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荷塘篇一
《荷塘旧事》是北师大版第十一册“往事”这一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到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度过的一段美好生活。文章中,作者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的自然之景,同时也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巧妙而生动的比喻修辞手法,恰当的描绘颜色的词语,使作者笔下美丽的荷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荷塘美景的描写又为介绍人性美作了铺垫。
文章的最后一段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讴歌“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
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最后一个学年,学生在前面几年的学习中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本学段,致力于综合性学习活动,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学,积累语言材料(字、词、精彩的句段篇),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文章中,作者与小伙伴在荷塘嬉戏玩耍的情景,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在学习理解上较为容易。
设计理念:
本文,作者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的自然之景,也叙述了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趣事,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教学重点是景物描写的学习,既要讲明什么是景物,又要交代景物描写的作用,使学生们学以致用。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小伙伴们的性格。而结尾处高度概括的语言是本文的亮点,使文章主题得以升华,引发了人们对生活的深深思索。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首先从课题入手,使学生知道本文是一篇叙事的文章,而且从课题就可以知道,文章写了两部分内容:“荷塘”“旧事”。然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据、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深思索,从而突破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感悟自然美,人性美的和谐统一,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思想感情。
3、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体会比喻句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对小伙伴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作品:《荷塘旧事》。
2、生读课题,说说从课题中,你知道文章是写什么的?(写事)
3、结合课题猜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内容呢?(根据学生的猜测,师整理一下)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荷塘在哪里?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荷塘旧事?)
二、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考查学生认读情况:
气喘吁吁 不可名状 骇得
在生读的过程中,联系时候实际,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小组内讨论交流,归纳小组意见。
3、指名小组代表说一说,评议补充。(师板书:荷塘美景 旧事)
4、找中心句:
师:课文是围绕一句来写的,这句话就是课文的中心句,同学们找一找。(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 人类淳朴的爱)
5、浏览课文,分别找出描写大自然美和小伙伴的内容。
(课文2—5自然段写了荷塘美景,6—17自然段写了我和小伙伴的旧事。)
四、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描写荷塘美景的句子。
2、多读几遍画出的句子,在脑海中想象荷塘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对大自然的赞美。)
3、轻声地读课文6—17自然段,联系自己平时和小伙伴在一起玩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小伙伴间亲密无间的友情,淳朴善良的爱,作者对儿时往事的怀念。)
五、课堂小结:学生畅所欲言,说说在本节课中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荷塘旧事》这篇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
1、出示课件(荷塘美景的图片)
2、师范读课文2—5自然段,学生边看图片,边认真听。
3、讨论交流:荷塘的美景作者是用怎样的语句表达出来的?(恰当的比喻,描写颜色的词。)
4、画出这一部分中的比喻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形象、具体,景物描写的一种方法)
5、师小结:因为作者巧妙地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这一部分景物描写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师:既然作者笔下的荷塘是这样的美,那么就让我们读出这种美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7、师:在这样美丽的地方,作者过了一个怎样的暑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画出相关的句子。
(1)默读课文6—1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2)小组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互相评议补充。
8、文中的小伙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相应的句段说明。(憨直、淳朴、勇敢、善良)
9、想象一下,当“我”在拼命挣扎时,小伙伴的反应。(表情、动作、语言)
10、“我”吓得哇哇大哭,小伙伴却哈哈大笑,你是怎样理解的?说明了什么?(小伙伴之间亲密无间、他们都有一颗淳朴善良的心。)
11、从课题来看,本文是写事的,但作者却用了三个自然段来写景,这一部分可以去掉吗?为什么?(不能去掉,大自然的美和人性的美是和谐的,相互映衬。)
三、总结全文。
1、出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为什么多年以后,那荷塘却同天上的月牙一样,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让作者永远难以忘怀。)
四、拓展训练。
1、读文中的比喻句,体会写法。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处景物。
五、作业:
抄写文中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塘 浮光跃金 黑绿 绿色 粉红
旧 哈哈大笑 亲密无间 人性美
事 哈哈大笑 淳朴善良
教学反思:
荷塘篇二
时候到来了,严热的夏天也随之而来。太阳闷烤着大地,使人觉得喘不过气来。但在这令人难以忍受的天气里,荷叶却探出了头。
荷叶下是一根茎,托起了圆盘大的叶子,荷叶的颜色十分鲜艳,在太阳光的搭配下,显得十分协调。
而荷花跟荷叶就迥然不同。与荷叶相比较,它更有一种含蓄美。它的颜色由浅到深,由白到红。含苞欲放时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迟迟不肯露出“庐山真面目”。等时机成熟,它舒展开自己身体的时候,才能一睹它的“芳容”。
许多荷叶和荷花搭配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美丽的荷塘,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一阵微风吹过,荷叶便轻轻地摆动起来。远远望去真像一幅会活动的画。
画中有荷塘,画的前景是一片田园,无边无际的田野……
这幅美丽的图案永远记在了我的脑海中。每次想起它,我的嘴角都会澜起微笑。
荷塘篇三
我的家乡有一处荷塘,每到夏天,那里的景色便分外美丽,引得许多游人前来观赏。
一天下午,我从朋友家回来,突然闻见一阵清香,原来现在又正值荷花盛开时期。我寻香而去,来到了那片荷塘。站在石阶上朝下望去,荷塘仿佛一张毛毯,荷花和荷叶就像是上面的花纹,好看!
走进细看,荷花便显得十分精致了。有的荷花含苞待放,半张脸躲藏在荷叶下,仿佛是一位害羞的小姑娘,不肯出来见人。有的荷花已经完全绽放了,笔直笔直地竖在半空中,摇摆着,似乎在热情地跟路人打着招呼。有的荷花才展开了两三片花瓣,似乎还在犹豫不绝地想着是否要开放。
与荷花相伴的便是荷叶啦!荷叶碧绿碧绿的,像一把把大伞,密密匝匝,层层叠叠地拥在荷塘中。你挤我,我挤你,都快把荷塘挤爆了!我低头捧着一些水,轻轻地洒在荷叶上,那些小水珠调皮地在荷叶滚来滚去,滑滑梯似的滑进了池塘,真有趣!荷叶上停着一只绿色的蜻蜓,应该是在这里歇息吧!我脑海中不禁想起了一句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叶下,藏着几只小金鱼,正摇着尾巴玩捉迷藏呢!
我蹲下来,兴致勃勃地看起了小鱼。忽然一丝粉红入了我的眼帘。我一看,原来是一片零落的花瓣,它孤零零地漂在水面上,好似一帆小舟,又仿佛一个汤勺,十分美丽。
我一直站在荷塘边,直到夕阳西下,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荷塘篇四
炎炎的夏天来了,要说哪里是最迷人的仙境,那当然要算那美丽的荷塘了呀!
来到仙境般的荷塘,果然与别处的风景不同,如果将这一池美丽的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是了不起呀!
走近看,放眼望去,荷叶挨挨挤挤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层层叠叠地铺得满塘都是。
荷叶都这么美了,那荷花岂不是要上天了?荷花的姿态也各不相同:有的穿着美丽的白纱裙在阳光里舞蹈;有的还没全张开,像调皮的小男孩,蹦蹦跳跳的;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像一个个婴儿的小拳头,多么惹人喜爱呀!这时,一只美丽的蜻蜓飞到花骨朵儿上,好像在和它窃窃私语呢!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荷花真美呀,真让人迷恋呀!
荷塘篇五
;“清雅五友”影像志
[栏目絮语]
为陶冶情操、弘扬廉洁文化,本刊“荷塘清影”栏目特辟摄影感悟的内容。今年第六期的主题为 “兰”。与其他杂志刊登摄影作品不同的是,专刊采用“邮票”的样式对照片进行处理,期寸方之间悦悟清廉,并将评选优秀作品出版个性化纪念邮票。
明年杂志还将继续开设相关栏目,如果您有相关摄影作品,欢迎来稿。投稿邮箱为[email protected]。
除作者另有说明外,凡来稿都将纳入本刊“图片库”,为各地办廉政教育展览、公益广告、报刊等提供素材。一经刊用,将分别支付稿费。
千古幽贞是兰花
兰叶终年常绿,多而不乱,仰俯自如,姿态端秀,别具神韵。兰花素而不艳,亭亭玉立,幽香清远,一枝在室,满屋飘香。古人赞曰“兰之香,盖一国”,故有“国香”的别称。
兰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它以叶秀花香著称,不论何种兰花,都带有宜人的幽香。它的香气浓而不烈,香而不浊。有诗赞道:“路旁草簇有兰花,不露英姿不显华。待到幽香熏肺腑,始知卉苑隐奇葩。”兰花散发的幽香,撩人而带神秘感,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花卉的香气不能比拟的。所以她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兰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给人以极高洁、清雅的优美形象。古今名人对她评价极高,捧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与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有“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对功名的追求,对利禄的向往,往往让人失去了纯真的自我。如若身边常有兰花相伴,或许会记得少一分浮躁,多一分从容。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