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地震灾害的防范实用

地震灾害的防范实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4 20:25:02
地震灾害的防范实用
时间:2023-04-14 20:25:02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地震灾害的防范篇一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推荐度:

地震灾害演练优秀简报

推荐度:

防寒防冻预防措施

推荐度:

职业病预防措施

推荐度:

地震演练方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1、地震灾害分为原生灾害、次生灾害和诱发灾害。

原生灾害系指由于地震的作用而直接产生的地表破坏、各类工程结构的破坏及由此而引发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次生灾害是指由于工程建构物的破坏而随之造成的诸如地震火灾、水灾、毒气泄漏与扩散、爆炸、放射性污染及地震引发的海啸、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诱发灾害是指地震引起的各种社会性灾害,如瘟疫、饥荒、人的心理创伤等。

2、地震海啸

由深海地震引起的海啸称为地震海啸,通常在震级6.5级以上、震源深度小于50千米以内,才能发生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烈上升或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就是地震海啸。海啸形成后,大约以每小时数百千米的速度向四周海域传播,一旦进入大陆架,由于海水深度急剧变浅,使波浪高度骤然增加,有时可达二三十米,从而会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灾难。

3、震级最大和死亡最大的地震

迄今为止人类记录到的震级最高的地震是1969年智利9.5里氏震级;造成人员死亡最多的地震是1556年中国陕西华县8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83万。

4、地震恐慌也会带来损失

破坏性地震的突发性和巨大的摧毁力,造成人们对地震的恐惧。有一些地震本身没有造成直接破坏,但由于人们明显感受到了,再加上各种“地震消息”广为流传。如由于缺乏知识,轻信谣言,人们会因恐慌而停工、停产、停课;会到银行大量提款;会因成群外逃“避震”造成交通堵塞;甚至会引起交通事故、跳楼避险或互相挤踏造成伤亡。

5、工程性防御措施

地震灾害主要是由于工程结构物的地震破坏。因此,加强工程结构抗震破坏,提高现有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的工程性措施是减灾的重要手段。抗震设防主要对建(构)筑物而言,是加强建(构)筑物抗震能力或水平的综合性工作。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工作应在场地、设计、施工三个方面严格把关,即由地震部门审定场地的抗震设防标准,设计部门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建设部门检查验收。已建工程可视工程的重要程度和风险水平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补做相应的抗震加固。

6、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制订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地震科普宣传,特别是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的规定,协调全社会做好各方面的防震减灾准备。

一:震后灾害: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的次生危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地震灾害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等。地震灾害是可以预防的,综合防御工作做好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自然灾害。

1.地震发生后造成的直接灾害有:

地震对自然界的破坏是多方面的。地震发生后直接造成地面裂缝、地面塌陷、山体滑坡、河流改道、地表变形,以及喷沙、冒水、大树倾倒等危害。

如果地震发生在海边或海底,还会形成 海啸。1960年5月22日智利8.9级特大地震引发了世界上最大的海啸,不仅智利海岸遭到袭击,十几米高的巨浪还以640千米的时速横扫太平洋,22小时之后在日本沿岸登陆,造成灾害。2004年12月26日一场大地震引发印度洋海啸、导致大约23万人死亡或失踪以来,造成的灾害之大,令人震惊。     此外,在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

2.间接灾害即(次生灾害)                                                         地震发生后间接引起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疫病蔓延等等,称为地震的次生灾害。地震次生灾害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社会层面的,例如:地震时电器短路引燃煤气、汽油;公路、铁路、机场被地震摧毁会造成交通中断;通讯设施、互联网络被地震破坏会造成信息灾难;化工厂管道、贮存设备遭到破坏会形成有毒物质泄漏、蔓延,危及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城市中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厂、水厂、煤气厂和各种管线被破坏会造成大面积停水、停电、停气;卫生状况的恶化还能造成疫病流行;二是自然层面的,如滑坡、崩塌落石、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砂土液化等次生地质灾害和水灾。下面两个例子是典型的次生危害:

“5·12汶川8级地震,造成什邡市有化工厂倒塌,数百人被埋,80吨液氨泄漏。  “3·11”日本9级巨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特别突出和醒目。日本在核能利用和开发中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几个大的核电站建设经过严格论证和审核,以往没有不良的运行历史,工作严谨、运作规范,但是没有经过这么大地震的考验。工程技术人员没有考虑到在极端恶劣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是美欧等经

《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济发达国家,除了采取措施加强监测,还就核能开发的利弊开始又一轮的讨论。吃一堑,长一智。在中国国际地震救援队中,他们就第一次配置核放射监测设备,并在出行前进行了核放射防御与防护的'专门培训。

3.地震引起的人为危害

地震恐慌也会带来损失,破坏性地震的突发性和巨大的摧毁力,造成人们对地震的恐惧。有一些地震本身没有造成直接破坏,但由于人们明显感受觉到了,再加上各种“地震消息”广为流传。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损失会相当严重,甚至不亚于一次真正的破坏性地震。由于缺乏知识,轻信谣言,人们会因恐慌而停工、停产、停课;会到银行大量提款;会因成群外逃“避震”造成交通堵塞;甚至会引起交通事故、跳楼避险或互相挤踏造成伤亡。这类因地震恐慌而造成的社会“灾害”,正引起地震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广泛关注。

地震摧残着人类的家园,所到之处满目疮痍,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沉痛的一页。下面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特大地震灾害:

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 9.5级地震。发生在智利中部海域,并引发海啸及火山爆发。此次地震共导致5000人死亡,200万人无家可归。

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57年3月9日):9.1级地震,发生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德里亚岛及乌那克岛附近海域。地震导致休眠长达200年的维塞维朵夫火山喷发,并引发15米高的大海啸,影响远至夏威夷岛。

印度尼西亚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9.0级地震,发生在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省。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斯里兰卡、泰国、印度尼西亚及印度等国,导致约30万人失踪或死亡。

中国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7.8级,震中烈度ⅺ度,震源深度23千米的地震。地震持续约12秒。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强震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整个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造成24.2万人死亡,重伤16.4万人,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一,迄今为止四百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

印度尼西亚大地震(2017年3月28日):8.7级地震,震中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离三个月前发生90级地震位置不远。造成1000人死亡,但并未引发海啸。

中国四川汶川地震(2017年5月12日):8级地震,地震来袭使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伤亡人数: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图片)                                 (唐山大地震震后图片)

二.地震防御措施

1.长远对策:

为了避免或减轻地震引起的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我们应该:

(1).植树种草,保护植被。保护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项有效方法,它不仅可以防止滑坡泥石流等的发生,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因因地制宜,根据土质条件和气候特征选择合适的造林方法。根据当前的状况,我认为首先要搞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工作。

(2)合理的进行地震工程建设:对于铁路、公路、桥梁、工厂、矿山等的修建应合理进行,铁路、公路、桥梁等应尽量建在平原上,尽量不要建在滑坡体上,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开滑坡泥石流活动范围。

(3).当前应在高原山区的山沟,修筑坝地、拦泥蓄水、填沟造林、除暴滞洪、预防地震滑坡,缓解气候变暖,恢复地下水资源,增加大陆淡水量,减轻旱灾和涝灾,解决农民工长期就业和保护人与人居环境。

2.灾前防治措施:

一是要善于洞察灾害前兆,发现险情立即报告。地震发生时,会有一些程度不同的前兆。比如山体裂缝、岩石掉块、泉水变浑、沟谷水流夹带的泥沙增多、家畜家禽出现异常反应等。发现这些情况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积极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避让搬迁。另外,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和多发区内,不要随意进行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生产生活活动。广大群众尤其是居住在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的群众,要注意收看、收听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

二是冷静对待灾害险情,正确实施地灾避让。面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突然发生,一定要保持冷静,首先判断崩塌、滑坡、泥石流威胁的范围,然后及时逃离险区。具体来说,崩塌、滑坡、泥石流发生时,滚石、坡体或泥石流都是由高向低运动,所以,应选择向左右两个方向逃离危险区。如果身处正在运动的滑坡体上,实在没有时间逃离滑体,可抱紧附近粗大的树木以求自保。

3.减轻人为灾害的措施:

(1).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地震、抗震等科普知识。

(2).组织抗震防灾演习和专业队伍培训教育。

(3).学校、商场等人流集中的公共场所应该备紧急遇案,落实各项防灾措施。

(4).要有明确的法律和安全操作规程。

结语:

地震摧残着人类的家园,所到之处满目疮痍,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沉痛的一页。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近几年,地震更是频繁发生,它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多难兴邦,我们必须凝聚力量,从这些灾难中总结出更多的经验和教训,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和发现。每一次地震都是一本血与泪的生动教科书,它引人深思,去思考,去发现,我们应不断总结这些沉痛的过去,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的科学工作。目前,人类对地震的预防,仍

然是一道学术攻克的难题。在当前,我们务必要做好一切措施来减轻地震带给我们的损失。

s("content_relate");

【地震灾害预防措施】相关文章:

灾害预防措施

04-14

地震的预防措施

03-12

地震预防措施

10-25

地震的安全预防措施

02-27

地震预防措施分享

01-28

学校地震的预防措施

04-02

地震危害及预防措施

03-26

自然中地震的灾害作文

05-11

学生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04-0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