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村社会文化考察报告 文化考察报告总结篇一
中秋节社会文化教案
推荐度:
考察报告总结
推荐度:
工作考察报告
推荐度:
外出考察报告
推荐度:
参观考察报告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到今天为止并没有像古希腊,古埃及那样,埋没在历史中,而是继续发扬光大。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贵的东西,如令国人骄傲的发明,流传千古的名著,令今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等,无不在展示古人的智慧。时间可以把一个事实变为历史,而历史可以把一个小小的地方留在人们的记忆里。*的密溪村就是如此。
*市九堡镇密溪村是江西省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从*市西行40公里至九堡镇官仓圩,再沿一条古驿道逶迤北去约5公里,便来到了深藏在凤凰山下一个群山环抱的客家古村落、清代著名理学家罗有高(字台山)的故乡——密溪村。临近村口,只见两边山坡对峙,古树参天,脚下的.山路隐没在拐弯处,迎面看见一座高耸入云的五层古塔凝秀峰塔,矗立在左边山坡上。越过山口,视野豁然开朗,一片阡陌纵横、葱郁碧绿的山川田野和鳞次栉比的村庄呈现在人们眼前。哦,这就是“一带密溪淌绿水,千寻松竹染红霞”的密溪村!
密溪村境内有三条小溪流过而得名,这点很有些类似今天的赣县三溪乡,三溪乡也因为境内有三条溪流过得名。这种地名简朴如斯,足见开基人的淳朴。这种地名取法在赣南各地广泛存在,如一群鸭婆喜欢呆的地方用来开基了,此地叫鸭婆岽;时有白鹭飞来飞去的地方用来开基了,此地叫白鹭;最早搭建了三座棚寮的地方用来开基了,此地叫三寮;一片蕉林的地方用来开基了,此地叫蕉坑;满眼是芦箕的地方用来开基了,此地叫芦箕窝……据《江西省*县地名志》记载,密溪的开基者为罗密峰,从宁都县城的大埠迁居而来,迄今已有近三十代人繁衍于此了。许是罗密峰喜欢这里密密如织的溪流,便用了名字中的“密”字和这一地的溪水,叫开了“密溪”名。如此,这名字便有了十分丰富的地理内容与人文内容。密溪村以罗为绝对大姓,传说,另一王姓大族在明朝时,因家道衰微,田屋被罗氏逐次买尽,而迁居稍远处。密溪村地处宁都通往*的古驿道上,承接着千年来宁都至*至福建的客家人南迁的脚步。
密溪现存近百幢大大小小的古民居,多为明清时期所建,规模宏大的主要有罗氏大宗祠、罗应文公祠、应宗公祠、石泉公祠、淳夫公祠、皋泽公祠、密峰太公祠等十几处,一般占地面积都在三四百平方米左右。大小不一的私厅、私宅,则如星罗棋布,众星拱月般地散布在村内,多为砖木结构,也有一些祠厅全用木料构建,大部分屋顶都是两面坡下水的歇山顶或硬山顶式,许多隔间垛墙都上瓦端,突出檐外,昂首飞翘,颇有动感。
其实,密溪真正有人文内容的时代是在开基三百年后的清乾隆年间的罗台山时代。从这个时代开始,密溪村开始出名。出名始作俑者为罗有高(1733—1779),字台山。清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虽两次京试未中,但因文章出众,流传全国,影响后世。他几乎是个全才“能拳勇,善击剑;又工古文辞,潜心理学,终身以钻研儒道、佛学为业,造诣极深”。文学方面,罗有高以散文见长,既取众家之长,又独树一帜。台山于乾隆四十四年因病卒葬原籍后,密溪建有“台山园”和“台山学堂”以作纪念。可以说,台山这位历史名人的出现,使罗氏族人引以为荣并倾力大兴文风。密溪历史上乡宦众多,文风昌盛,也正是自乾隆年始。
不过,最令人驻足忘返的是密溪古民居的建筑装饰艺术。如罗氏大宗祠,大门两侧一排清明碑刻,青石板台阶两端屹立着一对威武的大石狮,门槛边一对精雕细琢的荣鼓石,高大雄伟的木门廊上高悬金字匾额,祠堂内外的木立柱、顶棚、雀替、挑檐和斗拱上都巧妙地装饰有多种手法雕刻的图案,在木构件上有多处层层累叠伸挑。使人赞叹不绝的是门廊顶部天花板上镶嵌着一幅由近百幅龙凤、瑞兽和花卉图案的雕板,均以深浮雕、镂雕等精湛工艺手法雕就,形态栩栩如生,构图严谨,寓意深邃。祠堂内的柱梁斗拱之间保存有不少绘画,上厅天花板上又镶嵌着两对倒立的木雕描金狮子,宛若在活蹦乱跳。其他宗祠在装饰艺术上既独具风格,又有相似之处。
往事越千年,江山留胜迹。作为赣南客家重要一支的密溪村,不仅承载着千百年的历史信息,而且为研究赣南客家史以及经济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社会发展到今天,现代建筑早已逐渐取代了四合院,老胡同,古建筑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视线,但却显得更珍贵。这些历史文化,不仅向我们展现了古人的指挥,而且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们是那样的稀少而珍贵,所以我们应倍加珍惜。这些文化不仅活在历史中,而且也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s("content_relate");【村社会文化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余畈村实地考察报告
05-09
于家石头村古建筑测绘考察报告
05-09
学习整村土地流转新模式考察报告范文
12-02
关于社会文化的英语谚语名言
11-08
考察报告
02-20
考察报告
08-17
小学考察报告
02-24
德国考察报告
02-25
专业考察报告
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