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我眼中的李清照200字(实用二十篇)

最新我眼中的李清照200字(实用二十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20:42:00
最新我眼中的李清照200字(实用二十篇)
时间:2024-03-20 20:42:00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眼中的李清照200字篇一

我眼中的李清照,是天真活泼的。是在划船游湖时,为怪石取名字,因为找不到回家的路,而闯进荷花丛中的李清照。是醉后担心海棠花,追问春岁月的李清照。所以事,她为我们留下了千古名句:“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我眼中的李清照,是颇有生活情趣的女子,是“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中所描述的,把自我和鲜花让赵明诚看一看,是花美还是人美。

我眼中的李清照,是在饭后饮茶时,与赵明诚做的“赌茶”游戏。

我眼中的李清照,是孤独悲观的。是“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的孤独。赵明诚去世后,从前富有情趣的生活,已经变得清冷孤寂。而流传千古的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怎一个愁字了得!”两句中,流露出的是李清照饱经忧患、家破人亡的悲痛。

是她,天真活泼的她,写下《如梦令.春晚》;

是她,孤独悲观的她,写下《声声慢.寻寻觅觅》。

是她,李清照,闻名天下的女文豪,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一代词宗。

我眼中的李清照200字篇二

阳春五月,春光旖旎。

午后的阳光慵懒而热烈,她吸收着日之精华,调皮地笼罩在身边,很久很久。

我捧着一本书,坐在树影下,眼眸微眯,春花馥馥的香气混合着五月特有的暖风在我的周围荡漾,真是惬意无比!

翻开书,一阵书墨之气顿时向我袭来,我贪婪的闻着这味儿,看着这书,原本平静的心中这时却不再平静。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易安啊易安,这,就是你的愁么?一个深闺女子,一身素衣微寒,敛着蛾眉,一脸愁怅。我多么想过去为你把眉头拭平,但终不能得愿。

你的一生坎坷不平,国破家亡,你深有体会。也许也就是这些,才让你有了这么多难以言明的苦思与惆怅吧。我多么想帮你分担一些,哪怕一点点也好,但我们终是陌路人。

我至今难忘第一次读你的《点绛唇》中“倚门回首,却把春梅嗅”一句,我努力想像着你娇羞的模样:倚着门儿,柳眉桃腮,回头螓首望去,手里却掂着一枝青梅,“装模作样”的嗅一下,脸中却是怎样也遮掩不住的喜悦和紧张。

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让你从一个青涩的少女成为一个愁苦的妇人。你苦苦寻求着自我的幸福,总是不得愿。你的凄惨是战乱造成的,它同样也铸就了你——文学上的奇女子!

这样的你,又有谁能不为之动容?

这样的你,又有谁能不为之怜惜?

这样的你,又有谁能不为之欣赏?

这样的你,又有谁能不为之喜爱?

这样的你,这样唯一的你——李清照!

我眼中的李清照200字篇三

是她吟出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生活对于自我的乐趣。

是她诉出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对丈夫的思念。

是她唱出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李清照——易安

她是一位平凡的女子,但她不仅仅是一位平凡的女子,她更是一位懂得知足常乐、理解生活真谛的女子。

那是一个多么愉快的日子,暮色苍茫,在盛放的荷花之中,有一叶扁舟,静静地,静静地,随波荡漾,融在这青山秀水之中。船上正坐着一个游兴未尽,醉意未消的女子,似乎也沉醉在这世外桃源之中。渐渐地,渐渐地,小舟泛到了茂密的荷丛里,“惊起一滩鸥鹭”。在这大自然的杰作中,李清照为之沉迷,仿佛这溪水,也像她的心一样,是那么的,清澈透明。像她这样一个出身于名门世家的贵族女子,,能置身于平凡当中,而把权贵抛掷之九霄云外,不易,不易。

她是一位知足常乐的女子,但她不仅仅是一位知足常乐的女子,她更是一位温柔婉约,深爱丈夫的女子。

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两人情投意合,互相砥砺,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一年重阳节,丈夫赵明诚在外做官,李清照为了抒发自我对他的思念,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被陆德夫称为“三句佳绝”。

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她不仅仅是一位诗人,她更是一位爱国英雄。

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许多壮士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李清照强烈的爱国情感,她进取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期望彻底成为了幻影。在那种离乱的年代,悲愤欲绝的她写下了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映证了她的一生,在命悬一线的时刻,她并没有退缩而丢下国家置之不顾,而是忍辱奋起,动员有更多的人能像项羽一样宁死不屈,保卫国家。然而对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的愤恨,再加上多年的背井离乡,以及她对丈夫的思念,让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她的心已经残碎不堪了,最终只能寂寞地死在江南。

清照呀,清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她就是她,不管是故知足之足常足的李易安,还是充满爱国豪情的李清照,她的一生就是那样,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我眼中的李清照200字篇四

我们如果有安静的心,即使默默地坐着,也能够感受时间一步一步从心头踩过。但纵然时间流逝,历史轮回,也无法抹灭文学在我们灵魂中留下的烙印。

爱读古诗词的我,就与词人李清照相约在藕花丛中。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与朋友一齐游乐时的欢快之景,让我看到了欢乐无忧的清照。

“低头却把青梅嗅”,一位少女的娇羞之态,让我看到了天真烂漫的清照。

读到词人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虽然不知其中的深意,只明白这句诗是赵明诚和陆德夫等人推崇的。我反复吟咏,似乎看到了词人形单影只,仰着瘦削的脸,披着宽大的长袍伫立在菊花丛中,含忧的眼眸里透出的是彻骨的爱恋和深深的思念。秋风黄花表现的相思之情真是淋漓尽致,我眼中的清照是如此多情脱俗。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双泪流。”几百年的时光匆匆而过,这黄花开了千百回,却已不再是那时的黄花,李清照寂然站立的身影在我的眼中放大,国恨离愁,家破人亡,词人眼眸中的泪何时干“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晚年的词人历经金兵南侵,靖康之难,她夫死无子,内心的国破家亡之恨,背井离乡之哀,孤寂冷落之感,身世凄苦之痛凝为浓愁,永恒之愁。这么多的愁苦一下子压在了这个孤单瘦弱的女子身上,“怎一个愁字了得”!

可我更敬佩的是词人那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谁说女子不如男,虽然清照不能上阵杀敌,虽然清照不能为国分忧,但贫病交加的词人却未曾丢掉做人的气节。我眼中的清照抛却了个人的离愁忧伤,应对滚滚江水,高举酒杯一抒内心那一腔热血真诚。她就是人杰,她不仅仅以风韵优美的词作,传神凝练的抒情笔法为后人称道,更因那关怀天下的'精神,坚守的气节留在世人心中。

今日,手捧一卷书,我与词人相约在秋风黄花中,黄花已成了往事,可是清照饱含心意的词句还在我心中流淌。读着词句,词人呼之欲出,我的眼里心里盛满了词人的情和意……

我眼中的李清照200字篇五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曲声声慢,三处断肠愁。情愁,家愁,国愁,在她人生经历了所有不幸后,她写出了这首声声慢。而我与她的交集,正是从这97个字开始的。

她的名字叫——李清照。

我翻开手中的书,自语道:“我很好奇,你到底是谁?”我们的故事,从那里开始。

“秋风依依秋水寒,一片离愁两黯然。”我轻轻叹道,你与丈夫婚后,还未从甜蜜中醒来,便发现,自我与他,身分两地。“相思情,相思苦,你为什么会被如此对待?我轻轻地问。“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你这样回答我。我笑了,原先你这么乐观。我不禁迷上了你,手中的书又往后翻了一页。

“风起云涌正当时,家愁国难昆仑倾。”如今,丈夫已从青州回来,回到京城与你相见,你自是开心不已,打扮地漂漂亮亮,等待他的归来。可是,人心莫测,谁知他一回来,就有了纳妾的念头。你的心碎成万片。当你正为家事发愁时,北宋灭亡了。紧之后南宋建立,一条条屈辱条约的签立,使你心中如雪上加霜。“为什么?”你问我,我不知如何回答你:“或许是上天的考验吧?”明明白你不会相信,却依旧要说出来,手中的书再翻一页。你在悲痛中坚强着,吸引着我。

“百战天阙成白骨,卷天掠地入王胸!”国难正殷之际,你丈夫却弃城自保,留下一座空城,被万世耻笑。我能听到你的哭声,那样的悲壮,那样的愤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你在滚滚江水之上,怀着悲壮的心境,带着报国的壮志,吟下这千古名句。我在一旁听着,不禁热泪盈眶。为国为民,你是如此之伟岸,你的万里豪情壮志,深深吸引着我。

“柔躯忠骨,谁比易安。潇潇南宋,英雄聚散。可叹朝廷,不织能臣。独怀壮志,浩荡激天。巾帼须眉,与你同在!我看着你远去的身影,大喊道。可惜你听不见,你无法再将你的豪情一展于世了。但你并不失败,你是民族英雄,国家之幸!

纵然你的一生伴随坎坷,纵然你的一生惆怅不断,你,终究成为了一个名扬天下的千古才女;纵然你被称为遗孀,纵然你被成为不节之人,你,终究成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女英雄!

我眼中的李清照200字篇六

“清”不禁让人回想起清波玉珠的画面,晶莹剔透,就像她眸子里闪烁的碧光。她是李清照。就像一幅古封了多年的肖像画,佳作流传至今,未曾褪色。

古书里写到她的美写到了她从内而外的韵华气质,如诗如歌,被后人传颂回述。但对她的苦难总是悄然带过,被逼疯的痛苦与煎熬,便仅有她自我明白。

她命运多舛,以前出身高贵世家身份显赫,有名有利的大户人家,自幼善歌能作诗。因足够优秀而生活完美。多才多艺,向往自由。我相信她也深深庆幸自我少时的年代和生活。在那个相对和平的年代,这么安逸足以让她把头仰起。

她喜欢收藏各种金石字画,一有钱便忙着去换画换宝,时不时细心翼翼的拿出来细细品味一番,这便是她和赵明诚最幸福的时光。但这一切像被命运安排好了一般,为下文被张汝舟洗劫一空做铺垫。

这不怪她,是这个时代和人毁了她。

家园将灭,赵明诚死了,她自我没发觉会有这么狼狈的一天,只剩下了孤身一人,一切完美弃她而去,各色光景一哄而散,哪里还有什么婉约可存,连当年典雅轻柔的小诗也无迹可寻。难过悲伤凄凉无休止的思念如潮水一般围绕着她,芸芸众生无人与伴。

张汝舟骗了钱还要打人,逼李清照放下了温婉与高贵,放下了身份。他可能如骂过她是寡妇,让一个脱离封建礼教的女性再一次受到其摧折,直将她逼的发了疯却忘了她曾是一个和简一样不屈的人。于是便有了她令人叹惋的往事。

一个“愁”字,曲折难过被融入进去。我欣赏她憔败的“愁”。“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在看遍往事后平旷的心境再适宜可是。

我以往羡慕过李清照,羡慕她的好,也曾羡慕过她的悲伤,正是由此她才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才不会被人贴上一个一面的标签。她独立变强开始不懵懂的时候,就已经赢了。她敢于用雪白的手臂去触碰肮脏的东西,她敢于不受辱,挥手扇在张汝舟的脸上,一纸把他告上官府。我羡慕她的境界,羡慕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啊,一生都这样传奇。她的塑像,她的诗,无不宣告着这个人不可移易的存在。我咀嚼着她的诗作,感受着她的魅力,在今日与跨越时空的她相遇。

我眼中的李清照200字篇七

以往,有那样一个女子。她用低柔的嗓音,吟咏着世间的绝唱;用单薄的身躯,抵抗着令人绝望的生活。就像一颗星辰,闪耀在那个黑暗的年代。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溪水清,荷花红;少女欢笑,水鸟惊起。那是一幅鲜艳蓬勃,富有生机的画面,而你,陶醉其中。似星,欢愉,热爱生命。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金人的入侵摧毁了你本该幸福的生活。国破,家毁,夫亡。“玉壶颁金”之巫,你只身奔亡,颠沛流离,怀着无限悔恨,黯然离世。

可是,夜空中属于你的那颗星辰,依旧闪耀。你有着“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宏伟志向。在那个男女有别的年代,这本该不属于你的英雄豪情,却使你熠熠生辉。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寄托着你对祖国河山无比深厚的情感,气贯长虹的民族气节,动人心魄的爱国豪情。“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绝唱有力地鞭挞着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生主义,这是来自一个妇人的无情控诉,似星,闪耀夜空,永不陨灭。

仰望那一颗星,我看到了你作为一个妇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仰望那一颗星,我看到了你满腹悲苦无人诉却依然对生活不屈的热爱。

仰望那一颗星,我看到了她激越昂扬的爱国主义情怀。

仰望那一颗星,我看到了她对侵略者的无情控诉。

残酷的战争,无望的生活将你笼罩在无尽的黑暗中,但那些流传千古的绝唱,如闪光的星辰,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我明白,那是你生命的延续。

我眼中的李清照200字篇八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题记

我,是极偏爱李清照的,绚烂的词坛上那么多风起云涌的人物,偏生地就爱上了她——那个在宋代那样理学昌盛,礼教严明的年代里才华横溢的女子。无疑她是宋代词坛上的一朵奇葩,曲折的生活使她的词香甜如久窖的美酒,越品越醇。她,就如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水,却又似最炽热的火,一抹微小的牵动却也惹得我心内涟漪满天。

总想,她定是位清丽婉约的女子吧。婀娜削瘦,吐气如兰,淡定里透着她的高傲与庄重。

想象她荡着小舟,破水于湖上,“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也就信手掂来,只将小女子面对湖中秋色流连忘返的姿态跃然纸上。

想象她一袭白衣胜雪,执素纤腰上一抹流苏明晃晃地垂下,莲步轻移,顾盼生辉,又生得“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之佳句。

想象她倚栏而立,几缕青丝略显散乱地披在肩上,脸上只挂一抹慵懒的寂寞,却又自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之妙语似天成。

捧一本厚重的《李清照词集》,一页一页慢慢地翻,似她的愁苦,又似她的叹息,心中的滋味欲说还休,看着看着更是欲罢不能,久久不能将它放下。

我眼中的李清照200字篇九

我见识过“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李白,也佩服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流人物”的豪放苏轼。而我以前从未了解过的女词人李清照,才是真的令我佩服。

我眼中的李清照,是天真活泼的。是在划船游湖时,为怪石取名字,因为找不到回家的路,而闯进荷花丛中的李清照。是醉后担心海棠花,追问春岁月的李清照。所以事,她为我们留下了千古名句:“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我眼中的李清照,是颇有生活情趣的女子,是“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中所描述的,把自我和鲜花让赵明诚看一看,是花美还是人美。

我眼中的李清照,是在饭后饮茶时,与赵明诚做的“赌茶”游戏。

我眼中的李清照,是孤独悲观的。是“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的孤独。赵明诚去世后,从前富有情趣的生活,已经变得清冷孤寂。而流传千古的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怎一个愁字了得!”两句中,流露出的是李清照饱经忧患、家破人亡的悲痛。

是她,天真活泼的她,写下《如梦令.春晚》;

是她,孤独悲观的她,写下《声声慢.寻寻觅觅》。

是她,李清照,闻名天下的女文豪,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一代词宗。

我眼中的李清照200字篇十

阳春五月,春光旖旎。

午后的阳光慵懒而热烈,她吸收着日之精华,调皮地笼罩在身边,很久很久。

我捧着一本书,坐在树影下,眼眸微眯,春花馥馥的香气混合着五月特有的暖风在我的周围荡漾,真是惬意无比!

翻开书,一阵书墨之气顿时向我袭来,我贪婪的闻着这味儿,看着这书,原本平静的心中这时却不再平静。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易安啊易安,这,就是你的愁么?一个深闺女子,一身素衣微寒,敛着蛾眉,一脸愁怅。我多么想过去为你把眉头拭平,但终不能得愿。

你的一生坎坷不平,国破家亡,你深有体会。也许也就是这些,才让你有了这么多难以言明的苦思与惆怅吧。我多么想帮你分担一些,哪怕一点点也好,但我们终是陌路人。

我至今难忘第一次读你的《点绛唇》中“倚门回首,却把春梅嗅”一句,我努力想像着你娇羞的模样:倚着门儿,柳眉桃腮,回头螓首望去,手里却掂着一枝青梅,“装模作样”的嗅一下,脸中却是怎样也遮掩不住的喜悦和紧张。

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让你从一个青涩的少女成为一个愁苦的妇人。你苦苦寻求着自我的幸福,总是不得愿。你的凄惨是战乱造成的,它同样也铸就了你——文学上的奇女子!

这样的你,又有谁能不为之动容?

这样的你,又有谁能不为之怜惜?

这样的你,又有谁能不为之欣赏?

这样的你,又有谁能不为之喜爱?

这样的你,这样唯一的你——李清照!

我眼中的李清照200字篇十一

是她吟出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生活对于自我的乐趣。

是她诉出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对丈夫的思念。

是她唱出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李清照——易安

她是一位平凡的女子,但她不仅仅是一位平凡的女子,她更是一位懂得知足常乐、理解生活真谛的女子。

那是一个多么愉快的日子,暮色苍茫,在盛放的荷花之中,有一叶扁舟,静静地,静静地,随波荡漾,融在这青山秀水之中。船上正坐着一个游兴未尽,醉意未消的女子,似乎也沉醉在这世外桃源之中。渐渐地,渐渐地,小舟泛到了茂密的荷丛里,“惊起一滩鸥鹭”。在这大自然的杰作中,李清照为之沉迷,仿佛这溪水,也像她的心一样,是那么的,清澈透明。像她这样一个出身于名门世家的贵族女子,,能置身于平凡当中,而把权贵抛掷之九霄云外,不易,不易。

她是一位知足常乐的女子,但她不仅仅是一位知足常乐的女子,她更是一位温柔婉约,深爱丈夫的女子。

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两人情投意合,互相砥砺,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一年重阳节,丈夫赵明诚在外做官,李清照为了抒发自我对他的思念,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被陆德夫称为“三句佳绝”。

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她不仅仅是一位诗人,她更是一位爱国英雄。

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许多壮士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李清照强烈的爱国情感,她进取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期望彻底成为了幻影。在那种离乱的年代,悲愤欲绝的她写下了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映证了她的一生,在命悬一线的时刻,她并没有退缩而丢下国家置之不顾,而是忍辱奋起,动员有更多的人能像项羽一样宁死不屈,保卫国家。然而对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的愤恨,再加上多年的背井离乡,以及她对丈夫的思念,让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她的心已经残碎不堪了,最终只能寂寞地死在江南。

清照呀,清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她就是她,不管是故知足之足常足的李易安,还是充满爱国豪情的李清照,她的一生就是那样,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我眼中的李清照200字篇十二

南宋乱年,皇帝、君臣、百官花天酒地,昏庸无能,天下一片混乱。可是,茫茫天河之中闪烁着这颗处女星——乱世之女英雄,李清照。

还记得幼年时读你,只觉得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情满腔。完全没有一般女诗人的那种柔弱与怜爱之情。

你,是一位女诗人,是一个贵族千金,还更是一个为国而战的英雄。

“当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我读懂了你在年轻时,那种欢乐与闲适。

你,虽然只是男权社会中一个默默无闻的女诗人,却愿意为了国家提笔而战。大宋襟国,那么多刚烈的男儿,却不愿不想不敢为国而战。难道保卫家园的任务,都需要落在一个柔弱的女人身上吗?

你还未尝尽爱的味道,却与丈夫天人永隔,为什么老天如此无情?你还未从失去爱的世界中苏醒,又被那些可憎的官差逮捕,这是为什么?

可是,命途多舛的你,并没有被生活的烟硝所埋没,你的作品、你的人格,人们不会忘记。你有巾帼之娴淑,更兼须眉之刚毅,无情的现实是你身心俱疲,但却成就了你在文学史上的光辉业绩,你的魅力将世代流传,你的作品,我们会继续传承下去。

我眼中的李清照200字篇十三

最早明白李清照,是从初一课本上的那首《如梦令》里,:“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短短三十三个字,便将酒醉回家的欢乐心境展此刻我们面前。随着自我渐渐长大,一下子爱上她那首《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悲痛,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无疑是她的代表作,于是,因为这首词,李清照成了“愁”的化身。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有诗句:“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而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做鬼雄”,都有着同样的心境。活要活得精彩,死要死的壮烈。一静一动,一柔一刚,无不体现出一种生命的高贵和力量……蚕不明白自我会化成蛹,蛹不明白自我会化成蝶,李清照也不明白自我会成为李清照。岁月在无情的流逝,经历饱暖人生坎坷生活的她,该如一枚磨平了的石子殆尽了锋芒,但她却出人意料的胆识和行为,反衬出了她生命的真和人性的奇。李清照的一生,的确如夏花般绚烂多姿。

我眼中的李清照200字篇十四

我们如果有安静的心,即使默默地坐着,也能够感受时间一步一步从心头踩过。但纵然时间流逝,历史轮回,也无法抹灭文学在我们灵魂中留下的烙印。

爱读古诗词的我,就与词人李清照相约在藕花丛中。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与朋友一齐游乐时的欢快之景,让我看到了欢乐无忧的清照。

“低头却把青梅嗅”,一位少女的娇羞之态,让我看到了天真烂漫的清照。

读到词人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虽然不知其中的深意,只明白这句诗是赵明诚和陆德夫等人推崇的。我反复吟咏,似乎看到了词人形单影只,仰着瘦削的脸,披着宽大的长袍伫立在菊花丛中,含忧的眼眸里透出的是彻骨的爱恋和深深的思念。秋风黄花表现的相思之情真是淋漓尽致,我眼中的清照是如此多情脱俗。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双泪流。”几百年的时光匆匆而过,这黄花开了千百回,却已不再是那时的黄花,李清照寂然站立的身影在我的眼中放大,国恨离愁,家破人亡,词人眼眸中的泪何时干“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晚年的词人历经金兵南侵,靖康之难,她夫死无子,内心的国破家亡之恨,背井离乡之哀,孤寂冷落之感,身世凄苦之痛凝为浓愁,永恒之愁。这么多的愁苦一下子压在了这个孤单瘦弱的女子身上,“怎一个愁字了得”!

可我更敬佩的是词人那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谁说女子不如男,虽然清照不能上阵杀敌,虽然清照不能为国分忧,但贫病交加的词人却未曾丢掉做人的气节。我眼中的清照抛却了个人的离愁忧伤,应对滚滚江水,高举酒杯一抒内心那一腔热血真诚。她就是人杰,她不仅仅以风韵优美的词作,传神凝练的抒情笔法为后人称道,更因那关怀天下的'精神,坚守的气节留在世人心中。

今日,手捧一卷书,我与词人相约在秋风黄花中,黄花已成了往事,可是清照饱含心意的词句还在我心中流淌。读着词句,词人呼之欲出,我的眼里心里盛满了词人的情和意……

我眼中的李清照200字篇十五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曲声声慢,三处断肠愁。情愁,家愁,国愁,在她人生经历了所有不幸后,她写出了这首声声慢。而我与她的交集,正是从这97个字开始的。

她的名字叫——李清照。

我翻开手中的书,自语道:“我很好奇,你到底是谁?”我们的故事,从那里开始。

“秋风依依秋水寒,一片离愁两黯然。”我轻轻叹道,你与丈夫婚后,还未从甜蜜中醒来,便发现,自我与他,身分两地。“相思情,相思苦,你为什么会被如此对待?我轻轻地问。“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你这样回答我。我笑了,原先你这么乐观。我不禁迷上了你,手中的书又往后翻了一页。

“风起云涌正当时,家愁国难昆仑倾。”如今,丈夫已从青州回来,回到京城与你相见,你自是开心不已,打扮地漂漂亮亮,等待他的归来。可是,人心莫测,谁知他一回来,就有了纳妾的念头。你的心碎成万片。当你正为家事发愁时,北宋灭亡了。紧之后南宋建立,一条条屈辱条约的签立,使你心中如雪上加霜。“为什么?”你问我,我不知如何回答你:“或许是上天的考验吧?”明明白你不会相信,却依旧要说出来,手中的书再翻一页。你在悲痛中坚强着,吸引着我。

“百战天阙成白骨,卷天掠地入王胸!”国难正殷之际,你丈夫却弃城自保,留下一座空城,被万世耻笑。我能听到你的哭声,那样的悲壮,那样的愤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你在滚滚江水之上,怀着悲壮的心境,带着报国的壮志,吟下这千古名句。我在一旁听着,不禁热泪盈眶。为国为民,你是如此之伟岸,你的万里豪情壮志,深深吸引着我。

“柔躯忠骨,谁比易安。潇潇南宋,英雄聚散。可叹朝廷,不织能臣。独怀壮志,浩荡激天。巾帼须眉,与你同在!我看着你远去的身影,大喊道。可惜你听不见,你无法再将你的豪情一展于世了。但你并不失败,你是民族英雄,国家之幸!

纵然你的一生伴随坎坷,纵然你的一生惆怅不断,你,终究成为了一个名扬天下的千古才女;纵然你被称为遗孀,纵然你被成为不节之人,你,终究成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女英雄!

我眼中的李清照200字篇十六

以往,有那样一个女子。她用低柔的嗓音,吟咏着世间的绝唱;用单薄的身躯,抵抗着令人绝望的生活。就像一颗星辰,闪耀在那个黑暗的年代。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溪水清,荷花红;少女欢笑,水鸟惊起。那是一幅鲜艳蓬勃,富有生机的画面,而你,陶醉其中。似星,欢愉,热爱生命。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金人的入侵摧毁了你本该幸福的生活。国破,家毁,夫亡。“玉壶颁金”之巫,你只身奔亡,颠沛流离,怀着无限悔恨,黯然离世。

可是,夜空中属于你的那颗星辰,依旧闪耀。你有着“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宏伟志向。在那个男女有别的年代,这本该不属于你的英雄豪情,却使你熠熠生辉。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寄托着你对祖国河山无比深厚的情感,气贯长虹的民族气节,动人心魄的爱国豪情。“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绝唱有力地鞭挞着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生主义,这是来自一个妇人的无情控诉,似星,闪耀夜空,永不陨灭。

仰望那一颗星,我看到了你作为一个妇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仰望那一颗星,我看到了你满腹悲苦无人诉却依然对生活不屈的热爱。

仰望那一颗星,我看到了她激越昂扬的爱国主义情怀。

仰望那一颗星,我看到了她对侵略者的无情控诉。

残酷的战争,无望的生活将你笼罩在无尽的黑暗中,但那些流传千古的绝唱,如闪光的星辰,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我明白,那是你生命的延续。

我眼中的李清照200字篇十七

“清”不禁让人回想起清波玉珠的画面,晶莹剔透,就像她眸子里闪烁的碧光。她是李清照。就像一幅古封了多年的肖像画,佳作流传至今,未曾褪色。

古书里写到她的美写到了她从内而外的韵华气质,如诗如歌,被后人传颂回述。但对她的苦难总是悄然带过,被逼疯的痛苦与煎熬,便仅有她自我明白。

她命运多舛,以前出身高贵世家身份显赫,有名有利的大户人家,自幼善歌能作诗。因足够优秀而生活完美。多才多艺,向往自由。我相信她也深深庆幸自我少时的年代和生活。在那个相对和平的年代,这么安逸足以让她把头仰起。

她喜欢收藏各种金石字画,一有钱便忙着去换画换宝,时不时细心翼翼的拿出来细细品味一番,这便是她和赵明诚最幸福的时光。但这一切像被命运安排好了一般,为下文被张汝舟洗劫一空做铺垫。

这不怪她,是这个时代和人毁了她。

家园将灭,赵明诚死了,她自我没发觉会有这么狼狈的一天,只剩下了孤身一人,一切完美弃她而去,各色光景一哄而散,哪里还有什么婉约可存,连当年典雅轻柔的小诗也无迹可寻。难过悲伤凄凉无休止的思念如潮水一般围绕着她,芸芸众生无人与伴。

张汝舟骗了钱还要打人,逼李清照放下了温婉与高贵,放下了身份。他可能如骂过她是寡妇,让一个脱离封建礼教的女性再一次受到其摧折,直将她逼的发了疯却忘了她曾是一个和简一样不屈的人。于是便有了她令人叹惋的往事。

一个“愁”字,曲折难过被融入进去。我欣赏她憔败的“愁”。“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在看遍往事后平旷的心境再适宜可是。

我以往羡慕过李清照,羡慕她的好,也曾羡慕过她的悲伤,正是由此她才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才不会被人贴上一个一面的标签。她独立变强开始不懵懂的时候,就已经赢了。她敢于用雪白的手臂去触碰肮脏的东西,她敢于不受辱,挥手扇在张汝舟的脸上,一纸把他告上官府。我羡慕她的境界,羡慕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啊,一生都这样传奇。她的塑像,她的诗,无不宣告着这个人不可移易的存在。我咀嚼着她的诗作,感受着她的魅力,在今日与跨越时空的她相遇。

我眼中的李清照200字篇十八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国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夕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这这样一首词淋漓尽致的道出了你——李易安生活的艰辛。不禁感慨:易安易安,何易何安啊?多想回到北宋,握着你的手,随你走过那段以往开心而后凄苦的岁月。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时代的你曾在一个初夏露浓压得花太低垂的早晨来到后花园荡秋千,突见人影绰绰,走进了你的花园,你见自我衣衫不整,含羞而走,顾不得穿鞋,头上的金钗落地。我多想能握住你的手,随你荡秋千,又陪你写下《点绛唇》,亲眼看着少年时代的你活泼又无忧无虑。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那时的你享受着贵妇般的生活,幽情雅趣使你欢乐。你与丈夫赵明诚对酒当歌,品茗香而作诗;你曾东篱把酒黄昏后,也将暗香盈满袖。我多想就是你身边的挚友,握着你的手分享着你的欢乐,品味着你的幸福,陪你听暮雨潇潇,看云起霞飞。

“生怕离别怀哭,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你应对自我最爱的人的离别彻夜难眠,愁苦的滋味侵袭你的心绪。那些云中的锦书,那些醒时红红的烛花,那些黄昏滴雨的秋千,那些残蕊的余香,都是你风里雨里的牵挂。我多想握住你的手,陪你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陪你慵倚栏杆,看雁字成阵;陪你玉瘦香浓时,将翠帘低卷。我多想握着你的手,陪你写下这首抒发相思之情的《凤凰台上忆吹箫》。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你在一个又一个梧桐夜雨之时,无法安息。你看着满地黄花堆积,你泪千行;你看着吹箫人已去,玉楼也成空,你肠断无人可依;折得一枝梅花,你却天上人间,无人堪寄。我多想握着你的手,用锦帕拭去你的泪水,陪你焚一炷香,斟一壶酒,在无数个凄凉的夜晚给你力量。我多想握着你的手,帮你拭去忧伤,帮你挡开生活中的愁苦,帮你找回欢乐。

我想握着你的手,陪你在南山下采菊;想握着你的手,共同吟咏平平仄仄的韵律;想握着你的手,看你在春色中弄花香满衣;想握着你的手,同你三月踏青,九月登高;想握着你的手,走过那颠沛流离的日子,体会你的痛,你的愁你的无奈,做你身边的挚友。

我想握着你的手,站在高山之巅,吹着北宋的清风,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我眼中的李清照200字篇十九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点绛唇》,只是短短几句,一个娇羞活泼的少女形象就跃然纸上。李清照的闺阁词也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股青春的气息而自成一派、流传千古。

熟悉李清照的人都明白,她的作品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风格清丽活泼,以闺阁词为主。后期作品风格凄凉冷清,主要是感怀伤时之作。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王士镇《花草蒙拾》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从这些诗词大家的评论中能够看出,李清照在这一方面应当说是卓有成就了。

作为一个女词人,李清照不仅仅有许多的感怀愁苦之作,更有许多的闺阁婉约之作。像开始的那首《点绛唇》就是她的闺阁作品之一。她的这些作品特点主要有:一是情意真挚。真情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所在,没有真情就算有再多华丽的辞藻修饰,仍然不能算是好的作品。在李清照之前写闺阁婉约词的多是男词人,写的也大多是艳情幽怀。而李清照是以一个女子的角度去写自我所经历的感情悲欢,写自我所感受的深闺情怀,自然是独树一帜,也所以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她写的恋情词像《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萧》、《减字木兰花》等等,都是满篇痴情,真挚率性,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女性的婉转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词作家所无法比拟的。

二是语言自然率真。李清照在她的闺阁词中的遣词造语,自成一体,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如《浣溪纱》中的“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仿佛毫不经意,脱口而出,可是细细体味却另有一番精致的滋味。这样的口语化、家常化不是将词平淡化,而是从平常中寻求不一样,匠心独具,意蕴绵长。所以落笔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等等,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是擅长白描。李清照善于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意境,她的白描不是富艳典重,也不是细密工巧,而是以境界动人心,以常言述奇情。如《醉花阴》中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以常言道出离情凝重。传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与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看后闭门三天,填了五十首叙别离情意的词,混在一齐给朋友陆德夫看,他看了许久,对赵明诚说“唯‘莫道不销魂’三句最工”。而她在《减字木兰花》当中写到的“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活脱脱的道出了一个初出闺阁的少女好强和对情人的猜疑。

李清照的词作以柔美见胜。清思细腻执著,意象轻灵疏淡,意境密丽婉曲,风致委婉清雅,构成了她的闺阁词所特有的阴柔美。李清照以女性本位,运用精于抒情的词体,表现少女之天真、少妇之缠绵。她的词作带有独特的柔婉美,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

李清照能够说是词作者中的“柔婉之宗”,她的闺阁词独步天下,在艺术风格上阴柔美至于极致,而阳刚气一脉贯通。在这么多年之后的今日,我们还能从她留下的字字句句中依稀看到当年那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隐约的倩影。

我眼中的李清照200字篇二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题记

我,是极偏爱李清照的,绚烂的词坛上那么多风起云涌的人物,偏生地就爱上了她——那个在宋代那样理学昌盛,礼教严明的年代里才华横溢的女子。无疑她是宋代词坛上的一朵奇葩,曲折的生活使她的词香甜如久窖的美酒,越品越醇。她,就如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水,却又似最炽热的火,一抹微小的牵动却也惹得我心内涟漪满天。

总想,她定是位清丽婉约的女子吧。婀娜削瘦,吐气如兰,淡定里透着她的高傲与庄重。

想象她荡着小舟,破水于湖上,“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也就信手掂来,只将小女子面对湖中秋色流连忘返的姿态跃然纸上。

想象她一袭白衣胜雪,执素纤腰上一抹流苏明晃晃地垂下,莲步轻移,顾盼生辉,又生得“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之佳句。

想象她倚栏而立,几缕青丝略显散乱地披在肩上,脸上只挂一抹慵懒的寂寞,却又自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之妙语似天成。

捧一本厚重的《李清照词集》,一页一页慢慢地翻,似她的愁苦,又似她的叹息,心中的滋味欲说还休,看着看着更是欲罢不能,久久不能将它放下。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