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咬文嚼字朱光潜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朱光潜阅读答案优质(五篇)

咬文嚼字朱光潜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朱光潜阅读答案优质(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9 15:24:24
咬文嚼字朱光潜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朱光潜阅读答案优质(五篇)
时间:2023-04-09 15:24:24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咬文嚼字朱光潜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朱光潜阅读答案篇一

学习本课,引领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很清晰,在事例前后均有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教师指导学生找出这些语句,综合提炼作者的观点。达到举一反三,迁移运用的目的。调动学生已有的审美知识和经验,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自觉运用本文的观点进行鉴赏、修改、创作练习。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咬文嚼字》中的一些语句可能失之偏颇,引导学生能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跳出来,对某些字句做出评价,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精神。

学生首次接触文化随笔,对文中丰富的诗句、成语、文化现象感到陌生,在阅读上产生排斥感,进而也就不能深入钻研课文。针对此种状况,教师引领学生通读全文,筛选重要信息,抓住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知识目标:了解文中“咬文嚼字”的含义,概括总结课文观点。

能力目标:从作者的观点中获得启示,品味炼字的妙处。体会作者提出的“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的主张,并将其运用于修改和创作练习中。

德育目标:培养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从课文中发现疑点,培育质疑精神。

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总结作者观点。

品评诗句,体会作者观点。运用本课所学内容完成修改和创作练习。

ppt课件

一、导入

二、创设情境具体分析炼字炼意

1.话剧《屈原》中有一段宋玉要离开屈原,婵娟斥责宋玉的戏。屈原的侍女婵娟怒斥宋玉时有这么一句台词:“宋玉,我特别地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导,你是(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哪种说法,为什么?找出作者对这个实例分析的语句。这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2.李广夜猎时,见到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射箭,结果射中石头,箭深深地插进石头里面。李广天亮时再次射箭,但再也射不进去了。下面描述李广射虎的三段话,表达效果有何不同?a.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b.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c.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找出作者对这个实例分析的语句。从中我们获得怎样的启示?

3.你更喜欢诗中第三句的哪一个版本,为什么?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找出作者对这个实例分析的语句。这又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4.以上是三个咬文嚼字的实例。你对“咬文嚼字”有什么认识?

三、提炼观点

1.作者对“咬文嚼字”有何种理解,其实质是什么?

2.再一次选美大赛上,两位选手即将登场。下面是主持人对她们的介绍,你更期待见到哪一位?a.这女子长得柳腰桃面,真是个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人!b.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阅读第六、七两段讲了什么问题?两个例子从什么角度阐明道理。

3.默读第八段,思考咬文嚼字的态度、方法、目标是什么?

四、运用

1.比较下列句子,哪句表现力更强些?为什么?a.红杏枝头春意浓b.红杏枝头春意闹

2.欣赏唐代诗人齐己的《早梅》。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为第四句填一个字。

咬文嚼字朱光潜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朱光潜阅读答案篇二

学习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掌握评价鉴赏的要领。

一课时

古今名人学士阅读和写作时往往字字推敲,反复研究。唐朝诗人卢延让有诗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作诗炼句之苦由此可见一斑;苦吟诗人贾岛也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句子,极言炼句时间之久,吟成后之欢悦;诗圣杜甫也留下了“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名句,以表明他执着地追求这种语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其实,语言文字,不只是单纯语言的问题,“……正是语言使人成为人,人是在语言中生成的。决不能把语言仅仅看成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工具,它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语言的历史也就是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的历史。”“语言与人(人类)的生命、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学习语言,同样也就是对沉淀于语言中的人的生命、人的意志的体验,对表现于语言中的人的生存、人的生活的认同,也就是作为人类心声的具体的个别的心灵的同化。”这说明语言文字与人的生命体验、生活体验、认识境界有着密切的联系。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从阅读和写作的角度提出了与之相似的观点,板书: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1、形容过分推敲字句。2、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3、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是一个贬义词。朱先生却独发新见,反其义而用之,提倡“咬文嚼(jiáo,上下牙磨碎食物;)字”。

今天我们主要从评价鉴赏的角度来学习这篇文章,掌握评价鉴赏的要领,学习朱光潜先生的鉴赏方法。下面打开课本。

1、研读文章的1—2段。

问:作者举了什么例子,作了怎样的分析。

明确:郭沫若改的二句台词。作者的议论,一个改得好,一个改得不好。

问:在说明修改效果时,作者还联想了哪些作品?

明确:改得好,他引用《水浒传》杨雄醉骂潘巧云一段来印证,说明“你这”句式的意思和用法。改得不好,他引用《红楼梦》中茗烟骂金荣一句,来说明“你是”的特定意味。类比说理,令人信服,他的知识的确让人佩服。

问:郭沫若改得不好,又给我们什么启示?

明确:读书、作文,有时连一个字眼都不能轻易放过;就连郭沫若那样的文学家,在用词上也会有小毛病,这说明,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得下苦功夫、细功夫。

既然是“咬文嚼字”,那我们也不妨对他这两段进行一番咬文嚼字,看看他的文章是否有失误?

⑴文章第二段开头:“这是炼字的好例。”“这”字指代不明。因为第一段实际上说了郭沫若炼字的二例:“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⑵第二段中先说:“‘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而接下来分析《红楼梦》中的话却说:“也带‘你不是’一点讽刺的意味。”这“讽刺”怎能没有情感色彩呢?而这一点郭沫若实已注意到:“有时或许竟会落个‘不是’。”

朱先生是语言大家,也“智者千虑”,会有“一失”,说明用好语言的确很困难,那么评价鉴赏又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呢?

评价和鉴赏是一种较高级的阅读能力,根据上面我们的做法,不妨来总结一下:

①独立思考。正如我们自己所做的那样,不能盲从,既不迷信传统,也不迷信权威。

②实事求是。先哲云:“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不迷信盲从,就要求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作品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敢于怀疑,更要实事求是。

③掌握方法。咬文嚼字。

④充足储备。“腹有诗书气自华”,朱先生能够对问题有真知灼见,与他深厚的储备有关。这就要求平时注意资料的积累整理。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朱先生的“咬文嚼字”之法,学一种呢还是多种。

2、如果第1—2段是从“句式上的选用”方面来评价鉴赏的,那么课文第3—4段呢?

问:作者举出什么样的例子,从哪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王若虚改“李广射虎”一段——简笔与繁笔

作者的议论,失去了原文的味道。

问: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文字是好是坏,关键要看它的表达效果,而不是繁简;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也会含有丰富的意思。

2、读文第5—6段。

问:举了什么例子?作了怎样的评价?

推敲的故事——练字。

小团月诗——字的联想意义。

问:这些分析对我们有何启发?

阅读时要敢于大胆发挥想像和联想,准确把握作品的内蕴。

完成板书:

咬文嚼字

1、独立思考

2、实事求是

3、掌握方法:句式选用,文字详略,字词推敲,联想想像

4、充足储备

1、“推敲”这个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朱先生对此也提出了自己新的看法。下面,结合《题李凝幽居》全诗的意境,大家来评一评。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在学生充分讨论发言后,教师可以提示:实事求是,联想想像,还是“敲”字好,它绾合“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按理晚上看不到宿在池边树上的鸟,万籁俱寂中,老僧(或许正是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作者抓住这一转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以闹衬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又不露痕迹地切中了题目的“幽居”二字。“敲”字正见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而“推”的“自掩自推”的“冷寂”,不仅让“鸟宿池边树”显得无理,意蕴也浅得多。

2、请分析王安石改为“纷纷”二字好在哪里?

晴景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在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提示:实事求是,联想想像,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3、请分析《菊花台》歌词,看黑体字的句子好在哪里?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随风飘散你的模样。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在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提示:实事求是,推敲句式,比拟借代;联想形象,以物喻人。

继续进行“咬文嚼字”的课外活动,自找美妙的生命体验。

设计自评:

这堂课将传统的“教课文”,改为“用课文教”,体现了“课文是一个例子”的思想。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读、研、总、习、拓,层次清晰。教学中突出了能力培养,即从课文中得方法,在运用中懂方法,悟方法。

咬文嚼字朱光潜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朱光潜阅读答案篇三

藉其深厚的人文素养、纤细的文字敏感,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短文《咬文嚼字》中择用若干精当的语言实例深入浅出地将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以及必需在创作和阅读中养成随处留心玩索的好习惯等观点令人折服地表达出来。作者认为郭沫若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他还认为韩愈之“敲”是否优于贾岛之“推”也值得商榷。对此,作者说出了一番令人信服的道理。这种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创新精神正是我们当今推行的素质教育的精义所在,非常值得学生借鉴学习。作者对“套板反应”很反感,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而“套板反应”正是许多学生的通病,因此应该作为教学重点。

据此,本文教学目标可确立为以下几个层面:

1、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不妨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阅读是一项极具个性化的活动,因此必须放手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动手动脑活动来完成各项教学目标。本文的教学拟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进行,活动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内讨论两大板块。

一、导入

元代无名氏杂剧《劝夫杀狗》中有:由不得你咬文嚼字。成语“咬文嚼字”既来源此。对这个成语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中云:……;《汉语大词典》中云:……(见教师用书)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

二、作者简介(见教师用书)

三、提名阅读

四、分析课文

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第3段)

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并填表

明确:

例子分析道理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

《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

“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

《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

“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

3、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明确:本问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可适当先援引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先行进行解说,如:

原文:眼看朋辈成新鬼

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

解说:“眼看”没有“忍着”的悲愤意味。

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

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

解说:“绿”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

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

解说: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其红之浓。“闹”将无“声”的景象随着上有“声”的意味。日常经验里的视觉、听觉等感觉被彼此打通,多层次地将审美的精微感受传达出来。

最后在总结课内外诸多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思想情感走,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五、对本文“咬文嚼字”

本文在语言上也有若干值得推敲的地方,教师一一指出。(见另文)

本课的教学设计试图将“活动式”教学思想体现在常规阅读教学中,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常常不自觉地落入常规教学的窠臼,不过由此获得的几点感受当可作为进一步“活动式”教学实验的经验。

一、阅读课的“活动式”教学必须充分重视课前的准备活动,否则仅仅依靠课堂的当下阅读将使讨论活动流于肤浅化和形式化。

二、每节课的活动项目应尽可能单一集中,不宜宽泛分散。应使学生思维兴奋点集中于一、二点,精心安排好活动程序,活动讨论的成效方能最大限度地体现。

咬文嚼字朱光潜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朱光潜阅读答案篇四

1.分析评价课文.

2.借鉴吸收其中精华.

3.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4.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

教学重点

1.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2.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

教学方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预习点拨:

1.研读两遍,初步了解文意.

2.筛选重点字词,查阅工具书予以掌握.

课时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尝试借鉴吸收其中精华一.

导入

诵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出示习题,进行检测.学生完成.

1.了解有关常识:作者朱光潜,著名_________主要著作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词加以解决:

正音:锱铢镞岑牍下乘蕴藉付梓

了解词义:咬文嚼字----推敲———蕴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点拨

1、解题:

咬文嚼字正象作者说的“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好”。

《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过分的斟酌词句(多用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1)形容过分推敲词句;(2)形容掉书或灰卖弄才学;(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2、说说本文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

本文除结语之外,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

例一说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例三说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

第二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

正面,是善用联想意义,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负面,是“套板反应”,一派套语滥调,全无新奇的意味。

出示习题,学生概括

分析:

1.口头归纳概括本文主要意思(用一两句话)

2、分析结构,归纳要点

分析评价

1.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思想观点的语句并摘录下来

2.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认识

3.文章标题与观点的关系是怎样的,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提示:先看作者就二者关系的论述,再注意标题的基本义与在文中的意思的不同,然后联系个人的学习及写作情况来谈)

分析.借鉴

1.作者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

2.文中”咬文嚼字”的意思包含几点,侧重于那个范畴,它的精髓在什么方面

导练

1.研读课文,结合个人平时学习及写作情况,深入理解作者观点。

2.进一步从文中筛选出重点语句,加以理解并借鉴吸收思考练习与归纳从“咬文嚼字”的角度对下面例子加以简单分析,并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言对所要说明的道理加以概括

例一(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该句由原来的客观判断句成了主观感受句,增强了感情色彩。

(2)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因更复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

视之,石也。

说明的道理一: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不同说法有不同意味。

斟酌文字,就是调整思想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感情务求凝炼,文字运用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例二:“僧敲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说明的道理二:不同的文字表现不同的意境,用什么字要看表现什么意境。

例三:“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和“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的比较。

说明的道理三: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迷离不易捉摸、难以控制的,既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

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效果。

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意。

2.完成课后练习一,二题。

咬文嚼字朱光潜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朱光潜阅读答案篇五

一、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二、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三、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一、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文艺随笔,重点内容要放在对文意的理解及借鉴上,因此可以把教学安排为两部分,先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改变“套板反应”的通病,从而在今后对语言的理解运用时自觉养成谨严的习惯。

二、对文意理解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于注释及工具书在上课之前充分预习,课上老师对个别难点做适当点拨。

三、如条件允许,利用计算机可把板书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四、知识应用能力训练。

二课时

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并做简要评价

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少会想到有什么积极意义。

的确,如果你查词典,你会发现词典上的三个解释无一不含贬义。

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这篇《咬文嚼字》,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它对我们养成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并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

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他的《西方美学史》成为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学生浏览课文,画出下列词语:

1.援例

2.锱铢必较

3.斟酌

4.镞

词藻

7.蕴藉

8.付梓

9.尺牍

10.陈言务去

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准确掌握上述词语的音、形、义。

学生为各自然段标号,分组讨论。

教师明确:全文一共8段,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

共有三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论述。

第二部分,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语言要想跟着情感走,就要“惟陈言之务去”。

这一段共有两个例子,一正一反。

第三部分,在论证“咬文嚼字”道理的基础上,指出只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

1.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思考:课文第一部分各自然段之间什么关系?

学生讨沦。

教师明确:

第一部分:用三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

第一段,第一个例子,体会“你这”与“你是”两种句式的区别。

(学生讨论,试组一些句子,逐个体会,再看课文中的论述。

)教师明确:从表面上看,两个句子的区别只有一个字,但表达效果不大相同,初步说明文字与思想是有关系的。

另外,文章从一个例子引入正题,使得作者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第二段:又举了《水浒传》和《红楼梦》里的例子,对“你这”句式进行进一步推敲(让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明确:这一段从表面上看是在辨析“这”与“是”的区别,

为下一部分引出作者观点作必要铺垫。

步推。

第三、第四段,论述了咬文嚼字的真正内涵,并以《史记》为例。

指出要重视思想和情感的需要。

以上三个层次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思考:课文笛二部分与第——部分之间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

第二:部分是在课文第一部分的基础之上具体谈作法。

第五段?举“推敲”的例子论证“炼字”要注意思想情感。

并指出“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第六段,指出“炼字”的难处在于字义的把握,尤其是它的联想意。

第七段,从反面论证联想的误区。

即所谓“套板反应”。

如果说第一部分是在讲述“咬文嚼字”的内涵及为什么要“咬文嚼字”,那么第二部分则主要沦述如伺“咬文嚼字”,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要避免哪些问题。

2.学生朗读课文第三部分。

思考:课文第三部分(第八段)强调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课文第三部分(第八段)在前两部分论证的基础上,指出了阅读与写作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一“达到艺术的美”,并进一步强调为了达到此目标应养成的习惯——“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4.学生讨论:

(可用计算机制作演示文档,在屏幕上放映。)

本文的中心沦点是什么?

a.必须“惟陈言之务去”

b.推敲文字是为—厂语句通晓漂亮

c文学是艰苦的事

d.无沦阅读或写作,都必须有——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教师明确:答案应为d.c基未切入正题,b项不是本文要阐述的主要问题,a项是推敲文字的具体方法,只有d项是作者反复沦证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1.如何评价“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这种观点?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是从根本上抓住了文字的实质。

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即“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咬文嚼字”应先从思想感情人手,以表达最恰当的思想感情为最终目的,再去进一步斟酌文字,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搞表面文章,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思考练习:(多媒体文稿演示)

对下面文字进行对比,体会其思想感情的不同。

a.“敢于这样做的人,肯定是个英雄。”

d.“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内蒙访古》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两句话要说明的内容是一致的,但a句是个一般陈述句。

b句则采用了反问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大大增强了感情色彩,增强了赞美的语气。

2.如何评价“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这种观点?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这段话是对文字在不同领域里具有不同特点的客观评价。

科学领域的文字需要准确的,相对稳定的意义框架,越明显越好,越确实越好;而文学的语言则需要借助联想,使文字具有活生生的特殊意义,越有特色越好,越鲜活越好。

当然,这需要阅读和写作的人都具有较深厚的文化积淀,否则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思考练习:(多媒体文稿演示)

对下面文字进行对比,体会科学文字与文学语言在表达上的不同。

a.银杏,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叶片扇形。

种子椭圆形,外面有橙黄色带臭味的种皮,果仁可以吃,也可以人药。

木材质密,可供雕刻用。

是我国的特产。

也叫公孙树。

——《现代汉语词典》

b.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笼而没有你的庄重。

……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桠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

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

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隐遁。

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银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

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

在中国的领空中会永远听不着你赞美生命的欢歌。

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

——郭沫若《银杏》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作为词典上的科学文字,a句的语言准确.精密,没有任何感情色彩,而在b段文字中,郭沫若笔下的银音,已经不仅仅是银杏本身了,它象征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象征·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这是只有文学作品才会具有的深广内涵,也只有这样的文字;广称得—l是文学的文字。

1.读课文.仔细体会作;旨的创作主张。

2.积累重点词浯。

3.从学过的文字中,举一两个例子说明“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在对文意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一、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内容。

二、检查作业

完成情况;

试举两例说明“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的观点

(多媒体文稿演示)

例一: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一飞荷塘月色》

其中—个“泻”字,既写出了月光的清幽、

明净,又与“流水”相配合,加强了流动感。

更重要的是。

衬托出了作者希望通过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借眼前之景摆脱内心苦闷的思想感情。

例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黠然至于泣下。

——《记念刘和珍君》

这句话中的“才”字如改为“就”“则”一类词语,虽语意基本相同,但无法体现刘和珍的乐观与坚强.鲁迅先生在此文中.对烈士从始至终流露出由衷的敬意,时刻不忘用文字准确传达这种思想感情。

二、探讨本文可以吸收借鉴的观点,并联系实际做些练习。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

1.通过本文的学习,在今后阅读和写作的时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朱光潜先生在本文中用大量事实论证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意义,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对语言文字与思想情感之间的密切关系充分认识,从而对更能准确表情达意的“炼字”给予足够重视。

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谈作文》一文中曾经指出:“文章是可以练习的吗?迷信天才的人

须依靠语言的渲染。

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其他类似的却很多。

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这说的正是同样的道理。

我看古今中外,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都不能离开这一条:刻苦的追求和严格的选择。”

学生讨论:从上面两篇文章你受到哪些启发?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如何学好浯言?

2.运用语言要力求创新。

朱光潜先生在文章中指出:“惟陈言之务去’。

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

”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不能懒,不能粗心”,“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由于语言与思想情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想追求语言的新,首先要寻求思想的新,而要寻求思想的新,则要从深度上人手,即凡事都要抓住事物特点,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能是新鲜的,有特色的,不流于俗套的。

从新的角度探讨——些旧的或有——定思维定式的话题,看能不能想出新意来。

3.学习作者为写好文章勤于积累的精神。

我们看名家作品,除了可以学到——些知识上的内容,还可以从文章本身得到很多写法上的启示,读过此文,我们在慨叹朱光潜先生渊博学识的同时,也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即渊博的学识来源于哪儿,如何才能使自己也逐渐丰富起来,充实起来?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以勤补拙,坚持积累。

学生讨论:文学语言积累的方法可以有哪些?

教师总结:文学语言积累的方法可以有记卡片、摘抄等方式。

四、布置作业

学习制作材料卡片,围绕某一主题准备素材。

提示:可利用图书馆进行资料查询,有条件者也可利用确定“关键词”在网络上进行搜索,按类下载资料。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