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十五篇)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十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7 19:29:09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十五篇)
时间:2023-04-17 19:29:09     小编:zxfb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篇一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它的特性,掌握它的分类。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等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生活引入,直入主题

谈话:你们喜欢旅游吗?老师就特别喜欢旅游,尤其爱看城市中的建筑,走在繁华的街道上,看着一座座宏伟的建筑,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不过受时间限制,有些地方我们也只能在书中或网上领略它的风采了。我这里收集了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咱们一起欣赏一下吧。(电脑出示)美吗?这些图片中最基本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你知道这其中的高楼大厦是在什么机器的协助下盖起来的吗?(塔吊)(出示信息窗)来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塔吊上有许多三角形

谈话:为什么饱经风雨的宏伟建筑和结实的塔吊最基本的构造都是三角形呢?

学生回答:具稳定性、牢固

谈话:三角形到底有什么魅力,使人们在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从生活中寻找形似三角形的物体,使学生感受到三角形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这样有价值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思考三角形有何种特性。

二、活动二:深入生活,感知特性

谈话:三角形真的牢固吗?让我们动手试一试。每个小组内有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多边形框架,先观察一下,两者间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观察边和角的数量。

分别拉一拉,比比看,两个框架有什么变化。

学生操作实验并回答发现:三角形框架形状没有发生改变,多边形形状变了。

谈话: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三角形有三条边把它的形状固定住了,所以怎么拉它也不会变形,而四边形不具稳定性,轻轻一拉就变形了。

总结:刚才同学说的很对,三角形是牢固的,也可以说它具有稳定性。(板书:稳定性)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巧妙的利用了这一点。像这样的小木凳,(课件出示木凳)用得时间久了,经常会不牢固,你们有办法修修它吗?

学生回答:加斜杠,只有构成三角形,凳子才不摇,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谈话:看这两幅图中,哪里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图片)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学生举例)

谈话: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体现无处不在,请看(电脑出示)建筑上的斜拉桥、铁塔、自行车架、照相机三角支架、电线杆、房屋的金字架、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吊车的长臂、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晒衣架,太阳能架、大广告牌后面三角支架,相框后三角支架,固定小树用三角形,铁栏杆里外每隔一段有一支斜的铁杆,构成三角形。细心观察你还会发现更多呢!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动手操作,验证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点,并能有条理地把操作过程及呈现结果进行简单的表述。结合生活中物体的直观形象,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好处。

三、活动三:自制图形,引导归纳。

谈话:每个小组里都有几根小棒,请你试着用它们摆出三角形,边摆边思考:三角形是怎样构成的?

学生观察讨论:由三条边按顺序围起来(强调解释重点字眼:围成)

谈话:谁能来试着总结一下什么叫三角形?

学生总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

谈话:三角形除了有三条边,还有什么?你能再试着找找吗?(教学三个角、三个顶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操作,了解三根小棒是一根接着一根连在一起的,明白围成的含义,并能总结出三角形的概念,结合自己摆出的三角形进一步观察了解三角形的各组成部分。

四、活动四:观察分析,按角分类。

1.新授

谈话:每个小组的学具袋里都放着许多三角形,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看起来好象各不相同,可细心的人发现有一些三角形放在一起还有不少共同点呢。请大家仔细观察三角形中各角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将学具袋里的三角形分分类,抓住主要特征为这类三角形起个名字。

(学生操作)

谈话:谁来把你们组的分类结果展示给同学们看看?

(学生分类)

谈话:能给你们分的这几类三角形分别起个名字吗?

学生:三个都是锐角, 叫锐角三角形

一个直角,两个锐角,叫直角三角形 教师板书

一个钝角,两个锐角,叫钝角三角形

2.巩固

谈话: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同学们扮演这三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来向大家作以简单介绍。(我是一个三角形,我的特点是……)其他同学根据它的介绍来猜猜它的名字,好吗?

谈话:认识三种三角形,你能根据各自的特征把他们画下来吗?打开书第44页,完成自主练习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各种三角形的特点并加以分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五、活动五:观察三边,按边分类

谈话:我了解了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三类,其实它们的边也可作为分类的依据。(出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小组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分类。(引导学生用量,对折……的方法验证一下)

(学生讨论)边分类边回答

学生:三条边都不相等: 不等边三角形

两边相等: 等腰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 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有时我们把等边三角形看成是等腰三角形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谈话: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也有名称,请打开书第42页自学。

(学生自读了解)

请同学介绍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我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了解到三角形如果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还有两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和三边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老师这里有许多三角形,你能试着给它们找找家吗?请打开书44页,完成自主练习的第2题。

(反馈、订正)

练习:再来看这幅图(课件出示书45页第4题)在地板砖图案中,你能找到哪些三角形?还能找到哪些图形?

【设计意图】知道按边分,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类,丰富三角形分类的知识。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以结合名称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两个特殊三角形。

六、活动六:结合已知,教学底、高

谈话: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如何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还记得怎样画吗?谁来示范一个?

(学生板书)

谈话:今天我们就在这个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三角形的底和高。(边画边讲解)任选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就叫做三角形的底。看清楚了吗?

【设计意图】以旧知带新知,既复习巩固,又使得新知的出现没那么突然,学生自然轻松地掌握,记忆深刻。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篇二

三角形是学生们平日里接触较多的一种图形,在低年级就已经直观认识过,因而本课的重点就放在三角形的稳定性、定义和分类上。所学重难点都是由学生在操作中获得的,不是由老师讲出来,硬塞给学生。这样做,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落到实处,效果也好。在整个课堂里,老师只是充当一个参与者、引导者。课堂总结也是通过老师的引导,由学生做出归纳,这样效果要比由老师包办好。从这节课可以看出

1.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感受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改变数学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过程。

学习不仅是追求一个完美的结论,它更是一种经历,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认识和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因而更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去操作,去感知,去思考、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

3.及时进行科学评价,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在评价过程中,我注意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鼓励,让学生树立自我认同感,明确努力方向。

数学学习应给学生带来快乐。数学其负载的功能不仅仅是让学习者记住它,掌握它,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它的快乐,感受它的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学生对数学的感觉,同时应不断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到一般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具:三角尺 小棒 直尺 七巧板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观察这张图片,你能从图片里找到三角形吗?

对,在这里。

想一想,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还见到过三角形?

指名说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探究

1、同学们,请拿出你的小棒,在桌面上摆出一个三角形。

我们将三根小棒首尾相接,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2、请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不要画的太小哦。

请你到前面来,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

同学们,我们像刚才一样,将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就是一个三角形。(课件)

齐读一遍,注意要重读红色字体。

3、下面老师要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课件)

认真观察,下面哪一幅图是三角形?为什么?

(第3是三角形,因为只有它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其他都不是。) 说的真好,三条线段必须要首尾相接,才能围成三角形。

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线段的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每两条边之间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角。

请大家在自己刚才画好的三角形上标出三角形的边,顶点和角。

同桌探究交流,你找出了几条边,几个顶点,几个角?

完成的同学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请你到前面来,在老师三角形上标出所有的边、角和顶点。

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孩子你真棒,谢谢你,请回座位。

5、大家请看,方格纸上有4个点,从这4个点中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你有什么发现?哪三个点可以,哪三个点不可以,为什么? 请在答题纸上第2题中画一画,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发现。

有小组已经完成了,请你给大家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b.c.d三点不可以画一个三角形,因为这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 所以我们发现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画一个三角形。

6、同学们,请看这幅图,你知道图中画的是什么吗?这是一个人字梁,是建造房屋时房顶的结构,你能量出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你量的是哪条线段?它和底边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请看答题纸上第3题,想一想,量一量,同桌交流你的发现。

指名回答。

(量的是中间最高的那条线段,它和底边互相垂直。)

7、如果我们把人字梁所表示的三角形画下来,就可以这样表示出它的高和底。(课件出示三角形的高和底)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

底。齐读这句话,注意重读红色字体。

怎样利用工具规范的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呢,请看屏幕演示。(课件)看清楚了吗?

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拿出三角尺,让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三角形的边重合,慢慢向顶点移动,移动到顶点时,画出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要画成虚线,标出垂足,写上高和底。(板书)学会了吗?

请大家在自己刚才画的三角形中,画出一条高。

师巡视,指导画法 。同学们画的高真好,那么大家猜一猜,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

(三角形有三个顶点,每个顶点都可以向对边画一条高,所以三角形有3条高。)

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8、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练习,请量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记录下来,注意测量时取整厘米。

指名说,注意说法的规范:第一个三角形底是3厘米,高是2厘米。

三、巩固

同学们,下老师想请大家参加一个闯关游戏,看看大家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到底好不好,大家想参加吗?有信心顺利通关吗?

第一关,(课件)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完成答题纸第5题,可以同桌边交流边画。

完成的小组把笔放下身体坐正。

指名板演,评讲。画第三个三角形的高时,你有什么发现?

(画出的高跟三角形的一条边重合了)

这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叫直角三角形,我们的三角尺是不是直角三角形?(是),举起你的三角尺,指一指哪个角是直角,组成直角的两条边是它的直角边,如果用它的一条直角边作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三角形的高,如果用另一条作底,这条就是三角形的高,那如果用这条边作底呢?两条直角边还可以作三角形的高吗?不可以,这时高需要画出来。

第二关,请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底5厘米、高3厘米的三角形,完成答题纸

第6题。指名板演。

同学们请看,这些三角形都是底5厘米高3厘米,,同桌交流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底和高都相等的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第三关,请看要求。

用七巧板拼三角形。四人为一个小组,合作探究,

(1)选两块拼一个三角形。请拼好的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2)用三块拼一个三角形。请拼好的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3)你还能用几块拼一个三角形?到前面展示。(4块、5块、7块) 同学们,闯关成功,你们太棒了!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了会关于三角形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回答。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篇四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在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且对三角形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教学例1时选择从生活中的场景入手,通过让学生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点,逐步总结出三角形概念及基本特征。教学例2,也是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测量人字梁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从实例到抽象概念,使学生获得正确而清晰的表象。

【学情分析】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和初步的感知,这种感知往往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学时例题的选择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抽象。画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和已有知识进行练习,在比较中区分,从而正确的对知识体系进行重组和建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概念。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直角三角尺,学生每人一张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大桥夜景,提问:同学们,你能从这幅图中看到什么?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多媒体展示存在于生活中的三角形。

揭题:生活中我们在许多地方见到过三角形,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能叫做三角形,三角形又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跟随老师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一)、三角形概念、特征1、画三角形提出要求: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的三角形,你能画出来一个吗?生尝试画三角形,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存在的错误案例。

2、展示交流,抽象概念师提问:你画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

指名展示,并介绍所画三角形特点。

(1)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师追问这三条边是什么线?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

(2)出示反例,,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这三条线段应该是什么关系?板书:围成

(3)三条线段围在一起就是三角形了吗?出示反例。这三条线段应该怎样围在一起呢?板书:首尾相接抽象概念:根据我们刚才的交流不难发现,这些是三角形共同的特点。所以,我们把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完整。

师:同位之间看着手中的图形互相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自学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师:你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吗?自学书本75页。

组织交流:这是三角形的什么(边)?有几条边?顶点(有几个顶点)?角,有几个角?4、试一试提问:如果给你顶点让你画出一个三角形,你能画出来嘛?出示题目,自行阅读理解题目意思。学生绘制。

交流展示,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所画的三角形?提问: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下面3个点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交流(找2名学生说)小结: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所以三角形的顶点能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认识高和底1、教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概念师: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用处,出示屋顶图。从这几幅图中你又能看到什么?知道这是什么吗?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则师简单介绍人字梁。

师:同学们手中也有一张人字梁图,你能量出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学生尝试。

展示交流,指名演示度量过程并提问

(1)你量的是从哪里到哪里的距离?引导学生说出从人字梁的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

(2)我们所量的这条线段和人字梁的底边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互相垂直)

(3)你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吗?指名演示验证过程。

(4)师小结:通过刚才讨论我们可以发现人字梁的高度,其实就是从这个三角形的顶点(出示顶点)到对边所做的垂直线段的长度(边指边说)。

抽象概念: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字梁所在的三角形画出来,那么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板书,画出高,和直角标志),而这条对边就叫做三角形的底(标出底)。

回忆刚才过程,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2、教学画高

(1)提问:如果已知三角形的底,怎样画出底边上的高呢?

(2)学生尝试画底边上的高。

(3)指名演示画高,总结画高的方法和注意点。

(4)对比画三角形底边上高的方法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直线的方法。寻找相同和不同点。

三、练习巩固同学们这节课收获可不少,不仅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还知道了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三角形的底和高,也知道如何画底边上的高。接下来就是要检验你们的时刻了。做好准备了吗?

1、练一练第1题。

(1)学生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哪些是,哪些不是,为什么?

2、练一练第2题。

(1)说一说题目有哪些要求。注意取整厘米。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交流。注意让学生表达清楚:第一个图形底边上的高为2cm。

底3、下图中底边上的高画的对吗?底底底④ ③ ② ①

(1)投影出示,先观察,思考如何改正?

(2)指名用直角三角尺把正确的画图方法摆出来。

(3)说说在画高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4、练习十二第1题。

(1)独立完成,指名展示自己的作业,并说说画高的方法。

(2)改变第一个三角形的底,提问:这时该如何画高。指名演示。再改变底边,又该如何画?观察图1,你有什么发现?三角形有几条高?

(3)讨论直角三角形的的高。提问: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你能指出它的两条直角边吗?如果以一条直角边为底(老师用手指),怎样画三角形的高?指名摆三角尺。你有什么发现?如果以另一条直角边为底呢?你又有什么发现?

(4)小结:直角三角形中以一条直角边为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三角形的高。

(5)提问:你能画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第三条高吗?以哪条边为底?

5、练习十二第2题。

(1)学生按要求画出三角形。

(2)同桌互相检查所画的三角形是否满足要求,交流是怎样画的。

(3)展示学生作业,并提问:问什么条件相同,所画的三角形却不同呢?你有什么发现?

(4)如果用同一条底边,你能画出多少个等高的三角形?

四、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认识三角形由三条线段首位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高底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征,并用正反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从而突出本课教学重点。而对于本课的教学难点,则通过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对比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新建构,突破难点。而练习过程中,除了关注基本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还通过一些题目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篇五

【课标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会画出方格纸中三角形的高。

通过观察、实验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折、画等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能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会辨认出三角形的底与高。

3?理解三角形的特性,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评价任务】

根据观察、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在大脑中形成三角形的图像。

借助观察、演示、表达等方式概括出: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通过操作、讨论,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不容易变形,具有稳定性,深刻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4.根据教师示范、学生操作折一折,提问、讨论、思考、概括出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过程】

主题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孩子们,春天到来了,阳光明媚,春暖花开,如果能到外面去玩玩儿,那该多好啊,瞧,一群孩子已经来到了公园门口?仔细看看,这幅图上有那些图形?

出示第34页主题图,观察后回答:图中哪些物体形状是三角形的?根据学生回答贴出例1三角形物体的图片。

教师: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三角形,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趣的三角形。

(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

[设计目的: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三角形,会很快激起学生想研究三角形的欲望,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是一个好的开端。]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认识三角形

1.描一描

三角形是我们的朋友,它为我们日常生活、建筑业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很多实物图和标志牌上都有三角形,(引导观察例1的四幅图),请孩子们打开书第35页,仔细观察

(1)每幅图中有1个或几个三角形,用铅笔将每幅力中的1个三角形描出来。

(2)描完后你对三角形有什么样的初步印象?

2.画一画

请每位同学在纸上任意画出几个三角形,然后闭上眼想一想三角形的形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说一说

教师:对照图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看,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

学生得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辨一辨

练习九第1题。图中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为什么?

[设计目的:学生对三角形并不陌生,早在一年级认识图形时就初步认识了,只不过没有对三角形的特征进行认识,所以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在观察中概括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以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二)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教师:观察这些三角形,(隐去实物,显示出三角形图形)有哪些共同特征?

(让学生充分观察,自己总结出特征)

1、围成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那么三角形有几条边呢?

2、每两条线段相交于一个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呢?

3、三角形除了有三条边,三个顶点,还有三个什么?

归纳: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操作:第35页课堂活动,按要求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并相互检查。

(三)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1、拉一拉

在日常生活中,屋顶,桥梁支架,自行车车身,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形状的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学生分组活动:

①用木条做一个四边形和1个三角形框架,

②拉三角形的框架和四边形的框架。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也就完全确定。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的这种性质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3.讨论:怎样才能使这个四边形的形状和大小不改变呢?

4.验证:

现在老师在这个四边形的对角处再加一段木条,再请一个同学上来拉拉看,会发现什么?(不变形)这又是为什么?

5.找找:你们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设计目的: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通过拉一拉的实践性的比较活动,去感受三角形与四边形在稳定性方面的差别,从而理解生活中很多建筑做成三角形形状的理由,不是要让学生只记住三角形不容易变形这个结论。

(四)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折一折

(1)教师示范折三角形:

①折痕一端过三角形的顶点,另一端所指的边被分成两段,折后这两段部分重合在一起。

②观察折后的三角形上有一个直角,说明折痕与三角形的一条边是什么关系?互相垂直。

③把被折的三角形打开,这条折痕就是三角形的一条高,与折痕垂直的边就是这条高对应的底边。

(2)学生折高,指一指哪条是高,哪条是底。

(3)问:三角形另两条边也有高吗?可以折这两条高吗?一个三角形共有几条高?对应的有几条底?

2、巩固练习

(1)标出图中的底和高。

(2)判断: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画对了吗?练习九第2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哪些新的认识?

教学反思

“认识三角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基本特征、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和稳定性,我围绕“画--折--拉”这一线索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与操作中对三角形作进一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观察与操作实践中建立形象,形成表象,逐渐掌握知识。体验数学来源于我们生活中,并用于我们生活中。首先,我用单元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很多三角形,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三角形,会很快激起学生想研究三角形的欲望,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是一个好的开端。然后通过“描一描”、“画一画”、“说一说”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三个顶点。再通过折三角形纸认识三角形的高,通过观察,量一量得出“三角形的高与底互相垂直”的关系。在三角形特性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做、拉三角形和四边形,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比较,获得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认识。教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抽象的,但生活对于学生来说则是形象的、熟悉的。三角形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如自行车的三角架、高压线铁塔上的支架等,学生对此也有表象认识,但没有上升到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学生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后,让学生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篇六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学生对小学阶段三角形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很常见的一种几何图形,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拓展空间观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今后学习三角形全等、相似和解直角三解形,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实物和图形理解三角形定义。

2、找到所有三角形的共同特点。

3、会用三角形顶点的三个大写字母和形象符号(“△”)来记一个三角形。

4、初步了解任意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

5、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6、初步感受三角形简单、广泛地适用性。

7、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交流、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角形共同特点的理解及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的.理解。

难点:应用三边关系性质解决简章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及材料准备

三角板、实物的三角形、包装带、剪刀、头钉、白纸、透明胶等。

五、学生情况及教学构思

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阶段,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从实际出发说三角形、找三角形、记三角形、画三角形、算三角形、感悟三角形、剪三角形、做三角形、小结三角形的教学环节。

六、教学实施

1、师:在小学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三角形,今天我们在一起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定义、记法及其相关性质,随之在黑板上板书课题(1 认识三角形)哪位同学能列举日常生活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实例(同学们争先举手答问)。

生:像铁塔,空调器支架、铁桥、教室里饮水机支架、屋顶支架等都是由许多三角形构成的。

师:在黑板上画出同学熟悉的屋顶框架图。

2、师:既然小到生活小事,大到交通、建筑等随处可见三角形的图形,那么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特点呢?

甲生: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三个顶点。

乙生:每一个三角形都由三条线段组成。

丙生:任意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都等于180°。

(同学们发言积极)

师:为了方便通常用三角形三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记一个三角形、并在三个大写字母前面加上符号“△”。如图中可记作“△abc”,(并在黑板上板书 △abc),同时规定每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所对边就用它的小写字母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用a表示,边ac、ab分别用b、c表示。

师:请同学们在屋顶框架图中至少找出5个不同的三角形,并用三个大写字母记出相关的三角形,并与同伴交流。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篇七

教学目标:

1.托班科学教案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以及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3.通过印、描、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养成教育训练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一些图形纸制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二、通过活动,认识图形。

1.起名字。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让学生认一认,并说出物体的名称。(课件出示)

2.新朋友的家―面从体来。

课件演示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移下来的过程。

学生拿物体,摸一摸,大家找找看,互相说说:你从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

3.给新朋友照相―描图形。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面从体来”。

4.介绍新朋友―托班美术教案平面图形的特征。

师当妈妈,学生试着向师介绍新朋友。

三、找朋友。

生找一找教室里面的图形,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你们的学具盒里有这些物体吗?请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欢的物体,挑好了吗?

四、动手画一画,练一练。

1.师示范描一描的方法,学生学着画出四种新图形。

2.完成课本37页练习题。

五、小结。

今天,我们每个同学都做了小小设计师,只要大家努力学习,长大后,一定会成为著名的设计师。老师相信经你们之手,一定会把我们的祖国设计的更加美丽、壮观!

课后反思:

“面从体来”比较抽象,孩子们很难理解,针对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找家”的活动,孩子们观察各种形状,迫切希望能找到答案,都很兴奋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效地突破了难点,上面就是小编详细整理的托班数学教案的全部内容,涉及到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方面,希望各位幼儿园工作者有所启示,在活动时候要注意道具安全,更多相关的教案等待您的发现。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篇八

目标

使幼儿通过感知和观察,了解三角形的名称和特点,能找出生活中相应形状的实物来。

准备

1.圆形纸板;大三角尺、三角形纸板或这种形状的其他物品各4、5件(按幼儿分组的数准备)。

两根约4米长的绳。

2.彩纸或白纸剪成的可重叠比较的等边三角形和圆形每个幼儿各1个。

3.配套幼儿用书《数学》上册。

过程

1.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教师出示三角形的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轮流触摸边缘,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征,数一数

它们有几个角。

2.找实物

教师请幼儿在活动室内找三角形的物品,或让幼儿回忆在生活中见过哪些这种形状的物品,如小

彩旗是三角形的,山的形状是三角形的等。

3.认识图形名称和基本特征

教师将三角形的物品按在黑板上,用粉笔沿边缘勾画出物体的外形轮廓,告诉幼儿三角形的名称,

教幼儿正确的发音。然后教师请幼儿拿出纸制成的三角形和圆形,重叠起来进行观察比较,并说

一说三角形的特征,如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边。

4.做练习

教师指导幼儿做幼儿用书第2页的练习。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篇九

教案目的:

通过一些游戏让小朋友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且可以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品。

教案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形若干

教案分析:

难点:观察、对比是孩子们探究的过程,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重点:活动中运用课件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多种游戏形式,采用启发法、提示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的结束之际,组织幼儿进一步从生活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物体,作为活动的延伸环节,自然结束。

教案过程:

1、通过课件中的图形宝宝开引出三角形。

2、采用游戏的方法引导小朋友在许多图形中找三角形,并且让小朋友观察三种三角形的共同特征,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边。

3、让小朋友在图形框中找出三角形,分别说出边和角的数量,进一步掌握住三角形的特征。

4、组织小朋友根据图形露出的一部分来猜测出图形,从而可以进一步巩固小朋友对图形的认识。

5、让小朋友观察周围的环境,没有和三角形相似的物品。

教案拓展:

老师和家长也可以把三角形替换成正方形或者是圆形,让小朋友找一下日常生活环境中有哪些物体的形式是相似的。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篇十

【教学片断】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下面请同学们把准备的吸管剪成三段,试一试,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操作,有的学生如愿以偿,有的学生束手无策。)

师: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学生则围不成呢?这里面究竟有什么秘密?

(引导没有围成三角形的同学观察自己剪出的三段吸管。)

生1:我围不成三角形是因为我剪出的三段吸管长度相差太大。

生2:我剪出的三段吸管,其中有两段合起来都没有第三段长,所以围不成三角形。

师:你们认为怎样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1猜测: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等于第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生2猜测: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师: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这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学生拿出信封,内有4厘米、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小棒各一根。)

学生小组合作:任取三根小棒围三角形,并记录每次选用的小棒的长度以及能否围成三角形。

学生汇报:

生1:长度为4厘米、5厘米和6厘米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生2:长度为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也能围成三角形。

生3:长度为4厘米、5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长度为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也不能。

师:其他小组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生(齐):同意。

师:比较这四种情况,你们发现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沉默了一会儿)

生:三角形中两条边长度的和必须大于第三条边。

师:结合刚才用小棒围三角形的情况,你们能举例说明吗?

生1:因为4+56,所以长度为4厘米、5厘米和6厘米的三根生2:因为5+610,所以长度为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也能围成三角形。

生3:因为4+510,所以长度为4厘米、5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生4:因为4+6=10,所以长度为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也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生:同意。

教师出示: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生齐读)

师: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明白(声音很低)

师:真明白吗?(学生沉默没有反应)

过了一会

生1:老师,4+105,为什么长度为4厘米、5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围不成三角形呢?

生2:是呀,5+10也大于4啊!

生3:老师,我觉得三角形两条边长度大于第三边中的两条边应该是任意的两条边,只有任意两条边长度和都大于第三边,才能呢个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你们赞成这位同学的说法吗?

生4:我同意,像刚才那位同学举的4+1051的例子只是其中一种情况,而长度为4厘米和5厘米的两条边加起来却小于10厘米这条边,所以围不成三角形。

生5:老师,我有个问题,是不是以后判断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要把所有的情况都列举出来呢?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呢?

生6(神情很得意):当然了,这样才能做到准确判断嘛。

生7:老师我有一种方法,不用列举所有情况就能准确判断了。

(课堂一下子安静下来)

师(目光中包含鼓励):请说说你的想法。

生7:我们只要用较短的两条边相加,如果较短的两边长度的和大于最长的那条边,那么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7:因为我觉得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之和都大于最长的那条边了,那么其他的两边之和一定也大于第三条边。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位同学的说法有道理吗?

生(齐):有!(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

师:那我们以后判断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还需要;一一列举联的情况吗?

生(齐):不需要。

正当我要让学生做练习的时候,又有一位同学举起了手

生:老师,我觉得你黑板上的那句: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要改一下才好。

师:怎么改呢?

生:最好说成三角形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之和大于最长边。

(大部分同学表示赞同)

师:同学们很聪明,也很爱东脑筋,你们说的三角形较短的两条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条边这句话可以用来判断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但三角形中不仅仅只有较短的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最长的那条边,任意的两条边长的和都大于第三边。你们明白吗?

生(如有所思):明白了

生齐读:三角形两条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认识角和三角形,知道周角、平角及周角、平角、直角、钝角、锐角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结合实例,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并能用三角板画30、45、60、90度的角。能够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在探索三角形分类和验证三角形的内和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学习角与三角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4.能够自觉运用角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角和三角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

了解平角、周角,系统认识角,教的大小的比较,角的度量和分类,画角;三角形的认识及其特征,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及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全面认识角和三角形。

教学难点:

画角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上学习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本单元教材的特点是

1.选取现实的物品作为素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创设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3.内容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4.强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措施:

1.灵活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学生喜欢的现实情境。

2.要重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科学组织探索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

4.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良好的知识构建。

5.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篇十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探索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及3条边之间的关系,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在活动中,使学生初步学会与同学合作探索问题。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说普通话的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猜测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及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教具准备:

三角板2个、量角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学具准备:

三角板、量角器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谁能说一说?

指名交流,说出三角形的稳定性和三角形的分类。

学生表述的质量。

活动二:探究新知

师:两个三角板它们都是三角形,都有几个内角?

量一量它们的内角的和是多少度?

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小组合作进行,量出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60+30+90=180,第二个内角和也是:45+45+90=180。

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室60+60+60=180。

小结:这山种特殊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进行探究。

关注学生的结论。

活动三:操作验证

师:是否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比一比哪个小组性的方法多。

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三角形和必要的工具进行验证,可以用折叠的方法,也可以用量角器量的方法,还可以用剪拼的方法等。小组探索,全班交流并总结。

让每个学生都参入活动中。

关注学生的验证过程。

活动四:探究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师: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可以摆一摆,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师:板书: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同桌俩合作进行,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指名交流,集体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关注学生的验证方法。

活动五:巩固练习

师:做教材45-46页的6、7、8、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订正。

公主学生交流的质量,给予一定的评价。

活动六: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

创意作业:在自己周围找一找与课本类似的铁塔,并找出不同的三角形。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二)

(1)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

(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反思:

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学生对三角形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为在生活中他们经常会接触到。本节三角形的认识是学生在角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意义、特征、特性,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我在教学中贯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原则,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众所周知能力和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提高说规范话、说普通话的水平。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全面复习角和三角形的知识

2、针对单元过关考试情况,对错题较多的进行讲解

教学重点:

角和三角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

角和三角形的知识

教具准备:

小黑板、三角尺

学具准备:

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讲解本单元考试情况

进行表扬和批评,提出下一次考试要求

二、讲评卷子

1、对填一填的4题让好学生交流做法第5题说明根据什么做?

2、判一判中第1题钝角的定义应该有小于180度。

3、选一选中1题学生没能减去下面的10度应为80度

4、算一算中4题学生没能看明白两角和为180度。

三、学生质疑可让优生解答

结对子的方式,差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本单元反馈(见单元过关反馈卷)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

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底

课后反思:

个别学生对三角形这方面的知识还存在问题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课件)播放:繁忙的工地上,五台挖掘机在紧张的工作着,铲斗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角……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画面上有5台挖掘机。

生2:工人叔叔工作非常繁忙,非常辛苦。

生3:铲斗臂上形成了很多角。

生4:铲斗臂上的角不一样大。

师: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她已经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了!

(课件演示: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

师: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什么样的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设计意图】

本课的教学,从挖掘机工作的生活场境入手,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角,从而来复习角的知识,进一步研究角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养成注意观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习惯。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平角、周角

1、学生做各种活动角。

师: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然后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折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

师: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折的角?

2、小组汇报交流

师:展示你们折的角,并告诉同学们它的名称。(实物投影展示,再把角贴在黑板上)

(学生已经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很容易说出名称。个别学生可能还会说出平角和周角。)

【设计意图】这是一节概念课,所有角的定义都是规定的,如果只是告诉学生这些角的定义,学生有可能记得很牢,但是缺乏必要的体验,肯定没有深刻的印象。这里以操作体验为主让学生在复习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基础上认识平角和周角,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

3、分类。

师: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

(小组活动)

师:把你们小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组同学在台上分)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学生上台展示)

生1:我们把直角分为一类,把锐角分为一类,把钝角分为一类。

师:这位同学分的非常合理,有不同意见吗?

(个别学生可能会按平角和周角分类,如果说不出,教师再启发、演示。)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作出各种活动角,把剪下来的角贴在黑板上,故意给学生造成一种“视觉混乱”的局面,激发学生探究新知。

4、认识平角。

师: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怎样转动,当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问

师:这是角吗?为什么?

生1:是,因为他仍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我认为不是角,因这里是平平的,不尖了。

生3:我也认为不是角,因为它看上去是一条直线。

生4:我反驳他们的意见,请问两位同学,角是怎样形成的?

生5: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生6:那么请问你看到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了吗?角还可以怎样形成?

师: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他能自觉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决今天的问题。还有不同意见吗?

师:(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板书)

(画平角)

师:好,跟着老师画平角。(示范平角的画法)。

5、认识周角。

师: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游戏

⑴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开始!锐角!直角!钝角!

⑵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开始!

师:(老师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

生1:我认为是,从刚才的讨论中我发现这个图形也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而且是旋转了一周,所以,我认为是角。

生2:我认为不是,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而这里只有一条射线,所以不是角。

生3:我补充,因为这两条射线重合了,其实是有两条射线的。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

(画周角)

师:好,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

三角形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篇十五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探索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三角形,知道其名称和形状特征;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初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活动准备:

1、长短不同的小棒若干,总数是幼儿人数的6倍;

2、三角形卡片若干;

3、红领巾、小房子、小旗子等三角形实物若干;

4、彩纸、铅笔、橡皮、剪刀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探索操作

1、在正方形拼图的基础上,请幼儿任意拿3根小棒拼摆图形。幼儿探索活动,教师指导。

2、请个幼儿说一说,摆得什么样的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有几个角;

3、师生共同拼图,并点数图形的边、角;

小结:有3条边、3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丰富词汇:三角形。

二、探索感知

1、请幼儿任意取出一个三角形卡片,点数它有几个条边、几个角?

2、出示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引导幼儿观察其不同点,相同点。

不同点: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角尖、有的角大……

相同点:都有3个角、3条边。

3、小结:不管图形大小,不管角尖,只要有3条边、3 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三、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

1、引导幼儿在环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物体(小彩旗、红领巾)。

2、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见过的象三角形的物体

四、做一做、试一试剪裁三角形并拼图

1、教师引导幼儿用各种方法剪裁出任意三角形(剪、撕、画等),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2、鼓励幼儿用剪出的三角形拼出自己喜爱的动物或物品的形象。

五、自我评价,展览幼儿作品。

[认识三角形小班教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