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主题征文要求最好以纪实的手法,有故事、有情节、有细节,特别是人物、时间、地点等生活细节和点滴的详实描写。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2022我家的人世间话题征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经供参考。
2022我家的人世间话题征文1
我在浓秋记得
记忆不可挽回般定格在那年浓秋,定格在外婆仓促挥别的笑容里。我知道的,我乘着乡里满是浓烟味的客车与外婆道别时,窄窄的是故乡还没铺设的石板路,宽宽的是我们之间用泪水来浸润的亲情。
沉重的眼皮氤氲一层雾气,我似又看见那天的一帧帧,看见那个值得记住的日子。
一只仰着头的公鸡站在隆起的土坡上,外婆和以往一祥打扫着门前的落叶和灰尘,她看着有些年代感的木桌上放着的台历,又用黑笔勾着,一个不漂亮的红图歪歪扭扭地写在今天的日期上,在一推黑圈里很是扎眼,底下赫然写着一行小字,是她在提醒自己今天别忘了送我回家。
我在外婆催促下起床,嘴里嘟囔着一两句口齿不清晰的话,终于在和外婆的软磨硬泡下得以在被褥里面多趴一会,“都日上三竿了,你怎么总不听话!下次可不许……”她话没说完,我感觉到她把刚到唇边的话生生咽了回去。外婆朝我笑笑,沟壑般的皱纹在她为暖和气氛的颦笑间蹙在一起。
再往上看是她早一段时间染的黑发,满头黑发是她几个子女嚷着带她去染的,混杂在新长出的白发里,显得倔强沧桑。
后来我识趣便没再闹外婆,安安分分从被褥中爬起,我们坐在竹椅上谁也没说话,窗外斜阳透过窗玻璃照在外婆肩头,是浓秋里一抹不可多得的太阳,往昔外婆总会在这时小憩一会,但她今天没有,话也出奇少。
挂钟滴答响,半响她扯扯嘴角叹了口气说:“我想把染黑的头发洗掉。”我听懂了,那天我从外婆的储物柜翻出那瓶她自己舍不得用的洗发水,一遍遍地替她揉搓头发,我坐在阳光的这头,她躺在阳光的那头……
后来我只记得她将头发梳齐,然后遵照嘱咐送我去客车站,她搓了搓我的手笑得很温柔,将那瓶只用过一次的洗发水塞进我怀里,我低头没说话,眼睛涩涩酸酸的,再抬头时已是客车发动,我的耳畔还听得见她对我喊着“好好吃饭,有空就回来!”她站在高台上使劲向我挥手,嘴里喊着的话被风吹走了,我的手攥着衣角,那刻我很想冲下车告诉她我有多想抱抱她。她的身影慢慢变成远方的黑点,我别过脸,眼泪也终于决堤。
那天骄阳正好,不偏不倚照在我的泪滴上,而这个值得记住的日子,不过是我对外婆浓浓的想念堆积成的山,我在这头,她在那头。
杳杳钟声和汽筋响起,那天我忘不掉,也不敢忘。
2022我家的人世间话题征文2
古法红糖
我出生在乡里医院,并不是小镇医院。后来听妈妈说,我是在夜晚出生的,那天晚上还下着大雨,我哭个不停,妈妈一夜都没能好好睡。也是在冬季,本来冬季就很冷,可是乡里的医院更冷,又恰逢大雨,处境无疑是“雪上加霜”。我出生第二天,妈妈给家里面爷爷奶奶打了电话,说是个女孩,很乖,让他们不用担心。我来自西南大山一处农村,出生那天,为了维持生计,爷爷奶奶照例在家忙碌,在家熬制红糖。
打从我记事起,每逢寒假,村里面家家户户都会去田地里砍甘蔗,用来熬制红糖。起初熬红糖的人家很少,因为实在是太辛苦,虽然熬红糖不能算作一门技术活,可是却堪称是细活,步骤繁琐。熬红糖的同时,也在熬人的身体。后来因为砍好的一车又一车的甘蔗都上交给糖厂,糖厂总不能按时分配给农民资金,农民拿不到钱,也就慢慢掀起了一股“熬红糖热”。我家却不是这样,年年都熬红糖,从未上交糖厂,之前我总以为这是一种风俗,可是越长大才越发觉,这都是为了生活。
我第一次参与到家庭熬制红糖的过程,是在我初二的那个寒假。其实熬制红糖并不是说能熬就立即熬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很多。正式“开工”的前两天,爷爷在家搭灶。我依旧记得那天爷爷从村外挑来的一桶又一桶的黄土,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我家大门口。是的,搭灶也特别讲究,爷爷说必须要用黄土来搭灶,因为泥土比其它建筑材质更活,也更香。爷爷还说,必须用竹篮来罩甘蔗水,因为这样熬出来的红糖,才最香。那天我帮爷爷搅拌黄土,爷爷搭灶,先是搭出来灶的模样,再一遍又一遍地涂抹。后来我才知道,爷爷搭的灶是村里面搭的最好的。每次看到爷爷搭灶,我都会很触动,无论爷爷年纪多大,他却总能以一颗专注的心去做事,就像搭灶一般,慢工出细活。当然,爷爷对灶也是维护得极好,每每使用过几天,熬糖中途休息一天或者是两天的时候,爷爷便又跑去村外挑黄土,回来再细心照料灶。甚至,爷爷为了不破坏搭好的灶,还自制了小扫把,专门用来清扫灶门口。爷爷常和我说:“不仅仅是灶,只要是用的东西,就需要用心维护,不然怎么会用得久,又怎么会用得好,更何况,连铁都会生锈。”我很庆幸,后来自己也学到了爷爷的一半认真。
开始正式熬红糖时,我只能帮着做一些小活。每次熬糖的时候,也可以说是家里面的团聚时刻,因为在这段时间,一家人总是会齐刷刷地聚在一起,共同做一件事。虽然很苦,但是这熬糖的过程,分工却也明确,也像熬出来的糖一样甜,我想这便是属于家人之间的默契了。
奶奶身体不太好,也只能像我一般做点杂碎的活。每次熬糖,都是由奶奶把甘蔗一根根放进压糖机子里,压出甘蔗水。然后我在另外一边摞甘蔗渣,把甘蔗渣平铺在家门前,晒干,甘蔗渣可以用做燃料。接下来就是把甘蔗水放入锅中,小火慢熬了。这其中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唯有等待。熬制红糖的过程中,时不时飘上来“雾”,每每这个时候,连空气,都是香甜的味道。就像烧热水一般,熬红糖需要等甘蔗水涨起来,然后继续熬,慢慢熬成稠状,再放入冷锅中冷却,最后抄锅边,将红糖放入糖碗中,完全冷却后便成了我们经常在超市中见到的红糖。
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读书都不多,但是对于农业方面的知识,却懂的很多。每次参与熬糖,真像极了在学习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用爷爷的话说,这就是老农民的智慧啊!其实熬糖可谓一举多得。甘蔗水熬糖,甘蔗渣做燃料,甚至剩余的甘蔗渣子多的话,家里面养牛的人家还会来索要,拿去给牛当做饲料,听说是上好的饲料。熬制的过程中,甘蔗水涨时喷出来的沫子,还可以酿酒,醇香浓郁。虽说在熬糖,却也做了很多事,也像极了熬人。
爷爷总是说,现在熬糖,比当年得闲多了。爷爷不止一次和我说过当年他和奶奶艰苦的熬糖经历。爷爷说他们那个年代还没有压糖机,要想有甘蔗水,只能是把甘蔗放在石磨上面,靠牛来推磨,磨出甘蔗水,老牛推不动了,就由爷爷推。爷爷还说,那个时候他和奶奶早上四点多就起床,起床先去地里砍甘蔗,砍完甘蔗再回家。一到家,奶奶就去做饭,爷爷则赶紧压甘蔗水。爷爷还说,不要看现在他和奶奶不太中用了,他们年轻的时候,可是一个人可以做两三个人的活。爷爷还说,那个时候他和奶奶早起摸黑压糖,还要养着妈妈和另外两个嬢嬢,那个时候啊,妈妈每天背着小竹篮,拿着砍刀,去山上砍柴。二嬢嬢则是每天在家做饭,小孃孃呢,则负责在一旁烧火。爷爷说,那个时候尽管生活条件如此艰难,也是熬过来了,每天就像有使不完的力气,可现在啊,时代变好了,爷爷自己却退化了……
现在,爷爷奶奶都喜欢听我说话,听我讲他们不知道的种种。我也很喜欢听爷爷奶奶讲他们的曾经,讲他们的青春。每次熬糖的时候,爷爷都会和我讲那些过去的事。拿公分、分粮票、闹文革、大锅饭、修大路、分地皮、筑围栏……这些都是爷爷的曾经,都是爷爷的青春。爷爷每次听我讲我从书中看到的故事,他都会很感慨,说当年不能读书,小学都没毕业就被拉去算公分了。爷爷说要是他可以像我一样有机会读书,说不定现在就不是这般田地。是啊,我也在想,爷爷一个普通老农民,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如果那个时候他有机会读书,现在会怎么样呢?如果爷爷有机会读书,那肯定能够出人头地,毕竟,我是相信爷爷的,爷爷早已是我心目中的偶像,在我心里的形象,总是如此高大。记得有一次爷爷去接我放学,在街上还被人叫做是教授,那人说爷爷自带书生气,自带教授风范。爷爷听到当场就笑了,我想,爷爷那个时候是很欣慰的吧,不然怎么会笑了那么久,记了那么久,到现在还时不时开玩笑似的说起呢?
今年寒假,家里也照例熬红糖。但说是照例,其实却和往常大不一样。往常爷爷还可以抬动一锅糖,现在却是连一桶甘蔗水都难以提得动,往年奶奶还可以一天来来回回跑去拖一袋又一袋干玉米骨头,现在却是连腰都难以弯下去,稍微弯得有一点弧度,就会酸痛。往年我只能摞甘蔗渣子,今年却是除了抬糖,其他都已经熟练。爷爷说:“是啊,我和你奶奶啊,老了,老了,以后要慢慢退下去啦。”可是我总不愿意承认爷爷奶奶已经老了。可让我没想到的是,我连爷爷奶奶老了都不敢承认的时候,却看见了爸爸妈妈头上的那几缕白发……
何其有幸,这几年党和国家对农村的整改力度大大加强。也是在去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去年,村里面开展了“厕所革命”,家家户户都安装上了新厕所,疏通下水道。同时,也分到了一些树苗,听爸爸说,那是坚果树,是国家免费给我们种植的,如果种不成功,还有补贴。
是啊,现在生活已经越来越好了。今年也是我家熬制古法红糖的最后一年了。现在市场上的红糖,大多都是机器或者是工厂出品,提及古法红糖的也貌似越来越少了。爸爸说:“爷爷奶奶已经劳苦了差不多一辈子了,是时候让他们休息休息了。”那天,爸爸把家里面的田地交给了小孃孃家,带着爷爷奶奶上街买了爷爷喜欢抽的烟丝,奶奶喜欢吃的大枣,还给他们买了新衣服,取了属于他们的老年钱。爸爸对我说:“我和你妈妈啊,也是时候出去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我和你妈妈出去城里面打工,总比在家里面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强。”
所以,爷爷为什么喜欢抽烟丝,爸爸妈妈为什么选择出去打工呢?我想,大概都和时代有关吧。我想,这也就是爸爸口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吧。
我仍然记得爷爷把灶推翻的那天,爷爷小声地说着:“我也该休息了。”我不知道爷爷那个时候的心情,但我想,应该是有开心的成分在的,毕竟爷爷嘴角挂着笑……
2022我家的人世间话题征文3
既来人间一趟,不负清光热望
1944年的一个冬天,雨水夹杂着雪花飘落在苍茫大地上,呼啸的北风像是母亲对游子一声声思念的呼唤。行进中的队伍不顾天气严寒,前进!前进!只要向前走,就还有生的希望,即使心中充满了恨,充满了归家的欲望,也要跟随部队不断前进!整个部队都松松散散、有气无力地行走在冰天雪地中,人也同这冰雪一样毫无生气。
这是一支行走在雪地的傀儡,是被日本人抓去的劳力,是明明深爱着祖国却不得不屈从在敌人魔爪下的平民老百姓。而这其中,有一位正值十七八岁的少年,他正当青春,在应当用青春热血投身国家之时,却在几天前平白无故地被抓来当劳力、当壮丁。没有人可以体会到他心中的痛苦,也没有人可以体会他心中对家的思念……
正在队伍行进之时,前方出现点点枪声。这时,队伍中的人们都清楚这是友军,被抓来的已久的人们知道,前方捷报不时传来,这时,定是共产党来救他们了!不错,现实确实是这样,敌军本就被百姓所憎恶、怨恨,此时有人来救这群人,正如久处黑暗才得光明一般,他们心中止不住的快乐与激动,这少年与众劳力便同友军一同甩开了这群看管自己的敌人。得救之后,少年追随与自己一道的友军,安全归乡。
我母亲总对我说这个故事,因为上文中的少年,是我姥爷。姥爷当初被日军抓去做劳力,内心憎恨,多次想一死了之,因心中抱有对祖国的热爱、对父母的思念才苟且度日。母亲跟我说这故事时,也多次感叹,多亏当时姥爷被救的及时,要不然,凭他那样的性子,他又如何能够在日军的铁蹄下苟且偷生?姥爷归乡之后时刻不忘得救之恩,母亲跟我说,他并不单单是找救命恩人报恩,因为姥爷说,救他的是一群人,他能做的,是勤勤恳恳,仔仔细细做好现下的事,不忘恩,不忘本。姥爷归乡不出几年,国家解放,全国上下一派欢乐的景象。听母亲说,我姥爷当时更是喜不自胜,姥爷在世时总对母亲说,生是中国人,万不能忘党恩。姥爷这种爱党爱国、勤勤恳恳的品质影响了我与母亲两代人。
母亲的性格随了姥爷,做事勤勤恳恳,门里屋外都打理的井井有条。家里的条件也跟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好,可父母身为农民,只知道如何种地,却不知如何其他获得经济来源的方法,因此,家里的经济条件虽有改善,却也总不及旁人。当时父母干着急,却也只能勤恳地劳动,这一切都被扶贫工作人员看在眼里。
母亲和我总感叹生活条件的变化。我年幼时不懂钱为何,只知道一毛钱可以买来两颗糖,一天能有两颗糖吃便是很幸福的事了。只记得母亲总是为钱发愁,当时我虽小,却也知道自己家大概与别家不同了。而不知从何时开始,家里总是不定时有人来看望,那些人来时总问起家庭琐事,那些人来时,还总带来些家用物品。这一来,就保持了好几年。
而后来我长大了些,才懂得,他们是帮助贫困户脱贫的啊!为了帮助我家改善经济条件,他们用尽办法,父母亲没有工作,就给他们安排护林员的工作,家庭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就帮助我们通过饲养家禽来拓宽经济来源。
因为扶贫工作者的帮助,我们家的生活条件一天天改善。曾经,四个人只有两间房子,而现在,新建的房子居然也住不完了!家里的家用电器逐渐增加,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现代化。光这些是不够的,在我寒假外出打工时,扶贫工作人员对我百般关心,我记得其中一句话:“一定要好好学习,真是苦了你了”,其实我想说,哪是我苦?勤勤恳恳、承担家庭责任本就是我应当做的,而他们与我非亲非故,时常挂念我家的家庭情况,为我家庭条件的提高费心费力,并且还要说我辛苦,我想说的是,辛苦的是你们啊!若没有你们如此帮扶,我们又怎能过得如此幸福?扶贫干部勤勤恳恳、心系百姓的工作态度深深感动了我,若没有他们的指导,我们家当真是像没头苍蝇似的乱撞,不知何时才能找到正确方法脱贫致富!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青年。而我自知比父辈幸运的太多太多,我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现在的日子可以用“安静祥和”来形容,我深知自己乘上了时代快车才能有如此幸福的生活,因党的帮助才能如此安定的日子,在往后的生活中,我必承父辈品质,不忘党的恩情。既来人间一趟,不负清光热望!
2022我家的人世间话题征文4
他的前半生
1970年一个夏日的傍晚,随着婴儿的一声哭啼,他出生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没有几家用的上钟表,他的父亲只记得他在那一天的未时出生,他的一生也从那时开始。
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并且是个男孩,即使后来还有了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依旧是家里最受宠爱的孩子。七十年代的那个村庄都不太富裕,让子女受教育的观念淡泊,但他的有一个能识文断字的父亲和做小学教师的母亲,七岁的他便走进了学堂,学校的条件很差,每天带着咸菜和馒头到镇上的学校上学,晚上无论风雨都要回家。求学的路并不平坦,但他坚持下来了。他的兄弟姐妹一个个都辍学了,只有他坚持到初中,因为那时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是他的愿望。可是好景不长父母双双失业,家里人口众多,供他继续上学已经让家里负重不堪,中考那年他放弃考高中,转而去考中专却以几分的差距落榜。深知家里状况的他最后还是辍了学。
在家里亲戚的安排下,他和同村的几个年轻小伙伴一起到北方的一个城市务工。那时候他的愿望就是挣很多很多的钱。一个在中原地区生活了将近二十年的他来到北方的城市,除了思念家人之外,还有那寒冷的冬季让他难以适应。打工的生活很辛苦,但是在那个文盲很多的年代,他的初中文化水平让他受到小工厂老板的重用,时常帮老板记账、算账,因此攒下了一笔小钱。北方经济逐渐衰退,他工作的工厂也难以经营了,于是他和同村的小伙伴又回到了家乡。
回到家乡后他根据家乡的特色产品做起了小生意,并非大富大贵,但生活改善了很多。几年之后,他结婚了,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一家人的生活很幸福但并不富裕。那时候他的愿望就是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条件。自己没能坚持上学是他内心最大的遗憾,所以大女儿上小学开始无论风雨他每天骑自行车接送,每个新学期都为孩子准备齐全的文具,了力所能及的为女儿辅导作业,希望这样细致入微的付出能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后来他有了二女儿和小儿子,他同样重视孩子受教育。为了更方便接送孩子上学,家里先后添置了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小汽车。
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90后的大女儿和00后的二女儿和小儿子,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长大了。大女儿结了婚,另外两个孩子也相继成年。家里的小生意越来越有起色,他在县城买了房子,也买了心心念念好几年的汽车,妻子这些年在他身后默默支持,大女儿找到了好婆家生活幸福,二女儿不负众望考上了大学,小儿子考不上大学但在技校学了好的专业,一切都是这么圆满。
他这个人啊,从不抽烟,却酷爱喝酒。那天,同几个老朋友吃完饭,走出饭店和几个朋友告别后,他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叮铃铃”是二女儿打来的微信视频。接听后,手机屏幕上是那张几个月没见的面孔。
“我妈呢?”
“你妈在家,我在外面吃饭,一会回去。”
“哦,可能我妈手机不在身边,一会我再打一次。”
“好。”视频嘟的一声挂断。
他继续往家里走,微冷的风吹来,似乎吹散了酒意。他不禁回忆过去的半生,坎坎坷坷又平平淡淡的半生,好像不同的年纪都有不一样的愿望,现在好像那些愿望都完成了,自己却没有满足。几十年他为自己,为家庭不断的拼搏,孩子都长大了,就像小鸟羽翼丰满了,一个个都飞离自己。交流少了,团聚少了,他依旧守护着孩子们的家,在原地等待。现在,他的愿望是想要回到从前,父母没有离去,孩子们都聚在膝前玩耍,他和妻儿享受最简单的幸福……
2022我家的人世间话题征文5
愿
爷爷是从村子里走出去的第一位大学生,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村里鞭炮齐鸣,全村人都为爷爷高兴。临行前,爷爷在心里暗暗许下誓言——学成后一定回来建设家乡。在外求学的几年间,爷爷有许多留在城市发展的机会,但他坚守初心,22岁学成后毅然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
爷爷回到家乡后,成为了村子里的一名教师。第一堂课,爷爷捧着包好书皮的语文课本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漂亮的“许”字。转过身,他对着讲台下三十多双稚嫩而明亮的眼睛说了第一句话:“孩子们,我姓许,大家以后就叫我许老师吧。”爷爷的到来让孩子们无比新奇。
爷爷将自己在城市里学到的教育理念带进小村庄,他一点点地教孩子们讲普通话,教他们新词汇;带孩子们聆听鸟鸣,欣赏花朵;教孩子们如何将对自然的感触写进作文;带孩子们用心感受诗句并将诗句唱成歌曲……
日子一天天过去,爷爷和住在邻村的奶奶结婚了。婚后,爷爷带着许多甜滋滋的喜糖到学校分给孩子们吃,他看着孩子们比糖果还甜的笑脸,心里无比满足。
孩子们一茬一茬地毕业离开学校,爷爷一年又一年地坚守在这里。遗憾的是,爷爷最终因身体原因离开了村里的学校,回到了城市。
爷爷回到城市后,记录下了他22岁那年起的点点滴滴,将自己的教学生涯写成了一本厚厚的文集,名字叫做《愿》。
儿时的我随意翻着爷爷那本厚厚的手稿,听着“哗啦哗啦”的声音只觉得好玩。上了初中后,我开始将爷爷的成书捧在手中细细翻读,慢慢读懂了爷爷曾经的苦与甜。爷爷文集中的一些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我也想和爷爷一样,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听我的学生喊一声“许老师”。
现在的我作为一名高中生,要努力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这样才能接过爷爷手中的那支“笔”,实现我成为一名乡村教师的梦想。
【2022我家的人世间话题征文5篇】相关推荐文章: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征文作文600字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优秀作文5篇
2022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主题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