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中考历史经验交流发言稿(5篇)

2023年中考历史经验交流发言稿(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20:43:19
2023年中考历史经验交流发言稿(5篇)
时间:2024-03-20 20:43:19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考历史经验交流发言稿篇一

屏山中学朱建坤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2014年中考即将来临,今年中考复习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有效地进行复习提高成绩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聚集在这里的目的,下面就我在中考复习中的一些想法与大家谈谈。

我认为教育教学工作是神圣的职业,是“良心工程”,是希望工程。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扶植培育祖国“花朵”的良心和不断推动教改的动力心。

我想所谓有效复习,就是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让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复习目标,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应试能力。所以在复习阶段中我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整合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

中考既然强调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那就需要进行知识的系统和整合,概括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框架体系,使知识之间的联系线索清晰,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奠定基础。根据复习阶段,可分别建立章节知识结构体系、单元内专题知识结构体系、模块式专题知识结构体系、热点问题知识结构体系等。有了知识间的联系线索,就会打破教材中的章节界限,使知识的综合运用成为可能,也更加符合中考的要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

1、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知识知识的复习。

课本首先是基础,在第一轮复习中,主要是以单元为体系,学生需整体认识单元知识框架,这就要布置学生有计划地阅读课文,阅读课文正文时要注意结合书中图片和史料(黑体字部分)学习,学会分 1

析和概括;注意课本的目录,探求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历史事件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梳理线索、融会贯通、融合构建,学会阐释历史等。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新信息,从而激发复习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2、对各知识点的巩固要经常性,要精选相关试题,归类分析。以前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同一个知识点,换一种考法学生就不会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备课时收集相关试题,多方面多形式地考查某一知识点,最大程度地加深学生的认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能力。

3、加强中外历史的结合,在课本复习中注意横向联系,尤其是近现代史部分,这也是历年中考常考查的。

第二、紧抓课堂教学,力争45分钟出效益。

学生所学的知识要在试卷上表述出来,所以我在平时上课时就注意训练答题的规范。在课堂上我会特别注意学生是否能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尤其是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也要高标准、严要求,即使口答也不放松,要加强学生表述的规范性,要落实各种资料上的相关题目,尤其是主观性题目必须落实到书面上,强调规范答题,加大检查力度,坚决杜绝只做选择题、主观性题目只看答案不动手不动脑的坏习惯。所以在复习课上同样可以多提问,大部分同学还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尤其像言之有理类的题目,我都经常让学生探讨。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我都按照规范的给分标准给以评分,使他们有一个更具体的方向,知道自己应该答题才能得分。

第三,关注现实,关注热点问题。

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考题都注重联系现实。因此在中考复习时,也要多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发展的重大热点事件。如:能源问题、战争与和平、三农问题、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等。具体到2013年例如: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与经济全球化、两岸关系的发展、二战结束68周年、联合国成立68周年等等。但是,在了解这些热点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依据课本中历史知识。这些热点问题在中考中出现只是作为考题的切入点,中考考察的更多的还是课本中的具体的知识点。因此,在复习热点问题的时候,还是应该在了解热点的基础上,回归课本,巩固基础知识点,提升能力目标。针对与历史知识有联系的社会现实问题,确定主题进行综合认识、多角度认识,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中考最后的冲刺阶段,要注重综合模拟,加强对试卷的点评,及时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问题指导正确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在自主复习的过程中查缺补漏,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以上只是我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借这个机会与大家交流,如有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最后祝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品:教学过程之乐,享:优异成绩之果,谢谢大家!

中考历史经验交流发言稿篇二

2013年历史复习经验交流材料

历史学科中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考题灵活,联系实际,体现了当今时代倡导的素质教育的要求,给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加之历史学科中考的内容多、复习时间短的特点,九年级历史复习课教学应该有规划、系统的进行,既要注意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应注意历史知识的整体、系统把握,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把九年级复习时间分为三个阶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

第一阶段:3月初到4月中旬,全面复习阶段,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一阶段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抓住单元主题,以点带面,建构知识结构;以题带点(考查点),提高应试技巧。在本轮的复习过程中我按照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顺序逐章节来复习,同时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每节课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共同查找本章的知识点,学生在展示汇报后,教师就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补充然后紧扣中考知识点来组织单元过关,组与组之间实行严格的单元知识点过关。这样既达到了双基的落实,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因此在本轮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在我的精心设计下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相对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

第二阶段:4月初到5月中旬,专题复习阶段,主要目的是综合 能力突破;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复习,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但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没有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知识脉络。所以在这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列成专题归类总结,纵横串联,比较对照,辨其异同,形成知识网络。历史专题主要有: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侵略与反抗、近代化探索、中共会议、国共两次合作、国家建设等。世界历史专题: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国际关系专题等。

在做专题复习时,要注意两点:

1、一定要精心选择习题,我们备课组选择了《中考夺分》作为复习资料。

2、不要满堂灌,要给学生思考、归纳和反馈的时间,否则效果不好。因此,讲完一个专题,就做后面的配套练习,及时巩固和提高。初三历史经过基础复习阶段和专题复习阶段后,进入倒计时的综合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因此,教师必须讲究复习方法,力争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益,使每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深化。

第三阶段:5月初到6月中旬,综合巩固,针对训练,突出重点、热点、强化训练和查漏补缺阶段,主要目的是应用能力提高。

这一阶段的复习,一方面进行综合复习,查漏补缺,突出重点知识。既要有一定的跨度,又要有一点的广度和深度,要抓住中心,以

点带面。另一方面要进行强化训练,通过练题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选择一些能充分展示考生能力的新、活题型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查缺补漏,教师侧重点拨指导,并进行知识归类、考试方法与技巧的辅导。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通过模拟练习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指导学生查清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紧时间补遗。临近中考进行模拟测试,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每套试卷,把每次训练都作为一次实实在在的中考。对每套试题的命题原则、题型、考察的知识点都要做到心里有数,但试题要精选,有针对性进行练习,不要认为题做得越多越好。学习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因此要密切关注当今与历史有关的时政热点问题,如港澳台问题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国与美日关系等等。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联系现实进行总结复习。此外,学科之间的综合试题以及开放性试题也是近年来中考考试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考查,历史与政治(热点分析)等。

由于每年接近中考往往有部分学生出现考前的学习紧张,易焦虑、浮躁,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因此要注意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心态及时作出调整,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我们还要教会学生一些必备的应试技巧和方法,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信,以最佳的心态从容地面对中考。

总之,九年级历史复习应该紧扣课程标准、教材,打牢基础,理清知识脉络,专题汇总,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能力、技巧。在复习过程中,以教材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是关键。

中考历史经验交流发言稿篇三

汉阴县初级中学 第 1 页 2014/3/29有效复习共赢中考

汉阴县初级中学邝小琴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汉阴县初级中学邝小琴,从教已经25个年头,以前长期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近几年来,由于学校工作安排和我个人兴趣,我连续几年担任九年级历史教学。在教学中,我坚持多看多学勤动脑,力求课堂生动有趣,复习扎实有效。学生对历史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中考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我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我把在陕西省中考研讨会上获悉的关于中考命题的新动向,结合自己在复习中的一些体会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上好复习课

提高复习课的效率,直接关乎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中考的教学效率。复习课不是对旧知识的反复炒作,而是通过比较、归纳,形成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讲解,锻炼学生解读历史信息,总结归纳、迁移历史知识的能力。因此,上好历史复习课是搞好复习的基础。那么,如何使历史复习课扎实有效呢?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复习课既要有基础知识的复习,又要有适当的拓展和延伸。适当提升复习课的深度与广度,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时间安排要合理,训练时间要充足,复习课的训练尤其关键。训练要突出基础、紧扣重点、锻炼能力、形式多样。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备课。关键是要动脑筋,精心设计:这节课从哪些方面复习,要涉及哪些知识要点,哪些社会热点,怎么组织这些要点,怎么安排课堂进邝小琴

程,选哪些题做课堂训练。要做好充分准备。当然我说的不是要写多么详细,写可以很简单,把自己上课的要点和思路进程写在一张纸片上,以便上课时随时提醒自己。复习课一定要避免照着资料念,资料只是便于学生课后翻阅和考试查阅的工具。

2.教学形式要活泼多样。比如用多媒体教学或学案教学,教学中使用表格式、比较法、讨论法等。现在我们多数学校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堂容量大,复习中利用多媒体优点很多。比如,很多的文字呈现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思考、讨论、训练的时间就能得到保证。而地图和漫画通过多媒体呈现,美观、直观。这也是今年刘康花老师给我们的建议。

3.注意今年中考命题新动向。

中考出题专家杨宗年,对今年命题新动向的提示,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加大对历史阶段特征的考查和历史知识整体性和时序性的考查。复习过程中,每个单元的几个主题就是那几个时代的阶段特征,一定要重视起来,要把每个主题对应的朝代或者时间理清楚。知识点要加强横向和纵向联系,要注意事件的前后关联。其次是弱化大专题复习,强化思考,简化答题。不用想方设法找专题,只需要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份题。能勉强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运用历史知识客观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的方法,我们就算教有所成了。第三,一定要重视新增考点。近三年来,每年新增考点都有2到5分,用杨宗年的话说,不然我增加它干什么。今年新增一共十个知识点,分散在各个考点中,可以对照去年的中考说

明,把它划出来,专门进行复习。

二、当好复习引路师

1.指导好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由于历史开卷考试,学生往往忽视对知识点的记忆。但是,不记是不行的。对知识点关键词句的记忆,有利于提高学生完成选择题的速度,有利于学生理解材料解析题题意,迅速进入思考状态。然而,初中历史学科考点多,复习时间短,学生的记忆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记的太多也耽误时间。因此,记哪些,怎么记,就需要老师作好指导。我是这样做的:对照《中考说明》的要求,把每个知识点必须记忆的关键词句做系统的梳理。比如,考点3.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无论答案如何开放,都离不开核心意义:对祖囯疆域的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所以这句话是必须记忆的,其它答案点可以围绕这个意义进行,亦可以参考资料组合。考点7.概叙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只需要记忆一句话:北魏鲜卑族汉化改革。以后在审题过程中,只要看到“北魏”“鲜卑族”这样的字眼,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孝文帝改革,而他所有的改革措施都突出了汉化的特点。知识点关键词句梳理好以后,第一轮复习时,印发给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记这些关键词句。以便在第二轮复习时加强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训练。

2.指导学生用好手头资料

尽管历史知识点多,但是中考所占的分值却偏少,答题可用时间也就偏少,实际上能在书上找到的答案也很少很少,所以我认为,复

习过后,三年的历史课本不需要带进考场。中考研讨会上,出题专家杨宗年就近年老师反应历史试卷偏难的情况做的回应是:他的试卷,是思考的时间长,写答案的时间短。学生进考场漫天翻书只能耽误时间,不利于思考。因此,要指导好学生用好手头的复习资料,让这本资料真正为考试服务。

我们学校今年的复习资料是《面对面》,本周星期三才给学生发下去。这本资料,优点是比较全面,并且练习题和资料是分开的,但是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目录过于简略,不便于学生查阅,部分知识点过时等等。为了完善它,首先,我根据《中考说明》,检索出知识点,对照资料页数,编制了一个较为详细的目录,而每个知识点下方,用小字把关键词句附上,印发后,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学生查阅。其次,对正文内容进行了增删。因为资料一般都先于《中考说明》编印,所以不可避免的跟当年中考内容有出入。因此,老师一定要多看、熟看《中考说明》,因为,增加的有可能考,但删去的一定不会考。仔细阅读今年的中考说明,发现没有“中国古代文化、武则天、遣唐使、863计划,科教兴国、二战”等内容,所以,资料上的这些内容直接删去,不用复习。并且它每个考点的叙述,也没有体现考点内容的变化,而是沿用去年的中考说明,所以,要指导学生把资料上的考点跟中考说明对照,增加了的要添上。比如,考点2,资料上是:知道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中考说明》上是:了解春秋战国诸侯国之间的战争,知道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显而易见,增加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而资料上提都没提,所以就要指导学生补上。比如,考点六,资料上是:知道魏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南迁和江南的开发。《说明》上是: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南迁和江南的开发,多了三国鼎立的内容。资料适当的完善后,可以经常给学生一点时间读一读,资料越熟悉越便于学生查阅,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资料的作用了。

3.做好开卷考试的答题指导

陕西省近年中考历史试卷偏难,主要是题目要求不好理解,总感觉题意指向不明。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在指导学生做材料分析题时,一定要让学生认真看材料,抓住题意中的一些关键词,如时间点、人物等等,联想相关事件。思考后再下笔。答题的时候,看清楚每小题有几个问点,防止漏答。省中考研讨会上专家们强调,历史的答案一定要序号化和逻辑化。语言表叙要简洁,要避免大段抄书。

总之,中考复习一定要紧扣《中考说明》,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指导,强化训练。由于我教学历史的时间不长,经验还很欠缺,在中考复习的这3个月里,希望能得到各位资深历史老师的帮助。让我们共同进步,共赢中考!

中考历史经验交流发言稿篇四

安徽2011年中考数学复习经验交流材料

——用策略来提升效率

杨智刚

九年级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以下就今年中考数学复习谈谈我们黄麓镇中心学校数学组的实施方法,希望能带给大家些许启发,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复习安排

第一轮复习的时间:基础知识复习约用7周时间:3月22日始,5月15日结束。(含两次模拟考试)第二轮复习的时间:专题复习约用2周时间:5月16日始,5月31日结束。

6月综合训练、模拟考试,重在学生心理的调节,为文科让路。

(一)第一轮复习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中考考查内容为:(1)知识点考查(约为90个左右,约占总知识点的百分之四十)(初中数学内容共29章,螺旋式呈现,从属于三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共计复习课时为42课时。2)数学思想方法考查(3)学习能力的考查(信息的采集、内化与应用)

1、第一轮复习的目的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

(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牢记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理解就没有深刻的领悟,没有深刻的领悟,就没有准确灵活的应用。

(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过基本计算关:如方程、不等式、代数式的化简,要求人人能熟练的准确的进行运算,这部分是决不能丢分的。

(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做到对每道题要知道它的考点。

2、具体要求与做法:

(1)选一本好的复习资料作为复习的蓝本。我校选择的是《全品》,它主要包括听课部分、课时作业、综合练习三部分。特别是听课部分,包括知识点的归纳、应注意的问题、典例分析,相当于教学案的综合,使复习更具操作性,利于提升复习的效率。

(2)备好课。(1)研读课标(特别注意课标中可操作性语言,对“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等做出具体界定),以课本为依据,深钻教材,不随意扩展范围和提高要求.据课本内容将有关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及基本运算、基本推理,基本作图,基本技能和方法等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结构,通过网络结构,体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体现知识的联系,体现知识的应用功能,做到遗漏的知识要补充;模糊的概念要明晰;零散的内容要整合;初浅的理解要深化,易错问题要强调。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关注“双基”所蕴涵的数学本质及其在具体情况中的合理应用。(2)研读近两年我省中考试卷及全国各地中考试卷,熟悉中考命题的趋向,也就是要研究:中考必然要考什么?可能会考什么?不考什么?包括哪些基本考点?哪些是重点?应该坚守的基本东西是什么?(3)倡导集体备课,集体讨论,统一备课思想。

(3)选好题。选题注意:(1)要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及《考纲》要求(2)注重挖掘课本习题的功能,抓住基本题型,学会对基本题目进行演变。(3)选题要符合复习轮次的需要和学生实际,尽可能不涉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4)以《全品》为主,适当补充。(可多浏览资料,发挥集体力量,划分任务,作为公共资源共享。)

(4)上好课。(1)借助数学教研活动,做好经验的交流与传承。由上届九年级数学教师作经验报告,推荐一些好的做法。(2)复习伊始,多安排九年级教师的随堂听课,集体讨论交流教学中的优缺点,逐步达成共识,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帮助授课教师把好度、用好法,提升课堂复习效率。(3)课

1堂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多提问、多关注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尽可能多的让他们多参与课堂,不断展现自己,获取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调子一定要低。(4)课堂教学教师不能满堂灌,形式一定要多样,要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氛围。(5)教师对于知识点的梳理,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合理的删减,突出重难点,穿插以适当的练习。(6)应以典例来引发对知识的回顾与理解,不能一味的复习知识,人为地将它与应用隔离,效率较低。

(5)分层作业。在练习的操作上可以分层次布置,基础的练习要全部过关,有难度的题目可选择性的布置,待进生(占百分之三十)只做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核心的练习,中等及其以上(占百分之七十)学生可要求全部做,或选做多数题,题量要适中,三轮复习下来的训练量大约在800到1000 题左右。以此来减轻学生的负担,避免学生被各科作业拖垮。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抄袭作业现象的发生。教师在布置作业前,一定要亲自做题,对试题的难度、练习的时间、试题的取舍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的指导学生练习,提升作业的效率。

(6)经常性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反馈作业问题。对预习内容,不要只布置不落实。定期或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出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和完善,确保预习质量。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让学生获得教训和反思,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夯实基础,要做到全面系统,也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梳理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力求作到“竖成线,横成片”。将基础知识经过系统梳理和归纳,不仅使知识更加系统。还能看到知识间的联系,加深理解,激活思维。使学生思路更清晰,知识更扎实。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综合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3、第一轮复习应该避免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重综合而轻基础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复习时有的教师喜欢把着眼点集中在“综合题”、“新颖题”上,而忽视“小题”、“常规题”,这样易导致学生“眼高手低”,也易造成只为班级少数同学服务的复习模式。实际上有的学生中考成绩不理想,不是大题、难题上丢分多,而是在貌不惊人的“小题”上出错,特别是60分的客观性试题。因为不能呈现解题过程,这就需要解题过程必须非常“准确”,而这种“准确”是平时训练养成的良好习惯,仅凭在考场上提醒自己要“细心”是没用的。知识点就像一个个铁环,综合题就是环环相扣的铁链,如果铁环出了问题,铁链就会断裂或很脆弱。数学思想和方法就像把铁环制成铁链的加工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不是要打造一条特别长的铁链,而在于每一环节相连的基本功

误区二:重题型而轻质量

有的教师在复习过程中一味的追求让学生多见一些新题型,结果却是适得其反。

(1)片面强调题型训练已造成思维定式,产生“负迁移”,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2)题型训练易造成学生“模仿多、记忆多、分析少、思考少”的不良局面,即缺乏质疑、逆向思维与创新。

误区三:不重视学生的课前准备。

有的教师把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过分依赖课堂,轻视学生的课前准备,结果只会让教与学脱节。一堂课的效率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所复习内容的提前预习上。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可以加强对知识点的了解与识记,把握重难点,形成知识网络,总体上把握教师课堂教学的脉络,使听课更加具有针对性。

误区四:忽视学生的心理调节与激励。

在整个的复习阶段,由于受难度上和时间上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会出现几次拐点。第一个拐点是:《函数》,这是数的拐点;第二个拐点是:《四边形》,这是形的拐点;第三个拐点是考前一两周,这是心理压力的拐点。在这些拐点处,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心理的激励与调节,助其树立信心,平和心态,树立攻坚克难的勇气,顺利渡过难关。

中考第一轮数学复习基本思路是:回归基础,低起点,多层次;重视知识的整合,在变式中逐步提升;抓好中档题,保住基本分,盯住中等生,带动两头学生发展。

(二)第二轮复习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第二阶段主要为专题复习。如果说第一阶段是以纵向为主,按知识点顺序复习的话,那么第二阶段就是以横向为主,突出重点,抓住热点,深化提高。这种复习是打破章节界限,绝不是第一轮复习的压缩,而是一个知识点综合、巩固、完善、提高的过程。其主要目标是:完成各部分知识的梳理、归纳、糅合,使各部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轮复习中,应防止把第一轮复习机械重复;防止单纯的就题论题,应以题论法;防止过多搞难题等。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专题复习,就是从某一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或数学方法加以展开,纵向深入,对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围绕某些典型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对教学大纲(以及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2)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3)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

(4)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三)第三轮复习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第三阶段主要是进行模拟中考的综合训练。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学生无论从知识的掌握,还是从解题能力的培养都会有所提高。但在临考前心理上却是很不稳定,因此要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特别在复习的后阶段,还要注重各种信息的收集、筛选、整理。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这好比是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2、第三轮复习的具体要求

(1)我们安排专人出模拟题,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切近中考题。

(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

(3)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4)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5)给特殊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

(6)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缘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就是关键的环节。

(7)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8)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选择的依据是边缘生 的失分情况。一般有三分之一的边缘生出错的题课堂上才能讲。

(9)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

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 四要以题代知识。

二.实施策略

1.夯实基础。

教师对考点心中有数,注意搞好落实工作。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灵活运用就是能力!在双基教学中,网络中的“结点”是最重要的,是双基的核心。

2.加强解题研究,增强教学的选题能力。

(1)课本中典型习题、例题的辐射作用;

(2)近几年安徽中考试题的导向作用;

(3)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的借鉴作用;

(4)关注新课标下的中考命题趋势。

3.重视解题训练,强化模式识别能力。

(1)适度的训练必不可少,相信熟能生巧,注意解题速度的提高,坚持每月一次的模拟训练;

(2)运用变式训练,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克服熟能生笨的毛病。注意对典型问题的知识价值和教育价值的解析,力争“做一题,会一片,懂一法,长一智”。

(3)专题训练(特别是区分度较强的试题的专项得分训练),强化通法,淡化技巧;

(4)考点归类,解题方法总结,特别注意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5)注意基本图形和基本结论的运用;

(6)重视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和图表语言)的互译的教学。

(7)学生易错题的纠正与强化。

4.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主要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方程、基本图形等思想,特别是转化思想; 常见解题方法有:配方法、公式法、待定系数法、割补法等。

在教学中应该选取一些好的问题进行能力训练。好的问题一般有如下几个标准:①具有较强的探索性;②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有利于学生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③具有多种不同的解法;④可以引出新的问题和进一步的思考;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

5.加强数学应用,关注社会生活

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进而获得对数学的理解,体会数学的价值。注意方程、函数、统计和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6.加强学会审题训练,重视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总之,夯实基础而不失能力训练,策略得当而不失计划周密,实为冲刺阶段的有力保障。以上发言有不到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学校:黄麓镇中心学校 教师:杨 智 刚

时间: 2011年4月20日

中考历史经验交流发言稿篇五

中考历史经验交流材料

政史地教研组

结合学校的课改我把初三复习时间分为四个阶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第一阶段:全面复习阶段(3月中旬——4月底),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阶段:专题复习阶段(4月底——5月底),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阶段:强化训练阶段(6月初——6月中旬),主要目的是应用能力提高。第四阶段:查漏补缺阶段(6月中旬——中考前夕)主要目的是知热点,重联系,会迁移。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阶段根据考试内容,作一次拉网式全面复习,目标是抓教材,扫障碍。

第一阶段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抓住单元主题,以点带面,建构知识结构;以题带点(考查点),提高应试技巧。在本轮的复习过程中我按照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顺序逐章节来复习,同时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每节课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共同查找本章的知识点,学生在展示汇报后,教师就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补充然后紧扣中考知识点来组织单元过关,组与组之间实行严格的单元知识点过关。这样即达到了双基的落实,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因此在本轮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在我的精心设计下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阶段注重纵横比较,构建知识网络,目标是注重基础知识专题化,综合化复习,形成明晰知识网络。

在这一轮复习中我突破教材和时空界限,以专题为基础,纵横联系,中外贯通。采取我校课改的第二个“三”是指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的课堂模式。如在复习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这条主线,除了把英、法、美三个国家的四次资产阶级革命,俄日两次维新改革等知识外,我又让学生挖掘在中国史中与其相似的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找出这些革命或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命题,这样就更能体现对知识的举一反三能力。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一

举两得。而且通过这样的梳理知识,使学生把知识点化零为整,化繁为简,化粗为精,真正做到知识过手。

第三阶段:强化训练阶段即全面演练,注重方法,提升能力,目标是重审题,练技巧,强规范。

在第三轮的复习中,主要是进行检验复习要教会学生用“尝试回忆记忆法”把前两轮复习过的内容想出来,强化记忆。回忆一旦进行不下去,立即看书或笔记,接续回忆线索。全面演练重点以配合我校中考前的10次模拟为主,每次考完试后,我都亲自评接近200张的考试卷,目的是通过评卷来发现学生在答题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考试后的讲评中更准确的指出学生的问题。每次模拟后全面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与学生交谈,收集信息,然后在课堂上集中讲评,不仅讲评正确的答案,更重要地讲授审题、解题的方法,讲授解题的思路,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及今后应注意的问题,再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要领。

第四阶段:查漏补缺阶段,充分利用时间,放松心情,调整迎接中考。目标是知热点、会迁移。

“知古通今”“以史为鉴”每年中考以大量的热点问题来考察考生贴近社会,贴近现实,关注时政热点。如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共产党90年华诞,还有当今人们关注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因此“两次世界大战” 是常年的热点问题和科技改变人类生活即“三次科技革命”的专题,这些都是当代中学生应该时刻关心的问题,是对于建设和谐世界,建设美好的未来家园的应该深度思考的问题。同时,由于本轮复习已接近中考往往有部分学生出现考前的学习紧张,易焦虑、浮躁,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因此要注意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心态及时作出调整,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我们还要教会学生一些必备的应试技巧和方法,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信,以最佳的心态从容地面对中考。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