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初三物理重点知识点通用

2023年初三物理重点知识点通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26 13:11:04
2023年初三物理重点知识点通用
时间:2023-04-26 13:11:04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初三物理重点知识点篇一

初三物理教学总结

推荐度:

初三物理教学反思

推荐度: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推荐度: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推荐度: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物质由分子组成;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非重力等外界因素影响) 扩散现象说明:

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3.决定扩散现象快慢的因素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4.分子的热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5.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固体最大,液体其次,气体最小。当分子间距离过大时,分子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忽略不计(破镜不能重圆)。

二、内能

1、内能:

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 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2、内能的改变: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c、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做功的实质:能量的转化。

3、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它是过程量。

4、内能与机械能:

内能是微观的,机械能是宏观的。有机械能的物体一定有内能,有内能的物体不一定有机械能。

三、比热容

1、比热容

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它是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形状等无关。 定义式:c=q 单位:j/(kg·℃) m?t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能力的强弱。 相同质量的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升温少的吸热能力强 相同质量的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用时长的吸热能力强      2、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

3、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0) (或q吸=cm△t ) q放=cm(t0-t)(或q放=cm△t )

一、热机

1、热机:把的机器叫热机。 2、内燃机:

①冲程: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②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③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

汽油机:气缸顶 吸入 柴油机:气缸顶 吸入3、飞轮每转动两次,做一次功,完成四个冲程

二、热机的效率

1、燃料的热值

①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的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 ②定义式:q=

qq(q为热值) ( 若燃料是气体燃料 q=) mv

77

7

③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j/m3 读作:焦耳每立方米

酒精的热值是3.0×10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j。 煤气的热值是3.9×10j/ m,它表示:1m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j。 ④关于热值的理解:

a、对于热值的概念,热值是一个理想值

b、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2、 热机的效率:

(1)定义:热机工作时, (2)η=q有/q总×100%

式中,q有为做有用功的能量;q总为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3)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 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②尽量减小各种热散失。

③减小各部件间的摩擦以减小因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的能量。 ④充分利用废气带走的能量,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3

3

7

燃料的

三、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 利用内能直接加热物体 ? 利用内能来做功 2、能量守恒定律:

? 能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 “第一类永动机”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一. 两种电荷

2、两种电荷:

正电荷的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的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4、电荷量 c) 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是-19(元电荷) 5、验电器

6、摩擦起电的实质:(参与摩擦的两个物体带上了的电荷)

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7、导体和绝缘体

①导体(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

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②绝缘体 等。

③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二. 电流和电路

1、电流

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方向: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路中:正——负;电池中:负——正) 2、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3、电路

(1)

定义:能够提供电流的装置,或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干电池化学能—→电能

蓄电池

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②用电器

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④导线: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

通路:接通的电路。

化学电池 断路:断开的电路。

①电源

4、电路图:

画电路图的注意事项:导线横平竖直,不能用曲线,做到有棱有角,开关一般断开,元件的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最好呈长方形.

三. 串联和并联

四. 电流的测量

1、电流: ? 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 单μa2、电流的测量:

② 选择量程: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 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 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③、电流表的使用

(1)

(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3)

(4) ④、电流表的读数 (1)

(2); (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五.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公式:i=i1=i2 (用电器越多,亮度越低)

2、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公式: i=i1+i2 (用电器越多,干路电流越大)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一、电压

1、电压的作用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用字母表示。电压的单位 v )

② 常用单位:千伏(kv )、毫伏( mv )、微伏(μv)③ 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 mv 1 mv=1000μv ④ 记住一些电压值:

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进,负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预先不知道被测电压的大约值时,先用大量程试触。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5二、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1、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公式:u=u 2、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公式:u

1、电阻

? 定义: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做电阻

? 电阻的符号 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κω)、兆欧(мω)。 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导体,横截面积小的电阻大。 同种材料制成的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的导体,长度长的电阻大。

导体电阻的大小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 3.导电能力介于导体、绝缘体两者之间的叫半导体,如硅等。

4.某些导体在温度下降到某一温度,会出现其电阻为0的情况,这就是超导现象,这时这种导体就叫超导体。

四、变阻器

一、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和公式总结 一、常用的物理公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求速度:v=s/t 求路程:s=vt 求时间:t=s/v

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平=s总/t总

3、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 (g=9、8n/kg)

4、动滑轮 f= (g物+g轮)/2s=2 h 滑轮组 f= (g物+g轮)/n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连接方式:

5、机械功: w=fs

6、有用功w有:w有 =g物h

总功w总: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水平放置时: w有=fs w总=f·nsf为摩擦力;s为物体水平移动的距离

7、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00%

8、功率:p= ⊿t降 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 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

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q=it

电流单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 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

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

① i=i1=i2 ② u=u1+u2 ③ r=r1+r2 ④ u1/r1=u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解:由于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

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欧。答:(略)

⒍并联电路特点:

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 ④i1r1=i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

例:如图r2=6欧,k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0.4安,k闭合时,a表示数为1.2安。求:①r1阻值 ②电源电压 ③总电阻

已知:i=1.2安 i1=0.4安 r2=6欧

求:r1;u;r

解:∵r1、r2并联

∴i2=i-i1=1.2安-0.4安=0.8安

根据欧姆定律u2=i2r2=0.8安×6欧=4.8伏

又∵r1、r2并联 ∴u=u1=u2=4.8伏

∴r1=u1/i1=4.8伏/0.4安=12欧

∴r=u/i=4.8伏/1.2安=4欧 (或利用公式 计算总电阻) 答:(略)

十二、电能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 w=uit=u2t/r=i2rt w=pt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⒉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流作功快。】

公式:p=w/t p=ui (p=u2/r p=i2r)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⒊电能表(瓦时计):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度电=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例:1度电可使二只“220v、40w”电灯工作几小时?

解 t=w/p=1千瓦时/(2×40瓦)=1000瓦时/80瓦=12.5小时

十三、磁

1.磁体、磁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个对其它磁体发生作用的区域。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用磁感线来表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3.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螺线管两端极性的关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s("content_relate");

【初三物理重点知识复习提纲】相关文章:

初三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01-25

人教版初三英语重点短语举行知识点复习

10-27

初三物理知识记忆的6种方法

10-18

《审计相关知识》重点知识题

11-04

初三语文重点知识点综合练习题

08-24

初三英语必考重点短语

12-01

初三英语重点词组及短语

11-24

初三英语重点短语及句型

11-27

初三英语重点词组短语

08-16

初三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篇

11-09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