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六篇)

最新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0 19:49:07
最新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六篇)
时间:2023-04-10 19:49:07     小编:zdfb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篇一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小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

这是个看似简单实际复杂的问题,不过,在今天,科学家们已完全能解答这个问题了,一句话;日出日落时间和太阳的高度在一年内不断变化,而且随纬度不同而不同。1955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戴文赛教授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发表了论文《太阳与观测者距离在一日内的变化》。

以北京为例,12月15日到1月22日,中午的太阳比早晚的都近;l月22日到6月5日,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远,比晚上的近,6月5日到8月1日,中午的太阳又比早晚的都近;8月1日到12月15日,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近,比晚上的远。其中1 月22日和6月5日两天,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早、午相等;8月l日和12月15日两天,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午、晚相等。这是1954年的时候计算出来的,可以适用100年,100年以后,会相差一天。

由此可见,这么复杂的问题,对于生活在春秋时期的人们来说实在是太深奥了。不过古人这种善思、好问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没有思考就没有探索,我们相信不论探索有多艰难,计算有多繁杂,只要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一定会揭开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计算太阳与地球之间距离的变化,就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结果。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篇二

1、能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功臣”“祸首”“糟蹋”等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简要概括在凯巴伯森林里发生的事。

3、理解“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的真正含义,说清楚狼对保护森林和狼做出的贡献。

4、初步懂得自然界中的“食物链”维系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们不能违反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齐读课题。

板书:39狼和鹿

2。狼和鹿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吃天敌)

4。那么狼又给了你怎样的印象呢,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出示:贪婪而凶残)读。

5。狼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就是贪婪而凶残的形象。在小说、故事、童话中,它更是一种罪恶的化身。人们非把它赶尽杀绝不可,可是你们知道吗,真的有一天,当人们把狼赶尽杀绝之后,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出示:

①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描写一百多年前狼和鹿共同生活的这片森林景象的句子。

2。学生读课文。

3。交流出示: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①这片森林给了你怎样的印象?(“生机勃勃”变红)

②(引读)的确,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那里的树木――,小鸟――,活泼而美丽的鹿――。这样的景象,多么令人向往呀。

③指导朗读。

4。可是,过了二十多年,这片森林又是怎样了呢?

出示: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②凯巴伯森林里的鹿最多的时候曾超过了――十万只,现在一下子就死去了――六万只,再到1942年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算一算,前前后后一共死去了――九万两千只。

③你想用一个怎样的词语来形容眼前出现的景象。(惨不忍睹、触目惊心)

④男女同学来对读这两段话。

5。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凯巴伯森林有如此之大的变化?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2、3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两小节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板书:人捕杀大量繁殖林糟蹋毁灭

(一百多年的凯巴伯森林里,狼要吃鹿,人们恨透了狼,捕杀了6000多只狼,使鹿大量繁殖。森林被鹿糟蹋了,鹿从十万只锐减到8000只,遭到了毁灭。)

练习说话。

3。出示:

枪声打破了森林的宁静。

原来,是人们的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凯巴伯森林从此不再宁静。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2小节。

4。人们这么做,是为了保护鹿,希望这片森林能成为――

出示:

没有了狼,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

读句子。

5。请你想象一下,鹿在自己的王国里是怎样生活的呢?请你用上课文中的这些词语,把这样的景象说具体。

出示:

提防、嬉戏、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没有了狼,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抓住“4000”和“100000”,理解“大量繁殖。”

7。大量繁殖的鹿给森林和自己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呢?我们继续往下读课文。

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的确,十万多只鹿都要吃东西呀,灌木吃完了,就去吃――,小树吃完了就去吃――,嫩枝吃完了只好吃――,最后连树皮也吃完了,一切能吃的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于是――,而人们最想保护的鹿也在短短的两个冬天里就――,到1942年,――。

8。这一切都是当地的――(出示)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的。

令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的有什么?请大家默读最后一节,用直线画出有关语句。

9。交流出示:

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理解“功臣”。(板书:“功臣”)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板书:“祸首”)理解“祸首”。

10。贪婪而凶残的狼为什么成了森林和鹿群的功臣?它对森林有怎样的功劳?对鹿群又有怎样的功劳呢?自己读读最后一节的这段话,用“因为…所以…”“因此…”的关联词把原因说清楚。

出示:

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而且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因为狼吃掉一些鹿,所以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因为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所以森林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因此,狼是森林功臣。)

(因为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所以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因此,狼是鹿群的功臣。)

(因为狼吃掉一些鹿,所以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因为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所以森林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因为森林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所以鹿就不会饿死。因此,狼是鹿功臣。)

11。同学们,狼、鹿、林这三者之间就是一环扣着一环,互为因果关系。

齐读第4小节。

四、总结课文

1。读到这里,你一定对“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出示)其实,人们打破的到底是什么呀?(板书:生态平衡)

人类、动物、植物在环境中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这就是生态平衡,而人们杀了狼,其实是打破了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生态也就不平衡了。原来,造成林毁鹿亡真正的祸首是――人,当地的人们好心办了坏事。

2。现在有什么方法能使凯巴伯森林恢复往日的生机呢?先说怎么做,再用“如果……就……”这个关联词来说这样做的好处。

其实课文中所讲的这件事,是一件真实的事情,它就发生在100多年以前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当时的人们就是这样,一边放狼,一边放鹿,一边种树,使森林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3。(出示图片)引读:你们看,现在的森林还是像100多年以前那样,那里的树木――,小鸟――,活泼而美丽的鹿――这样的场景多么令人陶醉!

我们只有了解了大自然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保护大自然,使它永远生机勃勃!

板书设计:

天敌

“功臣”狼和鹿“祸首”大量繁殖

吃毁灭

生态平衡

捕杀糟蹋

人林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篇三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能够复述故事内容。

二、过程和方法

抓住重点词语,讨论南郭先生混在吹竽队里成功以及失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掌握寓言的寓意,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查资料。

南郭先生很会弄虚作假,钻人家的空子。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齐湣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吹竽。?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说明了什么: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最终总要败露的。

[导入新课]同学们,成语故事大家都知道一些,有谁说说你所知道的成语故事。问题的设置,引出所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和视频,以此创设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入教学主题。

一、揭题解题

1、揭题:滥竽充数

2、教师简介“竽”,课文出处,寓言简介。

二、初读课文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读破句。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学生反馈:指名读,齐读。解释字词。

三、问绕问题,自学课文

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

(1)讨论交流:?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出很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很高的待遇。?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3)下面请看后面两段。在文中找找,后来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齐湣王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地吹。)

(5)小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齐湣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吹竽。?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

四、理解寓意

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读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了?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

五、课后延伸作业

续写故事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篇四

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喜欢的球星。

问:这么多小球迷,那么你们知道球王贝利吗?

请班上的小球迷介绍球王贝利。

贝利,身高1.74米,贝利是他的雅号。他1940年1o月12曰出生在巴西的特雷斯科拉索内斯镇的一个贫寒家庭,小时只能赤脚踢球。13岁时,开始代表当地的包鲁俱乐部少年队踢球,使该队连续三年获包鲁市冠军。这位天才少年引起人们注目,1956年,著名的桑托斯队邀其入队,头一年,即攻入32个球,成为该队最年轻的射手。

1957年,未满17岁的贝利首次入选国家队,并首次参加世界杯赛,他以惊人的技巧驰骋赛场,使足坛惊呼:巴西出现了一位神童!在这位神童的激励下,巴西队愈战愈勇,一一击溃强劲对手,第一次为祖国棒回了世界杯。此后,在贝利统领下,巴西队又夺得1962军第7届和197o年第9届世界杯赛冠军,贝利本人也成为至今世界上唯一一位夺得过三届世界杯冠军的球员。贝利被称为“本世纪最伟大球星”,是世界上第一个3次被评为世界最佳足球运动员的超级球星。多次荣获“世纪十大球员”、“世纪运动员”、“20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等称号。曾入大学深造5年,获心理学、运动医学等学科的学士学位。

20xx年12月,贝利荣获国际足联评出的“本世纪最佳足球运动员”称号。

贝利在1978年挂靴后曾在1995年至1998年任巴西体育部长。1994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友好大使。贝利爱好广泛,1981年开始进入影坛,出演过十几部影片,并导演过一部影片。

师:这么传奇的人物,你们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球王成功的经历。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了解到了贝利的哪些情况?请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生:文章介绍了贝利小时候的故事,并对他的成就做了简要的介绍。

2.出示课件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踢盒箱拣壳诞铲训率

思考:课文写了贝利的什么事?

学生默读,读后用简单的话概括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四、自由朗读课文,合作探究:

1.结合问题默读课文,思考后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读后体会,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充实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在班内谈谈谈自己的体会。

如:从贝利利用一切机会想方设法练习踢球,可以看出他对足球的热爱和执著;从贝利从买不起球到踢教练送的球再到参加球队踢球,可以看出贝利的勤奋和进步等。

学生每交流一处,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进行阅读,再读中再次丰富自己的感受,同时进行阅读指导,通过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三)了解更多关于贝利故事。听下面的小故事,体会其中的包含的哲理。

《下一个球最好》

贝利意味深长地回答:“第一千零一个!”

师: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小结。

人生真悟:

永远不满足,永远不停止前进的步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要放松自己,因为我们应该明白,我们永远是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去迎接你更大地辉煌吧。

四:了解更多体坛精英,感受人格魅力

师:你喜欢哪位体育明星?为什么?

把你搜集到的有关他的感人的事和同学们分享,也可以说说你自己的感受。

学生可以介绍他们辉煌的成就,也可以介绍他们成功经历中的感人故事。并和同学们谈谈在这些人物身上值得赞扬和学习的地方。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篇五

1、认识“痴、抑、纯”3个生字,会写“倦、谱、溢、浸、抑、纯”6个字,掌握“厌倦、曲谱、洋溢、沉浸、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3、学习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重点:默读课文,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体会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难点: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课文重点:2、3、4、5段

读说结合点:说说自己有没有像孔子类似的学习经历。

课文背诵点:第2、3、4、5段任选一段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标出段落序号

2.看拼音、写词语:

yànjuànchéngkěnyángyìchénjìn

()()()()

yìyánglúhuǒchúnqīng

()()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主要内容)

2.从孔子身上你体会到什么?

(设计意图:把握课文顺心和文章主要内容)

1.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知道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收获与质疑)

预习反馈情况及分析:通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看,学生对孔子比较感兴趣,乐于取探讨这方面的知识,了解文章大意方面做得较好,对课文生字、词语能够掌握、理解,对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不是很好。

2、你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孔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他的一个小故事《孔子学琴》(板书:孔子学琴)我想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对他会有更深的了解。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4、学生读文,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讨论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讲述了孔子不仅是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还是一位音乐行家,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但他还不满足,50岁那年还向鲁国著名的音乐家师襄学习弹琴。孔子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

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记叙的。

2、学生先自学,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在交流中感悟文章思想感情]

3、全班汇报,教师点拨,进行朗读指导。

1、孔子学琴共经历了四个层次,由师襄四看孔子弹琴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是学曲谱;二是练技巧;三是领会内容;四是体会作者,最终达到"炉火纯青"。

[与孔子的品质进行比较,这样孔子的精神更突出。]

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1、联系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毕恭毕敬:

炉火纯青:

2、摘抄孔子练琴和师襄听琴

3、补充孔子名言;

学而不厌,

三人行,

知之为知之,,。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练习理解重要的生字词,同时学习孔子的名言,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限时作业完成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从学生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对词语含义掌握较好,孔子练琴和师襄听琴的句子抄写较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板书设计:29孔子学琴

学曲谱学而不厌

练技巧不断进取

领会内容精益求精

体会作者炉火纯青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篇六

1、继续练习借助重点词句朗读(背诵)第一段,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

2、读懂课文从湖面平静到不平静再到平静,写出了捕鱼的全过程。

3、研读课文,从中感受渔人捕鱼的乐趣。

(一)诵读——感受物宁人静。

1、复习引入:又平又静的湖面像一面大镜子,里面映出了哪些美丽的景物?随机点击屏幕出示画面。

2、这是一幅又美又静的画面,请同学们选择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话,读一读体会这种宁静。

3、自由轻读第一段,试着借助重点词句,把第一段背下来。

(二)研读——领悟捕鱼的情趣。

1、辨析“一抹”体会含义。

1)这些列队的士兵在等待一个怎样的命令?

2)“一抹”是什么意思?“抹”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3)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你学得“抹”好在哪里?

4)交流:

——鸬鹚训练有素

——似在鼓励鸬鹚

——怕似惊动鱼群

——渔人享受宁静

2、研读“一抹”领略捕鱼乐趣。

1)研读2—4段,渔人这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

2)交流

——抹出了“粼粼波纹和浪花跳跃”

——抹出了“鱼”

——抹出了“渔人的忙碌”

3)合上课本想象:这一抹还会抹出什么来?

4)表情朗读2-4自然段。

(三)体味——提升静谧意境

1、个别读5、6、7自然段,听了有什么感受?

2、这里为什么用“恢复”?

3、研读:这时的静与原先的静是不是完全一样?这时又是一种的静?

4、你能把这种静读出来吗?

5、课堂。这一节课我们抓住一抹一词,研读了课文,一起享受了渔人的忙碌和喜悦,并读懂了从鸬鹚等待命令到下水再到列队回去,使美丽的湖面由平静到不平静再到平静,而且这种动和静的景象都充满了美的情趣。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