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小学双减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落实双减工作实施方案精选

最新小学双减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落实双减工作实施方案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23 07:34:09
最新小学双减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落实双减工作实施方案精选
时间:2023-04-23 07:34:09     小编:zdfb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方案呢?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介绍的相关方案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双减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落实双减工作实施方案篇一

ok3w_ads("s005");

中小学校“双减”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基本实现了全面普及,人民群众“上学难”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目前基础教育仍存在“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导向,短视化、应试化的功利性教育问题导致中小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家长经济和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依然存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 xx 年 7 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这是中央针对上述问题,为重塑教育生态、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稳定而做出的重要部署。自《“双减”意见》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各校迅速行动、积极落实,聚焦作业统筹、课后服务、教学质量、校外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家长、学校、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广泛好评。教育部对“双减”工作也一直高度重视,目前已经建立了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半月通报制度、将“双减”工作纳入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等多项“双减”督导措施。教育部部长xx在xx调研时指出,各地各校要提高政治站位,积极探索落实“双减”工作的有效机制,把问题搞清楚、把办法搞清楚、把时效和风险搞清楚,针对问题“见招拆招”。

在《“双减”意见》实施三个多月后,为了更好地推进并完善“双减”政策的落实,对xx省部分中小学教师和家长群体进行实证调查,以便了解“双减”政策在学校的落实情况以及教师、家长的认识和态度,分析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探讨让“双减”政策落地落实的举措。

一、调研设计

根据《“双减”意见》和对部分中小学教师的前期访谈情况,设计了教师版和家长版的“双减”问题调查问卷。教师版问卷主要包括:“双减”政策在本校的实施情况、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对教师的影响以及教师的态度与感受。家长版问卷包括:对“双减”政策的支持和赞同情况、“双减”对学生发展影响和对家庭影响的评估以及家长的顾虑和担心。

研究选取xx省部分城市市区和乡镇共 10所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家长作为调研对象(城市 4 所、乡镇 6 所;中学 5 所、小学 5 所),共获中小学教师的有效数据 417 份、中小学家长的有效数据 602 份。

二、调研结果

(一)教师对学校“双减”开展情况的评估调查结果表明,六成以上的教师在考试频率减少、取消考试成绩排名、作业总量减少和实施课后服务四个方面上做出了肯定回答。而在其他选项上,教师回答“是”的百分比均未超过或基本接近半数(28.78%~50.12%),尤以弹性工作制的落实情况为最差(28.78%),还有 10%左右的教师选择了“基本没有变化”。 对比城市和乡镇教师就“双减”政策落实情况的评估,采用卡方检验获得的结果表明,城市学校实施课后服务的比例显著高于乡镇,乡镇学校考试频率减少的落实力度明显高于城市学校。乡镇教师选择“基本没有变化”这一选项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城市教师。其余选项上差异均不显著。

上述结果说明,目前中小学校整体上能够执行国家“双减”政策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在控制作业总量、实施课后服务等方面发生了积极变化。但仍存在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第一,“量变”大于“质变”。所有学校在考试频率减少、取消考试成绩排名、作业总量减少和实施课后服务等方面发生的“量变”较为明显。但降低考试和作业难度、增加基础作业等方面的“质变”幅度相对较小,这说明推进“双减”应注意提质增效。第二,“双减”工作的开展情况存在一定的城乡差异。在实施课后服务方面,更多的城市教师作出了肯定回答,而乡镇学校在考试频率减少问题上的落实力度明显高于城市。同时,更多的乡镇教师认为“双减”实施后“基本没有变化”,因此,制订“双减”细则要考虑城乡差异。第三,弹性工作制实施难度大。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中小学教师(28.78%)认为学校实施了弹性工作制,伴随着课后延时服务的执行,教师工作时间的延长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师负担,因此需要采取切实举措落实弹性工作制。

(二)教师对“双减”政策的认识和态度1.“双减”政策对学生发展影响的评估 研究发现,六成以上的中小学教师认为“双减”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身体素质增强。但对“双减”可能产生的其他影响,如对学习成绩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提升和心理健康改善等方面的预期,则抱有相对保守或观望的态度(23.98%~55.63%)。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教师(23.98%)认为“双减”实施后,学生学习成绩会得到提高。同时,对比城市和乡镇教师就“双减”政策对学生发展影响的评估情况发现,城乡教师在所有方面的期望都不存在差异显著。

上述结果说明,教师作为“双减”政策的基层执行者,总体来说在“双减”政策对学生发展影响方面持较为乐观的态度。同时也应看到,尽管中小学教师就“双减”对学生学习负担降低和身体素质增强等方面有积极预期,但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持同样乐观的态度。

2.“双减”政策对教师影响的评估 在“双减”政策对教师自身影响的评估中,七成以上的教师认为,“双减”政策对教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作时间延长和工作量增加两个方面。在个人的家庭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教师作肯定选择的百分比均未超过一半(27.58%~49.40%)。此外,还有 12.23%的教师选择了基本未受影响。接近或超过一半的教师反映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兼顾工作和家庭生活、辅导基础薄弱的学生和分层设计作业。但在诸如作业批改、优化教学方式和评估学生学习情况上,教师感受到的困难均未达到一半(16.31%~41.25%)。同时,城乡教师就“双减”对教师工作生活影响的评估差异检验发现,在工作时间延长和工作总量增加上城乡差异显著,更多的城市教师感受到“双减”带来的这些变化,但他们在所有的挑战感受上差异均不显著 。73.38%的教师选择了总体上适应“双减”政策,即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认为,自己能够适应“双减”带来的各种变化,同时城乡差异不显著。

上述结果说明,尽管“双减”的实施给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一些变化,使他们感受到了挑战,但总体上仍适应良好。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教师工作负担有所增加。“双减”工作对课后服务和作业管控等方面的要求,使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都有所增加。下一步要探索力争学生减负、避免教师增负的新路径,确保教师能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第二,教师面临新的工作挑战。“双减”实施后,不论城乡、职务或职称差异,教师都共同面临着协调工作和家庭生活、辅导基础薄弱学生和分层设计作业的挑战。这些问题需要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加以重视并着力解决。

3.教师对“双减”政策的支持和赞同情况 ,八成以上的中小学教师支持和赞同“双减”政策,说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整体对这一政策持有积极态度。在“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方面,六成左右的教师赞同减少作业总量、设置分层作业、减少考试次数、取消考试成绩排名、严控学科类培训机构。但也有 50%左右的教师认为,提高基础作业比重、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禁止要求家长批改作业、降低考试难度、取消重点班等仍需进一步考虑。此外,仅有不足四成的教师赞同和支持增设课后服务的举措。

检验结果发现,尽管在对“双减政策”总体赞同程度上,城乡教师的赞同百分比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双减”具体要求的赞同情况上有明显不同:更多的乡镇教师赞同取消重点班、取消考试成绩排名、降低考试难度、减少考试次数、禁止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提高基础作业比重,更多的城市教师赞同设置分层或个性化作业,城乡差异显著。

在对待“双减”政策的态度方面,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支持和赞同“双减”政策,同时也提出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第一,赞同和支持“双减”是中小学校的主流声音,但部分领域仍可考虑细化、调整。绝大多城市和乡镇教师都能认识到“双减”政策实施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赞同并支持“双减”政策。但也有 50%左右的教师认为,提高基础作业比重、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禁止要求家长批改作业、降低考试难度、取消重点班等仍需进一步考虑。而赞同和支持增设课后服务举措的教师不足四成,这说明,“双减”具体要求的实施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及时查摆问题、探讨整改措施。第二,“双减”具体举措的赞同情况存在城乡差异。更多的乡镇教师赞同取消重点班、取消考试成绩排名、降低考试难度、减少考试次数、禁止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提高基础作业比重;更多的城市教师赞同设置分层或个性化作业,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这说明,乡镇教师重视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城市教师更重视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如前所言,“双减”细则的制定需要考虑城乡差异。

(三)家长对“双减”政策的认识和态度1. 家长对“双减”政策赞同情况分析 调研数据表明,尽管超过九成的家长赞同“双减”政策,但在“双减”政策具体要求方面,除了禁止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禁止给家长布置作业,其余方面家长的赞同百分比均未达到 50%。

2.家长对“双减”政策顾虑分析 在家长对“双减”政策的顾虑和担心方面,调研数据表明超过六成的家长担心重素质轻分数会使孩子不适应升学压力,以及担心孩子成绩下滑。超过四成的家长选择了不知道如何安排孩子的空闲时间,担心学科类培训转地下反增教育支出,以及基础差的孩子想提高成绩却找不到办法。

3.家长就“双减”政策对学生发展影响的认识 在家长就“双减”政策对学生发展影响的评估中,超过六成的家长认为“双减”实施后,孩子的学业负担减轻、学习焦虑减少、身心能更健康发展。而在提高孩子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等方面,赞同的家长均不超过 50%。

4.家长就“双减”政策对家庭影响的评估 在“双减”对家庭影响的评估中,超过六成的家长认为“双减”实施后,作业辅导负担减轻、校外教育培训支出减少、家长教育观念会发生积极转变。超过四成的家长认为接送孩子问题得到缓解。

上述有关家长认识和态度的分析结果说明,绝大多数家长支持和赞同“双减”政策,认同度较高。大多数家长认为,“双减”实施后孩子的学业负担会减轻、学习焦虑减少、身心能更健康发展,家长的作业辅导负担也会减轻、校外教育培训支出减少、家长教育观念会发生积极转变。但同时,家长们对“双减”政策还存有一些顾虑,如孩子成绩下滑、基础差的孩子想提高却由于培训机构被严控而找不到办法,导致隐性教育支出增加。

三、结论和建议

(一)主要结论 调研结果可见,“双减”政策得到了中小学学校、教师和家长的一致拥护和坚决支持:第一,中小学校能够较好执行“双减”的基本要求,绝大多数教师能够适应“双减”带来的多方面变化。第二,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就“双减”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和作用持积极乐观态度,并且支持和赞同“双减”政策。第三,绝大多数家长对“双减”政策持支持和赞同态度。

同时,“双减”工作的推进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调整:一是不少中小学教师就“双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不抱积极预期;二是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负担亟待缓解;三是不少家长对“双减”政策仍心存顾虑。

(二)建议 根据对xx省部分中小学教师和家长的调研结果,“双减”政策实行几个月来,中小学执行和落实情况良好,绝大多数教师都能适应,他们支持和赞同“双减”政策,并对这一政策的作用和效果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这充分说明,“双减”工作得人心、合民意,必须不折不扣地向纵深推进。但调查中也发现一些不足和困难,应引起重视并努力加以解决。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 要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以文件、图文手册、媒体报道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实施“双减”的目的、意义、要求、任务和主要举措,推广“双减”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提高包括教师、家长在内的全社会民众对“双减”政策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宣传的重点对象是教师和家长。对于教师,他们总体上是赞成和支持“双减”政策的,但在调查中发现有接近一半的教师对提高基础作业比重、降低考试难度、取消重点班等问题仍有不同的认识。这就要求要进一步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在认识“双减”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做好“双减”工作。对于家长,调研发现:近六成的家长担心“双减”实施后重素质轻分数,会使学生不适应未来的升学压力;四成左右家长不知道如何安排孩子的空闲时间,担心学科类培训从明处转到地下反而增加家庭的教育支出,导致基础差的孩子想提高成绩却找不到办法等等。这就要求在宣传时,除了解释清楚“双减”的主要做法、达成目标和意义作用外,还要多渠道积极宣传典型案例经验和相关配套保障,以实际成效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消除顾虑、主动支持“双减”工作。

2.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提升教育质量 本调查显示,调研学校在降低考试和作业难度、提高基础作业比重、分层布置作业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相对较小,“双减”的“量变”大于“质变”;学校没有或很难实施弹性工作制,教师负担增加;不少教师和家长担心“双减”对学生学习成绩难以产生积极影响。这些问题都要求,“双减”的实施一定要聚焦学校主阵地,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首先,学校要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作业设计能力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双减”提质增效。学校一方面要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课标研读、教材分析、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反思交流、课例研讨等丰富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提升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方面的能力,以有效的教促进有效的学,推动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学校还应把作业设计能力作为教师的基本功,通过加强教师团队的沟通协作、通过系统化设计和制度保障等举措,落实作业的减量增效。通过制订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以及组织培训、竞赛、作业主题式集体备课等活动,引导教师关注和重视作业设计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作业在精准分析学情、学生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其次,要以丰富课后服务供给和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为目标,统筹利用社会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学校要充分挖掘校内外人力和资源优势,特别是发挥好退休教师和有教育情怀的志愿者的作用,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联合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少年宫、社区公益组织、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等,协同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美育、科创、劳动实践等社团活动,丰富以学校为主体的课后服务供给。同时,学校还要注意把课后服务与教育教学一体设计、整体推进,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足学好,不仅要指导学生完成好作业,强化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答疑,而且还要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更好地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

3.实施科学测评,确保“双减”落地生根 在当前“双减”背景下,必须通过完善招生考试制度、推进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导向,达到更全面而综合地评估整个教育体系、教育政策、教育活动、教育过程与教育成效的目的。

第一,教师评价是推进“双减”的重要保障,评价内容应体现“双减”要求。首先,用“五育并举”的新质量观引领教师评价。在德能勤绩评价框架的基础上,降低学生考试成绩、升学情况在教师评价中的权重,重视教师在立德树人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上的努力与成就,并将基础性与个性化作业设计能力、课后服务的辅导能力、学生增值性发展等体现“双减”核心思想的要求纳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案,衡量教师教育效能。其次,要探讨简捷、高效、客观、能有效引领教师发展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应注重分析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和能力提升前景,强调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强化对教师工作的反馈指导与人文关怀。

第二,发挥考试评价在诊断、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全面深化考试制度改革。一方面,开展命题评估,探索命题改革。在涉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考试命题中,增加对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等能力的考核,融合对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的考核,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机制,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另一方面,改变对中高考统一考试的过度依赖,推进教学、考试、招生一体化改革。重视对教学、考试和招生这三个环节沟通、衔接方式的统筹研究和实践改进,稳妥推进考试内容改革、招生改革与高中教育改革的协调发展。

“双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系统思维,要建立健全“双减”综合治理机制。在治理执行上,要考虑多方协同参与,整合教育内外力量,关注学校内外的区别与关联,实现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与共振;在治理方式上,实现管理、督导、指导、引导等多样化整合,将“双减”综合治理发展成为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治理领域上,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等协同育人的良好机制,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往表现,形成减负合力。

相关热词搜索:

中小学校

“双减”

实施情况

存在问题

对策

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