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在旅游工作会议讲话稿5篇

2023年在旅游工作会议讲话稿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02 10:25:48
2023年在旅游工作会议讲话稿5篇
时间:2023-05-02 10:25:48     小编:曹正杰a

旅游产业主要指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旅游产业要素进一步扩展,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2023年在旅游工作会议讲话稿,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2023年在旅游工作会议讲话稿1

今年是*建院*周年,也是*学年会创办*周年。多年以来,*研究院和全国旅游学术共同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学术研究、理论建设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也有长足进展,期待你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做出更大成就。

今年的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以“加快建设旅游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主题,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希望通过研讨交流,形成一批有高度、成体系的理论成果,更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借此机会,我谈三点意见。

一、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导向,建设新时代旅游学科体系

旅游学术界于*世纪*年代起就关注和研究旅游学科建设问题。旅游业无论是产业规模、产业结构,还是发展环境和治理体系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旅游学科建设也需要顺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把更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力量聚焦于理论建设,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回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旅游发展方面的重大现实问题,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与实践同行中建构新时代的新理论。

旅游业经济属性强,市场化程度高,同时也有较强的社会属性,对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确定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性质,进而界定其内涵和外延,建立专业化、体系化的概念、范畴、命题以揭示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本质和规律等学科建设的基本任务显得更为复杂和艰巨。不论是旅游业外延的持续扩张,还是旅游业内涵的不断丰富、产业功能的阶段性跃迁、支撑性基础学科的创新发展,都要求我们不断对传统旅游学科的体系结构进行解构与重构,不断创新调整旅游学的学科谱系架构。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大众旅游全面发展、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现代旅游业体系建设的战略导向和工作指引,也是旅游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全新动能。旅游学科建设要在既有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历史学等学科支撑基础上,与时俱进、持续注入信息学、环境学、社会学、传播学、教育学等能够承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旅游综合性功能发挥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支撑,以学科融合推动文旅融合,以旅游业新思维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二、以实践逻辑和价值理性为支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学术体系

上个世纪*年代以来,在一代又一代旅游学者的接续努力下,我国旅游研究先后经历了引进、应用和自觉进行理论建构等阶段,初步形成了一批对产业实践和旅游教育有支撑作用的成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学术体系奠定了基础。从研究基础看,全国共有一千多所旅游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一万多名中高级教学研究人员,每年有大量的学术成果产出。截至目前,中国知网以旅游为主题的文章有76万余篇,仅2022年就有*.*万余篇,这些理论研究成果已经成为中国特色旅游学术体系建设的坚实基础。从产业现状看,*年旅游业对我国GDP综合贡献达*.*万亿元,占GDP总量*.*%。现有旅行社**多家,旅游星级饭店*多家,A级旅游景区**多家,还有不断增长的旅游度假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随着旅游市场恢复和产业振兴全面加速,更多的要素和动能在积聚,更多的业态被创造出来。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中国特色旅游理论体系建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为学术体系建设与产业创新的良性互动提供了坚实支撑。从建设成就看,以旅游管理为核心,跨专业、跨领域的旅游学科体系正在不断完善。近年来,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除传统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两个旅游专业外,还有体育旅游、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共计六个旅游专业,涉及管理学、教育学和工学三个学科门类,专业的拓展夯实了旅游理论研究的学科基础、拓宽了学科视域,回应了产业实践的需要。

一方面,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学术体系建设要坚持研究的实践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旅游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学术研究必须面向实践,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过去,我国的旅游发展理论和学术研究范式主要从欧美发达国家引进。随着大众旅游深入发展,旅游业全面融入到国家战略体系,旅游学术研究和理论建设要扎根当代中国的旅游发展实践,要敢于提出、善于提出基于中国经验的概念、命题和理论,为世界旅游学术创新贡献中国智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现代旅游业体系、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以及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绿色旅游和文明旅游等等,这些问题是产业实践和旅游工作的重点,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理论创新的重点和旅游学术研究的任务。

另一方面,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学术体系建设要坚持研究的科学性。坚持旅游研究的科学性,就要坚持研究的客观性和先进性。旅游研究要能立足实践发现真问题、做真学问,能揭示事物发展客观规律。旅游研究要坚持规范性和方法的先进性,无论是创新观点的提出,还是应用研究的对策与建议,都要有坚实的学理支撑。在旅游学术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清醒的理论自觉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知行合一,系统建构中国自主的旅游知识体系。

三、以人民性和开放性为指引建设中国特色旅游话语体系

人民性必须也应该成为引领中国特色旅游话语体系建设的宗旨和导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人民本位贯穿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建设和谐社会的全过程,彰显了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的核心价值。人民性实际上包含了旅游发展理论的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在大众旅游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只有“为人民说话”,以旅游理论建设、学科发展促进旅游产业实践,推动国民旅游权利更广泛实现,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及服务,才能真正推动人民旅游权利的普及与实现,旅游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旅游学者还要用好入出境旅游来讲好中国故事,用好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国家级旅游城市和街区,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果,来展现美好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旅游的力量,贡献旅游的方案。

旅游业的综合性和旅游研究的实践性决定了旅游话语体系的开放性。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是不可分割的。就旅游而言,学术体系揭示了旅游活动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旅游话语体系则是学术体系的表现形式和语言载体。在同一学科领域,不同体系、不同学派之间,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关系也会呈现出复杂情形。当前的旅游话语体系建设的焦点和难点还在于旅游学术话语缺乏主体性、原创性,自主知识积累相对不足,体系化的学科理论和概念底座尚在构建当中,美欧的旅游研究范式和理论体系、教育体系和话语体系还占有主导地位。旅游学先后经历了与地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体育学等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还缺少规范稳定的研究范式、方法和工具,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群体在学术表达、话语建构上也不尽相同,这是学术话语体系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需要我们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哲学社会科学、人文和艺术学科、自然和工程领域的经典理论、当代知识及其话语表达方式,从而不断丰富基于实践的旅游话语体系。

新时代中国特色旅游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构,需要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赋予旅游业的时代使命和发展要求。文化和旅游部将会同教育和相关产业部门,积极推进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旅游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继续推进文化和旅游行业智库、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等旅游理论创新和技术研发新平台,继续开展文化和旅游创新成果推荐、文化和旅游宏观决策课题立项及优秀成果遴选等专项工作,协同推进新时代旅游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进现代旅游业体系建设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在旅游工作会议讲话稿2

同志们:

昨天三级干部会议上,县委陈书记作了一个非常好的报告,报告中提出了20xx年项目落户年、旅游创强年、企业入园年“三个主题”,旅游就是“三个主题”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又接着召开全县旅游大会,这充分表明县委、县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高度重视。

刚才,文化旅游产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寿益同志作了一个非常好的报告,对20xx年的旅游工作进行了回顾,对20xx年的旅游工作作了全面的动员部署。在这之前,我们请武汉市黄陂区旅游局丁局长进行一次了辅导讲课,他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站在英山旅游局外人的视角,对英山的旅游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文脉联动不明显、品牌体系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阶段性目标任务不明确,我觉得说得很到位。当然英山旅游有特殊的发展阶段,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下一阶段进行完善。陈书记在三级干部会议上说,把头发梳理成型,首先头上要有头发,如果只有几根头发,再怎么梳也梳理不出好的发型来,那么我们现在就正处在长头发这么一个阶段。为什么我们现在到处都在搞开发、到处都是工地?为什么要搞那么多的旅游项目?我觉得我们恰恰就处在这么一个阶段。当然,我们一边长头发,一边还要梳理成型。

20xx年,我县旅游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大家应该都能感受到,无论是城区的面貌也好,外来人的反应也好,还是旅游的人数、收入也好,都有明显的变化。尤其是旅游的税收异军突起,对财税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经过去年一年的努力,我感受到,我们广大干部在旅游的认识上有了很大提高,这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只要干部的认识上去了,干部的观念跟上去了,后面的工作都好说。所以,我感觉20xx年有个很显著的变化,就是干部思想的变化,他们对旅游的认识、抓旅游的态度,以及推动旅游发展的举措和效果明显增强。这些工作就不多讲了,我在蔡部长总体安排部署的基础上,谈一些个人的观点。旅游局编了两本书,把市委刘书记近几年的讲话和上面的政策法规都搜理进去了,其中也有我去年在旅游大会上的讲话

2023年在旅游工作会议讲话稿3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全省旅游工作会议和全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大会精神,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全市旅游业转型发展。刚才,龙游县政府、常山县旅游局、柯城区沟溪乡、衢江区莲花镇、开化县池淮镇、江山贝林集团等六家单位分别作了非常精彩的典型经验介绍,值得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借鉴。市旅委郑奇平主任认真回顾总结了20xx年的旅游工作,对今年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部署,讲得很到位,也很有针对性,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回去以后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予以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客观分析,认清形势,坚定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复杂形势,全市旅游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一个中心、两大战役”的战略部署,主动作为,奋力拼博,全市旅游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综合影响力不断提升,旅游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20.16%,为新常态下我市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旅游业是资源消耗低、带动作用强、就业空间大、综合效益好的“绿色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在当前的新常态下,利用好我市旅游资源优势,做好旅游业发展文章,发挥好旅游业的综合拉动作用,对于深入实施“打造生态屏障、建设幸福衢州”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深刻认识旅游业的战略作用,切实把旅游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直接影响和间接相关的行业多达100多个,与市委市政府各项重点工作都紧密相联、息息相关,具有全方位的促进作用。一是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看,旅游业投资每增加1元,可带动其他行业投资5元;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5元,产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二是从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看,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大、就业门槛低、就业方式灵活。据测算,每接待旅游者150人次就可提供一个直接就业机会,能够带动社会4至5人就业。加快旅游业发展,能够拓展更大的就业空间,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三是从提升区域竞争力看,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是城市面貌、文明程度、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更好地展示城市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和投资环境,扩大城市影响力和吸引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各级各部门务必以宽广的视野、开阔的思路、全新的理念来看待旅游,切实把加快旅游业发展摆在经济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要清醒认识我市旅游业的问题与差距,切实增强加快我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感。

目前,全国各省各地都高度重视并竞相发展旅游业,将之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来培育,发展态势如火如荼。杭州、宁波、温州等原先就处于优势地位的城市,旅游业发展仍在加速。丽水、上饶、鹰潭等早期与衢州处于同条起跑线的城市,发展势头迅猛,特别是在旅游目的地建设上,手段多、投入大、发展快,成效更为明显。其中,丽水市今年提出要深入实施生态旅游“1311”行动计划(即到20xx年,力争创建一个5A级旅游景区,提升30个高等级旅游景区〔产品〕,推进100个旅游招商项目,培育100个乡村旅游景区化示范村),着力打造“第一战略支柱产业”和“生态旅游第一市”。上饶市提出要坚持把旅游业作为第一位产业来抓,作为“绿色崛起”的先锋产业来打造,使旅游业成为上饶市的第一窗口、第一名片、第一品牌。桐乡市提出5年内打造2个国家5A级景区,成为中国旅游第一大县的目标,省政府也批准设立了桐乡市乌镇旅游试验区。衢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与周边城市相比,我市旅游业发展规模不大、旅游产业链条不长、旅游精品不多、市场主体不强、管理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特别是缺乏大项目、大景区和高端特色旅游酒店,旅游业综合效益不高,带动作用不明显。20xx年,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等主要指标均位于全省后列。

(三)要主动把握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加快推进我市旅游业转型发展。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不断加大旅游投入,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大力培育旅游市场,旅游产业呈现出了加速发展的态势。可以说,我市旅游业发展正处于快速突破的关键节点,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具备了实现大发展大突破的基础和条件。一是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旅游业发展将进入爆发式增长的新常态。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xx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游接待国和全球最大的国内游市场,旅游业正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最近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绿色化”的概念,进一步丰富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倡导发展生态经济。国家把旅游业纳入战略层面,颁布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省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旅游业成为万亿产业的实施意见》,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之高、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二是从市场需求来看,国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进入新常态。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讲究生活质量,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就给旅游业发展带来机遇,特别是对我市这样正在谋划旅游业大发展的区域来说,将直接带来休闲旅游业大发展的巨大机遇。三是从衢州的发展定位来看,衢州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省委、省政府对衢州的定位是“浙江重要的生态屏障”,已对我市取消GDP考核,衢州全域纳入国家休闲区,开化全域建设国家公园,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衢州发展的新定位。同时,省委、省政府对衢州旅游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李强省长在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上要求衢州切实把生态旅游这篇大文章做好,并从省级层面推动创建四省边际生态文化旅游实验区,力争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实际上是为衢州旅游发展量身打造的一件大好事,一旦成功,将为我市旅游业发展提供难得机遇和广阔空间。

总之,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务必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现阶段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抓住用好难得的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抓旅游就是抓发展、抓旅游就是抓转型、抓旅游就是抓生态、抓旅游就是抓区域形象的理念,更加突出旅游业的战略地位,奋发有为,苦干实干,加快我市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

二、转变思路,突出重点,全力打造衢州旅游业升级版

无论是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形势挤压,还是我市旅游自身发展需求的倒逼,我市的旅游发展已经到了必须转型提升发展的时候。首先,在发展思路上,要从原来的观光旅游向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其次,在空间布局上,要从现在的重视景点建设、景区打造向实现市域景区化转变;第三,在项目谋划上,要从单一的“就旅游抓旅游”向文旅、农旅、商旅、城旅多业融合发展转变。具体而言,今年要集中实施资源整合、项目推进、品牌打造、服务提升“四大行动”,全力打造衢州旅游业升级版。

(一)突出乡村,实施资源整合行动。

推动资源整合,实现由各自为战、条块分割向一体化、集约化的大旅游转变,要注重顶层设计,突出抓好三个方面:

一要强化规划整合,构建旅游新格局。在编制“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过程中,要以开放的视野和管用的办法加强顶层设计,以规划指导实践,引领我市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首先,要注重纵向对应。各地要在对照《衢州市国家休闲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旅游新政策、新标杆、新现象,对现有各类规划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重新梳理、审视、评估和对接,突出特色性中的全局性和整合性,坚持全市一盘棋,强化市域一体化和市区主体化,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和区域协作力度,要像开化全县域打造国家公园那样,把整个市域作为一个景区来规划,从全市层面来优化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形成全域旅游格局。其次,要加强横向对接。把旅游发展规划与产业规划、空间规划、交通规划、生态规划相衔接,提高规划的集成性和协调性。

二要强化城乡统筹,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旅游业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的重要纽带。总体上,衢州旅游就是大乡村旅游的范畴,大部分景点、景区都在乡村。因此,一方面,要立足我市实际,着力抓好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发挥旅游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促进作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期已相继召开全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大会和现场推进会,要按照陈新书记提出的“三年任务今年完成过半”的要求,对照《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倒排时间和计划,抓好工作落实。同时,要更加注重加强景点景区与所在地小城镇、农村的联动发展,如江郎山、药王山对周边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不言而喻,不仅提了名气、旺了人气,更带来了财气。另一方面,要增强城市旅游的理念,在市区规划建设中融入更多旅游元素,设计城市旅游精品线路,推动衢州成为旅游功能完备、旅游内涵丰富的旅游城市。

三要强化跨界融合,拓展旅游产业空间。要发挥“旅游业+X”的融合功能,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跨界融合,丰富旅游内涵,拓展旅游外延。要高度重视培育文化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没有旅游的文化是没有活力的。衢州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比较深厚,据统计,全市有各类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926处、非遗名录625个、旅游文化资源438处,这些都是发展文化旅游的丰富资源。怎样融合起来,值得认真研究。这方面,希望国家级儒学文化发展试验区走出文旅结合的发展新路子。在重视文化旅游的同时,还要推出一批工业旅游、商务旅游、体育旅游、养老养生旅游、水上旅游等多元化旅游产品,打造出衢州特色旅游产品。

(二)激活主体,实施项目推进行动。

一要加强产品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只有开发出独特、高端的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才会有竞争力、吸引力,游客才愿意来、留得下。如安吉县发挥良好的生态休闲基础和毗邻沪杭的区位优势,引进了中国首个Hello Kitty主题公园和中国(安吉)嘎纳电影城项目,旅游知名度大大提升。目前,旅游产品单一、档次不高是制约衢州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所在。研究我市旅游产品开发,要把市域内的旅游资源放到全国、全省的角度去看,找出有比较优势或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发现亮点、寻找卖点,从中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发,把我市的旅游产品建成全省乃至国内外的旅游精品。

二要加大项目谋划与招商力度。项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不在于大而在于好。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策划推介一批高端旅游项目,要严格挑商选资,强化项目准入,确保有水平、有理念、有实力、有经验的投资商参与项目开发。另一方面,又要积极培育旅游市场主体,鼓励民间资本全面进入旅游领域,激发工商资本参与旅游项目建设,尤其是要在乡村休闲旅游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三要深入研究经济新常态下的项目创意谋划。这方面要特别关注特色小镇创建工作,这是今年省里的一项重点工作,李强省长提出要聚焦七大产业、兼顾历史经典产业,在全省谋划打造100个具有独特文化底蕴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龙游的龙天小镇、开化的根缘小镇和常山的青石小镇已列入省里名单,这项工作要求很高,但我们要主动融入,积极推进一批特色产业小镇建设,争取多上一批特色产业小镇。比如温州文成县抓住我国进入通用航空时代的机遇,引进重庆保元集团投资140亿元,拟建设一个以通用航空产业为核心,与文化旅游、健康服务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区,打造中国“航空小镇”。衢州如何抢抓类似机遇,参照温州的项目谋划模式,通过策划创意,敢于大手笔、谋求大创意,来进一步提高项目谋划的成功率,值得大家去思考。

(三)精准营销,实施品牌提升行动。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强化营销和品牌意识,按照年初制定的全市旅游市场营销推广工作方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营销,巩固原有市场,开拓新兴市场。

一要强化品牌宣传。全市旅游对外宣传中要在“南孔圣地休闲衢州”的大品牌下,策划推出一批县域品牌、活动品牌、演艺品牌、节会品牌,打好对外宣传整体战,形成大衢州旅游品牌形象。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联手、媒体跟进“三位一体”宣传营销策略,形成宣传合力。在政府层面,要加强“形象营销”,通过投放品牌广告、举办旅游推介会、策划文化旅游活动等方式,提升衢州旅游的知名度,今年重点要深化高铁营销活动、赴上海社区百场推介、举办好江郎山国际旅游节(华东旅交会)等重大活动,各项活动要做精做强扩大影响,打响品牌。在媒体层面,要更大力度推进“内容营销”,加强旅游路线推广、旅游特色宣传,让游客知道衢州有什么、玩什么,做衢州旅游形象的宣传者、传播者。在企业层面,要搞好“服务营销”,把产品做精做细做好,解决好游客如何来、怎样游、住哪里等问题。

二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首先,市场定位要准确。今后几年的目标市场,要集中在高铁沿线的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地区。其次,市场需求要摸准。要深入分析我市旅游主要客源地的旅游需求,分高端、中端、低端的旅游产品,选准不同的营销目标群体,有针对性组织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营销会、推介会。第三,营销手段要创新。既要用好传统的平面媒体的宣传,又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技术,如微信、微博、手机的终端,开展精准营销,提升营销实效。

三要拓展旅游内涵。要在现有“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基本要素基础上,围绕今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的“商、养、学、闲、情、奇”旅游发展六要素,认真研究谋划,拉长产业链条,增强核心景区和精品线路的吸引力,延长逗留时间、促进游客消费,让游客食有特色、住有选择、购之方便、游之尽兴。

(四)优化环境,实施管理服务提升行动。

4月2日,国家旅游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情况,44家A级景区被警告或摘牌,主要原因就是景区的管理服务与标准要求存在差距,这次摘牌风暴释放了未来景区评级管理的几个信号:常态化、纵深化和彻底化,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争牌子不容易,保牌子更难。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旅游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旅游局的要求,坚持软硬环境一起抓,加强监管,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在硬环境建设方面。首先,要加强景区创建和管理。要争创一批高等级的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全力支持江郎山、廿八都5A景区创建工作,确保开化根宫佛国5A景区通过复评,指导支持衢江盛世莲花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各县(市、区)创建4A、3A旅游景区,推动钱江源、三衢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开展实质性的建设。同时,要严格对照国家标准要求,包括今年国家旅游局提出的厕所革命,按照服务优质、监管有序的原则,加强对景区的管理。其次,要完善旅游配套建设。要从全市域的角度统一考虑交通基础设施和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完善,市级层面要加快谋划启动建设市旅游集散中心,各地要推进景区景点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标识特别是停车场等旅游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加快通景公路建设、推动全市旅游交通一体化,提升通景公路的通达能力。第三,要重视智慧旅游的开发利用。充分运用和应用智慧旅游的平台和技术,建立旅游“大数据”模式,来提升旅游服务管理水平和能力,提高游客进入景区后的服务满意度。二是在软环境建设方面。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探索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导游员管理、培训和使用机制,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导游员队伍。要加快旅游行业中介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行业自律机制,提高市场监管和服务水平,促进行业公平竞争、健康发展。要大力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建立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等级评定、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强买强卖、价格欺诈、违约失信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强化保障,落实责任,全力为旅游业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旅游业是一个涉及面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综合性产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大旅游”理念,健全完善领导协调服务机制,营造更加良好的旅游发展大环境。

一是组织保障要到位。旅游业是典型的政府主导产业。各县(市、区)要真正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进一步统筹整合各方力量,完善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高效有序的旅游工作协调机制。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把促进旅游业发展与做好本职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做到主动作为、全力支持,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行业指导、综合协调、管理监督等职责,加强对旅游产业的研究,为党委政府出好主意、当好参谋。新闻媒体要加大对旅游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全市营造重旅游、抓旅游、兴旅游的浓厚氛围。

二是投入保障要到位。要充分发挥旅游发展基金的引导、拉动作用,对创建A级景区、星级酒店、星级旅行社以及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给予政策扶持和适当资金支持,推动相关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要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围绕破解旅游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建立有效的多元化旅游投融资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吸引民营企业和国际资本参与旅游重大项目开发。市本级要探索整合现有资源组建旅游投资公司,各县(市、区)也要积极谋划筹建,为旅游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融资平台和资金保障。

三是人才保障要到位。实现旅游业转型发展,关键在人才。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兴旅”战略,加快建设一支适应旅游转型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要抓好培养培训,把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加强与大专院校旅游院系合作,支持衢州学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旅游专业,订单式培养旅游人才,加快培养一大批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要抓好人才引进,完善配套政策,积极引进我市急需的高端管理、营销、策划、创意等各类人才,力争通过引进一批人才,带来一批旅游创意和旅游项目,聚集一批旅游企业,助推全市旅游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

同志们,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我们要按照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提出“抓紧抓紧再抓紧、落实落实再落实”的工作要求,以更加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真抓实干、立说立行的工作作风,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魄力,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推进我市旅游业转型发展,为打造幸福衢州作出应有的贡献。

2023年在旅游工作会议讲话稿4

一、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实现我区“两个核心目标”的必然选择

旅游业兼具经济和社会功能,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在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而言,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具有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和区委三大功能区部署的重要举措。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将渝东南地区定位为生态保护发展区,强调要“突出保护生态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产业发展上,要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旅游业被誉为“绿色产业”、“无烟工业”,据世界旅游组织研究报告,旅游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只有0.2吨标准煤,发展旅游业对于发挥生态优势、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市委四届三次全会进一步指出,把“大力发展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业”作为渝东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七大重点任务之一,要求建成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这既为渝东南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区委三届四次全委会全面落实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精神,遵循“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原则,把生态旅游发展区作为三大功能区之一,明确要求“依托特有的生态和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全国知名、西部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因此,发展旅游业既是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应有之义,也是贯彻落实市委和区委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发挥优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区域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二)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是把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有效手段。城市是现代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发展旅游产业有利于推动中心城市建设。第一,发展旅游业要求建设高品质的特色城市。有特色的城市往往就是现代旅游的目的地,一个品质高、有特色的城市才会留得住游客,让游客停留过夜。发展旅游会促使我们致力提升城市品质品位。第二,发展旅游能为城市发展聚集人口等要素。游客进入一个城市必将带来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带来消费,为增加商气、财气和人气。第三,发展旅游能提升城市的形象。一个城市旅游要素的挖掘、提升和开发利用过程,实际上就是一座城市形象塑造的过程。发展旅游能够提升城市综合实力,通过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的打造,可以带动产业发展,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进而增强城市吸引力。第四,旅游还是宣传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扩大开放的重要窗口。优美的旅游景点、完善的旅游设施和良好的旅游服务,可直接助推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

(三)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旅游已成为人民群众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一般性消费相比,其具有综合型、可重复性、可持续性消费的特点,对于拉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从拉动消费上看,旅游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促进旅游消费就是拉动这些行业的需求。从拉动经济增长看,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可直接带动相关产业近20项,间接带动相关产业100余项,而且旅游业“含金量”极高,每创造1元收入可带动运输业、餐饮业、住宿业等相关行业收入5元,1万元销售收入可产生七八千元的gdp。从产业升级上看,旅游属于服务业,发展旅游业可直接提高服务业的比重,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因此,加快旅游业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工业强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也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要下大力气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四)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是推动富民惠民的重要抓手。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低,且旅游业的核心要素景区景点绝大多数位于广大农村,是最能够直接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谋生产业、惠民产业、富民产业,是广大人民群众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是我们实施扶贫攻坚、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就业。据有关数据表明,全球旅游就业人数占就业总数的8%以上,是吸纳就业最多的行业之一。旅游业每增加一个从业人员,相关行业就增加5个就业机会。目前,我国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超过1350万人,与旅游相关的就业人数约8000万人。另一方面,发展旅游业可以直接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可促进财富公平分配,助推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是推进扶贫攻坚的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通过发展旅游已使贫困地区约10%的人脱贫。我国乡村旅游可使约1000万直接从业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5%,带动近4000万农民脱贫致富,旅游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综上所述,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不仅关乎全区“两个核心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更关乎全市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深刻理解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恰逢其时、大有可为

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小南海就以“蜀东西湖、人间仙景”的美名而响誉**区。本世纪初,我区拿下“3个第一”成为渝东南地区旅游业的领头羊,分别是建成了第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第一个国家地质公园和第一家四星级宾馆。近年来,全区上下抢抓国市政策机遇,着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精品景区打造,拥有了“铁公机”综合交通枢纽,古镇等景区提档升级。在历届区委、区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旅游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黄金时期”。

(一)面临难得的机遇。一是政策好。从国家层面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发展。**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把旅游业提到“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高度。**年2月出台《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xx)》,把旅游休闲作为“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国民生活质量”重要内容。去年10月又颁布实施了《旅游法》,为依法兴旅、依法治旅提供了法制保障。从市级层面看,20xx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把建成渝东南地区中心城市的决定》,要求把建成**地区旅游集散中心。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提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要大力发展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业,将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这些都是政策上的难得机遇。二是氛围好。目前,全国已形成大力发展旅游的氛围,随着环境被破坏,雾霾天气蔓延,发展旅游业,推进休闲产业,已经成为全国特别是城市居民的追求。三是周边旅游景区发展已成气候。无论是已经出名的、凤凰古城,还是我市的武隆仙女山和新晋成名的酉阳桃花源,这些周边成熟景区的带动也是我区发展旅游的难得机遇。

(二)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我区地处北纬30°,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禀赋良好。境内有世界罕见、中国惟一的小南海地震遗址;有全国罕见、地质地层横跨七个地质年代的城市峡谷峡江;有融儒道佛于一体的武陵仙山;有清幽原始的阿蓬江神龟峡和官渡峡;有古色古香的古镇和蒲花暗河;有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灰千梁子;还有南溪号子、向氏武术等一批国家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基础好,只要开发建设管理得好,能够形成复合型的高品质景区。加之清新的环境,清凉的气候,对都市游客和境外游客具有相当强的吸引力。

(三)综合交通优势突出。旅游六要素中,“行”是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区强力实施大通道战略,建成了集铁、公、机于一体的区域性综合性交通枢纽,这是我区旅游加快发展的先决优势和有利条件。未来将形成“一空六高六铁”的便利高效交通网络,届时旅游交通将更加发达,出入境将更加便捷。去年,我们以机场为载体,着力打造航旅联盟,构建起我区及渝东南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等地区的旅游合作关系,被华东等发达地区十分看好,为我区打造旅游集散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要素环境基本具备。我区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体系已基本建立。在交通便捷的基础上,餐饮、住宿、零售、娱乐等行业空前繁荣,卫生、安全、救援、信息等服务机制更加健全,文博、体育、公交、市政等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拥有2所高职院校、1家三级综合医院和1家五星级酒店,星级宾馆数量和旅游接待床位数列片区前茅。更为重要的是,全区各级干部群众对加快发展旅游愿望十分强烈,每年的全区“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旅游发展的建议提案数量占到总数的15%左右,可见社会各界对旅游发展关注度极高,这将是我们加快发展旅游的强大动力。

(五)市场空间极其广阔。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旅游业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市场前景极为广阔。国外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旅游需求会爆发性增长。我国人均gdp已超6000美元,进入国民旅游休闲福利时代。专家预测,未来20xx年,旅游消费将以年均10%左右速度增长。同时,闲暇时间的增加也使市场需求迅速扩大,尤其是假日黄金周游客人数成倍增长,旅游市场供需矛盾更加凸显。根据《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年、20xx年远景目标纲要》,至20xx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36亿人次,旅游收入2.93万亿元。从我区的客源市场来看,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开通了6条航线,打开了珠三角、长三角、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客源市场。

总体来看,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环境,基础厚实,机遇空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对旅游能够快速发展充满信心,也没有任何理由不下定决心加快旅游发展。当然,我们现阶段加快发展旅游,急不得也慢不得,要沉心静气,冷静思考,更重要的是我们全区上下要团结一致,克难奋进,旅游加速发展、跨越发展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旅游业发展

未来一段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总目标,立足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遵循旅游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找准路径、突出重点,持续、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大发展,实现大跨越。发展思路上,要遵循“城旅融合、产旅融合、文旅融合”基本方针,坚持“全域布局、城市带动,统一规划、有序开发,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区域联动、强化协作”的总体原则,按照“以旅游城市为龙头、山水峡谷为特色、民族文化为灵魂”的发展思路,着力建设核心景区,创建特色品牌,完善全域配套,打造精品线路,拓展内外市场,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区战略性支柱产业,着力打造**地区旅游集散中心和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目标定位上,到20xx年,实现年接待游客**0万人次、过夜游客3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5%,旅游业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到20xx年,力争实现年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8%,旅游业成为全区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要实现上述目标,务必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旅游城市建设为龙头,全力推进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根据我区城乡总规和旅游发展规划,我区旅游发展布局为“一心、两环、三区、五组团”,其中“一心”是核心,也是龙头,这“一心”就是中心城区。是国市定位的渝东南的中心城市,把旅游城市建设作为旅游发展的龙头和核心,既是我区发展旅游的关键,也是我区的突出特色优势,是实现与周边地区差异化发展和错位竞争的关键。客观分析,我区建设旅游城市有全国其他城市少见的优势,完全具备打造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的条件:一是城市具备被大众所追求的自然条件、生态条件、气候条件,城中生态优越,清新清凉,气候宜人;二是经过历届区委区政府共同努力奠定的交通基础,使景区具备了良好的可进入性和通达便捷性;三是景区紧靠城市,甚至景在城中,城中拥有丰富的特色景区,尤其是坐拥世界罕见的峡谷峡江和大体量的酉阳山生态公园、溶洞等景观;四是城市具有长期积淀下来的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五是我们是在一片处女地上建设一个新城,可以充分想象和创造。五个同时具备的有利条件是极为难得的,我们要把握机遇,打造一个全域性的旅游城市。

当前,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高起点规划旅游城市。旅游城市,其整个城市应是一个景区。我们整个城市功能布局、建筑设计、外观色彩等所有城市要素都要按照旅游景区的标准来进行衡量考虑,要从旅游的角度反过来进行我们的城市规划,做好城市的功能布局、建筑设计、配套服务。要聘请国际一流的规划设计团队担纲城市重要景观、重要节点、标志性建筑物等规划设计。二是要高标准建设旅游城市。城市再好不能千城一面,要突出特色。要依托特有的山水峡谷,依山就势建设,尽可能保留原生绿地,降低建筑密度,打造真正的生态宜居之城。城市建设各个环节要尽可能地融入旅游元素,努力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三是要精细化管理城市。一个脏乱差的城市显然不能吸引游客,而一个没有安全感和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城市更会让人“闻风而逃”。我们要坚持监管并重,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切实营造良好的旅游城市环境。四是要提升完善城市功能。要加速配套完善城市的六大要素,提高城市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合理布局吃、住、购要素,做到数量充足、高中低档次齐全,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吃的方面,要突出土家族苗族饮食特色,建立起地域性餐饮品牌;住的方面,要形成以星级宾馆、饭店为主导,以旅游度假村、乡村旅社、农家乐等为支撑的旅游住宿接待体系;购的方面,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建立和打造具有我们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要深入挖掘独特的地域文化、土家苗族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打造一台极具特色性和震撼力的大型文艺演出节目,以此提高过夜游客的比重和旅游文化消费比重,提升我区旅游文化内涵和整体质量。

(二)加快重点精品景区建设,打造核心旅游产品。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精品景区则是一个地方旅游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龙头引擎。从某种意义上讲,精品景区缺乏是我区旅游发展落后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我们必须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精品景区建设。一是加快建设**城市峡谷峡江景区。按照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5a级景区标准,重点完成城市峡谷谷底水体整治、停车场、进出道路优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空中栈道等观光体验类设施,推进弥陀苑、犀牛洞等景点开发,尽快具备接待能力。有序推进城市峡江景区项目开发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培育打造国际溪钓中心、水上运动中心和少数民族体育运动训练基地。二是加快创建小南海5a级景区。围绕**年底前建成5a级景区的目标,加快板夹溪花谷和十三寨改造提升、湖区林相培育、游客接待中心、地震博物馆和动感演示厅、朝阳寺寺庙复建、凤凰码头改造等项目建设,实现景区软硬件建设“一步到位”。把板夹溪十三寨建成集参与式、体验式于一体的民俗文化展示区,同时加快小南海集镇建设。三是推动古镇·蒲花暗河景区提档升级。围绕**年底将古镇·蒲花暗河创建为4a级景区目标,整体打造古镇、蒲花暗河和土家文化主题公园,加快风雨廊桥恢复重建。盘活古镇资源,加强业态培育和景区规范化管理,实现古镇经营效益最大化。四是加速开发武陵仙山景区。按照**年底基本建成4a级景区目标,加快建设核心游览区,重点依托石会集镇和扶贫搬迁安置区完善配套服务,努力把武陵仙山打造成为集宗教观光、康疗养生、禅修度假和自然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宗教文化旅游胜地。五是加快神龟峡景区建设。实施阿蓬江神龟峡上游航道疏浚整治,把阿蓬江集镇作为景区入口。理顺码头、游船等方面经营管理关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江面垃圾清运机制,保护好原始峡谷自然风貌。六是有序开发灰千梁原始森林生态景区。

(三)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夯实旅游发展基础。当前,相对落后的旅游基础设施,仍然是制约我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一大软肋,我们必须优先建设,重点突破。一是构建畅通的旅游对外通道。升级完善机场,逐步开通西安、三亚、桂林、厦门等重要旅游城市航线和旅游包机,力争到20xx年旅客吞吐量达到70万人次。提升铁路旅游服务功能,开工建设黔张常铁路和渝怀铁路二线,推进主城至城际铁路和黔毕昭、黔恩铁路实质性启动前期工作并及早开工建设。完善高速旅游服务功能,提速黔恩高速公路建设,确保**年实现初通。二是升级完善内部旅游交通。加快升级完善区内旅游景区、旅游组团间的交通联接,尽快建成旅游北部环线、南部环线。完善旅游通道生态景观建设,让区内每一条旅游通道都是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三是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和完善景区道路、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和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加快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等功能性项目和游客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景区信息化技术应用,完善景区标识系统。

(四)强力推进旅游宣传营销,增强旅游产品吸引力。旅游是典型的眼球经济,宣传营销至关重要。目前,在外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还不高,我们的很多优质旅游资源都“养在深闺待人识”。要通过整合资源,建立起政府主导形象宣传、企业主抓产品促销、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宣传营销机制。一是打造主题形象和核心景区品牌。着力塑造“峡谷峡江之城、清新清凉之都、养生养心之地”旅游城市形象,喊响“非去不可,难分难舍”口号,全方位、多层次加强旅游城市宣传营销,大力宣传小南海5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地震遗址保护区和地震科普宣教基地等景区品牌,突出“东方卢森堡”、“亚洲第一廊桥”、“阿蓬江原始大峡谷”、“全国唯一山顶悬空寺”等景区品牌吸引力。二是理清宣传营销思路。充分发挥好航旅联盟的作用,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以机场为纽带,精心策划、包装渝东南乃至片区跨区域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合作拓展主城、周边省会城市、航线通达城市客源市场。以特色节庆赛事活动为载体,寻求和创造旅游热点、亮点,提高我区旅游影响力;以现代网络电视报媒为平台,扩大旅游宣传影响面;以形象创新设计为突破口,创新宣传营销方式,扩大我区旅游宣传效果。三是策划推出精品线路品牌。以城市峡谷峡江为中心,辐射全区五大旅游组团,形成1—3日游精品旅游线路。重点以航线市场培育为依托,巩固发展广州、成都、上海、到至周边的跨区域旅游线路,培育打造一线城市到至武隆、凤凰古城、长江三峡、梵净山的世界级旅游线路品牌。四是培育旅游节会和消费品牌。依托阿蓬江、小南海等优质水资源打造国际溪钓节、世界青少年水上奥运会等节会赛事品牌,吸引世界游客、国际友人。做特做优珍、鸡杂、西兰卡普等地方特色品牌,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致富。构建全域旅游的发展格局要求加快发展乡村旅游。要充分利用我区气候、生态等自身优势,以生态扶贫搬迁为主要载体,加快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促进旅游业与现代农业、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一是促进乡村旅游提速发展。结合新型城镇化、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和“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依托乡村旅游合作社,积极培育“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艺”和春季踏青赏绿、夏季避暑消夏、秋季采摘体验、冬季赏雪狩猎“四季如歌”乡村旅游度假品牌,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力争到20xx年有10%左右的农户从事乡村旅游及其配套服务业。二是加快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围绕全区农业主导产业,鼓励创建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加快建成白土三塘盖山地牧野、水市高山避暑纳凉、石会中元农家乐、中塘花果山休闲后花园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吸引都市游客观光、采摘、体验,巩固提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品牌影响力。三是做优做特农产品深加工。围绕畜牧、蚕桑、果蔬等特色效益农业,延伸产业链条,鼓励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丝绸、速食银耳、茶叶等优质农业旅游商品。

(六)深化改革开放,构建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突破旅游业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敢于打破常规,创新机制,从而增强我区旅游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一是改革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完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行业主管和综合管理职能,理顺区旅游主管部门和市政、林业、文化、民宗、国土、环保等景区景点主管部门以及其他区级执法监管部门的职责关系。根据突破性推进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区委区政府原则同意设立小南海、等重要景区旅游管委会,重点负责重要景区的建设和管理,要抓紧筹建,尽快运行。组建旅游投资开发总公司,参与旅游投资开发和经营管理。要认真研究细化旅游管理的体制机制,理顺各个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切实做到定位清晰、责权明晰、运转协调、形成合力。二是改革投资体制。要建立多元化的旅游发展筹融资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行政审批,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旅游业。加强有针对性的旅游招商,着力引进国际国内一流的旅游企业整体投资我区旅游,建设拳头产品,帮助我区实现旅游提档升级。依托旅游投资开发总公司,通过控股、参股、景区出租和门票特许经营权出让等方式吸引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及外来投资商发展旅游。加大争资立项力度,积极争取国市对我区旅游发展的支持。区本级财政也要在保障刚性支出的前提下,逐年提高旅游专项资金的预算支出,使财政支出的水平与旅游战略定位相匹配。三是加强对外合作。建立政府联席和市场联盟机制,充分利用渝东南唯一空港条件,主动加强与等世界级精品旅游线路的融合,推动与渝东南和**地区旅游景区、旅行社的互利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品牌共建、信息互通、客源互送。

四、强化加快旅游业发展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全区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明晰工作职责,健全定期议事机制,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大重大旅游项目的审查力度,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配合支持旅游业发展。有关乡镇街道要设立旅游管理机构,明确责任领导,落实专职人员,创造工作条件,切实推进旅游业发展。

(二)加大政策支持。一是在旅游用地方面,要加强旅游用地供给规划保障,将旅游规划明确的旅游项目用地,纳入全区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重点保障区级以上重大旅游项目、重点旅游景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二是在资金投入方面,要逐年加大本级财政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整合城市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水利建设等专项资金集中打捆使用。创造条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旅游项目建设。三是优惠政策方面,要不折不扣落实好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旅游产业应享受的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同时,要根据旅游业自身特点,出台一批个性化的支持政策。

(三)强化行业培育。一是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旅游职业学院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对紧缺旅游专业人才实行“订单式”培养。二是大力加强导游人员队伍建设,强化旅行社管理,树立良好的旅游业窗口形象。三是坚持和完善旅游市场执法制度,规范各类旅游经营单位和个人行为,严厉打击非法经营活动,切实保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四是加强旅游安全、卫生保障和环境保护工作。

(四)落实目标责任。建立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责任制,把完成旅游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的情况,作为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考核的重要内容。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要把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分解细化到相关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建立责任追究和奖励约束制度。区委、区政府督查室要加强对旅游工作情况的督查力度,强化行政问责和考核奖惩,努力形成分工协作、责任明确、考核严明的旅游工作机制。

五、扎实抓好今年旅游业发展各项工作

今年,我们要以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为主战场,以精品景区打造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推动旅游经济实现突破性发展。全年接待旅游人数突破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5%以上。要突出抓好六项具体工作:一是完成全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小南海5a级旅游景区、古镇·蒲花暗河4a级景区的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二是加速核心景区建设。初步建成城市峡谷景区对外开放。全面推进小南海景区升级改造,完成景区大门迁建、板夹溪十三寨和展示中心提档升级、生态花谷打造、泄洪道生态化改造等8个项目建设。完工古镇·蒲花暗河景区暗河二、三期工程,重建完工风雨廊桥,投用芭茅岛酒店。实质性推进武陵仙山景区建设。三是推进创a工作。启动小南海5a级旅游景区、城市峡谷峡江4a级旅游景区申创工作,确保古镇·蒲花暗河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四是加大区域协作,提升壮大航旅联盟,深度开发航线通达地区旅游市场,确保与渝东南及片区旅游景区、旅行社的合作实现新突破。五是加强宣传,扩大旅游影响力、知名度,形成立体宣传攻势,创造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六是进一步规范和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加强全域旅游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旅游安全事故。

2023年在旅游工作会议讲话稿5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经市政府常会务会议研究确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以及全市经济工作暨“四个中心”建设动员大会精神,总结 20xx年全市旅游工作,分析当前我市旅游业发展形势,安排部署20xx年旅游工作。

市委、市政府领导 对旅游业发展非常重视。在市旅游局领导 班子调整之际,王文涛书记表达了对我市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殷切期望。2月26日,杨鲁豫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关于贯彻全国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我市旅游业全域化发展的工作汇报 ,对今年全市旅游工作安排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张副市长对旅游工作亲历亲为,出思路,解难题,抓调度,促推动。今天的会上,张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 ,请大家认真领会,积极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20xx年全市旅游工作情况和20xx年的工作安排,讲两方面内容。

一、坚持改革发展,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去年,全市旅游行业认真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名城这一目标,坚持依法治旅、依法兴旅,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旅游产业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市政府连续两年出台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文件,旅游业发展指标列入对各县(市)区的科学发展目标考核体系。各县(市)区相继召开会议,出台文件政策,建立综合协调机制,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章丘和历城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章丘市组建旅游发展委员会,出台旅游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历城南部山区积极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实施门牙片区提升改造。市直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责,优先考虑安排涉及旅游业相关工作,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

(二)旅游产业要素质量不断提升。方特东方神画、泰王水世界、野生动物世界迁建等一批项目建成开业,园博园提升、黄河古镇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市投资过亿元的在建涉旅项目32个,总投资1500多亿元。深入推进“旅游+”,整合泉水生活、商埠风情、鲁菜美食等6大主题,推出30多项二、三日游线路产品。以奖代补,对全市422户农家乐实施“改厨改厕”工程,章丘开展乡村旅游“春芽工程”,历城实施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学研工程,长清打造了马套等乡村旅游标杆式项目。积极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培训从业人员3000余人,组织100多名乡村旅游带头人赴中国台湾交流培训。4家旅行社跻身全国百强,嘉华国旅进入全国旅游包机10强和利税20强,银座旅游进入全国旅游集团20强和入境旅游20强。

(三)旅游市场环境不断优化。坚持依法治旅,建立起旅游、公安、工商等10部门参与的旅游联合执法与投诉统一受理机制。严厉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零负团费”,无资质经营旅行社业务,诱导、欺骗旅游消费等不法行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通过约谈企业负责人、发布出游警示、招募旅游质量义务监督员等方式,积极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开展“文明旅游年”活动,成立全市文明旅游联盟,评选“泉城文明使者”,实施文明旅游进社区行动,推动文明旅游成为社会新风尚。

(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积极开展“厕所革命”,相关部门创新成立“城市厕所开放联盟”,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来调研时给予高度评价,中央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城市厕所开放联盟”荣获“中国旅游业改革发展创新奖”,我市荣获全国厕所革命创新城市。加快旅游集散和咨询服务设施建设,建成省会城市群游客集散中心,规划建设50个智慧旅游咨询亭,成为“全国智慧旅游优秀案例”。推进微博、微信等在线互动平台建设,旅游官方微博连续四年入围“中国十大旅游机构微博”。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展导游员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受到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肯定;举办全市导游大赛以赛代训,我市选手在全省导游大赛中荣获中文组冠、亚军,英文组冠军。

(五)城市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以推广“泉城”城市旅游品牌形象为核心,依托境内外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以及户外广告载体,立体式宣传城市旅游形象。创新举办泉水节、泉城新年祈福会、游名泉赢大奖、国际泉水冬泳节、国际旅交会等节会活动,各县(市)区举行摄影大赛、编印图书画册,策划举办赏花节、采摘节等40余项乡村旅游节会活动,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推介,吸引了大批游客参与。深化京沪高铁旅游联盟、省会城市群旅游联盟和济莱旅游一体化合作,面向客源市场推出“前进”、“漫游”等精准营销活动,“泉城”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持续增强。

20xx年,全市接待游客6094.42万人次,同比增长9.06 %;实现旅游消费总额744.94亿元,同比增长14.09%。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我市旅游业全面完成“”规划目标,圆满收官。成绩 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筹主导,离不开市直各部门给予的全力支持和合作联动,离不开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的有力推动和开拓进取,离不开行业内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市旅游局党委,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 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全市旅游业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旅游业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机制性障碍。旅游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产业促进、公共服务、市场监管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旅游市场主体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大型旅游集团企业偏少、国有企业发展内在动力不足、综合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二是旅游公共服务难以满足日益旺盛的旅游消费需求。近几年,我市旅游公共服务能力发展迅速,建成了一大批基础服务设施和平台,但面对快速壮大的旅游资源、迅速增长的国内外游客,旅游公共服务特别是针对散客的交通服务、停车服务,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三是群众对旅游市场秩序还有不满意的地方。旅行社经营、导游服务不规范,低价团、同团不同价、强制购物、擅自增加消费项目等问题屡禁不止,经营者与消费者纠纷时有发生,旅游投诉居高不下。这些都是我们今后需要采取措施,重点加以解决的问题。

二、创新发展模式,推进旅游产业全域化发展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三年行动计划 的破题起势之年。在经济新常态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发挥旅游业在稳增长、调结构和惠民生中的作用,对旅游业发展寄予厚望。特别是旅游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其发展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高度契合,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产业领域。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加快“四个中心”建设,这既是城市未来发展的着力点,也为旅游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我们一定要主动融入城市发展战略,找准定位,勇于担当,有所作为,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今年,全市旅游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届九次全委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战略部署,以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为总抓手,以全面深化旅游综合改革为动力,以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擎,以积极推进旅游大项目和品牌建设为载体,以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名城为总目标,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市场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全市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具体工作目标是:接待国内游客6550万人次,同比增长8%;接待入境游客34.3万人次,同比增长3%;实现旅游消费总额844亿元,同比增长13.3%。重点抓好十项行动:

(一)全域旅游建设行动。全域旅游是新时期我国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是将一个区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运作,这与我市建设国际旅游名城的目标是一致的。推进我市全域旅游建设,一是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20xx]4号文件和[20xx]14号文件,以实施“旅游产业促进十大工程”为抓手,加快建设功能完善、竞争力强、宜居宜游的国际旅游名城。二是扎实开展试点创建,我市历城区已经列入全国首批全域旅游创建试点,市旅游局全力支持历城区的创建工作,希望历城区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方案 并组织实施,确保按期通过创建验收。三是积极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按照2月26日市政府常务会议确定的意见,我们将在国家旅游局出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指南》后,制定详细的创建工作方案。

(二)旅游综合改革行动。把深化旅游综合改革作为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国际旅游名城的重要突破口。一是强化综合协调,旅游部门加强与县(市)区政府、相关部门、行业组织之间的联动,形成与“大旅游”相适应的旅游管理大格局。二是强化试点探索,继续推进章丘市、历城南部山区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适时推广试点做法,鼓励有条件县区开展旅游综合改革。支持有条件县(市)区申报创建省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三是强化简政放权,明确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该管的要管好,不该管的坚决放手,有些工作下放到区县,比如旅行社分社和服务网点的备案;有些工作剥离到旅游行业协会;有些工作则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来完成。四是强化旅游供给侧改革,尽快研究出台我市促进旅游投资与消费措施办法,切实解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旅游消费需求,同滞后的旅游供给之间的矛盾。

(三)旅游大项目建设行动。旅游大项目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和支撑,也是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一是创新旅游招商机制,建立旅游投资专员制度,突出精准招商,主动跟进,推进万达旅游综合体等一批项目尽快签约落地。二是主动服务旅游大项目建设,协调推进鹊山龙湖·新奇世界、华润泛旅游综合体、小清河湿地公园、黄河古镇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主动为方特东方神画、野生动物世界等新建旅游项目做好宣传推介、市场开拓、A级景区创建等服务。三是深入推进旅游+,引导发展商河、济阳、槐荫、历城温泉疗养,历城、章丘滑雪健身,长清老虎岭房车营地等旅游新业态项目,积极争创“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四是建设精品景区、特色旅游目的地,支持天下第一泉·千佛山景区拓展创建5A级旅游景区,五峰山创建4A级旅游景区。支持章丘、历城、槐荫等积极申报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抓住组建南部山区管委会机遇,积极对接,整合资源,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四)旅游品牌塑造行动。“泉城”作为全省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之一,需要全力推进,持续打造。一是加强高端策划。围绕旅游大发展,建立由100名专家组成的旅游智库,邀请智库专家深入策划“泉城”整体旅游形象,加强顶层设计,智力推动。二是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参加全省 “联合推介 捆绑营销”活动,全年组织开展11项主题新闻宣传报道,办好4场记者见面会。三是加大国内客源市场开发深度,策划组织“发现最美”系列宣传营销活动,精选泉水游、乡村游、主题公园游等15条旅游线路统一对外推介。四是加大境外客源市场拓展广度,实施“旅游推广大使”工程,抓住“一带一路”、中美和中韩旅游年等机遇,面向美国、韩国、东南亚和港澳台等重点旅游市场,推出以为中心、辐射周边的10条精品旅游线路产品。上述这些宣传推介活动,请各县(市)区、旅游企业积极参与,用好市里这些平台。

(五)旅游厕所革命行动。贯彻实施《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 》和《山东省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推进方案》,年内完成4003所旅游厕所新建改建任务,积极创建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市。一是建立健全市、县(市)区政府统一领导,条块结合,旅游部门综合协调,相关部门积极组织,业主单位具体负责的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机制。二是协同相关部门,继续推进“城市厕所开放联盟”工作,加强宣传与动员,扩大联盟成员单位。三是市、县旅游部门要认真推动旅游景区厕所的新建改建、管理工作和旅游娱乐场所厕所的新建改建工作,加强指导 ,做好验收工作。四是统筹兼顾,协调城管、经信、财政、交通、住房建设、商务等部门,推进乡村旅游点、城市商业街、加油站、旅游餐馆、300平方米以上商场(超市)以及交通集散点旅游厕所新建改建任务,做好调度、汇总、上报和迎查工作。

(六)乡村旅游扶贫行动。今年,重点推动提升乡村旅游升级发展,打好旅游扶贫攻坚战。一是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年内新创建省级旅游强乡镇4个、旅游特色村20个,指导 打造“齐鲁8号风情路”乡村旅游片区。支持县(市)区举办乡村旅游节庆、产品发布会等活动。二是加大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举办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组织部分乡村旅游带头人到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乡村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精准培训。三是大力开展旅游扶贫工作,确定5个乡村旅游重点扶贫村和15个旅游精准扶贫村。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有5户以上贫困户按照相关标准建设、证照齐全且具备一定旅游接待规模和经营业绩的,每户补贴0.5万元。对贫困村成立的乡村旅游合作组织,根据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增收情况给予5-10万元奖励。省里也出台政策,对旅游精准扶贫村,每个支持10万元;全域旅游示范镇,每个支持50万元;乡村旅游示范村,每个支持30万元;传统古村镇,每个支持30万元。请各县(市)区高度重视,统筹兼顾,用好这些扶持政策。

(七)旅游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围绕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交通网络等重点, 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完善三大体系:一是旅游集散和咨询服务体系,做好现有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咨询热线、旅游网站、微博微信等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营管理,协助省旅游局在机场、高铁西站建设区域性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二是旅游标识体系,协调交通部门,尽快启动4A以上景区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城市道路沿线、“最后一公里”通道的旅游交通标识建设,指导提升星级饭店、旅游购物店等中外文引导标识设置水平。三是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加强旅游与统计、公安、工商、外事、交通、民航、铁路等部门和互联网、通讯、大数据等企业的协作,启动建设旅游数据中心。各县(市)区也要按国家旅游局要求建设数据中心。今年,我们还将指导建设智慧景区、智慧酒店和智慧旅行社,并评定一批智慧旅游建设示范单位给予表彰。

(八)市场主体扶持壮大行动。企业是旅游供给的主体。从今年开始,对那些想干事、愿干事、能干事的企业,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优先安排、重点扶持。一是强化资金支持,会同财政部门制定旅游企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制定地接旅游产品创新奖励实施细则。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旅游经济,运用各类产业引导资金和旅游发展基金支持旅游项目建设。二是推进集团化发展。支持西城集团组建旅游集团,支持银座旅游集团、交运旅游集团等大企业跨区域、跨行业发展,培植具备条件的旅游企业集团化、连锁化经营发展,扶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做好上市工作。积极推荐我市企业参加全省旅游企业20强评选活动。三是推动合作共赢。利用行业协会平台,组建省会城市群骨干旅行社合作组织,健全产品集中采购、联合推广、统一发团机制,积极开展行业营销、协同推介。

(九)旅游市场环境优化行动。旅游市场环境是衡量地区旅游发展水平的首要标准,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明确了旅游、工商、公安等12个部门在旅游市场监管中的具体职责。围绕贯彻落实这一文件,旅游部门需要主动作为,尽快推动建立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一是健全旅游联合执法机制,着力打造“三个平台”,即建立异地联合、部门联手、市县联动的联合执法和信息共享平台;以旅游诚信网为依托建立旅游诚信记录平台;建立旅游纠纷处理平台,推广天下第一泉景区设置公安派出所经验,协调司法、法院部门,积极探索建立旅游警察队伍、旅游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度和旅游巡回法庭制度。二是建立旅游监管社会参与机制,着力打造“三支队伍”,即积极参与市场监管,提供高端智力支持的旅游智库队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人士广泛参与的旅游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队伍;以县(市)区、高校、旅游行业单位和社会参与为主的旅游志愿者队伍。

(十)文明旅游与志愿服务行动。文明,是旅游发展的软实力,关乎城市旅游形象。文明旅游也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今年,全市旅游系统将深入开展“文明旅游与志愿服务基础年”活动。一是组织开展多项主题活动,举办10场文明旅游进社区活动,开展第二届“泉城文明使者”、 文明示范出境旅行社评选活动,评选树立一批文明旅游典型。二是加强旅游志愿服务,建设旅游志愿服务网站和微信平台,建立万人旅游志愿者队伍;以县(市)区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重点旅游景区、重点星级饭店和重点街区为主,建设30-50个旅游志愿服务站、志愿服务岗和流动志愿服务站;评选树立一批志愿服务先锋人物、志愿服务示范点和志愿服务“先锋队伍”进行表彰和宣传。三是积极实施“旅游爱心工程”,由市旅游协会牵头组织,帮助300名弱势群体人士,走出家门,圆梦旅游,传递旅游人正能量。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为确保“十项行动”落到实处,必须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清单化”的要求,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全力推进。在此,再强调四个问题:一是突出规划引领,今年市旅游局将编制《xx市乡村旅游规划》和《泉城国际旅游标志区规划》,启动全市旅游资源摸底普查工作,请各县(市)区积极参与,以便上下衔接,协同推进。二是筑牢安全底线,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今年将重点落实县(市)区旅游安全网格化和实名制管理制度,对旅游企业开展四项专项检查。三是提升队伍素质,重点针对县(市)区旅游管理人员、旅游企业和导游人员推出各类专项培训10多次,请有关单位认真组织,积极参加。四是强化监督考核,通过修订完善县(市)区旅游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价办法,召开现场会、调度会和开展政务督查等方式,加大对县(市)区和相关部门的督导考核力度,确保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年之计在于春。同志们,蓝图已绘就,扬帆正当时。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用扎扎实实的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3年在旅游工作会议讲话稿5篇】相关推荐文章:

2023年在旅游工作会议讲话(3篇)

2023年在旅游工作会议讲话 旅游局领导讲话稿(十二篇)

2023年在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二十一篇)

2023年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稿(五篇)

2023年在春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十一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