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行测快速阅读技巧通用

行测快速阅读技巧通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9 08:40:07
行测快速阅读技巧通用
时间:2023-04-19 08:40:07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行测快速阅读技巧篇一

近年来,行测考试中时时会见到统筹问题的身影,这体现了公考数量关系更加趋向于思维性考查。正因为具有一定的思维性,对于从未见过这类题目的考生来讲,往往有苦说不出。今天,小编就聊聊统筹问题中的过桥问题,帮助大家在考试中能够得心应手。

过桥总时间最短为2+1+10+2+2=17分钟。

【结论】由此题我们不难看出这样两个结论:

(1)过桥时,让时间最短的2人送时间长且接近的2人,此为一轮。本题中,一轮下来,丙与丁一起记丁的时间10分钟1次,甲送回电筒记1分钟1次,剩余次数全部为乙过桥或送电筒,记2分钟3次。

(2)过桥总次数为“2×人数-3”。本题中,实际每2次过1人,4人需要2×4次,但最后一次2人直接过桥只算了1次,少了3次,故总过桥次数为“2×人数-3”。

【例2】五个人在晚上带着一只手电筒过桥,一次同时最多可以有两个人一起过桥,而且必须持有手电筒。已知五个人过桥所需时间分别是:甲2分钟,乙4分钟,丙5分钟,丁10分钟,戊12分钟,若两人过桥的速度以较慢者的为准,他们最快能在几分钟内过桥?。

(2)乙丙过桥(5分钟)→乙送回(4分钟)→甲乙过桥(4分钟),共13分钟。

则总时间最少应选择第1种方案,为2×2+4×3+5×1+12×1=33分钟。

行测中的过桥问题难度不会太大,小编建议考生们记住过桥的最优方式和总次数,这样的问题将难逃“我们的魔掌”。

行测数学运算备考辅导:特殊计数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备考辅导:速解抽屉问题

行测逻辑判断备考辅导:假言命题之从属关系


行测快速阅读技巧篇二

性质1: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性质2: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

2.推论

推论1:偶数个奇数的和或差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的和或差是奇数。

推论2:当且仅当几个整数的乘积是奇数,得到这几个数均为奇数;

当且仅当几个整数的乘积是偶数,那么其中至少有一个偶数。

推论3:两数之和与两数之差同奇(偶)。

行测快速阅读技巧篇三

提到一目十行,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但要说到具体是什么意思的话,一般人都会觉得就是一眼看十行文字了。

其实,一目十行就是指每次眼停的时候能够摄取好几行的文句,并不是说就肯定是十行。这是一种高级的面式阅读法。一目十行并不是那种缺乏理解而泛泛浏览,不带有任何识记任务的阅读方式,而是在快速阅读的同时获得快速的整体理解,并能清晰的理清文章的脉络,获得书本或者文中主要意义的探测性阅读。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他的理解能力就越强,一目十行的可能性就越大。一目十行常常被理解成不认真读书,其实,一目十行作为一种速读能力是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的,包括视幅的训练,思维的训练,理解的训练等等。

一目十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眼球的快速转动,从而在多行文字中快速的移动摄取信息。这适合于视幅狭小的人使用;第二种,是一眼就同时看多行文字,并同时理解。这是通过扩大视幅单位进行的,适合视幅宽的人使用。无论哪种方法,都比逐字阅读有利,以达到整体理解,其基础是大脑的快速运转并和文字理解相适应。

一目十行常常运用于精读前的初读阶段,用作对读物的整体了解,从而明确关键信息的位置和作者的写作脉络,方便第二次的记忆和精读。另外也常常用于寻找有用信息的扫读和判断是否有阅读价值以及消遣式阅读。

一目一页阅读法,是眼睛在书面上做一次或者两三次停留,就可以迅速获知文字内容大意的速读法。这是真正的“速读”,整页文字尽收眼底,是快速阅读的完美形式,也是速读的最高技巧。想要达到这个境界需要很长时间的艰苦训练和实践。

一目一页的阅读法,适用于专业书籍或者文章有共同论题的读物,选出共同的项目;还适用于浅显容易的读物,或者预习,复习功课,寻找参考资料,以及阅读消遣式的小说,报纸,刊物等等。

一目一页并不是严格的就是每次眼停摄取一页,一页上面就一个视点,有时候一眼一段的阅读方法也接近于一目一页。

因此,无论是一目十行还是一目一页,它都是一种阅读方法,并非传闻那么神奇,阅读的过程中也绝不是走马观花,在阅读的同时也能理解,熟练到一定程度还能记忆很多细节的东西。

行测快速阅读技巧篇四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1~2题。

e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e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141.7亿元,同比增长了6.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0.6个百分点。

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8.79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127.32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1745.59亿元,增长9.0%。从外贸、投资和消费方面来看,投资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

2014年上半年,全省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125.39亿美元,同比增长2.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值26.79亿美元,同比下降20%;进口总值98.61亿美元,同比增长10.6%。此外,上半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39.03亿美元,同比增长12.5%。

2014年上半年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55.7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比一季度提升0.3个百分点。其中全省民间投资总额达3065.69亿元,同比增长17.9%,占全部投资比重73.8%。

2014年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3.64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比一季度提升0.3个百分点。

2014年上半年,e省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低于全国平均涨幅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5%,高于当期全国平均涨幅0.1个百分点。e省cpi涨幅在全国居第18位,处于平稳适度的区间。

2014年上半年e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542元,同比增长9.9%,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79元,同比增长12.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速均保持了高于gdp的水平,为实现2014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跑赢gdp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55.67 b.-55.67

c.+125.4 d.-125.4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2014年上半年e省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慢于全国

c.2014年上半年e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速均低于gdp的水平

d.2014年上半年e省cpi涨幅在全国处于剧烈震荡的区间

2.【答案】a。解析:a项,根据材料第四、五段,2014年上半年e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一季度提升0.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一季度提升0.3个百分点,正确,直接选择a。

d项,根据材料第六段,2014年上半年e省cpi涨幅处于平稳适度的区间,错误。

行测快速阅读技巧篇五

1.定期为他们读书,务必声情并茂。

2.以身作则。让他们看到你经常会读书。烹饪的、杂志、报纸、小说或非小说作品皆宜。

3.谈起你读过的书籍或文章。在晚饭的时候讲是很好的时间。兴奋或困扰,分享你所经历的一切。

4.每天晚饭后30分钟,或每周二晚,计划出一个“家庭读书时间”。

6.买有孩子的名字出现的书。对于不愿读书的人来说,这个技巧效果好得出奇!在我还是小孩的时候就非常有效。我曾经是那种读完一本书的第一章和最后一章以及摘要后就写上读书报告的人。自从我母亲买了一本主要人物的名字叫艾琳(erin)的书后,一切都变了。简单而有效!

7.到书店或图书馆找一些带cd的书,以便孩子能听说和跟读。这也是一着妙招,可鼓励不愿读书者或让在学习阅读中挣扎的孩子保持积极性。

8.坚持把书籍作为生日、圣诞节、复活节等节日礼物的一部分。

9.给他们书本,“仅仅是因为”团队工作(又叫做家务劳动)完成出色,或者由于你注意到他们表现出了某种美德如同情心。

11.高声朗读拍成电影的书,然后观看电影,再比较一下书和电影哪个更好。5年前,我给我的学生朗读了《卡洛琳(电影《鬼妈妈》)》,现在电影出来了,孩子们也长大为青少年了,他们就自己组织去观影然后进行比较——就像我们把《纳尼亚传奇》作为一节课来上一样。棒极了!

p

行测快速阅读技巧篇六

在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片段阅读是必考的一部分,而道理启示题是其中的一个小题型,虽说题目不多,但是这类题型并不难,在此告诉我们广大考生,面对道理启示题我们的解题思路。

当然,我们拿到一个片段阅读的题目,一定要先看清楚问法,判断出具体是什么样的小题型,因为每种题型方法策略不一样。

一般情况下道理启示题的提问方式为:这段文字给我们的启示、上述文段可以得到的道理是、材料中故事告诉我、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文段所包含的道理等等。

一是要紧扣主旨。准确归纳概括出材料的主旨观点,选择最契合主旨信息选项。

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所谓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简单的来说就是不要就事论事,不能仅仅停留在材料本身的内容,道理来源于材料又高于材料,我们要看到文段背后折射的道理。

三是要符合常理。材料的启示一般是会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意义的,是有激励的作用,是能符合生活常理的。

下面我们以几道题目为例,带着大家一起去看看

例1:法国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与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行路人的大衣吹掉。北风呼呼猛刮,行路人紧紧裹住大衣,北风无奈于他。南风徐徐吹动,温暖和煦,行路人解开衣扣脱衣而行,南风获胜。

这个寓言意在告诉人们( )。

a.方法得当柔可克刚

b.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析】首先先看材料的问法,问我们这个寓言的寓意,很明显,这是一道道理启示题,所以我们去材料中分析,北风很用力地刮,一味使用蛮力只能让人更加警惕,起到反效果,而南风很轻柔,巧妙地让人放松心绪,最后达到了目的,北风和南风的区别就在于采用不同的方法。南风做法的实质就是以柔克刚。a选项紧扣本文的主旨,而b选项意思是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材料并未先给出这一“真理”,排除,c选项中提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材料里面并未涉及到问题,排除,d选项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说,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材料也未涉及,排除,所以本题选a。

下列哪句话最能概括这段文字所包含的道理(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c.天才是1%的天赋加99%的努力

d.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解析】先看问法,这是一个道理启示题,透过文段的表面意思,本文的主旨讲的是要想真正学好一样东西,除了基本的知识还需要通过实践去积累经验。所以a选项紧扣主旨最为符合。而b、c两个选项强调的是勤奋努力,d强调的是做人要有目标,这三个选项都偏离了主旨。所以本题选a。

例3: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上的纺锤树,中间粗,两头细,树身光秃秃的,只在树顶稀稀拉拉地长着几根枝条。这种树生长的环境很特殊,属于亚马逊河流域,一年之中,雨季湿润多雨,旱季十分干旱。纺锤树之所以长得枝叶稀疏,是因为它在旱季时要尽量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和损失,这样一直坚持到雨季来临时,纺锤树便会立刻行动起来,它伸展全身无数条根,美滋滋地把雨水喝个够。

这段文字寓意人们:

a.纺锤树很会过日子,它懂得把多余的雨水贮存在体内

b.遇到不利的环境,不抱怨,也不放弃,悄悄为自己充电

c.等到时机成熟时,自然可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d.让所有的人都刮目相看,才能赢得更高更好的发展机会

【解析】先看材料问法,判断出来这是一个道理启示题,有些考生容易仅仅停留在故事的表面就会选到a项,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要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表面上是“纺锤树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生长策略”,实质上则是体现了在逆境中也要能够适应环境。而c和d问题在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和“更好的发展机会”在文段中是没有体现的,所以排除,本题选b。

通过对上述这些例题的解析,小编相信考生们对片段阅读中的道理启示题有了相当的了解,其实道理启示题非常简单,作者的思想观点一般都是选项当中正能量、给我们积极意义的选项,大家在备考中也要认真总结此类题目的相通点,相信大家一定可以把这类题目的分数收入囊中。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