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高中课改总结心得体会篇一
一、对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入理解,教学观念得以更新全班学员积极投入到了对课改精神的学习和研讨中。
通过学习,我们深刻领悟高中英语新课标的理念:
(1)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
(2)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3)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5)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我们了解到高中课程的总目标:高中英语课程包括五个维度的基本目标,即语言技能目标、语言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它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基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知识和熟练的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要培养学生开放的、接纳的文化意识。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要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有了理论上的正确认识,我们的教学就有了依据,我们的教学就更有针对性,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在今后开展每项教学活动前,都要充分论证是
否符合课改精神,是否有利于课程总目标的实现,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而不是“穿新鞋走老路”,更不是“轰轰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搞高考”。要在教学中,大胆实践英语新课标理念,把我们的日常行为变成新课标新理念的具体体现,全力以赴地开展以运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活动,使我们的教学真正成为落实课程理念的战场。
二、对新课型的内容和实施方法有了更深入认识,教学方法得以丰富完善,科学有效。
我们在十多天收看、学习了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英语语法教学、英语词汇教学、英语听力教学、英语课文教学、英语阅读教学、英语文化教学、英语学习策略教学和英语教学评价和高考改革等十个专题。我们了解了每一个专题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透过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讲解和鲜活的案例分析,我们吸收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老师们的教学思想得以启迪,老师们的教学智慧得以丰富。
1。优化课堂教学
首先,在课堂组织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的交际性注定了英语课必然是参与型的课堂。英语课堂是学生接触英语的主要场所。只有学习外语的人沉浸在丰富的、强化的、持续不断的外语环境中,才会达到最有效的外语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必须为学生学习创造一种浓厚的英语气氛。教师应从第一节课开始就用英语授课,不能迁就
学生。这也是一种听力训练。教师用英语教学,学生也会用英语回答问题,用英语去思维。不要怕学生听不懂。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由不懂到懂的过程。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和参与欲,教师提供机会给学生,学生自然会热情投入。活学活用,效果就好。新的中学英语教学动向要求学生扩大词汇量,增加阅读量。这就要求教师适当增加教学内容。每周拿出一节课去指导学生博览课外读物,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丰富他们的各种文化知识是大有帮助的。
其次,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模拟交际,让语言有用武之地是优化教学内容的一个方面。作为高中教师则可抛开现成的表层理解的问题,设计掌握文脉分析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关系的问题,并提出深层次理解题,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堂高质量的英语课的前提。卢梭说的好“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教育首先应是温暖的,有人性味的,爱心、热心是责任心的源泉,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习策略。
提高课堂质量的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培养。新课程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重视的是过程,让学生掌握研究学问的方法。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就是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负责介绍实用的东西给学生。教师应精选相应的内容推荐给水平不同的学生,让他们自学、探究。所选内容要有时代感。
或internet下载,或选自英文报纸等。学生通过自学,知识面扩大了,英语水平提高了,自学习惯也逐渐形成了。是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开端。所以,我们要消除教学观念中的误区,不要把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堂中,局限在教材上,局限在教室里,局限在教师的水平之内,要有超越意识,才能有超越的发展。
3。重视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结构体系、难易程度与分量以及活动与任务的设计等方面,都力求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注重激发其兴趣,有较强的感染力。教材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文化信息量大;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改变单纯重视讲解与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地安排语言材料,以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设置真实而生动的情景和“任务型”的活动,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其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提高其用英语做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取综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和发展能力新教材不拘泥于一种教学方法,而是采取综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展多元智能。高中教材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安排听、说、读、写等多种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5。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材中的小组活动形式多样,这些活动的完成均需要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组员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互相配合。这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解决班内学生个体学习差异的难题,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和责任感的形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民主意识。
6。客观地评价传统教学法,让活动课堂真正地动起来,拒绝做秀。很多老师们都提出有这样一种感受,那就是实施新课程以来,学生变得越来越浮躁,老师变得越来越肤浅。比如很多教师喜欢在课堂上运用“well done!”、“great!”这样的话语,诸如此类的表扬声可谓此起彼伏,花样翻新。是不是所有的回答都值得表扬呢?,老师就像热闹的游戏场上的看客,远远的旁观;还有很多教师无视学生的回答,只是把学生往自己准备好的教学过程上拉,教师的引导、评价作用根本就没发挥出来。这样看来,探究未能引向深入,关键是对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认识不够,其主导作用发挥不够。这是当前我们反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常犯的毛病,这也反映出我们教师在新课改中的迷茫与困惑。新课程的理念没有错,错在我们理解得太肤浅,在实践中有表面化、形式化、绝对化的倾向。
如果我们老师仅把学习的快乐当成学生在课堂上不时发出笑声、掌声与“不错”、“你真棒”的群体表扬声,那么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引导与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想象能成为什么样的“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不能夸大,但也绝不可抹杀,不能“不认可教师与文本对话对学生的启迪,不承认教师在课堂对话中具有的组织作用和支撑作用”(周仁良语)。只有教师必要的介入,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讨的兴趣,也才能将探讨引向深入。因此,在新课程的推进中,我们的教师要静下心来,理解课程标准,实践课程标准,
发展课程标准。我们在强调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更要注意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有义务进行正确、深入的点拨和指导,有义务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创新学习习惯的养成,而绝不仅仅只是学生意见的简单欣赏者、总结者,而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所以,仅仅改变座位的安排不是新课改,每堂课上都有几分钟的肤浅讨论也不是新课改,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法更不是新课改。在课堂上,我们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和竞争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我们有一个惯例,每周有一组学生进行show and tell活动,学生自由结合,题目自定,分工协作,发挥所长,真正让学生动了起来,达到了活动的目的。新课改的课堂上并非是活动越多越好,学生活动在精而不是在多。传统教学法中也有大量值得借鉴的东西,不能全盘放弃。
7。开展教育科研,实施课堂观察,倡导反思性教学。
现代教育离不开教育科研,要成为学者型教师,就更离不开教育科研。科研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科研就在我们身边。其中课堂观察就是非常简便易行而又效果显著的一种科研方法。
课堂是一个特殊的场景,教师在课堂上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在与学生的频繁互动中,教师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学生以及学科知识传授上,这使他们很少对自己的行为有自觉意识,无论这些行为是有效还是无效。课堂观察是教师从事课堂研究较好的起点。正是通过教师对自己和同事的课堂观察,增进了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意识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心,促使其系统地、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行为,
发展其自主性的专业判断力,并通过观察研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校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的职业成为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
8。精心设计、打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是适当的模式有利于新老教师的共同进步。我们提倡在模式基础上的个性张扬,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推陈出新,保持活力。因此,我们要集中全体英语教师的智慧,设计出不同课型的基本模式。如阅读课模式,词汇课模式,语法课模式,复习课模式等等。比如在阅读课上,我们应形成通过跳读、速读和精读由浅入深地获取信息,并通过不同的学生活动获得情感体验,以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发展,依托课文并超越课文的情景教学模式。以上所谈是我们对所学的一些浅薄认识,我们学员老师都表示一定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实践新课改的理念,把新的教学理念应用于新的课堂教学中,努力打造民主、和谐和高效的英语课堂,使全体学生既得到健康的全面发展,又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得以实现。
高中课改总结心得体会篇二
打造高效课堂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20xx年启动,我校紧紧抓住课程改革的契机,以课程为基础,以课堂为载体,全面高度推进课程改革。
一、改进管理机制,推进课程改革。177中学的高中生源是东城区一录到底的学生,有相当多的学生厌学,这些学生的初中基础知识非常薄弱,接受高中新课程非常困难,课程改革要取得切实进展单一靠抓教学肯定是不能提高成绩的,也是与课改精神相悖的,课改重视的是学生全面的发展、自主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学校只有改进管理才能推进课程改革。为此,我们打通了教育、教学、教务、总务四大块,使四者紧密结合。教育为教学保驾护航;教务、总务科学地为教学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平台。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全校的所有教职员工的职责都有了相应的变化,每一个工作者都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推进者,各部门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服务,各部门相互协调为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强化校本研训,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增强教师课改实施力。课程改革需要理念先进、专业水平高的教师群体作为实施者和推进者,校本教研是教师改变教育思想、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20xx年北京进入高中课程改革,我校便把校本教研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老师们通过校本教研,转变了陈旧的教育观念,建立了课改新理念。在校本教研中,我校通过各级培训,使老师们在教学观上树立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思想理念。老师们在教学中自觉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活动,在实践中重视学生独立性、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人才质量观上,注重素质教育,老师们树立了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全方位育人的思想观念。三年来,我校以课堂实效为主题,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开展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我们通过主题报告、经验交流、专家指导、教研组研讨、青年教师培训、主题校级公开课、质量分析诊断会等等多种教研模式加以引领,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助推了教师课改实施能力;以“有效精彩,确保课堂质量”为主题的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以“课堂有效性的探索--来自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为主题的中年教师评优课活动……教师们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加强反思,老师们认识到高效课堂是学校发展的内涵,是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教师们深深领悟到自己要通过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辅导、有效批改、有效考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除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之外,我们还注重学习型组织建设,使之制度化,快速提升教师的课程改革能力。善于不断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根据学校学习制度,每学期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完成至少五千字的有关课程改革的读书笔记。每学期的读书活动都有检查、有评比、有奖励。多年来,学校管理者全面掌握每位教师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通过严格的管理,确保学习实效,确保业务提高。读书学习已化为教职工自觉的行动,教师们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快速提升了教学水平。
三、模块教学科学化,聚焦课堂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我校课堂教学主思路: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以学定教”,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开放性,积极打造高效课堂。在高中的模块教学中,教师们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与认知水平,采用适合于我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稳中求进。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不追求讲多、讲深,而是讲浅、讲精。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科学地选择了“低起点,小步走,勤反馈,多指导,抓基础,重落实”的教学方法。为转变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们科学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从生活中精选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摸得着、够得到,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重视三维目标的达成,加强德育渗透,各学科教师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科学地运用鼓励性、多元化的过程评价方法评价学生。我校以“聚焦课堂,提高课堂有效性”为研究课题推动模块教学。通过实践、研讨等校本教研活动,避免了情境创设的低效化、课堂提问的无效化、合作探究的形式化、课堂评价的泛滥化。我校要求教师在细致、规范的教学基础上寻求有效教学。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训练是主线。老师们精心实施科学的、符合学生的教学策略,课堂上注重反馈与落实,老师尽量精讲、少讲,讲课时间控制在25分钟之内,其余时间加强知识点的落实,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四、规范三级课程体系,整合补充校本课程。我校坚持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协调发展的原则,强化课程管理,正确处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关系,保持三者之间的连续性与均衡性,确保课程目标的一致性,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协调发展。我校以课程资源建设为突破口,丰富高中校本课程资源库。挖掘教师潜力,调动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学校把能否开设选修课、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作为教师业务考核、晋级、奖励的一个必要条件。在深度调研我校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我校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课程资源,我校高中的《心理健康》、《礼仪》、《职业生涯》等已成为固定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校本课程,这些课程深受学生欢迎。通过申报、批准、实施、评价这一完整的实施过程,初步形成了我校的课程体系。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规范性,克服随意性,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按着要求撰写校本课程纲要,规范教案、规范上课,有学生考勤记录,有学生作业成绩,有期末考核成绩,学校专人组织进行校本课程的检查考核。学生们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非富了学习内容,提升了素质。
五、以校为本,突出特色,开展研究性学习。我校认真开展并落实“研究性学习”课程。为开展好研究性学习,我们以校为本、突出特色。我校是一所普通校,多年来一直受到生源问题的困扰,学生少--高中每年级平均五六十人,每班二十多个学生;成绩差--高一学生入学分数220分;受学校办学规模的限制,教师人数少,跨年级兼课教师多,教师教学负担重。面对现实,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必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现存条件而决定,教师的组织指导也因地点、学生、问题的不同而千变万化,为了使研究性学习在我校能得到有效的开展,我们充分挖掘各种资源,采取“一师多题”“多组一题”的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并把实施方案重点放在课程的开发启动计划、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师工作考核和学生学习评价等方面。多年来,我校推进研究性学习措施有力、效果良好。我校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训了一批具备新课程理念和掌握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法的教师队伍,也在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的教学组织、课程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建立了有效管理制度。我们每学年召开教师培训会和学生培训会,学校的研究性学习有计划、有总结。开课教师认真研究开发方案,并按课表认真组织学生研究。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准确领会新课程理念,提高实施课程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外请专家、学者为师生作专题报告、辅导;聘请兼职教师开发课题;与其他学校联合选题等措施,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几年来,我校开设了《品红楼》、《调查保险公司养老保险金及分红方法》,《中西方文化对比》、《化学实验研究》、《古代文学赏析》、《生活中的化学》等等研究性学习课题深受学生喜爱。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合理运用导学目标,增强了学生参与意识;着力学法指导,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教学质量监控精细化,实施全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一直是我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实行进班听课制度。注重对常态课的研究和分析,认真落实薄弱学科和教师的跟踪反馈制度。听课能够做到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听课后进行及时评课,并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我校注重对期中、期末考试、一模、二模、月考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诊断和反馈,让老师们从多角度、多方位掌握整体班级的教学状况,及时了解和分析自己的不足,以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还十分重视教师的作业批改情况,要求老师做到作业要全批全改,重点题详批细改,个别生面批面改。学校定期进行抽查,对态度认真、批改细致的老师进行表扬,并在全体会上予以展出。期中、期末组织教案检查,并要求教研组长进行详细的记录,将优秀教案收集整理,出版“优秀教案集”。坚持每学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教学情况;组织全体学生开展评教活动,将生评、自评、互评、校评有机结合,评价结果及时向老师反馈。抽查班日志,及时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全程质量监控,带来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以20xx学年为例:初三学生全部合格毕业,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高三学生顺利完成高考,5人考入本科,文理科上线率为88。7%,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七、各级考试层次化,关注每个学生。我校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对于三个层级考试(模块考试、会考、高考),我们突出了不同级别考试的特点,重视学生发展指导。利用模块教学与模块考试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为提升学生素质和发展打下基础。我们关注每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在模块考试中掉队,我们抓课堂、抓作业、抓考勤,重态度、重思想、重习惯。评价模式建立起了多元的评价体系,卷面成绩不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是以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为依据。会考任务对于我们学校来说非常重要,我校分别召开学生会、教师会、家长会,形成合力推进会考。为迎接会考,我们将学生分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加强辅导,特别是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实行导师制,手把手的教,一对一的盯。针对高三年级的特殊性,我们为每个学生中学阶段的最后发展目标负责,抓好临界点,减少尾部生,打好整体仗。学校多次开行政会、年级会进行研究,想办法、找对策,力争提高尾部生的成绩。认真抓好高三毕业年级每个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注重每个学生的心理输导。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质。建立有效的家校联系制度,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帮助家长了解学校中心工作,了解学校的有关要求,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以及学生在校的综合位势,帮助家长更客观地分析孩子并指导孩子制定成长目标,通过和谐家校关系的建立,形成教育合力,促进为学生的健康发展。
八、实施多元性、过程性评价,促进师生发展。在传统的师生评价中,被评价者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其自尊心、自信心往往得不到很好地保护,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很好地发挥。我校适应新课改,努力构建对学生、教师的评价机制,经过几年的努力,多元性、过程性的评价体系已逐步建立。课改之初,我校就编制了《学生成长记录袋》,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对学生评价做了有益的探索;在模块学分认定中重视并体现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也有了较大的变化,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体现,以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都在积极的状态中得到发展。每学期期末我校通过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评价、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评价实现对学生的多元评价。通过多元的、过程性评价,各评价者不仅能从不同的视角发现问题,反馈信息,而且各评价者均能从中受益。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成了一种互动的过程。
对于教师,我校将“教师业务档案袋”变为“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内容逐步改变,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重视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化,重视教师个性的张扬和教学艺术的提高。
总之,新的评价是在努力弥补传统教学评价不足的基础上确立的更具人文性、发展性的教学评价,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方式有机结合,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的能促进学生和教师主动发展的全面的评价体系。
高中课改总结心得体会篇三
根据省、市高中课改的有关文件精神,从20xx年秋季开始,我校同全市其他兄弟高中一样进入了普通高中课改实验。为了保证课改工作在我校顺利、有序、平稳、实在地进行,我校严把“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培训关,确立了“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全面推进高中课改、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的课改思路,坚持走“聚焦课堂搞教研、校本教研促教学”的办学路子。为了每位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凸显个性张扬,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专业成长,努力搭建平台发展学生个性。现将课改实施中具体做法和遇到的困惑汇报如下:
一、课程开发与实施
普通高中新课程分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我校,国家课程的开设是:在第1--4学段,开设有语、数、英、物、化、生、政、历、地、体、音、美、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涵盖国家课程8个学习领域15个科目的必修模块。周课时为语6、数6、英7、物4、化4、生2、政2、历3、地2、体2、音0。5、美0。5、信息技术1、通用技术1,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为第1学段是主要是军训与球类运动会、第2学段主要是田径运动会、第3学段主要是校园文化艺术节、第4学段主要是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从第三学段开始,由不同科目、相同科目的不同教师作指导老师,结合教材内容、学科特点、链接学生熟悉的当地生活生产、人为社会、科学技术等信息,由指导教师拟出学生能动手操作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随心选题研究。参加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学生人数不定,少则2—3人,多则10人左右。比如,最近高20xx届生物有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泡菜的制作(这是生物第二模块的生物呼用作用相关内容),人数就有12人。在第5--8学段里,开设有语、数、英、物、化、生、政、历、地、体、音、美、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也涵盖国家课程8个学习领域,15个科目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不过,根据学生发展方向的不同,将周课时调整为语6、数6、英7、物文2理5、化文2理4、生文2理3、政文4理2、历文4理2、地文4理1、体2、音0.5、美0.5、信息技术1、通用技术1。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为第5学段主要是球类运动会、第6学段主要是田径运动会、第7学段主要是校园文化艺术节、第8学段主要是社区服务。为了安全起见,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由学校集体组织、统一安排。我校有国家课程具体实施的三年计划,详见《米脂中学新课改三年课程设置安排意见》。
地方课程,现在还没有开设。
校本课程,由于开始对其理解不到位或不准确,只认为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贴近高考、贴近教材、贴近学生实际的拓宽、引申、生活化就算校本课程被开发了。后来,结合校情、学情、课改,在思考过程中,感到学生的文明礼貌、文字书写、当地文化、米中历史、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等等方面都需要强化。由此产生了搞米脂中学特色的校本课程。现正在我校业务副校长统一组织下,要求具有专业引领作用的教师执笔负责,备课组的成员人人参与,根据教学需要以及米脂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生活、生产、自然等各种资源编写出贴近高考、贴近教材、贴近生活的校本课程。已经计划要编写的校本课程有《生物拾趣》《米脂乡土文化拾趣》《米脂中学礼仪》《李自成》《讲好一口标准的英语》《写好一手钢笔字》《走近米中》《生活中的理化》《米中史》《天下银州名天下》《实验技能》《校园生物》《生活语文》《美丽的校园我的家》《米脂婆姨》《方言与普通话对照》《米脂对联》《会说话的墙壁》《沙家店战役》《毛主席旧居—杨家沟》《姜氏庄园》《运动保健》《运动营养》《技能训练》《体能提高的密诀》等。现已规划编写的校本课程是上述前10种,己编好了前4种,正在编写《讲好一口标准的英语》《写好一手钢笔字》和《走进米中》等校本课程。其中《生物拾趣》《米脂中学礼仪》《李自成》《讲好一口标准的英语》《写好一手钢笔字》,虽然个别的是电子教材,但都已经在课堂上与学生见面了。
在自选选修课的开设方面,我们以通用技术、体育、艺术为试点,提前进行了探索实践。
从第一学段开始,我们聘用了西安雁塔裁剪技校毕业的、一直从事理论与实践的杜桂芳同志,尝试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的服装裁剪选修课。她在第一、二学段讲裤装、上衣裁剪理论,第三学段讲设计创新,第四学段组织缝纫实践。目前学生热心学习、成绩优良。高20xx届学生均已完成18学时的通用技术的学习,并通过了考核,获得了1个学分。学生的服装裁剪作品琳琅满目,新颖别致。我们觉得这个通用技术选修课,开得比较成功。其原因有三:一是找到了好教师。二是贴近生活,感到实用。三是开设条件简单,实践活动成本低,在宣纸、塑料、雨纱上都可实践。
从第三学段开始,我们在体音美课程上,开设了自选模块。体育课的做法是柴玉枝、高亚楠、高随占三位教师,把第3-4学段的体育课程安排成每9周共18节为一轮、一学期两轮的教学模式。第一轮有铅球、跳远和短跑,第二轮有乒乓球、篮球和台球。让学生按照第1-2轮的体育课教学安排进行自选教学模块,形成固定的教学班,由这三位体育教师按教学班执教。学校根据体育教学的要求,把高20xx届15个班的体育课安排成一节课同时上固定的3个班,以便将三个行政班变成三个固定的教学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的教学,因受部室、场地、器材不足的限制,也视情况引导学生选课,现在在音乐和美术方面开设了让学生自选的声乐、钢琴、素描、水粉、书法等专题,但每个专题选修的学生较少:声乐5人、钢琴6人、素描9人、水粉9人、书法50人。不过实践证明,学生热情高昂,教学效果很好,有利学生个性发展。所以,学校还是尽最大努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为人才的多角度培养提供平台。
二、文化课的学分认定与管理
学分认定的依据是国家规定的学生每学完一个模块或一个专题并通过考核,可分别获得2个或1个学分;学生每参加社会实践1周,获得2学分;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研究性课题获得3个学分。我校根据省级标准化高中的要求,规定学生必须获得148个学分,方可毕业。除在必修模块获得116学分外,在校本课程要获得6个学分,在选修ⅰ获得26个学分。对选修ⅰ的开设力争达到60%以上。
米中各学科都有学分认定办法。其中,文化课必须进行模块考试,每个模块考试的总分为100分,难度系数为0。75。当试题过难时,经校学分认定委员会研究决定,将难度系数调整为0。75。凡第一次及格又没有考试作弊、顶撞老师、不守校纪等严重行为的学生,都可获得2个学分。凡是有考试作弊、顶撞老师、不守校纪等严重行为的学生,即使成绩优秀,坚决不给学分;平时学习过程很不认真,成绩合格的学生,也不轻易给学分。没有获得学分的学生,通知其补修。学生自己认为补修好了,提出申请,学校给一次补考机会。补考成绩出来后,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等学习过程,进行第二次学分认定。总之,我校的学分认定真正体现了学分认定所具有的管理功能。因此,学校、班主任、包括体音美技术等各科教师都非常认同并在认真做好学分认定工作。
对高20xx届,我们已经完成了必修模块的语数英的第1-4模块、理化生政史地体第1、2模块、音美1个专题、通用技术2个专题、信息技术2个模块,完成了第1—3学段的补修补考工作,第4学段模块的补修补考正在完成中。每一模块补修补考结束,总有10个左右的学生得不到学分。这样一来,这个年级的学生学习劲头高了,举止言行好了,给全校精神文明再上台阶,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教务处和教研室建立有学分认定的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全校一个,在教务处。纸质档案,一生一份,在教研室。这是学生在高中三年学业发展过程和能否获得高中毕业证的如实记载。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与学分认定
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由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两种形式。其中,课题研究,我们搞了①用“模拟方法估计圆周率的值”②打包问题③结婚年龄的变化④文学作品赏析⑤陕北文化⑥课本人物分析、课本情景分析⑦戊烷结构模型⑧铁生锈的原因⑨水果原电池等数十项课题。项目设计,我们搞了科幻画、科技小论文、科技制作(电动潜水艇、自动升旗仪、自动降台灯、动植物标本)等项目。高二年级的绝大多数学生做了3个课题,获得了9个学分。最近,正在对高20xx届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学生成长记录内容进行评比、并表彰和展览优秀的。
我们认为社区服务由公益活动、宣传活动和帮贫助困三个模块组成的。其中,公益活动有拥军优属、敬老服务、领养绿地、社区卫生保洁、扫盲辅导、电脑培训等;宣传活动有交通法规宣传、保健知识宣传、环保知识宣传(如废品的分类回收)、科普知识宣传、板报宣传等;帮贫助困指服务于孤寡老人的爱心服务和贫困学生的救助活动等。高二年级的绝大多数学生做了3个工作日,获得1个学分。并且根据社区服务记录表中提供的电话号码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还是真的做了。
我们认为社会实践有校内实践活动、外出实践活动、社会各行各业的体验性活动。其中,校内实践活动可分五个方面:一方面是军训活动。二方面是节日活动(国家重大节日、纪念日、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运动会、学生小制作等)。三方面是管理活动(学生轮流参与学校或班上生活、学习、专题活动、设施设备等管理)。四方面是文化活动(编盘龙周报、米脂中学报、学子论坛等)。五方面是校内公益劳动(扫清洁区、捡纸屑塑料袋等)。外出实践活动有二个方面,一方面是参观活动(如参观教育基地、社区人文、自然景观、社区环境、传统生活习惯、经济发展情况等)。二方面是调查活动(如对社区机关、特定群体、典型人物、热点事件进行调查,访谈)。社会各行各业的体验活动有学军、学工、学农、学商、志愿者活动、科技文化活动、勤工俭学活动等。我们在高20xx届、20xx届各开展了一周的军事训练,20xx年10月参加米脂中学建校八十周年大典,20xx年元月,三次上街清扫积雪,20xx年4月参加米脂中学第23届田径运动会、第三届艺术节、首届校园科技节,20xx年5月进行米脂社会治安、农民收入、新农村建设、物价上涨、汶川大地震等专题项目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要突出时效性,越及时,越新鲜,学生参加的积极性越高,社会意义及实践意义就越大。现在高20xx届每个学生一般都已经拿到了3个学分,20xx届每个学生一般都拿到了2个学分。
四、学生选课与组班
新课程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多样性和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自主选择课程,学生对课程的选择不仅表现为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同时也表现为对学习时间和学习强度的选择。为了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多样选择需求,我校根据新课标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案,制定《米脂中学学生选课指导手册》。选课手册制定之后,首先由我校业务副校长在班主任、科任老师、学生代表联席会上进行解读答疑。然后让各班班主任和学生代表组织学生学习,指导本班同学选课。学校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又使年级教学有条不紊,根据各班学生选课情况,进行了重新编班。在14个班中,选读文科方向的学生有252人,重编4个文科班。剩余的学生是选读理科方向的学生,再编为10个理科班。在第8学段里,准备让文、理科学生分别在文、理科方向再进行选修,作适当的走读教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五、学生成长记录袋的使用与保管
我校高20xx届、20xx届的学生,人手一本《米脂中学学生成长记录袋》。对成长记录袋的使用、作用、保管等,在其前言中都有明确的说明。力求在教学中用好成长纪录袋,使其达到以下目标:
1。教学方面: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评价与课程目标保持一致;使教、学与评价成为一体。
2。学生方面:允许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并对自己在一定时间内的学习进行反省;允许学生有较多的创造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学生成长记录袋体现的是发展性评价,它不仅注重评价结果,更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既重视学生的现在,也考虑学生的过去,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注重评价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每次活动结束,都进行评选总结,表扬先进,20xx年3—4月,开展创文明校园活动,评选窦康、等十大校园自强之星,予以表彰。同时重视学生成长记录袋的丰富充实,每学期每班评出五名优秀的同学,全校评出10名。在20xx到20xx年度常江隆、常丰年等10名获此殊荣。
六、聚焦课堂教学强化校本教研
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主要有:①加强教后反思:为了聚焦课堂,提高质量,我们改革了教案,把教案分为“正案”和“副案”。在教案的“使用说明”中已明确注明,是为了让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教科研上来,增强教案的实用性、科研性、资料性。正案可以是活页教案,可以从网上下载,但必须修改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装订成册。正案包括教学设计的课标、每单元的集体备课结果、教学的三维目标、重点、难点、高考点、问题点、拓宽点、训练点、方法、步骤,教材的结构体系,编写意图,师生活动,作业布置六大块内容等。副案主要备写高考点、问题点、拓宽点和教学后记。要求人人写教学后记,个个做教学反思。我们认为搞好了每一堂课的教学反思,教学质量肯定能提高。②搞好备课组活动。在每一单元开始前,备课组必须召开全组会议,让每一个教师总结上一个单元的教学成功之举、失败之处、教学问题、教学落实等情况,展开研讨,形成共识。然后,由事先指定的业务能力强的教师,讲述下一单元教学的高考点、问题点、拓宽点和训练点。再由其他组员予以补充,经讨论后形成本单元的年级教学目标与要求。③专业引领不务虚。我们聘请了市教研室副主任、陕西省特级教师、市课改专家刘新国老师和绥德中学的国家级专家、陕西省特级教师刘永春为我校教科研顾问,指导、点拨我校的科研教工作。④同伴教研随处可见。盘龙山下的和谐教研氛围在校园里、办公室、备课时、餐桌上都能看到同科目不同年级之间、同年级不同科目之间拉教法、拉学法、拉课改……教师教风浓郁,积极性高。⑤学校每半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至少举行一次公开课和一次示范课,课后都要研讨,形成大家以后上这一堂课的共识。⑥积极开展并承担校内外教科研课题。校内教科研课题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新课程下的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方式的评价、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探究,市级教科研课题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省级教科研课题有《在新课改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七、教材使用设备投入
教材使用:与市内其他兄弟学校完全一样,有人教版的语文、英语、地理、政治,人民版的历史,北师大版的数学,沪科版的物理,鲁科版的化学,苏教版的生物。教师普遍反应人教版的教材,教起得手,学起轻松。历史教材最不好,涉及面太广、专业性太强、初学习太难。
设备投入:为了很好地实施新课改,学校投资近20万元增加了4个实验室,补充、新添了实验仪器和药品;投资30多万元更换了篮球架、乒乓台案、体操器材,购置了乐器、美术模具;投资100多万元,在每个教室都安上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为了教师能将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地弥补、渗透、影响乃至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学校投资100多万元,购买了180多台笔记本电脑,按制度借给教师,让教师按要求进行电子备课、上课。
八、课程改革困惑
1。新教材的每个模块教学的“度”不会把握:教师对教材、课标没有内化。不知该把教学拓展到哪个界线上,挖掘到哪个层面上比较合适。只教教材又觉得太简,不踏实,不放心。
2。实习实验基地成为高中课改的瓶颈:一个年级十四个教学班,理化生科目的一个教师代三、四个班的课,再加上新课程的实习实验课又多,器材不全,理化生没有探究实验室,通用技术没有实习基地,体育、艺术的部室也不足,实习实验完成率无法满足课改要求。
3。综合社会实践课的实施困惑多:研究性学习课的课题、组织、活动、效果,社区服务的方式、落实、安全,社会实践课内容、范围、组织、安全等都成为实施的困惑。
4。教学课时紧张:普遍反映新教材繁、难、量大,教学时数不够用。
5。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呈水上漂浮的现象:对于校本课程的整编能力颇差,编写内容,高考价值不高,实施效果不佳。如果要实施校本课程,选修学生人手一册为宜,但成本太高又不能收费。这样,资金也成为困惑。
九、今后工作打算
1。明确方向,坚定信念,整体和谐、扎实有效推进新课改工作全面展开。
2。聚焦课堂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改革的力度必须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搞教材研究、课标研究、学的研究、教的研究。
3。加强校际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借助课改工作的历史机遇,把米脂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做扎实,把米脂中学打造成领导放心、家长信任、学子青眯、享誉市内外的学校。
高中课改总结心得体会篇四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只要你对学生充满爱心,相信学生会向着健康、上进的方向发展的。因为“教育是植根于爱的”。“聪明的教师总是跟在学生后面;愚昧的教师总是堵在学生的前面。”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意义。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充满着各自不同的先前经验和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也想表达、诉说。契诃夫曾说过:“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跟老师交谈。”这就要求教师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积极创设能激起学生回答欲望、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可说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当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也不能“放羊”,在学生说得不全、理解不够的地方,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
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简单的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所谓数学事实指的是能运用数学及其方法去解决的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数学活动经验则是通过数学活动逐步积累起来的。
本人在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中认真听取专家讲课,对于新课标有一定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1、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的思想","集全与对应的思想"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对中小学而言,大致可分为十个方面:即符号思想,映射思想,化归思想,分解思想,转换思想,参数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演绎思想和模型思想。圣于这些基本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但不必要进行理论概括。而所谓数学方法则与数学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实施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则是对应方法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根据。就中小学数学而言,大致有以下十种:变换与转化,分解与组合,映射与反映,模型与构造,概括与抽象,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类比与猜想,演绎与归纳,假说与证明等。
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着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的临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观察与实验,比较,分类与系统化,归纳演绎与教学归纳法,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一般化与特殊化,模型化与具体化,类比与映射,联想与猜想等。思维品质是评价和衡量学生思维优劣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独创性。
3、应用数学的意识
这个提法是以前大纲所没有的,这几年颇为流行,未见专门的说明。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新旧教材中,都配备有所谓的应用题,有许多内容已经很陈旧,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结合实际重新编写应用题只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习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5、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对学校管理,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it"、学会创新,这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
高中课改总结心得体会篇五
一、一期来高中新课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全体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分别参加了由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
2、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改领导小组以及评价小组、选课指导小组,分别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确定了学校新课改实施方案。
3、学校已经制定了四个方案,分别是评价方案、教师培训方案、选课指导方案、新课程编排方案。
4、学校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并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由专任教师任课。
5、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职工会上宣讲新课改的目的、意义、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组作为专题研讨新课程学科实施方法;三是教导处出了两期新课改知识专题教学简报;四是召开高一年级学生会,向学生宣传新课改的意义;五是向高一学生家长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和社会了解新课改知识,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6、第七周学校在高一年级组织了一次新课改教学调研活动,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听课、查教案、作业等。
7、学校制作了《学生综合评价手册》和学生成长档案袋,其内容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活动,模块成绩等内容。
8、学校开发了《湘潭地理》及《传统体育活动》两种校本教材,其中《湘潭地理》已出初稿。
9、举行了新课改现场观摩会,实验教师上了公开示范课,进行了新课改研讨会,做了经验交流。
二、20xx年上学期新课改工作要点
(1)继续学习新课程、新课标、研究新课程、新课标,找出新旧教材、课标的区别,以备课组为单位形成书面材料报教导处。
(2)以备课组为单位,分学科组织教师观看新教材培训资料包的光碟,以便把握新课程。
(3)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要求由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内容,每人都是主备教师,每人设计一节课,交备课组审核,审核后提前两天交给全体组内成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意见修改审核后形成文本,任课教师对文本再次进行理解和补充,教师共用,课后教师记下课堂后记,下次教研时再讨论交流。通过上述设计、研讨、交流、修改、上课、课后反思、总结等几个环节,使我们的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同时也形成了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安排高一学年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实现研究新课改。
(4)为丰富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打造名师品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和学科的学术讲座,讲座内容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社会科技、学科专题等。采取教师申报和学校确认相结合的形式确定讲学内容和讲座教师。准备成熟后下发选课申请单,根据选课人数的多少,排出讲课时间、地点。
(5)若条件成熟,在举办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的基础上,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拟邀请市教科院来校进行听评课的业务指导,时间安排在期中考试后进行。
(6)面对新课改,进行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要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切实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切实解决教育教学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每位教师本学期至少写一篇课题研究成果,可以是教学经验,也可以是教学案例等报教导处,从中评选出优秀论文发表在学校的专刊上或推荐到上级教研部门,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
(7)在课题研究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学科模块教学典型经验介绍,实现总结新课程,创新新课程。
(8)在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课改的各项制度等,以彰显十一中特色,同时各处、办、高一各备课组在安排高一所有活动时都要有活动材料,整理完后交教导处。建立课改管理平台。
三、高中新课改的困惑
高中新课改到底怎样改?我们面临着四大困惑:
(1)教育经费短缺
学校财力紧张,因为学校所收取的学杂费充其量只能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可是,新课改工作的展开确实又需要相当数量的经费支持,比如教师培训、必要的教育教学软硬件添置等,无一不需要一定量的花费,这部分钱从何而来呢?
(2)师资力量短缺
“走班教学。”是课改体现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我校高中多数班级都在五十人以上,师资怎么解决?而新开的课程教师更始凤毛麟角,如新增的“通用技术”,目前没有配套的师资。同时,课改后将加强学生实验课程,缺少实验设备和教师。
(3)教师培训与“实”相违
对于新课改,很多一线老师感到最困惑的是,课改的理念了解了不少,但太虚,而老师做的是具体而细微的工作,要研究一个个章节怎么上,要面对一个个不同的学生;个别老师甚至感慨不知如何上课。怎样培训教师也是一个新课题。
(4)学生管理难以操作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后,教学模式应怎么确定?实行走班制后,如何管理学生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选课制带来的最大问题是,行政班班主任失去对学生的监管。在选修课增加的过程中,教学班的形式越发显著,甚至超过行政班的作用,如何做好教学班与行政班的衔接,显得至关重要。
四、建议
1、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学校教导处外出考察课改搞得好的学校,以获得好的经验。
2、统一建立新课改管理软件的平台,以减少学校教导处的工作量。
3、对课改搞得好的要有激励机制。
高中课改总结心得体会篇六
通过这次十天的新课改培训,收获很大,我深刻地认识到高中语文新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克服语文教改教研中的困难有了新的思考。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
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关键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我想在教学中我们,一是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二是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习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五是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门学科,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要善于交流合作,借鉴别人长处,继承传统,大胆创新。
对于新教材我们也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自己拿来”,大胆借鉴取舍。课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讲,读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讲。另外,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参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参考资料,面对那些纷繁的资料,我们也必须采用“拿来主义”。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应是对语文新课标最恰当的评价。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处理好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因为创新而丢掉传统,割断历史,也不因为继承而放不开手脚,固步自封。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这规律就包含着数千年来语文教育的丰富积淀。比如,阅读教学的口诵心记、学思结合、温故知新、躬亲实践,写作教学的读写结合、厚积薄发、经世致用等等,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弘扬。又如,近现代一些语文教育的大家,如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他们的语文教育理论是科学化、现代化、民族化的理论,是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的高山,值得我们继承。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离开了继承的厚实土壤,创新就失掉了根基。
五、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我们知道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平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即便有心劲儿也没时间捕捉,没功夫理会,于是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即失,教学实践在费时费力中不见成效。而本次培训,给了我们教师这样的机会,有完整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给了我们教师这样一个平台,集中学习,同位次的交流和沟通,学员之间的交流撞击出思维火花,互相学习,在反思中进取。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反思显得最有价值。而作业的原创原则,也使大家的表达和思维的深度从艰涩走向了流畅,在这个过程中正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积累和整合,也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梳理和探究,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提升和进步。
我们能清醒地认识到,新课改培训只是我们教师个人成长的一个加油站,但培训给了我们相互学习和结识的平台,相信这只是我们交流学习的开始,在今后的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敖汉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贡献我们的力量。
高中课改总结心得体会篇七
不同的教育思想产生不同的教育。传统的数学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单向平面地讲授教科书的活动。“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这类传授活动的金科玉律。在这类理念下,教师崇尚研究教材,视处理好教材、教好教材为教学艺术,这类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经常超出教学进程本身,脱离学生的现实。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新课程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实施进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完全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题目情形,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进程,让学天生为“跳起了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给他们讲得应尽可能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可能多些,学生自己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和盘托出。这样才有益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过分预设和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烦闷,缺少生气和乐趣,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课堂上倦怠应付,与创造的喜悦无缘,师生都没法在课堂上焕发生命的活力。
教学进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进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进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构成。
一、教师不但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更是知识的增进者、引导者;学生不但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更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进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引诱,点燃其思惟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构成进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二、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主体间性的意义关系。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民主、同等的特性,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协商,建构学生多样化的主体活动,完成认知和发展的任务,从而增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丰富的学习资源,有益于进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效性,增进认知进程、情感进程和意志进程的同一,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固然我转变这些还不够,更正确的应当是我们在对新课改的理解基础之上所做的所有转变。明显这对我们教师本身进步了要求,可能增加了教师的压力;但我相信主要的压力来源于我们传统的教育与新课改后教育之间的逾越!还来源于各个地方文化背景、经济、家长观念等。面对压力,我们一定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精神,才能因地制宜的弄好新课改。
总之,新课程,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想都应当建立在学生爱学,想学,乐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我们要始终建立:培养学生要从学生的长远角度动身,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动身,让他们学到的不单单是使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增养去学习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才能为他们将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课改总结心得体会篇八
20xx年秋季,在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和精心指导下,九江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政职能,精心组织实施,稳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强化领导,合理规划,强力启动新课程实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涉及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试评价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与协作,因此必须审慎对待,合理规划。九江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强化行政职能,强力启动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教育局局长为副组长,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编办、市委宣传部和团市委分管领导为成员的九江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各县(区)也都分别成立了以分管县长、学校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各地各校课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制定系列制度。
一是制定系列工作制度,制定了《九江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和《九江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制度》等系列配套文件,转发了《江西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江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办法》、《江西省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等文件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
二是建立课程设置的合理编排制度。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是保证必修课、指导选修课、拓展校本课。要求各普通高中每位教师必须能够上好一门必修课,开好一门选修课,指导好一门实践活动课。
三是建立示范引领制度。成立了由分管局长、相关科室负责人和中学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共185人组成的专家指导组,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扎实有效的专业支撑。分类确立了省级重点中学、一般高中等实验样本校,在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3.做好宣传动员。召开了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动员大会,对全市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
一是利用我市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阵地,对新课程试验的相关政策、实施办法、基本要求、进展情况和典型经验进行全面广泛的宣传,提高社会的知晓率;
二是分层次多次组织对教育行政人员、教研人员、学校校长、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提高机关和学校人员的参与率;
三是对新生学生和家长进行了全面的宣传和动员,以校为单位举行了课程改革专题报告会,提高学生及其家长的支持率。四是举办校长论坛,增强了我市教育工作者的认知提高率。如20xx年元月在九江市三中举办了主题为“20xx年我市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面临的问题与思考”的校长论坛,20xx年4月在九江市举办了主题为深化新课程评价改革,促进高中新课程实施的校长论坛。邀请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北师大肖川教授、全国特级教师余映潮、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校长王水发博士等一大批专家学者来本市讲学。
二、强化措施,锻造队伍,全面开展新课程实验要确保新课程实验高质量实施,全面促进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教师培训是关键。为此九江市强化各项措施,努力抓好教师培训工作。
1.他山之石攻玉。九江市先后组织了各县区教育局分管局长、
3教育股长、教研室主任、中小学校校长、教务主任等分赴青海、宁夏、陕西、山东、江苏、湖南、广东等地考察学习。通过进课堂、听介绍,查资料,与学科教师座谈等多种形式积极搜集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相关信息,为我市进行新课程实验提供良好的经验借鉴。
2.全员培训上岗。制订并下发了《九江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九江市普通高中课改实验教师远程培训实施方案》,对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
首先是组织了新课程通识培训。组织了全市所有普通高中教师参加新课程通识培训,并选派了300多名骨干教师参加新课程国家级和省级骨干培训。
其次是狠抓了新课程学科培训。组织了每一位高中专任教师参加了远程培训、省级培训、市级培训等活动。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普通高中学校都制定了本地本校高中课改实验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三是普遍开展校本培训,各普通高中制定了校本培训的具体实施方案,结合校情组织开展了对学校高中专任教师的学习培训。
3、深化教学研究。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的积极作用,加强科学管理,建立了良好运行的长效机制。
(1)中心组成员会议制。即以市教研室教研员作为课改联络员,深入各学校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定期召开分学科的中心组成员会议,汇总问题,商讨对策;
(2)教务主任联系制。召开全市各中小学教务主任工作会议,搭建教务主任联系平台,加强校际之间的教学业务交流、互相借鉴各校的成功经验,实现整体推进;
(3)优秀教案共享制。各学科都组织了一批优秀教师的优秀教案和课堂实录,利用九江教育网,实行网上资源共享,供教师们借鉴;
(4)课题研究制。组织了各学科各样本校参与新课程重难点课题研究工作,各学科各样本校及大多数中小学校教师踊跃参加,如《高中新课改课堂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探究》、《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新型教学模式与新、旧教材对比的研究》等等,对新课程实验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深入开展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三、强化管理、科学实施,稳步推进新课程实验
1.建立基础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为更好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减少教师的低水平劳动,提高备课效益。我市投入资金300余万元,着手建立了九江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中心机房设备已经初具规模。为更好地服务高中新课程实验,我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还着手建立了本土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组织辖区内的中小学和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积极参与资源建设。出台了《九江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九江市基础教育与资源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九江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教师参与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工作要求和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全市中小学校中全面征集新课程优秀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现已收集上网了课堂教学实录、优秀教案、教学课件等4000多个,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沟通与相互学习提供了大量优质的网上素材。近年来我市组织的一批优秀课堂教学实录、教案和教师的课改故事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比赛都取得了很优异的成绩。
2.推行教学视导制度。组织教研人员深入学校教研组,以学科中心组为核心,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观摩教学和研讨交流活动。对新课程实验所设计的教材处理、教法学法研究、教学评价策略等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探索,统一了认识,开阔了视野,推出了一批体现新课程精神的好课。
3.改革教学评价与检测制度。
一是实行发展性评估。组织教研人员和一线优秀教师,制定了《九江市发展性评估方案》,按学生学习的过程发展情况来推动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引导学校和教师重视学生的过程发展,体现重过程、重发展的的新课程理念。
二是全面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工作。全市各学校都成立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和教师评价小组,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细则,为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和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顺利实施。对学生的学分认定组织机构、内容与标准、认定的基本程序等也都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全面开展起来。
三是加强教学质量检测和模块测试工作。检测后认真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并做了详细的书面试卷分析。在试卷命题上,力求体现新课程考试评价的基本理念,注意体现试题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有个性地创造性地学习,注意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从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角度进行了新课程实验的积极探索。
在市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坚强领导下,九江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得到了稳妥顺利的推进,促使全市普通高中的课堂教学实现了观念和行为的根本转变,大幅度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普遍理解和积极配合。虽然新课程实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但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教育厅的正确指导下,充分发挥全市教育工作者的集体智慧和工作热情,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努力创新,就一定可以攻坚克难,扬优成势,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高中课改总结心得体会篇九
自20xx年秋季我校全面启动高中课改实验工作以来,我们本着积极稳妥的态度全面实施课改实验。实验一年以来,在上级部门特别是吴忠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在岗前培训、实验管理、制度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评价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做了大量而又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基本情况
我校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高一年级共有10个行政班,学生542名,实验教师32名。这支实验教师队伍学历层次高,年青教师多,工作热情高,善于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基本做法
(一)营造氛围,提高对课改的认识
1、在校外,通过电视、报刊、深入社区等形式向社会宣传高中课改,以此赢得社会各方面对学校高中课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在校内,通过广播、墙报、班会、家长会以及新生入学培训会等形式,加强课改的宣传和指导,使学生及家长对课改全面了解,明确任务与要求,从而积极投身于新课程的学习活动之中。
3、通过通识培训、学科培训、校本培训、教师论坛以及撰写学习感悟等形式,引领教师及各类管理人员尽快熟悉业务。
(二)健全组织,加强对课改的指导
成立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各种组织机构,全面指导课改实验,齐抓共管,稳步推开。
1、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的新课程实验工作。
2、成立课程改革实验指导小组,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负责对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全面指导。
3、成立行政班、教学班管理指导小组,年级组长、学科组长是第一责任人,负责对教学班和行政班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和管理。
4、成立学分认定评价小组,教导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负责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全面考评。
5、成立综合素质考核评价小组,教研室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综合素质考评。
6、成立网络管理小组,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学分、综合素质、教师业务和网上论坛实行动态管理。
(三)健全制度,强化对课改的实施与管理
在借鉴义教课改实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中课改的教育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对各项制度进行了完善重建。
1、教学管理制度
(1)课堂、教案、作业、考试由量性转为质性。如学生作业由书面性向实践性延伸,考试由统一标准性向研究性学习延伸,教学资源的开发更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学习、思想实际、贴近学生情感需求。
(2)由被动管理转向主动参与。如改以往期末交总结为现行的日常教育教学反思与学段反思制。
(3)编排课程,采取对开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硬件、师资、教学时间等方面的矛盾与困难。
(4)建立选课指导制,注重实际性、多样性、选择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印制了选课指导手册,让学生清楚在三年的学习中都应该必修和选修那些内容、学习时间、任课教师和要得的学分。课程教学管理方面通过“班主任(行政班)+导师(教学班)”的办法,以此强化对选修课的管理。
2、教研制度重建
在教研制度建设上,本着校本教研立足实践、逐步完善的宗旨,力求取得实效性。
(1)针对教师个体: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尽快成长。
※建立理论学习制度,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结对子、教育教学论坛等形式提高教师业务理论水平。
※建立自我反思制度,旨在不断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建立课题研究制度,使问题课题化,课题科研化。
(2)针对教师群体:
※实行年级组横向管理制度,重心下移。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综合素质评价、选课指导、学法指导等各项工作都由年级组统一协调管理。
※实行学科组备课制度(单元备课制度)。
※教师互助合作研究制度。
(3)建立校外团体和专业人员支持制度
※请专家来校讲座,现场指导,推动课改健康发展。
※派出人员学习,提升课改理论水平。
※积极与大学、农业、工业、科研、社会公益、部队、环保等部门和其他学校、社区联合,大力开发课程资源。
(4)校本教研的具体做法:
校本教研内容广泛,涵盖了学校管理、教育教学、队伍建设、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其本质是达到资源共享、促进课改。在教学工作中,我们采取研训一体化的教研制度。
①把平时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确立为主题,学校确立了“主题研训、赛课承载”的教研思路。按照学校、教研组、教师三级分段的层次确定主题,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以首席教师制的形式展示教学成果,达到相互培训、共同研讨、共同提高、共同促进、资源共享的目的,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理想的平台。
②学段成果展示,为教师的业务成熟铺路搭桥。通过努力,我校教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语文(柴永宽、)、物理(何少荣)二位老师参加全国优质课比赛,均获一等奖。
※语文(任芳、丁冬国)、英语(林玉梅)、数学(马存喜)、物理(白素梅)五位老师参加宁夏省级优质课比赛,分获一、二等奖。
※音乐老师(郭润明)参加宁夏省级举办的“珠江钢琴杯”比赛,获“十佳能手”奖。
※政治老师(郭洪娟)参加全国师德演讲比赛,获全国第七名,三北赛区(华北、东北、西北)第一名。
※蝉联原利通区中学教学优质课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
※获原利通区教师论坛比赛团体一等奖。
③变革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培养,不但注重课堂教学,而且还注重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实践中,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由马耀军老师编写的《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校本教材被当作政治课教材使用,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而且我校这项工作也被定为宁夏省级禁毒教育试点学校。
※由何少荣制作的《博克—我来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管理、开发新课程,让师生在网上交流课改思想,发表自己的观点。
※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学习与生活,走向开放与发展,提高学生搜集、储存、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一年高一年级的课改实验,在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彰显课改成果,我们最近又出版了以高一年级课改为内容的十本教育教学成果集。
④学生评价:
※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成长记录袋”的育人功能。
※把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三者合一,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学分认定:改革考试形式,学段学业成绩测试方式以卷面成绩+研究性学习+奖励分数为主要内容,采取多次认定学分的办法。
三、初步成效
通过一年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从观念上和管理上都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实现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可喜变化,通过抓新课程改革,使全体领导和实验教师树立了新型的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现代教学观、课程资源观和教师发展观,树立了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的思想,实现了教师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1、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新的突破。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与学习,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者、组织者、学习伙伴的角色意识日渐清晰。
2、教学管理上有了新的突破。在教学管理上,注重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功能,促进了学校各项制度的建设,进一步落实了教科研工作的先导地位,教育科研蔚然成风,大家充分的认识到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重点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逐渐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平等、对话与交流的师生关系已初步呈现。
3、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上有了新的突破。课堂上,师生关系日趋民主和谐,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学的目标日趋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维度的统一;教学资源的开发日趋贴近学生的生活、走向综合与开放;教师的关注点由“教”逐步转向了学生的“学”,教学设计日趋关注启发学生学会学习,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4、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新的突破。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转向多元,在活动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中学,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日渐高涨,潜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关注与提高,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
5、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有了新的突破。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构建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研网络,以“主题研训,赛课承载”的校本教研思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6、在评价机制上有了新的突破。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鼓励同伴、家长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7、校本课程开发有了新的突破。开发校本课程是这次课改的又一个亮点。我们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条件下,充分利用和挖掘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发挥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开发好校本课程。一是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紧紧围绕我校的办学理念。二是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三是校本课的开发,拓展了教师知识面,提高了教师素质。四是把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进校本课教学。五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8、教师的培训工作也有了新的突破。在教师的培训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也想了许多办法来促进教师业务尽快成熟。即学校领导搞专题讲座、包年级组;邀请教研员下基层指导;案例研讨、教学反思、自学、教师论坛等形式,极大的调动了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其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四、主要困难及对策
1、一线教师的教改存在信息渠道不畅不广问题,亟待加强经常性的培训和再培训。
2、教师素质的提高还需花大力气,课堂教学的改革还需深入。
3、对实验年级的学习及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应作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学校课程开发与整合工作任务艰巨。
4、选修课开设中硬件设施、师资问题、教材问题、选修课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等问题亟待解决。
5、教辅材料缺乏,课前准备工作量大,教具不配套,新课程管理与旧模式有冲突等。
尽管课改工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还需继续坚持和创新,因为我们知道:学校是课改的第一线,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主力军;我们将引导教师大胆创新、积极实践、注重经验积累和升华、注重个案资料积累和处理、加强搜集信息的能力;要把课改看作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发展的大好历史机遇,增强我们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争取将新课程实验工作,更扎实的开展下去。既然历史选择了我们参加课改,我们就要创造课改的历史!
五、今后工作思路
一年来,学校针对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存在的问题,根据课改发展的需要,力求在校本教研、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分认定,选课指导及选修课的管理,校本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研究探索并积累新的经验。
一是进一步探索校本教研的运行机制,增强课改实验的内驱力。
立足学校实际,进一步探索校本教研的运行机制,建立校本教研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深化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课程改革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是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凸现课堂主阵地的作用,以宁夏教育厅开展的二期课堂教学质量工程为载体,引导教师进一步研读课标,研讨教法,研究学法,大力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深化学校确立的“主题研训、赛课承载”的校本教研思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完善《中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并且培训和指导师生正确运用《学生成长记录袋》,建立对《学生成长记录袋》的使用与管理,使其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
四是进一步完善学生学分认定办法,充分发挥它在学生学业发展中的正导向作用。
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与评价,并将学习过程的一些重要因素按权重纳入学分认定的标准之中。如:对学生的作业、测查成绩、甚至课堂提问、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科技成果等采用加学分的办法予以认定。
五是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及选修课的管理,确保选修课教学健康、有序地开展。首先通过开设体育、艺术类、文史类选修课,积累经验。再通过班主任“(行政班管理)+导师(选修课教学管理)”的管理办法,强化对选修课教学的管理。
六是积极挖潜,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将重点做好两个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博客网建设,指导实验教师和学生建立自己的网页,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管理,加强对实验年级的管理。
二是加强选修课的指导、管理与评价。
高中课改总结心得体会篇十
我校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维持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共同感受、探讨和欣赏,使美术欣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殿堂。
高中新课程实施之后,美术学科由原来单一的欣赏教学,拓展到五个内容系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其中,作为必选课程的“美术鉴赏”,有别于以往的“美术鉴赏”。以往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只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基本的介绍,比如作品的风格、流派,画家的生平等,也有教师对绘画作品的形式加以分析,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少有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感知、经验来评论美术作品的情况。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鉴赏”是这样定义的:“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现就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采用的几种欣赏方法做以介绍
一、形式鉴赏
在美术作品面前,最先观看到的是它的表面形式。我们还没有看清它表现的具体内容时,它那强烈的或优雅的形式美感,已将我们的视线吸引过去。于是,从形式的角度来鉴赏美术作品便成了最基本的方式。就如同聆听一首美妙的乐曲,尽管还不知道歌词的内容,但那优美的旋律已令人心旷神怡。这是因为艺术作品的构成形式本身就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它是形式美的体现。艺术形式,主要指线条、色彩、笔法、构图等。这种方式偏重于对作品艺术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强调对形式的分析和把握。它适用于欣赏那些形式语言突出的美术作品。对这类作品,我们不一定非要读懂它所表现的内容才能去欣赏它。这是因为许多美术作品,艺术家创作它的目的,并不在于表现的内容如何,而是注重艺术形式语言的探索,或是通过形式语言传达某种内心情感与意象。正是这些艺术形式的丰富多彩,让观赏者感受到不同的美。比如说: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中,无论画的是房屋、树林还是小桥流水……这些都无关紧要。我们欣赏的是它对光感变化的扑捉所呈现出的丰富色彩变化,如莫奈的《持阳伞的女人》《鲁昂大教堂》。特别是欣赏抽象性美术作品时,更应以感受作品的形式语言为主。如蒙德里安的《开花的苹果树》。通过大量的作品欣赏去感受美术作品中种种形式语言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体验、品味作品所传达的意象之境与内在情感。
二、比较式鉴赏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鉴赏教学设计的着眼点主要有:新旧教材的变更比较;东西方美术作品属性特征差异的比较鉴赏教学设计;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的符号学属性的比较鉴赏教学设计;对于文化背景、艺术种类、风格流派、艺术家间的比较鉴赏教学设计;艺术种类不同发展阶段、艺术流派的不同发展时期、艺术家不同成长阶段、作品创作过程的阶段性的比较鉴赏教学设计。如在欣赏宗教雕刻内容中我分别让学生欣赏了魏晋、唐、宋时期的代表作品,并让学生观察,通过比较雕塑的风格总结不同时期的不同审美倾向,魏晋的秀骨清相的感性风格,唐代感性体育理性结合的大度、宋代宗教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的风格,使学生纵观宗教雕刻的大体发展脉络,体会其艺术风格的变化。又如通过欣赏商周到春秋战国青铜器的风格变化,体会到社会制度的变化给予青铜器风格的改变。
三、社会实践鉴赏
长时间单纯的室内欣赏容易让学生认为艺术与实际生活没有多少联系,而实际上恰恰相反。虽然不能到博物馆现场欣赏作品,但要改变这种美术教育的尴尬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机的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进行实践主动的进行鉴赏分析。如在欣赏陶瓷艺术的同时,向大家介绍“百家讲坛”的相关节目,让学生在课下通过收看评论家对陶瓷更加理论、系统、详尽的介绍,对陶瓷艺术产生兴趣。随着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环境有了进一步的改善,文化的融入方面的投入也有不少提高,但总体水平和物质生活的提高还不成比例,在公共环境中的艺术作品也良莠不齐,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形象工程,完全忽略了大众的审美,甚至是对人的审美的一种误导。所以我在欣赏西方现代雕塑的时候,除了课上采用形式鉴赏方法外,在最后我让学生举例我们生活周围的一些“现代雕塑”,我辅以图片举例,让学生总结这些“现代雕塑”的共同点,布置研究性作业,即‘我们见到的这些几乎同样风格的“现代雕塑”是不是雕塑?为什么?’作为课堂延伸,学生通过现场观察并与课上所学的现代雕塑的基本特征作为参照进行评价。之所以给学生留这样的课题,是因为我觉得教师不应是单纯的书本教师,还应有社会责任感,在学生能够感知,理解的范围内,尽可能的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懂得去辨别是非。
高中课改总结心得体会篇十一
高中数学课程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它从国际意识、时代需求、国民素质、个性发展的高度出发,是对于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意义。
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简单的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所谓数学事实指的是能运用数学及其方法去解决的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数学活动经验则是通过数学活动逐步积累起来的。
1、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的思想”、“集全与对应的思想”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对中小学而言,大致可分为十个方面:即符号思想、映射思想、化归思想、分解思想、转换思想、参数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演绎思想和模型思想。圣于这些基本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但不必要进行理论概括。而所谓数学方法则与数学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实施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则是对应方法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根据。
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着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的临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3、应用数学的意识
这个提法是以前大纲所没有的,这几年颇为流行,未见专门的说明。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新旧教材中,都配备有所谓的应用题,有许多内容已经很陈旧,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结合实际重新编写应用题只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习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5、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就要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成熟的数学教师。
高中课改总结心得体会篇十二
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普通高中新课改主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最终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质发展上,因而,“以人为本”是高中新课改的根本理念,通过这两个月在工作实践中的学习,深深地感知,高中新课程要求尊重高中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他们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应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
高中生面对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生道路的选择问题,那么高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突出引导学生思考并规划人生,形成合理的人生观,具有基本的职业意识和创新意识。比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更关注学生深层次的生活需要。
首先,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其次,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第三,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除了在传统的学科课程中引进与课程目标相匹配的、鲜活的、有时代感的课程内容外,适时增加新的课程领域或门类。第四,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那么每一学生在入学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以及学校所提供的课程信息,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内部和外部的情景变化,不断调整所形成的计划,以尽可能适应自己的需要和特点。第五,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学习计划。最后,实行学分制管理。总之,都强调对高中学生公民的责任感,个性发展与适应时代要求的基本能力、创造力与批判性的思维、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并要求学生具有国际视野。教材的设计更注重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研究,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潜能与创造性。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新课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能力,其次贴近学生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以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课程改革前途光明,但眼下困难与阻力也不容忽视。高中与初中的数学衔接问题,高考的问题;课程标准与教材中的问题;市场上大量充斥的滥编滥印的教辅教材问题;教师的素质水平和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以及培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课改后课堂上又要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知和研究获取知识,老师不能直接告知,要重视学生探求的过程。这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虽然这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大有好处,但是课改后数学实际任务加重但课时又明显减少,要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目前是我们很多老师都很困惑的一个问题。同时高考将会如何考,传统的重点,新增的内容,在高考中将如何体现,如何协调的存在,如何既要考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又要考到学生的能力,改革要如何推行并坚持下去,始终还是要围绕着高考这个指挥棒进行。
新课程想要达到理想的状态,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坚持自学不懈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和操作技能,学会上网学习,学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和新教材,领会大纲,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编写特点,要求及教学方向,有效、合理、创造性的指导新教材的教学,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的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对“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
3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做到用学生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学生,多赏识学生,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4)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总之,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与时俱进,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为了课程改革的成功,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都要行动起来,都应关注,都应思考,都应探索,都应付出。为了课程改革的成功,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新课程的土地上辛勤耕耘。让我们共同努力迎接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直面新课程,为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高中课改总结心得体会篇十三
一路上充满着思考的语文课改已经在实践中走过了一年,面对课改新形势,作为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没有任何理由不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更何况“语文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是最大的受害者。语文教育要走出低谷,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今年我担任一五、一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个普通班,一个实验班,两类学生,两套方案,使我感觉重任在肩。在课改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我觉得必须走好三步:
第一步:渗透一个理念——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语文老前辈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课和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由此,我常在想:既然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无处不有,学习语文的条件得天独厚,学好语文理应小菜一碟。但事与愿违,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症结究竟在哪里?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我觉得:语文教学缺失生活,学生生活缺失语文。
第二步:坚守两块阵地——阅读和写作
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语文课变成了习题课和考试课,一定程度上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以往,在成绩与排名的压力下,语文也渐渐失去了轻松与活跃的氛围,变得沉重与凝滞;在追求“效率”的名义下,语文删去了活动与场景,只剩下知识与思辨。一位学者言“学好语文一是有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有写日记的习惯。”专家就是不一般,三言两语便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语文学科本身有“厚积薄发”的特点,讲究“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的方法。语文课外学习究竟应该练什么功夫?其实就是阅读和写作。当然,阅读和写作也是语文教学的真功夫。好多年啦!上海高考就是这样考查学生的,语文试卷只有两个大题,一个大题是阅读部分,另一个大题是作文部分,阅读和作文几乎平分秋色,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可以为学生铺垫一个良好的“精神底子”;可以促进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心灵富裕,热爱祖国语言的人。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成为一个能正确欣赏自我的人,成为一个热爱多彩生活的人。显而易见,阅读和写作对学生终身发展益处多多。所以说课改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必须坚守阅读和写作这两块阵地。
第三步:关注三种习惯——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和积累习惯。
国外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其中,习惯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好的习惯是种能量,也是能量的储蓄。我觉得语文教学最值得关注的三种习惯就是学生学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和积累的习惯。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学习的习惯应包括:说普通话的习惯、写规范字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独立阅读和独立写作的习惯等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虽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人类始终没有停止过思考,因为思考了才可能有思想,有了思想才可能有定力,内心才会真正强大起来。看来语文教学关注学生思考的习惯也是不言而喻的。“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语文学科包罗万象,浩瀚无边。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还必须关注学生积累的习惯。
课改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必须渗透一个理念、坚守两块阵地、关注三种习惯。这就是我对语文教学的反思。行胜于言,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决心身体力行,矢志不渝,坚决落实到底。
高中课改总结心得体会篇十四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似乎只是一眨眼,高一的学习生活便已宣告结束。在这学期,我逐渐感受到高中学习的紧张气氛,我觉得自己在一天天的成长,一点点的懂得坚定执着与刻苦努力。
从学习方面讲,这学期分了文理,使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了。我选择了文科,文科背诵的内容很多,并且需要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勤于背诵,并且多读书,在这方面我还有所不足,有待提高。本学期的教课进度比之前要快,并且需要自己自主理解的内容更多了,学习不再是一味的听老师教受,而是学要自己钻研,理解。对于文科的学习,起初我多少有些不适应,但伴随着一学期的学习,我也渐渐可以跟上老师的步调,并掌握一定学习方法。
对于考试,我主要存在两大不足,一是速度慢,这与我平时写作业就拖拖拉拉是分不开的,要想就这点有所改进,我首先就要提高自己的作业速度以及写字速度。另外在考试时,我总热衷于死扣某道难题,所以一旦陷入某个难题中,就一定打不完卷,这也是急需改正的坏毛病。而第二大不足就是马虎。这是我从小传承下来的坏习惯,改正有一定难度,所以要想改正,只能循序渐进,考试时尽量保持镇定,仔仔细细答每一道题,尽量保证会的题不出错误。除此之外,个别知识点的薄弱也急需改进。考试的目的不是分数,而是检测我们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所以找到知识点的漏洞,加紧学习,弥补不足,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
当然,提高成绩的基础还是将知识掌握牢固,否则再多的方法也是空谈、废话。保证成绩的首要条件就是课堂听讲,消化了课堂知识,才能在此之上有所提高。其次就是作业,尽量保证多思考才能锻炼思维,切忌糊弄,否则还不如不写。在这学期的学习生活中,我惊异的发现了时间资源的短缺,太多知识要学习了,而自习时间又很少,所以我希望在以后我可以更好的利用小块时间,如食堂站队,课间午休等等,不让宝贵时间白白浪费掉。
从其他方面讲,在寝室休息方面还算不错,毕竟好的休息是学习的保证,正如寝室里某个标语所说:“不会休息,就不会学习。”在纪律方面,偶尔也有走神或讲话现象,望新学期有所改进。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高中是人生中很关键的一个阶段,而我仿佛只在一眨眼间就已经走完了它的三分之一,这让我倍感紧张,还有两年就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了,我不希望自己到时候会有所遗憾,我觉得自己在这学期的学习生活之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会在下学期努力改进。争取有所进步。
未来的路就在自己脚下,“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管风雨兼程”,我知道学习之路并不轻松,但我会尽心尽力,为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高中课改总结心得体会篇十五
我们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已经有两年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各个学科都已经较好地完成了从旧课程向新课程的平稳过渡,全校教师在学校的领导下都认真学习新课改的理念,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作为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没有任何理由不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语文教育要走出低谷,只有不断反思自我,瓶颈一破才会别有洞天。如何在课改新形势下建立高效的语文课堂,我觉得必须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应引起我们冷静的思考和探索。
语文是一门内涵十分丰富的人文学科.语文之所以充满魅力,就在于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以及解读语文的灵活性与不确定性. 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给别人的印象就是老师在不断地对每一篇文章的字词句进行不厌其烦的讲解,而学生就是大量地背诵,花的时间多,但成效似乎不大.学生普遍对学习语文兴趣不大,觉得学的东西与考的东西不一样,没有能意识到学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过程.所以,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内修外治
学无止境。见贤思齐。一位语文教师要想很好的进行新课改,就必须注重修养和才学的提高,于内要提高文化修养,于外要勤奋治学,要做专家型老师,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控课堂。高瞻才能远瞩,深入才能浅出。
对当今的教改教研动态,要入乎其内,也能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是指作为一个课改参与者的身份积极融入其中去亲身践行;“出乎其外”是指作为一个评判者的身份对我们付出的劳动和成果进行冷静的审视和探讨。有了深厚的学识和才干,研究深入了,思想深刻了,对“课标”以及一些新思潮新流派就不会出现全盘照搬的情形,而是会采取“拿来主义”。点滴的积累成不了海洋,也能成为小溪甚至是江河。
二、自主·合作·探究应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课程标准》提到,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学生自主学习,学案是关键
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是学案,新课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是教学的主要途径,因此编写学案的关键核心是问题,问题的设置是需要我们教师集体备课完成的,要根据课本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问题,问题要有梯度化。
万丈高楼平地起。高一的同学基础还比较薄弱,所以我们在编写学案时要重基础知识,学案上的内容让大家通过预习课解决百分之五十,通过小组讨论课解决百分之七八十,剩余的百分之二十属于课外拓展,开阔大家的眼界,训练大家的能力,充分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
2、讨论·交流是课堂的重点
课堂上的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和合作研究的习惯。正所谓“取他人之长,补一己之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每个学习小组中都有语文程度较好的同学,他们在小组学习讨论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可以促进本小组成绩的提高。
三、注重课堂教师“导”的作用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自主”不是“放任自流”,“合作”不等同于“几个人围坐在一起”;不能由过去的“填鸭子”变为“放羊”,不能把学生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对立起来。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学。”这里强调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法,二是学生的学法,丝毫没有贬低或削弱教师“导”的意思。学生如何能学会学习?主要是依靠教师的导:诱导、引导、指导。离开教师的科学指导,则势必如一盘散沙,学习具有极大的盲目性。因此,在用课改新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做到民主而不迁就,自由而不放任,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向科学的方向发展。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1、口头的赞扬和鼓励
很多同学在课堂上不敢站立起来独自发言,害怕回答错了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因此我们要给大家以口头的赞扬和鼓励,让他们多些自信敢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爱默生曾说:“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大家敢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才能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
2、 适当的分数奖励更能让学生有自我肯定的价值。
我在课堂给学生制定了一个标准,比如课堂展示讨论成果可得1分,若答案百分之八十正确就可得2分,课堂上提出质疑即可的1分,回答质疑可得1分,有了分数的奖励同学们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只是慢慢我发现学案上的难题被遗留了下来,一了解才知道,大家为了让自己小组分数增加更快都不愿意做难题,这样一些语文程度好的同学优势体现不出来,长此以往大家的答题水平和能力可能会降低的,于是我改变了一下策略,既然在意分数我就在分数上做文章。我就把分值直接标在导学案上且对分数进行了区分,根据提的难易程度,分值设在2分至5分之间。分值有区别了,同学们就可以根据自己小组的实际情况来自主选择展示的题目,同学们开始积极挑战有难度的题目,这样不仅学案上的问题都解决了,而且学生的探究能力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只有在质疑释疑过程中,只是才得以巩固。
五、学案落实要到位。
在经历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后,同学们应该把自己的答案整理到学案上,学案上的重点内容一定要画出来,并写好课堂反思。这个步骤需要我们教师好好检查,督促同学们把学案完成,教师需要对学案进行批改。
课改之路注定是充满荆棘的,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世界上所有的桂冠不都是用荆棘编织而成的吗?所以我们要做好应对各种问题的准备,披荆斩棘赢得属于自己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