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学反思实用

2023年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学反思实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07 18:50:31
2023年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学反思实用
时间:2023-05-07 18:50:31     小编:zdfb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学反思篇一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画独特的透视。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教师通过网上论坛的讨论和课堂上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分析作品有详略区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进行引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2、通过网上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

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学

教室里响着古琴曲

问: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悠扬的古琴声,有人想起它的曲名了吗?

答:高山流水。

对,高山流水,这也是我国古代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大家坐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里,一定觉得古代山水画离我们好遥远,但现在我们就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作一次亲密接触。

在亲近传统艺术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在座各位同学的兴趣。艺术论坛上有一个问题等待着大家 “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请发表自己的见解。

投票:

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

从同学们的投票中可见,大部分同学说喜欢,也有不少同学说不喜欢,更有同学说不了解。那原因何在?现在我们就通过了解山水画来了解自己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古代绘画。

看我们周围的环境。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身边的两幅长卷。事实上,这是一幅长卷画,很长的一幅画。很想知道这幅画的名字吧。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一幅长卷,被称为画中“兰亭序”的《富春山居图》。要了解它,同学们可以看课件的相应部分。看完后,请参与论坛的讨论。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结合了解此画的作者。

讨论题:《富春山居图》为什么能够画那么长?

视线的移动。中国绘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法。

“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起因的一个思想——卧游。(提示学生去了解画家宗炳)当然在这儿还要特别提到黄公望是我们常熟人,这是我们的一个骄傲。

以后同学们看画时,一定要放松心情,体会古人卧游的感觉。

当了解了中国山水画产生的原因后,我们就要来了解山水画的发展了,看看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那些名家名作。同学可以进入“中国古代山水画”这课的学习,先阅读一下——山水画简史,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学习时注意先看每张页面上的学习目标,学习中有任何问题,可进入讨论区讨论。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要解决这几个问题。

讨论: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萌芽、发展、兴盛时期?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画家或一幅作品作深入了解,然后进行讨论。

3、山水画在唐代就分化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要了解青绿山水看《千里江山图》、《早春图》等)

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作品和画家生平的相结合。

4、大自然是五彩斑斓的,但为什么中国画家笔下的山水大多数是黑白的?

结论:画家具有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道家提倡“无为”,尤其在乱世之时,中国文人更加追求自然,以林泉为伴。

我们说喜欢的部分同学,一般多比较喜欢诗词、文言文,说明你在渐移默化中早已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所以在观赏作品时,不自觉的就会和画家产生了共鸣。反之,就不喜欢。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些都是先人给我们遗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起码要学会欣赏它们。

今天用一堂课的时间学习了一些山水画的基础知识,但大家发现只是看了一小部分,剩下的大家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继续深入学习。我给大家留了一些课后问题,大家可以继续讨论。

1、篆刻和书法是如何融入绘画艺术的。

2、有些学者说“盛世出人物、花鸟画名家,乱世出山水名家”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你如何看待?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通过网上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及诗画与印章怎样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的。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结合。

2、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人文精神,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1、教法: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由老师提出问题,并让同学们自由讨论。

2、学法:自主学习并进行讨论。

: 教材、备课本、课件等。

:笔、纸。

一、组织教学:(2分钟)

上下课起立进行清点人数等等。

二、引入新课:(5分钟)

回顾上堂课所学的`中国古代人物画,通过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欣赏,我们对中国画有了略微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去了解并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以及体会它的中国人文精神。

三、讲授新课:(25分钟)

中国古代山水画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应了社会生活。

(一):如同中国古代人物画一样,中国古代山水画也有它自己的艺术传统。(板书:画面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在表现上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要求山水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满足于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要求画家把对自然景物的认识与感受,与被描绘的客观对象很好地结合起来,使情与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这种融合中,表现出十分鲜明的、可给人以启发和思想的自然景物,同时又包含这耐人寻味的意蕴。下面我们欣赏几幅宋、元的山水画。

江山秋色图 赵伯驹 北宋

幽谷图 郭熙 北宋

踏歌图 马远 南宋

万壑松风图 李唐 南宋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元

渔父图 吴镇 元

提问:大家在刚才的欣赏过程中是否感受到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教师作补充,并详细讲述这几幅图画的不同,及它们所反映的传统文化,

(二)中国古代山水画艺术特色(板书: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1、构图(板书:空间上采用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式)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上采用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式,如《溪山行旅图》《青卞隐居图》,有时也采用长卷,如《千里江山图》。中国古代山水画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2、皴法(板书:披麻皴、折带皴、斧劈皴、雨点皴、卷云皴、荷叶皴等)

在这些表现程式的应用上,反对照搬,主张灵活运用。

四:课堂总结:(8分钟)

归纳总结一下本堂课的内容以及学生们的感想与观点,并加以确定。

五:作业布置(练习):

1、从本课中,你体会到中国古代山水画家的内心追求了吗?

2、举例谈谈中国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上的特点?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学反思篇二

通过学习感受诗画的完美结合,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了解印章在作画时的用法,及怎样与画结合,表达出怎样的意蕴。

1、诗书画印的结合。

2、领会蕴藏在诗书画印中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引导学生发现诗书画印的美。

一、教授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人文精神,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作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高峰时期——宋、元的山水画来说,大体经历了北宋、南宋和元代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山水画呈现出彼此不同的面貌和意境。

1、北宋特别是前期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板书: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

范宽《溪山行旅图》,是绢本水墨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矮小的侧锋。中景与主山之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幅画构图并不复杂,细部的描写却很仔细,显示出画家有高度观察能力和写实功夫。描写的手法也极其生动自然,而且合乎自然的规律。范宽运用深黑的墨色和扭曲颤动的笔触,画山石的轮廓和皴纹,分出岩石的块面,然后用浓淡层次的不同,雨点般的短线,顺着石块组织的方向,逆笔皴擦,产生明暗深浅的立体感,而且加强了由皴纹引导的山石的动势,赋予山石强韧的生命力。在这幅山水画中,山的地位远远超过人物,它显示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大自然生生不息,恒古不灭,人类则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个短暂停留的过客。

郭熙《早春图》,描写北方早春时节清晨的景色,着重表现自然界不同季节的不同特征。

王希梦《千里江山图》长卷,成功地运用中国山水画“咫尺千里”的表现手法,以浓重的色彩、宏大的气势,描绘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和壮美、抒发了画家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2、南宋的山水画与北宋的山水画有显著的不同,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板书: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

马远《寒江独钓图》。设问:大家在这幅画上都看到了一些什么?

一条船、一个渔翁和水,还有大面积的白。

是的,在画面表面上只能看到这些。大家是否想到还有天呢?画面上出现大片的空白,表面看这些空白是虚的,而实际上并非空白,而是虚中有实,这“实”既代表水——一片汪泽,也代表天。正是这种水天一色、无边无际、空旷渺漠的境界,突出了江面的辽阔和寒意萧索的气氛和渔翁寒江独钓的情景。这种根据创造意境的需要在画面上留出大片空白的艺术手法,正是中国画在构图上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既是创造意境的需要,又是增强画面形式美的一种手段。

3、元代山水画在意境的创造上更强调主观书法与个人风格的创造。(板书:强调主观书法与个人风格的创造。)

倪瓒《六君子图》,画面的重点是松、柏、樟、楠、槐、榆六棵树,从提拔上看“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显然是借景抒情。全画气象萧疏,近乎荒凉,用笔简洁疏放,突出地表现了倪瓒独特的艺术风格。

王蒙《青卞隐居图》,描写浙江吴兴县北卞山的自然景色,整个画面茂密葱郁、气势雄伟,与倪瓒的山水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以上两幅元代山水画可以看出,元代画家在努力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的同时,更强调艺术个性的反应。

(注:以上涉及到图片的可在多媒体上放映,使得学生对它的不同时期的意境特点有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

4、印章的用法

大家注意到了没?很多画上都有印章,这是为何呢?印章又有怎样的用法呢?

学生回答。

(1)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需盖了。

(2) 国画棋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需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3)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尔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否则,就喧宾夺主了。

胡鹏图先生告诫大家,印章不要随便盖,如果盖不好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作业

欣赏作品。

三、课堂小结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