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分析篇一
——“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探索《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 黄梅兰
新大纲明确地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且新大纲后面还附录了80首“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可见在高呼素质教育的今天,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呢?多年来,我致力于探索古诗教学的模式,探索古诗的学法指导。新修订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想:古诗的教学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古诗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于是,我尝试用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提高了古诗教学质量。
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分为五步:课前查询知诗人—介绍背景解诗题—质疑讨论明诗意—想象诵读悟诗情—迁移运用背诗文。下面,我就九年义务小学语文第十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文的教学,谈谈古诗教学的新举措。
一、课前查询知诗人
课前布置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新大纲对高年级提出较高的阅读要求:“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但是,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以及古诗抽象、精炼、含蓄的特点,均会造成学生理解上困难。于是,我让学生各自去查询当时的写作背景资料。学生们有的到网上查询,有的去图书馆查询,有的问大人,有的从诗书上找……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二、介绍背景解诗题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新大纲十分重视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所以,不用旧模式老师介绍,而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效果更好。学生在介绍杜甫及写作的时代背景时,便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又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质疑讨论明诗意
这个环节中,训练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多让学生交流、评议。整首诗重点字词的理解到整首诗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来的。而我只起到组织、指导、点拨的作用,帮助学生总结出理解重点字词的几种方法:查字典、联系诗句、看课后注释、问别人……看来,人本主义教学观十分正确:“我们而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四、想象诵读悟诗情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先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放声朗读几遍,再以课后思考题引路:诗中的哪些词语体现了诗人“喜欲狂”的心情?让学生再读古诗,动笔画出,继续采用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已见,体会感情,受到杜甫那强烈的爱国热情的感染和教育,同时学到了体会中心思想的方法,那就是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这个环节还要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朗读和背诵在诗的教学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首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语句简炼,琅琅上口。古诗的这些特点都要让学生欣赏、体会。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品味。我放了几首乐曲,让学生选择一首合适的给诗歌配乐,然后进行朗读。我只对学生在诗的节奏和重音方面进行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朗读古诗的方法。这样,变着法子让学生读,学生在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五、迁移运用背诗文
课后作业 体现自主性,拓展学生诗文学习的范围。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学了这首诗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画一画,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选择一项或几项完成。我们都知道:发展教学是一个开放系统,学生参与活动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与课本,而应该课内外结合。这个作业 就是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及古诗的积累。
总之,古诗教学也要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证明,“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将会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了言简意赅的文风。古诗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使学生真正成为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分析篇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例改进
曙光 杨树海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这就要靠语文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好的语文课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古诗教学同样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令学生回味无穷、余音绕梁。例如,教学中师生依靠诗意情境作画,教师的深情范读,相配的古典名画,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等等,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激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古诗词讲究格律,字斟句酌,值得推敲,通过品评、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品质。如有表现诗人才情的“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种一气呵成,畅快淋漓的美感,这和杜甫立志“语不惊人死不休”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分不开的。也有体现诗人字字推敲、锲而不舍的千古佳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品味的过程,也同时是向诗人学习习作的过程,这些隐性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品评、鉴赏的能力,将使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受益匪浅。
改进后的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两首古诗的时代背景,体味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感。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背诵两首诗并默写《示儿》
教学重点与难点: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领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学生自主学习,初步领会古诗意思。
1、解题简介作者
“闻”:听说“收”:收复。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来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2、指名读古诗,注意注音。
3、让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诗意,读懂了哪一句就说哪一句?
二。教师点拨:
剑外:剑门关外,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四川;
忽传:忽然间传扬;收:收复
诗意:那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传扬。
“初闻涕泪满衣裳”
初闻:刚刚听到;涕泪:指因喜极而泪下。
诗意: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却看:再看;妻子:夫人和孩子;愁:忧愁、忧伤。
诗意:再看看夫人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
“漫卷诗书喜欲狂”
漫卷:胡乱卷起;欲:将要
诗意:我随手胡乱的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
“白日放歌需纵酒”
放歌:放声歌唱;纵酒:纵情喝酒。
诗意: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
“青春做伴好还乡”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诗意: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故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即:就。
诗意: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
“便襄阳向洛阳”
诗意: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了洛阳。
4、师:杜甫一生忧国忧民,所写诗作大都抒发抑郁悲愤之情。而本诗却誉为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你觉得从哪些地方看出杜甫的喜悦?
5、读诗,体会杜甫的喜悦,体会其归心似箭,天涯作咫尺。
三、感情朗读,背诵。
四、比较、体会:
1、这两首诗中,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说说自己的体会。
2、总结:悲之切是因为国家未统一,失地未收复;“喜若狂”是因为国家收复了失地。一悲一喜,让我们鲜明地感受到了两位诗人的拳拳爱国心。他们的确是著名的爱国诗人,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请同学们课外搜集读一读,一定收获更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分析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涕泪、巫峡、襄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材重难点:
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老师先让同学们猜个谜语:历史上有这样一位诗人,大家称他为诗圣,一生写了许多诗,流传至今有一千五百余首。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的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生活,不但内容丰富,而且洋溢着爱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也被推崇为“诗史“。猜出来他是谁了吧?有关杜甫,谁对他还有进一步的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回忆学诗的方法。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示儿》,大家想想,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来学的?这首诗我们也按这样的步骤先读再结合注释来解释再来有感情的读感悟作者的感情。
2、读诗。
a、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抽读,注意停顿。
c、再读。
3、理解诗意。
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读懂作者的感情,读到作者的心中去,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交流解释的方法。就按照同学交流的方法来理解诗的意思。
a、流诗意。
聪明的孩子谁来展示你们的才华,读懂那句就说那句。
b、生说诗意,随机指导单个字的意思:妻子、涕泪、喜欲狂、青春、漫卷。
c、说整首诗的意思。
d、同桌两个人对着说说诗意。
4、感悟作者的感情。
a、诗意理解了,大家有没有读懂作者的感情呢?下面我要考考大家。如果说《示儿》这首诗以悲做基调,那么,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从那些词语和诗句看出杜甫的高兴?
b、学生交流。
c、大家知道为什么杜甫这么高兴吗?
d、师出示收集的有关安史之乱的资料,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e、出示杜甫回乡的线路图,了解杜甫的家乡住址及流落他乡的住址。
f、现在大家知道杜甫为什么“喜欲狂“了吗?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位杜甫,谁来描述一下?
g、进一步加上动作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5、两诗比较进一步感悟感情。
同学们回想一下《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对,这两首诗无论是喜还是悲,都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陆游临终叮嘱儿子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是爱国之情,而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之所以那样的激动和欣喜,不仅仅是自己可以结束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面受战乱之苦。
三、拓展。
推荐杜甫的《归雁》和《月夜》让学生读,进一步感悟杜甫的爱国感情。
四、板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收蓟北——喜欲狂
涕泪、漫卷诗书……爱国之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分析篇四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临终时写下的一首悲愤的诗~~《示儿》,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背诵一下好吗?(全班同学一起背诵)那么谁能说说这首诗的内容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呢?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唐朝的大诗人杜甫的诗,大家一定很熟悉吧?回忆一下,把你学过的他的诗背诵给同学们听听。(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首他的千古名诗。(齐读诗题)
(二)合作讨论,学习古诗: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并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
(1)教师指名读诗,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如“涕泪、即”。
(2)指名朗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再齐读。
2、师:同学们朗诵得非常好!请大家再回忆我们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谁来介绍一下?
生: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晓诗意;3、入意境,悟诗情。
3、师:很好!我们就按照着的步骤来学习这首诗。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的题目,其他同学想一想它的含义。
(1)生1:闻:听说;官军,指的是唐朝的军队;收,是收复;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2)生2:题目的意思就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3)生3:我来介绍一下我搜集到的背景资料: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诗人五十二岁。公元755年,安禄山趁唐朝政府腐败,在范阳发动叛乱,此后其部将史思明又起兵反唐,一时间百姓争相逃难,流离失所,诗人杜甫一家也不能幸免。这就是“安史之乱”。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前人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
生4:我来补充诗人的资料: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青少年时期,漫游今山西、江苏、浙江、河北、河南、山东等地。二十四岁应进士试不第,三十五岁后客长安近十年,困顿失意。安史乱起,流离鄜(音夫)州等处。肃宗朝,官左拾遗,因 上疏救房琯,改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归秦州。入蜀,构草堂于成都浣花溪畔, 又曾流寓梓州、阆州。广德二年(764)严武再任西川节度使时重回草堂,被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辞去, 于永泰元年(765)赴夔州寓居。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 飘泊于岳州、潭州、衡州一带。大历五年病死于江湘途中。其诗融会众长,兼工诸体,律切精深,沉郁顿挫,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生活,被誉为“诗史”。与李白同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并称“李杜”。有《杜工部集》,《全唐诗》存诗十九卷。
4、师:了解了诗人和时代背景,对我们理解诗意和诗人的思想感情会有很大帮助!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步骤自己自学古诗,先通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理解重点词语,然后根据搜集的资料理解诗句的含义,再联系起来说说诗的意思,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
5、学生先自己自学,然后按照步骤在小组内交流,重点讨论有分歧的和不明白的地方。
6、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自学的时候,非常认真,很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见解,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跟大家交流一下?还可以提出没有解决的地方,我们一起讨论研究。(指导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内容,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
(1)生1:我来理解第一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①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蓟北:今河北北部 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②诗句的意思是“剑外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惊喜的热泪流满衣裳。”。
③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刚刚听说收复了河南河北的时候那种异常高兴的心情。
④请大家想象杜甫的喜悦之情,一齐朗读这一句。
师:同学们读出了杜甫的喜悦之情,但是对他的那种百感交集的心情还没有完全感受到。我们现在先来接着理解下面的诗句。
(2)生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却看:回过头来看。漫卷:随便卷起。这句诗的含义是:“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孩子们,平日的忧愁早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
生3:我有补充:“妻子”在这里指的是现在的妻子和孩子,而不是只有妻子一个人,要和现在区别开!
师:你补充得真好,能够借助自己课外搜集的资料来品味诗句的含义,值得同学们学习和借鉴。大家齐读这句诗,谁来重复一下诗句的含义?
(3)生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白日:白天;纵酒:纵情喝酒;青春:绿色的春天;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这句诗的含义是“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
师:哪一个词语我们在理解的时候需要注意?②理解词意。
生5:“青春”这个词在这里指的是:春天宜人的景色。和现在的意思完全不同。
师:说的对!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6:我在自学的时候注意到书后的注释。
师:我们在查阅资料帮助理解的时候,不要忽略书后的注释!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学习中许多困难。自己练习把这一句有感情朗读一下,再说说含义。
(4)生7: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立即。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诗句含义是“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
(三)总结全诗,领悟诗情:
1、师:这首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那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把它的含义完整地说一说。再说说整首诗的内容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同时想一想,诗中哪一个词语最能表达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体会诗的内容和作者情感。)
生8:我认为“喜欲狂”最能展现诗人的感情,就是说,他听说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的消息,情不自禁欣喜若狂,急不可待要起程回家。
2、师:那么可以从诗中哪些地方体会出这种“喜若狂”的心情呢?
生9:可以从诗中的“涕泪满衣裳”体会到,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安史之乱使诗人一家远离自己的家乡,也就是蓟北,他的悲愤愁苦心情可想而知,现在忽然传来收复了家乡的消息,他高兴得都哭了。说明他心里百感交集。
生10:我还从“漫卷诗书”能体会到。另外,杜甫是一个非常喜欢书的人,他曾经写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句,可是现在他连他最喜欢的书也顾不得了,这就说明他实在是太高兴啦!
生11:我还从“放歌”、“纵酒”体会得到他高兴得想要纵情高歌;从“即从……穿”、“便下……向”这些词语体会出他归心似箭,说明他渴望早一点回到家乡。
3、师: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朗诵这首诗。朗诵的时候,想一想,诗人只是在为自己感到高兴吗?从他的喜悦你能够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
生12:我还能体会到他的爱国之情,杜甫一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就那样欢快,这决不仅仅是因为诗人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
4、师:是啊!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唐军收复了大河南北的大片土地,安史之乱算是平息了。但这时成都发生兵乱,杜甫避乱寄居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听到安史之乱被平定的消息,不禁惊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之中写了这首诗。这首诗极自然概括地写出了所有乱离人的共同感受,使它成为千古名篇。前人评这首诗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诗人真切地描写了自己的神情、动作和心理,全诗酣畅淋漓,奔涌直泻,转折自然,充满真情。请同学们深入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注意读出诗人“喜欲狂”的心情和爱国的情怀,还要注意停顿、读出重音。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儿。
5、师:老师请几个同学有感情朗诵这首诗,请大家评一评。
6、师:就像刚才几个同学那样,自己再练习朗诵;男生和女生比赛,看谁读得有韵味儿。
7、师:能背诵的被给同桌听一听。然后采用两人互背、小组背、全班齐背等方式,检查背诵情况。
(四)回顾整体:
1、 师:同学们,陆游和杜甫都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爱国诗人,请你读读这次我们学习的这两首诗,找出这两首诗表达情感的异同点。
生13: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爱国之情。
生14:不同点:《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见到“九州同”。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祖国重归统一的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
2、师:那么自己再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古诗,注意要把这一“悲”一“喜”两种不同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全班一起背诵。
(五)动笔练习:
从两首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改写成记叙文,要求:
1、根据原诗的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
2、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准确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3、叙事清楚,描写具体,语言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