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称象教案设计 称象课后反思篇一
本文讲的是一个七岁的小朋友,想出称象的方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子,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学习本课无需分析课文。要通过朗读,让同学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子,能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聪明小朋友。利用课文的问题,给同学创设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让同学留下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
1、认识生字,并会写六个生字。
2、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能从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愿意把本文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1、了解课文的内容,从中受到启发,鼓励同学做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人。
2、学习生字、新词,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游戏法 自主探究法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录像,激趣导入
1、观看动画片《曹冲称象》,考虑: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2、板书课题,简介曹冲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身轻声朗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出课文的大意。
3、认读生字:
⑴ 出示“我会认”生字卡片。
⑵ 出示“我会写”生字卡片。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称象的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中介绍了称象的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是最好的?
2、同学汇报。
3、前两种方法为什么行不通呢?请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
5、观看录相(两种方法)的录相,增强同学的理解。
四、巧用实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1、请同学朗读第4自然段,考虑:曹冲答象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呢?把有关的语句画在书上。
2、反复朗读找到的句子。设问: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简易的器材,谁愿意为大家演示称象的过程呢?
3、播放录相《称象》中的片断,了解称象的过程。
4、再读书中文字,考虑:要称出大象的重量应该分几个步骤呢?同学讨论。
5、汇报。
6、与官员提出的方法作比较,曹冲的方法好在哪里?
7、按上述步骤,作这个实验。考虑:从这个方法中,你有什么体会?
8、此时此刻,你能用称誉的口气,对曹冲说句话吗?
9、教师小结:曹冲称象的方法很有发明性,造不出称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杀了,就用石头替代。他想出了一个他人想不出的方法。其实,他是利用了水的浮力。
10、用称誉的口气再读课文,练习背诵。
11、指导背诵。
投影出示背诵提示语: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五、鼓励同学创新思维
1、曹冲的方法在当时来讲是很好的,符合当时的情况。请你动脑筋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2、同学发言,评议。
3、请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六、课堂练习
1、我会组词:
称( ) 住( ) 像( ) 再( )
秤( ) 柱( ) 象( ) 在( )
止( ) 照( ) 点( ) 办( )
正( ) 找( ) 热( ) 力( )
2、选词填空:
再 在
⑴ 小明把作业放( )李老师的办事桌上。
⑵ 这个话题,没有( )说的必要了。
⑶ 李玲( )次见到了音乐大师。
⑷ 我( )路上摔倒了。
第二课时
1、练习朗读,考虑: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吗?
2、练习背诵课文。
1、学习本课中“我会认”的生字,找到识字规律,引导同学自主识字。
⑴ 出示写有“我会认”的生字卡片,引导同学认读。纠正读音。
⑵ 请你仔细观察本课会认的生字,小组讨论识字方法。
⑶ 同学汇报扮演:
① 加偏旁方法记忆。
② 重点指导:艘 微
⑷ 反复认读,开展识字游戏:
① “抓错游戏”教师故意读错字,请同学们指出,并加以改正。
② “转字盘游戏“用硬纸制作字盘,分成十三格,分别写上本课的十三个生字,中间安个轴,让纸板转动,在黑板一处做个记号,把转字盘放在指定位置,转动后停下,说出汉字的字音。
3、学习本课中“我会写”的生字,引导同学书写:
⑴ 出示写有“我会写”的生字卡片,找准结构规律,指导同学书写。
⑵ 这些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独体字:再、象
左右结构:像、做
上下结构:点、照
⑶ 分别指导同学书写。
⑷ 在指导中和时点评。
1、我会填:
一( )大官 一( )大秤 一( )线
一( )大船 一( )大树 一( )大象
1、完成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练习讲故事《称象》。
称象教案设计 称象课后反思篇二
了解称象的办法,能正确评价方法的优劣,重点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说清步骤,明白道理。
能进行拓展想像,想出更优的称象方法。
玻璃皿、小木船、小象等实验器具及清水;课件。
1、齐读词语,强调易错的生字:
官员 秤杆 微笑 称象 一堵墙 宰割 下沉 搬运 砍树 (称 秤)(微)
2、齐读1、2段,指名说说为什么要称象。
1、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思考:课文共介绍了几种称象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谁想出来的?出示表格;指名反馈,填表。
谁官员们曹冲
称象的`方法砍树造秤称象借用船与石头来称
宰割大象称象
2、集体讨论:谁的办法好,谁的办法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读读课文,体会曹操听了他们称象的办法后,截然不同的态度: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边听边点头微笑。
3、学习曹冲的办法:
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独立完成二分册t7;指名反馈。
2)归纳步骤:
赶象上船──→船身画线──→赶象上岸──→装石上船──→搬石称重
3)实验演示;
4)朗读体验;
5)尝试复述:指名复述――评议――同桌复述
1、指名朗读,了解称象的结果;
2、评价曹冲,体会“曹冲才7岁。”
根据当时的条件与环境,你觉得还可以采用什么更妥当的方法来称象?
称象教案设计 称象课后反思篇三
1.图片:杆秤图2张,大象图4张,船图3张,小石头图2张。
2.多媒体课件:生字的书写,生字词语。
3.小塑料船,模型大象,石头,天平,水盆。(若干套)
1.出示大象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对大象的印象。
2.导入: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古时候有个叫曹冲的人就想了一个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那时他才七岁。想知道他想的什么办法吗?(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揭示称的读音)
1.借助拼音自己读通课文,读后用不同的符号勾画生字,并多读几遍。
2.了解课文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
1.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生字带点,注有拼音),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一头大象xiànɡ称chēnɡ一称一杆ɡǎn大秤chènɡ一艘sōu船
a.请学生读词语,特别提示杆秤艘的读音。
b.读一读带一边一边的句子,发现什么了吗?(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出示句子: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读句子,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2.认读其他生字。
a.出示生字。
b.结合课文读读这些字,能组成词语读更好。读给小伙伴听,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c.师任意抽读带生字的词语,并及时纠错。
d.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找句子,读句子,理解词语。
1.回忆学过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2.和小伙伴一起想办法记忆生字。
3.说说自己的记忆方法。(特别提示:像与象可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区别)
1.你觉得哪几个字最难写?找出来。(再,象,做,照)
生观察生字,然后说写法。(课件演示书写过程)
2.写字练习。难写难记的字多写几遍。
3.展示,评议。
(分组学习)
用开火车等方式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学习课文的第3~5自然段
1.自己读课文,找出两处写曹操神情的句子。(板书:直摇头点点头)
2.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3.为什么直摇头?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
a.学生自己读课文。请几个学生分角色读,学生评议。
b.全体学生自己选择角色练习朗读。
c.为什么曹操直摇头?(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贴图画板书:秤宰割大象)
4.为什么点点头?读读第4~5自然段。
a.读课文,勾画曹冲称象办法的句子,指名读。
b.出示模型船,指出船舷的位置。
c.各小组边读课文,边用曹冲的方法模拟称象。(老师巡视指导)
d.请学生上台一边叙述方法一边演示。老师由此引出果然一词。
e.学生齐读这四句话。
为什么曹冲能想出这个好办法来呢?联系课文第3自然段,在小组中讨论。
(曹冲受到了大臣们的启示,说明他遇事爱开动脑筋)
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方法呢?
(根据学生说的称象方法,引导大家进行评议)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称象教案设计 称象课后反思篇四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称、曹、议、论、秤、砍、块、沉、线、止、然、量”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
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同学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同学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方法。
重点:曹冲称象的方法以和他和官员称象的方法之间的联系。
解决方法:教师启发同学把官员们提出的称象方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方法进行对比。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方法的原因。
解决方法:通过实验使同学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化整为零,找到了称大象的巧方法,实验过程就是突破难点的过程。
2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称象》(板书课题),“象”就是我们在公园、电视中看到的大象。“称象”就是称大象的重量,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样称的,称出来了吗等)这些问题,同学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考虑: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曹冲)
曹冲是曹操的儿子。曹操是什么人?(古时候的大官)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引导同学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读第1句话,回答曹操是什么时候的人?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年。
(3)读第2、3句,回答:人家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2段,考虑并回答:象是什么样子?官员们怎么做的?(使同学了解本段主要写了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边看边议论象的重量)。
(2)读第1句,看图回答:从哪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
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具体认识象的高大。
(3)再读课文,从中体会象很大。
(4)读第2句话,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再回答:从官员们议论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象很重,官员们很想知道象有多重)。
再读这句话,读出官员们疑问语气。
(5)朗读第2段。
(一)朗读全文。
(二)回顾第1、2自然段。
(三)学习第3段。
1.朗读第3段,考虑官员们想出哪些称象的方法。引导同学抓住这段的主要内容。
2.曹操问:谁有方法把这头大象的重量称一称?官员们是怎样说的?这个方法行吗?
(先引导同学把第一种方法概括为“造大秤”,再让同学理解第3句话,了解这个方法不行的原因是因为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3.读第4句,说说第二种方法是什么?为什么也不成。
(联系曹操得到象时高兴的心情,认识把象割成几块称的方法更不成。)4.读最后一句,说一说“摇头”和“直摇头”有什么不同。(“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标明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称象方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再读一读课文体会曹操的态度。
(四)学习第4段。
1.朗读第4段,考虑曹冲想出了什么样的称象方法。
(1)从“才七岁”体会出曹冲的年龄怎样。(年龄太小了)
(2)这么小的年龄就能想出称象的好方法。谁能分步说说曹冲称象的方法呢?
(3)教师根据同学说的内容演示称象过程的前两步。
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放进“船”里,“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把“象”拿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小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通过演示协助同学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和“下沉”“沿着水面”“船舷”“为止”等词语的意思。)
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石头。着重理解石头可以一局部一局部地称。第四步: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知道大象的重量。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深度是一样的。
2.朗读第5段,考虑:用曹冲想出的方法称象,结果怎样?
(1)“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说明什么?(对这个方法很满意)。
(2)“果然”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方法的?
讨论:(分成小组或同桌)
(1)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造大秤的方法,想到了什么?
(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起来,船却能装得很重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做秤。)
(2)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宰象、称象块的方法又想到了什么?(用石头代替象块。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
4.你向曹冲学习什么?(启发同学从两方面学习)。
(1)曹冲用心听他人的议论,积极动脑筋想方法。
(2)曹冲善于观察和学习,知识丰富,知道船在水里下沉的程度与重量有关系。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必需有丰富的知识,肯动脑筋考虑问题,就会变得聪明起来。
(五)分析识记字形,完成本课作业。
1.读生字卡片,分析字形组词语。
(1)比较“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
(2)“曹”和“线”的笔画笔顺。
曹:上半局部的笔顺为,下半局部是“日”字,共11画。
线:左边是绞纟旁,右边的笔顺为:共8画。
(3)“块、议论、砍、沉止”等字利用熟字识记。
2.完成课后第2题,会用“直”“才”“到底”造句。
3.完成课后第3题,读这段话,再誊写。
4.把这篇课文内容讲给他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