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八篇)

最新《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9 14:56:27
最新《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八篇)
时间:2023-04-09 14:56:27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一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议花生”部分。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落花生。

2、由笔名引入课文:作家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3、翻开书,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对作者影响最大的是哪件事?

4、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们谈论花生的什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6、引读齐答:对于花生的好处,姐姐说:_____,哥哥说:_____,我说:_____,爸爸说:_____。

7、其中谁的谈话对“我”的影响最大?

9、全班齐读。

10、从父亲的话语中,你知道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12、自己想一想,读一读。引导:爸爸在赞美花生的什么精神,学生结合爸爸的谈话内容谈,不炫耀,默默奉献的精神。

13、全班一起读,读出这种精神。

14、爸爸只是在赞美花生的精神?吗不是的。他是在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做什么样的?人因此,父亲接下去说:引读第12自然段。

15、爸爸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呢联系爸爸的话,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是啊,爸爸教育孩子门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不摹虚名,默默奉献。怎么读爸爸的话?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16、爸爸由赞美花生的可贵之处,谈到怎样做人,许地山听懂了爸爸的话吗?所以,他说:引读。

17、年幼的我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的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18、许地山懂了,同学们也懂了,男孩子读,女孩子读。

引读:人,要做:不要做:

19、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许地山说的话。

22、这篇课文朴实无华,使读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感染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相信也感染着你,把你感受最深的自然段,有感情的读一读,再练习背一背。

种花生

收花生

准备过节

议花生可贵:果实埋在地里{默默奉献不炫耀}

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二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并初步体会作者详略得当地来写花生的好处。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一、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想想花生有哪些可贵之处,又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做人的道理,进而学习作者借花生来领悟做人道理的这种写作手法。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指名朗读第一段,想一想为什么说“居然”收获了?

(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1)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味儿美、榨油、价钱便宜、果实埋在地下)

(2)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不同之处?父亲为什么用花生和它们作比较?(精讲: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为了说明花生并不注重外在的美丽,而有内在的可贵之处,那就是不求虚名、默默无闻、踏踏实实。)

(1)父亲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2)你怎样理解“体面”?从我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精讲: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父亲希望孩子们能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却很有用。课文从议花生讲到做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板书:花生    借物喻人    做人

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

把“印”字换成记好不好?为什么?

我们知道课文主要从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四个方面写了落花生,详写议花生这一部分,其它部分都是简单带过,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突出重点,主次分明。)

四、总结全文

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板书: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五、课堂测试

完成练习册61页精要交流

六、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春蚕、橡皮、铅笔、扫帚)

七、板书设计

落花生

花生    借物喻人    做人

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三

1、 学会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 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制作桃子、石榴、苹果、花生的头饰。

一块小黑板,上面抄写好重点句。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 这篇文章的作者许地山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板书:落华生)他为什么要取这样的笔名呢?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呢,学完了课文《落花生》之后相信你会解开这个谜的?(板书:落花生)

生答:

师答: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植物学上叫它“落花生”。

二、抓住重点,自学课文:

生答:父亲的一段话……

师答:非常好。

1、 出示小黑板,生齐读一遍。

2、 生拿出准备好的表格,对桃子、石榴、苹果、花生进行比较,抓住重点填写。

花生确实和桃子、石榴、苹果不一样,从这种对比中我们看出花生有什么品质?(默默无闻、不炫耀自己、朴实无华)(板书:不炫耀自己、朴实无华)

4、 四位学生上场,进行自我介绍。

桃子:我是桃子,你们看我皮肤多好,白里透红,百里挑一,你要是尝一口呀,准会甜到心里头,老人小孩都喜欢我。

石榴:这次选美,你们可要选我当冠军,因为我长得极新鲜,红彤彤的,人们见了我都喜欢我,都想接近我,而且我有助于人体健康。

苹果:要说比美,应该是我第一,先别说我的营养价值有多高,光是我那一身鲜艳的红衣裳,不管往哪儿一站,都是焦点。

落花生:其实这次选美我原本不想来,因为我只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只想对别人有好处,可不想跟别人比美。

5、 学生发表意见。

6、 难点的升华: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生答,出示小黑板(重点句),齐读一遍。

什么是体面?

什么是只讲体面?

7、 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也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

生各抒己见。(清洁工、邮递员、教师等)

8、 师总结:

9、 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居然 柞油 便宜 爱慕 体面 吩咐 分辨

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四

1.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重点语句。

2.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花生的品格,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花生的品格,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花生的品格,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回忆上节课内容,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2、这篇文章主次分明,把议花生作为重点部分详细记叙的。

(二)细读课文,品味欣赏。

1、那就让咱们一起回到一家人谈花生的那个夜晚吧。现在咱们就是家庭成员了。想象着当时的情景自己读一读这段话。一会咱们分角色朗读。

2、师生分角色读,理解“争着”。从这段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好处)。

3、你在生活中还了解到花生有哪些好处吗?

4、花生可真是浑身是宝,好处可真多啊!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出示第十自然段)

5、默读父亲说的这段话(第十段),思考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并做上批注。用时一分钟。

6、小组合作学习第十段。(出示学习要求:①自由读第十段,小组交流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②思考作者在讲花生时,为什么要谈到桃子、石榴、苹果呢?③用时4分钟。小组内成员做好分工。)一小组交流。生评,师指导。

7、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有着各自的生长特点,咱们来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他们这两种生长特点用一个词来说可真是(生答:截然不同等)。能把这种不同读出来吗?(出示,不同颜色标出,师生配合读。)

8、在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中,父亲更喜欢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所以你们_____”一句。

9、父亲是经过自己的观察生活,发现了这些花生的特点,并且看到了花生这一可贵的一面,深有感触说了这句话——生读:“所以”一句。

10、在父亲眼里,怎样算是不好看?父亲由花生说到了(人)。

11、“我”听懂了父亲的话吗?引出“我”说的话。(出示这两句话。)

12、理解“体面”。

13、假如去掉“只”,意思有什么不一样?(生答,再读感受)。

14、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就能够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像花生一样的人。用上“_________像花生,虽然______,可是_______。”的句式表达。

15、那我们应该做怎样的人呢?(默默奉献、脚踏实地等。)是呀,这就是“父亲”的“希望”。

(三)领悟写法。

1、你们说,咱们这一家人说来说去还仅仅是在谈花生吗?从花生谈到了什么?(生答:做人。)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板书。)

2、现在你能来说说,什么叫做借物喻人吗?(借一物比喻具有相同特点的人。)

3、结合本课来说,本课是借花生来比喻(不计名利,默默奉献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也有类似的用法。如借蜜蜂比喻(勤劳)的人等,二生举例。

(四)深化感悟,了解作者。

1、学习最后一段,体会“印”字,读出这种感受。

2、情境引读,强化感受,根据填空背诵重点语句。

当作者青年时;当作者已为人父时;当作者为人师表时;当多年以后。

3、体会作者笔名的用意

(五)拓展练笔。

1、善于思考的人常常能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请同学们仔细思考,拿起笔试试给自己取个笔名,并写下自己的理由,看谁写的即有意思,又有内涵,还能用的今天学的借物喻人。

2、全班交流。

(六)练习小结

1、小练习。

2、推荐书。

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五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慕虚名的品格,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ppt 课件

一、 复习词语(读一读)

二、 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2、花生还有一个名字,谁来告诉老师?

4、齐读课题。

5、你们看它既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诱人的果实,那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三、 浏览课文,脉络回顾,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1、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文65页,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围绕“落花生”都写了哪些内容?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出示课件)

2、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生:作者想通过议花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师:也就是议花生是重点,作者就写得详细具体,而次要部分作者则(与详细相对的词是)写得简略)那这篇文章的写法对你们平时写作有什么启示呀?(写作文时不能平均用力,主要部分我们就把它写得详细,次要部分就把它写得简略)

四、 重点感悟,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15自然段,看看谁说的话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做上记号。一会给大家读读!

2、 父亲提出了什么问题让大家讨论。

3、 读父亲说的话,出课件父亲说的话

我们一起来看投影(点课件,花生果实怎样?桃呢?)

4、 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种植物?

5、 你们看这句话(再点课件),文中的父亲喜欢谁呢?

7、 我们先来看一下表格,看一看如何填?

9、 谁愿意来读读

10、 同学们想不想也读一读,齐读

11、 读父亲接下去说的话,出课件

师:全班齐读,说说父亲说这句话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生:做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12、 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找出有关句子(出课件句子)

师: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

生:对国家、人民作出贡献的人

师:那什么样的人只讲体面的人呢?

生:只讲美 注重外表

师:举例说说你看到这样只讲体面的人吗?

五、 分角色朗读重点部分

1、 同学们想不想把议花生这一部分分角色读一读呀?

2、 这晚的谈话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出课件)

六、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 那同学们学到这儿,你现在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落花生了吧?(表明自己想做落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3、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事物能给人启迪,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那就要靠同学们平时细心去观察,用心去发现了。

七、 课堂讨论

1、 出课件(果子对比图)

2、 说说共同点和不同点

4、 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待会和大家交流。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看同学们还想说,待会下课和你们交流,好吗?

5、 在这儿老师送给大家两句名言(出课件)

应做——有用的人,这就是老师对你们的希望

八、作业布置(小练笔)

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六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分清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请大家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找出描写种花生,收花生的句子。

3.种花生的过程作者只用了几个词来描写,是哪几个?

文中“买种,翻地,播种,浇水,”为何使用逗号?把它改为大家习惯使用的顿号,比较着读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4.说说“居然”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那个词,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用“居然”说一句话,表达一种心情。

5.一片荒地,在我们几个小孩子的侍弄下,在不经意间,竟然长出花生!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让读出惊喜之情。

(二)就句质疑:

1.(出示图片)师:看,他们一家在茅亭里高兴地过起了收获节。可是课文中有一句话却是这样描写当时的情景。(出示句子):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齐读这句话,作者为什么说实在难得? 2、引导解疑:(1)生猜测。

(2)师补充:许地山的父亲是一位爱国志士,他整天忙于公务,难得与家人一起。所以,课文中说——(生)“实在很难得”。

(三)品读父亲的话 当父亲问起花生的好处,姐姐觉得它,哥哥觉得它--,我觉得它-2、学生汇报:师板书(味美、榨油、便宜、)

师小结:几个孩子所说的花生的好处都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所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

3、(出示父亲说的那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 父亲在说明花生的特点时,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对比)(1)齐读句子,思考:哪些词写出了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鲜红嫩绿、高高的)

(3)这样对比的好处是什么?

(6)仿写句子:的 很多,有一样最 :

4、师过渡:难道父亲仅仅是想赞美花生的品格吗?我们看父亲接下来是怎么说的。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5、教师:这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a、齐读。

(2)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呢? a、生交流。

三、

领悟借物喻人的方法: 善于思考的人们常常能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写作时,往往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种方法我们称为借物喻人。今天我们学的《落花生》就是采用的借物喻人的方法。它是借(花生)来比喻那些(默默奉献、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的人。如果我们学会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练笔:

1、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2、提醒:我们在运用借物喻人这种方法作文的时候,要注意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点,一定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以后就知道,你是要赞扬怎样的人。

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七

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8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理解父亲借花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字词的理解,了解花生的特点和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弄清课文的主次。

2、难点是想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常识的资料。

2、教师准备落花生和其他果实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和生字卡片。

1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猜出这是什么?(板书课题。)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花生的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

2、导入新课。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本文的作者有一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的童年时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疏通字词。

(1)要特别注意

①正音:“榨”是翘舌音,读zhà,不读zà;“空地”的“空”读第四声;“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②写字:“慕”的中部是不要多写一横,不要写成“目”,下部不要少写一点,不要写成“小”;“亭”下面是“丁”,注意不要写成“子”;“吩咐”都是“口”字旁;“亩”和“播”都有一个“田”字。

(2)新词理解。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2、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课文以“落花生”为题,写了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的事。)

(1)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写种花生、收花生。)

(2)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事情发展顺序):

a、课文先写(种花生、收花生),再写(吃花生),最后写(议花生)。

b、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花生产生了敬佩之情。

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八

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8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6个 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理解父亲借花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字词的理解,了解花生的特点和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弄清课文的主次。

2、难点是想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常识的资料。

2、教师准备落花生和其他果实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和生字卡片。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猜出这是什么?(板书课题。)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花生的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

2、导入新课。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本文的作者有一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的童年时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疏通字词。

(1)要特别注意

①正音:“榨”是翘舌音,读zhà,不读zà;“空地”的“空”读第四声;“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②写字:“慕”的中部是不要多写一横,不要写成“目”,下部不要少写一点,不要写成“小”;“亭”下面是“丁”,注意不要写成“子”;“吩咐”都是“口”字旁;“亩”和“播”都有一个“田”字。

排火车读生字:亩(mǔ)、播(bō)、浇(jiāo)、吩咐(fēn fu)、亭(tíng)、榨(zhà)、慕(mù)、矮(ǎi)

(2)新词理解。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2、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课文以“落花生”为题,写了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的事。)

(1)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写种花生、收花生。)

(2)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事情发展顺序):

a、课文先写(种花生、收花生),再写(吃花生),最后写(议花生)。

b、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花生产生了敬佩之情。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