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读后感(模板五篇)

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读后感(模板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0 20:56:39
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读后感(模板五篇)
时间:2023-04-10 20:56:39     小编:zdfb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读后感篇一

近期有幸拜读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在导言中,泰勒即指出,本书旨在阐明一种“视导、分析、以及诠释一个教育机构所提供的课程及教学方案”的基本原理。上述问题,会因教育阶段及学校性质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此本书并不尝试回答这些问题,而是对可回答这些问题的一些程序加以说明,进而探讨课程与教学的问题。

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决定了社会的发展层次,因此教育目标是作为一个教育者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只有确定了教育目标,我们才能实施教学,教书育人,服务社会。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对教育目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育目标是根据以选择教材、列举内容、发展教学流程以及准备测验与考试的标准。学校在计划任何课程方案时,对于每一种来源皆应予以适当的考虑。

教育目标代表教育机构想在学习者身上引起的种种行为变化,包括思考与情感。而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正是教育目标的主要来源之一。教师可运用“观察法”、“晤谈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及“成长档案袋”等方法来研究学习者的需要与兴趣。

(1)健康生活

(2)家庭生活

(3)休闲生活

(4)职业生活

(5)宗教生活

(6)消费(经济)生活

(7)公民生活,以此作为确认教育目标的凭据。

这是一般学校和大学最常用的目标来源,学校和大学的教科书通常由学科专家撰写,而其内容大致反映学科专家的观点。很多人批评学科专家所订定的教育目标太专门,不适合于大多数的学生。如何帮助那些不想成为学科专家的年轻学生,“进步主义教育学会”的中等学校课程委员会,则是列出学科领域的主要概念,并指出可作为一般教育目标的途径。

目标的获得正如改变人类的行为模式一般,是需要时间的,无法一蹴而就。因此,我们所选择的目标的数量,应该是以我们拥有的时间内,能够实际达成的为限度,并且要能确保我们所选的`,的确是重要的目标。为了选择一些少数具有高度重要性及一致性的目标,我们必须对于已经搜集到的不同类型目标做一番选择的功夫,将不重要及相互矛盾的目标去除。“哲学”及“学习心理学”正是两道重要的过滤网。

学校所选择的教育哲学与社会哲学是选择教育目标的第一道过滤网。我们可以依据学校办学的宗旨或其所蕴含的价值,从一系列的目标中,找出与价值系统具有高度符合性的目标。泰勒认为一套有效标准可用于检查每个建议的目标,而且可以注意到目标与哲学立场的关系是否一致,如果与学校哲学立场一致,就可以列为暂定的目标。

学习心理学是选择教育目标的第二道过滤网。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可使我们判别,对某一特定的年龄阶段,哪些目标是可以达成的,哪些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达成,或者几乎没有达成的可能。每一种学习心理学不仅包括各种具体的、确切的新发现,同时还包含了一种统一而完整的学习理论。

叙写目标的方式,是以“指出欲使其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那种行为,以及该行为所将运作的生活内容或领域”的形式予以表达。即,任何一个目标的叙写,都应包括目标的“行为”及“内容”两方面。例如,“能清楚而有条理地写出社会学科计划的报告”,此一目标,指出有待发展的行为——即写出清楚而有条理的报告,并且也指出了报告所拟处理的生活领域——社会学科。泰勒也主张运用双向分析表以便更简明地表达目标的分析和叙写。在双向分析表中,同时指出行为及内容层面,可提供令人满意的目标构造及明晰的规格标准,从而指出究竟教育任务为何。若能仅可能明确地界定预期的教育结果,那么课程设计者便等于拥有了一套最有用的效标,可供其选择内容、建议学习活动以及决定采用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教育目标的学习,我对教育事业有了全新的认识。教育目标的制定应该因人而异,因地域差异而已,实事求是,不能过于僵化。

这也恰恰和我们的教育方式“学为第一,教助学成”不谋而合。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应该有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收获。

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读后感篇二

这本书是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教育家泰勒所著。在书上他给出了很多这样的说明:“为了能透彻了解从学生兴趣与需要的资料中,获得教育目标的各种解释以及所涉及的种种困难,我建议你记下你所熟悉的一些学生团体的有关资料,并尽可能全面地阐释一组有关他们兴趣与需要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隐含的教育目标写下来。”这就像是一个教育专家,坐在你的对面,和你侃侃而谈,告诉你如何在实际上操作你的课程,告诉你他的原理能有多大的生命力。泰勒在书中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如何选择经验?如何组织经验?如何评价?并没有直接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是向阅读本书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学习最主要的目的是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生学到什么取决于他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学生要学会学习的方法技能,才能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很多时候,一个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差别很大,有的学习很好、能力很强,有的对学习一窍不通、能力很弱。这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不等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一味的教给学生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学、去探究。教师应该多开展让学生动手实验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知识。

我们的教学训练,几乎总是用不断的重复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和技巧,用这样的思路教育学生,结果他们脑子里就会装满“知识”,但缺乏思考能力,久而久之甚至会失去思考的习惯。平时教学中学生遇到不会的题总是希望老师告诉自己“怎么办”,然后他记住,然后他就去做,至于为什么、该这么办,他往往不予追究。毛泽东早就说过,要把精力集中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把注意力转移到思维能力培养上来,教育才算走上了正轨。

教育者千万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能学会,不要以为教育万能。无知者无畏。缺乏心理学知识的教师,不管学生具体情况,幻想只要自己“严格要求”,就什么都能“要求”出来,结果当然是碰一大堆钉子,搞得满心沮丧,或者满腔愤怒。所以我们应该找个时间静下心来,把自己对学生的希望一条条具体写出来,然后冷静地审视它们,看哪些是合理的,哪些只是主观幻想,属于“不可能达到的教育目的”。一定要搞清哪些变化可以通过学习产生,哪些则不能。高中的教师和学生家长还经常强调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事实是高中生早已形成了自己一套学习习惯,高中老师能对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做某些微调,就已经不错了。教师必须清醒而明智。清醒才能少做无用功,明智才能把钢使在刀刃上。

该书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学习和思索,有时间我一定再细细回味,将学到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运用到工作教学中。不做简单重复的教书匠,为能成为一位教育者而努力奋斗。

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读后感篇三

近段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简单而尊重地道一声“朱老师”,仿佛一下子距离近了许多。

我所从教的小学,很多方面已经是循着朱老师的教育之梦在走了。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我们还无法很深地体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时时地不断的冲击,外加现行教育评价系统的不配套,要实现新教育的梦想自然是有着诸多困难,于是咀嚼着朱老师的文字,回忆和想象着我们的教育现实,不禁有了许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有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我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如今读《新教育之梦》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以《理想的智育》为例,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他对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举四个方面。

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

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

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

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

无论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还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师都把它放进了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行阐述,其综合性和融合性可见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课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迹,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劳动教育和理想的体育。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门学科就是这朵花上的一个花瓣。我们应综合地来看待这些学科,而非从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当然理想的学科应该客观看待和谨慎进行学科渗透和学科整合。这样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带给我的灵感和激动将随着我的文字流畅成我的所得,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

《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读后感篇四

新教育行动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们也积极的参与其中。又一次的读了这本教育典著,又一次的豁然开朗,又一次的被深深的震撼。再一次的重读新教育,这一次我对它的理念是:“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燃起了我对教育的新的期望。教育也可以是幸福的、完整的。这句话,不只说我们教师要过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学生也应该是幸福的。

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行动就有收获。朱永新教授说的是,只要你去做,你就能行;只要你去做你就会成功。是的呀。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我们总是想要的、希望的很多,而实现的却很少。原因有很多种,自身的惰性,是最重要的是,没有去行动,没有去坚持。我们不需要华而不实的话语,我们不需要夸夸其谈的口号,我们只需要踏踏实实的去做、去行动,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把阅读当成一个自己的习惯,就像每天起床、吃饭一样,每天读每天都有收获。在收获中成长,在收获中快乐,自己快乐,孩子们也就快乐了。

朱永新教授还说过:“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的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每个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的精神。这样每一个老师、每一位学生都要成功、都会成功。

为师者,不断提高自己,用心阅读,用心成长,用心总结。让我们在新教育这条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平坦。

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读后感篇五

近期读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在导言中泰勒即指出本书旨在阐明一种“视导、分析、以及诠释一个教育机构所提供的课程及教学方案”的基本原理。上述问题,会因教育阶段及学校性质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此本书是对可回答这些问题的一些程序加以说明,进而探讨课程与教学的问题。

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决定了社会的发展层次,因此教育目标是作为一个教育者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只有确定了教育目标,我们才能实施教学,教书育人,服务社会。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对教育目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育目标是根据以选择教材、列举内容、发展教学流程以及准备测验与考试的标准。学校在计划任何课程方案时,对于每一种来源皆应予以适当的考虑。

教育目标代表教育机构想在学习者身上引起的种种行为变化,包括思考与情感。而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正是教育目标的主要来源之一。教师可运用“观察法”、“晤谈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及“成长档案袋”等方法来研究学习者的需要与兴趣。

(1)健康生活

(2)家庭生活

(3)休闲生活

(4)职业生活

(5)宗教生活

(6)消费(经济)生活

(7)公民生活,以此作为确认教育目标的凭据

这是一般学校和大学最常用的目标来源,学校和大学的教科书通常由学科专家撰写,而其内容大致反映学科专家的观点。很多人批评学科专家所订定的教育目标太专门,不适合于大多数的学生。如何帮助那些不想成为学科专家的年轻学生,“进步主义教育学会”的中等学校课程委员会,则是列出学科领域的主要概念,并指出可作为一般教育目标的途径。

目标的获得正如改变人类的行为模式一般,是需要时间的,无法一蹴而就。因此,我们所选择的目标的数量,应该是以我们拥有的时间内,能够实际达成的为限度,并且要能确保我们所选的,的确是重要的目标。为了选择一些少数具有高度重要性及一致性的目标,我们必须对于已经搜集到的不同类型目标做一番选择的功夫,将不重要及相互矛盾的目标去除。“哲学”及“学习心理学”正是两道重要的过滤网。

学校所选择的教育哲学与社会哲学是选择教育目标的第一道过滤网。我们可以依据学校办学的宗旨或其所蕴含的价值,从一系列的目标中,找出与价值系统具有高度符合性的目标。泰勒认为一套有效标准可用于检查每个建议的目标,而且可以注意到目标与哲学立场的关系是否一致,如果与学校哲学立场一致,就可以列为暂定的目标。

学习心理学是选择教育目标的第二道过滤网。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可使我们判别,对某一特定的年龄阶段,哪些目标是可以达成的,哪些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达成,或者几乎没有达成的可能。每一种学习心理学不仅包括各种具体的、确切的新发现,同时还包含了一种统一而完整的学习理论。

叙写目标的方式,是以“指出欲使其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那种行为,以及该行为所将运作的生活内容或领域”的形式予以表达。即,任何一个目标的叙写,都应包括目标的“行为”及“内容”两方面。例如,“能清楚而有条理地写出社会学科计划的报告”,此一目标,指出有待发展的行为——即写出清楚而有条理的报告,并且也指出了报告所拟处理的生活领域——社会学科。泰勒也主张运用双向分析表以便更简明地表达目标的分析和叙写。在双向分析表中,同时指出行为及内容层面,可提供令人满意的目标构造及明晰的规格标准,从而指出究竟教育任务为何。若能仅可能明确地界定预期的教育结果,那么课程设计者便等于拥有了一套最有用的效标,可供其选择内容、建议学习活动以及决定采用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教育目标的学习,我对教育事业有了全新的认识。教育目标的制定应该因人而异,因地域差异而已,实事求是,不能过于僵化。这也恰恰和我们的教育方式“学为第一,教助学成”不谋而合。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应该有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收获。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