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秋浦歌 教案篇一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这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同类诗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李白与杜甫写作风格的区别。
4、能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并能默写。
感悟诗情
一、导入
1、我们在校本课程“名人名诗”中学了近二十首李白的诗。李白成了我们跨时空的朋友。出示李白图片,对这朋友了解多少呢,谁来说一说。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秋浦歌》。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被权贵排挤出长安后十年,漫游到此,写了一组诗,共十七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五首。这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
「知人论诗、整体观照,实为古诗学习之重要门径。本案设计,巧在开课伊始,即利用学生以前的积累,穿越时空,一千多年前的李白仿佛就是近在身边的朋友。」
二、初读,了解诗意
1、谁先来跟李白打了招呼,字正腔圆地念一念这首《秋浦歌》。指名读——齐读丈、长、霜是押韵的韵脚,后鼻音读准才有味道。
2、诗读准了,读通了,接下来要了解诗意,大家有什么好办法?多读,借助教材中的注释、图片,结合课内外的资料,争取自己读懂这首诗。
3、课本中有哪几个字的注释?缘,由于,因为。现在我们使用的缘故、缘由都有这个意思。谁先来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
你能读一读这首诗吗?
4、我的白发有三千丈,因为我的愁怨也是这样长。我竟不知道明镜里映出的白发,是从哪里来的?
是啊,我们仿佛看见李白对镜自怜、自悲、自叹,最后竟背转身不忍再看了。你看。
5、播放动画。
「立足于学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学、交流。之后,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播放此首诗的动画,起到理解与感悟的升华。」
三、探究,体悟诗情
1、这首诗表达了李白怎样的情感,诗中用了哪个字?
2、朋友之间贵在知心。你们知道李白愁什么,以至白发三千丈吗?以你对李白的了解,静下心想想,假如你就是镜子前的李白,见到自己满头的白发,你会想到些什么?
交流、朗读
3、师激情:往事的种种都涌上心头,自己空怀远大的抱负,但屡遭挫折。如今,满头白发,日趋衰老。难道我的一生就要这样过去吗?我的理想难道永远不能实现了吗?他不禁高声吟出:齐读。
4、自从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这份愁思常常追随着他,他的许多诗都表达了这份浓浓的愁,你能背一首吗?
(1)《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当时李白刚被皇帝“赐金放还”,只觉前路茫茫,自己究竟要往哪里去呀!苦闷忧愁尽于言表。
齐读: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2)《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首,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千古愁。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如今真的是——齐读《秋浦歌》。
(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国家朝政日趋腐败,个人遭遇愈趋困窘,功业未成,人日渐衰老,常常感觉心烦意乱,忧愤郁结。齐读“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这呀,这愁是那么深重,如影如随,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乃至“白发三千丈”。齐读《秋浦歌》。
「该诗的解读,紧扣一个“愁”字。李白空怀满腹经纶,却抱国无门,如今,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其实自从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这份愁思常常追随着他,他的许多诗都表达了这份浓浓的。愁,这些长诗,描述更具体形象。教学中整合校本课中所学,使诗的意境不断扩充、丰满,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也。又因诗文可意会但难于表达,教师充分运用精练并富有情感的导语激活并引领学生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一步一步走进李白的心里。」
四、比较,感受写作风格
1、这几首都表达了李白的愁绪浓重,但我们读来却不衰伤,反觉激情奔放,是不是?这也正是李白其人和他的很多诗篇的风格特点。就像《秋浦歌》一开头,“白发三千丈”,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丰富的想像和它极度的夸张,令人为之振奋。你能说说这与李白的哪些诗句写法一样?李白的诗想像丰富,极度夸张,因而形成了它雄奇飘逸的风格。
2、同是写愁情,同是写白发,杜甫又是另一番滋味。出示杜甫的《春望》,指名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杜甫写白发是哪两句?
4、我们比较一下李白与杜甫的诗句,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比较难,如果谁能回答,那他是非常了不起的诗歌鉴赏家了。
5、李白的夸张飘逸和杜甫的真实刻画风格迥异。但他们都达到了诗歌的最高境界,所以后人分别尊称他们为“诗仙”和“诗圣”,又把他们合称为“李杜”。
6、分“诗仙”组和“诗圣”组,对比朗读。
「整合之精髓,在于两首古诗蕴含的情感一致,但表达方式迥异。在对比中感悟诗人不同的个性特点,写作风格,即所谓“文如其人”是也。]
五、书法
唐诗,用简洁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世间万象,是汉字应用的光辉典范。中国书法是汉字最美的表现形式,以书法壮唐诗,美仑美奂。
首先当然是不能写错别字,你觉得哪些字要提醒大家注意。
好,现在开始写。
「唐诗,用简洁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世间万象,是汉字应用的光辉典范。中国书法是汉字最美的表现形式,以书法壮唐诗,美仑美奂。」
六、作业
有感情背诵《秋浦歌》,并能默写。
秋浦歌 教案篇二
诗仙李白有首诗,告诉我们最长的头发有多长,大家能不能猜到?
李白一生中多次游秋浦,这首《秋浦歌》是在公元753年漫游至秋浦,逗留期间所写。
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
缘:因为。
个:这样。
秋霜:指白发。
整首诗意思:头上的白发足足有三千丈长,只因愁思无穷无尽也像这样长。不知道在明亮的镜子里的我,从什么地方得来这满头苍苍白发?
这首诗用“白发三千丈”夸张说自己的白发很长,又告诉读者是因为“愁”而生长的白发,再次对着镜子提问,为什么会有这萧萧白发,进一步强调了“愁”。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已经五十多的李白,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真的是使人心生白发,鬓染秋霜啊。
我们在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后,对于每句的停顿、韵脚、节奏都有一定的体会了,让我们更好的记下它吧。
秋浦歌 教案篇三
《秋浦歌》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劳动》这个主题单元的第一首古诗。诗中描绘了一幅壮观的秋夜冶炼图,抒发了对壮观的劳动场面的赞美。
本诗是李白少有的一首劳动题材的诗。五年级学生已经学过李白不少诗,也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因此,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自读古诗,分组探究,边读边理解诗句,以体会诗中的感情。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准古诗的节奏;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能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背诵本诗,积累与劳动相关的诗句。
1、课前查找李白的相关资料,收集李白的诗句;
2、收集与劳动有关的诗句。
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
1、导入语:在广阔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孕育了不朽的华夏文明,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大诗人,也留下了无数的名诗佳句。……关于李白的诗句,你还想补充什么?(汇报交流李白的诗句)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少有的一首以劳动为题材的古诗——秋浦歌(板书)
3、简介写作背景。
二、同桌合作读诗,初步感知古诗。
1、自由地读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同桌互相读诗,互相正音。
3、抽生读一读诗。
4、师范读,指导节奏及读古诗的方法。
5、齐读。
三、自主合作细读,品味诗句,体会诗人情感。
1、同学们怎样来进一步学习这首诗歌呢,让我们来读读学习提示吧。(出示学习提示二,生读。)
2、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
3、汇报,师相机点拨。(相机板书)
4、小结:看,炉中熊熊的`火光照亮了天地,火星在紫烟中四处飞溅。一轮圆月下,一个个冶炼工人满头大汗,他们的脸被炉火烤得通红,使者夜晚显得更加明亮。听,在寒冷的月夜里,冶炼工人唱的劳动号子震天撼地,使冰冷的河水都微微荡漾起来。看到这样的劳动场面,诗人那颗冰冷的心也被感染了。
5、带着对诗句的理解一起读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6、让我们一起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试着背一背古诗吧。
四、拓展延伸。
1、以劳动为主题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生汇报)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与劳动有关的诗句(出示相关诗句),一起来读读,积累积累。(生齐读)
2、同学们,《秋浦歌》是一组组诗,一共17首,我们今天学习的只是其中第14首,现在让我们来读读另外两首,欣赏欣赏吧!
3、小结:劳动是美丽的,因为劳动不仅可以为我们创造财富,劳动还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劳动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境,正如——(全班吟诵古诗。)
秋浦歌
(唐)李白
炉火
红星
赧郎
歌曲
壮观的劳动场面
秋浦歌 教案篇四
秋浦歌—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说明: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当时唐王朝已经开始腐败,诗人对时局怀着很深的忧虑。
诗中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巧妙的构思,夸张的语言,委婉而深沉地抒写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秋浦歌十七首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古】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注释]
(1)秋浦:唐时属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西。
(2)个:如此,这般。
(3)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译文]满头白发呀有三千丈,只因为我的忧愁有如此之长。不明白(照镜时)在明亮的镜子里,是什么忧愁使自己白发如秋霜一般。
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
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更长”(同上)。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
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秋浦歌 教案篇五
1、结合资料,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入情入境地背诵诗歌;
2、咀嚼和体味重点词语的蕴味,反复诵读,想象诗歌中描绘的火热劳动场面,体会劳动的快乐,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对比参读,感悟诗中瑰丽的想象,神奇的语言,以及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背诵诗歌,在对比中领悟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习他乐观的生活态度。
想象诗中的意境,感悟诗歌的语言特色。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简介作者。
诗是语言的精华,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唐代的诗歌浩如烟海,诗人更像天上的群星一样璀璨。他们为后世留下了五万多首诗歌,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李白。
师(课件出示2,作者简介)
二、赛诗,激发学生的兴趣。
李白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诗人,你记得他的哪些诗?来背一背(指名学生背背)
过渡语:李白一生写了大量诗歌,但有一首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显得极为罕见,极为珍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秋浦歌》。(课件出示3)
介绍地名,介绍所学诗歌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歌,读通读顺。
同学们轻声只读诗歌,注意读通读顺。生自由练读诗歌,然后指名读,把诗读通读顺;抽读,纠正字音。全班齐读。了解内容,说说诗句的意思。
师:我们学古诗仅仅知道诗的读音还是不够的(板书:知音),还要理解古诗的意思。(板书:明意)如何来理解古诗的意思?你们以前用过什么好办法?(生汇报,师简单指导,抓住了解诗人,借助注解,结合课外资料等方法。)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全班交流。
四、精读古诗,具象画面
古诗一、二句,作者从视觉的角度,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1)读一、二行,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现代炼铁中钢花四溅的画面
(2)通过“乱”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
(3)作者的心情如何?
感受诗人在亲临这种火热的劳动场面后,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新奇、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然后通过品读来回味。古诗三、四句,作者从视觉、听觉的角度,通过正面描写,体现了工人们那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
(1)“郝”什么意思?郝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冶炼工人为什么脸红?
(2)在这样的劳动状况下,工人们的心情如何?怎么体会到的?
(3)想象一下,工人们是怎样劳动的?
(4)诗中“动”你认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的劳动号子应该是怎样的调子,该怎么读三四行诗。
(5)还有什么震撼着此时的李白?“寒川”难道就是冰冷的河面吗?
小结:
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给了本来就十分敏感的诗人以强烈的内心震撼,如果说诗歌的前三句是通过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那么在诗歌的结尾,则是通过音响效果来重现诗人当时所感受的听觉震憾,连寒川都不能自已,
那么就更不用说天生浪漫,感情丰富的李白了。他在这一瞬间,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满头的白发,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贵,体验到劳动的崇高,于是他的内心再也无法消沉,他的灵感又一次焕然喷发,于是大笔一挥,创造出了一幅有声有色,无比壮观的秋夜冶炼全景效果图,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再读古诗,读出你的理解和感悟。
五、对比古诗,体会诗的独到之处。
师:作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但古往今来描写他们的诗歌并不多。老师选了一些诗句,我们来对比一下,体会李白《秋浦歌》的可贵之处。他是绝无仅有的(课件出示读一读比一比一)
师:这些诗句给你怎样的感觉?(学生自由谈)
六、再读古诗,试着背诵
起、总结学法(课件出示)
板书设计
秋浦歌
炉火照
红星乱
歌曲动
(赞美了劳动和劳动者)
秋浦歌 教案篇六
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了解诗人,初读古诗,激发兴趣。
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学过一首古诗叫《静夜思》,你还能背下来吗?
介绍背景了解李白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李白。他可以迅速忘却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头来,热情地讴歌生命,赞美劳动,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让他再次萌发创作的`灵感。他笔下的冶炼工人的劳动情景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通过“乱”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
作者的心情如何?
“郝”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
3、在这样的劳动状况下,工人们的心情如何?怎么体会到的?
想象一下,工人们是怎样劳动的?
4、看到这样的劳动情景,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指读,体会。
5、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
6、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小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赞美蜜蜂,诗人罗隐也创作了一首优美的诗。板书题目:《蜂》,并指读。
二、简介作者
三、自读诗文启迪质疑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罗隐在赞美蜜蜂什么?
四、精讲诗意体会思想感情。
蜜蜂这样辛勤采蜜是为了谁?
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朗读体会
五、巩固练习
同学们,此时,你就是罗隐笔下的小蜜蜂,你和伙伴们是怎样在百花中到处飞翔、辛勤采蜜的?
六、小结
蜜蜂采花酿蜜一生,也是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蜜蜂的这些贡献,不求名利,蜜蜂的博采和精心酿造,也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只有这样,我们方能如蜜蜂一样,酿造出香甜美味之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