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民族资产大揭秘(上篇一
导语:日前有媒体报道,鸟巢要开慈善富民大会,来京参会者交通食宿费可报销,还可现场领取5万元慈善金。虽然北京警方已经辟谣,呼吁广大群众勿轻信,但仍有不少各地中老年人对此深信不疑,甚至因此与子女反目成仇。
2017年4月23日晚,公安部通报,天津等地公安机关打掉了一个编造“慈善富民总部”机构,以“解冻民族资产”为由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抓获了陈玉英等31名犯罪嫌疑人。
只要查询下近些年媒体的相关报道就可知,“解冻民族资产”式骗局,其实已存在多年。不仅媒体多有对骗局的揭露,不少地方也先后查处了一些相关案件。但每隔几年,类似的骗局又“故态复萌”,借助新的面目和手段“还魂”,近两年来就是主要以微信群的方式出现。
这类骗局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多的“信众”,远非一般骗局所许诺的高回报那么简单,而更是打着“爱国”、“民族大业”的旗帜,带有明显的精神控制意味。比如,入群者统一头像,群里每天举行升旗仪式,将群内的消息上升到“国家秘密”的高度,参与者甚至对子女都予以高度防备。如果说高回报的利益许诺充当了诱饵,那么这种封闭且高度仪式化的操作手法,显然在客观上起到了一种洗脑的效果——受骗者不认为自己被骗,这也成为这类案件防范的重要难点所在。
而骗局所瞄准的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它利用老年人的信息接收偏差和精神状况,通过群的方式建立起一种牢固的群体认同感,填补了不少老年人的精神空虚,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传销。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何在警方和家属的反复劝说下,不少中老年人都还是入戏太深难以自拔。
因此从其以上的特点来看,防范这类骗局实质可分解为两大社会主题。一是,互联网时代的防骗,应与时俱进。网络社会,信息的流通效率大大提高,按说因信息不对称而给行骗者留下的空间要相对更小,但问题在于,互联网也给行骗者带来了便利,如这次的案件所显示的,只要建立一个微信群,行骗者就能够轻易完成精准化的目标筛选与吸纳,其效率远非以往面对面的行骗所能够比拟。这对于相关治理显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监管部门应重视与各互联网平台的合作,利用技术措施,对之进行事中事前式干预和打击,而不能等到骗局在线下闹大了才出手。
二是,增强老年人对骗局的免疫力,应纳入到老龄社会的应对中去。这些年,各式骗局中,老年人的身影越来越多。这类群体本来由于知识结构滞后、更易贪图小便宜等原因,相对更容易上当受骗。加之在现代社会,随着小型家庭的普及,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少,精神上的空虚状况也容易被骗者乘虚而入。就这点来说,呼吁子女们多与老年人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动态当然有必要,但置于老龄社会大背景下,如何提升老年人群体的科学素养,让老年人拥有更丰富和体面的文化生活,避免走向群体性的'精神空虚,显然更是一个公共性大问题。
要彻底实现“天下无骗”,或许很难。但一个民众受骗率较高的社会,显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特别是随着老龄社会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被各式骗局盯上,更与“爱老、尊老”的社会理念多有违和。其中既有主要矛盾需要处理,如对诈骗犯罪的防范和打击力度,是否匹配了相关犯罪的严重程度,也要重视特殊矛盾的解决,如公共方面对于老龄社会的应对体系是否真的完善了。只有多管齐下,方能让更多拙劣的骗局难有立身之地,真正让人免于被骗的陷阱。
s("content_relate");【民族资产”式骗局背后的司法问题】相关文章:
1.
投资理财的常见骗局
2.2017年司法考试新手备考需注意的问题
3.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热点问题
4.2017司法考试“识别问题”案例分析
5.司法考试备考中亟待改善的四个问题
6.司法考试案例分析:劳动合同延续问题
7.司法考试复习需要注意的五大问题
8.投资理财骗局为何频频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