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优质(19篇)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优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5 15:10:33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优质(19篇)
时间:2024-07-15 15:10:33     小编:zdfb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一

这部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为本书论述的主线。

近代化对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它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中却又是一个缓慢和曲折的历程。蒋廷黻不可能找出为何如此缓慢和曲折的社会根源,但他却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惰性。他说:“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个话颇有分量。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在鸦片战争震撼的当初迅速走上维新抑或革命之路呢?

本书以恭亲王奕訢及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即百日维新为第二个近代方案,以义和团运动或曰“拳匪运动”为第三个公式化方案……然而这些方案最终都挫败了。于是本书提出自我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理解西洋文化不可。”“全盘西化”口号为胡适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对西方文化都不预设任何的人为限制。或许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个年代我们确实应为他们的勇气所折服!

此外:本书所开创的学术传统,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只是在范文澜、胡绳等人的近代史研究开展之后,这个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识形态要求必定中国近代史的所谓“新的学术传统”所代替。这本书不仅仅奠定了蒋氏在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并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冲击的学人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之前途命运的独特理解。

大师之作,言简意赅,薄薄的小册子将中国近代史讲述的清晰明了。由于我在上高中时所受到的中国近代史教育,有太多的政治倾向,所以看到蒋先生的大作,真的是从眼睛到心灵都清澈无比。他不仅仅是从客观的角度的讲历史,更重要的是从尊重的角度讲历史。对历史的尊重,就是对人民的尊重。

我认为这本书不仅仅能够作为高中生、大学生的教材,而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读。作为教材似的史书,它将这段历史的前因后果很简便地进行了梳理,这样根本就不可能再混淆再硬背这个那个条约,赔多少款,割多少地是怎样回事了。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更应当了解这段真实原历史,太平天国的真相、为什么开放通商口岸、北洋海军的失败等等,近代化过程中这些耻辱是怎样产生的?实际上,很多伤痛或许都是我们中国人自我带给自我的。

历史值得我们深思!不知过去,无以图将来。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二

《中国近代史》是蒋廷黻先生的经典著作,他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这段时间的中国历史,对中国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以学术的形式表达了关切,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翻开这本书的封面,内文插图赫然是一张著名的《时局图》,令我过目不忘。图中虎代表英国、青蛙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它们正在瓜分中国,这就是悲惨的中国近代情形。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到达了几百个。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

这也是一段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有人低头服软、卖国求荣,可是广大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无所畏惧,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除了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下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哪里,就在哪里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出现了许多的反洋教斗争。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势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在打击中国封建统治的同时,还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国殖民化的企图。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1900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为捍卫民族独立而展开的反帝爱国运动。虽然它失败了,但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可征服性。

这是中国人民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一部探索史。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提高。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清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可是洋务运动在必须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甲午战争后又兴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可最终还是失败了。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不能救中国。此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府。可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随着.....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已久的正确方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并不断开创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读完这部经典著作,我深刻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一个人如果不思进取,夜郎自大,总有一天会被其他人超越,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而一个国家如果不图强,整日闭门造车,轻则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出让利益,重则被分裂甚至亡国。清政府长时期沉浸在自以为是强国的美梦中,却不知西方列强早已在多方面遥遥领先,这种强弱差距造成了这样一段坎坷的历史。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自强不息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使中国越来越强大,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三

为什么历史上以往十分强盛的中国,到了近代会任人欺凌、任人宰割,直至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十分落后,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极端困苦为什么自从有了.....的领导之后,中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迅速屹立在世界之林为什么有了党的领导之后,我们的祖国会日益强大,人民真正翻身做了主人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国主义的侵华史,是一部反动政府的投降卖国史,但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追求近代化的奋斗史!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清王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着绝对优势,清朝封建统治日趋腐朽,无力抵抗外来侵略,为资本主义入侵供给了机会。

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武力迫使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经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侵夺中国主权和巨额财富,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财政、文教、国防等大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清政府封建落后,始则盲目自大、闭关自守,到外国资本主义打进来后只经过短暂对抗,当明白外国侵略者并不想推翻大清政权,而是要通商贸易和掠夺财富,便开始屈膝投降,出卖民族利益,把镇压人民放在第一位,暴露了其敌视人民的丑恶嘴脸。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法战争期间,中国在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情景下,清政府竟与法国侵略者签订出卖主权的不平等条约。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实行妥协投降路线,压制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致使战争全面失败。八国联军侵华,以慈禧为首的清朝权贵逃亡西安。战争结束后,慈禧竟然宣布"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充分暴露了其不知羞耻为何物的一副丑恶奴才嘴脸。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各自在不一样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割据一方,混战不已,北洋军阀政府走马灯似地交替更迭,人民苦不堪言。

可见,腐败无能、软弱透顶、闭关自守的政府是近代中国饱受欺凌的根源。

虽然清政府极端愚昧腐朽,可是,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从反帝到反封建,广大人民群众一向是主力军。无数次大大小小抗击外国侵略者英勇悲壮的斗争,如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义和团运动、以救亡图存为号召的戊戌维新、打倒"洋人朝廷"的辛亥革命、反对卖国独裁的北洋军阀的斗争、要求民主与科学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日战争、反对北洋军阀和蒋介石独裁专制政府的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等等,构成了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雄伟画卷。

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之初,人民群众就与反动统治者走着完全相反的道路。当封建统治者软弱妥协时,人民群众担负起了保家卫国、捍卫民族利益的神圣任务。

中国各族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地斗争,以数千万先烈的牺牲为代价,挽救了民族的存亡,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历史充分证明,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是最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四

读完本书,能明白作者是怀了极大的热情来写的。也能够明白,此本不特写中国近代的史事,而是以近代之事求现代提高之要。

治史之法,似乎能够分成两种,一曰“以我注史”,二曰“以史注我”。以我注史者,专注史事之研究,必须有确凿证据始可言之,目的是为了给今人留下历史的真实。以史注我者,乃是于历史中探寻梦想,实际上是为了继往开来,给今人开启发展未来的门径。

我以为,这两种方法没有高下之分,只在于读者自我读书的目的。而对于本书来说,自然是取后一种。

记得上中学时,历史教师曾对我们说,因为林则徐早死,所以没有被派去围剿太平天国起义,从而保全了名誉。谬矣!太平军为祸之烈,举世罕见,仅有中学教材为了树立未成年人的三观才把世界搞的黑白分明。学生学的历史教材过于脸谱化,这是培养三观的需要,但到了年岁长一些,应当多涉及一些其他资料。

其他史书讲史事时,不会夹杂其他的史事,另外,讲中国史的不讲国际,讲国际史的不讲中国,割裂不明,难以畅通。但本书不一样,比如讲太平军时,还讲了太平军对于清朝与外国之间战与和的影响,令人思维为之一清。就像小时候先学中国历史,但对于涉及外部的一些事总有些疑惑,待之后学习了世界历史,才算明白。

作者在书中喜欢说“如果”,但我以为,历史大势,浩浩荡荡,绝不是一两次“如果”能改变的,但对于书中记述的时代精英们的努力,不免悲壮。

读本书,看到近代中国因愚昧僵化而错失种种良机,不得不扼腕切齿,怒其不争,恨其无知。

时势造英雄,英雄促时势,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分主次,也不必分主次。或者能够说,研究具体问题时能够分清,但对整体而言是分不清的。

变通是必然的,阻碍也是必然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不是一人一时之误,甚至不是满清朝廷的错误。那里有一个论点,中国积弱,是地理原因造成的,中国的周边太过闭塞,与外界不相连通,虽然号称礼貌古国,实际是礼貌世界的边沿地带。如果有边界危机,中国还能够发奋图强,但就在于清朝几乎统一了中华礼貌圈,有清一代,中国边界总体安稳,于是导致了近代的衰败。

满清之亡,非亡于革命党。实际上国家衰败不堪,各地异心早起,偏偏主少国疑,于是纷纷借着革命的招牌独立。

但不管怎样说,清朝总是一个统一的政权,而对于革命党而言,流弊太多,导致野心家四起,中国大乱,无怪此刻有人说孙中山革命是日本人的阴谋。

对于西方世界而言,远东只需要一个合作者,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使中国的虚弱完全暴露出来,这不单是对日本战争的失败,更是在国际上的彻底失败,所以日本成了西方列强的合作对象,而俄国人抢占东北领土,更正式开启瓜分中国的风潮,从此偌大中国,瓜分豆剖,任人分食。

各个国家中,俄国要的是土地,英国要的是利益,而日本,最需要钱财来壮大自我。因为一场甲午战争,中国人没有被惊醒,被惊醒的乃是日本人,从此日本在军国主义道路上一去不回头。

另外,本书附录中有“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从葡萄牙发现好望角开始,又讲了明朝下西洋与西方地理大发现的不一样等等,抽丝剥茧,将近代中国积弱的原因娓娓道来。

所谓“大变局”之类的词,实际上,仍然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如果不明白根究,就无所适从了。所以学习历史,应当本国史和世界史对照学习。

外国的风云激荡不能在中国激起一点风浪,这或许能够作为“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的另类解读,中国近代的衰弱已经注定。所以中国衰败,虽然令人挽伤,但并不可惜。

附录中另有“琦善与鸦片战争”一文,将主和派的琦善塑造为一个明白中西差距并想要忍一时之辱奋起直追的有志青年。作者以为举国皆醉而琦善独醒,太过。但读完此文,个人认为,琦善算是中人之才,只是举国醉得太厉害了。

琦善的杯具在于,他和世界相贴合,却与清廷不贴合,而清廷不与世界贴合,足以将琦善的努力湮没。琦善领先清廷一步,所以终被贬黜;清廷落后世界一步,所以就要挨打。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五

近代史老师最大的价值是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陈岳麓先生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本是蒋先生的中国近代史。并且个人更喜欢后者,培养了对历史的兴趣,改变了看问题非黑即白的逻辑。

在这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中,作者将近代中国的激荡八十年娓娓道来,讲述了列强轰开国门时的剿夷派与抚夷派的作为,从洪秀全,曾国藩两个人物去解读太平天国起义,然后是变法自强。此书作于民国时期,语言却十分口语化,几乎找不到古诗句(引用材料除外),更没有马克思的术语,不在语言上设置阅读障碍,而是用别样的观点引人入胜。

在总论中,作者说近百年的中华民族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独立富强是我们要达成的目标,必经途径就是近代化。作者还对近代化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利用科学机械,组织近代民族国家,赶超西洋人。

作者把中国的衰落归结为三点:科学,技术,民族观念。其实民族观念的背后是政治体制,是思想文化,我觉得最根本的是政治体制。在封建集权体制下,产生了这么一批好大喜功,妄自尊大的官僚,产生了这么一批仁义道德至上,极为重视个人名誉,固步自封的官僚,产生这么一批只知宗族,不知国家的民众。这个国家看上去文明礼化,尊卑有序,却从来不知道平等是什么东西,更不知个人,自我在哪儿。

从剿夷派和抚夷派看什么叫爱国。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爱国?这个无从判断。因为这是一个道德判断。就如同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一个好人一样。如果非要找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看他所做的,不要听他所说的。如果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对国家有利的,不管他的动机如何,他都是爱国人士。如果一个人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所作所为甚至所言,只是满足了道德上的虚荣心,却不考虑这么做是否对国家有益,那他就是不爱国的。对国家有益是指对国家的实际物质利益,并非道德上的。在面临列强的枪炮时,如果按照强硬派所说,那么中国人都去当炮灰了,这可能会得到别人道义上的赞扬,但这明显是损失国家利益的,是极其不明智的做法。

还有一点,无论是剿夷派,还是抚夷派,都没有这个观念:国家之间是平等的,我们强调的是有权有势就高人一等。英国贸易之初想要通过谈判外交与中国通商,却因使者不肯跪拜,惹得乾隆这位西方人眼中的开明皇帝不快,通商也就无从谈起。

改良能够取得稳固的成果,减小成本,但是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把握好节奏,然后水到渠成。但近代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越来越激进,越来越等不及。洋务运动从近代工业上撕开一个小口,然后逐渐扩展到民用工业,然后是培养技术人才,建立新式学堂,从学习西方技术,逐渐就会引进西方的思想。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转变无疑是漫长的。革命不会缩短路程。“乱是容易的,拨乱反正是困难的”改良需要平和的环境,不仅仅是国外环境,还有国内环境。这使人不得不惋惜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浪费的十几年的光阴。

不得不佩服有些人的眼光和思考能力。清王朝盲目自大,完全陷入自我的状态,不看世界一眼,鸦

片战争失败了,却没有给中国带来什么震撼。她已经麻痹了,或者已经狂傲到感知不到疼痛的程度了。曾国藩在日记中虽提及此事,却并不明了这件事的历史意义,他仍埋首与古籍。林则徐刚开始也是对洋人一无所知,以为用“民心”就可以战无不胜,后来才意识到这不过是拿民众当炮灰,于是睁眼看世界。可恶的是那些见识到洋枪洋炮厉害,还守着“民心”不放,只在嘴上逞强。李鸿章值得人佩服,有眼光有能力。明治维新以后,李鸿章就认为日本不可小觑,主张发展中国的海军。可在一般人眼中,日本不过弹丸之地,根本不值得一提。这也是为什么甲午战败使国人如此震惊。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六

我读了《中国近代史》这本书的读后感,让我了解了很多,其中,认识了很多重要人物。

翁同和: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向光绪帝引荐康有为,维新变法时期支持光绪帝进行改革,后被慈禧罢黜归家。其主要著作有《翁同和日记》。是一部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研究清末历史的著作。翁氏家族的藏书在学界也是值得一提的,大概就在前几年被上海图书馆(貌似)购得。

这些历史人物,深深的记在了我的心里,他们的好,我都记住了。

我要像李鸿章那样,为中国的未来做奉献,书上说:

李鸿章拜谒格兰特将军陵时,更折服了美国人,他们是这样描述的:……他站直了身体,用极其悲伤的声音低吟道:“别了。”他的思绪回到了17年前与格兰特将军会面时的场面,当时他们相谈融洽,因为他与将军一样都曾经为了拯救祖国而久历沙场。——李鸿章在美国所受到的接待的规格、礼遇和受欢迎的程度,是后来访过美的中国领导人如邓小平等人无一能望其项背的。而李鸿章对美国人的友善和所搏得的美国人的好感,终于在后来八国联军事件的谈判中得到了回报。

这本书对我的收益非凡,从中了解了很多近代时期的历史故事。

清王朝在我以前的看法中,是一个自甘堕落的王朝,然而事实上,它却有过自强的挣扎。

七下历史中,我们有提到过它“闭关锁国”“一口通商”,说这是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形成国人脑中“天朝无所不有”这种错觉带来的产物。的确,清王朝是太自负了。被打之后我们才失掉了自信。此时只有民族的复兴才是通往强国之路。

我们去学习西方先进的军器,派一批又一批的留学生去西洋,在国内所建造的有工业化痕迹的制造厂商,建立多所“外国语学校”……其中最大的动机无外乎是国防,我们总不能一直被欺负啊!于是军事建设也占比最多。自强运动的领袖们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性,但他们近代化得不彻底(非常关键)。全国上下先进的东西是变多了,但这丝毫没有动摇国人陈旧的心智和国家陈旧的政治。这就像下了极大的决心,却一直在为“表面功夫”而努力。领袖们虽为“领袖”,进行过与外国的交涉,也出过国,但他们所了解的只停留在表面,也只允许他们停留在表面:学军备。然而真正需根除的是旧制度、旧社会。

这就要求领袖们去深入了解外国的政治思想、理念,学到“内核”。这一点,也是孙中山先生与这些领袖的大不同之处。

当然,也不可否认他们把中国的自强向前推进了一步。

发生在清末的那若干不平等条约,不过是不得已。不得已因军备落后而签,不得已因内部起义(内乱)干扰而无法专心外交而签。唯一对中国有利可寻的条约,是琦善所签。他也正因超时人的外交观念而认作是“汉奸”“卖国贼”。

所以,清王朝的挣扎的不彻底,使致了一个受强者凌弱的形象。我们不是不愿自强,而是不懂自强。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七

读完这本书,我大概了解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如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辉煌历史。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这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些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了野蛮和屈辱。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勿忘过去,面向未来!用我们的勤勉与奋斗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

这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国永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八

怀着崇敬的心态拜读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读完之后颇有所得。

这部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为本书论述的主线。

近代化对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它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中却又是一个缓慢和曲折的历程。蒋廷黻不可能找出为何如此缓慢和曲折的社会根源,但他却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惰性。他说:“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个话颇有分量。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在鸦片战争震撼的当初迅速走上维新抑或革命之路呢?

本书以恭亲王奕訢及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即百日维新为第二个近代方案,以义和团运动或曰“拳匪运动”为第三个公式化方案……然而这些方案最终都挫败了。于是本书提出自我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理解西洋文化不可。”“全盘西化”口号为胡适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对西方文化都不预设任何的人为限制。或许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个年代我们确实应为他们的勇气所折服!

此外:本书所开创的学术传统,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只是在范文澜、胡绳等人的近代史研究开展之后,这个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识形态要求必定中国近代史的所谓“新的学术传统”所代替。这本书不仅仅奠定了蒋氏在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并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冲击的学人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之前途命运的独特理解。

大师之作,言简意赅,薄薄的小册子将中国近代史讲述的清晰明了。由于我在上高中时所受到的中国近代史教育,有太多的政治倾向,所以看到蒋先生的大作,真的是从眼睛到心灵都清澈无比。他不仅仅是从客观的角度的讲历史,更重要的是从尊重的角度讲历史。对历史的尊重,就是对人民的尊重。

我认为这本书不仅仅能够作为高中生、大学生的教材,而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读。作为教材似的史书,它将这段历史的前因后果很简便地进行了梳理,这样根本就不可能再混淆再硬背这个那个条约,赔多少款,割多少地是怎样回事了。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更应当了解这段真实原历史,太平天国的真相、为什么开放通商口岸、北洋海军的失败等等,近代化过程中这些耻辱是怎样产生的?实际上,很多伤痛或许都是我们中国人自我带给自我的。

历史值得我们深思!不知过去,无以图将来。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九

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一曲催人泪下的歌曲……让我回味无穷,百看不厌。

蒋廷黼所著的《中国近代史》,贯穿了中国近代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至20世纪抗日战争爆发前的近一个世纪历史,讲述了整整一个旧民主革命阶段——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甲午战争,辛丑条约……作者用着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翻开这本《中国近代史》,就仿佛掀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历史长卷。为何当时的中国多次被列强的铁甲钢炮给轰开了古老的大门?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人的守旧。中国人的守旧造成了他们思想的落后,思想的落后造成了科技的落后,科技的落后造成了国防的落后,国防的落后就造成了国家不保的危险。很可惜,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时,李鸿章勇敢地站了出来。

李鸿章,何许人是也?世界排行第九的北洋水师的创始人与统帅,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之一,晚清四大民臣……无数的荣耀集他一身,可谓是时势造英雄。或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李鸿章认清了仅有向西洋学习才能自强的道理。

历史就是这样公正,也是这样的残酷,它不会给予弱小者任何悲悯,也不会给予强大者任何协助。当清王朝的统治者在宫殿里享着天伦之乐之时,西方的工厂里机器正在轰鸣。李鸿章向西方学习,建工厂,设学校,成立北洋海军。虽然他自强的方式很不错,可是他自强过后却也救不了国,因为他自强的不彻底,没有认清楚清王朝落后的根本原因,思想上不改变就算是他本事再强也是没有办法的。所以说,在那个时期,想要自强是有多么的困难。

历史早已过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因为即便我们对历史有多么的不满,我们也无法将它改变。无论是什么年代,都是属于强者的。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要有着强烈的职责感。如此这般,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十

《中国近代史》是蒋廷黻先生的经典著作,他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这段时间的中国历史,对中国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以学术的形式表达了关切,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翻开这本书的封面,内文插图赫然是一张著名的《时局图》,令我过目不忘。图中虎代表英国、青蛙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它们正在瓜分中国,这就是悲惨的中国近代情形。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到达了几百个。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

这也是一段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有人低头服软、卖国求荣,可是广大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无所畏惧,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除了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下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哪里,就在哪里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出现了许多的反洋教斗争。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势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在打击中国封建统治的同时,还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国殖民化的企图。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1900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为捍卫民族独立而展开的反帝爱国运动。虽然它失败了,但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可征服性。

这是中国人民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一部探索史。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提高。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清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可是洋务运动在必须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甲午战争后又兴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可最终还是失败了。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不能救中国。此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府。可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随着.....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已久的正确方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并不断开创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读完这部经典著作,我深刻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一个人如果不思进取,夜郎自大,总有一天会被其他人超越,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而一个国家如果不图强,整日闭门造车,轻则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出让利益,重则被分裂甚至亡国。清政府长时期沉浸在自以为是强国的美梦中,却不知西方列强早已在多方面遥遥领先,这种强弱差距造成了这样一段坎坷的历史。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自强不息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使中国越来越强大,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十一

为什么历史上以往十分强盛的中国,到了近代会任人欺凌、任人宰割,直至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十分落后,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极端困苦为什么自从有了.....的领导之后,中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迅速屹立在世界之林为什么有了党的领导之后,我们的祖国会日益强大,人民真正翻身做了主人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国主义的侵华史,是一部反动政府的投降卖国史,但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追求近代化的奋斗史!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清王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着绝对优势,清朝封建统治日趋腐朽,无力抵抗外来侵略,为资本主义入侵供给了机会。

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武力迫使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经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侵夺中国主权和巨额财富,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财政、文教、国防等大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清政府封建落后,始则盲目自大、闭关自守,到外国资本主义打进来后只经过短暂对抗,当明白外国侵略者并不想推翻大清政权,而是要通商贸易和掠夺财富,便开始屈膝投降,出卖民族利益,把镇压人民放在第一位,暴露了其敌视人民的丑恶嘴脸。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法战争期间,中国在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情景下,清政府竟与法国侵略者签订出卖主权的不平等条约。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实行妥协投降路线,压制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致使战争全面失败。八国联军侵华,以慈禧为首的清朝权贵逃亡西安。战争结束后,慈禧竟然宣布"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充分暴露了其不知羞耻为何物的一副丑恶奴才嘴脸。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各自在不一样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割据一方,混战不已,北洋军阀政府走马灯似地交替更迭,人民苦不堪言。

可见,腐败无能、软弱透顶、闭关自守的政府是近代中国饱受欺凌的根源。

虽然清政府极端愚昧腐朽,可是,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从反帝到反封建,广大人民群众一向是主力军。无数次大大小小抗击外国侵略者英勇悲壮的斗争,如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义和团运动、以救亡图存为号召的戊戌维新、打倒"洋人朝廷"的辛亥革命、反对卖国独裁的北洋军阀的斗争、要求民主与科学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日战争、反对北洋军阀和蒋介石独裁专制政府的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等等,构成了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雄伟画卷。

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之初,人民群众就与反动统治者走着完全相反的道路。当封建统治者软弱妥协时,人民群众担负起了保家卫国、捍卫民族利益的神圣任务。

中国各族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地斗争,以数千万先烈的牺牲为代价,挽救了民族的存亡,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历史充分证明,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是最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十二

读完本书,能明白作者是怀了极大的热情来写的。也能够明白,此本不特写中国近代的史事,而是以近代之事求现代提高之要。

治史之法,似乎能够分成两种,一曰“以我注史”,二曰“以史注我”。以我注史者,专注史事之研究,必须有确凿证据始可言之,目的是为了给今人留下历史的真实。以史注我者,乃是于历史中探寻梦想,实际上是为了继往开来,给今人开启发展未来的门径。

我以为,这两种方法没有高下之分,只在于读者自我读书的目的。而对于本书来说,自然是取后一种。

记得上中学时,历史教师曾对我们说,因为林则徐早死,所以没有被派去围剿太平天国起义,从而保全了名誉。谬矣!太平军为祸之烈,举世罕见,仅有中学教材为了树立未成年人的三观才把世界搞的黑白分明。学生学的历史教材过于脸谱化,这是培养三观的需要,但到了年岁长一些,应当多涉及一些其他资料。

其他史书讲史事时,不会夹杂其他的史事,另外,讲中国史的不讲国际,讲国际史的不讲中国,割裂不明,难以畅通。但本书不一样,比如讲太平军时,还讲了太平军对于清朝与外国之间战与和的影响,令人思维为之一清。就像小时候先学中国历史,但对于涉及外部的一些事总有些疑惑,待之后学习了世界历史,才算明白。

作者在书中喜欢说“如果”,但我以为,历史大势,浩浩荡荡,绝不是一两次“如果”能改变的,但对于书中记述的时代精英们的努力,不免悲壮。

读本书,看到近代中国因愚昧僵化而错失种种良机,不得不扼腕切齿,怒其不争,恨其无知。

时势造英雄,英雄促时势,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分主次,也不必分主次。或者能够说,研究具体问题时能够分清,但对整体而言是分不清的。

变通是必然的,阻碍也是必然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不是一人一时之误,甚至不是满清朝廷的错误。那里有一个论点,中国积弱,是地理原因造成的,中国的周边太过闭塞,与外界不相连通,虽然号称礼貌古国,实际是礼貌世界的边沿地带。如果有边界危机,中国还能够发奋图强,但就在于清朝几乎统一了中华礼貌圈,有清一代,中国边界总体安稳,于是导致了近代的衰败。

满清之亡,非亡于革命党。实际上国家衰败不堪,各地异心早起,偏偏主少国疑,于是纷纷借着革命的招牌独立。

但不管怎样说,清朝总是一个统一的政权,而对于革命党而言,流弊太多,导致野心家四起,中国大乱,无怪此刻有人说孙中山革命是日本人的阴谋。

对于西方世界而言,远东只需要一个合作者,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使中国的虚弱完全暴露出来,这不单是对日本战争的失败,更是在国际上的彻底失败,所以日本成了西方列强的合作对象,而俄国人抢占东北领土,更正式开启瓜分中国的风潮,从此偌大中国,瓜分豆剖,任人分食。

各个国家中,俄国要的是土地,英国要的是利益,而日本,最需要钱财来壮大自我。因为一场甲午战争,中国人没有被惊醒,被惊醒的乃是日本人,从此日本在军国主义道路上一去不回头。

另外,本书附录中有“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从葡萄牙发现好望角开始,又讲了明朝下西洋与西方地理大发现的不一样等等,抽丝剥茧,将近代中国积弱的原因娓娓道来。

所谓“大变局”之类的词,实际上,仍然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如果不明白根究,就无所适从了。所以学习历史,应当本国史和世界史对照学习。

外国的风云激荡不能在中国激起一点风浪,这或许能够作为“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的另类解读,中国近代的衰弱已经注定。所以中国衰败,虽然令人挽伤,但并不可惜。

附录中另有“琦善与鸦片战争”一文,将主和派的琦善塑造为一个明白中西差距并想要忍一时之辱奋起直追的有志青年。作者以为举国皆醉而琦善独醒,太过。但读完此文,个人认为,琦善算是中人之才,只是举国醉得太厉害了。

琦善的杯具在于,他和世界相贴合,却与清廷不贴合,而清廷不与世界贴合,足以将琦善的努力湮没。琦善领先清廷一步,所以终被贬黜;清廷落后世界一步,所以就要挨打。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十三

一向以来,我都喜欢古代史。古代的中国格外辉煌,以王者自居。最不喜欢的是近代史,近代的中国不停地割地赔款,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

近代历史给人一种感觉是近代的屈辱都是软弱的皇帝和一帮妥协的大臣造就的。读《中国近代史大纲》后,我意识到也许我所学到的历史并不全面。基于多重因素考量,历史书的编者才编出来了这样给人以指向的历史。

作者蒋廷黻以超出个人的境界来再现当时历史,分析出现那些局面的原因。重点从外交的方面入手。对李鸿章、琦善等当时主和的大臣深入剖析。在他笔下主和的大臣求和事出有因,他们超越了一般的民众对事物的认识,综合利弊得出最有利中国的结论就是求和。并非他们贪生怕死,投降。相反他们外交本事突出,才在当时能够与外国拟定和签订条约。

我固有的认知此时好像所以变的更加客观了一点。以后我也许会尽量避免带有任何主观偏向讲解历史事件。我要做的可能是找到尽可能多的史料,还原当时的历史,是非功过,自有人内心评说。

书中还说到每当出现无法解决的事情,清政府总设法使他成为悬案。书中还详细披露了东北出现争议的根源和过程。这些都是我以前从没有思考过的问题,而从这之后我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

这本书书名给人一种纯理论知识的错觉,其实资料却十分具有可读性,作者的个人见解无时无刻不显现期间。确实是值得一读的历史书籍。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十四

暑期里,妈妈向我推荐了《中国近代史》这本书,并让我认真阅读。妈妈说:“只有真正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才能理解并热爱这个民族。”看着妈妈认真的表情,我用力地点点头。

《中国近代史》由近代的史学大师蒋廷黻编写。这本书对我来说虽然有些晦涩难懂,但它就像一帧帧黑白影像,在我眼前徐徐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十九世纪所经历的一段特殊的历史。在这段历史进程中,有些片段让我觉得屈辱,有些让我觉得失望,还有些让我觉得应该有所反思。

十九世纪以前,中国没有邦交。长久以来的闭关锁国,让国人一直沉浸在夜郎自大、唯我独尊的世界里。当西方国家进行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时,国人却在鸦片的烟雾里沉醉。当西方的大船满载着武器大炮轰开国门时,清政府却指望通过签署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来换得暂时的和平。赔款、割地、开放口岸……清政府自以为是的外交成功,就像一道道狰狞的刀疤,深深地烙印在中华民族的脊背上,满目疮痍。

鸦片战争的失败,终于让国人懂得“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重要性。恭亲王奕訢、曾国藩、李鸿章等开始推行内外合作以求自强的洋务运动。他们新建学堂,创建水师,挑选学生赴美留学,发展工业和轻工业。虽然推动中国向现代化走了几步,然而西太后的专政加上原就腐败的大清王朝体制,前进之路仍困难重重。接着戊戌六君子推行变法运动,提倡从上至下的政治改革--废八股文和调整行政机构。而后,太后直接囚禁光绪帝,杀死谭嗣同、杨锐等人,迫使康有为和梁启超逃亡国外。短短的一百天,戊戌变法失败了。

清王朝灭亡后,中国又经历了袁世凯复辟,国民党政府上台执政,但是国民党的军阀割据却长达15年之久,然后是北伐和抗日战争。整本书的讲述到此戛然而止。可是,最终为什么国民党没有建立新中国,而由共产党建立呢?我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在和妈妈的讨论中,我终于明白:原来国民党是在特权阶级的支持下才得以建立;而共产党是革命军,他的基础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共产党正好做到了这一点。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共产党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读完整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今年恰逢祖国成立70周年,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在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里茁壮成长。借用梁启超先生的一句话:“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祖国未来的历史需要我们来谱写,我们必将用尽全力,不负众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十五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我觉得自己的眼界开阔了。中国近代史使我受益匪浅。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跌宕起伏的一段历史,我们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一段历史,并且这是一段屈辱史,中国几千年来的耻辱便凝聚在这一百多年中。

中国虽然经历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推翻了长期封建统治的清王朝,但是中国仍然面临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着国内封建主义势力的继续存在。总结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经验,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学习中国近代史,使我深深体会到今天的辛福生活来之不易,更激发出我强烈的爱国热情。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到“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人的奋斗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间相比较。

中国是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个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的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而中国人民的团结和行动的力量,是我们打不垮的砝码。人民的觉醒,是近代史中最伟大的成就。

作为年轻一代,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认清我们在新时期的责任和使命。因为我们的民族正在腾飞,我们更应该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不懈,使我们的国家保持飞速的发展。我们要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任,使祖国走向辉煌。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十六

《中国近代史》这本书由蒋廷黻先生编写,是中国史学的经典之作,是史学界公认的近代史研究开山之作。本书于上个世纪上半叶出版,至今仍然在继续出版。

这些天俄罗斯乌克兰在打仗,国内很多人支持俄罗斯,是俄罗斯的粉丝,认为俄罗斯是中国的伙伴,因为有历史上苏联与中国的那段关系,所以现在虽然中俄没结盟但是胜似结盟。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实际上这是一种危险的想法,因为每个国家在国际上所下的每个决定都是基于本国的利益,而没有什么所谓的“兄弟情义”。人与人之间是有兄弟情谊的,中国人与外国人(微观具体尺度上的人)是有兄弟情谊的(我认为奥运会就是这种美好关系的延续),但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宏观的区域与政府角度)是只有利益关系的。我们在面对俄罗斯问题的时候要保持冷静,尤其是在看了已经作古的蒋廷黻先生在上个世纪写的这本《中国近代史》之后。

这本书放在今天来看也不过时,而且很新,我觉得它新是因为这本书的角度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关历史科普的节目上的角度不一样,不是单纯的从宏观的角度上去描写历史事件,也不是从微观的角度去埋怨或者夸大某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而是宏观与中观相结合并运用唯物史观去讲述和分析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大的事件,充满了理性。

关于历史人物:林则徐在我心中的形象一直都是一个很正面很正派的形象,只不过因为当时的社会配不上他才导致了失败;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只学西方技术而不学政治和文化是因为洋务派的眼光不够;古代很多士大夫充满了气节,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不得不说以上的这些观点是我在没看这本书之前的想法,我相信很多人的观点和我上述的观点一致。但是看完这本书后会发现上述的观点是极其片面的,林则徐虽然正直但是也有不为人知的“自傲”,并且他的正直来自于“天朝上国”自大的思想(他在中英产生矛盾的时候,看到中国的武器打不赢外国的武器时,竟然觉得西洋人喜欢中国的红茶和丝绸,所以只要停止向国外出口红茶和丝绸外国人就会冷死和饿死然后自然而然的投降示弱),以至于后期的他在看清楚了一些世界的局势以及中国的出路后,因为怕说出真相损害自己的口碑于是依旧保持赞同“传统”文化。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不是他不想学习西方的政治和民主自由的思想,而是当的社会环境不允许他这样做,李鸿章在当时确实站得高,但是在人生的后期翻了机会主义和投机的错误,差点把中国东北以官方的形式送给了俄国。士大夫们虽然文笔口才很好,但是没有才干,只会空喊口号(封建主义和天朝上国的理想主义),不切实际且误国,甚至在我国东南沿海被西方列强全面入侵准备瓜分的时候士大夫们还在喊口号要去征服和争夺管控我们的藩属国(但是藩属国在士大夫们心中的定位是用来守护中国边疆的,并不是用来做生意的,越南守卫中国西南、琉球守卫中国东南、高丽守卫中国东北、蒙古守卫西北)。

关于历史事件:清王朝禁烟按照以前的说法是鸦片危害人的心智,所以政府有义务去禁烟,而清王朝的角度更多的是因为中国人买烟导致本国的大量的金银流失海外,对本国的经济不利于是禁烟,清政府的禁烟并不是一个从人文主义角度出发的禁烟。并且清政府是中国历史上最不会搞外交和做做生意的朝代,几乎是零外交。(当然,这是传统封建思想发展到高潮的必然——我们是天朝上国,其他国家不配与我们平等外交和做生意)洋人当时在中国仅可以在广州“十三行”与中国人做生意,且广东省还要在中央4%税收基础上额外多征收20%且不固定无依据随心所欲的税,并且受封建的传统文化影响,无论中国收到了怎样的打击士大夫依旧看不起外国人并且试图羞辱外国人,闭关锁国的思想加上贸易上的冲突导致了战争。社会底层的民众就更不用说了,更不可能意识到现代化的重要性了,太平天国表面上想要推翻清政府但实际上确实想要建立自己的王朝自己当皇帝。义和团更是盲目排外,甚至到了后期的义和团还去给慈禧太后打气向世界各个帝国宣战,最后引来了八国联军侵华。

豺狼一般的帝国:帝国列强在我国近代的各种掠夺和瓜分中国的行径不必多说,但是我想强调一下俄国,俄国是最会欺骗中国的国家,很多人只知道日本曾经占领了我国东三省,但是不知道俄国也眼红东三省,霸占过东三省的领土,在东三省修筑铁路,甚至与日本在东三省打仗(日俄战争)抢夺地盘。俄国政府官员利用中国人在甲午战争后恨日的情绪,在李鸿章面前表达自己也烦日本,愿与中国一道抗击日本,但是希望清政府能分给俄国东三省的土地,李鸿章差点就签字了,差点东三省就被清政府以官方的名义赠与了俄国(那样东三省就回不来了,哪怕新中国成立后也拿不回来了,因为是官方赠与的地不是帝国抢夺的地),还好后来因李鸿章的死亡这个协议就没签成。

读了近代史后我有这样一个感受:正是因为内有传统封建文化的影响,外有帝国列强的侵入才导致了中国近代史上一连串屈辱的事件发生,因此我们要以史为鉴。毫无疑问,帝国主义至今仍然活跃在国际上的每个角落需要我们去防范,但是中国内部的传统封建文化的思想已经消除了吗?我认为是没有的,我们依旧要警惕“天朝上国”这样的思想以及文化自负,爱护自己身处世界各地的同胞,时时刻刻以史为鉴,不要像清朝的士大夫与民众一样,他们在那样的文化土壤上共同做出了无数个不切实际、空谈误国和随意指点的外交决策,最终写成了一本屈辱的中国近代史。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十七

近代史老师最大的价值是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陈岳麓先生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本是蒋先生的中国近代史。并且个人更喜欢后者,培养了对历史的兴趣,改变了看问题非黑即白的逻辑。

在这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中,作者将近代中国的激荡八十年娓娓道来,讲述了列强轰开国门时的剿夷派与抚夷派的作为,从洪秀全,曾国藩两个人物去解读太平天国起义,然后是变法自强。此书作于民国时期,语言却十分口语化,几乎找不到古诗句(引用材料除外),更没有马克思的术语,不在语言上设置阅读障碍,而是用别样的观点引人入胜。

在总论中,作者说近百年的中华民族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独立富强是我们要达成的目标,必经途径就是近代化。作者还对近代化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利用科学机械,组织近代民族国家,赶超西洋人。

作者把中国的衰落归结为三点:科学,技术,民族观念。其实民族观念的背后是政治体制,是思想文化,我觉得最根本的是政治体制。在封建集权体制下,产生了这么一批好大喜功,妄自尊大的官僚,产生了这么一批仁义道德至上,极为重视个人名誉,固步自封的官僚,产生这么一批只知宗族,不知国家的民众。这个国家看上去文明礼化,尊卑有序,却从来不知道平等是什么东西,更不知个人,自我在哪儿。

从剿夷派和抚夷派看什么叫爱国。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爱国?这个无从判断。因为这是一个道德判断。就如同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一个好人一样。如果非要找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看他所做的,不要听他所说的。如果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对国家有利的,不管他的动机如何,他都是爱国人士。如果一个人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所作所为甚至所言,只是满足了道德上的虚荣心,却不考虑这么做是否对国家有益,那他就是不爱国的。对国家有益是指对国家的实际物质利益,并非道德上的。在面临列强的枪炮时,如果按照强硬派所说,那么中国人都去当炮灰了,这可能会得到别人道义上的赞扬,但这明显是损失国家利益的,是极其不明智的做法。

还有一点,无论是剿夷派,还是抚夷派,都没有这个观念:国家之间是平等的,我们强调的是有权有势就高人一等。英国贸易之初想要通过谈判外交与中国通商,却因使者不肯跪拜,惹得乾隆这位西方人眼中的开明皇帝不快,通商也就无从谈起。

改良能够取得稳固的成果,减小成本,但是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把握好节奏,然后水到渠成。但近代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越来越激进,越来越等不及。洋务运动从近代工业上撕开一个小口,然后逐渐扩展到民用工业,然后是培养技术人才,建立新式学堂,从学习西方技术,逐渐就会引进西方的思想。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转变无疑是漫长的。革命不会缩短路程。“乱是容易的,拨乱反正是困难的”改良需要平和的环境,不仅仅是国外环境,还有国内环境。这使人不得不惋惜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浪费的十几年的光阴。

不得不佩服有些人的眼光和思考能力。清王朝盲目自大,完全陷入自我的状态,不看世界一眼,鸦

片战争失败了,却没有给中国带来什么震撼。她已经麻痹了,或者已经狂傲到感知不到疼痛的程度了。曾国藩在日记中虽提及此事,却并不明了这件事的历史意义,他仍埋首与古籍。林则徐刚开始也是对洋人一无所知,以为用“民心”就可以战无不胜,后来才意识到这不过是拿民众当炮灰,于是睁眼看世界。可恶的是那些见识到洋枪洋炮厉害,还守着“民心”不放,只在嘴上逞强。李鸿章值得人佩服,有眼光有能力。明治维新以后,李鸿章就认为日本不可小觑,主张发展中国的海军。可在一般人眼中,日本不过弹丸之地,根本不值得一提。这也是为什么甲午战败使国人如此震惊。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十八

我读了《中国近代史》这本书的读后感,让我了解了很多,其中,认识了很多重要人物。

翁同和: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向光绪帝引荐康有为,维新变法时期支持光绪帝进行改革,后被慈禧罢黜归家。其主要著作有《翁同和日记》。是一部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研究清末历史的著作。翁氏家族的藏书在学界也是值得一提的,大概就在前几年被上海图书馆(貌似)购得。

这些历史人物,深深的记在了我的心里,他们的好,我都记住了。

我要像李鸿章那样,为中国的未来做奉献,书上说:

李鸿章拜谒格兰特将军陵时,更折服了美国人,他们是这样描述的:……他站直了身体,用极其悲伤的声音低吟道:“别了。”他的思绪回到了17年前与格兰特将军会面时的场面,当时他们相谈融洽,因为他与将军一样都曾经为了拯救祖国而久历沙场。——李鸿章在美国所受到的接待的规格、礼遇和受欢迎的程度,是后来访过美的中国领导人如邓小平等人无一能望其项背的。而李鸿章对美国人的友善和所搏得的美国人的好感,终于在后来八国联军事件的谈判中得到了回报。

这本书对我的收益非凡,从中了解了很多近代时期的历史故事。

清王朝在我以前的看法中,是一个自甘堕落的王朝,然而事实上,它却有过自强的挣扎。

七下历史中,我们有提到过它“闭关锁国”“一口通商”,说这是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形成国人脑中“天朝无所不有”这种错觉带来的产物。的确,清王朝是太自负了。被打之后我们才失掉了自信。此时只有民族的复兴才是通往强国之路。

我们去学习西方先进的军器,派一批又一批的留学生去西洋,在国内所建造的有工业化痕迹的制造厂商,建立多所“外国语学校”……其中最大的动机无外乎是国防,我们总不能一直被欺负啊!于是军事建设也占比最多。自强运动的领袖们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性,但他们近代化得不彻底(非常关键)。全国上下先进的东西是变多了,但这丝毫没有动摇国人陈旧的心智和国家陈旧的政治。这就像下了极大的决心,却一直在为“表面功夫”而努力。领袖们虽为“领袖”,进行过与外国的交涉,也出过国,但他们所了解的只停留在表面,也只允许他们停留在表面:学军备。然而真正需根除的是旧制度、旧社会。

这就要求领袖们去深入了解外国的政治思想、理念,学到“内核”。这一点,也是孙中山先生与这些领袖的大不同之处。

当然,也不可否认他们把中国的自强向前推进了一步。

发生在清末的那若干不平等条约,不过是不得已。不得已因军备落后而签,不得已因内部起义(内乱)干扰而无法专心外交而签。唯一对中国有利可寻的条约,是琦善所签。他也正因超时人的外交观念而认作是“汉奸”“卖国贼”。

所以,清王朝的挣扎的不彻底,使致了一个受强者凌弱的形象。我们不是不愿自强,而是不懂自强。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十九

读完这本书,我大概了解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如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辉煌历史。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这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些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了野蛮和屈辱。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勿忘过去,面向未来!用我们的勤勉与奋斗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

这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国永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