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解读电子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8篇)

最新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解读电子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09 17:20:07
最新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解读电子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05-09 17:20:07     小编:zx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解读电子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篇一

“守正”就是守住教育的本质,守住该坚持的教育理念。不能因为课程标准变了,就把过去的科学理念、优秀做法,全盘否定。“创新”就是与时俱进,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用好先进教学手段,创新教法、学法,创新评价办法。

守正就是守住育人之心。

很多教师认为此次课程标准变化之大,出乎意料。其实,只要关注国家教育方针,了解最新教育理念,就会知道,这次课程标准的变化是在意料之中的。

从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到2021年“双减”政策的发布,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密集出台关于基础教育的政策文件,一再强调必须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必须坚持“为党育才,为国育人”,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必须实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教育目标。

从某种程度来说,2022版新课标的推出,正是纠正越来越偏的应试教育方向,改良越来越严重的内卷教育生态。让教育回归育人的轨道,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有利于在真实情境中完成“立德树人”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教学目标。“学习任务群”的设置,能较好地实现语文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由“育分”转向“育人”。

守正就是守住求变之思。

当前世界已进入智能时代,而教育却仍然是工业时代的教育。菜市场的阿姨都已使用网络支付,而我们的教育却仍然是老师讲台上讲,学生课桌上学。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我们的教学方式却仍然没有变,甚至很多老师还在满堂灌,还在不停地刷题。

教学方式的陈旧,有教育评价机制的问题,但更多是教师观念的问题。不少老师认为只要中高考存在,我们的刷题教学就改变不了,教育内卷就停不下来。确实中高考暂时是取消不了的,2022版课程标准里面对学业水平考试还做了专门的规定。但不能因此认为教育就没有变化,就不能变化。考试虽然存在,分数虽然还是学业评价的主要指标。但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尤其是学习任务群的设置,标志着考试配方已不再是昨天的配方,分数含量已不再是昨天的含量。好比女人的美,有的美是天生丽质,不施粉黛的美,敢于素面朝天。而有的美是浓妆修饰的美,经不住阳光,也经不住时光,只要卸了妆,就上不了台面。

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整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利于开展情境教学,利于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是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启智增慧,获取“天生丽质”的分数,而不是靠刷题,靠补课撑起的“浓妆”的分数。以“素养本位”的考试成绩,不再是死记硬背的分数,而是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展现的素心素养的分数。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要求我们坚持创新导向,坚持与时俱进。老师要有求变之思,让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跟上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科技进步的新成果。

守正就是守住语文之道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是语文课程的特色,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无论是单篇教学,还是学习任务群,无论是部编版教材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双线组元”,还是将来的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并行”,都必须坚守语文本色,即在语言运用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内涵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但同时也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离开了语言运用,核心素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习任务群也是如此,无论学习任务群多么丰富或多么复杂,都要始终以语言运用为基础。

学习任务群必须是“语文”的学习任务群,必须是依托教材内容和学生实情设计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在教学建议中也强调:“(学习任务群)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这种综合效应就必然建立在语言运用的实践基础上。

以“守正”前提,再追求“创新”。“创新”才不会偏离方向,才不会瞎折腾。“守正”是传承,“创新”是发展。

创新就是创新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明确了立德树人的内涵,即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未来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标志着语文教育应由“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

要落实这一任务,就必须改变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2022)在课程理念部分的第四条指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教学建议部分的第四条指出:“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学习任务群”之所以叫“学习任务群”而不是“教学任务群”,即说明要突出学习,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习任务群”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应自觉、主动地激发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情境”“任务”“实践”“活动”应该成为语文学习的主线。目前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八九年级每学期都设有一个单元的活动探究单元,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今后则可能在每一个单元都要设置真实的情境,具体的实践活动。

以八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民俗文化”为例,当前教材提示的学习方式是:“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方式重在“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情思、品味作品语言。”与学生自己的生活联系不大,不能主动激发学生自己的感受。

如果把这一单元看成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学习任务群,学习方式则有这样的情境与任务:“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阅读本单元课文,制作他乡民俗卡。振兴家乡,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了解家乡的民俗,探究本单元民俗写作的方法及语言特色,创作一篇介绍家乡民俗文化的文章。”这种学习方式的重点是设置一个核心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与学习资源,注意学生自身的探究与思考。从而突出语文学习的情境性和实践性。

创新就是创新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老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同时强调教学中要“综合考虑”教材与学生,学生与生活的联系。还指出:“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细读课程标准的这些表述,我们不难发现,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突出大单元的教学模式,要构建“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要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学习任务群,由“学习”“任务”“群”三个要素构成。“群”既是文章的群,也是学习任务的群。教学设计时,既要找出群文内在的联系,也要安排有层级关系的多个学习任务。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培养核心素养的终极任务。

以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联想与想象”单元为例。假设也做为学习任务群来教学,则可以这样设计。

任务一:感知——快速阅读单元课文,根据你感兴趣的程度给课文排序,并各用一句话来评说四篇文本。

任务二:研读——仔细研读《皇帝的新装》,分析其想象的荒诞性与合理性,以及童话的特点。

任务三:比读——比较阅读《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女娲造人》和《寓言四则》,区分想象的类型,明确四种体裁在想象上的不同特点;发挥想象改写或自编寓言。

任务四:拓读——阅读《女娲造人》以及相关的中西方创世纪神话和造人神话,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异。

任务五:写作——学校《写作舫》杂志以《十年后》为题征集稿件,请发挥想象,为杂志写一篇稿子。

这样的设计把群文做为一个整体,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较好的体现了学习任务群的综合性、实践性、情境性。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创新就是创新评价方式

一线老师不愿意改变教学方式,就是害怕考试考不出好分数。所以评价方式不改,学习任务群就没办法实施。为此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特别增加“学业质量”部分,为核心素养的评价提供基本依据。在课程实施部分的评价建议中,对终极性评价的“学业水平考试”做了明确的说明。强调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原则:要坚持素养立意、坚持依标命题、坚持科学规范。强调命题要求“应以情境为载体”“命题材料的选取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问题或任务是题目的主体部分。”

以2021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卷结构为例:

一、构筑语答家园

[活动一]推敲字音字形

[活动二]撷取诗文精华

[活动三]探索汉字奥秘

二、阅览多彩生活

[活动一]文学名著阅读与研讨

[活动二]科技资讯发布与应用

[活动三]代诗文阅读与赏析

三、表达自我认识

[活动一]社会短评

[活动二]自我表达

金华市的语文中考,整张试卷都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在一系列的学习任务群里,这样的中考试题将促进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有效实施。

创新学习方式、教学设计、评价方式。将促进学-考-评的一致性。这也是课程标准(2022年)的重要理念。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指出:“课程标准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学什么”就“考什么”,避免了当前教学“过头”“过深”的弊端,能较好的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也能解决“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能较好的解决当前教育内卷的问题。

守正是守住本质,守住初心,守住不该变的。创新是创新理念,创新教法,在创新中求变。愿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都能守正创新,行而不辍,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解读电子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篇二

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总结: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是互动的过程,这样学生们学到的才会记忆深刻。

初中语文第四阶段新课程标准之综合性学习

同学们对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怎么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上面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知识讲解,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的哦。

初中语文第四阶段新课程标准之口语交际

下面是对语文口语交际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讲解的内容。

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通过上面对口语交际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语文第四阶段新课程标准之写作

关于新课程标准中写作的内容讲解,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上面对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写作的知识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哦。

初中语文第四阶段新课程标准之阅读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语文阅读的相关课程标准知识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

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1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通过上面对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知识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内容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初中语文第四阶段新课程标准之识字与写字

下面是对语文识字与写字知识的课程标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通过上面对识字与写字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解读电子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篇三

第一次接触语文课程,接触课标是大约在2014年。到时候还在读大学,坐在师范学院听班主任郭琦老师上课。

那时候,在那个小教室里,每人拿着一本淡黄色的课标,跟着老师圈划“三维目标”,死记硬背其中的内容。那时候对这本“小黄书”一知半解,学完之后很快就仍在书柜里了。直到工作之后,叩开教学研究的大门,才知道这本书的重要。

2011年的课标是一个版本,十年过去了,课标经过一线老师和专家们的研磨终于有了新的版本。十年,曾经的少年可成也成为大腹便便的老先生,近几年出生的孩子也将接受新课标的洗礼……

话说对于新事物的出现我是很激动的,那天虽在忙其他事,但也插空点入教育部的网站,想第一时间了解这一版本的新课标。可惜网络实在不通畅,或是网站问题,从10点一直到12点才打开了这个版本的《语文课程标准》。

一、语文核心素养

以前在小学和初中的义务教育阶段,是没有明确提出什么是核心素养的,用的是高中课标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如核心素养则根据时代的变化,定义为: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这样的核心素养内涵,更加指向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其逻辑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学习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运用、思维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定的语感,并且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平时我们在学习一篇篇课文中。遇到一些高级的表达,优美的句子,要求学生被送下来,学以致用。丰富学生的生活。

思维能力在这次语文新课标有很明确的论述,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学生说出“你从这段文字中看到什么画面?”学生在描述画面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逻辑思维则是训练归纳课文大意,辩证思维则是训练阐述“辩证类”问题中正反两方的观点,创造思维则指向表达,说或者写出一些不一样、有意思的文字。

三、课程的主题内容

根据时代特征,明确了课程的主题内容应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语言能力的发展需要通过一次次学习,一章章阅读,一轮轮训练,而训练的内容的主题就是以上三种文化。其中中华传统文化放在首位,因此我们作为语文老师需要多涉猎中华文化的知识,丰富脑海中知识理论体系。同时,也要对党的百年革命奋斗史及其精神有一定的了解。

四、学习任务群

先是高中的课标提出了十八个学习任务群,终于义务教育阶段也提出来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分别是:

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一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任务群的意义是让学习不只是学习知识,更加指向问题的解决,知识的运用。也就是说,以后学生不只是学知识,更是完成语文学习任务,通过通过观察、阅读、分析、整理、写作、游览、参观、查阅等等学习活动,解决具体情境的问题。将知识蕴含其中,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因此,我大胆猜一猜,往后的考试,或是中高考,试卷将会分成一个个的专题任务,配以大量的阅读材料,老师通过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的掌握将成为完成任务的前提条件。

五、课程评价

新课标更加指向“立德树人”,对“人”的培养,因此特地强调了“过程性评价”,就是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态度更重要,知识掌握因人而异,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双减”的背景下,课标中还加入了“作业评价”,作业要多样化,精致化。课标中提到:除写字、阅读、日记、习作等作业外,还应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

课标提出,阶段性的评价更加建议用表现性的评价,这点和我前一篇推文的观点不谋而合。确实,形成性评价方式,应该要“活起来”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解读电子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篇四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学习政治、业务。我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身先之率,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为了适应新形式,我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不断的学习中,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所以在工作上我总是兢兢业业,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位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好老师。

教学中,用爱心、耐心、恒心去对待每个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知道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及教学理念。在校内,虚心学习、不断反思、及时改进,并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提高。平时还注意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总之,在这一学期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勤奋刻苦、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较强的宗旨意识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源泉,是决定一个人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一个人要想成功或立足于不败之地,就要勤奋,有吃苦精神,有较强的能力和宗旨意识。所以在学校安排的一切工作和事情上,我总会尽己所能、全力以赴。

在各位领导和教师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本学期,我在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平时工作中出现需改进的地方也较多,如:

1、理论知识不够,对有些教学活动的认识还上升不到理论的层面。

2、专业知识和课堂驾驭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新课改理念的落实上还需继续努力。

3、有时遇事不冷静,容易冲动;今后要注意说话方式,进一步完善自我。

4、有时候惰性太强、有些被动;今后要用一种积极地心态去对待工作和生活。

我还年轻,在教育的岗位上还需不懈的努力。我相信,在今后的努力探索和实践中,我会不断的成长,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解读电子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篇五

2022年4月30日上午,有幸线上聆听了郑国民教授的公益讲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郑教授从语文课程标准主要变化、语文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语文课程内容、语文学业质量、语文课程实施,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入解读。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一、关于语文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

2022版课程标准表述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突出了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强调通过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发展思维,提高审美,积淀文化底蕴,可见语文课程在培育时代新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凸显了它的奠基作用。课程理念统领课程目标设计需要关注:从课程目标来看,强调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从课程结构来看,注重课程的节段性与发展性;从课程内容来看,就是突出时代性和典范性;从课程实施来看,主要突出的是情境性和实践性;从课程评价来看,主要是倡导的是过程性和整体性。

二、关于培养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当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1)从文化自信来看,强调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中华文化,加强课程内容整合,学习凸显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达到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

(2)从语言运用来看,我们要强调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文课程应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积累丰富语言,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形成良好的语感,有效沟通交流,发展思维能力,让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3)从思维能力方面来看,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崇尚求真创新的精神和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保持好奇心、求知欲、积极思考、敢于探索创新的态度。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满分作文网要具有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注重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科间的沟通,书本与实践活动需紧密结合,教师细心耐心的教导引领,提高教学质量。

(4)从审美创造来看,要涵养学生的高雅情趣。让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其作品,在体验语言文字及其作品的过程当中能够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关于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

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关键要素:语文情境、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随着构建、探索语文学习任务群,将会带动教与学的方式进行改革。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核心素养的形成,关注不同学段学习任务群内容的设定,增强学科间的互通互学,进行资源的整合,追求“少而精”“实而活”。

四、关于自主阅读、探究

从课程实施来看,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强调了“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这一部分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在喜欢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借助插图阅读。并在阅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交流,介绍自己读过的书。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五、关于学业质量与教学评一致性

按照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样一些方面来呈现出学业质量。根据语文实践活动来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实用性强。同时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过程性评价主要理解“评什么”、“怎么评”和“如何用”。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提示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来促进我们的评价。

通过这次学习,加深了对新课标的理解。为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文以载道薪火相传。今后将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让语文课堂呈现精彩与活力。心中有课标,前方有道路!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解读电子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篇六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转瞬间,已是4年过去。逝去的4年也是我在教学领域履行中学三级教师职责,勉力耕耘、不断进取的4年,现总结如下:

过去的4年中,我一直担任初中语文、政治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我认真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爱校、爱岗、爱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待学生做到:民主平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待家长做到:主动协调,积极沟通;对待自己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育教学方面,我努力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学水平。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学习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有的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都努力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以向他们学习好的教育理论、方法,弥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上课时务求每一课都上得生动、活泼、高效,力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我真正做到了每一位学生都喜欢我上的每一节课。几年下来,我任教的班级,学生成绩明显上升,每次考试成绩均居全校同学科前列,得到了师生的好评。

xx年11月,我承担初一3个班语文教学。初涉语文学科,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尤其是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需要完成的是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转变。我积极投入到素质教育的探索中,学习、贯彻教学大纲,加快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提高了驾驭课程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大胆探索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首先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成3-5人的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其次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为此,我在教学中着重采取了问题--讨论式教学法,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操作:指导读书方法,培养问题意识;创设探究环境,全员质凝研讨;补充遗缺遗漏,归纳知识要点。由于我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积极尝试,主动采用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讨论、思维的方法,训练学生能力,所教班级的学生成绩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体现,近几年参加学校组织的语文教师公开课、教学基本功竞赛都名列前列。历年统考成绩均居全校前列,其中xx年居五校联考同等班级第一名。xx年所教学生段成绩又获大丰收。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新问题,运用素质教育的观点、方法分析这些问题,通过教学总结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升华。我的教学过程,多注重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提出的观点、建议也较为符合客观实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教学是我的基本工作,而教与学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才能实现自己在业务上的进步与飞跃。走进21世纪,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我深知,自己目前的水平距离我梦想的目标还远,前面的路还很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解读电子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篇七

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网上发布的第一天,我就制作了纸质版《课标》先睹为快。每天捧读的同时,心想:什么时候能有解读课标的培训呢?想着想着,竟令我生出“日日思君不见君”的惆怅。有幸能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语文学科专家郑国民教授在4月30日上午讲解《主要内容和变化》的讲座,一解我的“相思”之苦!

听完讲座,对照两本《语文课程标准》,对我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不管是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例如,2022年的课程总目标跟2011版对照比较,我发现新增了两个内容:一是提出要建立文化自信,二是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由此发生的变化是课程目标的改变。2011版的课程目标是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的。而2022版的课程标准已经改变为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四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以此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目的。

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在积极倡导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现在,我们终于在2022版的课程目标中找到了核心素养的明确定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也就是说,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一、文化自信,二、语言运用,三、思维能力,四、审美创造。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无法割裂开来单独实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必须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在学生的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在这次的听课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课程实施”中“教学建议”体现的四大特点。

一、彰显育人性

《课程标准》建议要“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那如何才能彰显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呢?这又必须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回到了我们前面提到的教学目标中,从每一节课具体落实“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大目标,去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达到“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

二、体现整体性

我们都知道,部编版教材跟以往的教材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体现了教材的整体性。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一个学段为一个整体,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又为一个大的整体。因为教材的整体性,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应该注意整体规划教学的内容。特别提到的是,2022版课标中新设置了三个层面的“学习任务群”。在“教学建议”中要求老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此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凸显实践性

“教学建议”中提到:“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这里提倡的创设学习情境,其好处就是避免了单调、重复的机械练习,把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放到创设的各种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教会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例如,我们在教学识字和写字中,以前经常是机械重复地抄写生词以达到掌握的目的。如果是按照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我们就可以把这些生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去练习拼写,既达到掌握书写的目的,又达到了理解和运用的目的。

四、把握时代性

“教学建议”中提到:“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革新变化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势必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极大的改变。这既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需要积极探索的新问题。因此,2022版《课程标准》顺应时代要求,特别对互联网时代语文中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进行了深度解读,为一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技术作出指导性意见。其中特别提到的就是教师要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语文学习,但是又要深度思考可能产生的影响,要扬长避短,使用适度,避免造成学生网络沉溺的现象。

新旧两版《课程标准》的对比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积极思考和深入探索的问题,每一个方面都可以展开来作具体的论述,仅仅是通过一个讲座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我们要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继续学习和践行2022版《课标》的要求,以此达到吃透新课标的目的,更好地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能力而不懈努力!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解读电子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篇八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这一理念最好的践行就是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策略,创造一种兴趣盎然、生动活泼、风采迷人的课堂教学气氛,强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性、趣味性,让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使学生在精彩纷呈的课堂学习中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而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能有一股新兴的魅力牢牢吸引学生,只有学生“乐学“才能”“好好学”,才能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

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势必与教师不厌其烦的细讲精练、单一以课堂为主的资源、没有多大激励作用的单调评价是格格不入的。于是新课标下的"以学生为主,其实累的是我们一线教师,我们不但要好好琢磨学生的心理特点,要选好教学内容,要设计好课堂环节,要定好教学手段,掌握好教学艺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想想觉得我们又在风口浪尖中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难啊!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是老师的“教”学生“学”,为了让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老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机会提供给学生。课标中指出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时间能力……这些要求和理念,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学生的“学”才是第一位。

我想首先在课堂上多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都需要学生自己主动探究才能真正让她们掌握知识。其次要让她们多读多思多讲。

其次在课外要引导学生如何自主预习,自主()复习。于是一些省市的《导学案》的使用,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再其次,就是要让学生面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中自主学习。

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所以新课标倡导多读书少做题,作业“变脸”尤其重要,只有从课业负担解放出来后学生才有更多的时间与书本接触,于是我们要善于利用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积累,老师要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得阅读兴趣并给予正确积极的引导,学校和家长要给予全力支持,给学生创设广阔的阅读空间。比如定期地给他们推荐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然后让大家畅谈读后的心得体会。还可以布置她们去阅览室或者图书馆等文化中心去翻阅好书。还可以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从互联网、报刊等媒介上搜寻自己要的资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诱发他们向高层挑战的求知心里。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