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出师表》的教案 出师表教案公开课篇一
一、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代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
三、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四、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一、古文忠君与爱国是一致的,故对诸葛亮忠于刘氏政权并为之鞠躬尽瘁的思想行为不求全责备
二、学习本文,难点不在讲解而在背诵老师要鼓励学生记忆、背诵的热情,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
三、生字新词较多,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结合课文注释、提示,理解文意
一、解题、作者、背景、出师表
二、老师指导阅读、分段
三、研读1、2段
《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刘备之子后主刘禅的一篇奏章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同学们听说过“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吗?它说的是诸葛亮与刘备的故事刘备是汉朝皇室的后代,他为兴复汉室,与北方的曹操、江东的孙权抗争,在兵败失利的情况下,曾三次屈尊到诸葛亮隐居的隆中(湖北襄阳)茅屋中拜访他诸葛亮感其“三顾茅庐”之恩,就答应随其出山,接着就是奉命出使东吴,完成了联吴抗曹的使命在赢得赤壁大战胜利之后,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来,他又接受刘备临崩托孤的重任,扶持后主刘禅因此诸葛亮对刘禅既有臣下对皇上的'恭敬与忠诚,又有长辈对下一代的关怀与期望刘禅是个糊涂皇帝,诸葛亮对他很不放心,在自己亲领大军出师伐魏之前,写了一个“表”规劝和告诫刘禅这个“表”,后人称之为“出师表”,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
《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中的杰作,是一篇使人动感情的好文章,其人其文历来为后人所景仰陆游曾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表,是古代一种文体,是臣下向皇上陈情、请愿的一种奏章
崩殂恢弘妄自菲薄陟罚臧否郭攸之 费祎以遗陛下裨补阙漏猥自枉屈夙夜忧叹庶竭驽钝 以彰其咎 咨
诹
善道
1 围绕“出师”思考以下几点: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了哪几条治国建议?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第三,在说明出师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表达这次出师伐魏的决心?
2 讨论后分段,写段意
明确:第一部分(1—5段)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段)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1 结合文中注释阅读课文,并补充如下注释:
疲弊:比喻国家衰弱贫穷
秋:引申为关键时刻
盖:语首助词,可译为“原来”
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
忠谏:忠于皇上的谏言谏,读jiàn,臣下规劝皇上,向皇上提意见
昭:读zhào,诏示,显示
刑: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刑,受罚
光:名词活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臧否: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奖励惩罚,表扬批评
恢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扩大发扬
2 指导分析第1段弄清第1段中三句话的意思
(1)提问: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读第1句)值此存亡危急之秋,内外大臣表现如何?(读第2句)内外大臣这样表现的原因?(读“盖追”句)内外大臣能如此,作国君的又当如何?(读第3句)诸葛亮向刘禅提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
(2)指导背诵:这三句话语意连贯,互为因果,要顺着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3)指导辨析词的引申义和“以”的连接作用
①结合上下文,辨析词义,完成下表
(“秋”的引申义学生回答可能有困难,教师可提示:民以食为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②复习“以”的介词用法——当“用、把、拿、凭”等意思讲,分析“以”作连词的用法“开张圣听”目的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以”连接目的,可译为“用”、“用来”
妄自菲薄”结果是“以塞忠谏之路”,“以”连接结果,可译为“以致”
“以”用作连词,连接的大多是句子,句与句之间有一种逻辑上的关系,在朗读时要注意“读断”
(4)指导朗读
3 指导分析第2段
(1)作者在此向刘禅提出的另一条建议是什么?
板书: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赏罚分明
(2)提示背诵:宫中……若有……宜付……以昭……不宜……异法也
1 背诵1、2段
2 熟读3—7段,思考哪些是议论文字,哪些是叙述文字
一、研读3—5段并归纳第一大部分内容
二、研读6、7段
三、讲清“寓情于议”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