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金色的鱼钩原文模板

金色的鱼钩原文模板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9 15:40:50
金色的鱼钩原文模板
时间:2023-04-19 15:40:50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金色的鱼钩原文篇一

1.读准字音.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内容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金色的鱼钩原文篇二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

一、揭示题目,导入  新课。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附:板书设计 

18 (闪着光芒)

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

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原文篇三

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通过典型事件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题,质疑问难

师:看课题文章重点应该写什么?

生:经过预习我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角是老班长,可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师点课件,“金色”变为金色)

生:“鱼钩”前面为什么加上“金色”一词?

生:课文是怎样把老班长和鱼钩联系在一起的?

二、抓中心句,释疑解难

1.默读课文并思考: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

师:这句话是谁说的?代表他个人吗?

生:这是指导员代表党组织向老班长交代任务时说的话。

师:你怎么理解“上级、保姆、勤务员”的?

生:勤务员就是勤杂工,什么活都干,老班长怎样当勤务员的?

生:(默读课文)

师:现在说说老班长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生交流,老师适时打出相关图片和文字,指导朗读。)

生:老班长在水塘边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就灵机一动,用缝衣针做了个鱼钩,钓鱼做鱼汤给病号吃,千方百计给病号加强营养。

生:老班长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对病号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生: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那极少的鱼汤维持着三个病号的生命,为了把他们带出草地,老班长自己忍饥挨饿,还不让别人知道。

师:老班长为什么不让别人知道他没有吃鱼?

生:因为老班长是共产党员,党员要吃苦在前,老班长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让别人受委曲。

师:课文中描写老班长的句子你读了后什么地方最受感动?

生:老班长让病号吃鱼汤,自己却嚼着几根草根和鱼骨头,那皱紧眉头硬咽下去的情景催人泪下,好像我的喉管也被万根钢针扎着,心中痛苦万分。

生:老班长临牺牲前怕浪费东西,拒绝吃鱼汤,他一心想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

师:想想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表现他怎样的品质?

生:老班长不辞劳苦,任劳任怨,像保姆照顾小孩一样照顾着三个年轻的病号,对革命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

生:老班长用自己全部心血执行着党交给他护送伤员的任务,表现了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师:课文中对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都有详细的描述,我们仿佛能看到、听到,透过这些描述,我们体会出他崇高的内心世界,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三、解疑释惑,发展思维

1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师:现在想想初学课文时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经过学习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在长征过草地途中,老班长用鱼钩钓鱼给病号吃,鱼钩记录着老红军战士的英雄业绩。

生:老班长虽然牺牲了,但鱼钩却留下来,从“长满红锈的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到老班长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永放光芒。

生:鱼钩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师:“我”为什么小心地把珍贵的鱼钩保存起来?

生:“我”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

生: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表现了“我”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第一,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强

(一)自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把感受最深的片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为什么感动:

第二,充分地给学生以自由

第三,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

在学生自我感受,自由朗读有了一定基础,但还未完全找到感觉时,教师进行范读,设身处地,入境动情,声音略带颤音,给人以忍着痛苦,含泪叙述之感,拨动了孩子的心弦,开启了学生的心智,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对于文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韵味”、“神采”、“风格”等,通过朗读传递给学生,可收到以声示范、以情激qing的功效。

金色的鱼钩原文篇四

1.读准字音,掌握字词。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指导学生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3.

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划出有关

词句。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

第二课时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金色的鱼钩原文篇五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更加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的选编意图,《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以阅读方法的训练、表达方法的习得为主,在阅读方法的训练中渗透人文精神,并以阅读方法的深化为延伸点,组织课后拓展性阅读。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语言朴实,生动感人,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该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住重点句进行学习,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手法。

4、加深学生对长征的了解,感受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长征故事的兴趣。

教学难点

抓住中心句“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表达方法,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长征导入,明确步骤

1.背诵毛泽东《七律·长征》。

2.快速浏览长征资料,感知长征艰难。

(出示长征资料:长征途中,中央红一方面军徒步行走了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整个长征途中,红军只休息了44天,途中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走过600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十几万军阀的封锁包围。红军身后有大炮追着,头顶有飞机轰炸,还要空着肚子,光着脚走过没有路的“路”……从瑞金出发时有红军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

3.读课前连接语,明确学习步骤。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读“连接语”,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

二、检查预习,初知大概

1.正音:和面、作料、勉强、嚼着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设计意图:自主读悟,从整体粗知课文大意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法。)

三、理清脉络,概括故事

1.默读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部分,有感情地读几遍。

2.交流:在你的脑海中,哪些画面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秘密、命令、遗言等)

(设计意图:根据“导语”,充分自主地读课文,自读自悟,有目的地搜寻信息点,筛选信息点。这样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学习略读方法。)

四、抓中心句,释疑解难

2.仔细默读第一个故事,边思考,边写写批注。

3.学生交流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4)教师小结方法: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动作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要有精讲的环节,可以为学生阅读能力的迁移提供保证。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教师适当地引导并对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拨解疑。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略读教学追求的“精略相辅,略中有精,教略而学不略”。)

4.围绕中心句,学习第二、三个故事。

(1)自主默读第二、三个故事,写写批注。

(2)同桌交流,丰富认识

(3)集体交流,质疑解难

①汇报从重点词句中体会到人物品质(高度的责任心、一心为战友、舍己为人等)

②交流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塑造人物形象的表达手法

③讨论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方法渲染人物形象

④提出自己学习后的疑问,讨论解疑。

5.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课堂上,学生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交流彼此的看法,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展现自己的个性,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望。)

五.推荐长征故事

1.推荐阅读长征故事:《马背上的小红军》(提示:用“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的方法进行阅读,体会文章中塑造人物的表达方法。)

2.阅读其它长征故事,以“长征”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设计意图: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呼应,又有助于对学生情感的进一步引发,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六.板书设计

秘密(动作)      硬咽

命令(神态)        笑

遗言(语言)      一定    没

抓中心句读懂课文

[教学反思]     略读教学,吾将上下而求索

刘丽燕

1、适时资料补充,为顺利学习奠基。

本文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学生对长征的资料知之不深,为了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让学生联系学习过的毛泽东写的诗《长征》,并补充了长征的历史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进一步的认识,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可是操作中,时间太过拖拉,应该让学生快速浏览,节约宝贵的时间。

2、充分利用导语,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

略读课文前的导语一般都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思路,本文也不例外。所以,充分利用导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大意,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重难点,从而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师生对话也就有了一定的高度和力度,真可谓一举多得。

3、快速阅读,加强基本功训练。

4.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只有老师大胆放手,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才有可能培养好。如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围绕“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一中心句展开学习。再读课文,思考:从哪里感受到老班长身上的“金色光芒”?这是一种怎样的光芒?这些问题就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文本,有更大的空间去思考。这样,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就不会是一句空话。在阅读中,总结出方法“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课外阅读的延伸得以迁移,相信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得“鱼”,更能获得“渔”。

5、领悟表达方法,实现读写迁移。

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想为学生在读写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从读学写。如课文中描写了老班长嚼鱼骨头的片断,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思考你能从中感悟到怎样的光芒?从而使学生领会动作描写对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等等。可是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引导不到位,使得这一目标未能达成,十分遗憾。

6. 拓展延伸,搭起课外阅读的桥梁。

略读教学应该成为连接课内课外阅读的桥梁。我在课后推荐阅读长征故事:《马背上的小红军》,并要求用“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的方法进行阅读,体会文章中塑造人物的表达方法,实现阅读迁移。这样的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呼应,又有助于对学生情感的进一步引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著名特级教师王燕骅老师说:“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当是‘教’略,而学要‘丰’;应当是‘教’略,而‘学’不略。”比较好的做法是:略中有精,整体把握求“略”,重点感悟求“精”。可是我在教学时却“略还不够略,精也不够精”。在备课时,我的预设是第一个故事精读,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安排足够的时间精教、精学。导致教学后两个故事时,学生的体会、领悟不得法,不深刻。

松阳县教育局教研室潘旭慧

如果说上午的精读课是精瑾细腻的工笔画,那么下午的略读课就是粗线勾勒的山水画,无论哪幅画都是“画画精彩”。

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叶圣陶先生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和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他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和精读一样重要。所以,本次新课程培训以“精读与略读”为主题是有重要意义的。

略读课该怎么上?今天刘丽燕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在此,我提议,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刘老师的辛勤付出!

我认为这节课以下几点做得非常好,值得我们学习:

1、巧用导语,简化教学环节。

不知老师们注意到了没有,在每篇略读课文之前,都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略读课文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迁移阅读能力的作用。刘老师抓住并利用了这一段导语,整个教学设计都围绕这段导语展开,抓住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适时进行疑点再读,重点处多走一个来回,整堂课教学环节简单清楚,收效比较明显。

2、大胆放手,留足学习时间。

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将自己推到一个更隐蔽的角落,让学生站在舞台中间。刘老师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前提下,整堂课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较好地体现了略读课的教学特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刘老师对学生的默读速度非常关注,有明确的默读速度要求,这是非常难得的,这是很多老师容易忽视的,快速的默读对培养学生快速搜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3、略中有精,做到有的放矢。

虽然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效率就很难提高。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略读课文需“精读”的点必须更突出,更集中。因此,教师需要反复斟酌,准确寻找着力点,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点睛之笔是课文的最后一句“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也是课文的中心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刘老师准确地抓住了这个着力点,重打细敲,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通过对相关句段的学习,体会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4、讲究效率,重视学法指导。

略读教学不是肤浅的阅读指导,同样是有深度的教学,只是它所承载的主要任务与精读教学不同而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让学生停留在对内容的浅层感受上,更应该在学法上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学知识,积极实践。这一点,刘老师做得非常好,比如,课始,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导语,明确学习步骤;在概括课文大意时,教师给学生提供提示;课快结束时,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等。这些都给了学生有益的启发。

值得讨论的几个地方:

3、本课的第二个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刘老师的语文意识,但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实还不够到位,效果还不够明显。建议教师要创造条件,为学生在读与写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从读学写。

基于个人对略读教学的一点认识,谈几点想法,仅供参考:

1、略读教学应追求“教略”而“学丰”。

叶圣陶先生还说过:“略读的略字,一半就教师的指导而言,只须提纲挈领地指导;一半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所以,略读课文教学的追求是“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教师引导要求“略”,设计简约,抓住主线和主要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见解的机会;学生感悟求“丰”,对于文章的重点和精彩之处,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自己得出丰厚的答案。

2、略读教学要突出其功能性

略读教学有两大功能:巩固训练功能和拓展延伸功能。

巩固训练功能包括两个方面:读写的巩固训练和阅读的巩固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略读课文教学时,同样应注重挖掘其自身的语言特点,扎实有效地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达到读为写服务,写为读生成的作用。

拓展延伸功能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思想与内容上的拓展和阅读方法上的拓展。

思想与内容上的拓展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基调,使单元的中心和主题更加丰满和感性,角度更加全面,内容更加深刻。

阅读方法上的拓展就是指我们在略读课文教学时,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借鉴在精读课文学习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在略读课文学习中进行迁移运用与巩固;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依据课文特点,适度进行拓展练习,进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对于略读课文,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确实将其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本着积累语言,积累写法,积累思想的原则,引导学生在读中学读,在读中学写,切实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粗浅感受和认识,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