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员工对绩效考核的理解和认识篇一
二、搞绩效改革,先弄清楚。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换句话说,原来的考核有啥问题?是为了把第五、第六级别的人员纳入进来一起考,扩大考核范围所以才改革?还是以前考核的目标制订的有问题,或者说考核的程序太繁杂?再或者考核完了应用不公平、不公开等等?案例中刘副总实施了新的考核方案后,下边人的那些反应恰恰是最需要解决的,可能也是以前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但新的方案实施后并未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别轻易说绩效改革,绩效也别轻易改,尤其对一些业务较为稳定、工作岗位相对固化、工作量易于描述的企业来说,别总把精力放在什么绩效改革上,造价咨询企业,按照项目、按照工作量、按照完成时间、按照准确率,都签个业绩合同,多发钱鼓励员工出快活、准活,少弄一堆考核表天天让他填。工作是干出来的,不是考出来的。至于什么第五、第六级,我倒觉得这个可以灵活调整,没必要因为这样的设置给考核带来障碍,改个什么职级序列比绩效改革容易的多,单纯的多。自己搞复杂了,也把简单的绩效弄复杂了。
三、跳出考核看管理,考核的对象是什么?是人!人有一些本性是天生与考核相抵触的,比如懒惰、满足、投机等,说实话我在每一个单位谈到考核的时候,都会直言不讳地和老板说,别指望考核能把你的企业业绩考上去,即便有这样的企业,起决定作用的也不是考核的作用,而是人性的使然,考核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群相对心态积极、想干事的人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团队和组织,这时候只要目标明确,薪资有吸引力,我想不必再在考核他们的问题上下太多工夫,花费太多心思,总想着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应该对应每一份业绩,那是老板的理想。
四、是不是说考核就不重要了?错!考核不在考核本身,重要的是由考核所引发的一个考核管理的链条,这里面涉及到企业战略目标的设定、业务目标的设定、职能部门目标的设定、中间的跟踪推进、出现偏差或者完不成的应急方案、管理层与执行单位的密切沟通等等,按照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定义讲,就是绩效强调的绩效管理而不是绩效考核。我们应该把心思花在考核目标的确定上,企业要什么,就考什么;企业缺什么,就考什么;应该把心思花在考核目标制定的双向沟通上,其实沟通的过程就是大家凝聚共识、统一思想的过程,这一点非常重要,做好了这一点其实绩效考核便成功了一大半;我们应该把心思花在对考核目标过程的监控和帮助上,考核,必然会有高低,单纯关注结果而不考虑过程中的动态因素、资源支持、及时沟通等,考出来可能大家也不认可。考核只是手段,其实根本目的还是希望大家把既定的工作完成,所以还是要把聚焦点放在如何协助业务部门达成既定的工作目标,而不是天天催着他填什么考核表。
五、别神话绩效考核、绩效改革,也别抵触。坦率的讲,国内做绩效考核非常成功的企业并不多,不是因为工具问题、也不是企业水平不行,而是我们要时刻记住,绩效考核的对象是人,有人说绩效考的是事,不是人,这更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观点。事终归也是人做的,所以我们还是花点心思在沟通上、在配合上、在协助上,否则总是一本正经的弄一大堆的kpi,只会让员工感动不爽,不爽到一定程度,人就走了。
六、说说我们单位的情况吧。我们是一家建筑房地产企业,因为采用了一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老板提出要对考核进行改革。大家千万要注意,别一听老板要改革,就赶紧闭门弄个改革方案啥的。先耐住性子和老板沟通一下,同时也要对以前的绩效做一些梳理,沟通的时候要有目的性,这样老板说改革的时候也比较有方向。还是我上面说的那个思路,之所以改,肯定是原来的有问题,至少说不完善,那就先把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尽量沟通清楚。否则另起炉灶、弄一套什么改革方案必然会水土不服,胎死腹中。估计案例中那个刘副总过于着急了,应该先潜伏一下摸摸情况。
员工对绩效考核的理解和认识篇二
1、在绩效考核方面,按照邓经理提出的“大框架不动”的要求,我对公司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进行了适当修订,对绩效考核领导组各成员的考核职能进行了明确分工,充实了副总经理(含总助)、企管部经理、品质部经理、绩效专员的考核职责;取消了原办法中耗时耗力的复议程序,改为由持不同异议人与考核人员直接沟通,无果后向人力资源部进行反馈的处理办法;新增了一些规范部门领导对下属认真公平考核的考核条款,形成了“以部门自主考核为主、以职能单位复核评审为辅”的绩效考核体系。在经过公司副总、总助及各部门/项目部经理审阅签字后,目前该办法已呈报总经理。
2、按照以上总体要求和思路,我集中对公司目前急需改善绩效的一些岗位,进行了绩效考核表修订,主要有工程主管、工程维修工、保安主管、环卫部项目经理、南站项目经理、南屯项目部垃圾清运工等岗位。
考核办法修订的具体操作程序为:先熟悉了解目前正执行的考核办法,仔细阅读其岗位说明书,现场了解岗位实际运作,征询主管领导对现行考核办法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岗位工作的具体要求。
按照邓总提出的“抓住关键环节、实施量化考核”的总体要求,在设计修订各岗位绩效考核表时,管理人员着眼于“安全管理、计划落实、员工考核、制度执行、特殊贡献奖”五个方面展开,四个考核项、一个奖励项;职工包括“安全、计划、制度执行、品德与知识、特殊贡献奖”五个方面。
目前已修订的考核表共涉及岗位19个,涉及人员56人,其中有8人对考核办法已签字认可(环卫部经理1人、项目经理5人、广场人行保安主管1人、桥东宿舍保安负责人1人);南站项目部5人、工程部经理1人、工程技术总工1人目前正择机进行进一步面谈(已同邓经理沟通,需组织相关领导参加);南屯垃圾清运工3人、垃圾清运司机3人、装卸工2人已经项目经理认可并正在签字;另有民生、晋商项目部的工程维修人员考核表(涉及10人)已经工程部经理、工程技术总工、项目经理、工程维修人员认可,待同工程部经理、工程技术总工面谈确定一些相关事项后,同交警支队工程维修工14人、中医院工程维修工9人统一格式做修改完善。
1、由于目前执行的绩效考核办法对各项目部经理自身的工资发放和职位升降影响较小,大部分人员对公司实施绩效考核重视度不够,无论是在配合人力资源部修订绩效考核办法上还是在落实执行上有不少是处于应付状态;职能部门作为监督和复核单位,只有在检查中发现问题时才能执行考核职能,具有滞后性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缺陷;
2、目前各部门的基础性管理工作都存在细化不够或深入不到位现象,岗位标准不明确、操作规范没有具体落实到各个部位、各个动作以及每个时间段上,大部分管理人员由于受观念或素质的局限,忙于处理发生的具体问题,而对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则考虑的较少,这容易使得不少部门对内部员工的岗位考核工作流于形式,真正对绩效提升作用有限;
3、目前公司各职能部门有不少承担着考核职能,但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状态,部门间横向交流较少,没有从公司全局的高度将服务品质建设、工作督查、岗位操作规范修订及绩效管理等方面的事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和考虑。使的品质建设和绩效考核只是专注于一些细节,关注于一些发现的问题,不能将这些问题总结提炼,并以岗位标准、操作规范的形式予以固化,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针对业务单位管理人员对绩效考核重视度不高,存在应付的现象。
原因分析:不少管理人员把提升部门绩效与员工绩效考核当作不同的两件事来认识和处理,有的甚至认为绩效考核会影响到团队的团结,不利于管理。仔细剖析后,我们会发现:产生这种想法的主要原因其实在于内部岗位标准不明、责任不清,一些部门领导用人管人不是依据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来要求、来运作,而是靠权威靠人情靠随性来进行内部管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以人情管人而非制度管人”的不正常现象,最终导致实施内部考核时,成了“烫手山芋”不好落实。我认为,目前每个月部门人员都评为满分的部门都存在“以人情管人而非制度管人”的现象,也就是说在岗位标准、岗位职责建设及贯彻上这些部门都存在不足。
建议:要考虑以季对各业务单位进行打分排序,依此来拉开业绩好的部门与业绩不好部门的工资差别,并引进淘汰机制,以进一步强化业务单位领导的主体责任,增强他们的绩效意识,使他们产生一种“部门绩效工作干不好就没法存身、没法立足”的压力和动力,使他们具有了一种主动改善绩效的强烈意愿。
2、针对业务单位基础性工作细化不够,考核对部门绩效触动提升有限现象。
原因分析和建议:不少业务单位管理人员由于受观念和素质的影响制约,很少能静下心来仔细关注各环节细节,很少能对日常发生的一些问题进行疏理和分析,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及时在制度及规范中予以完善和充实。当然这和公司在此方面的关注度和支持度不足有关,在公司的统一组织规划下,品质部、企管部、人力资源部等单位应该有序下驻项目部各点进行技术指导,以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另外当操作规范细化不够时,考核指标就很难触到岗位运作的关键点,因为绩效考核主要是抓过程、抓控制,当问题发生时,其实公司已经付出了代价,是属于“亡羊补牢”式的滞后举动。所以要想使考核方案贴近实际、产生实效,必须要有项目经理的大力支持,必须要改变他们被动参与考核的现状,要使他们认识到只有他们才是实施绩效考核的主体,其它部门都是协助单位。当然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光给他们培训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把他们部门的绩效与部门每个人的工资进行直接挂钩,且挂钩金额要能引起他们的重视,太少了不痛不痒,太大了会打击人们的积极性。
3、针对各职能考核单位横向交流少难以形成考核合力现象。
原因分析和建议:要按照日本丰田精益管理中提出的“碰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探究其根本原因,获得解决问题根本之道”的思路和理念,对目前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质量重新进行一番回顾和审思。在考核工作中需打破以往存在的部门界限,设立公司考核例会,在考核制度制订、考核辅导、考核实施、考核总结中由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协调联动,尽可能的发挥各部门专长,并形成合力。
另外在公司所制定的制度中,离员工最近最容易被执行的其实是岗位标准和操作规范,在品质建设方面如果只强调管理人员,而不能及时通过岗位标准和规范予以固化和体现的话,很可能会流于形式,因为一线员工才是品质的真正执行者和体现者。
为彻底改变公司目前各业务单位对部门考核不够重视、对绩效提升意愿不够强烈的现象,特提出以下构想:
1、变岗位考核为部门考评。
将公司所有项目部以季从“部门绩效完成情况”、“员工纪律遵守情况”、“安全情况”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并予以打分,按打分结果依次将各项目部划分为“优”、“良”、“中”、“可”、“差”五类,“优”类占总项目数的10%,“良”类占20%,“中”类占40%,“可”类占20%,“差”类占10%。
“优”类项目部:每月项目经理可增加1000元绩效奖金(各层级领导在此基础上依次低200元),职工可增加200元绩效奖金;
“良”类项目部:每月项目经理可增加500元绩效奖金(各层级领导在此基础上依次低100元),职工可增加100元绩效奖金;
“中”类项目部:工资保持不动;
“可”类项目部:每月项目经理需扣除500元绩效工资(各层级领导在此基础上依次低100元),职工扣除100元绩效工资;
“差”类项目部:每月项目经理需扣除1000元绩效工资(各层级领导在此基础上依次低200元),职工扣除200元绩效工资。
各项目部按以上类别每季度考评一次,考评完后,按照“上一季度工作表现作为下一季度工资发放依据”的总要求,各类别人员在以后的三个月内分别按以上办法发放工资。“中”类项目部连续两季被评为“中”时,第三个季度按“可”类部门工资办法发放。“可”类项目部连续两季被评为“可”时,第三个季度按“差”类部门工资办法发放。“差”类项目部连续两季被评为“差”时,更换项目经理,第三个季度按“差”类部门工资办法发放。
2、变一刀切式岗位工资为由部门根据员工具体表现自主调整绩效工资。
在以上类别和总体工资框架内,每月由部门申报员工个人具体绩效工资分配数额,原则上员工最高绩效工资上限为绩效奖金的150%,下限为绩效奖金的50%;或上限为扣除金额的50%,下限为扣除金额的150%。特殊情况突破以上限额者需注明具体原因。
3、变品质、绩效管理为品质、绩效指导。
对于被评为“差”类、“可”类项目部,如有需要,可优先得到公司品质部、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指导,对这些项目部针对自身存在问题所提出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公司在人、财、物上要优先予以考虑并大力进行支持,以帮助其尽快改善和提升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