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质量心得体会篇一
我参加了初中组的活动,听课后有以下体会:
一、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学生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在课堂上教师只有与学生真正地进行了思想和情感交流,教学才能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课堂生活才成为师生共存的生活,才能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强调语言的品味与揣摩
我认为要做到有效教学,教师就不得不重视对课文文本的诵读,增加课堂上学生诵读的机会,给予同学品味与揣摩语言的尝试。例如,陈梅叶老师在教学《端午的鸭蛋》时,设计让学生速读课文并找出重点段的环节。同时,陈老师重视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中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致使学生能够深入把握教材,更好的与文本展开对话,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正确理解和把握。
从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需要教师课后多下功夫,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教师要下苦功钻研教材,才能上出好课。
教学质量心得体会篇二
我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进。课堂教学的研究是否深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为了保证新课标的落实,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评课;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讲、听、评中推敲得失,完善自我。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了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提倡自主性学习,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灵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以下是我结合平时的零星思索得出的几点体会:
一、改变心态,转变自我角色。
“教育的一切都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是师生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尊者”,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为此,教师要不断反思自身的行为,积极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真正关注学生和接纳学生,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二、关注学生,唤醒自我意识。
多半学生缺乏自我意识,没能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一直属于“盲从”地位,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需要教师善于“体察下情”,抓住每一件小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当学生从教师的目光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才能充分意识到“自我”的存在,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教师应从学生出发,关注全体学生,在课上既要关注一些积极的参与者,还要重视那些被动参与者,并通过积极的观察、思考和有效地挖掘,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建全法规,改变评价方式。
多元评价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以呵护孩子的自尊为基础。这就需要我们批判地继承原有评价体系,建立起课堂规则。比如说,倾听的规则,守信用的规则等等。评价是门艺术,不是一味地说“好”,也要有相应的“惩罚”。不过,这种“惩罚”要以“爱护”学生为出发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并在恰当的时机给出。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
教学质量心得体会篇三
我觉得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效果,因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又取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因为师生是课堂的主人。
那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我的思考如下:
一、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一名合格的老师,只有在工作中永无休止地学习,增长知识,改变观念,才能储备一桶新鲜的“活水”,服务于学生,浇开每一朵小花。所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老师的我们首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勤思考,常总结,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注重堂课的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不断提高堂课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呢?我认为要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自己所教学的内容:第一步先要自己明白;第二步我觉得要讲得清楚;第三步要学生听懂;第四步要让学生实践。这样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抓好常规,养成良好的学习好习惯,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的学习、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习惯的力量是巨大而持久的,好的学习成绩正是靠习惯的力量去完成的,而且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只需教师稍加提醒就能坚持住,它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丰富的课外活动是学生展示自我的重要舞台,也是让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的一次次实践。
它不但能展示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能够得到多方面的体验,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获得多样的快乐与收获,而且也是逐步形成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班集体的好契机。
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挖掘学生的潜能,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一次次机会。学生在尝试到了课外活动令人心情愉悦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技能,树立了信心,更有助于激发对学习的向往和热情,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抓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班级中的后进生或多或少都存在,而作为老师的我们,不应该对他们有歧视,更应该利用一些课余的时间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那么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都会跟着提高的。因此,如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做好家校联系等等,这些看似细碎的事情,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很重要的环节。
所以,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将这每一个环节都做好了,就像自行车的链条一样,能紧扣住了齿轮上的每一个齿,才能发挥其效应。
当然,提高教学质量每个教师有每个教师的“法宝”,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
教学质量心得体会篇四
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为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重要的创造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是情感交流的纽带,是知识的载体。形象的比喻,激励的话语,幽默的解释,紧迫的疑问,巧妙的点拨,使抽象变具体,深奥变形象,乏味变有趣。另外,教师的书面语言(板书)和姿态语言(教态)也显得尤为重要。黑板上的一个记号、一种格式,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能渲染课堂气氛,给学生的思维激起阵阵涟漪,把教学推向高潮。所以,教师的语言应注意准确、生动、鲜明,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灵活性和教育性,这样才能到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倘若教师语言罗嗦重复,模棱两可,词不达意,拖泥带水,怎不令学生昏昏欲睡呢?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语言还要做到节奏鲜明,抑扬顿挫,疾徐有序,切忌一节课一个调,从而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让知识走近课堂。
生活本身就是课堂,如果知识能学以致用,学生就会感到知识的重要性,因而会更用功学习,所以,教师应从生活现象中、教材中,挖掘知识应用的素材,把日常生活的实例转化为课堂问题,从而让学生感到学习是很有意思很有价值的,是与社会密不可分的。任何一个学科都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就能把本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1)、 精讲就要求教师认真备好每堂课,起码要做到课前精心设计,顾及到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做到胸有成竹,在分析本班班情的情况下要特别关注差生的接受能力,在备课的同时要尽量照顾这部分学生,在授课过程中要剖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给学生以点拨、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做到教师精讲,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尽量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亲自发现规律。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2)、多练就是要留给学生练习时间,在精讲的基础上,把学到的知识反复在课堂上多练,这就要特别关注部分差生,要求准备好练习本,把新学知识,趁热打铁,进行消化吸收,经过反复练习,以至于他们完全掌握,这样老师好教,学生好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写起作业来感到轻松愉快,差生也感觉到学数学不困难,这样无意中把他们厌学的习惯也慢慢得到了转变,同时也培养出了他们按时交作业的良好习惯,课堂教学效益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3、教师在授课后要有所反思
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会有所失,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想与实际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有时会觉得有不尽人意之处,做为教师要认真分析总结这节课的优劣,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并同时能及时发现个人在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从而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日益得到完善。
4、整体把握教材,面向考点,有的放矢进行教学。
教材相当于教师的枪,老师必须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每章的重难点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教毕业班的,前1-2年的考题,都要浏览一遍,考什么,怎样考,考到什么程度,这些都要有的放矢地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这样,把考题贯穿于平常教学当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多让学生错,在错误中寻找正确答案。
有句话说:人是在错误中长大的。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大不必事无巨细都讲,可多让学生去犯错误,特别是学生板演时做错了更好,老师可以对错误当场分析;还可以在改作业过程中收集错题,开一节“诊断课”,让学生当小医生,找出毛病,并对症下药。这样,效果比老师单纯讲好得多。
6、转化差生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方面。
每个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部分差生,这些差生人数虽少,但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直接的影响,一个班集体学生学习素质的好坏,也就是转化差生人数的多少。转化一个算一个,教学质量也就上一点,那么转化两个、三个呢?但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各任课老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要花费心血。绝大多数差生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有的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有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被动应付,不求进取,有的则由于家庭等客观因素的干扰,学习情绪不稳定。也有极少数差生属于“弱智”儿童,他们思维迟钝,知识存在缺陷,学习深感困难,虽然努力但成绩一直上不去,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转化:
(1)、要我们在这些学生身上多下功夫,多费心血,寻找原因和他们拉近关系,进行相互沟通进行谈心,千万不能鄙视,也不能听之任之,要给他们偏食,加大课外补习辅导,同时要注意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给他们以更多的关爱呵护,通过老师的情感交流去感化他们,从而点燃起他们智慧的火花,使他们的学习情绪会有一定的转化。
(2)、开展一帮一带活动,增加他们的学习机会,每人找一位成绩好的同学,担任自己的“小老师”,要动员他们热情帮助求教同学,这样学生教学生使他们没有思想负担,容易接受。教师还要时常表扬,看谁的进步快,谁当的老师好,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在小老师的帮助和督促下,学习被动的同学也慢慢开始变主动了,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本人心里也感觉有了成就感。付出一份辛苦会有一份收获的。
“教无定法”,以上6点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见而已。我想,只要我们教师用心研究教法,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就一定能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心得体会篇五
1、学习常规、守则和班风。严明的纪律是战胜一切的法宝。新学期开学接到新班,我上第一节班会课,就告诉学生你们已是毕业班的学生,在纪律、学习各方面都要为学弟学妹们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然后组织学生学习《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等,并制定班规班约,让学生明白在学校要做遵守纪律的好学生。
2、选择、培养好班干部。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语文课代表对整个班来说有着“以点带面”的作用,可以激励学生发奋学习。选择和培养好语文课代表对班上学风的好与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学习委员的选择和培养也很关键,因为他要协助教师抓好学生日常作业(如:平时预习、家庭作业、背默过关)的检查。教师要要求语文课代表在纪律上以身作则,为同学做榜样,在各个方面都要起到带头作用。在语文课代表犯错误时,班主任要一视同仁,不可偏爱课代表;要助其建立威信,对做得对的要坚决支持,在班上学生面前多表扬;要支持课代表的工作,培养其工作能力,大胆放手让其去做,要尽量创造条件,由“扶”到“放”。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但要切忌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创设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情境,避免走过场、走形式。所以,语文教师应要尽可能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落后状况,要多利用现代教具如播放课文录音,多媒体投影仪课件的运用,实物投影仪对学生作业和作品的展示等等,这样既可节约板书和课堂教学时间,又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有利于学生立体思维。
练习是巩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虽然课后练习是如此重要,但采用“题海战术”,一方面,机械重复的练习往往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对抗心理。另一方面,学生只钻在了题海中,而僵化了思维,这样学生受累,老师也辛苦,收获也不大。可见练习要教师精心设计,尤其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练习,使各档次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巩固,而不觉得难以下手。使学生较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不失继续学习的兴趣。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始终坚持抓两头,扶中间,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带动差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在补差方面。除了以优带差,教师要多在课内提问、辅导,作业做到面批面改,课外再单独辅导。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线,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时,我们往往会发现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接受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为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设计教学活动。如:在教学《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的时候,我采用师生共同讨论的教学方法:为什么说香港是亚太地区的航运中心,购物的好去处?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从文章中勾画出相关的内容,再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然后启发并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剩下的几个自然段。让学生体会学习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一节课,当学生学累了或神游时,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练习,使开小差的学生收一收神,同时也巩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减轻了学生课外作业的负担。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习惯。再加上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较长时间的集中。在40分钟的课堂上,小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只有20分钟左右,所以,教师应特别把握好这20分钟的宝贵时间,使其有效利用。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长时间的讲解,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岂不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吗?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预案,真正地把握住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段,把重点环节安排在这一时间段内。由于小学生长时间地学习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对此,教师还应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或动手操作的环节,以缓解学生的厌烦情绪,同时也能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目的。
教学质量心得体会篇六
《钳工技能训练》是钳工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技能课。钳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包括平面划线、錾削、锉削、锯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套丝、刮削及复合作业,以及常用设备的装配、维护和保养等。笔者在钳工实操教学中发现,如果按照书本上项目顺序进行实习,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机械单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另外,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很多学生认为钳工实操很辛苦,即使掌握,用处也不大。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提高钳工实操的教学质量,笔者在分析钳工实习项目的特点、学生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对实习教学进行了改革,让学生从消极对待变成积极参与,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钳工实习项目的特点
1.钳工实习所用设备及工具比较简单
例如,钳台、台虎钳、锉刀、手锯、钢尺、锤子等设备和工具,学生一看就明了,对钳工没有好奇心,缺乏求知欲。有的学生还错误地认为钳工技术与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及现代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的生产现场相差甚远,即使掌握了,除了鉴定考试,也没有用武之地。
2.钳工实习劳动强度大,体能消耗大
这让学生感到比较疲劳。由于钳工操作的特殊性,操作技能必须要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3.钳工实习环境差
由于条件限制,30名学生在同一小教室内实习,锯削、锉削、锤击铁块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学生普遍反映比较刺耳,心烦意乱。
除此之外,传统的教学内容和单一、呆板、僵化的教学模式,也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产生不了学习的动力。
二、钳工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钳工实习存在着上述特点,加之目前学生吃苦少、身体素质差、独生子女多的现状,笔者认为,钳工实习教学突出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部分学生对钳工实习认识不够
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实习态度不端正,认识不到钳工在现代化生产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认识不到这一科目在未来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实习时,多是应付凑合,满足于“及格”,对自己要求不高,对行业认识不够,得过且过。
2.少数学生怕苦怕累
个别学生因某些操作要反复训练才能掌握,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一些学生不愿完成既定的实习训练任务,在实习中偷工减料,不遵守劳动纪律,影响了钳工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
3.个别学生自身素质欠缺
个别学生难以完成钳工实习训练。有的学生尽管实习态度端正,训练也很刻苦,但由于能力不足,也影响了实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4.注入式教学互动性差
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以及单一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缺乏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足。
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1.思想教育是提高钳工实习教学质量的基础
加强学生学习目的性教育,让他们知道学会钳工操作技能是行业发展的需要,是祖国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成长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为提高实操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教育学生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实习中不怕苦、不怕累,勤学苦练,扎扎实实地掌握操作技能。在实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实习态度不端正的个别学生,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认真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在教学实践中,牢固树立“思想教育与培养技能并重,思想教育先行”的原则,把思想教育贯穿于实习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对钳工实习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实习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实习效果来看,学生群体中明显出现了“四多四少”的可喜景象,即:感到钳工实习内容丰富的学生多了,认为实习有趣的学生多了,刻苦训练的学生多了,精益求精的学生多了;思想重视不够的学生少了,请假旷课的学生少了,应付凑合的学生少了,偷工减料的学生少了。
2.培养兴趣是提高钳工实习教学质量的核心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积极体验的心理倾向。从事钳工教学的老师都希望能培养出学生对技能操作的兴趣,但老师的培养是学生形成学习兴趣的外因,而学生个人的努力是内因。只有内外因相互作用,才能真正形成学习兴趣。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切入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能干”向“会干”转变,由“要我练”向“我要练”转变,从根本上保证钳工实习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1)教学方法有趣。在钳工实习教学中,运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实践中,加强师生互动练习,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又通过反复实践,促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进而了解、学习新的相关知识。锉削是钳工专业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学生明确了解教师的要求后,可按照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练习。一旦学生出现错误动作,教师可针对错误有的放矢地进行及时纠正,使学生易记、易改。通过反复实践,学生既掌握了锉削知识,又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对力的平衡知识和运动中力的平衡有所了解,进而又会促进操作技能的提高。
(2)实习内容有趣。在学习掌握划线、錾削、锉削、钻孔、铆接、弯曲等基本操作后,笔者让学生设计并制作多用途工具、家用小工具、玩具等,如制作核桃夹子、制作手钳、制作手提式钳工工具箱等。同时,加工过程中,也允许学生对个别部位进行改进创作。例如,对核桃夹子外形的改进加工;对手钳手把弯形的改进加工;对钳工工具箱提手的设计成形加工。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大增强,既巩固了已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想象力、独创性,达到了快乐学习的目的。
3.科学训练是提高钳工实习教学质量的保证
俗话说,苦练不如巧练。训练效果与训练时间有关系,但并不绝对与时间成正比。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是实习教学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学生体能普遍不足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尤为重要。例如,在“錾削”课题练习中,穿插“游标卡尺使用”内容;在“锉削”课题练习中,穿插“划线”课题练习;在“锯削”课题练习中,穿插“錾子的刃磨”练习。基本动作训练后,穿插有关《钳工工艺》的理论知识,不仅使学生得到了休息,体能得到了恢复,而且也使教学内容减少了单调、枯燥感,确保了一体化教学任务的完成。更重要的是,穿插教学,易于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习,在实习中体会理论、检验理论,有利于学生较快掌握钳工基本技能及钳工工艺学理论。
4.分层教学是提高钳工实操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学生素质有差别、体力有强弱,接受能力也有快有慢。因此,要区分层次,根据学生的体能、素质的不同,制订不同的训练考核标准,实施分层次教学,既让体力充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又让体力不足、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吃得了”,调动和维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例如,对体能、智能较弱的学生,要求其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标准即可;而对于体能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加大工作量、提高加工精度等。
总之,在钳工实习教学中,教师应细心观察,客观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教学质量心得体会篇七
说到教学质量,每一位老师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使自己的教学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从个人来说,教学质量可以树立老师良好的个人形象;从群体而言,是打造学校品牌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学生先天素质,家庭影响,社会环境等。有些因素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可以改变的因素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自身素质等。
我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进,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提倡自主性学习,体现学生自主探索。以下是我得出的几点体会:
“教育的一切都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尊者”,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为此,教师要积极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真正关注学生和接纳学生,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多元评价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以呵护孩子的自尊为基础。这就需要我们批判地继承原有评价体系,建立起课堂规则。评价是门艺术,不是一味地说“好”,也要有相应的“惩罚”。
多半学生缺乏自我意识,没能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一直属于“盲从”地位,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需要教师抓住每一件小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学生从教师的目光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总之,我认为,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
教学质量心得体会篇八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学校的要求就更高了,所谓“质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而学校质量提高的关键是如何构建有效课堂。以往我们总感到:语文教学花得时间较多,但却收效较低,远比不上数学成绩,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质量心得体会篇九
我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进。课堂教学的研究是否深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为了保证新课标的落实,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评课;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讲、听、评中推敲得失,完善自我。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了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提倡自主性学习,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灵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以下是我结合平时的零星思索得出的几点体会:
一、改变心态,转变自我角色。
“教育的一切都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是师生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尊者”,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为此,教师要不断反思自身的行为,积极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真正关注学生和接纳学生,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二、关注学生,唤醒自我意识。
多半学生缺乏自我意识,没能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一直属于“盲从”地位,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需要教师善于“体察下情”,抓住每一件小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当学生从教师的目光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才能充分意识到“自我”的存在,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教师应从学生出发,关注全体学生,在课上既要关注一些积极的参与者,还要重视那些被动参与者,并通过积极的观察、思考和有效地挖掘,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建全法规,改变评价方式。
多元评价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以呵护孩子的自尊为基础。这就需要我们批判地继承原有评价体系,建立起课堂规则。比如说,倾听的规则,守信用的规则等等。评价是门艺术,不是一味地说“好”,也要有相应的“惩罚”。不过,这种“惩罚”要以“爱护”学生为出发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并在恰当的时机给出。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
教学质量心得体会篇十
质量提不高的原因及其对策,与同行探讨。
一、存在的原因
1、教师管理意识不强。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事,是校领导的事,但也是每一个任课教师责无旁贷的事。一个教师,尽管你有高深的学识水平,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如果你不参入到班级管理的行列中来,其教学质量是可想而知的。
2、教师业务水平不精。
如今绝大部分教师考吃老本或者比工年长,根本没有把什么课改、新理念放在眼里。在他们看来,课改、新理念和老一套没啥子区别,只是换汤不换药。知识不更新,不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况且当今知识更新的周期是越来越短。不管你底子在深,也不管你工年有多长,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服众。
3、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不高。
目前,一是一些教师唉声叹气,怨天怨地,觉得教师职务底下,不如其他行业的过得轻松;二是有人认为教师没有发展前途,一辈子下来还不是一个教书匠;三是有人以为,教师行业是“铁饭碗”,干与不干照样拿工资,不如混一天的一天;四是部分教师意气用事,领导得罪了他,他便拿工作出气,不努力工作。有这样一批教师存在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吗?
6、学校的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
一是领导不力,自己不能管好自己,何谈管职工;二是班子不团结,相互猜疑,拉帮结伙搞派性;三是校务不透明,引起职工怀疑;四是制度不完善,推动不了工作;五是执行制度不严,因人处事,造成职工反感;六是督导不力,有制度等于无制度。
4、学生受不良风气影响大。
当前,受到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追求时尚,追逐潮流的浪潮在青少年学生中是一浪高过一浪,从服装到发型到口头禅乃至灵魂都得到了完整的包装。上课,学知识不是他们想要的,甚至是令他们头疼的事情。因此,尽管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尽管老师深夜了还在备课,对于这部分学生都是无济于事的。你在讲台上绞尽脑汁,用尽心思弄得满头大汗,生怕有一个字讲漏了,他的心却早已飞出了窗外,在对明天作美好的描绘,或者交头接耳重复讲昨天的故事,更有甚者干脆闭目养神睡大觉;你把他的作业纠正得详详细细,生怕他下次再出这样的问题,他把作业本拿到手一关完了,无动于衷。面对上述情况,即使有一部分学生在听讲,在乎作业本上的圈圈点点,又如何能提高总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呢?答案是肯定的,不能!
5、家庭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目前,农村的学生家长形成了一种高智力低素质的思想格局,许多家庭在经济大潮的带动下,家庭经济活起来了,冰箱、洗衣机、彩电走进千家万户不说,摩托车、小轿车也不是一件稀罕事了。但是在子女教育方面他们却束手无策,你管多了便是你的见识差,跟不上时代潮流,干脆管不了不管,放任自流,交给老师了之。另外一部分家长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认为自己孩子非常懂事,放在家里南下打工去了。甚至孩子刚断奶便将他们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给学校管理肯定会带来麻烦。
二、克服原因的对策
1、调整学校领导班子,建立核心领导机构。
(1)、根据目前情况,对于一些工作不力的班子成员和不愿意再继续任职的班子成员予以解聘。建立一支真正起到领导示范、团结向上的领导队伍。
(2)、对于学校各口工作,简人不简岗。我们认为:像我们这样的学校,教师本来不多,如果各个岗位都定人,就出现了一半以上的教师都担任了行政职务,反而不利于管理。
2、努力做到账务透明公开,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
(1)、学校设立校务公开专栏,后勤人员一月一次对本月的帐务进行公开,让全体教师都知道学校公用经费的支出情况。
(2)、开学前,学校必须拟订出本学期学校将要支出的项目和所需的资金,在全体教师会上通过。对于临时要支出的帐目,再临时讨论通过。
(3)、由学校工会牵头,选举教师代表,上学前共同讨论本学期经费的支出预算,期末参与经费的节余清算。
3、合理使用绩效工资经费。
(1)、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全体教师愿意努力工作,乐意努力工作。绩效工资的发放一是看你完成工作的数量;二是看你有没有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三是看你完成工作的质量。
(2)、建立严格的督导检查制度。一是学校各口对各口工作的自身检查,按月按时进行;二是校长对各口工作的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检查,按月按时进行;三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校长工作及各口工作的督导检查,按月按时进行。
(3)、学校成立绩效工资兑现领导小组,按月按时绩效工资发放资料,集中对各个教师的工作业绩进行评定,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并对绩效工资的发放进行公布。
(4)、领导小组对于瞒报、谎报、虚报的行为要制定合理的惩处办法,一经查出,严格兑现。
4、加强教师业务、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
(1)、学校组织学习。学校拟订出具体的学习培训方案,收集培训学习资料,指定培训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工作。
(2)、定期请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学习。
(3)、派教师外出学习。
(4),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定期对下级直管学校的教师组织培训学习。
5、扎实抓好班主任工作,建设良好的班纪班风。
(1)实行班主任聘任制。首先由教师自己写出书面申请,申请表明愿意或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以及理由。优先聘用愿意担当班主任工作且理由充分可行的教师,实在班主任不够,再看有没有教师愿意担当两半班主任。否则由学校班子成员担当。
(2)、建立班主任工作激励机制。绩效工资较现在偏重于班主任。
(3)、建立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加大督查粒度,严格兑现奖惩。
(4)、班子成员中选派专人管理班主任工作。
6、建立完善的家访制度和留守儿童管理制度。
(1)、家访工作是我们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家访,一可以了解学学生,便于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二可以向家长宣传一教育的法律法规,交给家长一些教育子女的方法;三利于增尽和家长的人际交往,可以获得家长的支持,共同管理学生。
(2)留守学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对象,这一部分人最容易受到冷落,心灵最容易受到伤害。一是摸清留守学生的底数,了解他们最需要什么。二是将留守学生责任到人,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辅导,做好成长记录。三是要努力用心感动心,让他们能感觉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教学质量心得体会篇十一
我就加强班级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体会。加强班级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形成良好的班风。
要想形成良好的班风,我认为重中之重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我认为一个班级的学生有了良好的习惯,那么这个班级也即将有一个好的班风。因此每次接一个新班级,我先是从习惯抓起。而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总是从学生写字姿势、读书的姿势甚至上课坐的姿势、就餐不讲话、排队静快齐、做好两操等开始抓起。当学生这些好的习惯都养成,良好的班风也就形成了。当然班风正,学风浓,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加强班级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要建立和培养一支积极向上的班级管理队伍。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一个班级教育管理的好坏,往往与班级干部力量的强弱、发挥作用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每次接班后,首先让学生们民主选举出一位称职的班长,接着又通过毛遂自荐等方式选举出一个具有责任感的班委会,从而建立了一支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向上的班级管理队伍。当然由于孩子年纪小,他们刚开始不知道自己要怎样去才能尽责。这就需要我们做指导,比如说卫生委员,孩子们不知道文生委员是干什么的,以为就是打扫卫生的。我就跟他说你的主要任务不是打扫,而是监督,每天只有你看到谁的座位底下有纸屑你就提醒让他们捡起,包干区脏了,你就去找今天值日的同学,带他们一起去。通过指导班干都知道自己的职责,都在班级里充分发挥作用,团结并带领全班同学不断前进。这样班级的纪律、班上的包干区卫生、教室卫生、班级板报的更换,教室里的饮用水等不需我去操心。的确有他们的存在整个班集体都显得活而不乱。平时为了强调自主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每天都安排一个值日班长,这样既为为班级每一成员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又培养其自主管理或执行各自任务的责任感,从而为增强整个班级的活力,提供可靠的保证。这样,我便从繁杂的班务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备课,批改作业、作文上,也有更多的时间来辅导后进生。
加强班级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目标,这样,才会产生前进的动力。学习更是如此,只有有了明确的目的,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也才有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因此晨会、班会就成班主任用武之时。我会利用晨会让学生在班级中找一个比自己稍微强的或旗鼓相当的对手。经常让他们说说这一段时间内你有没有超越你的对手,或者哪些方面比对手强、哪些方面还要继续努力等。通过这种让孩子跳一跳可以摘到果实的、尝到成功喜悦的直接目标,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动力。或者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同学们轮流讲自己知道的社会各行各业人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没有真才实学,终究会被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让孩子们对未来有了新追求、有了新的向往,并对学习产生了积极的热情。
加强班级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还要特殊教育扶助人。
由于特殊学生(贫困家庭学生、智力障碍学生、自控力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差生更差,班级管理更难,教学质量更是难以提高。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多花些心思。学期初我就跟上任老师了解特殊学生名单,平时注意观察他们、与他们谈心、听听他们的想法,并经常跟科任老师交换意见。特别是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取得共识,配合学校教育好学生。平时也班级开展帮困助困活动,通过“结对助困”等活动,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对贫困学生进行关心帮助,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当然加强班级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要做的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班主任不断地去努力探索。以上只是我一些初浅的想法和体会。
教学质量心得体会篇十二
生物化学是生物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来说也是一门非常难以学得好的课程:[1]学生经常出现上课听不懂,学习过程中觉得比较生涩难懂和无从下手,易出现厌学情绪,出现“生化生化,生而难化”的现象。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消极为主动,使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是我们每一位生化教师需不断探索的问题[2]。本文针对生物化学自身特点和生物技术专业对学生的实际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此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 讲好绪论
讲好绪论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了解生物化学课程内容的关键。绪论主要内容有生物化学的发展现状、发展简史、特点、应用与发展前景。观察学生的反映,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因为他们通过绪论的学习认识到了本课程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联,开始对生物化学产生一些兴趣。介绍生物化学在各行业的应用时,列举近年来或近段时间以来各方面的热点应用。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一些当前的新技术、新问题、新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本课程在现阶段和未来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认识到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都是可以用本课程的原理来解释的,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2 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化学是一门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的应用学科,在讲述中充分发挥生物化学与生产实践有密切联系的优势,尽量多把生活及生产应用中一些与生化有联系的例子引入课堂,用实例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思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和体会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如讲授糖代谢的无氧酵解时,可例举剧烈运动时引起肌肉酸痛的原因。
3 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
生物化学课程中的某些章节特别抽象,学生在学习这些章节时,由于教材上的平面图与实际复杂的立体空间结构差距很大,所以很难想象得全面。多媒体课件可以从丰富多彩的色、形、动等方面,从视觉感官和思维引导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知识形象化,模拟自然,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
4 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生物化学课程课时少,内容多。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通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内容仅占知识总量的一小部分,只有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不断扩充知识面。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有些内容让学生自学,从而提高其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给学生指出重点,提出问题。这样不但缩短掌握知识的时间,也简化思维过程,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
5 类比法
生物化学的各知识点间有很多共同要素,教学中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间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而确定它们的异同点。如糖酵解与有氧氧化,蛋白质变性与核酸变性,复制与转录等。在教学时,让学生注意分组、结对,进行归类对比,就能使他们纵向和横向联系知识,搞清各知识点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这对学生准确地认识事物特征和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以及独立、活跃的思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6 问题式教学法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很重要,一方面可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引起大家思考,也能激励大家课后积极复习,尽快接受新知识。可以把一些知识点以问题形式,通过老师自问自答、提问学生、课后复习等过程来使学生掌握。同学们普遍反映,通过互动学到的知识印象非常深刻。这样的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7 重视实践教学
生物化学实验是整体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培养、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实验课由教师包办,整个实验按预定步骤进行,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空间很窄。因此,依据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对生化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优化整合,一方面精选基础实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理论,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加强培训学生生物化学实验中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为了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设了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几年来,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有意识的通过上述途径,努力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基本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协作精神。但是,也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和挑战,因此,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加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