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高一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培训心得体会实用

高一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培训心得体会实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28 01:13:21
高一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培训心得体会实用
时间:2024-06-28 01:13:21     小编:zd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培训心得体会篇一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1、提前与学生和家长宣传新中考,及新中考可能带来的模式。本年级从20xx年8月15日第一次报到就通过家长会和学生大会、班主任等渠道与家长和学生宣传新中考可能带来的变化和模式,希望学生和家长能够更早地接触和了解新中考,提前做好准备。

2、开展各项活动,例如名师讲坛,邀请年段学校名师为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及新中考背景下的专业介绍与分析,促进学生对各学科的进一步了解;开展职业生涯指导系列活动,邀请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从职业特点、专业需求、职业准备、职业发展等方面来介绍相关职业,为学生拓展视野,形成一定的职业期待。

3、开展模拟选课,了解学生学科动向。初一下学期进行了3次模拟选课,了解了学生大致的学科情况。并根据这些情况进行选课走班方案的预制定。

1、4月份“3+1+2”方案正式确定后,学校迅速研究政策,并在学校内、外进行调研,根据我校具体硬件、软件及学生模拟学科情况制定了初步的选课分班方案并在一周内召开学生大会和家长会,将“3+1+2”的具体规则与要求及我校的初步方案告知学生与家长,为学科做好准备。

2、我校选课方案的基本原则是调动学校的最大化资源,本着对学生负责,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开放12种组合供学生自主选择。

1、选课。期末考后第一时间按照之前告知学生和家长的方案。将成绩发给家长与学生作为学科参考。利用厦门信息港平台,组织学生完成学科。

2、分班。按照学生所选课目情况,对成绩进行换算进行分班。即上学期成绩占20%下学期成绩占80%,语数英、物理、历史按原始分计算在加上学生所学2科的标准分。首先,我校选择物理的学生由505人,选择历史的学生由201人。因此据此分成10个物理班与4个历史班,组成行政班;另外根据4选2,12总组合的选课结果,采取两两结合的方案进行教学班的分班,最终分成14个教学班。例如同时选择化学与生物的同学有165人,就分成4个化生班。

3、排课。按照分班的情况,结合少走班的原则与各学科教研时间等条件与信息港的工作人员一同探讨排课方案。经过数次的打磨、优化形成目前的方案。每天上午,学生在行政班的.教室上课,上课科目主要是语数英、历史与物理。下午,学生进入对应的教学班教室上课,下午上的科目主要是语数英、历史、物理外的其他所有科目。这样学生每天上午和下午的班级都是固定的,一天只要走一次即可,部分同学甚至不用走班。只有在星期三上午第四节,因为课排不开,需要多走一次。

4、走班。27日学生正式开始上课,在学生来校之前年段已经将方案和分班结果通过网络告知学生与家长。在教室门口也将学生名单,上午、下午课表都粘贴公布。27日的上课秩序井然,学生都能很快地找到自己的教室。一个学期下来,运转顺畅。

高一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培训心得体会篇二

选课走班后,学生被极大地激发和唤醒,对课程的需求更加多元了。如果学校不能提供相应的课程满足学生需求,选课走班就会变得形式大于内容。“选课走班”,“选课”在前,“走班”在后,学生是因为选择了不同课程,形成了不同的、个性化的课表而走班。因此,如何设计课程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课程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就显得非常关键。在设计课程方案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

所谓“顶天”,是指学校课程方案的制定,必须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必须满足国家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以学生为本,

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所谓“立地”,是指课程方案的制定,要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要从学校的历史和文化中生长出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校的育人目标服务。

因此,本着这一原则,我们尝试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整合,从学校的育人目标、学科素养、综合实践、特长发展等不同维度对课程进行宏观架构。

北京十一学校的前身是中央军委子弟学校,从其诞生的第一天起,它就带着共和国之子的红色胎记。这样的特殊身份赋予了学校独特的育人目标,它要求每一位学子都要心怀国家,成为社会栋梁、民族脊梁,做到“志存高远、诚信笃志、思想活跃、言行规范”。而这样的育人目标,无疑需要通过一门门的课程来实现。于是,在课程方案中我们设计了“综合实践课程”,将育人目标的.内容分解到“志远课程”“意诚课程”“思方课程”和“行圆课程”,纳入综合实践课程中。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发展方向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同,我们又设置了“分层、分类课程”,以给学生更多选择。考虑到有的学生可能在某个领域里有很强的本领,需要扬长,有的学生在某个学科的学习中可能会有困难,需要补短,于是又设计了“特需课程”。

总之,学校在充分学习和研究国家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方案的前提下,细致调研了学生的实际需求,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在专家的帮助下,构建了“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框架。

从固定的行政班变为选课走班,表面看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实质是价值观的转变。“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是我们的价值追求。但是我们也知道,学生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他们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发展方向也不同。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唤醒他们,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更好地发展,需要丰富多样的课程支撑。因此,我们的课程方案,应该增加选择性,应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让有不同兴趣、不同能力、不同志向的学生都能选到适合自己的课程。

拥有选择性是课程成熟的标志。本着这样的原则,十一学校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这些数理学科构建了分层课程;在语文、英语、历史、地理、政治这些语言和人文社科领域构建了分类课程,还设计了游学、综合实践、高端项目研究等综合类课程;还有满足特殊个体特殊需求的特需课程,如特种体育、援助课程等。目标就是让不同类型的孩子和他们适合的课程连接起来,在个性化的课程选择中成就自己的个性、实现更好的发展。

我们将课程定位于为人的发展、人格的塑造、全面素养的提升和适应未来社会做准备。选课走班后,学生在一次次的选择中,不断问自己:“我需要什么?我适合什么?”借此,学生渐渐地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潜能,逐渐发现和唤醒自己。通过选择,学生会逐渐找到目标和方向,从而拥有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内动力。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我们对课程的理解不能只局限在课堂,学生的社团活动、游学、职业考察、行为规范乃至日常生活都可能成为课程。只有这样看待课程,我们才能更系统地设计课程方案,让我们的育人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得到更多样的体验、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十一学校的《课程手册》中,不仅可以看到“志远”“意诚”“思方”“行圆”这四类综合实践课程,还有“名家大师进校园”“名师讲堂”“名生讲堂”“学长有约”“外国文化日”“社会实践”“入学教育”等,目标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课堂之外的这些综合实践,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可以更全面地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