话“她是我的朋友”
阮恒以为会把他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这样他就会死去,但即使是这样,他仍愿意献血,原因是“她是我的朋友”。这话说得多么轻松,但从这朴实的话里,可以看出“朋友”一词在阮恒心中的位置和分量,它比自己的生命更为重要,从中看出阮恒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联系实际,谈谈你学了这课有什么收获?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词填空(抢救、挽救)
(1)优共产党尚秀云靠细致的工作和爱心( )了一个又一个
失足青少年。
(2)如果不立刻( ),受重伤的小姑娘就会死去。
3、修改病句
男孩阮恒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用尽力气竭力制止哭泣。
1、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自学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父亲说的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事。
2、 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布置自学
1、读读文中带拼音的字,想想它的意思。
2、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自己不理解词语,不明白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同学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学习课文
1、理清课文层次。(全班讨论)
(1)默读课文,标出全文共几个自然段。
(2)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原因?
(3)哪几个自然段写发生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表现?
(4)哪几个自然段写放学后,克莱谛主动找“我”,我俩和好了?
2、学习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1)请同学读这部分课文。
(2)先同桌讨论,后全班讨论:“我”克莱谛发生争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发生吵后双方表现各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3、学习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
(1)请同学读这部分课文。
(2)自己默读,在书上批画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的心情。
(3)读读自己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4)老师引导,弄清下面两个问题。
a、“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这是为什么?
b、克莱谛两次说“我在外边等着你”,而“我”也回答:“我也等着你!”两人想的一样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4、学习第三部分。(第9—13自然段)
(1)读这部分课文,找找描写两个人表现的词句,你体会到什么?
(2)全班分两组,一组说“我”的表现,一组说克莱谛的表现。
5、读最后一段,理解父亲的话。(全班讨论后老师总结)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择正确的读音。 3、造句
1、教学学生懂得无论他人对自己的付出多么微小,我们都应该对他人的付出表示感谢;通过实践活动,认识规范用字的重要,培养认真做事的习惯。
2、学习成语,会读、会背、了解它的意思;阅读短文,理解短文的内容;练习以《第一次×××》为题写作文,要把事情写清楚,写出自己的感受。
3、能力;进行用字情况的调查,培养从事实践活动的能力。
1、 阅读短文,理解短文的内容,理解的中心思想。
2、 练习写《第一次×××》的作文,要会选材,写出合要求的作文。
3、 组织好实践活动,写出调查报告。
三课时。
1、 会读、会背12个成语,了解它们的意思。
2、 阅读短文,理解短文的内容,体会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成语卡片
1、 学习成语xx
2、 说说成语的意思。
3、 按“一、二、三……的顺序背诵,看谁先会背。
二、阅读短文
1、 自由读短文,自学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2、 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掌握情况。
(2)朗读情况。
3、 共同讨论文后的两个题目。
4、 感恩节简介。
5、 共同讨论,自由发言(到了感恩节,你准备给谁什么感恩礼物?
1、 明确习作要求,指导选材,指导习作。
2、 要把事情写清楚,写出自己第一次×××的真实感受。
一、习作指导
1、审题意,明确写作内容和范围。
请同学比较《第一次×××》和《一次×××》两个文题有什么不同。《一次×××》限于写《一次》,不能写两次、三次,但可以是任何一次;而《第一次×××》则限制在“第一次”这个范围内。
2、选好材料。
选材的思想要宽,选哪个方面的材料都可以:
第一次学习某项技能,内容有:剪纸、编中国结、钉扣子、做航模、写毛笔字、学骑自行车、滑冰……
第一次从事某项劳动,内容有:种树、洗衣服、擦玻璃……
1、 为了做到写清楚,应事先列个作文提纲,确定写作顺序。
2、 在叙事过程中要写出第一次×××时的心情、感受,要真实。
语文教案万能 语文教案的标准格式篇七
1、学习积累词语6个,在阅读中积累含有“静”或“美”字的词语;理解“人间仙境、情不自禁、面目全非”等词的意思。
2、能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个原本环境幽美、空气新鲜的小镇,由于人为的原因变得面目全非。
3、通过了解白银仙境的今昔,懂得要保护自然,爱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1、了解白银仙境面目全非的原因。
2、明白人类最大的悲哀是失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课件
1、图片导入,感受仙境美。
师:上课前,老师先请大家欣赏几张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郁郁葱葱的树木,令人感到心旷神怡。看到清澈的河流……)
2、是啊!这样的地方令大家都心驰神往,今天我们也要去一个环境相当幽美的地方,它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叫——白银仙境
1、学习新词。
师:打开书本读读课文,看看这些新词你能过关吗?指名读、齐读。
2、师:在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与我们刚才所看到的图片内容是非常吻合的?
(学生可以随意选择词语来说,随机指导字音、字形)
(1) “五彩缤纷”的“缤”注意是平舌音。
(2) “随风摇曳”中的“曳”的字形,注意最后一笔是撇。
板书:空气清新
3、找出文中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感情朗读。(个别读、配乐朗读)
区分优美和幽美的不同,积累“美”的'词语。
(优美:美好
幽美:幽静美丽)
(幽静比优美更多了一层幽静、幽雅的意思。)
(秀美、鲜美、华美、 健美、纯美)等
4、结合图片,想象说话。
师:是啊,白银仙境太美了,请同学看看图,请同学想象一下,白银仙境还会有哪些美景呢?
(选择其中的一句说。)
5、齐读课文1——3节,再一次来感受一下白银仙境那世外桃源的芬芳。
要求学生反复读第1节。
6、出示句子:
读句子,理解情不自禁(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师:难怪罗宾逊会情不自禁地说:(学生跟读)
7、过渡:
人间仙境会有怎样悲惨的遭遇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课后小结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1——3节,要求学生当堂背诵第1节。
2、用几句话来介绍白银仙境。
语文教案万能 语文教案的标准格式篇八
1.清晰严谨的脉络结构。
2.生动传神的语言。
3.过年习俗中的民俗风情。
赏心悦目 此起彼伏 五颜六色 返老还童 鬼鬼崇崇 簸箕 疙瘩 腊月 烙饼 豆馅 涿州 阖家 灶堂 穿梭
关于二十四节气
春(立春)雨(雨水)惊(惊蛰)春(春分)清(清明)谷(谷雨)天,
夏(立夏)满(小满)芒(芒种)夏(夏至)暑(小暑、大暑)相连,
秋(立秋)处(处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霜降(霜降),
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大寒(小寒、大寒)。
课文开头的诗句工整严谨,每句一季,每季六节,每句一、四两个字相同,字面上都是季名(实际上表示节名),使二十四节的季节划分十分明确。
课文以在本命年回忆过去的方式,再现了中国人过大年的传统,很具有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读后让人感到,中国人正是在那种忙忙碌碌、风风火火之中,体会过年的热闹喜气,送走一个又一个新年的。
文章总共叙写了十件事,突出了人们过大年时忙碌的景象,这十件事依次是:
第一,炒年货。“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炒货类多量大;“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奶奶的炒年货歌伴着玉米粒儿在铁锅里毕剥毕剥响,表明在传统的习俗中寄寓着父老乡亲的许多理想。
第二,吃腊八粥。腊八粥由“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说明营养丰富,同时达到了色、香、味俱全的境界。
第三,买糖果。卖糖葫芦的、卖枣儿的小贩,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引得小孩直流口水。卖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自卖自夸”,好像到了农村集市,热闹非凡,也衬托出了几分年味。
第四,挑绒花。大姑娘小媳妇,“站在门槛里挑选花朵”,那是害羞;老太太买绒花“插在小疙瘩鬏上”,特色鲜明。可见作家观察细致入微,描写细腻生动。
第五,宰牲禽。不说“村里到处”,而说“村南村北,村东村西”,这是作者在有意渲染宰杀牲禽的气氛,渲染浓浓的年味。
第六,备食物。“家家都忙着”“穷门小户也要……”可见无一例外,大家都在“忙年”。
第七,送灶王爷。
第八,换门神。写旧习俗用了“换岗”一词,这是幽默的体现。和上文写送灶王爷一样,对于换门神的描写也表现了乡亲们的虔诚,寄托着他们想安安稳稳过日子的美好愿望。
第九,除夕守岁。
第十,拜新年。“恭喜,恭喜!”“同喜,同喜!”再简单不过的话语,凝聚着人们内心的喜悦和祝福。
十件事情,量多面广,但由于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多而不乱。而且交代时间也很巧妙,注意变化。如在写完第一件事后,用“……又该吃腊八粥了”一句很自然的过渡到第二件事;写到除夕,则用“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交代时间。
此外,许多地方的记叙表现出了童趣。如第一件事中,写到“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第二件事中说到“……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都写出了儿童的纯真。
综上所述,作者回忆了京郊运河家乡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
记叙生动传神,语言表现力强,幽默风趣,富有情趣,也是本文的特色。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5题。
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烙饼( )簸箕( )( )腊月( )晾脆( )
2.体会下列句子的意思或所表达的感情。
(1)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
(2)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
(3)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3.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语段所记叙的两件事。
4.请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5.请自选角度,谈谈你读了这个语段后的感受。
】
2.“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句子的意思或所表达的感情必须和具体的语境结合起来理解,才能把握准确。
3.考查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情况和概括能力。
4.这依然是间接考查修辞手法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5.这是最近两年来,新兴的开放性试题。回答时要明白到底有哪些角度可供选择。一般地说,我们可以从语段的内容、情感、写作方法、语言特点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就其中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看具体要求)进行说明,说明时一定要注意结合语段材料,切忌泛泛而谈。
1.lào bji là liànɡ(注意中间的“i”不能丢)
2.(1)突出炒货种类多、数量大。
(2)说明在传统的节日习俗中,寄托着父老乡亲的纯朴愿望。
(3)说明腊八粥特别好吃诱人,写出了儿童的几分天真淳朴。
3.①炒年货;②吃腊八粥。
4.这里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人们过年时炒的年货种类多、数量大。(不说出修辞种类也可)
5.通过读这个语段,我们能感受到过年的喜气。文中写到“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等,都突出了过大年时,人们的忙碌,忙碌之中就把过年的热闹、喜气表现出来了。(这是就内容情感方面谈感受)
腊八粥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阖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九三○年一月七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节日并不都代表着热闹和喜气,我们读这篇文章,更多的感受到了几分沉重和怀念之情,也多了一分抚今追昔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