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高中化学无机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无机化合物知识点9篇(通用)

2023年高中化学无机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无机化合物知识点9篇(通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0 18:30:13
2023年高中化学无机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无机化合物知识点9篇(通用)
时间:2023-04-10 18:30:13     小编:zdfb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活动。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高中化学无机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无机化合物知识点篇一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sif4+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高中化学无机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无机化合物知识点篇二

1.属单质的制备

(1)原理:化合态的非金属有正价或负价:

(2)方法:

①分解法:如,2kmno4k2mno4+mno2+o2↑,2h2o22h2o+o2↑;

②置换法:如,zn+h2so4znso4+h2↑,cl2+2nabr2nacl+br2;

③氧化法:如,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④还原法:如,c+h2oco+h2,sio2+2csi+2co↑;

⑤电解法:2nacl+2h2onaoh+h2↑+cl2↑;

2.属氢化物

(1)非金属气态氢化物都为共价化合物,其典型的分子构型有hcl为直线型;h2o为折线型;nh3为三角锥形;ch4为正四面体型。

(2)常温下除水为液体,其他均为气体。

(3)气态氢化物都为无色,大多有刺激性气味(h2s具有臭鸡蛋气味、有剧毒)。

(4)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

(5)nh3易液化,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hcl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

3.属氧化物

(1)除sio2是原子晶体以外,其他非金属氧化物固态时都是分子晶体。

(2)许多非金属低价氧化物有毒,如co、no、no2、so2等,它们不能随便排放到大气中。

(3)非金属最高价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若相应的酸易溶于水,则其氧化物易与水化合;反之亦然,如硅酸不溶于水,所以sio2不与水反应。

(4)不成盐氧化物(如co、no)不溶于水,不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高中化学无机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无机化合物知识点篇三

1.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非金属元素有16种。除h位于左上方的ia外,其余非金属都位于周期表的右上方,都属于主族元素。

非金属元素大多有可变化合价,如c:-4、+2、+4;s:-2、+4、+6;n:-3、+1、+2、+3、+4、+5;cl:-1、+1、+3、+5、+7。

2.化学性质

非金属单质:强氧化性f2、o2、cl2、br2;氧化性为主n2、s;还原性为主h2、c、si、p。

(1)与金属反应(表现氧化性)

o2与金属钠反应常温生成na2o、燃烧生成na2o2;o2与铁反应点燃生成fe3o4。

cl2、br2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卤化物。

s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

n2与金属mg反应生成mg3n2。

(2)与水反应

氧化性:2f2+2h2o4hf+o2

还原性:c+h2oco+h2

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x2+h2ohx+hxo(x为cl、l、br)

(3)与盐反应(表现氧化性)

cl2+2ki2kcl+i2

3cl2+2febr22fecl3+2br2 2na2so3+o22na2so4

(4)与碱反应

即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x2+2oh-x-+xo-+h2o(x为cl、l、br)

3s+6oh-2s2-++3h2o

(5)与酸反应

氧化性:cl2+h2so3+h2o2hcl+h2so4

还原性:c+2h2so4(浓)co2↑+2so2+2h2o

s+6hno3h2so4+6no2↑+2h2o

(6)与氧化物反应

氧化性:2co+o22co2

还原性:2c+sio2si+2co↑,h2+cuocu+h2o

猜你喜欢:

1.高中化学必背的知识点汇总

2.高中化学重要的知识点框架

3.最全的高一化学知识要点归纳

4.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5.高中化学选修5重要的知识点

6.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无机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无机化合物知识点篇四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闭合回路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高中化学无机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无机化合物知识点篇五

知识点概述

本知识点包含了几种比较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对比和反应条件

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要点诠释:钠的重要氧化物有两种,其中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过氧化钠性质较为独特。它们的性质对比如下:

化学式na2o(氧化钠)na2o2(过氧化钠)

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

生成条件钠与氧气不加热时反应生成

4na+o2==2na2o

钠与氧气加热时生成

2na+o2na2o2

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与盐酸反应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实验:把水滴入盛有少量的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中,检验生成的气体。

实验现象:滴入水后有大量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外壁发热;向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发红,振荡试管溶液又褪为无色。

说明:过氧化钠的水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将酚酞氧化变质而使溶液褪为无色。

知识点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要点诠释:碳酸钠是一种正盐,碳酸氢钠是一种酸式盐,它们有许多相似的性质,也有许多不同的性质,它们的性质可对比如下:

化学式

na2co3碳酸钠

nahco3 碳酸氢钠

颜色状态白色粉末白色细小晶体

溶解性易溶易溶(比碳酸钠小)

热稳定性稳定,受热不分解

2nahco3na2co3+co2↑+h2o

与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与naoh反应

不反应

nahco3+naoh==na2co3+h2o

与bacl2反应

na2co3+bacl2==baco3↓+2nacl

不反应

与co2的反应

na2co3+co2+h2o==2nahco3

不反应

与ca(oh)2的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2nahco3+ca(oh)2== na2co3+2h2o+caco3↓

相互转化

说明:

1.碳酸钠、碳酸氢钠溶于水的探究

操作步骤 1 g na2co3 1 g nahco3

观察外观 白色粉末 细小白色晶体

加几滴水 加水结块变成晶体,放热 加水部分溶解,感受不到热量变化

加10 ml水,用力振荡 溶解 仍有少量固体不溶解

加1~2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较深) 溶液变浅红色

原因(可查资料) na2co3+h2odnahco3+naoh nahco3+h2odh2co3+naoh

初步结论 加水先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水溶液碱性比nahco3溶液强 加水部分溶解,水溶液碱性比na2co3溶液弱

2co3、nahco3热稳定性的探究

现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论

na2co3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 受热不分解

nahco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nahco3na2co3+co2↑+h2o

ca(oh)2+co2==caco3↓+h2o 受热易分解

3.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空气里容易逐渐失去结晶水变成碳酸钠粉末,此种现象称为风化。

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开始时无气体放出,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hcl==nahco3+nacl;继续滴加会产生气体,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2o。

总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 2nacl+co2↑+h2o。

如果盐酸中逐滴滴加na2co3溶液,则一开始就会产生气体,

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由此可知,我们可利用两个过程现象的不同区别na2co3溶液和盐酸。

2co3溶液与cacl2、bacl2、ca(no3)2、ba(no3)2等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而nahco3溶液与它们则不会产生白色沉淀。利用此现象可区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6.利用na2co3溶液与ca(oh)2溶液的反应可制取naoh溶液。

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溶解度会大大减小,所以可利用排饱和nahco3溶液的方法收集co2,也可利用饱和nahco3洗涤co2中的酸性气体杂质。

8.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会析出白色晶体nahco3。其原因有三个:①na2co3转变为nahco3后,溶质质量增加了;②反应过程中有水消耗;③nahco3溶解度比碳酸钠的溶解度小。

3溶液与ca(oh)2或ba(oh)2溶液混合时,会因相对量的大小不同,其产物也不同。例如少量的nahco3与大量的ca(oh)2的反应为:nahco3+ca(oh)2==caco3↓+naoh+h2o;大量nahco3与少量ca(oh)2的反应为: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书写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时应特别注意。

知识点三:焰色反应

要点诠释: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其火焰会呈现特殊的颜色,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它表现的是某种金属元素的性质,借此可检验某些金属元素。

操作步骤:

(1)干烧:把焊在玻璃棒上的铂丝(或用光洁无锈的铁丝)放在酒精灯外焰里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为止。

(2)蘸烧:用铂丝(或铁丝)蘸取na2co3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3)洗烧:将铂丝(或铁丝)用盐酸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

(4)蘸烧:用铂丝(或铁丝)蘸取k2co3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说明:

①火源最好用喷灯、煤气灯,因其火焰焰色更浅。而酒精灯火焰往往略带黄色。

②焰色反应前,应将铂丝(或铁丝)灼烧到无色。也可先用盐酸清洗,再灼烧到无色。

③做钾的焰色反应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进行观察,以吸收黄色,排除钠盐的干扰。

实验现象(焰色反应的焰色):钠——黄色;钾——紫色;钙——砖红色;锶——洋红色;铜——绿色;锂——红色;钡——黄绿色。

知识点四:氧化铝和氢氧化铝

要点诠释:氧化铝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氢氧化铝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

1.氧化铝:白色难溶,熔点很高的物质。

(1)由于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够有效地保护内层金属铝。

(2)氧化铝是工业冶炼金属铝的原料。

(3)氧化铝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它可以用来制造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仪器等。

(4)氧化铝能溶于强酸和强碱溶液中。

al2o3+6h+==2al3++3h2o al2o3+2oh-==2alo2-+h2o

这种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两性氧化物。

(5)实验室中可用加热氢氧化铝使其分解得到氧化铝:2al(oh)3al2o3+3h2o

工业上可通过分离提纯自然界中存在的铝土矿得到氧化铝。

2.氢氧化铝:白色难溶的物质。

实验:

(1)在试管里加入10 ml 0.5 mol·l-1 al2(so4)3溶液,滴加氨水,振荡,观察沉淀的生成。

现象:溶液中产生白色胶状难溶物质,继续滴加氨水至过量,白色沉淀不溶解。

实验室中常用此种方法制取氢氧化铝,反应方程式为: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

(2)将(1)得到的混合物分成三份,其中一份中滴加一滴墨水,观察现象。

现象:胶状al(oh)3能吸附色素,一段时间后溶液又变澄清。它还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

(3)在剩余的两份中,分别滴加2 mol·l-1盐酸、2 mol·l-1 naoh溶液,边滴边振荡。

现象:两支试管都由浑浊变澄清。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2-+2h2o

象这种既能跟强酸反应,又能跟强碱反应的氢氧化物,称为两性氢氧化物。

说明:

(1)在溶液中得到的白色胶状氢氧化铝具有凝聚水中悬浮物,吸附色素的能力。利用明矾净水就是利用溶液中al3+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铝,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形成沉淀。

(2)由于氢氧化铝能溶于强碱,不能溶于弱碱,所以实验室中利用铝盐与碱反应制取氢氧化铝时,使用氨水比使用naoh溶液更好。

(3)al(oh)3是医用胃药中的一种,它的碱性不强,可以中和过多的胃酸而不至于对胃壁产生强烈的刺激或腐蚀作用。

(4)向alcl3的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其现象为:产生白色胶状沉淀,沉淀量不断增多至最大,而后逐渐溶解至完全消失。具体分析可表示如下:

当时,发生反应:al3++3oh-==al(oh)3↓;

当时,有部分al(oh)3被碱溶解,即al(oh)3+oh-==alo2-+2h2o;

当时,沉淀全部溶解,全过程方程式可表示为:al3++4oh-==alo2-+2h2o。

此过程用图象表示为

知识点五:铁的氧化物

要点诠释:铁的氧化物有3种: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其性质可对比如下:

化学式

feo氧化亚铁

fe2o3氧化铁

fe3o4四氧化三铁

铁的化合价

+2+3+2 +3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红色粉末黑色晶体

溶解性不溶不溶不溶

稳定性

空气中加热变成fe3o4

稳定稳定

与盐酸反应

feo+2h+==fe2++h2o

fe2o3+6h+==2fe3++3h2o

fe3o4+8h+== 2fe3++fe2++4h2o

高温还原

feo+cofe+co2

fe2o3+2alal2o3+2fe

3fe3o4+8al9fe+4al2o3

用途

炼铁原料

炼铁原料、红色油漆和涂料

炼铁原料

工业上冶炼金属铁时,往往在高温下用co还原铁的氧化物,可表示如下:

fe2o3+3co2fe+3co2

高中化学无机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无机化合物知识点篇六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甲基橙<3.1红色>4.4黄色

酚酞<8.0无色>10.0红色

石蕊<5.1红色>8.0蓝色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

au3+ >ag+>hg2+>cu2+ >pb2+ >fa2+ >zn2+>h+ >al3+>mg2+ >na+>ca2+ >k+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

s2- >i->br–>cl- >oh- >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

3co32- + 2al3+ + 3h2o= 2al(oh)3↓+ 3co2↑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

(2)配平。

例:电解kcl溶液:2kcl +2h2o == h2↑+ cl2↑+ 2koh 配平:2kcl + 2h2o == h2↑+ cl2↑+ 2koh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

(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

(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

(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 2pbso4 +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pbso4 pbo2 +2e- →pbso4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应为:

负极:pb + so42--2e- = pbso4

正极:pbo2 + 4h+ + so42-+2e- = pbso4 + 2h2o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为:

阴极:pbso4 +2e- =pb + so42-

阳极:pbso4 + 2h2o -2e- = pbo2+ 4h+ + so42-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

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

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

(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

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si、sic 、sio2和金刚石。

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金刚石> sic >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

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2、氧化性:

mno4- >cl2 >br2>fe3+ >i2 >s=4(+4价的s)

例:i2 +so2 + h2o= h2so4 + 2hi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nh3 、hf、ch3ch2oh。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6、离子是否共存: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

(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

(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 等];

(5)是否发生双水解。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8.9℃),;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最大(常见)是pt。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甲酸>苯甲酸>乙酸>碳酸>苯酚>hco3-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2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是加成褪色、苯酚是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2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hcho ——4ag↓+ h2co3

反应式为:hcho +4[ag(nh3)2]oh = (nh4)2co3+ 4ag↓+ 6nh3↑+ 2h2o

26、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常见的胶体:

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27、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28、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29、在室温(20℃)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30、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31、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32、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高中化学无机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无机化合物知识点篇七

1、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命题角度为是否违反电荷守恒定律。

2、na的保存:放于煤油中而不能放于水中,也不能放于汽油中;实验完毕后,要放回原瓶,不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

3、na失火的处理:不能用水灭火,必须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4、na的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易作为推断题的推破口。注意做钾的焰色反应实验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避免钠黄光的干扰。

5、na与熔融氯化钾反应的原理:因钾的沸点比钠低,钾蒸气从体系中脱离出来,导致平衡能向正反应移动。【na+kcl(熔融)=nacl+k】

1、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2、溶解时放热:涉及到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将浓氨水滴加到氢氧化钠固体上,其反应原理为:一是naoh溶解放出大量的热,促进了氨水的分解,二是提供的大量的oh—,使平衡朝着生成nh3的方向移动。与之相似的还有:将浓氨水或铵盐滴加到生石灰上。涉及到的方程式为nh4++oh— nh3?h2o nh3↑h2o。

3、与co2的反应:主要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co2少量和过量时,产物不同)。

4、潮解:与之相同的还有cacl2、mgcl2、

1、非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因其与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外,还有氧气生成,化学方程式为:2na2o2+4hcl=4nacl+2h2o+o2↑。

2、过氧化钠中微粒的组成:1mol过氧化钠中所含有离子的数目为3na,或说它们的微粒个数之比为2:1,命题角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3、过氧化钠与水、co2的反应:一是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二是考查电子转移的数目(以氧气的量为依据)。

4、强氧化性:加入过氧化钠后溶液离子共存的问题;过氧化钠与so2反应产物实验探究。

高中化学无机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无机化合物知识点篇八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高中化学无机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无机化合物知识点篇九

溶液的酸、碱性可用氢离子浓度(记作[h+])表示,但稀溶液中[h+]少,计算不便。因此,化学上采用氢离子浓度([h+])的负对数来表示,叫做ph,即ph=-lg[h+]。ph的范围通常在0―14 之间。

ph=0 表示酸度较强

ph=7 表示溶液呈中性

ph<7 表示溶液呈酸性

ph>7 表示溶液呈碱性

ph 与[h+]的关系是:

ph越小,[h+]越大,酸的强度也越高;

ph越大,[h+]越小,酸的强度也越低。

ph减小一个单位,相当于[h+]增大10 倍;ph增大一个单位,相当于[h+]减小至原来的1/10。

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即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这样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要精确地测定溶液的ph,可以采用测量ph的仪器(参看酸碱指示剂、ph试纸的使用)。

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

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x10-26千克,则(1.993x10-26)/12=1.667x10-27千克。然后再把其它某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与这个数相比后所得的结果,这个结果的数值就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求法为:(2.657x10-26)/(1.667x10-27)≈16,即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其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按相同的方法计算的。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般为其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它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其所占的原子百分率计算而得的平均值,计算方法为,a=a1·a1%+a2·a2%+......+an·an%,(a是相对原子质量,a1,a2......是该元素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1%,a2%......是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率)。例如,氯元素有2种同位素,为氯-35和氯-37,含量分别为75%和25%,则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x75%+37x25%=35.5.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h2o,高锰酸钾kclo3、五水硫酸铜cuso4? 5h2o 等都是化合物。

化合物是元素以化合态存在的具体形式。它具有固定的组成,即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种类、质量比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均是固定不变的。由于化合物的组成固定,所以可以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它的组成,这就是化学式(或分子式)。就水来说,从宏观上看,纯净的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从微观看,水是由同一种分子――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由于水的组成固定不变,所以可以用分子式h2o来表示水的组成。

化合物种类繁多,有的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如氯化钠 nacl、硫酸铵(nh4)2so4 等;有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如氨气nh3、甲烷ch4、五氧化二磷p2o5、二硫化碳cs2等;有的化合物由原子构成,如二氧化硅sio2、碳化硅sic等。化合物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不含碳的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除 co、co2、h2co3和碳酸盐等)两大类。按化学性质的不同,可以把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类、碱类和盐类(参看单质、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等)。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根据已知化学式和相对原子质量,可计算出化学式量,例如,氯酸钾的化学式为kclo3,k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098、cl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3、o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999,kclo3的式量:39.098×1+35.453×1+15.999×3=122.548。cuso4?5h2o 的式量应该是cuso4与5h2o的式量的和,不要把式中的“?”误为“×”而错算为cuso4与5h2o的式量的乘积,cuso4?5h2o的式量=63.546×1+32.066×1+15.999×4+5(1.008×2+15.999×1)=249.683。和相对原子质量一样,化学式量也是相对比值,没有单位。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加热kclo3,可以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表明kclo3受热达较高温度时,能够放出o2。因此kclo3具有受热分解产生o2的化学性质。

应该注意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如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能够燃烧是它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它的结构决定,而物质的结构又可以通过它的化学性质反映出来。物质的用途由它的性质决定。

用化学式或分子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又叫化学反应式,简称反应式。

化学方程式表示客观存在着的化学反应,所以不能任意编造,并且化学方程式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不符合以上两点的化学方程式就是错误的,例如:

2na+cuso4=na2so4+cu

此反应客观上不存在

mg+o2=mgo2

化学式mgo2不正确

fe2o3+co=2fe+2co2↑

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不相等(配平有错误),反应物中有气体co,生成物的co2气体不应标“↑”。

欲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切实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例如:

表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②每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③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18:2×2 :32

即每36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在化学方程式各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系数,使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这个过程叫做化学方程式配平。

配平的化学方程式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正确表现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化学计算提供准确的关系式、关系量。配平方法有多种:

(1)观察法。观察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找出比较复杂的一种,推求其它化学式的系数。如:

fe2(so4)3+naoh―fe(oh)3+na2so4

fe2(so4)3所含原子数最多、最复杂,其中三个so4进入na2so4,每个na2so4含有一个so4,所以na2so4 系数为3;2 个铁原子fe 需进入2 个fe(oh)3,所以fe(oh)3系数为2,这样就得到:

fe2(so4)3+naoh―2fe(oh)3+3na2so4

接下去确定naoh 的系数,2fe(oh)3中有6个oh,3na2so4中有6 个na,所以在naoh 前填上系数6,得到:

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

最后把“―”改成“=”,标明fe(oh)3↓。

(2)单数变双数法。如:

c2h2+o2―co2+h2o

首先找出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并且一边为单数,另一边为双数的原子(氧原子)。由于氧分子是双原子分子o2,生成物里氧原子总数必然是双数,所以h2o的系数应该是2(系数应该是最简正整数比),如下式中①所示:

由于2h2o中氢原子个数是c2h2的2倍,所以c2h2系数为2,如下式中②所示:

又由于2c2h2中碳原子个数为co2的4倍,所以co2系数为4,如下式中③所示:

最后配单质o2的系数,由于生成物里所含氧原子总数为10,所以反应物o2的系数是5,如下式中④所示:

核算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已经相等,把反应条件,等号、状态符号↑填齐,化学方程式已配平。

(3)求最小公倍数法例如:

kclo3―kcl+o2

式中k、cl、o 各出现一次,只有氧原子数两边不等,左边3个,右边2个,所以应从氧原子入手来开始配平。由于3 和2 的最小公倍数是6,6 与kclo3中氧原子个数3 之比为2,所以kclo3系数应为2。又由于6 跟o2的氧原子个数2 之比为3,所以o2系数应为3。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