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清朝 历史故事篇一
油雪糕是晋南民间的传统食品,老少皆宜,人人爱吃它怎么与油雪两字联系上的呢?原来,这名字还是乾隆皇帝起的。
有这样一个传说说是乾隆皇帝游华山时,路过山西晋南王官城这王官城紧靠黄河,东临运城最大的盐池,是盐商的聚居之地,而且私宅园林甚多,结构精巧,争奇斗胜,驰名全国乾隆的龙舟到达这里后,盐商们纷纷接驾,叩请皇帝上岸结果,乾隆被一个姓严的大盐商迎接到家里去了
这天下午,正是大雪纷飞的时候乾隆在严家的暖厅里凭窗赏雪向来喜欢卖弄文才的乾隆,赏雪之际免不了要吟一两首诗所以,他哼哼唧唧地做起赏雪诗来:雪花翻飞似鹅毛,白油海里浪花跳,这雪里加油嘴里光是油雪油雪的,可那第四句再也接不下去了他望着窗外飞舞的鹅毛大雪发愁,急得脑门子直冒汗这首诗不过四句,做不出真够丢人的!
就在这时,严盐商捧着一只细花玛瑙盘子,前来跪献茶点乾隆一看,正中下怀,趁吃茶点的岔儿,便把窘相遮盖过去啦乾隆的眼光,全被玛瑙盘子里同样的两碟细点吸引住了这细点是小元宵样的炸糕,外面包上糖,用油一炸,再在白糖里一滚,晶莹洁白,惹人喜爱乾隆竟忘了用筷子,顺手拈起一个一尝,香甜松软,清新可口,顿时大加赞美:什么糕点,如此美味!他一面赞叹,一面抓着吃,眨眼工夫已经吃下多个,这才抬起头来问严盐商严盐商回奏:此乃小臣家传糕点,外间并无售卖之处既蒙皇上赏识,小臣斗胆,叩请恩赐佳名乾隆又一一查问油糕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严盐商加油添醋地吹嘘了一番,说是用糖白面芝麻等材料制成,再用油一炸,香飘万里,说得神乎其神乾隆简直听呆了,答应给这家传油糕起个典雅的名称
乾隆想来想去,思绪却乱得很,一时也取不出好名字忽然想起自己没有吟完的那首诗,不禁拍案惊叫:好哇!这种糕点的色彩形状,岂不就像外面飞舞的雪片吗?依联看来,就赐名油雪糕吧!严盐商真心叩头谢恩,接着捧来了文房四宝,请乾隆挥毫题字哪晓得乾隆高兴得笔下大意了,在金笺纸上把油雪糕错写成雪油糕但这可是皇帝御笔,哪能随便更正,后来这种传统的糕点就沿用了雪油糕这个名称。
慈禧太后是历史上有名的“奢侈太后”,这一点在饮食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就拿负责慈禧个人饮食的寿膳房来说,这个坐落在颐和园大戏楼东侧的炊事班共由108间房屋组成,占有八个院落,在里面上班的厨师足足有128人!如此大规模的炊事班别说是供应一个人的伙食,就是伺候一个整编师都绰绰有余了。
按照清朝宫廷的伙食制度,皇帝一天的标准伙食包括:盘肉22斤、汤肉5斤、猪肉1斤、羊2只、鸡5只、鸭3只、白菜菠菜香菜韭菜共19斤、各种萝卜60个、各种瓜每种1个、苤蓝及闭蕹菜6斤、葱6斤、酱和清酱各3斤、玉泉酒4两、醋2斤、牛奶100斤、乳油1斤、香油1斤、芝麻1合5勺、澄沙3合、白糖核桃仁黑枣各12两、玉泉山水12罐。慈禧太后的伙食标准最初和皇帝大体相同,但是到后来,随着自己享受欲的提速,她的伙食标准逐渐超过了皇帝。从数量来说,仅每天的两次正餐就有100碗不同的菜肴,正餐之外的两次“小吃”至少也有20碗菜。至于质量更是没得挑,这128个火头夫都是全国数得着的名厨,手艺精湛,但又各有特长。所用原料是从各地采办的上品,包括“禽八珍”、“海八珍”、“草八珍”等等精品。做菜时候的讲究就更多了,譬如豆芽,就要求一根儿一根儿地把豆芽根儿上的须全部摘掉,同时还不能弄断豆芽本身。慈禧每天吃的都可谓是顶级国宴,云集了众多名厨、名菜,至于价值,毫不夸张地说,她吃的绝对是“真金白银”!
有一年,慈禧太后想过下火车瘾,就把自己庞大的御用炊事班搬上了自己的专列。虽然是在火车上搭建的临时御膳房,但是无论是人数还是规模一点都不凑合,一共占了4节车厢,其中1节车厢装着50座炉灶,每灶负责做两种菜,共用厨师100名。每餐备正菜100种、糕点水果糖食干果100种。当然,慈禧是货真价实的凡夫俗子,没有天篷元帅那样的海量,所以这么多道菜除了离她本人最近的区区几道菜,其他的基本都是凑数,装点老佛爷脸面的。这些吃不完的山珍海味待她用餐完毕,或者倒进泔水桶喂猪,或者分给女官、宫女、高级太监们打牙祭。
慈禧本人还是有名的“吃才”,对吃像对美容一样有研究,这就造成了她对食物过度的讲究。就拿她喝的茶来说,为了保证一个“鲜”字,泡茶用的水是当天从玉泉山运来的泉水,所饮的花茶不是经过火焙的茉莉、玫瑰,而是刚采摘的鲜花。鲜花和茶一起泡入茶盅,这样做出来的茶既有茶香又有花香。茶的质量上去了,饮茶的道具也不能寒酸了,所以慈禧用的茶杯都是上等白玉做成,就连茶托都是纯金打造。每次用茶时,还有一套颇为讲究的程序。先是两名太监双手小心翼翼捧着茶托,恭恭敬敬敬送到慈禧面前,然后悠扬地喊一声:“老佛爷品茗了!”慈禧才慵懒地开始喝茶。
除了日常菜品,慈禧还有自己的喜好,随时饿了或者馋了,就随时指定某厨师做菜。为慈禧做菜的著名厨师有王玉山、谢二和张永祥等人。其中,王玉山善做“抓炒”,被称为“四大抓”———抓炒里脊、抓炒鱼片、抓炒腰花、抓炒虾。慈禧还有一项爱好就是吃点心,在她60大寿时候的点心就有:万字饼、寿字饼、福字饼、禄字饼、吉祥饼、福寿饼、长春饼、鹤年饼、七星饼、松寿饼、如意饼、百花酥、三桃酥、花桃酥、松仁酥等。
慈禧太后最怪僻的一项嗜好是摆果闻香,每年消耗的水果同样价值不菲。根据记载,仅苹果一年就超过158000个。以下是光绪二十三年慈禧和光绪帝、隆裕皇后三人所消耗的鲜果清单:
苹果158320个、秋梨111750个、棠梨77300个、红肖梨53295个、柿子2275个、文官果2400个、石榴310个、甜桃4344.5筐、酸桃302.5筐、樱桃429筐、李子920筐、杏694筐、沙果491筐、槟子770筐、葡萄16385斤、鲜山楂16663斤,核桃、栗子、红枣、黑枣、白果、榛子、晒山梨、英俄瓣共计2356石7斗7升5合7勺。
慈禧统治时的大清王朝是百姓生活最为艰难的时期,百姓除了应付规定的税负,还要受到西方列强的间接盘剥。
和同治帝一样,光绪帝正当盛年时却突然死去,成为慈禧垂帘听政之下的第二个牺牲品,而且他的死与慈禧的死仅相差一天。因而,关于他的死因也就引起了世人的种种猜测。
第一种观点认为光绪是患重病而死。在废立风波中,光绪依旧做他的皇帝,但他的实权却丢了,精神也备受打击。光绪帝重重的顾虑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健康。另外光绪帝自幼孱弱,脾胃素来虚弱。光绪虽贵为天子,却连一个孤儿也不如。据宫中太监寇连材日记说,当时宫中人受各种限制,不能亲近光绪。惟有西太后可以亲近他,而她当时骄奢淫逸,对光绪的生活根本不管。小皇帝每天有数十种菜,但菜皆不能入口。光绪要加菜,御膳房必先告知太后,慈禧必然责备他铺张浪费,不懂节俭,光绪只好从小挨饿。
光绪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患上重病。《清德宗实录》、《清史稿》、《光绪朝乐华录》等都说光绪久病体虚,至光绪三十四年病入膏肓,最后驾崩,但这些均为官方文件,可信度不一定高。
第二种说法最为流行,说是慈禧谋害了光绪帝。持这种观点者认为光绪虽然长期被囚,保皇党却极依靠他。慈禧自己身体健康,能执政时,百般折磨光绪。晚年,她力不从心了,便想害死他。当时因担任起居注官而能接近光绪的恽毓鼎,写了一部《崇陵存信录》(又名《光绪外传》),记录了光绪临死前的状况: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秋忽然传出病重消息,召京外名医入宫诊视。诊脉时,光绪静静地把双手置案上,自己写出病情。入诊者都说光绪身体尚健。十月初十,逢慈禧万寿节(生日),光绪出瀛台,替太后祝寿,有人看见他为准备跪拜而活动筋骨。十九日,宫廷大乱,增加侍卫,稽查出入,传言光绪驾崩。次日,宫中恢复了宁静,午后,传载沣监国、溥仪入宫教养之命。二十一日,皇后入瀛台探视,光绪早已气绝身亡。太后闻此,仅叹息几声。
在这则记录里,恽毓鼎实际上暗示慈禧害死了光绪。而且,慈禧宣布光绪病重,和百日维新后废立风波之做法一样。恽氏长期任起居注官,他的话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而曾在宫中担任女官的德龄女士,则在《清宫二年记》等书中,明确地指明正是李莲英下毒害死了光绪。
以上三种说法都是言之凿凿,但是清宫太监回忆录《清宫琐谈》则说光绪实则死于饥饿。据载,光绪本无大病,诸医开方皆以平和之剂为药,然而,太监们在光绪死前已得到光绪驾崩的消息。当时,在瀛台侍疾者共六名,其中二人饿死,剩下几人食不果腹,“因饿失血者又凡三人”。光绪死前,在床上召唤医生周某,他两眼瞪大,四次用手指口,周某知帝饿急,但实在是没有吃的,就连他本人也三天未进食了。后来,光绪便渐无声息了。不久,醇亲王入见,周报告说皇上已去世,醇亲王用镜子试皇上气息,确信其已死亡,于是匆匆而去。一会儿,皇后赶来探视,随后便把皇上驾崩的消息公之于世。
在这几种说法里,究竟哪种说法的可信度更高一些,让人难以取舍。光绪帝之死与同治帝之死一样,成为清宫内又一未解之谜。
清朝 历史故事篇二
皇子是天潢贵胄,除了皇帝没有人敢动他们一根汗毛。皇子夭亡大部分是因染病而终,少部分死于政治的斗争或是战死沙场。有这样一位皇子,他生在和平年代,却英年早逝,他并不是因病而终,也不是死于政治角逐,而是因为厌学被父皇活活踢死。这就是清道光皇帝旻宁的长子——爱新觉罗·奕纬。
厌学被父皇踢死的皇子
奕纬生于嘉庆十三年。他的母亲原是宫中一名普通的宫女,生下奕纬后便母凭子贵,被册封为侧福晋。那是的旻宁已经二十七岁,接近而立之年的他喜得长子,十分高兴。作为长房长孙,奕纬也得到了祖父嘉庆皇帝的钟爱。
奕纬体格强壮健壮,酷爱习武,精通骑射,常常奉命随从嘉庆皇帝行猎。有一次,他随嘉庆帝前往热河行围,竟然一箭射中两只兔子。嘉庆帝龙颜大悦,特地作诗一首,夸奖孙子射箭的本领高强。旻宁也为自己有一个如此出色的儿子而感到高兴。
可是,奕纬是一个偏科的皇子。他骑射本领高强,却不愿意读书,学习成绩一塌糊涂。
奕纬作为道光的长子,嘉庆的长孙,祖辈父辈都对他寄予了较高的`期望。道光皇帝更是希望他能够好好学习,博通古今,文武双全,自己百年之后可以将大清社稷交付与他。然而,奕纬天生对读书学习没有丝毫兴趣,看到书本上密密麻麻的字,听到那些治国安邦的话就头疼,以至于他的学习进展很慢,几乎不向前进步,即使到了成婚的年龄也不见任何起色。
道光对这位长子渐渐地由希望变得失望了。
道光皇帝是一位勤勉好学,严于律己的君王。他做皇子的时候,每日在上书房听师傅讲习,不曾有丝毫的懈怠。他酷爱读书,即便是做了皇帝也手不释卷。他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克己奉公,穿最朴素的衣服,吃最简单的饭菜。道光皇帝面容瘦削,追求宁静淡泊的生活,远远看去像一位道家高士,言语之中透出浓浓的书生气。
可是,这些优秀的品质并没有遗传给皇长子。相反,奕纬长相彪悍,举止轻佻,为道光皇帝所厌恶。那时的道光帝已经年近半百,身边却只有这样一位不争气的皇子,怎能不让他失望呢?
道光十一年的一天,奕纬来到书房上学。这位天性好动,精力旺盛的皇子一副在书房一分钟也待不下去的样子。这时,师傅严词厉色地教训道:“大阿哥,您现在必须端正模样,好好读书,只有把书读好了,将来才能当一位好皇帝。”
听到师傅教训自己,奕纬更是坐不住了。他指着师傅,恶狠狠地说道:“我做了皇帝,先杀了你!”听到这句话,师傅们吓了一大跳。课是没办法再上下去了,师傅便把情况如实奏报给了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听后立即火冒三丈,那一句狂妄之言着实地激怒了他。他对这个儿子瞬间由失望变得愤怒,厌恶了。于是道光帝立马命人叫来大阿哥当面训斥。
当奕纬低着头,刚要下跪请罪时,道光再也克制不住胸中的怒火,一脚踢向了面前的儿子。不巧,这一脚正中奕纬的下身,只听得奕纬一声惨叫,捧着肚子昏死过去。御医几次抢救无效,没几天奕纬就死了。
因误伤导致儿子的死亡,道光皇帝十分后悔。他为儿子上谥号为“隐志”,以表达自己的后悔之情。
有一天,道光路过武英殿西边的断虹桥,桥上有一排形态各异的石狮子。其中有一个小狮子,一手放在头上,一手护在两腿间,表情极其痛苦。道光帝由此想到长子奕纬当年那个痛苦的模样,不忍再看下去,便让近侍用红布将狮子盖住。后来,宫人们便在私下里传着:“大阿哥奕纬的前身就是那只抱腹痛楚的小狮子。”
厌学被父皇踢死的皇子
奕纬生前只是个贝勒,还是当年他的祖父嘉庆皇帝册封的。后来咸丰继位,追封这位长兄为“隐志郡王”。因为奕纬去世的时候还没有子嗣,咸丰皇帝便将乾隆皇帝十一子永瑆的儿子过继给他,这样奕纬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因为厌学而被父皇活活踢死这种事情,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误伤长子以致其死亡是道光皇帝一生永远的悔与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