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教学设计方案格式 教学设计方案和教案的区别10篇(优质)

最新教学设计方案格式 教学设计方案和教案的区别10篇(优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9 16:02:21
最新教学设计方案格式 教学设计方案和教案的区别10篇(优质)
时间:2023-04-09 16:02:21     小编:zdfb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格式 教学设计方案和教案的区别篇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好习惯,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能力:了解并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初步学会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的基本方法。

知识: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六年级学生通过低年级相同主题内容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已经能从自己的亲身感受中,看到环境与生活的关系,对环境问题有一定的关注意识,抱有能在好的环境中生活的愿望。但是由于生活范围的狭小,生活圈的闭塞,他们对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得环境问题还缺乏了解与认识,更不懂得从全球的角度看待世界性的问题。本课的教学要达到的就是让学生从富有震撼力的事例中,感悟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形成对全球环境的忧患意识,并能实践之于日常行动中。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都是可喜的,但在喜悦之余,又让人想到了悲伤之处,那就是环境的日益恶化。城市如此,农村亦是如此。如今,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也在发生着让人忧心的变化。工厂建起来了,但是,排出的污水使河水变浑了,排出的浓烟使天空变灰了;漂亮的房子建起来了,但是耕地被占用了。经济发展了,但是化肥农药的使用让土地盐碱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老思想让人们乱砍乱伐,过度开发,造成森林资源在减少,土地沙漠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学生们正悄然经历着这些变化。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热爱地球、关心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探究、思考的过程中有感悟、有启发,教师就要从生活中入手,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习“地球的奉献”,从生存环境、资源、空间等方面展开,让学生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学习“我们唯一的家园”,从比较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唯一的家园,懂得地球对人类的生存十分重要。学习“重负的大地”,从人口、资源、环境这三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用数据来说明,用实例打动人,让学生认识到这些严重的环境问题不能再继续下去,否则会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质量。通过搜集和调查家乡的环境问题,让学生了解资源污染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危害,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保护好我们共同生活的空间——地球。

培养热爱地球、关心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其他星球基本概况(温度、水分、氧气)的资料;搜集关于“人口”、“环境”、“资源”现状的相关资料;制作;了解本地的环境现状、原因、危害以及采取的措施。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其他星球基本概况(温度、水分、氧气)的资料。分小组搜集有关“人口”、“环境”、“资源”现状的相关资料。分小组通过看、听、问、查等多种方法和途径调查了解本地的环境现状、原因、危害以及采取的措施。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地球的奉献”“我们唯一的家园”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重负的大地”“我们家乡的环境”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

1.研讨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漫画,思考并交流:(1)漫画中有些什么?当你第一眼看到这幅漫画时,你有什么感受?(2)漫画的主题是什么?漫画中表现的问题是什么?请为漫画取一个名字。(3)凭借你的想象,给漫画中的“地球”和“人”各配上一句台词,并加以解释。

2.[播放视频:地球变挤了]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进行讨论:世界总人口和中国人口现状如何?人口增长过快造成了哪些社会问题?(板书:重负的大地 拥挤——人口增长过快)

【设计意图:感受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播放视频:贫瘠的地球]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自然资源日益减少,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后果?是什么原因使地球变“穷”了?

小结:在这唯一的地球上,资源是有限的。森林被破坏、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人类的生存将受到严重影响。(板书:贫瘠——资源日益匮乏)

【设计意图:了解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的原因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1.[出示图片:肮脏的地球]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进行讨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谈谈当前环境受污染的状况、原因及其后果。让学生感受到空气越来越污浊、河水越来越臭、大地越来越脏,认识到酸雨的形成、河水的污染、土地的破坏正是人类自己的“杰作”。(板书:肮脏——环境严重破坏)

2.[展示图片:调查报告]

引导学生结合呈现的资料,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说说本地当前环境受污染的现状、原因、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目前采取的措施和我们的建议与行动,并将好的建议提供给有关部门。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1.开展人地之间的对话活动,让碧水蓝天重返我们的生活。全班分为两大组,分别代表人类和地球互相给对方写信。

2.阅读教材中活动天地板块的小资料,了解世界环保节日。

(1)说一说设立这些节日的目的以及今年这些环境节日的主题。

(2)为其中的某个节日设计一个主题,并说明含义。

【设计意图:了解地球母亲的痛苦及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程度;人类已认识到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及其后果,正在为此采取积极的措施。】

重负的大地

拥挤——人口增长过快

贫瘠——资源日益匮乏

肮脏——环境严重破坏

教学设计方案格式 教学设计方案和教案的区别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2、吸收孔子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部分。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两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春秋时期,有一位老人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一起争辩。他就走过去问他们争辩什么。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中午时就距离人远了。另一个小孩则认为正好相反。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伞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和饭钵那样大了,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第二个小孩则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热得像把手伸在热水中一样,这不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对这个问题,老人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

对。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一文化伟人的孔圣人──孔子。今天,就让我们来领略孔子思想的博大与精深吧!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

愠 曾子 三省 罔 殆 女 凋

2、朗读成诵:

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 各自练读。

⑵ 检查背诵情况。

3、从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出其大体意思,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逐章逐句翻译,品味探究。每小组派1—2名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例1:“人不知而不愠”这句话讲的是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告诉我们对人要懂得宽容和理解。

例2:第四则讲的是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是基础是前提,思考能使学习更深刻。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翻译上或内容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在黑板上汇总,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温故”是复习巩固旧知识,是手段,“知新”则是获取新知识,是目的。只能记诵一些知识,而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不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新发现的人,是不可以为师的。

五、拓展延伸

1、再次检查背诵情况。

2、教师读《论语》中的部分章节,学生从中找出常见的成语、格言和警句来。

⑴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不忍则乱大谋)

⑵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⑶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

⑷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习相远)

⑸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以文会友)

⑹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道听途说)

⑺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⑻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⑼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不正,言不顺)

⑽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发愤忘食)

其他,如:当仁不让;三思而后行;言必信,信必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

六、布置作业

1、能熟练背诵全文,并把有关成语、格言、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2、看注释,查工具书,书面翻译全文。

教学设计方案格式 教学设计方案和教案的区别篇三

1、理解诗的内容,通过幻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和新词,认识八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重点:了解我的小小愿望。

难点: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1、理解诗的内容,了解“我”的小小的愿望。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1、观看美丽景色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说:当同学们看到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蓝天白云这些美丽的景色时,想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作品中,去品味生活。

3、板书课题。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纠正读音,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注意,提醒大家注意。

“哇”读“wa”,轻声。

“汲取”中的“汲”读ji

4、老师简要介绍作者。

高洪波:1951年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出版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我喜欢你,狐狸》等。儿童诗《我像》获全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5、指名读课文第一至四节。

1、从第一至第四节中选择你喜欢的一节分组学习。

(1)我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小组讨论。

(3)用读或演的形式汇报。

2、交流汇报。

(1)交流第一、二节内容。

(2)学习第三节。

指名读第三节。启发学生想象:“我把眼睛装在风筝上,飞上高高的蓝天,望啊望——作者能望到什么?

鼓励学生充分说。

解决疑难: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3)、学习第四节。

齐读第四节。请学生说说对蒲公英、柳絮的了解。

启发学生想象: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作者飞到那里干什么?

3、学习第五节。

(1)指名读第五节。分组讨论:“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2)交流汇报。

1、配乐,同桌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互相评议。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

2、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向大家汇报。

3、配乐齐读课文。

1、读完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充分说。

教师总结。

大自然是这样美好!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美好!

1、指导背诵这首诗。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3、学会九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1、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2、配乐齐读课文。

3、指名读第三节。要求:仿照这一节,再编一段。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想象。

(2)同桌相互说,相互评价。

(3)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向大家汇报。

1、依据板书内容自己独立试背。

2、指名分小节背。

1、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2、小组内相互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3、小组代表汇报。

4、指导书写。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悠:悠久

悠扬

悠闲

谷:稻谷

谷子

深谷

脚:脚印

脚步

脚趾

软:松软

柔软

软弱

营:军营

营地

营房

堂:食堂

纪念堂

礼堂

柔:温柔

柔弱

柔美

教学设计方案格式 教学设计方案和教案的区别篇四

1、读通按照从小到大的归属关系排列的词语,并理解意思。

2、积累带动物的成语及格言、警句,能背诵名言,并做到书写规范、美观。

3、通过读短文,明白要从广博的生活中获取知识。

4、通过读句子,发现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并知道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积累成语、格言、理解其中的含义,能正确运用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

课件、收集的名言、成语、

两课时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有关动物的知识,而且积累了许多优美的词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乐园四,继续感受学词学句的快乐。

1、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词语,自幼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词要连读,词与词要有停顿。

2、指名读。

3、再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4、这两组词语都是有规律的,他们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老师这里还有几组词语,你能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吗?(学生动手排列,思考为什么这样排。)

5、顺序齐读词语。

1、在我们的语文中,有些词语可有趣了,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自己读,读准字音,词儿读连贯。

2、指名读。

3、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4、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些词语的?分四人小组说,可以用动作表达。

5、指名说。

6、试一试读好词语,自己练读。

7、师生对读。

8、你还积累了哪些带有动物的词语,告诉大家。

1、这里的两个句子课文中学过,边读边想,注意带电的词,你发现了什么?

2、带点的词语都是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用上他们可以使句子更有条理。一起读句子。

3、这里有两组图,说图意,别忘了用上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同桌互说。

4、指名说。

5、小组交流说话,用上时间的词语。指名说。

1、有些句子会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格言警句,这些句子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会背,一起读一读。

2、指名读,大家仔细听,听她读得怎么样。(适时评价)

3、这几句格言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

4、指名背。

5、大家一起背。

6、格言对对碰。男生女生各说一句,看谁说得多。(平时积累的格言警句)

7、抄写格言,写正确、整洁。

8、学生抄写。

9、评价抄写情况。

1、自由读短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文,思考:这篇短文讲的什么?

3、小组讨论:读完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全班交流。

5、齐读短文。

这节课,我们积累了许多有趣的句子,懂得了要从广博的生活中获取知识,会学习真快乐!

教学设计方案格式 教学设计方案和教案的区别篇五

指导思想:积极贯彻上海市“二期课改”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师生互动,学习并感受古典文化的诗情画意,初步让学生学会赏析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语言特色和思想内容的能力,努力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难点:崔莺莺的典型意义

1、以著名学者王国维的名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为理论依据,以文中富于文采的曲词为突破口,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唤起旧知,唤起生活经验,努力创设情境,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别”的心情。

2、以诵读为辅助,以文学鉴赏为纽带,通过启发学生领会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领会化用或借用古典诗词,并且和口语巧妙结合以营造优美的意境,来努力培养学生初步赏析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语言特色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3、以碟片《西厢记》(越剧)的播放,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和视听享受,同时,引导学生“观后感”并提出自己的创见,以此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建议学生课前预习:

1、对照注解和课前提示,通读全文。

2、熟读曲词[朝天子][二煞],背诵曲词[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

3、了解作者王实甫、《西厢记》的故事情节和本折《长亭送别》的剧情。

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能否按时间的推移和情节的发展,用四个小标题把《长亭送别》这折戏概括一下?

2、崔莺莺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起伏变化?她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

3、文中哪几支曲子体现着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

4、本折曲词有几处化用或借用了古典诗词并且与口语结合的?有何表达作用?

一、导语:

今天我很高兴,能够在这三尺讲台前与大家见面,并且能够上一堂课,与大家一起共度一段美妙的时光,所以,我很珍惜这种机会。当我踏上这块土地的时候,我特别激动,因为我也是安徽人。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是的,看到你们,就像看到我的亲人一样。安徽是我的故乡,绩溪是我的最爱,你们是我的朋友。记得著名诗人艾青有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所以,尽管我在上海工作和生活,但是我的心却一直牵挂着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人,故乡的发展。看到安徽的巨大变化,想到它的灿烂前景,我很高兴;看到你们在这里安心地学习,想到现在的海湾战争局势,我很担心。真的。真诚地希望世界和平,真诚地希望爱满天下!

我们大概都看过电影《泰坦尼克号》吧。为什么这部影片能够风靡全球,深深地打动无数人的心呢?它讲述的只是贵族少女罗丝和穷画家杰克的爱情故事,但是它演绎出的却是一种人性的美,一种无私的爱。

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曾经说过:“爱,在幻想里,比在现实中更真实;爱,在回忆里,比在现实中更美好;爱,在舞台上,比在现实中更有价值。”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曾经轰动一时,久演不衰,影响深远的元代杂剧王实甫的《西厢记》(板书)。它讲述的就是相国千金小姐崔莺莺与穷书生张君瑞的爱情故事。这节课,我们要欣赏其中最精彩的一折戏《长亭送别》(板书)。

讲到“长亭送别”,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送别》。不知在座的同学中有否知道?我很喜欢这《送别》,所以,用小篆写了这幅字。我带来了,给大家看一下。当然,这次由于比较匆忙,所以这字写得不甚理想。如果不介意的话,我很愿意把它作为一份小礼物送给你们。我很想在此唱一下,唱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能够唱的同学就一起来唱吧!谢谢!

(教学设想:通过充满深情的导语,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的心灵。通过循循善诱,让学生树立“学习与生活,学习与做人联系”的意识,懂得珍惜时间,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通过熟悉的影片唤起学生的联想,通过书法作品的展示,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通过唱歌让学生产生心灵震撼,使课堂成为一个教学磁场,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为下阶段积极参与情感体验,进行审美评价奠定基础。)

二、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三、师生共同研讨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情节线索

要求学生浏览课文,用四个小标题概括画面内容,理清情节线索。

板书: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2、重点赏析课文,把握两个目标

(教学设想:着重赏析[端正好][滚绣球],提供范例,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运用“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名言来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别”的心情,从而较好地把握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及熔古典诗词入曲的特点。可举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的一个经典画面:夕阳下,大海中,罗丝在杰克的引导和鼓励下,爬上船头的栏杆,张开双臂,闭目呼吸。也可举学生送别朋友,学生与父母分别的场景,因为有生活体验,容易引起心灵上的共鸣。)

全体学生朗诵[端正好]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征?艺术效果如何?“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醉”这三句中,你认为哪两个字用得好?有何艺术效果?这支曲子在整折戏中有何作用?

明确:景碧云天(烘托气氛)黄花地(诗情画意)

西风紧北雁南飞(化用诗词加深意境)

霜林染醉(促人想象)

情痛(愁苦)

(讲析时一可联系相关诗词,让学生知道并理解化用或借用古典诗词,以营造优美意境的方法。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苏幕遮》、晏殊的《蝶恋花》和张继的《枫桥夜泊》。课后整理。也可联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这雪下得紧”作为分析的范例,帮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和艺术性。二可插讲故事:传说作者写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时,因为毕其一生,所以,“思尽,倒地而死。”说明文辞极其优美,缠绵悱恻之至,艺术水平相当高,令人叹为观止。)

赏析[滚绣球]

引导、启发学生先朗诵再思考这支曲子选取了哪些意象?抒发了莺莺的什么感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其艺术效果如何?

柳丝玉骢疏林斜晖马儿车儿借景抒情离情难舍

松了金钏减了玉肌夸张身心憔悴怨恨

过渡语:送别途中,莺莺不忍遽别的情感怎一个“痛”字了得?这种“痛”包含着愁苦与怨恨。

过渡语:我们赏析了两段文字,领略了诗情画意,同学们能否从文中找几句口语?再找出一些类似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语句来呢?

例如:“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渲染莺莺内心怅惘、眷恋、失意。)

小结:《长亭送别》一折戏,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不仅在于它反映了女主人公勇敢、大胆地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它深深打动人们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最后一幅“夕阳古道无人语”的画面与“晓来谁染霜林醉”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凉。离别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让学生回忆柳永的《雨霖铃》并且一起背诵。教师展示书法作品。

(教学设想:通过小结,让学生加深对“情景交融”的理解。通过再次展示书法作品,让学生增加兴趣,获得美感。)

赏析[朝天子]和[二煞]。了解莺莺在“长亭饯别”与“临别叮嘱”的情感起伏变化,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在[朝天子]这一曲中哪个字概括了莺莺“长亭饯别”时不得不别的依恋与无奈?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她的这种心理?

明确:恨(依恋与无奈)修辞手法:夸张、比喻、对比。借眼前的杯盘酒菜来传情,用厌食酒来表现她的愁苦至极。

恨什么?“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看出她什么性格?

明确:恨“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指功名。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

突出了莺莺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叛逆精神。

(这里基本上分析了崔莺莺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简单赏析[二煞]

过渡语:曲终人散,四顾无人之际,莺莺与张生倾诉私情。同学们能否从这曲中找出一个字来描绘莺莺离别之时的心理活动?

明确:怕

“怕”什么?(怕“停妻再娶”;怕“金榜无名誓不归”。)

为何“怕”?(莺莺的担心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是有现实基础的。)

小结:

莺莺这个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及时代局限性:莺莺的倔强与叛逆的行为表现了她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反封建精神,但是我们也可以窥见封建时代妇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妇女悲惨屈辱的地位。莺莺的痛苦是一种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痛苦,所以让人无限同情;她的倔强与叛逆让人无限佩服。

最后“惜别目送”部分,哪个字能够概括莺莺当时的眷恋和失意?

明确:念(眷恋,失意)

3、拓展学习视野,欣赏越剧片段。

(教学设想:通过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越剧《西厢记》中的节选部分《长亭送别》,进行视听享受来激发兴趣;通过观后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鉴赏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

四、结语:

《长亭送别》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它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是一支动人心弦的离情歌。所以,这样的好作品如果不去看,不多读,岂不是太可惜了吗?

五、作业:

1、搜集有关“送别”的诗、词、曲、文、赋,能否作专题研究?

2、以“送别”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能否吟诗填词作赋?

3、体验美感,进行美的享受,能否背诵文中较多的曲词?

4、能否从文中找出几副对联?或者根据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自拟几副对联?

5、用心读王实甫的原著《西厢记》,能否写一篇有见地的读后感?

(设想:作业本着“因人制宜”原则,可以独立完成,亦可以小组完成,给予充分时间,体现开放性,独立性,合作性,注重过程,讲究体验,力求质量。)

附板书设计:

长亭送别(元)王实甫(《西厢记》节选)

主要情节: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感情变化:痛——————恨——————怕——————念

(愁苦,怨恨)(依恋,无奈)(担心,害怕)(眷恋,失意)

崔莺莺:轻功名重爱情叛逆倔强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霜林染醉

交融(烘托气氛诗情画意化用诗词加深意境促人想象)

情:痛(愁苦,怨恨)

教学设计方案格式 教学设计方案和教案的区别篇六

1、揣摩词语,品味语言,理解内容。

2、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地感悟和理解人生。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人生。

2、揣摩语文的表现力,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充分预习,并查阅有关生命的资料或名言,做一些思考。

三个有关生命的事例引发的三点思考;以小见大的写法;对我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启迪。

(放音乐《命运》,轻微播放)

同学们,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患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张默然年青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地搏斗。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坚强。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作者杏林子。她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地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让我们用心来品味这篇文章,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认识生命的真谛。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过渡)要学习、理解一些问题,首先应当从整体上感悟,因此先请学生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配乐朗读(可以是教师的配乐朗读,也可以是放录音)。

⑴ 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⑵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

教师带领大家朗读,帮助学生整体感知。为了对文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必须亲身去体验一下,带领学生放声朗读课文。

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把握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这样,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就会有更好地领会,从而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1、 这篇文章共写了几个事例?

2、 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体悟文章的内涵。

3、 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4、 赏析语段中好词语的运用,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

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无论怎样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现象悟出的大道理是很能启人心智的,同时,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也由此展开。教师引导学生朗读。

对以上问题,认真阅读大屏幕投影,并教会学生自读和自学的方法。投影出示朗读方法。

朗读方法:

⑴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⑵ 理解文章内容,揣摩写作意图,有感情地朗读,从朗读中解决思考题。

有关提示:赏析语段中的好词语运用,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 如“瓜子抗争”一例中的“竟然(居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倔强)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十分敬佩)!”能否换用括号里的词?为什么?以此来品味词语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居然”只有意外的意思,而“竟然”还包含着意想不到的另一种敬佩的情感(因为那是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恶劣环境啊);“倔强”只是一种性格,“不屈”不仅是性格,更主要是一种品格,一种不畏困难、顽强求生的向上的品格;“肃然起敬”是从心底里产生的一种敬意。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读文章,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生命的三点思考。

学生同位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互评,可以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质疑。教师在合作式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性总结: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

文章结束了,研读学习后有哪些思考和体验?

大屏幕投影出思考质疑题:

1、 阅读本文后,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己对生命有哪些认识?

2、 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对生命或人生是否有不同的见解?

学生可以交流;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也可以向教师质疑,教师作答:形成研讨交流的学习过程。

教师小结: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自己的诺言,对怎样看待生命,怎样好好享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珍惜生命,不懈努力,做出了坚定的回答。我们的雷峰也用他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让生命更有意义的颂歌。

学生也可以就我们应如何生活,对生命是否有不同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请学生速读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 生命》并与本文进行比较,通过比较阅读,思考:两篇文章比较,自己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速读后讨论。教师评点并总结,指导学生谈谈为什么喜欢,要求讲出喜欢的理由,以此培养赏析的能力。

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

写一则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如:人生的启迪──读《生命生命》有感。

此教案显著的特点是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

从教学目标上看,本课“目标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齐备,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目标3:联系生活体验,畅谈对人生的理解。同时,三个目标之间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有序性强。

从教学流程看,本课“清晰流畅”。突出了青岛市初中语文教学中推行的“三板块、五环节”教学模式,又不拘泥于模式。除了“导、学、练”三板块的主体渗透外,五环节的流程紧密相连,过渡自然,严谨有序。精心导入中,张默然和杏林子的遭遇令人震撼;整体感悟又将学生带入了对生命的理解;研读赏析中的局部揣摩,使学生对作者的创作意图更加明确;体验反思,在教师的疏导中,提出了对生命的三点思考,得出珍爱生命、热爱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的情感体验;拓展延伸是对主题的升华和灵魂的深化,学生从中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

从教学方法看,本课“灵活多样”。听读、齐读、竞读、品读、评读等,各种读书方法,意在教会学生读书。

本教案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握了语文教育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教学案的一个比较好的范例。

教学设计方案格式 教学设计方案和教案的区别篇七

1、自由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独立读懂课文第二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来写具体的。

3、在同学互相学习,质疑、解疑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自选商场的特点。

你去国自选商场吗?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漫谈。

1、出示课题

2、自由朗读:

(1)读准带拼音的字,读通句子

(2)想想自己读懂什么?怎样把自己读懂的说给同学听?

3、学生自学

4、小组交流

5、集体交流:把自己读懂的用一、两句话说给同学听,再要求老师把最重要的词板书下来。

自选商场和别的商店有什么不同?

第二、三段怎样围绕总起句写具体?

6、第二段

(1)货柜敞开,自由挑选

提供塑料框盛放物品

只见顾客不见售货员

自己看说明,了解商品

……

7、在阅读的同时,肯定会产生一些需要老师同学帮助的地方

再读课文,边读边做上记号

提出问题,集体交流、帮忙。(向好伙伴、老师请教)

1、………又……(两件事一般是接着发生)

2、假如------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格式 教学设计方案和教案的区别篇八

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在作品中讲述“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的故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在冬天将要飞去南方时,答应树,还回来唱歌给他听。春天又到了,鸟儿飞回来,却发现树不见了。于是,鸟儿四处寻找,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唱起去年唱过的歌……

这是一篇典型的“浅语艺术”特质的的优秀童话作品,简洁平淡的文字表达留下了许多行文的空白,而恰恰是这种空白带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和多面向的主旨理解。

1、引导学生在故事的场里展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有想象,有表达,有感动,有感悟。从而培养学生语言感悟、积累、运用的能力。

2、学生通过对故事的感动,相信童话是真的,从而萌芽对“朋友之间该如何相处?”、“面对分离应怎么办?”等诸多人生问题懵懂的认识和对正确、美好事物的向往。

通过对课文有关空白处的补充想象,体验鸟儿寻树路程之艰辛,心情之沉痛,信念之坚定。

如何使学生对文章结尾的“哀而不伤”的内涵产生吻合其年龄特点的认识,为关照其人生落下点滴的生命积淀。

(一)走进去年的相聚,感受欢乐

1、通过有韵味地朗读,引发学生的想象,描述鸟和树在一起的画面。

2、同桌分角色朗读话别语。

(二)随同今年的寻找,体验凄美

1、情景激趣,描述鸟儿回归的喜悦。

2、读对话——体味鸟儿的惊奇、悲痛、急切的情绪变化。

3、读“飞”——体验鸟儿寻树的信念之坚定执着。

4、读心语——演绎鸟和树情谊深厚。

5、读结尾——感悟“哀而不伤”的文字基调。

(三)走出故事,思索天长地久的意义

1、提问:什么是永远的?学生思考,发言。

(四)介绍相关小资料,结课

1、通过追问,学生理解“童话是真的,可以关照自我”的意义。

2、阅读小资料,学生思索文本更深层面的的蕴涵。

1、关于教学思路的选择。根据本文的`“浅语艺术”的童话特质,进行词语的理解和分析显然英雄无用武之地。根据文本“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文字的感情色彩是抑郁、平淡的。强化感情朗读令人力不从心,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嵌入过多的词语训练,或者感情朗诵,都会干扰学生的对故事的欣赏乐趣。为保持学生对故事的新鲜感与完整性,以简单对简单,一条路简单地从故事起点出发,穿越语词的密林,只是让学生的情感在故事里浸润一番。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形象是大于思想的,“教育”之前应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形象。所以,通过想象实现故事人物和故事进展的形象化是本节课的选择的基本途径。我相信,这条路同样通达故事的终点——一盏温暖的灯火,辉耀内心的敞亮。

2、关于教育思想。形象感动了学生,如果只是感动,而没有思想,则感动无益。“童话使孩子们向往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样向往也会促使他们思考,应该摆脱些什么、应该创造些什么,以实现他们的向往和梦想。”所以,伤感的故事仅仅让孩子感动了,是不够的。“美好在相聚中给,在分离中仍然要给,要始终温柔地相待。”“分离是必然的,哀而不伤,曾经美好的回忆永远温暖。”这些都交给学生思索,相信今天懵懂的认识会在来年开出花来。

去年的树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向南方飞去了。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儿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教学设计方案格式 教学设计方案和教案的区别篇九

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⒈出示九色鹿图,问:这是什么?观察,说说九色鹿的样子,出示句子读。

⒉课文围绕九色鹿写了一件什么事?

⒈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自读课文,要求:

①用“”画出描写九色鹿内在美的句子,

用“△△△”标出关键词语。

②用“”画出调达被救后的表现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并用“○○○”标出。

2.调达是否守信用?你是怎么知道的?用“————”画出有关句子,用“。。。”标出关键词语.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相机指导好朗读,并结合观察课文插图。

请同学说一句想说的话。

这件事发生后不久,一天,九色鹿又来到河边,突然,耳边传来“救命啊,救命”的呼喊。九色鹿飞跑过来,发现在汹涌的波涛里挣扎的又是调达……

搜集民间故事,准备参加下节课的“民间故事会”活动。

九色鹿

调达

(见义勇为)

(背信弃义)

教学设计方案格式 教学设计方案和教案的区别篇十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的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从课文中我们体会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

本篇课文,语言优美,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适合背诵。

【教学理念】

1、这课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收,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

2、采用多种手段感受阅读的兴趣,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喜欢读书,能主动地读书,让读书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教学目标】

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团”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什么心愿。

【课前准备】

四季的图片头饰音乐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师:(戴太阳公公的头饰):我是太阳公公,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我都高高地挂在天上,给大家带来光明和温暖。

师:你们知道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吗?(生答)

师:有一个小朋友,他画了绿绿的太阳、红红的太阳、金黄色的太阳,还有一个彩色的太阳。(边说边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示意)他想把这四个太阳分别送给春、夏、秋、冬。(板书课题:四个太阳,并读题)这是为什么呢?大家认真读了课文,就会明白了。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用形象的太阳公公出场,亲切又简单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形象性,使学生产生好奇感,为学习下文做铺垫。

二、尝试学习,整体感知

1、师(出示四季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每个季节的主要特点以用及小朋友们的感觉和需要。

(如:夏天特别炎热,小朋友穿得特别少,还想吃冰淇淋和西瓜。)

2、学生分小组尝试学习:学生边讨论以上问题,找一找书中的四季图,然后想一想:假如让你为四季画太阳,你会为春、夏、秋、冬各画什么颜色的太阳呢。

(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为四季画太阳,不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用语言来描述。)

3、小组交流,师评议。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通过学生尝试学习,让学生感受太阳的颜色,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并通过小组同学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倾听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1、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知作者分别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

2、自由读课文,请小朋友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间,读通句子。

3、在文中画出生字,读一读生字,同桌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4、检查初读效果,生字是否读得正确。

5、指导学生体会朗读要领。

⑴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⑵ 感悟句子意境:

绿色的太阳,挂在天空,高山、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生感受回答:夏天天气特别热,绿色的太阳,挂在天空,太阳光不那么强烈,而且绿色让人想到绿色的树阴,我们感到特别舒服)

⑶ 指导读:你能把你感受到的,用朗读告诉大家吗?

⑷ 学生自由练读,小组评议。

6、你读明白了哪一段,最喜欢哪一段,读给大家听,让学生感悟作者画不同颜色的太阳想表达什么心愿:

⑴ 读第二自然段:

① 理解“金黄色的落叶”与“邀请”:

师:老师想邀请小朋友一起来唱歌。(师生共同唱歌来理解“邀请”的意思。)

② “金黄色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让学生即兴表演。扮演“落叶”的同学,去寻找小伙伴。他找到“蚂蚁”、“小鱼”、“小白兔”、“小朋友”……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体会秋天的乐趣。(如:“小鱼、小鱼,你好啊!我可以当你的小雨伞,你们快来吧!”“真好,真好,这顶小伞真漂亮,以后下雨我再也不愁了。”……)

③ 指导读:能把你感受到的情景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吗?(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⑵ 朗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话。

7、齐读课文。

8、合作交流,把你最喜欢的词句画出来,读一读,记一记。

9、用引导背诵法背诵课文:(边背诵课文边出示四季的图片,可自由背,也可以配乐集体背。)

师:我画了个什么颜色的太阳?挂在哪里?

生:(背)“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

师:都有哪些地方?怎么样?

生:……

师:我画了个怎样的太阳送给秋天?果园里怎么样?金黄色的落叶在忙什么?

师:我画了个什么颜色的太阳照亮哪个季节?阳光温暖着谁?

生:……

师: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

生:……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小组讨论、指名汇报等形式,运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了语文的实践能力。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借助表演、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四、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四个美丽的太阳吗?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吧!

(让学生听音乐、看图画、做动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识写训练

写字指导:(略)

六、扩展思维,培养创新

1、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太阳,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季节。

2、小组合作,选一个最喜欢的季节画下来。

3、展示小组作品,师生评议。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运用创造性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动脑思考,思维得到发展,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体现了语文探究的学习方式。

七、作业设计

想象画:太阳与未来世界。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此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画一画,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既动脑又动手,增强了趣味性,鼓励学生拓展思路,使学生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八、板书设计:

18 四个太阳

绿色的太阳 夏天(图) 清凉

金黄的太阳 秋天(图) 邀请尝尝

红红的太阳 冬天(图) 温暖

彩色的太阳 春天(图) 多彩的季节

板书设计的目的:抓住课文中的重点来设计板书,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性较强,使学生一目了然,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明白。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