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外国诗两首原文篇一
莱蒙托夫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
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什么?
它把什么抛弃在故乡?
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
桅杆弓着身在嘎吱作响……
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
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
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
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萤火虫
泰戈尔
小小流萤,在树林里,在黑沉沉暮色里,
你在欢乐中倾注了你的翅膀!
你在欢乐中倾注了你的心。
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
难道你的乐趣就少了几分?
你完成了你的生存,
你点亮了你自己的灯;
你所有的都是你自己的,
你对谁也不负债蒙恩;
你仅仅服从了
你内在的力量。
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
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
因为宇宙间一切光芒,
都是你的亲人。
外国诗两首原文篇二
教学目的
1.学习抓住事物特征抒发感情的方法。
2.学习本课追求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把握诗人人生理想的表达。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2.难点是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表态、抒情的艺术技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雾霭(ai3 )呼啸(xiao4)嘎吱(ga1)渺小(miao3)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1)雾霭:即雾气,气温下降时,空气中水点游在空气中。
(2)抛弃:扔掉不要。
(3)嘎吱:象声词,形容物体受压力而发出的声音。
(4)负债蒙恩:欠人钱财,接受他人的思想。
3.朗读两首诗,思考自读提示。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莱蒙托夫(1814一1841)十九世纪上半叶俄国浪漫主义诗人和现实
主义作家,出身贵族。1837年为抗议沙皇政府谋杀普希金而创作的政
治抒情诗《诗人之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目,并遭沙皇迫害,流放到
高加索。1840年再度放逐,次年在决斗中被杀害。他一生写过四百多
首短诗,还有长诗,长篇小说和剧本。代表作小说《当代英雄》塑造了孤
傲的“多余人”典型毕巧林,揭示了沙皇专制社会腐朽的本质。莱蒙托
夫是普希金现实传统的继承者,在俄国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
答的一个地主家庭。父亲是哲学家和社会改革家。曾留学英国,一生
创作丰富,有诗集50余册,中、长篇小说12部,短篇小说百多篇,剧本
二十几部,此外还有哲学、政论、回忆录、游记等著作。代表作是诗集
《吉檀迦利)(新月集)长篇小说(沉船》(戈拉》剧本(红夹竹桃)等。他的
作品揭露和谴责了帝国主义者,封建势力与买办洋奴的横暴,深切同情
下层劳动人民。他继承了印度民族文学的传统,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
族风格,但也带有神秘色彩和成份情调,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发展影响
很大,鉴于他的努力创作和文学成就,1905年被授于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诗集(泰戈尔诗选)也被教育部选进高中学生必读书之列。
2.导语
“诗言志”中国人是这样认为的,外国人呢?这节课我们便来学一
学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的(帆)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萤火虫)看一看外
国人写诗是否也“言志”。
三、正课
(1.朗读诗歌(帆),想想诗中“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
里有宁静之邦”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理想?
讨论、明确:孤独的帆表明是孤独的船,当然这里的船是有所指的,
它实际上是指人生的经历,人在生活的苍茫大海里漂泊、前进、会遇到
不少的风浪、曲折,可也有风平浪静“清澈的碧流”和“金色的阳光”伴
随。孤帆渴望着暴风雨“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
静之邦!”事实上是赞美了奋斗的人生,有作为的人总是追求理想、追求
拼搏,在追求理想中顽强拼搏,完善自己的人格,完成自我价值的体现。
因此从这两句诗中我们体会到作者追求着一种拼搏向上、奋斗不息的
人生理想。可见外国人写诗也是在“言志”的。
2.朗读(帆)想一想“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也不是逃离幸福的
_乐疆!”意味着什么?
讨论、明确:海风呼啸,海浪翻卷。孤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颠簸。但
它还是顽强地坚持前行。它并未被这惊涛骇浪所吓退,因为它有动力,
它有明确的目的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目的地不是“幸福”,它更
不是从“幸福”中远航,孤帆所追求的航行过程的苦与乐,这就是“奋斗”
“拼搏”,因而它不是寻找幸福”;因而它“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
3.朗读(萤火虫),想一想诗中的“萤火虫”究竟是什么?看一看,这
首诗采用了什么人称?这样写好在哪里?一
讨论、明确:“萤火虫”原是指一种能发光的昆虫,黄褐色、尾部有发
光器,这里诗人用以指代那些小人物,普通人。这首诗采用了第二人称
“你”的写法、第二人称写法一般是通过这种亲切无间的对话形式、平和
的、在不知不觉中把作者的情感传导给读者,收到较好的效果。
4.看一看(萤火虫》,想一想微小的萤火虫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怎样理解“你仅仅服从了/你内在的力量”的含义?
讨论、明确。“萤火虫”小昆虫,本意指代普通人,小人物,这首诗是
通过“董火虫”告诉读者,“尽管我们是普通人,小人物,我们也不要气
馁,只要我们发挥了自己的一份潜能、对社会、对国家尽了我们应尽的
责任,我们便可以骄傲,这便是这首诗给予我们的人生启示。“你仅仅
服从了/你内在的力量”含义是:”萤火虫毕竟是小昆虫,它自身的发光原
是极其低微的,这并不是蛮火虫的过错。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这绝
对不能怪罪这个人,小人物,普通人能力低对社会作用小,这是无可厚
非的,我们用不着,因为能力低而丧失对人生的追求。只要我们凭自己
的努力,尽了能力那就行了,“因为宇宙一切光芒,/都是你的亲人。”
5.读一读两首诗,找一找这里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讨论、明确。拟人修辞方法:如“桅杆弓着身子在嘎吱作响……”不
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你多么快乐地展开你的翅膀!”
四、小结
“诗言志”古今中外豪无例外,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一些诗,全是新
诗,尽管年代不同,国籍、地域不同但诗人通过诗的语言,总是给了我们
一些启示,或是对黎明深情的呼唤,或是生与死深刻的思考,或是赞美
革命圣地,或是对儿童的寄语,或是对人生拼搏的渴望,或是对小人物
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赞美,读这些诗,至少让我们知道了诗有表层的含
义,更有诗人通过形象来启发我们了解的深层含义,这些知识将随着我
们阅读诗歌数量的增多,一点一滴的培养感悟能力,终有一天我们的能
力将不仅会欣赏诗歌,也许也能用诗的语言表达一下我们的情感吧。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选用课时作业 设计。
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暮色束缚招募
搏斗羡慕博士
(二)阅读(致橡树》,回答问题。
致 像 树
舒 婶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我;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你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溯、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霓、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977.3.27
注①选自(诗刊)1979年第4期。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
建省福州市人。当代女诗人。
②凌霄花:又名“紫葳”,木本安生。攀援它物而上升,高可数文。
夏秋开花,橙红色。
③木棉:常绿乔木,产于热带,高可数十丈。
二。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炫耀痴情衬托戟
霹雳流岚虹霓
2 诗中的橡树、木棉各自代表了什么?
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
4.试归纳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一)mu4 mu4 mu4 fu4 bo2 bo2(二)4 chi1
chen4 ji3 pi4 lan2 ni2 2.橡树是男性阳刚气概的赞美,木棉则是对女性柔
韧气质的刻画3.象征手法4.诗人通过象征手法,用内心独白
的方式,表达了对一种富有时代气息的爱情观的追求,即相互独立,平
等,又紧密结合,互相依存。 <-- #endeditable -->
外国诗两首原文篇三
教学过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关于作者:
普希金,俄国的伟大诗人。
本诗主题:
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读了这首诗后同学们一定会有像高尔基所说的“我开始读普希金诗时,好像我走进了 树林中的一片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到处充满着阳光”的感觉。
首先朗读全诗,了解诗的大体内容。
一、读准字音
忧郁 向往 瞬息
二、词
解词:
忧郁:忧伤,愁闷。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三、学习本诗
思考:
1、这首诗蕴含着什么人生哲理?
生活是本教科书,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才能战胜挫折,真正学会生活。
2、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诗人用诚挚的语言倾诉了自己对生活的体会,假如受到了生活的欺骗,不要消沉,要积极面向未来,战胜自己,做生活的主宰。
《未选择的路》
关于作者: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著名诗人。他出版过十多部诗集,其中包括他的成名作《波士顿以北》集,另外还有《山罅》、《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之树》、《在林间空地》等。他的诗歌独具风格,以 口语人诗,生动朴实地描写了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他的诗充满了美国的乡土气息,流传广泛,深为人们喜爱。
先朗读本诗,熟悉全诗。
一、读准加点字的音
伫立( ) 涉足( ) 萋萋( )
诱人( ) 幽寂( ) 人迹( )
二、解词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三、学习本诗
外国诗两首原文篇四
祖国
课文简析
莱蒙托夫的《祖国》,从独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发了对祖国的“爱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对祖国执著的“爱情”。在对“爱情”的阐释里,诗人没有选择什么惊心动魄的事件或是不同寻常的场面,只描写了自己在祖国土地上看到的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农家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在平淡描述的背后,是诗人对祖国俄罗斯的真挚感情。诗中原野的景色,是最代表俄罗斯的山川之美的景色,知道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诗人会对诗中的草原、森林、河流、乡间小路的灯光,甚至暮色中的两棵白桦树涌起情思。
创意说明
比照诗歌阅读教学法:作为自读课文,其与精读课文相比,教师重点分析的内容可以少些,重要的是拓展学生对此单元学习内容的认识,打开学诗、读诗的思路。因而,此篇课文的重点放在比较读诗上,包括两首诗情感的对比;包括描述同一主题诗歌的比较,包括译诗不同风格的比较。以此来增加对诗歌多样表现手法的认识。
教学预设
一、师生共读,分析诗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诗作的感情基调,并校正读音,标识停顿。
2、说说这首诗的大意以及表现的主题。
3、学生自由读诗,整体感悟诗歌,画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要求提出一个你认为值得探讨的问题。(寻找诗歌的张力)
设想:
(1)我爱祖国,但为什么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2)为什么诗人没有选择什么惊心动魄的事件或是不同寻常的场面,只描写了自己在祖国土地上看到的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农家生活。
二、对比学习,体会诗情
1、与不同的译文进行对比。通过修饰语的比较,把握诗歌的感情。
祖 国
我爱祖国,是一种奇异的爱!
连我的理智也无法把它战胜。
无论是那用鲜血换来的光荣,
无论是那满怀虔信后的宁静,
无论是那远古的珍贵传说,
都唤不起我心中欢快的憧憬。
但是我爱(自己也不知为什么):
她那冷漠不语的茫茫草原,
她那迎风摇曳的无边森林,
她那宛如大海的春潮漫江……
我爱驾马车沿乡间小道飞奔,
用迟疑不决的目光把夜幕刺穿,
见路旁凄凉村落中明灭的灯火,
不禁要为宿夜的地方频频嗟叹;
我爱那谷茬焚烧后的袅袅轻烟,
我爱那草原上过夜的车队成串,
我爱那两棵泛着银光的白桦
在苍黄田野间的小丘上呈现。
我怀着许多人陌生的欢欣,
望见那禾堆如山的打谷场,
望见盖着谷草的田家茅屋,
望见镶着雕花护板的小窗;
我愿在节日露重的夜晚,
伴着醉醺醺的农夫的闲谈,
把那跺脚又吹哨的欢舞,
尽情地饱看到更深夜半。
2、与郭沫若的《炉中媒》进行对比。从创作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说说两者的异同。
三、朗读表演,展现诗情。
外国诗两首原文篇五
[俄]莱蒙托夫
我爱祖国, 但却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
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诚的宁静,
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
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但是我爱……自己不知道为什么
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
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
它那大海似地汹涌的河水的奔腾,
我爱乘着车奔上那村落间的小路,
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
惦念着自己夜间住宿之处,迎接着
道路旁点点微微颤动的灯火。
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
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
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
那一对闪着微光的白桦。
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
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
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草房,
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
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
在那醉酒的农人笑谈中,
观看那伴着口哨的舞蹈,
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
(1841)
我熟悉河流:
我熟悉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
比奔腾在人类血管里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已变得似河流般深沈。
我沐浴在幼发拉底河中,在晨光微明的时分。
我把小屋盖在刚果河畔,潺潺的水声诱我进入梦乡。
我观赏尼罗河,在河边建立金字塔。
我听见密西西比河的歌唱,当埃布尔。林肯顺流直下
新奥尔良,我看见
它浑浊的胸膛在夕照中闪着金光。
我熟悉河流:
古老、苍茫的河流。
我的灵魂已变得似河流般深沈。
外国诗两首原文篇六
习题解答
一 《祖国》一诗中,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大地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谈谈你的看法。
解答:在《祖国》中,诗人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还详细描述自己在原野夜色中旅行的感受,以及和农民一起欢乐的场景。诗人没有使用激烈昂扬的口气直接抒发对祖国的爱,只让自己的感情在寻常的生活里缓缓释放。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里,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俄罗斯祖国深切的爱,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二 朗读《黑人谈河流》,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答:1.在《黑人谈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国和故土的寻根。
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样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积淀。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这句诗人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外国诗两首原文篇七
教学过程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关于作者:
普希金,俄国的伟大诗人。
本诗主题:
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读了这首诗后同学们一定会有像高尔基所说的“我开始读普希金诗时,好像我走进了 树林中的一片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到处充满着阳光”的感觉。
首先朗读全诗,了解诗的大体内容。
一、词
解词:
忧郁:忧伤,愁闷。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二、学习本诗
思考:
1、这首诗蕴含着什么人生哲理?
生活是本教科书,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才能战胜挫折,真正学会生活。
2、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诗人用诚挚的语言倾诉了自己对生活的体会,假如受到了生活的欺骗,不要消沉,要积极面向未来,战胜自 己,做生活的主宰。
《未选择的路》
关于作者: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著名诗人。他出版过十多部诗集,其中包括他的成名作《波士顿以北》集,另外还有 《山罅》、《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之树》、《在林间空地》等。他的诗歌独具风格,以 口语人诗,生动朴实地描写了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他的诗充满了美国的乡土气息,流传广泛,深为人 们喜爱。
先朗读本诗,熟悉全诗。
一、读准加红字的音
伫立( ) 涉足( ) 萋萋( )
诱人( ) 幽寂( ) 人迹( )
二、解词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三、学习本诗
思考:
1、“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这句话象征了什么?为什么?
“我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象征了如何抉择人生的道路;这条路上人迹罕至,代表着这条路也许更艰辛、更需 要开拓,正因为如此,才更具有魅力。
2、本诗能寄寓着诗人无限的人生感慨的句子是哪些?
一片树林里分开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3、这首诗语言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读来亲切。在朴素自然的语言中蕴含深刻的哲理。
外国诗两首原文篇八
一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得可爱。
乌兰汗 译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步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返回。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