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报社实践小结篇一
这次寒假实习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却让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甚至在家里学不到东西。相信都猜到了,就是书本上的知识和平时的实践相结合,这也得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平时上课的空乏被洗刷得一干二净。
由于我实习的报社是属于党报,所以经常要和领导还有官场上的人打交道,所以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官场上的交际。别看平时那些高高在上的领导每个都是板着脸,一副招人嫌的样子,但是,他们私底下可都是面带笑容,和蔼可亲的大人,举止言谈间都带有大将的风范。和蔼归和蔼,可以有很多地方要注意的,一般比较涉及隐私和公务的我们都应该避忌不谈,又或者绕个弯子提问。刚一开始就问到主题,他们都不会友善待你,要在拉家常或者琐碎的事情中找到突破口和切入面,才能引导大家更好的发挥,表达淋漓尽致。有一方面要注意的是提防他反过来“咬”你一口,反问一些冷问题,让你措手不及,由于我们开始都没什么经验,这种尴尬的场面会出现不足为奇,主要是缺少锻炼。
采访固然重要,可是找新闻材料和线索也是不可或缺的。一般来说,一个成功的采访和新闻要看记者是否能抓住有价值的新闻材料,以此为线索来展开你的思路发言提问。平时,老师要是找材料,除了每个单位和政府里的固定通讯员外,还有其他各个镇的特派员跟“线人”,也就是广州人说的“针”,我们的针插得越广,范围越宽,获得的信息和内容也就相对越多。但是这些“针”不是随便能插的,要经过领导的批准和赞同才能安家,再一个就是,“针”的消息和线索是要用钱买的,这就被我们看做是有价的新闻,自然而然的就。那从哪里能网罗来那么多的“针”呢,其实这也是一个学问,就是书上经常说的要多接触社会上各方面人士,建立尽可能大的人际网,消息才能来得快来得准确来得及时。
除了在采访技巧和找寻消息方面学到了不少东西以外,还学到了不少书本和学校老师不会教给的东西,就是作为一个新闻人,首先得衣着上要大方得体,举止大方温文,说话要有学问和内涵,知识面广,所以平时的积累是不可缺少的。除了熏陶和陶冶自己的高尚情操外,就是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周围正在发生发展的新生事物,留意身边的点点滴滴的微妙变化。其他就是不能随波逐流盲目跟随潮流,但又要有先瞻的目光,可以事先预知事情和潮流的动向趋势。这些细节方面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学好的,在生活和不断的实践中慢慢积累才会有所领悟。
再一个就是在现在的时常经济的利诱下,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侵蚀,导致其笔下的文章与事实有所偏差,连最基本的职责都忘记了,在报社我看到了有些不负责任的记者为了小利益而不顾廉耻和尊严,后来才得知,在今天这种工作和生活氛围里想要远离尘埃,不食人间烟火是基本不可能的了!
我知道现在社会环境就是这样的,我不去适应也是没办法,我知道以后的路我也会慢慢的适应社会中的一些很繁杂的东西,这是很重要的事情,这是最难适应的东西,我会逐渐的适应。
以后当记者的路也许会很漫长,不过我已经想好了,我会慢慢的适应,做好一个记者,起码要和他们有所区别,这就是我,我会一直正直的走下去!
报社实践小结篇二
实习单位:画报
实习时间:20xx年x月x日-x月x日
从20x年x月x日-x月x日,我在画报社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纸媒的人来说,这份工作是有一定挑战性的。在实习期间,我学习到了很多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增加了不少阅历,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之处,这些难得的收获使我受益匪浅也必将对自己以后的实践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很感谢学院安排这次实习,感谢报社众多老师给我们的辛勤指导和热情帮助。现在,我把自己的实习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
选择《画报》作为实习单位缘于学校校友会的介绍,《画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一份集诗书画于一体的书画类专业周报。画报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为立足点,以遵循“、高端、精品、创新”为办报宗旨,不断发现和推出具有投资潜力和学术价值的书画艺术家。后来的经历证明我选择本报实习是正确的选择,本报的老师对我和我们一起实习的同学都很关心,及时给我们答疑解惑,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尽量让我们不至于浪费宝贵的时间,每天都有事可做。本报的记者不多,所以每个人的任务就比较大,每天都很辛苦,刚来报社的第一天我就感觉到了他们都是那么的敬业,那么的热爱这份工作,对于我们这些实习生也是当做朋友一般,经常跟我沟通交流,指导我们的方方面面,在工作和生活方面都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
首先,我先将自己在报社的主要工作做一下简要的概括。
在报社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刚好是周一,报社每周一都开例会,总结上周工作的同时制定新一周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我们刚到的这些实习生就一一做了自我介绍,之后主编皆我们的学姐就给我们发了十期报纸,先让我们学习本报报纸的基本布局,阅读相关的书画类文章,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觉得自己的鉴赏力和阅读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对纸媒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有幸参加了本报社举办的第一次大型的活动“神州好丹青”,这次活动旨在发掘一批功底深厚、技艺精湛、潜心创新的实力型国画家。我们全程参与了该活动。在活动的前期,我们做的主要是宣传工作。主要内容是:
1、搜集整理全国各地美协、画院以及与艺术密切相关的各种资料。
2、向美协、画院、画廊邮寄附有我们“神州好丹青”活动招募启事的本报周刊以做宣传;我们一共发了登有启示的五期周刊。
3、写信封,在两周时间内,我们一共写了将近五千份信封,并且在写信封的时候还要核对邮寄地址是否准确无误。
4、之后我们的任务就是装期刊、粘信封、去邮局寄送整理好的信件。
5、我们还通过短信平台来宣传我们的活动,由记者部搜集整理国家画院的通信录,之后我们对其发送“神州好丹青”的招募启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虽然做的事情有点琐碎,但是却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虽然每天做的工作比较简单,但我却觉得很充实、很快乐,同时也磨砺了我的意志和耐心,我觉得这些品质是以后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是以后工作所必须具备的。
完成了前期的宣传工作之后,就进入了工作的中期阶段。在这个阶段,我所做的工作有:
1、将附有征稿启事的信件以及短信发送出去之后,就有一部分有意向的参加本活动画家打电话来咨询,我们的任务就是接听电话,解决来电咨询的问题,而且周六、周天我们也加班帮忙接电话。
2、整理来稿人员的信息,并将其电脑存档、信封记录、文件柜保存。
3、国家画院的招募启事发出去之后,我们还将各位画家的联系方式这一宝贵的资源进行整理、存档。
除了全程参与这个活动外,由于报社前期人员比较缺乏,我们也协助报社的行政人员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工作内容如下:1、去邮局办理大型业务;2、报社还办了“乡村美术教育计划”,是一个给中小学免费发送本报社报纸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的工作是搜集整理各中小学的地址以及联系方式;3、给每期的画家打包邮寄每一期的报纸;
其次,我要总结一下自己在这段实习期内的感悟、收获以及体会。在这次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在理论课上学不到的东西,包括理论在实践方面的运用。这来两个月的实习对于我来说真的很难忘。
第一,第一次要把事情做好,对待工作不仅仅把它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更应当作一种艺术来做。做就要争取做到体现自己程度的。在本报的实习中,虽然干的工作技术含量不大,但是却需要百倍的耐心和毅力,对自己要有严格的自律自求,要严于律己,通过踏实的工作,尽可能做好每一件事,同时积极向别人学习,逐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平。
第二,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准备随时在路上。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第一次切身体会到工作的辛苦和劳累。感觉干什么工作都不容易。对于新闻媒体这一行业来说,得具备绝对开阔的视野以及丰富的知识面,因此,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还是很欠缺的,因此更加激励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地踏实、努力。
第三,要认清自己的位置。在实习中,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学生,自己什么都不熟悉,都要积极向其他记者、编辑学习,虽然他们或者没有上过大学,或者没有较为专业的理论知识。但作为出入茅庐的实习生,他们的敬业,他们的工作热情,他们的积极作为,都值得自己去学习。用业余的知识去做专业的事,这也是一种很伟大的精神。对于一个自己陌生的环境,一边自己要主动去靠自己的力量去熟悉,另一边也要通过熟知的人去了解。他们都给自己提供了这样一个条件。作为实习生,在做新闻时,一定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正式的工作人员,像他们那样尊师各项规章制度,爱岗敬业,严于律己,端正自己的态度,争取多学、多看。
第四,要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知识更加系统广泛。在报社工作需要广泛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自己的知识应该有更大的接触面,需要对相关方面知识的全面了解直至熟悉。这就需要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多读,多想,多学,为将来投身做更职业的事情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这两个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报社的文化氛围,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东西。我发现报社里很多人不是新闻专业出身,这说明了做新闻不一定是新闻专业的人才能做好,因为新闻记者和编辑只是报纸运做的小部分人员,报纸运做很大一部分还是在广告策划与市场营销上,同时,报社一个市场运营单位,在某种理念上也可以称为一个公司,这就需要使部门划分明确,人员职责到位,要有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与生产部门。记者与编辑只是生产部门中的成员,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部门庞杂,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只有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心应手。
实习虽然很辛苦,但让我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为将来踏入职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习期间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和自己的坚持努力下都一一解决,但老师和同学的鼓励让我坚持了下来,而且老师也很照顾,尽量帮助我们,真的是无微不至。实习时间不长,但将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在以后的道路上我将更加努力。
报社实践小结篇三
三峡之行结束后,我在家呆了14天就返回京城。不是做志愿者,而是去中国教育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为此,我错过了8月1日陕西省境内的日全食,西安360一遇的日全食。为此,我也没有能和家人、朋友过多地相聚。
但是因为提早来了三天,我有了两个发表文章的机会。祸福相依,孰能辨之。
历数在教育报实习的一个月,除周末外早上七点半起床,赶九点半到报社,下午四点半之后就可以离开。有两天请假,一周休假,一天采访,算来在报社的日子不过13天而已,真正实习的时间,就是15天。这十五天里,我发表了三篇文章,每一篇都曾四易其稿;排了两个版,有一个版由于粗心数错了行,连累了高老师和排版工作者周六回报社改版;采访两次,一次在紫竹院公园采访4位北京市民,一次在学校用英语采访一位外国奥运志愿者;撰写一份策划,关于高校学生媒体的情况。目前这篇大稿还在酝酿中。
一个月里,我认识了徐老师、高老师、两位张老师、石老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还结识了几位实习生,他们现在都是我的朋友。
一个月里,我接触到正规的报社工作,看到了规范化的运作流程。关于报纸的收获,虽然不多,但也相当受用。
教育报的定位是面向全国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内容都是针对知识精英提供他们的所需。如此一来,中国教育报成为了教育行业的领跑者。专业化,是教育报做强做精的制胜法宝。也许中国教育报的发行量不如中国青年报大,知名度也没有中国青年报高,但是它的广告收入和记者待遇,确是远远好于前者。正是因为定位准,才容易出奇制胜。相反,如果和其他报纸一样都做大综合,竞争太过激烈,想要做到不可替代,实在不那么容易。
横向定位于教育行业,纵向还要定位于主流媒体。既然是主流媒体,那么重大事件、主流声音就绝不能缺少,否则就是将自己边缘化。所以汶川地震、奥运会这些所有媒体都在报道的事件,教育报也出了若干个专版,而且做得很精彩。
经纬坐标精确定位之后,接下来便是细分工作。文化周刊一周四五六日出版,每个版面分别定位为“人文焦点”——关注教育周围时代文化现象,“人文博艺”——培养知美爱美文化情怀;“人文文史”——为教育提供人文常识;“人文笔记”——记录教育时代的心灵和生活。
我第一次对定位和口号的感觉如此清晰。人文焦点记录文化新闻和学术事件,人文博艺是阳春白雪的琴棋书画,人人文史介绍历史故事和文化常识,人文笔记则刊登教师们的感悟和点滴。这些文章的起点都非常高,因为精品的层次都是在大众文化之上的。
每一次出报,都涉及到精心策划。这个选题不能陈旧,不能浅显,更不能离群索居。所以我若干次的策划都被否了。有过丰富媒体经验的人,总是一眼就能看出这个选题的时效性与实施难度。徐老师说,当记者最难过的坎,也就在与策划选题。因为能做记者,笔头功夫都一定不成问题,差异就在于能否找到好的选题。我在青年人大也有一年多的选题经验,现在看来还是差几个层次。
每一次选题策划好准备实施时,教育报都会做出一个书面策划。即便只是一个版,几篇文章,也会有详细的介绍:都有哪些文章,大概多少字,这些文章和整版主题是什么关系。纵然精短,但也能够帮助所有参与者明晰方向。
我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新闻,只是有一些在青年人大的实践经验。所以采访,也都是凭着感觉来。以前在青人有过为数不多的几次采访,都是很简单的确定主题设计采访提纲,然后约学校的老师进行就可以了,甚至下课堵在老师门口随便问两个问题。而在教育报的两次采访,让我深刻明白了什么叫采访。
首先,给你一个选题,告诉你我们需要一篇什么样的文章,给你限定时间和字数,剩下的事情全权交给你。
三千多字的大稿,我和两位实习生讨论,分工,然后各承担一方面的写作。
我需要写的是奥运对北京市民带来的影响。从文明程度、生活习惯以及我所没有想到的方面。我决定采访几位北京市民。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起来,去紫竹院公园走访早晨锻炼身体的人。锻炼身体的人很多,我需要寻找看起来不那么忙,比较面善好说话的,并且有一定文化层次能说出个一二三的市民。选定采访目标之后,在距离他们五米时就要开始微笑,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也是拉近距离的一种方式吧。果然她们看见我微笑着走近,也笑笑跟我打招呼。一开始我有点紧张,一上来就直奔主题,说,我是教育报的记者,现在在做什么文章,想问她们几个问题,还煞有介事地拿出手机录音。结果我采访的第一位大妈一下就紧张了,只是不停的重复北京变得多好多好,心里有多高兴,但是说不出具体的细节。在我的提示下也只是对文明程度进行了评价而不是描述。五分钟,问不出什么东西的我只好无奈地离开。采访第二位市民时我吸取了教训,现在旁边观察了她一会,然后走上去随便聊了两句,再开始进入正题,也没有提录音的事,我们聊了20分钟,说到了很多我没有想到的问题,除了公众的素质,还有政府的作为。第三个人是刘阿姨,这次她在唱京剧,我坐在旁边听了一会,她唱完我立刻鼓掌,虽然基本上听不懂。阿姨挺高兴,我们就坐一块开聊,整整聊了一个小时。我压根没有提我是来干什么的,只是在聊天中不经意地将话题朝这个方向引,结果的得到的信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写新闻稿就是在讲故事,所以细节是最重要的。而采访就是在不断地挖掘细节。
采访外国志愿者就没这么顺利了。一方面我没有充足的准备,因为我对选题的意图没有理解清楚,因而没有设计出有价值的采访提纲。再加上语言的表现实在令人太不满意,很多问题问不出来或者表述不清,而且一些问题他回答了我也没能听懂。而且我在采访上一个致命的弱点是没有追问,他说什么就是什么,细节的东西就没有拿到太多。这个教训很深刻,我学英语的紧迫感一下子被激发起来。
新闻稿,就是给读者讲故事。所以唯有细节和故事性,才能真正打动读者,让读者在五秒钟之内决定去看这篇文章。我之前写的文章要么是散文,要么是评论、随笔,就是在自说自话,而现在学着描述细节,学着讲故事,学着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而不是堆砌一些自以为深刻的观点或者自以为优美的语言。在报社看了无数报纸和无数投稿,语言再美、观点再深,没有打动人的故事性,我的目光绝不会在其上停留超过五秒钟。那些或许很美的东西我不会去欣赏。转而一想,我写文章时也需要注意这个问题,那就从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开始做起吧。
我以为自己对手头的事情非常认真,我以为我会不遗余力地将事情做好。实习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的责任意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上次自告奋勇去做版,连学带看,总算画好了一个版面,再到处找图片,很是辛苦。结果校版之后我发现,自己校对的版面上,被高老师密密麻麻画了很多圈圈点点,自己真是太不细心了。更离谱的是,自己为校对没有问题,报纸版面排好之后,高老师第二周告诉我:我画的版数错三行,结果周六不得不把排版室的人叫回报社重新排版,总编亲自签字重发。听到这个消息我那个懊恼呀……在教育报版面上有一个错别字就要扣五块钱,而且以两个十五,三个三十这样的方式惩罚。我不知道这次事故有没有给别人带来损失……高老师大概是希望我哪里跌倒哪里再爬起来,第二天又给了一个版让我排。这一次小心翼翼地画版、设计,排版之前就自己把图片找好。这一次没有再出错。我很感激高老师,能给新人犯错和改过的机会。但是另一方面,我的态度实在需要加强。……任何事情都不是做得差不多完成任务就可以了,而是要做到极致,做到100%的完美。别人能想到的我要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我也要想到。精益求精,我对这个词有了深刻的体会。
当然,还有许多涉及办公室文化的经验我留在心底。社会媒体真的不同于学生组织,专业化的办公和管理让我对效率和管理方式有了初步的概念,并且对记者这个职业和媒体这个行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个中收获,苦乐自知。
这是我的第一份实习,这也意味着一个新起点。还是老周的那句话:趁着年轻,给自己多捞点资本。是的,我不会再因为别人的活色生香而心生落差感,因为我知道,在沉寂中酝酿,才能有惊艳亮相。我在要等待着。
报社实践小结篇四
xx年x月x日起,来到《安邦河晚刊》的实习已经过了四周,在这四周的时间里,通过各位同事的指导与帮助,让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实习结束时在撰稿及采访等方面都有了一定提高,共累计发表各类稿件十余篇。
在了解了《安邦河晚刊》致力于以“关注社会动态服务百姓生活”的宗旨,通过在日常的采访与撰稿中,更能深刻理解和实践其蕴含的理念。
报纸是一种舆论工具,它对于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重大影响,特别是在特殊时期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而在报社的实习中,让我更加深刻的懂得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至高理念。
做记者,就要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记得第一次采访是关于中植社区的废品收购站扰民问题,由于于群众热线,在调查与配合采访中比较顺利。因在学校校报工作时也常接触些采访任务,对采访并不是很陌生,但在面对社区群众热情的言语,比校园采访更让人心情激动。“我们相信你们!”“希望能通过你们早日解决问题!”群众们信任的声音到现在仍然让我记忆犹新。而在饶河驻防战士采访军嫂的时候,巧遇的参谋长,热情的军人长官,以及严格守纪的战士们,让我看到了一只铁的队伍。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形形色色,各具特点,既培养了我对不同事情的独特观察,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更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在培养细节全面的深入的采访实践能力外,而后的整理撰稿极大的提高了我的新闻撰写能力,在报社的实习其间,接触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稿件,极大的提高了自己过去在新闻写作上的狭隘面,扩宽的文笔,也增加了对文字的热爱。而作为每日发行的报纸,让我在撰稿的同时也不断的提醒自己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加锻炼了在撰稿过程中准确地抓住新闻点。
通过报社为期一个月实习,我更加清楚了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光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求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想,多读,多学。要求自己的写作水平一定要过硬。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新,进行补充。
实习只有一个月时间,回头看看,一个月来自己的收获与成长,人生不仅需要走出自己的长度,更需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培养自己的宽度。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报社实践小结篇五
在今年的毕业实习中,我经人介绍,来到报实习,为了能让我更全面地了解新闻报纸出版工作的全貌,报社领导先后安排我在采访、编辑、出版、校对、发行等部门工作,使我受益匪浅。在几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不仅在业务上得到了锻炼,而且在思想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觉收获很大,下面我就把实习的情况简单总结一下
一、在政治思想上的提高。做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对政治思想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特别是采编人员,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变化,以及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等问题,之后还要把这些东西消化,变化自己的新闻内容登在报纸上,所以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是绝对不行的。在我实习过程中,我发现每一名编辑记者在紧张的采编工作之余,都十分注重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保持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也正是这样,这张报纸才能够很好地发挥了党的喉舌作用,成为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从未发生过政治问题。
我因为工作的关系,在这一段时间里,也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由于我基础较薄弱,所以就重温了上学时学的课程,同时,再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对于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对于提出的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我认识到,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要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xx大精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越是形势好,越是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高,越要坚持求真务实,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坚持好的工作作风。全党同志都必须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极端重要性,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扎扎实实地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二、在工作能力上的提高。通过实习,我在各个岗位上都得到了锻炼,并且对于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了新的体会。在做记者时,我深入到政法工作第一线采访,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并对采访的准备、技巧和总结整理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在采访回来后,为了赶新闻,经常要加班撰写稿件,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在做实习编辑时,我学会了如何编辑稿件,如何取标题,知道了怎样修改稿件才能适合新闻报道的需要,很大的提高了我的文字水平。通过在其它岗位的锻炼,我不仅熟悉了新闻出版工作的业务,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工作,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经过报社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我懂得了做工作首先要热爱这项工作,只有热爱了才能干好这项工作。做工作首先要保证完成任务,同时还要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以开拓创新的思路,创造性地做好工作。在工作中,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和不同的工作内容,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三、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从报社老师们身上不仅学到了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他们身上那种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奉献精神,这对我改正在过去学生阶段养成的一些坏习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时候,为了赶一个新闻或者特大事件的报道,编辑记者们常常要加班加点甚至通宵工作,废寝忘食,顾不上休息,而且工作起来态度非常认真,这让我非常感动,也使我很受教育。他们加班加点并没有加班费,但他们却从来不计较,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新闻工作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我觉得,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要实现党的xx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就应该有这样一种精神,也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够得到很好的完成。对于我们每一个来说,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以国家以党的事业为重,在工作中发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一心扑在工作上,不计较个人得失,那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在深入一线采访中,我接触到很多先进集体和人物典型,他们有的是不畏艰险,与腐败分子做坚决的斗争;有的是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与犯罪分子做殊死搏斗;有的是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在自己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先进集体里,很多同志都是以集体荣誉为重,团结协作,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所有这些先进人物和集体,对我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我认识到,一个人的平凡是可以忍受的,不能忍受的是对社会对国家没有贡献,而这些先进人物的闪光之处就在于他们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四、在法律意识上的提高。因为是在报实习,接触法律的东西比较多,对我的法律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在过去认为没什么的事,经过学习才知道,都是跟法律密切相关的。我也因此懂得了法律的重要性。通过对一些案例的采访,我发现很多人走上犯罪道路都是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造成的。由此我深刻认识到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加强法律宣传的重要性。特别是一些未成年人犯罪,不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而且也毁了自己的前途,对于家庭来说更是极大的痛苦,而究其根本,就是没有做好法制教育,使他们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才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所以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加强法制教育对于社会来说是多么重要。
在报纸上还有法律服务栏目,主要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知识问答和法律帮助,通过对一些个案的分析和了解,我发现很多于情于理好象很自然的事,其实都是与法律相悖的,这就说明一方面是我国的法律还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说明群众的法律意识也是很淡漠的,遇到事情不是按法律去做,而是自以为是地按照所谓情理去做,结果常常出现违法现象,给自己的他人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一旦诉之法律,则往往不能够胜诉。所以说,我们普法的目的,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掌握法律知识,培养自觉的法律意识,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稳定,社会主义建设才一定能成功。
四、在适应社会能力上的提高。对于我们这样的学生来说,参加社会实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在社会适应能力上有所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首先改正的是过去不愿与人接触的毛病。过去在学校,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关系比较单纯,交往起来也很简单。对于社会上的各色人等,我都是避免接触的,在实习中就不一样了,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除了同事之外,在采访中不仅要接触正面的人物,还要接触那些犯罪分子,以前一提起犯罪分子都是很害怕的,一想到要面对面地交谈,心里真的很犯憷。但经过几次就好了,因为我发现那些犯罪分子在一般人眼里很凶恶,实际上他们内心都是很虚的,特别是当他们受到法律制裁后,更是没有什么凶恶的了,很配合我的采访。而在接触一些其它社会各界人士的时候,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不同的性格,使我在与他们交往时得到了锻炼。
能够在报社实习,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在业务能力上得到了锻炼,在思想认识水平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在法律观念和法制意识上有了增强,在认识社会,感知社会,体验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能够真正运用在工作中,使我感到学习知识的成就感。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使我看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所在,看到了各个岗位上千千万万的建设者们正在努力拼搏,无私奉献,我一定要以他们为楷模,为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报社实践小结篇六
在报社,收获颇丰,认识了许多人,和他们相处很融洽。也学到很多东西,对新闻采编写的基本规律以及市级媒体的运作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第一次暗访
“暗访”一词,于记者而言,是兴奋、刺激的,又是充满挑战、危险的。上个学期,《南方都市报》记者龙志曾给我们讲述他颇具刺激而危险的暗访经历。他的勇气、智慧、心细迎得了一片掌声。当时,已对拥有无穷魅力的暗访迷惑。
离奥运开幕式只有7天。那日,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暗访。
“北京奥运,百年盛世。不少准新人应该会在奥运期间结婚办酒席”。拥有新闻敏感的罗老师将奥运婚庆状况调查任务交给了吴仪辉(实习生)和我。在办公室,我们拨通了仅有的喜得龙婚庆公司的号码,告知对方采访目的,“暂时情况还不知”一句回应过来,接着“嘟嘟嘟”声响起。虽后又得知几个联系方式,但结果一样。既然公开调查不行,于是我和吴决定暗访。
在《株洲日报》和《株洲晚报》的广告栏上,我们知道了他们的地址。下午4点,吴、刘朝勇(实习生)及我三人来到喜得龙婚庆公司。刚进门,特别紧张,万一露馅了咋办。咬了咬牙,硬着头皮走进了大门。几人寒暄一阵,并没有想象中的恐怖。“我哥要结婚了,想到你们这里了解一下情况”我开门见山的说道。由于职业敏感,老板问我哥准备结婚的时间。办公室静下几秒,“9月份”老板向椅背一靠,大笑道。“这是天方夜谭了,哪有8月准备,9月就结婚的。至少要提前2、3个月”突如其来的失误,让我不知所措。你哥现在哪儿,他怎么没来?老板好奇的问道。“还在长沙工作,我家是常德人,我嫂子是株洲的”未来得及反应,话已出口了。随着慢慢的交流,我们了解到现在的婚庆现状并不是很好。“准备了很多奥运婚庆活动,但来者渺渺无几”。2个月下来,他们只接待3对准新人。担心亲朋好友观看奥运不来,是准新人不愿在8月份结婚的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他们更加现实了,虽说8月8日,一个吉祥,吉利的日子,但高额的消费让他们退步了。相对以前,因奥运婚庆活动、车费、人工费等成本的上涨,每对准新人得多花400—500元。酒席费用也涨了。但是否存在酒席倒卖的现象,喜得龙老板认为没有。可不少市民反映存在。为了了解事实*,我们决定采访我市各大酒店。只可惜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准备离开公司时,“你能介绍一下其他婚庆公司的号码吗”吴问道。“怎么可能,说了不是砸自己生意吗”老板直截了当的说。出身的牛犊不怕虎,可还是害怕了,出了错误。
虽此稿最后未能见报,但采访中的经历让我不遗憾。作为一名记者,对市场规律、人物、事件、行业等采访对象的背景资料的了解,应是不可或缺的。一旦露出破绽,采访就可能无法继续,甚至生命安全会受到威胁。虽此次暗访,并不怎么波澜壮阔,触及生死,但还是蛮刺激,有趣的。其实,背景资料的充分了解,不仅方便于采访,而且会提高新闻作品的深度。暗访,刺激有趣,细细品味,乐在其中。暗访,危险恐怖,回头一看,仍胆战心惊。有时,揭开事件*的途径就是暗访。博学多识、处变不惊、明察秋毫应是记者该具备的素质。
寻找那一点
每一次出去采访,老师都会强调注意细节。细节有时不仅是问题的所在,而且是作品可读性、趣味性的添加剂。总编室的黄老师借了我一本名叫《如何成为一名记者》。里面就讲述了美联社记者是如何把握细节,注意细节,以及重视细节。细节丰富了新闻的内容,提升了问题的深度。
实习期间,曾多次出去调查,跑过医院、网吧、超市、酒吧……但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区的一次采访。
7月15日,接到家住佳苑小区的唐先生打来投诉电话。“住在小区都2年了,水电还未到位,都还是临时的”自以为了解情况,可我错了。“什么是临时水电,什么叫水电未到位,具体状况是如何?”*一语道破,惊醒了我。幸未挂电话,否则,只是瞎猫一个,什么也不知。那天,我们约好周末见面新闻有这样一个规律:稿子越长,它的生命可能就越短。黄编辑也有一个口头禅“写得这么啰嗦,一句话就可以搞定吗!”每次改稿时,都会豪不留情的删除累赘、复杂以及没有必要的语句。短短一个多月的耳闻目睹、亲身力行,收获颇丰,懂得了实践中的采访技巧、党报写作的注意点以及记者不同场合表现的身份等等,同时也认清了自己的一些缺点。相信路虽远,行则必至。实习回来,认清缺点,去除缺点,补自己不足,扬自己之长。
报社实践小结篇七
第一天到报社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编辑记者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部里几位老师都很慈祥热情,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很快消除紧张,融入工作状态。每天,在体会记者艰辛生活的同时也感受着新闻的魅力;在感叹于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当中,我逐步的成长;在苦和累当中学习着各种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
在报社里,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外出采访、写稿件,有时听听采访时录下的录音,把录音整理成文字。除了综治行动的专题报道外,日常一般都是写消息,大约800——1000字左右,比专题要好写很多。接热线电话,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拿起笔簌簌写了起来。新闻最容易忽略的是一些事实细节,比如人物、地点、时间必须有确凿的事实依据。否则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打电话四处查找知情者,经确认证实后,再写入新闻消息中。
在实习以前,由于对新闻报道有一定的兴趣,我通过课外学习已经接触了很多概念以及新闻规范,但不专业。如:要注意新闻的负面影响,有些事件如果以新闻的方式发出,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作为报社或者记者在提出新闻观点时,要尽量保持中立。理论与实践是有代沟的。深深体会到将理论用于实践的重要性。
做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对政治思想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特别是采编人员,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变化,以及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等问题,把这些东西消化,变化自己的新闻内容登在报纸上。所以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在我实习过程中,我发现每一名编辑记者在紧张的采编工作之余,都十分注重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保持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这样这张报纸才能够很好地发挥了党的喉舌作用,成为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实习的一个月很短暂,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开始亲身体会到做一个好记者究竟该需要哪些素质。
第一,做一个好记者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做一个记者不难,难得是做一个好记者。在报社实习期间,常常有群众到读者接待室找我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们总是十分热心却极其无奈。很多老百姓办不了的事情,比如说包工头厂拖欠工资,消费者权益没有得到保障,记者只要一句话一个电话就能给他们解决。我发现,为老百姓说话就会得罪很多单位,但是,记者是个需要爱心的工作,只让小部分人说好不是好,只有让老百姓说好才算好。
第二,做好记者需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尤其是机动记者。当有紧急事件发生时,如果你的节奏很慢,那么当你到达现场也许已经人去楼空,一无所获。这样,一条重要新闻的现场性就会变得很淡。甚至,报社会在和同城对手的竞争中落在下风。
第三,实习时要给自己定好位。在实习中,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请教;但是在做新闻时,一定要把自己当成报社一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
第四,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拓展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由于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识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专业的新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想,多读,多学,为将来投身新闻业做好准备。
在业务方面,我觉得我们要想要真正学到东西,真正融入这个社会,要做到一下几点:第一要学以致用。记得第一天的工作时将pdf中的文字打出来,整理完后我才发觉我们在课堂上学过用软件转换格式,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忘记了这一技能。这说明学习得还不够扎实!后来写稿中,我也发现我们的理论学习与现实操作确实有一定的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课堂上学的一般都是通识的,在工作中,每一个公司、每一个岗位、甚至每一个职员都会有自己的风格,虽然如此,但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学理论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尽力学好通识,让它日后与实际工作接轨,学以致用,发挥它的价值。
第二要做好准备。要写一篇好稿件,少不了材料。要拿到好材料,记者在采访之前要好准备怎么写?这样写要用到什么材料?我的记者老师经常是在去采访之前就已经构思好了。
这样到达现场时就会有目的性,而不会哑口无言,还要注意大胆地询问,把材料问到位不仅是记者的职责,也是对读者负责。
第三要写得出色。作为新闻人,报道最重要的是遵循客观性和真实性,但也要为读者考虑一下,不能把干巴巴的稿件让读者看。我的老师就教我要学会“编”,但这个编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合情合理地编。比如去采访市民,有些市民说话的水平有限,不能够一针见血,也有些是只说了表面的,深层次的煤油说出来,这样记者就要发挥编写的能力,帮助市民把他们没有说出来的话说出来,但是,如果是领导说的话,那就不可以随意改动啦。所以,在写稿时除了要保持客观,还要生动一点,要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受。
第四要终生学习。我一直都以为找到工作后,就可以把学习放一边了,但记者老师却告诉我,在写稿之前要看看网上别人写这类稿时时如何写的,可以向别人借鉴一下。老师经常写一篇稿件要浏览几十个稿件,写专题时更甚,浏览上百个。后期我在写稿时,也经常上网浏览别人写的,我发现同样的题材,却有非常多风格,而且有的写的真的非常不错。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无论是做哪个行业,都必须学习。保持终生学习,才能时时进步。第五注意细节。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我想这句话可以用在各行各业。记者在写稿时也得注意细节。往往精彩的细节描写能让读者读出故事性和趣味性。这就要求我们在采访时,不仅要听内容,还要留意环境、表情、眼神、动作等细节。比如慰问特困老人,记者就要留意老人住的环境是怎样的?慰问百岁老人,要留意老人的样貌和精神状态。老师曾经发了一篇她以前领导写的稿件给我借鉴,那篇稿件实在有太多细节描写了,虽然是一篇政治稿,但我看着却像在看故事。很不错。
第六要主动。学东西是为自己而学,不是学给别人的。主动一点才能学到更多东西,比如到报社后,如果没事干,可以问问记者今天有什么安排,又比如一天的工作做完了,但还没到下班时间,也应主动问记者还有什么可以帮忙的。主动一点,就意味着向前一步。最后善于总结。总结时最后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学习之后不总结往往会前功尽弃。自己写的稿对比老师写的,总结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有了质的飞跃。有时我觉得写稿的过程还不如总结的过程重要。
实习真的很快,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昨天还在报社里。还记得我第一天去的样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去的路线,好不容易挤上了拥挤的公交车,好不容易找到了报社,又好不容易得找到了老师,不过一切都是顺利的。
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进入社会,当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真的很紧张。大家都做自己的事情,当我进去的时候只是礼貌性得看我一眼,好一点的给我一个微笑。我不尴不尬得走到老师面前等候发落。不出意外得第一天的任务就是看报纸。
第二天我有了自己的办公桌,我以为我也正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可是我想错了。一连几天我都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的,偶尔老师给我一个任务,哪怕是很小的任务我都大动干戈,搞的发生什么重大事件一样。
第一个星期真的如噩梦一般。在办公室里你会感觉自己完全是多余的,没有人会理你。而且老师们在你面前侃侃而谈,但是任是没有你插嘴的份,第一个星期就在这么浑浑噩噩中度过,当时我的想法就是:完了!完了!这个暑假完了,难道每天在这里做空气。那还不如回家。说真的,我真的有想过不干了,回家算了。
但是所谓绝处逢生,坏到了极点就不可能再坏下去。第二个星期因为报社的活动较多,慢慢得和老师们熟络起来,但是一般来说我还是大气不敢出的那种。说到我的老师那可不得了啊,在我进去以后不久她们三个就组成了太太理财团,有了一档专栏叫太太理财经。在这么强大的老师团里沃的压力可想而知啊。最后还是小l老师开口了:你多看看基金的东西啊。熟了以后可以帮我写基金的文章。听到这个消息真的是煎熬了多年的农民听到了解放的消息般振奋人心啊。我终于可以有事情做了!
但是天下哪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啊。要写文章可以,那必须了解基金的基本常识啊。我这个人没有什么耐心,而且那些名词解释解释得又老长老长的。现在我懂了以后看,我觉得它们讲的很多都是废话,明明很简单的意思被他们解释得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几天那个痛苦不是用语言可以说明的,天天我看得是云里雾里啊。
忽然有一天,老师问我看得怎么样了啊。我这个人胆子也大了,说:看懂了。结果老师就说:今天要写重点啊,你看看有什么好的题材没有?像我这种对概念都一知半解的人,还让我选题材,一听到老师的问题我就蒙了。我当时说:我们可以写写投资者的后市的操作。现在想起来我一个汗啊。这么烂的题材。楼老师也没有多说我,只是笑了笑说:你跟我来的时候一样一点都不懂。你现在还是要多看看,不要急。那时候我就觉得真的要做好一行真的不容易,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
后面几个星期,我不仅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老师更是把写封底报道这种重大任务交给我。说你慢慢写写看,写得好写不好都没事,我会帮你修改的。第一次写的时候当然是力不从心,非常想写好但是知识面不够。而且整个流程也不清楚,到最后写得我累死但是出来的效果还是不行。我非常不好意思得交给老师,老师看过以后没有批评我,只是说这个重点已经抓的非常好了,就是你的新闻结构和欣慰措辞还有很大的不足,总体来说写得不错。当时我那个开心啊!没想到我这个没有什么文采的人也受到了表扬。
以后的每个周五我都会写封底报道,而且越写到后面我越驾轻就熟。收盘后看各个财经网站的收评,然后打电话给各大证券机构采访相关人士关于大盘走势的分析,还有对后世的预测和操作建议。老师也是一次比一次满意。
这次的实习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是新闻写作上的经验,还有如何与人沟通的能力上,而且还收获了几个很好的老师能为我以后的新闻写作提出建议。这个暑假的实习真的过的很有意义。通过这次实习,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得到增强,能够把学到的理论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关于约稿,编辑,校对,排版,彩编等方面的知识,逐渐熟悉了文化传媒方面的一些知识。我学会了怎样同单位的其他同事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在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收到良好的经济效果。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也强烈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素质,不仅要有广博得知识,高超的技能,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较高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而且要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感谢报社领导给我提供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感谢报社的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帮助。
报社实践小结篇八
在20xx年x月至x月我来到了xx日报社我的毕业实习,决定考研的我选择了分散实习,以前总是听学长学姐说实习是大学四年中最刻苦铭心的回忆。
此次短短x月的实习给我留下了的印象,我学到了关于专业的知识,更多的是了社会、了社会各个层次的人、关注了以前从未过的事情,增长了关于专业关于社会各个的知识。次实习期间,我更的真真切切的感受了做新闻的和记者这份职业的。比起前两次寒暑假的实习新的体会,新的感想。主要如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真真切切的认识了党报,实实在在的做了一回记者
《xx日报》是xx市的党政机关报,在来到报社之前,我党报的性质、办报原则、党报的编辑过程发行都的,月的实习,我深深的感觉到了它的强烈的党性;也知道了这份报纸是不对外销售的,它主要是发送至各个职能、各个党政机关的报纸;更懂得了它的办报原则和方针全心全意为为社会服务的。
《xx日报》体现着与时俱进的思想,时刻着为党为服务的理念,这是我的感受。这份报纸是一份四开四版的,每天出版(星期天除外),而且对重大新闻的报道,有版面是转载《日报》上的重大新闻,偶尔有两个版面是转载新闻。《xx日报》还有两个特刊:《文化前沿》(星期一出版)和《财智时代》(星期三出版)。在实习期间,我还在《xx日报》上又是刊登的新闻会是这两三天之内的新闻,而并非所有新闻当日的。陆定一先生“新闻是指新近的重大时事的报道”定义,发布新闻合情。是我以前那种古板的想法不同,我着学习的好奇心。
在实习期间,我还对xx日报社摄影部些许的,进去实习后才知道,原来记者出去采访是不需要拍摄新闻图片的,要上报的主要图片由摄影部派人去拍,而新闻记者只是记录现场和撰写新闻稿,图片会由摄影部的记者直接发送到主编那里,分工非常我的相机完全作用也使我发表新闻图片,但拍摄了难得的新闻照片留着给做纪念了。
最后还有一点,关于记者采访内容的感受,是党报《xx日报》的记者们采访的群体上市委市,个职能分支,采访的内容上关于工业、农业、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与政绩政策的内容。很少有有趣的内容与晚报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一眼便可以看。有些软新闻都谋杀案、天文奇观之类的事件。
这感受这份党报的性质之后,我跟随老师采访了xx县农村信用合作社、仙桃市考察团、市委常委考察园区经济建设、市委常委会议等,对人物事情的采访使我感受到了《xx日报》的性质了对党报内容的和党报新闻的采写。
二、实习老师的专业水准和新闻敏感性
此次实习过程中给我留下最的印象我的老师彭老师新闻的敏感性他报纸的热爱,记者这份职业的喜爱。老师的专业水准和新闻素养给我留下印象,这也我在实习期间前进努力的动力。
老师是90年代初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新闻媒体工作已近15年,在报社也可以说是主笔记者了。他主要每个星期《财智时代》的撰写和编辑工作,是这份特刊的主编。这份特刊主要是报道经济的新闻,主要采访的各大银行、信用社、税收经济报告会。与和打交道需要对经济政策非常,还要各大银行的办行原则的借贷款方针政策,更主要的是我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和。大四的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真是个难题,这里面关于经济专业的知识非常多。
天去报社,听完老师的介绍我整个人都蒙住了,这是以前完全没注过的,并且我对经济这块非常的不敏感,虽说对重大的经济政策会,真正要运用到生活,脑海中一片空白。老师说给我星期的去关注经济、经济并且学会看经济新闻,经济新闻,培养对经济的敏感。要求我每天向他汇报关注过的新闻。老师的和教育,我开始去琢磨去经济领域,慢慢的我对经济新闻越来越敏感。
实习的很短,我可以想象初彭老师当初刚进军经济领域时的样子,他肯定付出了,做了我不知道也不懂得的努力,他肯定读了关于经济的书籍,看了许多经济报纸,浏览了无数的财经网页。他有深厚的功底才可以教育么段的内对经济领域有全新的和认识。与此,他似乎时刻着新闻的敏感性,时刻关注重大事件的。这是我在他身上学到的知识,这将对我以后工作或者学习才产生重大作用。
这是以前完全没注过的,并且我对经济这块非常的不敏感,虽说对重大的经济政策会,真正要运用到生活,脑海中一片空白。老师说给我星期的去关注经济、经济并且学会看经济新闻,经济新闻,培养对经济的敏感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新闻事业
实习回来后,听到同学说实习对新闻行业都完全失去了兴趣,甚至还有同学说以后绝不从事新闻工作。听到的说法,心里怪怪的。从整个多月的实习来看,我不并觉得新闻媒体如此不堪,也同学们那么强烈的想法。
还记得当初选择专业的时候,完全是喜欢行业,这份工作,直到现在我依然喜欢。即使听到过关于行业不好的传言,但我仍然深深的爱着领域。我喜欢去实习,我可以看见更多社会上的美好与不堪、到更多的有用的没用的信息、更多的人际交往和生活的方法。都使我增长了见识,了认识事物的能力,学会了全方位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将走入社会的我而言,经历和经验是多么的宝贵,也许它可以为我扫扫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办公室里,所有记者的笑脸和工作的神情鼓励着我,着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不畏艰难,不怕累,盯着烈日冒着大雨的出去采访,的职业素质值得我学习。短短的里,我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新闻采访与写作之中,才的感受新闻媒体的魅力,才会对新闻记者职业产生敬意。暑假下来黑了好多好多,这是值得的。
收获当然也会欠缺的地方,这次实习,我认识到了在专业素养的与不成熟。自主挖掘新闻线索的能力不强。老师是特刊,每个星期才出一次,忙完老师分配的任务后还有空闲的,段空闲内,去挖掘新闻线索而是坐在办公室看报纸、浏览网页或者跟着记者出去跑跑,的主观能动性。动手能力及写作有待。平时在学校写的新闻很少,加之锻炼的机会少,并且要撰写很的领域的新闻是有难度的,但平时的不积累、不锻炼才会此种在实习期间。体会给我上了的一课,将理论与实践相的学习将会是我以后人生路上的的课程。
在整个实习期间共发表了6片新闻报道,四篇是头版头条。
报社实践小结篇九
20xx年寒假作为一名专业功底不错的中文专业的学生,我来到了《早报》,开始了自己的短暂的实习之旅,所谓短暂就是指寒假这一小段时间。实习大致是从x月x日开始的,随着寒假的结束于x月x日结束。
开始准备实习首先是确定实习单位,结合自己的特点和意愿,我选择了当地的一份都市报——《早报》。理由有四:首先自己比较喜欢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报道,因为这样的报道是百姓喜欢看的,不但有意思、对百姓的生活方方面面有帮助,同时在一些问题舆论监督上能够起到更加明显的作用。其次写都市报道,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都可以进行尝试:消息、通讯、特写更重要的是一些视点深度的东西,较之于时政新闻更具灵活性。第三,《早报》作为本土的都市报可以让笔者更容易接触社会、调查百姓的生活,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第四,笔者了解《早报》是一份刚创刊的报纸,也就是说它是充满朝气的,相对的会给个人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很有挑战性,笔者性格是比较喜欢挑战的,所以这个比较适合。于是通过电话联系、现场考察,笔者选择了这个实习地方。
作为实习记者期间的感受就是无论你是做什么的都要努力寻找一个目标,做媒体的就要找准自己的宣传目标,有一个主题。第二,我确定了一个思想:如果想更好的成长,必须摆脱依赖性。如果想作为一名很优秀的实习记者,必须把自己放在正式记者的位置去锻炼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学到更多。寒假假期很短,而且要过节,所以在实习的时间和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是只要你把握好机会,努力再努力,你就会有所收获的。
进入报社的时候,我清醒看到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一是老师因为本身有报道任务等,不可能给你很多出去的机会,也就是现场采访报道的机会,所以你必须根据指导学会方法,更多的学习是放在自己用心的去看去听、去问去想、去探索去实践方面。二是经验很重要,虽然报社的那些记者很年轻、从事记者这个职业不久,了解到他们大多是从重点本科院校中文专业毕业的学生,来的已有半年了,但是就这个半年足够让你很有差距:缺乏专门的线索,新闻敏感性弱、写作水平的差距、采访等配合度……三是实习生整体现状不是很理想:发现很多的实习生每天都是缺乏激情的状态、不知道思考如何去做去学习,不知道自己独立完成稿子,过分的依赖自己的老师,有时无聊就不正常的上班……所以我告诉自己必须要有信心、要有规划。
我每天都很积极的去上班,虽然是假期但是每天都保证7点多就起床,做很久的公交车,在上班时间前到达,基本上不迟到,而且告诉自己:新的一天,加油!到报社去看新的一天的报纸,看别人发的文章,仔细去思考:他为什么会发现这个,这篇文章的新闻点在哪里?如果是一篇很长的专稿,我就会直接去问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怎么策划的,采访时怎么进行的?花了多长时间做前期准备……通过这些我也开始去思考自己的文章,然后写去发表。
记得我发的第一篇文章是关于家长逼着大学生相亲的,是从我们当地的一个论坛上看到的,然后去证实是真的,就询问主任是否可发,征得同意我就很快发了这样一个消息,虽然字数不是很多,400多字,但是却是我第一天上班就出来的成绩,所以也感觉很有成就感。这也激励我不断的去思考、去锻炼、去发表文章。
后来为了要写新闻,自己去“跑大街”,因为我知道我没有正式记者那么广阔的线索网,也没有人给我提供或者是编辑室还有那些下派任务的报道,这些根本就轮不上我们这些实习生,所以就要自己去捕捉,人家说“脚底板下出新闻”。所以就多跑、耳勤、眼勤、腿勤、手勤、脑勤等等,发现这样不仅自己写稿多了,而且新闻敏感性强了。什么都是相辅相成的,我的新闻敏感性强了之后,更加容易捕捉新闻、也更加容易发表新闻了。后来写的文章有的是自己或身边人亲历的、;比如我发表的;有的是从一些博客、论坛上得到的,如;有些是自己策划的比如“情人节系列”的,“节后消费”之类……
兴的还是做比较大的报道,先后和老师做了当地交通状况尤其是出租车交通状况的专版,近4000字的文章、涉及很多方面,文章发表后影响很大,特别是对当地的交通状况的改善起了较大的作用。还有在金融危机下,关注当地群众就业的问题、深入招聘现场、采访很多人,全面分析普通市民就业的状况和更好就业的措施。关注节日情况,搞了情人节的系列报道,给很多市民节日消费等以正确的导向。如此的还有大学生就业、银行等vip制度市民反响、民俗文化、交通事故等,真正的是都市报道,民生新闻,视点深度,“关注都市发展,关心都市民生”。
在短暂的实习内,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放在一个正式记者的平台上去锻炼,同时抓住任何机会去认真学习和培养做都市报道记者各种素质:吃苦耐劳、思维活跃、新闻敏锐、策划与深度相结合,在老师的指导下,单独和配合发表了30多篇报道,约4万字,加上自己调查、策划等约10万字,居实习生之首。
其实的收获是用心做文章,用文章帮助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认真做人、认真学习、认真做文章。取得了那么大的成绩也主要感谢所有帮助我的老师,他们是记者,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热情令我敬佩。他们不仅教会我新闻宣传的知识,更让我懂得做一名记者的责任与良知。感谢那里所有的记者同事,因为我们是同龄人,有很多共同语言,在我实习那段时间,也很帮助我、关心我,我觉得好的氛围是我成长的重要条件。
实习结束了,我觉得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实习生就是免费劳动力,只要你端正心态、努力去做,你也会收获很多!今后无论我从事什么工作,但我都会:简单快乐、充实提高,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人!
报社实践小结篇十
三峡之行结束后,我在家呆了14天就返回京城。不是做志愿者,而是去中国教育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为此,我错过了8月1日陕西省境内的日全食,西安360一遇的日全食。为此,我也没有能和家人、朋友过多地相聚。
但是因为提早来了三天,我有了两个发表文章的机会。祸福相依,孰能辨之。
历数在教育报实习的一个月,除周末外早上七点半起床,赶九点半到报社,下午四点半之后就可以离开。有两天请假,一周休假,一天采访,算来在报社的日子不过13天而已,真正实习的时间,就是15天。这十五天里,我发表了三篇文章,每一篇都曾四易其稿;排了两个版,有一个版由于粗心数错了行,连累了高老师和排版工作者周六回报社改版;采访两次,一次在紫竹院公园采访4位北京市民,一次在学校用英语采访一位外国奥运志愿者;撰写一份策划,关于高校学生媒体的情况。目前这篇大稿还在酝酿中。
一个月里,我认识了徐老师、高老师、两位张老师、石老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还结识了几位实习生,他们现在都是我的朋友。
一个月里,我接触到正规的报社工作,看到了规范化的运作流程。关于报纸的收获,虽然不多,但也相当受用。
1,定位
教育报的定位是面向全国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内容都是针对知识精英提供他们的所需。如此一来,中国教育报成为了教育行业的领跑者。专业化,是教育报做强做精的制胜法宝。也许中国教育报的发行量不如*大,知名度也没有*高,但是它的广告收入和记者待遇,确是远远好于前者。正是因为定位准,才容易出奇制胜。相反,如果和其他报纸一样都做大综合,竞争太过激烈,想要做到不可替代,实在不那么容易。
横向定位于教育行业,纵向还要定位于主流媒体。既然是主流媒体,那么重大事件、主流声音就绝不能缺少,否则就是将自己边缘化。所以汶川地震、奥运会这些所有媒体都在报道的事件,教育报也出了若干个专版,而且做得很精彩。
经纬坐标精确定位之后,接下来便是细分工作。文化周刊一周四五六日出版,每个版面分别定位为“人文焦点”——关注教育周围时代文化现象,“人文博艺”——培养知美爱美文化情怀;“人文文史”——为教育提供人文常识;“人文笔记”——记录教育时代的心灵和生活。
我第一次对定位和口号的感觉如此清晰。人文焦点记录文化新闻和学术事件,人文博艺是阳春白雪的琴棋书画,人人文史介绍历史故事和文化常识,人文笔记则刊登教师们的感悟和点滴。这些文章的起点都非常高,因为精品的层次都是在大众文化之上的。
2,策划
每一次出报,都涉及到精心策划。这个选题不能陈旧,不能浅显,更不能离群索居。所以我若干次的策划都被否了。有过丰富媒体经验的人,总是一眼就能看出这个选题的时效性与实施难度。徐老师说,当记者最难过的坎,也就在与策划选题。因为能做记者,笔头功夫都一定不成问题,差异就在于能否找到好的选题。我在青年*也有一年多的选题经验,现在看来还是差几个层次。
每一次选题策划好准备实施时,教育报都会做出一个书面策划。即便只是一个版,几篇文章,也会有详细的介绍:都有哪些文章,大概多少字,这些文章和整版主题是什么关系。纵然精短,但也能够帮助所有参与者明晰方向。
3,采访
我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新闻,只是有一些在青年*的实践经验。所以采访,也都是凭着感觉来。以前在青人有过为数不多的几次采访,都是很简单的确定主题设计采访提纲,然后约学校的老师进行就可以了,甚至下课堵在老师门口随便问两个问题。而在教育报的两次采访,让我深刻明白了什么叫采访。
首先,给你一个选题,告诉你我们需要一篇什么样的文章,给你限定时间和字数,剩下的事情全权交给你。
三千多字的大稿,我和两位实习生讨论,分工,然后各承担一方面的写作。
我需要写的是奥运对北京市民带来的影响。从文明程度、生活习惯以及我所没有想到的方面。我决定采访几位北京市民。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起来,去紫竹院公园走访早晨锻炼身体的人。锻炼身体的人很多,我需要寻找看起来不那么忙,比较面善好说话的,并且有一定文化层次能说出个一二三的市民。选定采访目标之后,在距离他们五米时就要开始微笑,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也是拉近距离的一种方式吧。果然她们看见我微笑着走近,也笑笑跟我打招呼。一开始我有点紧张,一上来就直奔主题,说,我是教育报的记者,现在在做什么文章,想问她们几个问题,还煞有介事地拿出手机录音。结果我采访的第一位大妈一下就紧张了,只是不停的重复北京变得多好多好,心里有多高兴,但是说不出具体的细节。在我的提示下也只是对文明程度进行了评价而不是描述。五分钟,问不出什么东西的我只好无奈地离开。采访第二位市民时我吸取了教训,现在旁边观察了她一会,然后走上去随便聊了两句,再开始进入正题,也没有提录音的事,我们聊了20分钟,说到了很多我没有想到的问题,除了公众的素质,还有政府的作为。第三个人是刘阿姨,这次她在唱京剧,我坐在旁边听了一会,她唱完我立刻鼓掌,虽然基本上听不懂。阿姨挺高兴,我们就坐一块开聊,整整聊了一个小时。我压根没有提我是来干什么的,只是在聊天中不经意地将话题朝这个方向引,结果的得到的信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写新闻稿就是在讲故事,所以细节是最重要的。而采访就是在不断地挖掘细节。
采访外国志愿者就没这么顺利了。一方面我没有充足的准备,因为我对选题的意图没有理解清楚,因而没有设计出有价值的采访提纲。再加上语言的表现实在令人太不满意,很多问题问不出来或者表述不清,而且一些问题他回答了我也没能听懂。而且我在采访上一个致命的弱点是没有追问,他说什么就是什么,细节的东西就没有拿到太多。这个教训很深刻,我学英语的紧迫感一下子被激发起来。
4,写稿
新闻稿,就是给读者讲故事。所以唯有细节和故事性,才能真正打动读者,让读者在五秒钟之内决定去看这篇文章。我之前写的文章要么是散文,要么是评论、随笔,就是在自说自话,而现在学着描述细节,学着讲故事,学着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而不是堆砌一些自以为深刻的观点或者自以为优美的语言。在报社看了无数报纸和无数投稿,语言再美、观点再深,没有打动人的故事性,我的目光绝不会在其上停留超过五秒钟。那些或许很美的东西我不会去欣赏。转而一想,我写文章时也需要注意这个问题,那就从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开始做起吧。
5,态度
我以为自己对手头的事情非常认真,我以为我会不遗余力地将事情做好。实习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的责任意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上次自告奋勇去做版,连学带看,总算画好了一个版面,再到处找图片,很是辛苦。结果校版之后我发现,自己校对的版面上,被高老师密密麻麻画了很多圈圈点点,自己真是太不细心了。更离谱的是,自己为校对没有问题,报纸版面排好之后,高老师第二周告诉我:我画的版数错三行,结果周六不得不把排版室的人叫回报社重新排版,总编亲自签字重发。听到这个消息我那个懊恼呀……在教育报版面上有一个错别字就要扣五块钱,而且以两个十五,三个三十这样的方式惩罚。我不知道这次事故有没有给别人带来损失……高老师大概是希望我哪里跌倒哪里再爬起来,第二天又给了一个版让我排。这一次小心翼翼地画版、设计,排版之前就自己把图片找好。这一次没有再出错。我很感激高老师,能给新人犯错和改过的机会。但是另一方面,我的态度实在需要加强。……任何事情都不是做得差不多完成任务就可以了,而是要做到极致,做到100%的完美。别人能想到的我要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我也要想到。精益求精,我对这个词有了深刻的体会。
报社实践小结篇十一
报社做编辑个人实习报告
一、实习内容
经过高三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现在回忆一下,仍感到幸福。选择中文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对写作的爱好和对文学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宝贵的大学生活就要走到尽头了。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选择继续求学,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学习之路就走到尽头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吗,在自己的身边,总会有一些东西自己从未接触过,总有一些东西需要自己从头学起。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徐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实习。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杂志社实习,能有机会让我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杂志社各项工作的操作,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二、实习过程
第一次走出校门,来到工作岗位,这对于我来说什么都是全新的,都是让人兴奋的。整个实习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一)学习过程
最初的一段时间,我都处于学习阶段。这种学习,包括对刊物的了解,对刊物运行的了解,对本杂志社的了解和对编辑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阅读本杂志社的刊物。它包括中学版与小学版。在充分了解杂志的内部结构后,杨社长又为我讲解了杂志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所经程序。并为我请来了本杂志社的主编翁永良翁老师,为我讲解什么是编辑、什么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编辑的具体工作等问题。
(二)约稿过程
在进行完初步的学习阶段后,就要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了。我的主要工作即实习内容便是约稿。
在了解刊物的主要方向后,根据自己所负责的“中学版·发明展示台”和“中学版·探索”版块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约稿。
(三)编辑阶段
在约来一定数量的稿件后,在翁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我开始进入编辑阶段。因为约稿得来的稿件,大部分是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时的参赛稿件,在内容、长度、趣味性等方面都不太适合直接刊登,都要经过编辑、更改后才可以使用。
在经过几次尝试后,我所编辑的几篇稿件,都顺利通过了审核,被刊登了出来。
报社实践小结篇十二
新闻财经班 廖建林 1104102138
实习单位:厦门日报
实习时间:20xx年x月31日-20xx年x月28日
实习情况介绍:
本人从8月底开始在厦门日报采访中心实习,在四个月的实习过程中,在采访中心各个部门记者的带领下,深入采访一线,单独和合作完成采访作品总共60余篇。参加了厦门传统节日中秋民俗博饼的采写、参加厦门日报读者节活动的采写、对陕西华南虎事件的落地追踪报道、灶王府酒店的案件过程追踪报道和其他一些社会新闻和热线新闻的采写。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胆量,让我更加的成熟和稳重,让我的内心更加的丰富。
刚刚进入报社的时候,便遇到了厦门一年一度的新闻高峰期,特别是第十一届厦门九八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会展中心的举办。因为当时没有多大的经验,所以很少随记者出去采访,而是呆在报社看报纸和帮忙一些简单的材料打印和整理。但是在记者到处奔波的时候,我开始明白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意义所在。同时在一些记者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厦门日报的报纸定位是都市性党报。既是都市报,也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这对于我往后采访新闻的时候选取角度有很大的帮助。九八投恰会结束后,我被调往了面对新闻第一线的社会部——也是报社最繁忙的部门。
在往后的四个月里,我开始渐入佳境,第一次出去采访就是单独圆满完成任务。此后在记者老师的带领下,不断的接触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有的时候,甚至报社领导直接给一个线索,自己就单独一人直接出去采访。刚开始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在经验不断得到积累和记者的提醒下开始有了很大的进步。到实习期后半段,已经基本能独立完成采写任务。此后参与的一些新闻采访如《四星酒店群发短信招三陪》、《厦门虎咋出现在陕西?》《商家炒作噱头忽视社会责任》等一系列有影响的重大新闻都受到了报社领导的表扬奖励。
实习业务收获:
在这四个月的实习中,我从一个年轻莽撞的实习生变成一了成熟的实习记者。从一个连路都害羞问而宁愿多走一点的人成长为一个胆大心细,遇事成熟稳重的人。实习不但让我增长了自己的业务知识,深刻的体会到了新闻采写的艰辛,锻炼了自己的新闻素养,更是增长了自己的见闻,锻炼了自我。在新闻的采写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使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得到了增强。
新闻采写就像是做一道鱼宴一样,记者就是厨师,读者就是食客。只有食客喜欢吃的鱼才是厨师要做的,也只有读者想要看的新闻才是记者要去做的。这和厦门日报的办报理念“传媒力量源于读者”一样。要做一道丰盛的鱼宴,需要三个方面:线索、采访和写作。
第一步,食客想要什么样的鱼,什么口味,你就要做什么样的鱼宴。同样的道理,读者喜欢看什么,你就去报道什么。这就和报社的办报理念——传媒力量源于读者一样。当然我们要避免过分的夸大事实,过分地添油加醋,不依照客观实际去编制假新闻。“纸包子”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厦门日报》是都市性党报。它既有党报所必须的党性,要求有舆论导向,又要贴近群众,深入读者。而我所在的社会部则是最贴近读者群的地方,很多线索除了各记者自己所把关的口子外都是靠热线群众举报所得。
厦门日报所举办的各种和群众互动的活动,如:厦门中秋博饼、好书送农家和厦门读者节等都是群众喜欢的活动。这些活动我都有去采访,深入读者群,倾听他们对党报的要求,同时也在这些活动的时候获得一些很好的线索。线索是一个报社生存的关键。我们部门领导曾经和我们说过,“有了线索才会有其他,线索是新闻报道的一切根本,在寻找线索、采访和写作中,的困难不是你写出多好的文字,而是你挖到多重大的线索。”
根据我所在报社四个多月的观察和了解,报社线索来源一般有几种,除了各部门的线人提供和群众所爆料外,一些隐藏更大线索则是你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其他媒体报纸往往都是提供给你的线索之一。报社领导要求记者们,每天第一件事情就是阅读当天同城的所有报纸和一些网上新闻。《厦门虎咋出现在陕西?》就是在阅读当时网上新闻后根据华南虎原名是厦门虎而做的做的落地新闻。此后这件事在厦门引起读者们的反响,参与讨论的人群很多,报社还派记者前往陕西探查情况。
第二步,就是怎么去弄到这条你想要的,也是食客想要的鱼。你可以采取钓,也可以网。但是不同的情况你需要不同的方法。这也就强调新闻采访的技巧。怎么样从当事人身上得到你想了解,观众读者想知道的内容。在接到新闻报料以后,对于一些题材比较重大的新闻,往往要了解这个事件的背景:全国其他地方乃至世界各地关于类似这种事情的讨论。例如在采访sm城市广场因为摸车比赛导致一些参赛选手晕倒,引发家属砸车的事情。虽然是突发的事件,但是我们却一边赶往事发地点,一边和另一路记者商量这件事背后的影响。在找到相关类似此类以重大经济诱惑来损害参赛者的商业活动的事件后。
虽然砸车事件只是一件偶然的事件,但是我们却把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了探讨,以市民、医生和律师的观点来驳斥这种赤裸裸的商业行为。此事引发政府部门的关注,市行评代表到现场调查了此事。另外对于一些突发的事件,你根本没有这么多时间来考虑事件的影响,需要立即赶往现场,这就需要你平时的经验积累。一道现场就知道需要问什么内容,问什么人,最重要的是新闻的五要素必须要齐全。
采访技巧还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记者并不仅仅是记者,有的时候也需要扮演各种其他的角色,比如暗访和其他一些情况。由于我所处的部门比较多人反映社会的黑暗现象,所以我们经常就出去暗访,经常都要把自己当作是最专业的演员。给什么角色就演什么。语言技巧上,要学会圆滑,说话要看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情况。譬如,对于一些受到伤害的当事人的亲属,他们本身就已经要承受足够的伤害了,如果这时候你毫不理会,直接了当地询问当时的情况,也许就会遭到拒绝。所以当时的情况你就要体谅到当事人的心情,同时也要注意到新闻的客观性。
第三步,新鲜的鱼到手了,就看你怎么去做一道丰盛的鱼宴,用什么调料,什么方式,是水煮还是煎炸或者红烧。这也就是把采访所获得的信息组合成一篇文章。新闻不是规规矩距的老套路,也不是按部就班的前因后果。在报社的时候,很多记者都和我说过,新闻也是一种文学。好的新闻也是一篇朗朗上口的文章,特别是一些事件的发生。要把读者最想知道的情况,事件魅力特色的东西展现出来,那就是要正确处理报道的标题,特别是一些小标题。现在读者的节奏越来越快,很少花大量的时间来阅读全部内容。
所以,要把读者最想知道的最容易被吸引的东西放在标题,一下就抓住读者的眼球。有眼球才有经济,当然这还要考虑到不能夸张,不能变成噱头。另外叙述一个新闻事件,要学会讲故事的方法、技巧。只是呆板地说,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即使是再好的新闻也不会有人去读,另外还要考虑的新闻的深度,能让读者思考的新闻才算是成功的新闻,因为这是从新闻的社会意义上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