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历史备考方案篇一
九年级历史中考备考方案
推荐度:
中考备考方案
推荐度:
高考备考工作总结
推荐度:
考前备考发言稿
推荐度:
中考备考复习研讨会心得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一、指导思想
2017年中考备考,以《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考试说明》为依据,紧扣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教材。在备考中进一步突出学生“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掌握和落实,彰显对学生的人文主义关怀。围绕中考这个中心,服务学校全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发展”为宗旨、注重基础抓重点,立足“课标”谋求学生的最大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能力,提升学生整体学业水平为重点,以科学、有序、高效、务实的备考工作机制,确保2017年我校中考历史学科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方法与措施
1.认真钻研《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考试说明》,领会其精神实质,避免备考复习的盲目性。把握中考的重点、脉络和方向。
2.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在重视每一个知识点的同时突出主干知识,熟练掌握重难点,掌握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形成完备的能力体系,对学过的知识真正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应用自如。
3.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选择的依据是边缘生的失分情况。对于少数人错——点到为止;多数人错——仔细剖析;典型错误 ——重点分析;重点题目——变式训练;一般有三分之一的边缘生出错的题课堂上才能讲。
4.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引导学生建立错题档案,错题收集,错题重做,坚持每练必反思,同时要重视练后二次矫正。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晚自习加强阅读老师不讲课,把时间还给学生;中午针对个别同学情况加强辅导。
5.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备考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生活热点、时政新闻、生存环境、科技进步等,做到学以致用,会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6.加大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备考复习和最后阶段的查漏补缺中,都要重视答题规范化专项训练,培养良好和答题书写习惯,培养中考应考能力。
7.加大培优转差工作的力度,及时跟踪管理学生,注意学生学习进程与方法的跟踪管理,尤其要重视目标生和后进生的“辅转”力度,除了每次考试后单独辅导外,还要挤时间进行补漏和提高辅导,做到对“尖子生”多指导;对“边缘生”多扶持;对“后进生”多鼓励,提高复习效果,才能达到缩小差距均衡发展的目标。
8.及时参加上级复习研讨活动,有效吸取外地复习备考经验,尽力加强与其它学校的交流与协作,通过交流学习实现“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谋划共赢发展的目标。
三、时间安排
复习采取分阶段、分课时进行,为了使新旧知识能相互沟通,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而形成知识网络,达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我们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复习的方法,复习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复习(]授完新课至第二次模拟考试)以教材为主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复习形式为系统复习,重点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复习,做到章节过关、单元过关、打实基础、循序渐进、不留死角,并进行适当的模拟训练,保证复习效果。
针对学生对已学基础知识,因时间久,部分已遗忘的共性,本着“依纲扣本”和“温故知新”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还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巩固和增强复习效果,如做到:(1)根据复习内容,布置适量的难度适中的练习。(2)循环考试,即每学完一部分后,进行阶段性测试,对试卷进行评分登记,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3)定期检查学生作业,及时反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
[第二轮复习](第二次模拟考试至五月底)为专题复习,重点加强综合知识的归纳、综合能力的培养,渗透中招模拟练习。重点解决第一阶段中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和综合应用系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总揽教材、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的基础上,相应地提高要求,进行系统整理消化,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抓住重点,加深理解,防止简单的重复,反对面面俱到。
[第三轮复习](六月初至中考前)以综合练习为主,考前指导与适应性训练相结合,查漏补缺,巩固提高。以近三年的历史中考试题作随堂讲练,用收集到的信息题作适当的补充,突破难点、解决重点为重点。在学生全面把握基础知识上,突出抓好考点、难点、重点。以精讲带训练,以训练形成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适应中考要求,提高应试技巧。
《2017年历史备考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新课标形势下,中考备考的复习方法,有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去探究、把握适合自己的最佳复习方法,开展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复习工作,争取提高中考成绩,再创辉煌。
2017年历史备考方案 [篇2]
2017年—2017年是特殊的一年,因为这是我带的第一届毕业生,所以我一点也不敢疏忽,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打好历史中考这场攻坚战,争取在中考时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特制定本计划方案,内容如下:一、努力作好中考历史的教学工作
1、深度挖掘教材
今年中考历史标准有些许调整,相比而言,在知识的处理上,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不断认真学习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深度挖掘教材,钻研教材,深刻领会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精髓,以便能更好的适应中考的灵活多变性。
2、认真、全面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尤其是中考历史。面对日益灵活的历史中考,备课是一定要深度挖掘教材,全面吃透教材,灵活传授教材,对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要精打细算,认真设计好课堂的没一个环节。备好教材的同时,还一定要备好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3、狠抓课堂效率,注重知识的落实
初三的学生,课业负担很重,课余不可能有时间背历史,这就要求上课时保证课堂效率,当堂的知识争取当堂掌握。我们力争:讲课
内容少而精,线索简单而清晰,课堂给同学一定的时间当堂消化本节课的知识
4、充分利用早晚自习,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初中生对于知识多数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这就更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在他们面前提醒、重复,也就是说我们要加大检查力度,使学生的脑子里始终都装着历史。将各班分小组,选出小组长,有小组长负责提问、教师利用自习时间进行抽查。
二、备考计划 教学进度
1、2017年9月----2017年3月中旬,完成初三年级所学内容; 2、2017年3月中旬----4月中旬,完成第一轮复习;
3、2017年5月中旬前,完成第二轮复习;
4、2017年6月份即升学考试前,完成第三轮总复习。
5、复习计划及措施
第一学期教学进度依原计划完成九年级两本课本的历史教学 第二学期开始进入中考总复习,基本上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历史复习内容较多,一共考六本书,但课时少,虽然《中考说明》规定了考试内容,但历史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地利用时间,全面地有重点地复习,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容面对中考。为了更好地提高复习效果,我们在以课本为主的前提下,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案,包括知识结构和习题两部分,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提纲挈领的认识,习题涉及所有题型,突出重点知识。
使所复习的知识得到巩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结合《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以教材为本,全面复习,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题型训练,熟悉解题技巧, 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 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特别是应试的技巧,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们认为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
(2)对课本内容一定要熟悉,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做选择题尽量不看书,材料题和问答题一定要看书。
(3)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试时间。用时4周,在复习中,要特别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在中考历史学科中题型有选择题、材料题和问答题。其中选择题覆盖面广,能较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记忆能力和几乎所有层次的思维能力及思想品质,所占的分值比重较大(占了卷面40%),从历年考试题目看,选择题难度值低,考的都是较为基础的知识,因此选择题力求学生不能丢分。学生在解题时要求学生抓住“题干”和关键字,理清题意后,运用正确方法进行解题,例如运用直选法、排除法、分析法进行选择。同样的,学生在做材料题与问答题时,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第三阶段:关注热点、小专题复习。用时4周。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全面复习,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但知识相对会比较零碎和孤
立。为了把知识学活、用活,还需结合教材,打破体系,比较对照,纵横联系,点面结合,进行一些小专题的复习,例如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史专题;新中国的外交史、三次科技革命等小专题。同时,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学习历史最终是为了解决现实现世问题,在历年的历史中考试题中均涉及时政热点问题,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收集资料,例如周年事件、时政热点。引导学生把热点问题与历史问题联系起来,学会运用课本知识去解决热点问题。剩下的'时间,就以学生复习,做一些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模拟试题,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2017年历史备考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抓住有利时机,获取中考信息
通过参加教研活动、上网并与同行交流的机会,多渠道获取中考信息。为中考命题动向及时掌握。以近三年的历史中考试题作随堂讲练,用收集到的信息题作适当的补充,突破难点、解决重点为重点。在学生全面把握基础知识上,突出抓好考点、难点、重点。以精讲带训练,以训练形成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适应中考要求,提高应试技巧。
总之,我会尽量做到以生本教育为出发点,彰显对学生的人文主义关怀,围绕中考这个中心,服务学校全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发展”为宗旨、注重基础抓重点,立足“课标”谋求学生的最大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能力,提升学生整体学业水平为重点, 2017年中考备考,以《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考试说明》为依据,
紧扣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教材。在备考中进一步突出学生“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掌握和落实,以科学、有序、高效、务实的备考工作机制,确保2017年我校中考历史学科取得优异的成绩。
方案制定时间:
2017年11月12日
2017年历史备考方案 [篇3]
俗话说: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要在历史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首先要了解历史高考命题的思路和现行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学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一、近年来历史高考命题的思路和历史教材特点及学生现状
历史高考命题的思路
1、回归知识,考试内容多依托教材中重要的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和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因此在备考时切勿脱离课本,在考试中许多考生历史知识的网络结构不够严密,答题时出现漏洞,或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清晰,语言表达不准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同学们阅读教材不仔细,知识点掌握不牢,观点理论理解不够深刻。因此,一定要克服思维惰性和认知定势,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整理知识,窜联知识,构建历史知识的网络结构。
2、重视能力,学科特色鲜明。中学历史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两个方面。前者体现在如何获取知识(包括获取材料和阅读材料等),处理材料(提取、甄别、解释材料的能力)和组织交流能力(概述、叙述、论述等能力);后者主要包括辩证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逆向思维、历史形象思维等思维能力。我们常常借助于这些思维方式来解答主观题。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积累,能够提高我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有人简单地概括说:“记忆+理解+总结﹦能力”。对教材和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深入理解、有逻辑性的完整表达、及时地总结感悟,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和训练环节,仅仅靠死记硬背和搞题海战术是难以大幅度提高历史学科能力的。
现行历史教材的特点
从教材内容看,教材基本是按照地理环境造就了区域文明特色,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形式的交往,由区域文明(古代文明)向全球文明(近代文明或现代化)的发展线索来选择内容的。
根据教材特点,首先要建立知识结构。要有意识地运用文明史的基本理论来梳理教材,整理知识,先形成一个文明史体系架构,再挖掘主题及其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其次,对教材中的观点结论重在准确理解记忆,作为解题的理论工具。再次,重视思维方法的训练,提高思维品质。如对于文明特征的分析可以从地理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着手,要从历史基本要素的角度精确记忆、 理解历史概念,透过历史现象把握文明发展规律。
学生现状及对策:由于学生分类推进两个班情况有所不同,快班情况较好,从考试情况上看,分数在及格上下波动,优秀率寥寥无几成绩不理想。
存在问题:
1、一部分对课本相当陌生。知识结构零散,不能系统分类,不能正确提取知识,基本历史知识相当薄弱,
2、没有积累知识习惯,不知道怎么去想问题和深化知识
3、审题能力差,解题不规范,缺少方法,不会联系
对策:
1、熟悉每一位学生,把每位学生的情况详细分类,做到有针对性的辅导,如帮助好学生找出问题的原因、差生的学法指导。
2、着重辅导差生,把各班在本次考试中未达到60分得同学作为重点生,让他们把没有学懂的知识学懂,没掌握的学习方法掌握好,帮助他们树立好信心,找到感觉。课堂上多给予关照,利用课后时间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3、 在历史学科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个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只是学生没有按自己的教学习惯去做)。如:没有记笔记、写作业的习惯,即便留了作业,也习惯抄答案,没有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在教学中自己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是有些学生考试不理想的原因。狠抓学生历史学习的习惯。从小细节抓起:课上的笔记、课后作业的检查。
4、改变复习策略,依据《考试说明》,明确高考的考查范围和重点内容,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放慢速度,夯实基础,为二轮复习打下基础。
5、 研究历年高考的题目,因为这些题目既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品,又是高考命题人意志的直接体现。在复习中,精心挑选练习题减轻学生负担,避免陷入题海之中。
二、复习进度规划
1.一轮复习:2011年7月―12年1月底。
2.二轮复习:2012年2―4月底。
3.三轮复习:20 12年5月至考前。
三、备考策略
依据课程标准,研究新高考试题,在继承中探索,逐渐建构带有特色的新高考历史复习策略和模式。
1、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高三历史教学要牢固确立“学生为本”的备考观,“学生是复习备考的主体”的观念,是备战“能力立意”考查命题的关键。高考中考查的能力仍然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所以基础知识的复习整理和结构化,是十分重要的。系统复习阶段是整个高三复习这座大厦的基石,它构建的好坏直接关系高考的成败。因为,必须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搞好这一轮复习。基本思路是:从纵向角度认识和把握历史知识,要让学生吃透教材,建立起一个符合教材要求的知识系统。在进行这一轮复习时从微观入手,起点要适当低一点,基本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教学。具体的做法有:在全面复习的同时,着力抓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完整把握,尤其关注教材中学生学习的盲区,也就是指那些学生看书看不出来,看完后看不懂,考试又考的内容讲给学生。找准重点知识---展现历史发展逻辑关系中不可或缺的知识,具有现实借鉴作用的知识。善于区分重点和难点,不要认为只要是难点就是重点内容而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对重点知识的讲授应以帮助学生理解,搞清其结构及其重点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重点历史知识的整体结构为主。在复习完每一个单元之后,及时进行单元总结,主要是归纳时限范围、主要内容、阶段特征及知识拓展,而重点放在总结阶段特征和知识拓展两方面。教师应讲给学生如何总结阶段特征,这里包括总述和分说两种形式,总述从什么角度切入,分说从哪些方面着手,每个方面又从哪些具体问题去衡量,这些都要清清楚楚地交代给学生,使其逐步学会分析和归类的方法。就本单元某一知识点,联系相关内容构成相应的小范围的知识网络,把复习当中的复习和将要复习的知识连通起来,使学生获得完整、系统性的知识。
2、专题总结,提高能力。
第二轮复习是一轮复习的深化和提高,是培养学科能力的关键阶段。基本思路是:从横向的角度认识和把握历史,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网络化的立体知识体系,在进行这一轮复习时要从宏观入手,起点要高,要打破教材原有的体系,要体现思维的梯度,逐渐向高、新、深方向发展,让学生有学习的新鲜感,使他们有翻新的知识要学,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教材进行合理整理。具体的做法有:按照新教材的内容大胆取舍,进行专题复习。
3、综合训练,补充知识。
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是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检验复习效果是否理想的主要手段。因此,有选择地做一些相关练习是高三复习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今年的高三复习课从这一学期起就安排了练考和月考,要想使考试达到检验复习效果的目的,除了认真阅卷外,更应该认真地讲评,从答卷情况以及纠正失误的对策、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在讲平时要把握针对性原则,思维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经过讲评应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完善和补充,避免就题讲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回归教材,迎接高考。
前三轮复习完后,在高考前一个月,(尽量争取)则是高三复习的收工阶段,也是一、二轮复习的巩固阶段,其基本思路和教学目标是查漏补缺,进行知识的回顾。为了防止“回生”现象出现,要带领学生回归教材,认认真真把包括目录、章节顺序、正文、注释、插图、课后练习、大事年表在短时间内熟悉一遍,提高应考的自信心。现在的高考试题表现为关注现实、时代感强以及屡考热点等特点,所以在最后一个阶段复习中也可以进行热点知识讲座,用现实的“热点”带动历史知识,以历史知识丰富现实热点,找准历史知识与热点的切合点,这样才会相得益彰。
5、 目标到人,落实到位
在教学中,要把集体备课的工作落实到实处,有具体的任务及成果,加强集体备课,钻研考纲,同样要把各班的优生,差生做好统计,制定培优补差的计划,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习。
s("content_relate");【历史备考方案】相关文章:
高考历史备考方案
03-14
历史高考备考方案
03-14
初中历史备考方案
03-13
初三历史中考备考方案
04-13
初三历史组备考方案
03-14
2016高三历史备考方案
03-14
九年级历史备考方案
03-13
高考历史备考技巧
02-05
历史高考备考方法
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