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人员信息化管理8篇(大全)

最新人员信息化管理8篇(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0 16:36:47
最新人员信息化管理8篇(大全)
时间:2023-04-10 16:36:47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人员信息化管理篇一

《税收征管法》明确规定,国家有计划地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装备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其它管理机关的信息共享制度。由此,税务信息化建设被提升到了法律的层次。

现阶段,税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一个平台”是指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两级处理”是指依托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逐步实现数据信息在总局和省局集中处理;“三个覆盖”是指应用内容逐步覆盖所有税种,覆盖所有工作环节,覆盖国、地税局,并与有关部门联网;“四个系统”是指通过业务的重组、优化和规范,逐步形成一个以征管业务为主,包括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和决策支持在内的四大子系统的应用软件。

作为税务信息化建设“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份,税务稽查信息化经历了从模拟手工操作的电子化阶段到目前涵盖税务稽查全面管理的信息化阶段。

稽查信息化管理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上的提高和统一,是实施稽查信息化管理的前提。

1、首先要认清稽查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迫切性。

行变革。要提高稽查的管理水平,就必须借助先进的信息和通讯技术。

2、其次要认清稽查信息化管理的目的。

稽查信息化管理就是实行税收管理集约化,所谓集约化就是合理的配置资源,形成精细的有效的专业分工,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以最小投入求得最大产出。而稽查引入集约化管理的概念,目的是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简洁、高效的税务稽查管理方式,加快税务稽查专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3、最后要认清稽查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1)规范稽查业务流程,减少了稽查执法的随意性。稽查案件利用税务稽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稽查各环节业务都在系统中有记录,任何业务操作都留下痕迹,各项稽查业务采取流水化的作业方式,记载、保存每项稽查业务处理的全过程,各岗位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各岗位职责一目了然,杜绝了以前案件手工处理时执法随意、人为控制的不规范行为。任何人要更改计算机中的内容,必须经多个人、多个岗位共同实施才能生效,加强了稽查内部制约机制。

考核和规范税收执法程序,确保稽查执法权的正确行使。稽查数据信息在系统中高度集中,与征收、管理、会统等其他信息共享,各种稽查报表和分类数据信息自动生成。上级机关、权限人员可随时查询基层稽查一线的案件信息资料,基层各单位也可及时查询有关案件信息资料,掌握案件信息,监控案件处理进度。

(3)有利于降低税务稽查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当前,税务稽查工作中一个突出的矛盾是纳税人数多,稽查力量若,税务稽查重点打击的效果不理想。如何提高税务稽查效率和质量,是当前税收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内容。税务稽查信息化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在“大集中”的海量数据基础之上,使稽查选案到稽查实施、案件审理、案件执行环节等各个环节中能够结构化的工作内容可以运用计算机完成,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力,提高税务稽查效率和准确性,更好地发挥稽查的职能作用。

二、信息的管理和应用,是实施稽查信息化管理的基础。稽查信息化管理不同于其它信息化管理,它的着眼点应放在如何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如何对数据的解读与共享,建立科学的稽查信息化管理的模式。稽查管理的各个主要环节都应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的作用不仅限于收集、存储、处理数据,还应参与业务流程的控制。将稽查中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1、选案环节。一是建立计算机选案系统。人工选案的主观性、片面性等弊端,造成了人为因素对选案的干扰,在征管手段不断完善 的今天,必须强化计算机选案在整个稽查工作中的作用,改变目前虽有计算机辅助,但实质仍然为人工的选案局面,建立以计算机选案为主、人工选案为辅的科学选案体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建立税务稽查选案信息系统,将征收、管理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通过归纳分类、分析对比、排列组合,列出重点稽查对象。二是建立税收监管系统。依托大系统提供的各种数据,对案源实施有效的监控。将企业的税负率、成本利润率、存货周转率、购销比率、销售利税率、毛利率、销售收入变化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速动比率等财务数据和各类资料报表以及经营情况,尤其是重点行业,异常申报企业,重点税源户的纳税申报资料输入该信息系统,纳入计算机的管理范围,从而科学地挑选税务稽查对象。三是建立纳税评估系统。依据内部交换和外部获取的信息及计算机录入的数据,通过对比,为确定稽查对象提供准确的依据。

检查工作会有很大帮助。

3、审理环节。审理环节是对稽查环节的一个监控。一是要建立一个政策法规库,便于对新的税收政策的掌握。二是通过稽查信息系统了解稽查环节的整个过程,并对稽查过程进行分析,并给出结论,即我们所说的审理报告。

4、执行环节。有些人认为执行环节与信息技术无关,只是将处罚决定书上的税款和罚款执行入库即可。其实不然,在执行过程中,提高对外部信息的获取能力,对执行税收保全、强制执行是有很大作用的。在稽查执行部门建立一套对企业开户银行(即电子钱包)进行监控的系统,在税务机关通过网络即可以看到钱包中的某些信息,而在经过电子签章与认证之后,执行部门有权力从钱包中“取钱”。从而提高了稽查查补税款的入库率。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可以深入到稽查的各个环节,如果能有效的利用,将大大地提高稽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使稽查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有一个质的飞跃。

三、管理制度的变革,是稽查信息化管理的决定因素。提高稽查信息化管理水平,取决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稽查信息化管理不仅是一次技术的革命,也是一次稽查管理制度的变革。

构建严密的岗位职责体系,稽查管理制度变革的主要内容。随着信息技术在稽查中的广泛应用,稽查管理中各项业务通过计算机实行全方位的监控。这种新的工作方式,要求建立不同于传统手工的模式,实现人机和谐,运转顺畅、工作高效。(1)人机对应。信息技术应用于稽查管理后,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环节都通过计算机设计成一个个软件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有相应的岗位职责和管理权限,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每一项操作都由专人来完成。实现人机对应。(2)合理衔接。稽查管理是由选案、稽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在运行过程中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岗位衔接和协同体系,既要重视稽查各个岗位之间的衔接,又不能忽视人与人之间的衔接;既要规范业务操作,又要尽可能地优化人员配置。(3)以机制人。实施稽查信息化管理后,稽查的各个环节都通过计算机操作来实现,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操作口令和管理权限,因此每一项业务操作都将被计算机自动记录和保存,并可以随时查询和核实。这样,不仅便于检查和考评,而且能增强对干部执法的约束力,促进稽查行为的透明化、规范化,进而可以有效杜绝人管人的旧机制下容易发生的“暗箱操作”、滥用职权等执法不规范的问题。

四、人员素质的提高,是稽查信息化管理的保障。

情况,能按稽查底稿要求完成各种稽查文书的填写,能计算评估所查企业的资金状态和纳税情况。

要达到“五会”、“五能”,必须加大计算机培训力度。为进一步提高稽查干部计算机操作的整体水平,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领导干部要树立信心,以身作则,带头学习。二是要克服依赖性,培养独立性。各级领导对要求应该由自己完成的工作,不要交给普通工作人员;应该是普通人员的工作,不要推给计算机管理员。三是树立主动认知观念。以往我们培训计算机,往往以应用软件的操作方法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启蒙教育阶段效果比较合理,但如果深入下去是不行的。计算机的应用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信息,我们应培养干部自觉收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掌握一定的信息处理方法,并通过实际工作任务的设计,组织和实施培养他们自主认知的兴趣和实践能力,以达到对各类计算机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将计算机的知识和业务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计算机在稽查管理中得到充分利用。四是要高度重视检查技术和战术的研究和演练。充分借助网络这一虚拟的空间,将一些典型案例用虚拟的手法设置出来。让稽查人员由稽查信息平台主页进入“虚拟被查企业”,并通过分别扮演“检查人员”和“被查人员”的不同角色,来体验网上“偷税”与“查偷税”、“避税”与“反避税”的模拟实战和“对抗演练”,以培养锻炼检查人员的机智、敏捷、果敢、善辨和快速反应能力,不断丰富和积累经验,逐步优化素质,以适应新形势对稽查工作的发展要求。

人员信息化管理篇二

为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各环节的动态监管体系,促进全区国有资产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根据财政部《关于正式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及省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通过建立全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开展资产清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处置规章制度,逐步实现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

(一)以信息化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精细化。建立全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开展资产清查,掌握全区资产总量和分布情况。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控制和预警功能,加强对资产收益的跟踪监控,实现动态监管。

(二)以市场化运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依托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存量资产使用效益分析,加大对全区国有资产的统筹调控力度,避免国有资产低效运转和闲置浪费。严格规范资产出租、出借操作程序,通过市场化运作,努力实现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

(三)通过规范处置流程防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细则,明确界定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和程序要求,通过规范操作,从制度上堵塞漏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一)采购培训阶段(20xx年1月31日前)。主要任务是招标采购动态管理硬、软件,组织软件操作培训,完成单位端软件的安装试运行。

1、招标采购动态管理硬、软件。区财政局(国资办)要在充分整合现有软硬件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本区资产管理实际,按照保证系统实施工作需要和节约使用的原则,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选择软件公司提供服务,购置动态管理硬、软件。

2、开展软件操作培训。全区各行政事业单位要明确一名具备履责能力的国有资产专管员。由区财政局(国资办)统一组织,软件供应商协助,分批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软件的业务培训,并举行业务能力测试(培训时间另行通知)。测试不合格者要继续参加培训并重新进行测试。对经两次测试仍不合格的,单位要重新选定国有资产专管员。

3、资产管理软件安装试运行。由软件供应商协助各单位进行信息化管理软件单位端的安装和试运行工作。在软件安装试运行阶段,各单位要积极配合软件供应商做好系统导入的各项工作,为数据录入做好充分准备。

(二)组织动员和数据录入阶段(20xx年2月1日—4月30日)。

1、在召开动员大会前期,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和资产管理规范性文件,明确工作要求和考评方式等。

2、召开动员大会。明确全区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工作具体要求和单位需要配合的具体事宜。

3、数据录入和上报。各单位要在3月31日前将国有资产数据按要求录入系统,并通过网络上报的方式将资产信息上传到区财政局(国资办)。

4、数据汇总。区财政局(国资办)要对各单位上报数据严格审核,认真把关,于4月30日前将汇总数据上报市财政局。

(三)资产清查和整理阶段(20xx年5月1日—8月31日)。

1、出台《xx区国有资产管理处置实施细则》。

2、各单位要在前期录入资产数据的基础上,完成对现有资产的全面清查,对帐实不符的由本单位自行履行报批手续。区政府从区财政局(国资办)、区监察、审计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清资小组对各单位清查和数据录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各部门、各单位对此次清查结果必须进行不少于一周时间的内部公示。举报电话:(区财政局、国资办);(区监察局);(区审计局)。

3、资产整理。各单位在资产清查结束后,要对闲置资产和低效运转资产逐步进行清理,并分类提出处理意见,按照相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区财政局(国资办)要根据各单位资产现状,加大对各单位国有资产的统筹调剂工作力度,最终实现各单位账面资产均为有效存量。同时要使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为审核各单位下年资产预算指标做准备。

(四)总结考评阶段(20xx年9月)

区财政局(国资办)对各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全面总结区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工作成效,提出全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新思路。

推进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工作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节约行政运行成本的重要举措,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本次信息化管理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全区各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同时各单位须明确一名具有履责能力的国有资产专管员,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由财政部门进行业务指导。

(二)各单位在开展资产清查、数据录入等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据实进行,不得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三)各单位要认真按照各阶段工作要求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任务。推进过程中,区财政局(国资办)要不定期对各单位推进情况进行检查。各单位信息化管理工作推进情况将作为下年预算编制以及本单位年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重要依据。

人员信息化管理篇三

一、学校的计算机要指定专人管理,负责人要管理好计算机,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并负责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相关软硬件的'安装、管理。负责人要服从学校微机网络小组的管理。

二、为了保障文件、数据的安全性与保密性,不得随意更改计算机系统的设置,以保障信息正常交流。

三、教职工和学生要正确使用和操作计算机,以免因操作不当而损坏机器。不会使用者,要向其他会使用的同事和信息技术任课教师请教,不得盲目操作。使用发现故障或损坏,要及时报告给该计算机的负责人,负责人要查明情况,及时处理,不能处理得应报告给学校。

四、学校的计算机是为办公和学习而设,教师可以在网上备课、查阅资料、打印资料等;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严禁访问不健康的网站,禁止玩游戏和观看影碟,发现一次对相关人员处以警告。

五、教职工和学生要爱护机器,保持室内清洁,及时擦好电脑桌,清除灰尘。电脑桌禁放化学药品、水瓶、水杯,禁止使用计算机时吃食物。特别注意防尘。避免阳光直射计算机,如遇强雷雨天气禁止使用计算机。

六、各使用计算机的部门,下班前要关好窗,锁好门,以防被盗。

七、计算机的负责人应及时对重要数据作好备份并作好标识。

八、计算机的负责人应定期用杀毒软件对磁盘作例行检查,并用系统工具整理硬盘。

九、计算机出现软硬件故障,必须及时向负责人报告,由专人维修,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动手维修,否则,造成不良后果,按其损失照价赔偿。

十、严禁使用外来磁盘,如一定要使用,必须先杀毒,再使用。未经学校批准,计算机禁止外借和外来人员使用。

人员信息化管理篇四

学校电教设备是学校贵重财产,是实现教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为了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切实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此特制定如下制度。

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制度

学校教育信息化设施的配备目的是为教育教学服务,任何人不得挪作私人用途。本制度规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有电脑及其外设、投影仪、打印机、扫描仪、视频展示台、中控台、扩音器、录音机、影碟机、电视机、网络系统、语音教学系统、广播系统及其它电子教学设施。

一、班主任为各班教室内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主要责任人,有权利和责任监督每位科任教师正确使用和维护好本班的各种电教设备;各副班主任、科任教师配合班主任共同管理各班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二、各功能室、实验室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责任人为该室管理人,对该室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负责管理责任。

三、每位教职员工有责任维护电脑的稳定和整洁,不得随意安装和删除电脑中的文件及程序。不得随意使用由他人管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四、各室主要责任人负责保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钥匙和密码,离职换岗者需在办理手续时移交钥匙和密码。

五、严禁私自拆卸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得随意换机。

六、学校信息化管理负责人为全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主管和主要维护人;其可以授权有较强业务能力的教师自行维护信息化基础设施,但管理和维护责任不变。

七、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人为损坏赔偿责任由使用人承担,丢失赔偿责任由视具体情况由相关人员承担;赔偿比例根据责任大小分配;责任的划分由学校教育化管理中心负责人与学校主管行政调查研究后确定。

八、所有教职员工在使用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过程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在不熟练的情况下操作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基础设施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报修。

九、除学生网络机房和学生电子阅览室的电脑课外,学生不得使用学校信息化其它基础设施,必要时在教师现场指导的情况下,学生才能使用其它基础设施。

十、电脑的主要用途是查阅教育教学资料、制作和播放教学课件,不得用电脑播放用于个人娱乐的歌曲和影片,不得用电脑上网聊天、玩游戏,不得上不良网站。不得在电脑中随意安装与办公无关的软件,个人资料保存需定期备份到其它电脑或存储器。

十一、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要定期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检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十二、下班时一定要安全关闭信息化基础设施,拉下场室的电源总闸。

十三、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每学期组织一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考评,根据考评结果进行奖惩。

学校办公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

一、学校根据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将计算机配发给相关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二、办公室计算机实行专人管理、专人负责,使用者要妥善保管和维护好办公设备,设备丢失或人为损坏,使用者要负相应责任。

三、办公室计算机定人使用,办公室内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使用他人电脑、偷看他人资料;因教学任务的变更,办公室需要搬动,基本上坚持“机随人走”,特殊原因要报学校批准。

四、不得在办公室利用计算机上网聊天,玩打牌、下棋等游戏或浏览反动、黄色站点。

五、使用完毕后要按照正常的关机方法关机,不得强行关闭电源。

六、办公室内不得随意调换计算机的某些部件,如鼠标、键盘等。

七、机箱后有封条,使用教师不得擅自拆开机箱,如机器出现故障或需要添加新硬件,须向学校信息化管理专人报告。

八、学生一律不准进入办公室使用电脑,特殊原因需使用电脑,教师必须在场指导。

九、办公室电脑需定期清洁,做到通风透气,防水防潮,以防主机、显示器设备损坏。

十、离开办公室要关好门窗,断开计算机电源,注意防火防盗。

学校网络中心管理制度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明确指定学校网络中心安全管理负责人。

二、网络中心机房是校园网的网络中枢,也是校园网的管理中心,为确保校园网的正常运转,切实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由学校网络管理员专人负责,严格管理网络机房钥匙,未经允许,非网络管理人员不得私自进入网络中心机房。

三、网络中心机房内设备、设施应建立完善的清单档案,设备的使用及设置和软件的安装应由网络管理人员负责,并建立有关文字档案资料。

四、网络中心服务器应配置不间断电源(ups),以确保服务器安全运行,网络管理人员应定时做好中心服务器的上机日志和存档工作,任何人不得删除运行记录的文档,否则追究责任。

五、注意病毒防护,严禁在网络中心机房内玩计算机游戏、下载与工作无关的文档或资料,严禁在服务器上安装与工作无关的软件,确保网络中心服务器的正常运作。

六、做好信息数据的安全保密工作,一旦发现中心服务器有被侵入及恶意攻击的记录,应及时采取措施遏止并向主管领导报告;若发现网上有色情及政治敏感内容,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处理。

境卫生。

八、做好网络中心机房防火、防毒、防潮、防雷击的安全保卫工作,中心机房内温度要保持在路25摄氏度左右,并定期做好安全检查,排除隐患,避免发生事故。

九、网络中心机房内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各类设备、设施实行规范操作,并做好日常维护和保养。发生重大故障和问题应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并作好事故分析,采取积极措施,尽快恢复正常工作。

十、网络中心机房提供ftp数据服务器,定期收集、备份教师的各类文档、图片、课件等相关资源。

十一、网络中心机房服务器的数据应定期异地备份,每周一次,确保数据安全。

十二、网络管理员每天离开学校前必须检查门窗户是否关好,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学校校园网使用与管理制度

一、校园网使用与管理工作实行校、办两级管理,明确教育信息化专干为主要工作负责人,网络信息管理员网络信息的管理工作。

二、学校信息中心统一领导学校校园网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协调事务,对师生使用网络信息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三、学校教育信息化办公室具体协调、管理校内网站和网页信息内容;协助相关部门及时更新、维护校园网主页数据和内容;负责校园网相关信息的审核、编辑、提交和发布;组织各全体教师进行业务学习、交流和培训,并指导其开展工作。

四、网络管理员具体负责各类网上信息的日常管理工作;及时更新本单位网站信息,并对信息资料进行备份、保存和归类整理;负责检查与监管学校网站的信息,按照有关程序要求,及时处理各类有害或错误信息,并配合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五、校园网用户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自己在网络使用中的行为和所提供的信息负责,并有义务向学校教育信息化专干报告任何违反网络信息管理的行为。

六、凡利用校园网发布网页或以网站,须提出书面申请,由所教育信息化专干签字,到学校教育信息化办公室备案,并经主管校领导批准后方可设立。网页或网站要记录必要的用户信息,并在显著的位置提示用户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七、校内网页或网站提供电子公告服务(包括bbs、公共留言板、论坛和聊天室等)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具备相应的管理制度。

八、凡利用校园网以个人名义发布网页或网站,必须事先报经学校教育信息化办公室审核,并经主管校领导批准方可发布,否则,一律删除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九、校园网发布的新闻和信息要及时、准确、真实、可靠。

十、任何人不得利用校园网和设备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非法、黄色等信息。

十一、任何人不得从事下列危害校园网信息安全的活动:

1、未经允许,进入计算机信息网络或者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资源的;

2、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4、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

5、其他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信息安全的。

十二、校园网只是为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提供服务的,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不得进行与以上工作无关的休闲、娱乐服务活动。

十三、为了有效地防范网上非法活动,校园网要统一出口管理、统一用户管理,进出校园网访问信息的所有用户必须使用校园网负责人设立的代理服务器、email服务器。

(一)可向internet公开的;

(二)可向教师公开的;

(三)可向学生公开的;

(四)仅限于个人使用的。

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十六、其它违反本规定的,根据情节给予书面通报、警告、责成书面检查、停机整顿的处理;情节严重的,由学校依据有关规定对当事人给予相应记录处分。

十七、校内其它有关文件、规章如与本规定相冲突,以本规定为

准。

学校网络教室使用管理制度

一、计算机网络教室是学校贵重设备的集中地之一,学校委托信息技术教师专人管理,校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机房,来人必须经过管理员同意方可进入和使用。

二、计算机网络教室严禁吸烟、吐痰、乱扔垃圾,注意保持整洁卫生, 坚持经常清扫室内卫生。

三、每周定期检查机房设备运行状况,定期杀毒,保证设备正常使用。

四、室内不准存放易燃物品,使用电热设备等须注意安全,按章使用,严禁违规操作。消防设施定期检查,摆放于安全、方便之处。

五、上课期间,学生不得下位走动、交换座位、吵闹打架等,应遵守学校纪律。有需要者必须向任课教师或管理员申请、说明。如违反规定造成后果,当事人负全部责任。

六、使用计算机必须遵守计算机的常规操作,如遵守正常的开机和关机顺序等。不得在机房内玩游戏;不得私自在计算机上装、卸软件;不得使用与教学无关的软件和资料。

七、使用计算机时应注意手要保持干燥,不要将带水、带磁性的物品靠近计算机或泼洒在计算机上;不要用硬物(如石头、玻璃、钢笔、圆珠笔等)在计算机、桌椅、键盘等物品上刻画;不要触摸机房内的电线、网线、电源线、显示器屏幕、机箱铁盖板等;不要将各种导体和半导体插入、扔进插座和机箱内。

八、非管理员不得私自拆卸计算机,计算机发生故障应及时报管理员处理。私自拆卸和发生故障不及时报管理员者,如造成不良后果或损失,由当事人负全部责任。

九、机房的钥匙由专人保管,不得随意借他人使用,如造成不良后果或损失由钥匙归属人负全部责任。

十、最后离开机房的教师,必须检查电源是否断开,窗户等设备是否关好,房门必须反锁。

学校普通教室电教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一、普通教室电教设备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主要工具。

二、各班班主任为电教设备的第一责任人,可指定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电教设备管理员,负责电教设备使用的监督(包括:电脑、电视机、录音机、投影仪及相关的线路),并协助教师上好多媒体辅助教学课。

三、对信息化基础设备做到定期清洁,做到通风透气,防水防潮,切忌用湿抹布清洁,以免产生安全事故。

四、所有任课教师应掌握各种电教设备使用方法,使用前应认真

检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备的完好程度,使用时严格按不同设备的操作要求规范操作,时刻注意设备运转情况,如有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处理。

五、未经班级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准擅自拆卸电教设备,不准擅自把电教设备拿出教室外使用。

六、因操作失误造成人为损坏及不良影响者要照章赔偿,学校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七、鼓励广大教师积极运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积极收集教学成果。

八、离开教室要关好门窗,断开总电源,注意防火防盗。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制度

一、学校根据管理要求使用信息管理平台对学校进行管理,做到“校务、政务公开”网络化。

二、学校建设好自己的校园专题网站,建设教师个人或课程专题网站,有互动的教师主页,能够围绕课堂学习实现师生交流,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建设学生跨学科的班级学习型主题网页。

三、学校领导率先使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在全校教师会议上、工作汇报、家长学校等会议上使用自制的演示文稿讲话,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教学。

四、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区各项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竞赛活动。

五、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信息化校本培训,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要求做到有教学设计作品和资源开发成果,定期开展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特色活动。

六、教师应该把计算机当作自己教学、工作甚至生活的工具,使现有设备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每个教师要根据自身水平制订计算机操作提高计划,每个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自制多媒体课件比赛。

七、对幻灯投影机、录像机、录音机、电视机等常规电教器材,应经常性地使用,尽量的在日常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占总课时的50%以上。

八、要求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到学生机房上课,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期必需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课。

九、全体教师的论文、计划、总结、备课、试题等各方面逐步实行电子化管理,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十、积极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的各种教育信息化应用推广活动,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十一、积极为区教育资源提供各种优质教学资源,每学期每位教

师提交的资源数量不少五份。

十二、学校对积极应用信息技术设备的教师给予表彰,并纳入教师考核评比。

学校教育信息化培训制度

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教师,为了帮助教师加深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提升整体应用水平,我校特制定本培训制度。

一、每期均要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水平提高培训,每学期五次以上,并纳入到校本培训当中统一管理。

二、每学期学校开展一次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考核,成绩列入教师期终考核目标管理,并推荐优秀教师外出学习。

三、培训内容和考试内容均由计算机培训教师制定。

四、对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的教师可以申请免普通操作培训,但必须参加每学期的水平检测。

五、教师需经过专门培训合格以后才可使用所在教室的微机、投影仪。

六、教师未经过培训使用电教器材而造成器材损坏,应由教师本人承担经济赔偿。

七、对已通过培训但还是在使用过程造成损坏,学校将具体调查情况,实事求是处理。

教师,应及时培训。

九、学校鼓励教师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每位教师必须拿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相关等级计算机操作证,实行持证上岗。

十、学校鼓励教师参加教育信息化相关知识的自修、自学,对表现突出者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学校电子阅览室使用管理制度

一、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规,为师生提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思想内容健康的音像资料和网络信息资源。指导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阅览网上电子图书等相关资料。

二、设备、音像资料、网络信息资源要按标准化管理,音像资料、各类媒体资源应编目并专柜存放,配备相关设备设施,做好防尘、防潮工作。

三、落实管理责任制,电子阅览室、音像资料要实行专人管理。定期对资料进行更新、维护、清理,建立资料使用、借还登记制度,做到管理有序,手续完备。

四、管理人员要熟悉操作规程,指导师生正确操作使用设备和音像资料,避免人为损坏设备和音像资料。

五、电子阅览室向师生开放时,要有人值班,及时提供服务。

六、经常进行安全检查,保证人员进出通道畅通,空气流通,布线合理,线路和设备不漏电,无火灾隐患。

七、电子图书资料要做好定期更新工作,定期清杀病毒。

八、电子阅览室电脑要定期清洁,做到通风透气,防水防潮,以防主机、显示器等设备损坏。

九、离开电子阅览室要关好门窗,断开计算机电源,注意防火防

盗。

学校电子备课室使用管理制度

一、保持室内整洁和安静,严禁随地吐痰、吸烟、乱扔纸屑和大声喧哗。

二、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为教育和教学工作提供服务。

三、上机时,应遵守操作程序,严格按照制作程序操作,杜绝因违反操作程序造成设备损坏,要追查操作者的责任。

四、严禁任何人私带软盘、光盘、优盘、mp3等进入本室进行操作,特殊情况必须经管理人员做好杀毒处理后方可运行。

五、任何人不准随意删除他人的目录和文件;不准在网上传播或查阅不健康的内容:不准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如:玩游戏、聊天等)。

六、备课室打印机、扫描仪等相关设备不会使用,应向学校信息化管理人员咨询,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向学校信息中心反映。

七、每次操作使用后,应认真作好使用登记,检查各种设备是否完好无损。

八、备课室管理人员为直接责任人,未经管理员的同意,不得擅自打开主机箱,移动任何配件和计算机部件。

九、备课室电脑需定期清洁,做到通风透气,防水防潮,以防主

机、显示器、打印机等设备损坏。

十、离开备课室要关好门窗,断开计算机电源,注意防火防盗。

学校学生网络文明公约

一.自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听从老师的指导和管理,严禁非法操作,自觉爱护机器设备,保持机房的良好环境和卫生。

二.不访问不文明网站,不浏览不健康的信息,不参加聊天室的无聊话题、消极话题和不文明话题。对虚拟世界一些不良文化交流,要有警惕和自我保护意识,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

三.提高自身素质,在网上的人际关系和思想交流中要注意诚恳待人,不要欺诈蒙骗。要注意文明礼貌,不要侮辱、诽谤或嘲弄他人。

四.不浏览或传递有关色情、暴力、凶杀、恐怖、赌博及邪教等危险性内容。

五.不访问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损害国家荣誉的网站。不访问有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网站。

六.不在网络上玩游戏,下载不健康的软件。七.不在服务器和终端设备随意删除或修改系统文件。

八.不用计算机伤害别人,不去剽窃他人的精神产品,不向他人提供带有计算机病毒的软件。

九.增强网络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

十.打击盗版软件,保护知识产权。附:

学校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检查与评价制度

信息技术已成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为了使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为基础教育注入生机和活力,学校特制定本制度。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检查与评价目标从学生、教师和信息技术课程本身这三方面出发,通过检查与评价,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水平不断提高和促进课程不断完善的目标。

二、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的目标。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水平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完善。

三、检查与评价需坚持的原则:全面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公开性原则。

四、采用多元检查与评价方法:答辩评价:要求学生把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完成的任务写成小论文,可以是几个学生为一小组,由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组织答辩。操作评价:对不同年级学生制订不同的信息技术操作内容,评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操作动手能力;评价学生是否掌握操作方法;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档案”评价: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信息技术课“档案”,在这个特别的档案袋中,记录有学生信息技术成果,上信息技术课时对学生的观察所作的记录,学生的自我评价等等。定期展示档案袋内容,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契机,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习惯。

新民市教育信息中心

人员信息化管理篇五

1、总体工作:负责学校信息化的日常工作,负责对全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管理,信息资源的收集、制作、利用、发布的过程、方法和手段,承担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和信息化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2、职能范围:负责计算机网、广播网、电视网、电话网等校园网络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以及计算机、电教、图书馆、阅览室、文印室、广播站和校报等等相关方面的工作。

3、教学任务:承担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贯彻执行本校的教学计划,提高全省信息技术课汇考的通过率。

4、培训任务:搞好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办公软件应用的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信息化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信息化应用技能。

5、校园网建设:负责校园计算机网、广播网、电视网的'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

6、网站建设:负责学校网站的建设、维护和日常更新,做好网上宣传和网上办公。

7、照相录像:承担校内宣传和教学工作的录像和照相任务,学科研究等专题片的制作,硬盘复制、光盘刻录、图片扫描、视频采集等。

8、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的制作与保存。

9、信息采集:负责学校信息资源的收集与采编,建立学校资源库(课件、教案、试题、教学光盘等),发布在学校内部办公网上,为教育教学服务。同时,也为学校领导及其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10、电教服务:准备好各教研组多媒体课堂教学任务所用的电教设备,负责学校各计算机室的上机安排、多媒体教室的使用。

11、维护咨询:负责对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计算机教室、各办公室、广播站、文印室、编辑部等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各班教室的广播和线路,负责为全校师生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12、团队建设:信息中心要逐步选聘、培养优秀人才,形成一支由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计算机硬件维护、软件开发、网站建设、教育教学、电教、管理及服务等各类人才组成的专业队伍,要有很强的业务经验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1、各年级组的计算机,年级组长为该计算机管理责任人,各处室的计算机,处室主任(负责人)为该计算机管理责任人。

2、使用者要妥善保管和维护好办公设备,设备丢失或人为损坏,使用者要负全部责任。

3、不得随意更改计算机设置,尤其是不得更改计算机的ip地址和工作组名等。

4、拆卸计算机外壳,或维修零部件,应在管理责任人的同意下进行。

5、不得随意调换他人计算机的某些部件,如鼠标、键盘等,也不能私自更换好的零部件作其它用途,如遇自己解决不了的故障,请与信息中心联系,由信息中心检查维修。

6、计算机原则上不得安装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软件,严禁教师在上班时间利用年级组、处室计算机打游戏、聊天或做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不相关的事。

7、教师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网络使用方面的法律法规,预防计算机病毒,恪守信息道德,不得利用互联网进行任何违法活动,不允许浏览不健康网站。

8、学生不得使用办公室的计算机,若帮教师进行录入等工作,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9、应保持计算机和电脑桌的清洁,注意防尘,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清洁工作,搞卫生时,抹布要拧干,防止机箱、显示器内进水。

10、使用完毕后要按照正常的关机方法关机,不得强行关闭电源,下班时务必切断插座电源,确保用电安全,关好窗,锁好门,以防被盗。

人员信息化管理篇六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信息化项目管理,规范信息化项目实施流程,确保实现信息化项目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中所称信息化项目是指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及其它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网络、信息安全、信息资源、信息应用系统等新建、扩建或者改建工程项目。

(一)投资估算额小于等于50万元为一般信息化项目;

(二)投资估算额大于50万元小于等于1000万的为大型信息化项目;

(三)投资估算额大于1000万元的为重大信息化项目。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涉及信息化项目管理的有关单位及个人。

第五条运营改善部职责

(一)全面负责信息化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按照信息规划组织项目预算提报以及项目立项工作。

(三)按立项通知书要求开展专业工作,负责编制招标技术文件,组织信息化项目招标工作。

(四)负责信息化项目合同的签订工作。

(五)负责组织建立业务项目组,并指派专人参与项目建设。

(六)负责信息化项目资料的归档。

(七)负责组织项目实施后评价工作。

(八)负责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的修订、培训与检查工作。

(一)按立项通知书要求开展专业工作,参与信息化项目招标工作。

(二)指派专人进入业务项目组全程参与项目建设。

(三)参加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协调解决信息化项目实施与生产组织之间的矛盾。

第七条信息化项目其他涉及单位职责

(一)指派专人进入业务项目组全程参与项目建设。

(二)参加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协调解决信息化项目实施与生产组织之间的矛盾。

第八条计财部职责

(一)负责对信息化项目立项请示中涉及本专业的问题进行审查。

(二)负责按照项目立项的批复意见及精神,下达公司内部项目立项批准通知书。

(三)参与信息化项目招标及合同的审查工作。

(四)负责信息化项目阶段性费用结算及后评价工作。

第九条设备部职责

(一)负责对信息化项目立项请示中涉及本专业的问题进行审查。

(二)按立项通知书要求完成相关专业工作;配合、协调完成信息化项目中施工现场各种计量、自动化、通讯网络节点、数据接口的联接工作。

第十条党群工作部职责:参加有关招投标工作并对招投标过程进行监督,做好项目宣传工作。

第十一条人力资源部职责:负责项目培训组织与考核工作。

第十二条后勤部职责:负责项目实施后勤保障工作。

第十三条业务项目组职责

(一)全面负责项目实施各阶段组织协调工作。

(二)负责组织项目各种业务问题讨论与处理。

(三)负责组织项目各种实施方案的讨论与确认

(四)负责组织项目硬件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确认。

(五)负责组织项目阶段性验收工作。

(六)指派专人兼职项目文档员参与项目文档收、发、归档工作。

(七)负责组织项目用户测试、系统培训以及权限收集工作。

(八)负责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后勤保障问题。

(九)负责项目资金计划提报工作。

第十四条运营改善部依据《公司项目管理制度》和信息化年度计划分别开展信息化项目立项请示、审批、上报工作。

第十五条项目审批通过后,由计财部进行项目立项,由运营改善部、项目申请单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以及上级部门要求组织项目招标;涉及企业核心机密的信息化项目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对于需要招标的信息化项目,由运营改善部编制招标技术文件,并组织发标工作。

第十七条招标过程中把握的原则,投标人应具备信息化项目实施能力与资质,公开招标投标人不得少于3家;邀请招标投标人不得少于3家,其他招标方式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到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至时间控制在二十日以上;对已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必要澄清或者修改的,应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至少十五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招标文件收受人。

第十九条评标工作由运营改善部、项目申请单位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由运营改善部、项目申请单位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技术、经济等方面不得少于2/3,成员总人数为5人以上的单数。

第二十条评标委员会在党群工作部监督下完成对投标文件的综合评定后,提出综合评标意见,确定候选单位,公布评标结果。

第二十一条项目实施方确定后,运营改善部经请示主管经理后签订项目实施合同。

第二十二条对于客户化开发的系统,项目实施合同须明确界定源代码归公司所有。

(一)项目实施范围

(二)项目实施前提条件

(三)项目进度安排

(四)项目团队结构、人员分工管理

(五)项目支持服务与质量保证

(六)项目变更管理

(七)项目验收要求

(一)信息化项目申请单位主管领导为业务项目经理;

(二)运营改善部主管领导为业务项目副经理;

(三)涉及单位主管领导为业务项目副经理;

(四)申请单位、涉及单位以及运营改善部骨干专业为组员;

(五)项目维护相关人员为组员;

(六)运营改善部项目管理相关专业为组员;

(七)项目实施包含硬件采购以及网络铺设的业务项目组组员还包括运营改善部相关硬件专业以及硬件涉及单位相关专业。

第二十五条对于重大信息化项目要求业务项目组成员脱产进行项目建设。

第二十六条业务项目组及项目实施方办公环境安全保密措施由运营改善部安全专业组织设计。

(一)项目整体概述

(二)项目组织机构

(三)项目实施里程碑计划

(四)项目实施策略及方法论

(五)项目文档管理

(六)项目问题管理

(七)项目计划管理

(八)项目保密管理

第二十八条由项目实施方按照《公司xx信息化项目xx周双周滚动计划》(模板见附件一)牵头组织业务需求调研工作,调研确定的业务流程图由项目实施方绘制,业务流程图必须经过业务项目组确认。

第二十九条需求调研过程中牵涉到跨部门、跨专业的业务问题由业务项目组综合组织讨论确认。

第三十条业务问题讨论过程中形成的结论采用《公司xx信息化项目xx会议纪要》形式发布(模板见附件二)。

(一)需求范围

(二)业务流程

(三)功能需求

(四)性能需求

(五)运行需求

第三十二条《公司xx信息化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必需经过业务项目组讨论确认,并由涉及单位、运营改善部以及项目申请单位主管领导审核签字认可。

(一)项目概述

(二)需求描述

(三)架构描述

(四)业务组件定义

《公司xx信息化项目详细设计说明书》包含且不仅限于:

(一)项目概述

(二)数据设计

(三)组件设计

(四)用户接口设计

(五)事务类型及其管理

(六)错误处理

(七)限制、局限、约束

第三十四条《公司xx信息化项目概要设计说明书》、《公司xx信息化项目详细设计说明书》应符合公司的整体信息化发展规划需要,满足长期规划,强调标准统一与业务系统间的纵向贯通与横向集成。

第三十五条信息化项目开发应满足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要求。

第三十六条信息化项目开发过程中,项目实施方面临的各种业务问题通过专题会、协调会方式讨论研究解决,讨论形成的方案通过《公司xx信息化项目xx会议纪要》形式发布。

第三十七条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使用的软、硬件工具由项目实施方负责进行培训。

第三十八条项目实施牵涉到与第三方系统接口的,由业务项目组协调第三方系统供应商共同协商解决。

第三十九条项目实施牵涉有硬件购置或者网络铺设的,由业务项目组相关硬件专业组织对设备进行到货验收和安装调试验收。

(一)测试概述

(二)测试环境

(三)测试过程

(四)测试结果

(五)测试评价

第四十一条对于测试中发现的各种问题,由项目实施方详细记录《公司xx信息化项目问题跟踪表》并落实问题处理计划,对于测试中业务提出的变更需求由业务项目组与项目实施方依据信息化项目需求变更流程办理。

第四十二条信息化项目用户测试的同时,由项目实施方设计系统权限收集模板,由业务项目组下发用户单位进行权限收集以及权限模板的填写。

第四十三条业务项目组收集各单位用户权限收集模板,汇总转交项目实施方,由项目实施方进行用户权限批导入,导入完成后由业务项目组通知用户权限测试。

第四十四条项目实施方制定系统操作手册,并编制项目培训计划,大型和重大信息化项目由人力资源部组织系统培训,一般信息化项目由运营改善部与项目申请单位组织系统培训,系统培训后由培训组织方组织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者不允许上岗操作。

第四十五条用户培训中所提的问题由项目实施方记录《公司xx信息化项目问题跟踪表》并落实问题处理计划;对于用户所提的需求由业务项目组与项目实施方依据信息化项目需求变更流程办理。

(一)上线组织体系及职责

(二)上线业务范围

(三)上线准备工作情况

(四)上线时间及工作安排

(五)上线支持流程及问题处理

(六)上线应急预案

(七)人员联络方式

(八)后勤保障措施

第四十七条由项目实施方设计期初数据导入模板,由业务项目组组织期初数据收集,由项目实施方清空生产机数据后导入期初数据,并锁定生产机。

第四十八条系统上线试运行前,由项目实施方解锁生产机,由项目业务组通知涉及单位系统上线试运行。试运行期间,项目实施方7*24小时支持系统业务开展,试运行问题通过《公司xx信息化项目问题跟踪表》跟踪处理,各单位所提需求依据信息化项目需求变更流程办理。

第四十九条依据项目实施合同,业务项目组与项目实施方分阶段共同组织项目验收工作,项目验收分软件验收和硬件验收。

第五十条项目软件验收材料由项目实施方准备,准备材料包含且不仅限于:

项目启动阶段:《公司xx信息化项目实施章程》、《公司xx信息化项目里程碑计划》、《公司xx信息化项目组织机构及通讯录》。

项目需求阶段:《公司xx信息化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

项目上线阶段:《公司xx信息化项目概要设计说明书》、《公司xx信息化项目详细设计说明书》、《公司xx信息化项目数据接口文档》、《公司xx信息化项目培训计划》、《公司xx信息化项目测试报告》、《公司xx信息化项目上线策略》、《公司xx信息化项目问题跟踪表》。

项目终验阶段:《公司xx信息化项目实施总结》、《公司xx信息化项目双周滚动计划》、《公司xx信息化项目会议纪要》。

第五十一条项目软件验收过程中,首先由项目实施方向业务项目组兼职文档员提交项目验收材料以及《公司xx信息化项目验收报告》(模板见附件四),经项目组审核通过后,由项目实施方持《公司xx信息化项目验收报告》按照项目涉及单位、运营改善部以及项目申请单位主管领导先后顺序签字确认验收,对于不具备验收条件的由项目实施方依据审核意见进行整改。

第五十二条项目硬件验收由业务项目组以及项目实施方共同组织,首先项目实施方提交所有随硬件采购的软件及授权,经业务项目组硬件专业核实无误后由项目实施方持《公司xx信息化项目设备到货安装调试验收报告》(模板见附件五)到业务项目组硬件专业以及业务项目经理处签字确认验收。对于公司自采的项目硬件,由业务项目组组织相关专业与供应商进行到货验收。设备安装、保存在项目涉及单位管辖区域的,由项目涉及单位负责设备的保管。

第五十三条项目最终验收前,由项目实施方与项目维护方做好项目维护交接,交接完成后,由业务项目组组织对项目实施情况与《公司xx信息化项目实施服务合同工作说明书》中kpi指标进行审定验收。

第五十四条项目阶段性验收后,由业务项目组依据合同向计财部提出项目资金计划,由计财部安排项目资金。

第五十五条项目最终验收后由运营改善部组织项目涉及单位依据《公司项目管理制度》要求进行项目评价。

第五十六条对于已经确认的需求,后续系统设计、开发、测试过程中因业务、技术等各方面原因需要变更的,由变更方提出《公司xx信息化项目需求变更申请表》,经过变更方领导签字后提交业务项目组综合评审确认,确认无误后由业务项目经理签字后提交给项目实施方。

第五十七条项目实施方收到需求变更申请后,进行技术、成本、计划的评估,评估可行的,由项目实施方项目经理签字确认生效,同时更改与该需求变更所涉及的所有验收文档。

第五十八条对于项目实施方评估有异议的需求变更申请,由项目实施方组织相关项目实施人员与业务项目组综合讨论协商解决。

第五十九条所有信息化项目文档按照《公司文件体系管理制度》要求编制、管理。

第六十条项目实施方提供给业务项目组的文档必须经过项目实施方项目经理签字确认。

第六十一条所有项目公开发布文档必须经过业务项目经理签字确认,并由业务项目组兼职文档员整理收集。

第六十二条项目最终验收后由业务项目组兼职文档员将所有项目过程文档提交运营改善部项目管理专业归档保存。

第六十三条项目实施方与项目维护单位分别安排专业技术人员7*24小时参与项目质保期问题处理,做好项目实施到维护的过渡,质保期内系统应用问题通过《公司xx信息化项目问题跟踪表》进行跟踪解决。

第六十四条信息化项目质保期中各单位所提需求依据信息化项目需求变更流程办理。

第六十五条如项目质保期问题较多,质保期内无法全面解决,业务项目组与项目实施方共同商议后续解决方案,商议不妥的按照合同条款处理。

第六十六条信息化项目奖励申请原则:

(一)按照项目阶段要求,完成项目建设,并取得预期效果,对相关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单独奖励。

(一)项目实施过程中未按要求配合项目工作,影响项目实施进度或质量,对相关责任单位每次处罚500-20xx元,对主要责任人每次处罚100-1000元。

(二)由于项目实施方原因影响项目建设或者未达到项目预期目标的,按合同条款处理。

人员信息化管理篇七

;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才愈加受到社会的重视,给予了人才更大的工作平台,增加了人才流动性。在人员流动信息调配过程中,需要动态化跟踪了解人员流动信息,确保管理人员能够掌握人员流动现状,以便单位能够及时开展有效的人员调配管理措施,提升人员与岗位工作契合性,实现人员岗位价值。故此,论文将分析我国人员流动调配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并分析信息化管理中人员流动调配工作信息化特征,并提出人员流动调配信息化管理策略,旨在提升我国人员调配信息化管理水平。

【關键词】信息化管理;人员流动;调配工作

1 引言

人员流动调配工作,是指单位改变人员的工作岗位,使其职务或者人事发生变动。单位与单位之间、单位内部的人员流动都是重要的人员流动资本[1]。人员流动调配工作不是临时性的工作变动,是为了保障单位发展目标、提升人员积极性、协调工作开展的长久性调配管理措施。人员调配工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并需要对人员调动情况进行长期追踪,因此,传统工作方式并不能够满足人员流动调配工作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员流动调配管理,可以提升人员流动调配工作效率。由此可见,分析如何实现人员流动调配信息化管理是极为必要的。

2 人员流动调配信息化管理现状

2.1 初级信息化

信息技术给人员流动调配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提升了人员流动调配管理工作效率,推动了人员流动调配工作电子化管理进程。但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单位人员流动调配信息化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信息化发展水平有限,各项人员流动调配工作信息化管理手段比较单一。各个单位在引入人员流动调配信息化系统时,并没有结合单位的实际发展需求,而是生搬硬套市场流动的信息化系统,导致其管理功能并不符合单位发展需求,降低了人员流动调配信息化管理价值。

2.2 人员的问题

信息技术会提升工作效率,减少人力资本投入,但也会对个人利益造成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素质问题。信息化人员流动调配管理,需要人员具备相应的信息化管理素质,能够流畅、正确地使用人员流动调配管理系统。对于学习能力差的职工而言,这是一项工作挑战,部分员工因为能力不达标最终被岗位所淘汰;②岗位优化。信息化人员流动调配管理提升了工作效率,但也致使部分岗位被优化,相应的工作人员也会失去岗位工作,致使工作人员出现抵触心理。

2.3 基础化问题

人员流动调配信息化管理发展是一项涉及多项工作内容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单位对于如何实现人员流动调配信息化发展认识不足,导致人员流动调配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无法得到其他部门的有效配合,不利于单位开展相关工作。

3 人员流动调配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特征

3.1 操作便捷

人员流动调配信息化管理,依托于信息化系统开展各项管理工作,能够将各项人员信息电子化处理,方便系统进行统一整理,存储到数据库。管理人员可以登录系统界面,通过导航进行信息化操作,根据关键词搜索目标人群,并且在线上完成追踪人员调配信息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操作起来也十分便捷,可以解决大部分传统人力信息整理工作内容。

3.2 系统管理

人员流动调配工作涉及多个方面,其主要目的是提升单位效益,实现其工作目标,优化单位人员组织框架,促进单位长远发展,影响单位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现状。因此,人员流动调配工作是一项系统化工作,也是组织行为与个人行为的管理集合体,需要人员流动调配管理系统给予技术支持,如图1:人员流动调配管理系统。

3.3 信息查阅

具有权限的人员可以查阅对应权限等级信息,方便各级员工了解人员流动调配工作信息。基层人员可以使用权限查阅个人调配信息,管理人员则可以查阅对应权限等级的调配信息,了解基层人员调配情况。人员流动调配管理系统突破了时间管理限制、空间管理限制,具有权限的人员可以在任何时间段,登录系统终端进行查看,十分方便[2]。

3.4 模块发展

人员流动调配管理系统是管理平台,具有可延伸性、开放性,能够结合单位的实际工作需求进行二次开发,使其满足单位人员流动调配管理系统建设需求。单位在引用人员流动调配管理系统时,可以根据单位工作要求,建立不同的工作管理模块,将人员流动调配工作细化,以便应对不同的管理工作,充分挖掘系统资源,实现立体式管理。

3.5 信息输出

人员流动调配管理系统不仅是将调配信息进行电子化处理,并且能够为管理人员提供报表功能。系统能够将各类调配管理信息进行综合性处理,生成对应的图表。管理人员可以使用wps、金山文档等软件导入/导出文件,随时读取相关信息,使用起来较为方便,也能够全面展示人员流动调配的管理信息变化情况。

4.1 上层意识建设

人员流动调配信息化管理工作与上层人员管理认识有直接关系,上层领导人员需要加强工作认识,才能够推动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开展。具体方法如下:①召开人员流动调配信息化发展专项会议,制定发展规划;②邀请专业管理人员对主要管理层进行培训;③设立责任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层领导人在人员流动调配工作中需要承担的工作责任。

4.2 基础设施建设

单位应该大力支持人员流动调配信息化建设工作,为其提供必要的发展基础,协同各个部门共同配合各项人员流动调配工作。具体方法如下:①主动协调各个部门配合工作开展,并及时提供人员调配的相关信息;②为人员流动调配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③设置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人员流动调配管理系统维护工作。

4.3 人员素质建设

人员流动调配管理工作岗位优化是必然趋势,但单位需要处理好人员与岗位之间的冲突问题,具体方法如下:①开展人员流动调配信息化管理工作后,优化岗位结构,并将优化的人员进行转岗,为其寻找契合的工作岗位;②对人员进行素质培训,使其能够具备使用系统的基本专业能力,可以应对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③定期邀请专家对工作人员进行在岗培训,提升其工作水平。

4.4 安全信息建设

人员流动调配管理系统安全性对于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单位应该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设,为人员流动调配工作提供信息安全基础。具体方法如下:①制定安全管理标准,做好人员流动调配信息管理工作;②采购安全防护软件,保障系统安全;③设置安全信息管理人员,日常生活中对系统进行安全检查。

5 结语

综上所述,人员流动调配工作是单位优化人力资源的重要方式,能够实现单位人尽其用的管理目标。文章针对人员流动调配工作提出了诸多管理意见,各单位在采用信息技术开展人员流动调配工作时,要正视单位在开展调配工作期间的不足,把握信息技术开展调配工作的主要优势,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更加全面、完善的调配工作管理措施,提升人员流动调配管理工作价值。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乔雅红(1977-),女,山西襄汾人,经济师,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人员信息化管理篇八

为了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各环节的动态监管体系,促进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水平迈上新台阶,根据中央及省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通过建立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开展资产清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处置规章制度,核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定额,逐步实现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

(一)以信息化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精细化。建立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开展资产清查,掌握全区资产总量和分布情况。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控制和预警功能,加强对资产收益的跟踪监控,实现动态监管。

(二)以定额控制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更加科学。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核定各单位资产配置定额,结合存量信息,对各单位资产配置实行定额管理,控制超标配置,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

(三)以市场化运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依托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存量资产使用效益分析,加大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统筹调控力度,避免国有资产低效运转和闲置浪费。严格规范资产出租、出借操作程序,通过市场化运作,努力实现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

(四)通过规范处置流程防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细则,明确界定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和程序要求,通过规范操作,从制度上堵塞漏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一)组织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和资产管理规范性文件,招标采购动态管理软、硬件,召开动员大会,明确工作要求和考评方式等。全区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在11月25日前明确一名具备履责能力的国有资产专管员,归属财政(财务)部门管理,并将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报送区财政局(国资办)。

(二)资产清查阶段

主要任务是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资产清查和软件操作培训,完成单位端软件的安装试运行以及清查数据的录入等。

1、开展软件操作培训。由区财政局(国资办)统一组织,软件供应商协助,分批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软件的业务培训,并举行业务能力测试。测试不合格者要继续参加培训并重新进行测试。对经两次测试仍不合格的.,单位要重新选定国有资产专管员。

2、资产管理软件安装试运行。由软件供应商协助各单位进行信息化管理软件单位端的安装和试运行工作。在软件安装试运行阶段,各单位要积极配合软件供应商做好系统导入的各项工作,为资产清查和数据录入做好充分准备。

为确保软件导入初期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区财政局将创建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群,邀请软件供应商的软、硬件工程师加入,通过网上互动及时解决各单位在导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群名:包河国资管理,群号:xxxxxxxxxxxxx)。请各单位具体经办人员主动申请加入。

3、资产清查和数据录入。各单位要在12月20日前完成对现有资产的全面清查,并将清查数据按要求录入系统。清查应按实录入,对帐实不符的由本单位自行履行报批手续。区财政局(国资办)会同区监察、审计等部门对各单位清查和数据录入情况进行检查。

(三)定额申报阶段

1、制订完善《包河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配置实施细则》。

2、资产配置定额申报。各单位应本着科学、节约的原则,客观申报资产配置定额。各单位申报的资产定额要与其核定的工作职能和岗位设置相匹配,与现有职工数不具有直接关联。定额审批采取“两上两下”方式进行,最终核定的定额是各单位每年资产预算编制的基础性数据。

区财政局(国资办)要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规范各类资产的配置标准,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各单位配置定额进行调整;各单位也可根据职能变化,申请变更配置定额,经区财政局(国资办)核准后执行。

3、对全区经营性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各单位经营性资产合同未到期的,按原合同继续执行;合同已到期的,应严格按照《关于印发包河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的要求,履行既定程序后,重新签订经营合同,并将合同文本报区财政局(国资办)备案。

(四)资产整理阶段

1、修订完善《包河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处置实施细则》。

2、资产整理。各单位在资产清查结束后,要对闲置资产和低效运转资产逐步进行清理,并分类提出处理意见,按照相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区财政局(国资办)要根据各单位资产现状,加大对各单位国有资产的统筹调剂工作力度,最终实现各单位账面资产均为有效存量。同时结合核定的配置定额,为审核各单位下年资产预算指标做准备。

(五)预算申报阶段

1、初步测试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功能,各单位向区财政局(国资办)上报20xx年资产配置预算。申报采取网上审批方式进行,各单位要根据区财政局(国资办)的审核要求,报送相关资料。

2、区财政局(国资办)根据各单位资产存量,参照核定的资产配置定额,对各单位20xx年资产配置预算提出初步意见。

(六)总结考评阶段

区财政局(国资办)对各单位全年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价,总结20xx年全区资产管理工作,并重点就加强存量效益分析和统筹调剂、定额科学化、资产评估中介机构招标管理、公务仓管理探索等提出20xx年全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思路。

推进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工作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节约行政运行成本的重要举措,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本次信息化管理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全区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同时各单位须明确一名具有履职能力的国有资产专管员,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由财政部门进行业务指导。

(二)各单位在开展资产清查、数据录入、定额申报等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据实进行,不得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三)各单位要认真按照各阶段工作要求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任务。推进过程中,区财政局(国资办)要不定期对各单位推进情况进行检查。各单位信息化管理工作推进情况将作为下年预算编制以及本单位年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重要依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