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体育的积极性优秀(十二篇)

最新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体育的积极性优秀(十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20:33:47
最新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体育的积极性优秀(十二篇)
时间:2024-03-20 20:33:47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体育的积极性篇一

主体性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使其体会到“在快乐中运动,因运动而快乐”。本文分析提出,在中职院校体育教育中实现自主学习,还可以让学生重拾信心,发现自身价值,得到社会及他人的肯定,以自信、健康的姿态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如何提高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性,给予学生一个自主的教学空间,成为体育教师思考的重点。

体育教学 中职院校 主体性 主导作用

中职院校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职学生是我国教育主体中的一个群体。因中职教育在社会中的认可程度较低,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差、自控能力弱,所以中职院校的教育手段及过程必然与其他体制院校有所区别。面对此种情况,笔者认为,体育因其特殊性,只采用传统教学单一手段进行授课,其课堂效果、氛围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需求。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改变教师及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作用,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这才是中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关键所在。

众所周知,中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较差,就学生生源及现状来说,中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大多都是中考被淘汰的群体;有的学生甚至初中三年长期闲置在家,基本与学校教育零接触;还有一部分学生是被家长强迫送到中职院校,家长的目的就是让学校帮其管理,避免学生过早进入社会,接触社会,从而沾染社会不良风气。但学生无法认同家长的行为,不能理解家长的初衷,因此来到中职院校后,态度消极,主动性较差,而且大多数学生在初中已经养成了不良行为习惯。这个群体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不够,没有明晰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缺少学习的动力,思想不稳定,自我管理意识淡薄,自控能力普遍较差。笔者所在学校为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由于专业设置的限制(以护理、助产专业为主,药剂及农村医学专业为辅),导致在校学生男女比例悬殊。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性的最高层次。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研究的重中之重。以笔者所在中职院校体育课程为例,因其生源的特殊性、学校教学的针对性,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侧重点应与普通高中教学有所区别,应更重视其个性教育、素质培养及主体性的发挥。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固然重要,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不应忽视,否则整个教学过程就演变为只重视“教书”,忽略了“育人”。更有甚者,单纯地认为“教书”必然“育人”。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所谓“育人”不仅指思想道德的提升,更应侧重于个体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全面发展。因此,笔者在体育教学中,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1.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所谓体育兴趣,就是让学生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意向活动,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先从思想上着手,让学生能主动接受体育教学课程,以思想带动身体,由“乐学”变为“好学”,最终形成“授之以趣,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特点,参考体育教学大纲,可以制订有针对性、灵活性的教学授课计划,将学生的意愿和兴趣充分考慮进去,由学生自主选择授课内容。如学校女生较多,可以适当安排体育艺术类内容,教授学生韵律操、体育舞蹈等项目;而男生可以开展竞技性、对抗性体育项目(篮球、足球、武术等)。根据笔者的长期调研及学生反馈,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与传统被动教学相比,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兴趣及教学完成效果都有明显提升。

2.改变体育教学过程

传统体育在中、小学普遍采用“老三段式”教学,也就是开始段--集合报数整队齐,跑步起步“一二一”,中间段--讲解示范来一遍,抓紧时间做练习,结束段--总结更正与表扬,收拾器材离操场。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程序形成了一个墨守成规、毫无创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增加学生的反感,使学生疲于应付,过多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忽略学生个体存在感,弱化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从而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性、积极性泯灭,无法体验到体育教学的乐趣。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改变传统的跑步加徒手操的准备活动,由学生自主创作适于进行、乐于进行的内容,体育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地提出要求、建议,从而完善教学活动。

笔者在讲授篮球相关知识时,让学生自主创作教学游戏,课堂教学中以游戏为载体,把需要讲授的内容贯穿于整个游戏当中,将体育教学技术、动作融入游戏各个环节,其游戏规则、游戏过程都是各学习小组共同创作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期为学生讲解本节课体育教学侧重点--传球、投篮、运球、横向移动等技术;在讲授、演示技术特点与动作要领之后,以分组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动作及要点,并通过游戏过程的执行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纠正。采用此方式,不仅贯彻了“寓教于乐、快乐教学”的教学方针,而且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大大提升了学生课堂主动性。

3.改变教学方法

以往教学方法单一,手段落后,多采用注入式教学,教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学习热情。为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角色,不再是课堂的强权者,要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作用及地位,辅助教师完成本节课教学内容。以笔者所带药剂专业班级为例,本学期教学计划中有排球、垫球技术的内容讲解。授课前期,笔者依然行使职责,以传授为主。在授课中后期,学生接受层面就会有明显区别,在此基础上,将动作掌握较好、垫球技术较为娴熟的学生作为骨干培养,安排其成为体育教学助教身份,由学生教学生,教师只做细节上的完善。此举的好处在于,对助教学生而言,既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同时也成为学生的榜样,利于学生发挥其主体性,提升他们在课堂上的作用及地位。对于技术较差、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由直接面对任课教师改为学生负责教授,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消除了紧张感,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在被教授学生完全掌握技术要领之后,再由他们继续帮助其他学生,这样就可以做到由点及线,以线带面,提高教学时效性,做到了“传、帮、带”,将教学内容以接力的形式快速、高效地完成。

新体育课程的实施对当代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策略都发生了变化,包括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实施过程、教学手段等等;同时,体育教师和学生受众的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者、设计者、研究者,教师更应适应时代潮流,善于创新,尊重学生的体育权利,让体育教育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实现其时代价值。

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体育的积极性篇二

任何一个人对某些事物都是有自己的好恶的,对体育运动来说也不例外。它可以因为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或健康因素而改变,也会因家庭和环境改变一个人的运动习惯。作为体育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态度和情感状态,关注学生的对体育知识和运动的了解程度。要让学生对众多的运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不同的运动并有欲望参与一些运动。教会学生一些常用体育运动锻炼的技能与方法,掌握部分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能够初步运用获得的知识技能锻炼身体。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和体会健康的重要性,只有身体健康了,心理才会健康,要形成身心全面发展并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观。

一个人的学习生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作为体育课程教学也充分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所以无论哪一个阶段的体育教学,都是一个启蒙、发展的过程,它对学生的运动水平都有形成、发展和提高的作用。所以就形成了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良性循环之中。一个人所接受的教育有来自家庭的、学校的而更多的是步入社会之后不断教育自已进行学习、提高、总结得来的。终身体育就是这样一个伴随着终身教育思想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体育思想。它引导人们要持续不断地进行体育锻炼,使身体保持一直健康,因为健康是一个人终身的需要,并不是一个人在校学习期间为了考试的需要。人到中年以后,随着异化作用的加强,机体逐渐衰退,身体就容易出毛病,就更需要体育锻炼。终身体育的思想是符合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关注和强调学生的长期发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觉锻炼身体,具备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能力。

每个人都是有需要的,有来自身理的简单需求,也有来自心理的复杂需求。同样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也会因为个人身体素质,性格爱好,性别而有不同需求。个子高,身体素质好的人可能会喜欢篮球、足球、网球等较为激烈,对抗性强的运动。而身体差一些的人可能选择羽毛球、乒乓球甚至慢走、慢跑一类个人化一些的运动。也会因为性别不同而选择的运动方式不同。比如男性爱选择篮球、游泳等项目,女性会选健身操、瑜伽等柔和一些的项目。所以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个人的个性特征和差异,留下充分的让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从体育运动、学习中获得良好心理体验。

一个成就事业的人应该具备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这不仅是一个人将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需求。“少年立则国立,少年强则国强”就是这个道理。体育运动提倡蓬勃向上的竞争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还要体现出集体的协作努力精神,这些都需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对教材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使用上,要善于用心用脑,不断探索创新,这样才能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与体育运动习惯贯穿于教学之中,才能真正实现个人和课程目标的需要。教师还应善于引导学生将这些良好的道德品质迁移到其它事物之中,形成个人永远的意志品质。

我们过去的教育,包括体育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中心,很少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需要,就是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应走下“讲台”,进入到学生之中,充分体验学生的所思所感。老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要求学生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严格是应该的,但不应是表情严肃的”严“。采用温和一些的态度和亲切一些的语言,多表扬学生的长处,让学生的长处不断闪光,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和谐温暖的环境之中,愉快地成长起来。

每个教师还应注意到学生各个方面都存在差个性差异,就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要承认学生在体能、技能、个性、兴趣爱好方面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使那些居于落后的学生能在教学和运动中保持个人尊严,不能歧视落后的学生,教师还应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使落后的学生也能体会到运动的快乐并在个人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

当然,对学生的关注还不仅仅是体现在这四个方面,教育无小事,只要事事留心,教师的言行永远都会引导着学生,温暖着学生的。

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体育的积极性篇三

随着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体育教学成为促进艺术院校大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从艺术院校专业学习的角度来讲,体育学习和锻炼能够促进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发展。体育作为人身体美和意识审美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体育运动和美学艺术两者之间既是相互联系,也是相互促进的。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够塑造良好的身体。个体审美素质的提升有助于增强个体的精神风貌。因此,在艺术院校的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将会帮助艺术院校大学生专业素质实现

1.艺术院校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创造美能力的发展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审美素质培养的意义在于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情感的抒发提供途径,帮助学生克服生活和学习中产生的压力,释放自我,缓解因为情感问题带来的心理矛盾,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体育教学过程中,审美素质培养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既是审美的主体,也是审美活动的对象。所以,审美素质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备的素质之一,是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体育教学来发展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创造美的能力,是相互联系和促进的。美育和艺术院校的教学相通的,在塑造学生个体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过程中,发挥着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作用。体育实施过程中的美育,将理性思维和身体的感官刺激,渗透到个体的感性行为中,帮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更能够创新。

2.艺术院校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美学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艺术类院校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作为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在艺术类院校专业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锻炼和塑造。体育教师要加强对艺术美学规律的认识,提升体育学习对学生审美素质发展的有效性。使艺术类院校的大学生在体育知识学习、运动技能练习的过程中,逐渐的锻炼审美和创造美的技巧。大学生审美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区别,审美能力更偏向与感性的体验。因此,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因为体育运动技术的不固定性和瞬时性,给大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想象空间,这对艺术类院校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

3.艺术类院校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创造美的艺术在艺术类院校体育教学和练习的过程中,体育器材、体育服饰、体育音乐旋律等各个构成内容,都在展现出各种各样的美学元素,体育运动员的形体美、力量美、表情美等,也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染力。因此,体育所具有的美誉功能是明显的,美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精神素质,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这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在一起。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够调节人体的各个器官,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水平。与此同时,健壮的体魄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反过来会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帮助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发挥出更大的学习潜力。提高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创造美和展现美的能力。

1.体育教师要提升教学魅力艺术类院校学生专业素质的发展需要从各个方面予以教育,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提升动作讲解是的语言美、提升动作示范时的示范美。审美能力是所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艺术院校类大学生顺利完成各种行为的必备素质。体育作为人类实践形态的行为艺术,体育审美素质的提升同样需要体育审美能力的发展。体育审美能力也是通过体育美学知识表现出来的。体育美学知识转化为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需要教师系统的对学生的审美素质进行培养。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提升学生实践体育美、展现体育美的自觉性,提高艺术类院校学生创新的能力。

2.提升体育审美能力在专业学习中的迁移在艺术类院校的教育实施过程中,良好的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人体美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坐立行卧的过程中,保持恰当的身体姿势,从而防止身体脊柱发生弯曲变形等现象,保证人体的各个部分能够匀称的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壮的体格。美育在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激发和丰富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个体体验,帮助学生激活自身的创造能力,高度发达的美学敏感度来实现的。美育为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日常思维和实践的创造提供了源泉。在体育运动实践的过程中,因为运动要克服自身的很多极限,给学生创造丰富的想象力,丰富学生学习生活。

3.激发和培养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的潜能,全面的调动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创造意识。美育关系到学生人格的每个方面,审美素质的提升具有系统性。美育的全面性既是美育发展规律的全面性,也是学生不同审美能力不断提升的全面性。审美素质在提高学生个性审美发展时,内含着对个体心理素质和意识形态的全面发展促进。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体育审美素质的提升表现出的是对学生情感意志的身体实践过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的体验身体美、意志美和协作美。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塑造学生完整的个性和优秀的意志品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体育搭台,发展艺术类大学生专业素质的能力在艺术类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运动会等,在体育比赛等过程中,我们可以全方位的欣赏体育运动员得精彩表现,对观众来讲这种身体创造的美,是吸引参与到体育运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向学生展示各种运动美,引导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体育锻炼来有效的提升自己的身心素质,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加强对学生审美教育的实施,既是促进学生心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在体育展现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身体美、力量美、运动美,教师要充分和全面运用体育教学中美的展现,引导学生向往美、发现美、创造美。体育教学中美育既是提升学生审美素质的手段。

综上所述,在艺术类院校体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审美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体育比赛的欣赏等,帮助学生学会欣赏体育之美,通过对体育表现美的认识,迁移到艺术院校各个专业的学习中。艺术院校体育教学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发展,是体育基本功能和体育延伸迁移的表现,是素质教育视阈下体育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表现。

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体育的积极性篇四

以笔者所在医学院校为例,经过学校所有体育教师的共同努力与付出下,爱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学校的体育教学有了很大发展。从“体医结合”的教学理念下,在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1.1教育观念

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经历了几种观念的演变,由最初的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主的竞技性质的教育观念,到以增强体质为主的身体素质教育性质的教育观念,到以活跃课堂气氛的快乐体育教育性质的观念,再到以养成运动习惯为主的终身教育观念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育观念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大抵如此。而在医学院校新的改革与发展背景下,在新的“体医结合”的教育观念影响下,应提倡的是“体医结合、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而对医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多数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并未结合医学知识。依然注重体育技术的传授,依然以竞技为教学的目标,在理论知识方面的传授也较少。

1.2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是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更直接决定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选择、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可以根据教学环境和条件进行操练,主要分为体育知识原理的学习和具体的运动项目学习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主要选择于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并无专门的医学院校体育教材,教学大纲也是和普通高校的教学大纲相仿。体育活动也主要集中在篮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等,和医学知识结合不密切。对于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教学内容,主要在于教师的兴趣,并没有广泛进行教学。

1.3教学模式

当前体育教学的模式,基本上体现在对“三基”即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上,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多是以教学班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当前体育教学模式下也存在体育选修课程,主要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打破原先班级的教学单位,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但只是一小部分。

1.4考核评价

与普通院校体育考核形式无异,主要根据课堂教学时学生的表现和出勤率。身体素质测验的分数,如100m、800m、1500m、3000m的测验分数,体育项目的分数,如跳高、跳远、铁饼、铅球、引体向上、俯卧撑等项目,也主要根据各个项目的评分标准得出。

2.1牢固树立体医结合的观念

体育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将专业的医学知识融入进去,真正做到医学与体育锻炼的结合,真正做到学有所用,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首先,在体育中要运用“终身体育”的观念。掌握好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只有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才能为以后的学医之路奠定身体条件上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体育锻炼知识与技能,才能提高自身参与的热情与兴趣,也才能形成健康合理的体育锻炼意识与良好的锻炼习惯。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中能深入学生心理,满足学生需求,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有意识将对体育的追求融合到生活中来,时时锻炼,把“终身体育”贯穿体育教学全过程,养成“终身体育”的锻炼信念。其次,要改变传统教育意义上的师生观,树立新的师生学观。在充分发挥教师指导、示范作用的基础上,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学生不再仅仅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灌输的对象,而是“教学相长”相互呼应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具备不同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特长等。只有树立了新的师生观,教师才会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会以新的眼光对待学生,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潜力,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科学有效地结合。

2.2坚持“体医结合”的教学内容

医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应既要考虑学校具体情况,又要考虑学生未来发展,同时还能照顾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适应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既要保证完成相应的教学大纲任务,又要兼顾教学活动的科学性、趣味性,将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特色——“体医结合、终身体育、健康第一”体现出来。其实,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体育锻炼与治病结合的记载:“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体现了朴素的保健思想。伴随社会发展,多种健身手段逐渐丰富,如被人们熟知的导引术、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等。太极拳的教学在普通院校的授课比较普遍,而相对于导引术、八段锦、五禽戏的引入则相对较少。对于这种无病强身,有病可通过锻炼有助于恢复康健的传统体育项目,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质机能、兴趣爱好等,进行适当的选修开设,慢慢进行扩大。也可根据不同的医学专业进行不同的体育项目推荐。如,护理专业可适当增加形体方面的练习;临床医学专业可适当增加提高反应能力的练习;针灸、推拿等专业的学生,可适当增加上肢肌肉力量的练习。总之,作为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师,要注意“体医结合”,选择具有医学特色的体育项目,将体育舞蹈、健美操、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六字诀、易筋经等融入到医学中去,促进医学生学习更多锻炼身体、恢复健康的手段和方法。

2.3改进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观念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内容实施的相应教学程序,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制定根据国家不同时期的教育观念而发生变化。当前环境下,素质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下,对学生的教育模式也已发生改变。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改进教学设计与方法、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主体性与探究性,增强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体育教学的考核评价应是多元化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的相互结合是当前较为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模式。教师评价应公平公正,切实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测评水平、参与能力进行真实反映;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要有教师的正确指导。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要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得出三者在总的评价体系中的权重。

总之,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是“体医结合、终身体育、健康第一”,培养出的医学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需要有一定的体育保健等知识与能力,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强健的身体,在以后的医学生涯中能为病人的康复训练或健康的体育锻炼做出正确的指导。因此,医学院校中的体育教学更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体育的积极性篇五

目前各地学生学业压力过重,严重缺乏日常体能锻炼,以致其身体素质减弱、生活质量降低。为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大力开展体育舞蹈课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并通过其包含的动作、音乐、艺术等相关美感提高学生审美价值观,加强学生对美的认知和体悟。

体育舞蹈;学生;审美价值观

体育舞蹈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国标”,全名为“国际标准交谊舞”(internationalstyleofballroomdancing)。国标舞来源于各国民族舞蹈,因其对舞步、舞姿要求极高,后随时间推移成为一种步行双人舞的竞技类项目。交谊舞又与国标舞略有不同,它保持了国标舞各种舞种的风格,但比起国标舞更为随意。体育舞蹈教育在美育培养中占极大比重,其以规范性、观赏性、体育性、教育性的特点及随意且严谨的的风格成为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首选,而目前学生普遍忽视对自身美育的发展。

1.1体育舞蹈的作用及现状。如今学生专注学习并大量进行网上娱乐活动,对体育舞蹈了解甚少以致缺少积极性,并羞于展现自己。体育舞蹈是以音乐伴奏为显著特点,参与者体会其律动性的一项身体运动。音乐和舞蹈相互配合,使舞者全身心投入,释放情绪甚至压力,通过自身律动体悟音乐美。舞者通过身体肌肉的爆发力和线条美感展现音乐蕴含的情绪,快速而激烈,亦或是舒展而轻柔,身体随着音乐或顿或动,使舞者体会到何为形体美。在舞蹈过程中,舞者双眼紧跟搭档视线,与其呼吸逐渐契合,两人浑然成为一整体,不断变换、组合的优美线条和肢体划过所产生的轨迹将给予旁人一场极具艺术美的视觉盛宴。除去运动本身能带来的身体素质提高,在体育舞蹈中,学生不仅能自豪于自己所创造出的美感,还会惊喜于舞蹈双方灵魂碰撞之感。体育舞蹈有助于学生在音乐、形体及艺术等方面的审美价值观的培养,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是当务之急。1.2体育舞蹈教学场地不完善。体育舞蹈对场地要求比较高,目前大部分学校由于扩招等原因无法对场地建设投入过多资金,导致授课场地、所需音响设备等硬件简陋。少部分学校甚至没有室内教学场地或固定教学场所,只能进行室外教学。一些教师不擅长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且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材上并无太多涉及到体育舞蹈方面的内容,甚至没有体育教材可用。对于学生在此种授课环境下无法投入对体育舞蹈的学习,缺少对美学探究的积极性。1.3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目前各院校以智育为主,其余为辅,在职教师极大多数都是教文化课,专业的体育教师本就不多,其中体育舞蹈专业毕业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现阶段,大部分在体育舞蹈课程上任职的教师一部分是经历短期培训后直接教课,一部分是其他课程的兼任教师。由于师资缺乏以及传统习惯,大多数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都只由一名教师负责,然而体育舞蹈要求的是两人相互配合练习,一名教师既教男生又教女生使得授课环节相对松散,易造成用时长、效果差的情况。

2.1强化体育舞蹈教师自身素质,增强学生审美意识。都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所以教师的自身美学修养及美学知识掌握程度就变得至关重要。体育舞蹈教师首先要能感受美、理解美、才能在塑造美、展示美中感染学生,高质量的学生来自高质量的授课,高质量的授课来自高质量的师资,只有具备较高美学素质的教师才能给予学生以“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授课教师的授课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喜爱及投入程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体育舞蹈课程的重视程度提高将直接带动学生审美意识的增强。由于体育舞蹈传播时间较短,大部分授课教师自身对体育舞蹈课程没有太深研究和体会,所以强化教师自身美学素质的必要条件是加强教师对体育舞蹈及美学方面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审美价值主要是激发、顺应人的本性和内在个性兴趣。教师通过体育舞蹈激发内在情感,以己热情带动学生热情,提高学生对自身美的认知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以至创造美,将学生对美学的理解和发现变成主动行为和自觉习惯。2.2加强体育舞蹈教学设备建设。体育舞蹈教学环境作为一种潜在的教学因素,对于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培养有重要影响力。突破体育舞蹈发展困局的关键在于学校要强化对其重视程度,从而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硬件建设。关于教材方面,可由当地教育厅组织体育舞蹈专业级教师编撰一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对此门课程的感受度和重视度。由于体育舞蹈本身极具表现力和吸引力,随着传播范围扩大、传播时间变长,选择体育舞蹈的学生会越来越多。无法实现一对一授课,大班教学质量差且耗时多,教师应酌情利用多媒体及其课件进行教学,使授课内容更加全面、具体。2.3增强师资力量。针对目前学校体育舞蹈专业毕业教师缺乏的现状,从外扩大对体育舞蹈毕业教师的征召力是必要的,学校应提高对此类人才的关注度、增强其教学能力、增加其教学经验。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地教育厅也可组织各个院校的相关课程教师的培训,增加此类教师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机会,强化经短暂培训后任职的业余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并优化其教学方式。经济上有内需拉动外需,师资力量方面也可以有学校所需专业教师缺乏,带动师范类学校该专业成为热门的状况发生。要从根本上增强体育舞蹈专业师资力量,就需要从教师工资、待遇上着手,以其吸引更多人主动了解、学习体育舞蹈专业。

综上所述,体育舞蹈的学习对学生审美价值观的培养有极大帮助,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加强自信,美化形体,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美学可以相结合的概念的认知,增强学生对美的主动性和关注度。学校开展体育舞蹈教学,落实学生美育培养工作,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运动中自主发现美、感受美和创在美,以审美价值观的提升带动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黄虹.舞蹈教学对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5,26(3):45-47.

[2]李想.试论舞蹈教学中的美育[j].考试周刊,2008,14(1):111-114.

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体育的积极性篇六

本文主要通过体育舞蹈运动员表现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微观上去探讨了体育舞蹈表现力的内在属性,找出表现力的影响的主要因素,从而增强体育舞蹈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表演能力。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表现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身体姿态、对动作的理解能力、心理因素、音乐因素、舞伴之间的配合、服装和服饰因素等。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基本技能,形成自己所独特的体育舞蹈风格特点,给予体育舞蹈运动员一个更好的能够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 一个比较完美的体育舞蹈,不仅要有完美的套路,还有必须显示规范动作的舞蹈风格和特点,体育舞蹈内容需要体育舞蹈运动员自身情绪的内心体验,用自身体育舞蹈的内涵素质即表现力,发掘体育舞蹈的价值。观众在观看体育舞蹈的时候,观众的情绪受到体育舞蹈运动员这种由内而外所散发的内心的舞蹈的感染。本文主要针对影响体育舞蹈运动员表现力的多个方面因素进行探讨,总结主要影响因素,为发展提高体育舞蹈运动员表现力的方法和途径提供一定帮助。

每一个舞蹈动作,每一个基本动作都是体育舞蹈运动员完成舞蹈组合的基本元素,身体姿势尤为关键。优美的形体、完美的动作质量都会给观众以美的体验。体育舞蹈华尔兹的舞姿飘逸洒脱;探戈洒脱豪放,狐步舞从容飘逸。每一种舞蹈都是一个类型,他所展示的风格也是有所不同,所以,体育舞蹈运动员应该根据自身的素质调整自己的风格,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身体姿势来表达体育舞蹈的表现力。在完成一整套体育舞蹈套路时,体育舞蹈的表现力需要自己用身体姿势展现出来,这就依赖于体育舞蹈运动员做动作时的质量,所完成的动作的质量通常都是从细节行动上体现出来细节上,细节就是体育舞蹈运动员通过身体姿势来吸引欣赏者。

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内心需要自身通过对动作的理解能力进行解读。动作表现力,也就是激情与活力。体育舞蹈运动员对动作的理解能力寄托着一种内心情感和活力,这些情感和活力体现在整个体育舞蹈的套路中。动作巧妙,操作动作开始,力争到一定的感情世界,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含有表现力的动作总是体现在细节上,如美丽的转身,跌宕起伏的上半身和下半身,完美和准确无误的姿势,优美的动作和手势可以锦上添花,而这些都需要体育舞蹈运动员对动作的理解能力。通过身体活动的想法和感受舞蹈节奏,男性和女性舞蹈员与对方能够准确地感受到音乐的旋律情绪,通过一系列的表情,动作,眼神,手势和其他形式表现舞蹈自身的感情色彩去感染观众,完美贴合的体育舞蹈看起来更流畅,更具有视觉冲击。

在高等院校或者其他的舞蹈俱乐部一般是由指导老师指定彼此的舞伴,教师根据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身高、技术水平、性格进行组合搭配,但在比较高一点水平的体育舞蹈运动员当中的舞伴一般由是自己个人选择的。由于体育无蹈运动员的性格各有特点,技术不同经常会出现不和谐舞伴闹别扭等等的情况,体育舞蹈舞伴之间有时必须理解,尊重对方,不管是风格还是心理,更不可以互相打骂,进行人身攻击,彼此有不满意的地方应该互相指导改正。体育舞蹈是表现爱情,有丰富的情感在整个舞蹈当中,所以体育舞蹈舞伴之间必须有一定的感情做保障,否则不会展示出一个充满爱的体育舞蹈,那也就没有什么欣赏可言了。因为这种运动是完整的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合作,训练、学习生活等大部分时间都在一起表演,演绎舞蹈必须有身体接触,长时间的搭档必须投入大量的情感在彼此身上,但最终都是投入在共同的舞蹈上,很多舞伴最后因为共同的目标成为恋人或者夫妻。这种组合的优势就是彼此了解,交流沟通方便,有强烈的激情,在体育舞蹈表演过程中容易产生共鸣,能够很好的完成动作,但这种组合的方式的缺点是,如果舞伴在情感生活中遇到问题,比如感情分裂,对彼此反感,那么他们的体育舞蹈的合作也就基本结束了,将不能继续演绎舞蹈。

在体育舞蹈的竞赛中,在舞池的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对整个体育舞蹈的表演结果的影响非常的巨大。精湛的技术水平,体质坚实,稳定的心理素,比赛的良好状态,都是在舞池中脱颖而出的资本,其中精湛的技术水平是核心,坚实的体魄是一个稳定的心理素质的基础是能够发挥出最佳水平的保证。不管是在平时的体育舞蹈训练生活中还是在舞池的比赛场上,没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完成的动作都是很僵硬的。比赛场上的裁判,比赛开始之前的准备时段,观众的各种情绪,老师对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各种压力,还有就是自身对整个比赛后会产生的结果,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精力是否充沛,都会对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心理产生影响,在舞池中通常是几对体育舞蹈运动员在表演,难免会互相发生碰撞或阻挡,当发生这些情况的时候,就需要及时调整,要求两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两个人中不管是男舞伴还是女舞伴的心理素质不过硬,就会导致紧张怯场,失去继续表演下去的信心,动作变形,不能很好的演绎体育舞蹈,结果自然而然是会被淘汰掉。

体育舞蹈是在音乐的陪伴下玩音乐的演绎,是体育舞蹈精髓所在。如果再把音乐表达自由,详细的性能体现出来,音乐的价值将是显而易见的。在体育舞蹈表演或者是竞赛中,体育舞蹈运动员是舞蹈之美的直接创造者,体育舞蹈运动员在舞台上的审美价值是直接依赖于体育舞蹈运动员本身的舞蹈水平,我们完全可以从体育舞蹈运动员的知识水平,审美,甚至他的内心情感和身体姿势,他们的音乐素养,可以看出他们是不是一对很好的演员。从主题音乐,旋律与和声的纹理的舞蹈元素,移动,动机的风格主题和氛围,类似于“同步”的一致性。从旋律的短语,我们可以找到的舞蹈语言是基于从音乐和声音效果,舞蹈表达,动机,气质,音型可以找到舞步步法,音调和分寸。音乐风格也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时也提高了体育舞蹈运动员思考的能力和形象。只有舞者风格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能够有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才能把舞蹈和音乐有机的进行搭配组合进行演绎,音乐的灵感来自于人对音乐想象力和感知,让音乐植入自身的骨髓,自己就是一个音符,才能创造出完美的体育舞蹈。

体育舞蹈的美来自激情和热情的作用,体育舞蹈的美演绎,华丽的服饰也是占很大比例的。当我们观看体育舞蹈比赛时侯,经常感叹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表演美丽的像飞仙一般,这就是体育舞蹈服装配饰的作用在体现。拉丁舞的服装女式要求裙装,男士要求深色的或是和女式服装相搭配的颜色,虽然拉丁舞的是激情和性感的,国际体育无蹈联合会方已明确体育无蹈服装裸体程度,拉丁舞服装的妇女的风格裙子紧,可以充分展示女性的身材,优雅的气质,再花费工夫装饰花边,亮片,晶体以增加观赏,一致的审美和有助于拉丁舞运动员表达情感。设计风格的变迁也分的在不断更新,对服装的颜色和样式的颜色可以帮助舞者在比赛或表演赢得掌声或者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在现代体育舞蹈中,妇女的服饰,男装深色的裤子,充分显示了女性的优雅,高贵,典雅,以及男士的绅士分度。体育舞蹈服装的设计中,配饰的作用也非常重要。服装上的流苏或者摩登裙金龙的袖飘等等,都增加了舞蹈的灵动感;舞者头部的装饰都展现着舞者的美丽、华丽。现代舞蹈风格,服装设计,舞者手臂的流苏,增加了现代舞蹈的动态的精神,服装面料光泽和柔软的光滑度,有助于体育舞蹈运动员更好地诠释舞蹈的美。所以,每一位体育蹈运动员都应该会为精心挑选自己的服装,在准备比赛或者比表演的时候,一方面是训练技术,另一方面是订做自己的战袍,体育舞蹈运动员参加比赛大部分是找设计师根据身材的比例、气质类型选择颜色的搭配和款式的设计,能够体现其独特性,通过服装赢得更多观众的眼球。

影响体育舞蹈广运动员表现力的因素主要包括身体姿态、对动作的理解能力、心理因素、音乐因素、舞伴之间的配合、服装和配饰因素等。建议增加体育舞蹈的宣传力度,重视体育舞蹈运动,为体育舞蹈运动员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体育舞蹈运动员应增加自我的技术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增加体育舞蹈文化修养;增加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及专业教师培养;体育舞蹈运动员之间应该互相了解,彼此尊重并理解对方。

作者:宋晓俊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1]齐光辉.影响体育舞蹈运动员表现力的因素探讨[j].济南大学学报,1999,28(5):5-6.

[2]唐颖,梁少雄.对体育舞蹈业余学生艺术表现力的研究[j].体育科技,2009,30(1):24-28.

[3]陈素雅.大众体育舞蹈拉丁舞的艺术表现力的培养[m].艺苑,2009.

[4]郭希.关于优秀体育舞蹈选手表现力的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07,25(8):

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体育的积极性篇七

1.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灌输创新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和方式是高校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培养学生的时候,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创新能力。不能仅仅依靠书本知识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现代型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其创新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能力将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关键,是生产力发展中人的因素的最高体现。此外,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灌输一种新思想。这种新思想能够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并长期坚持下去,永远坚持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在接受体育教课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快乐地坚持下去。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要做到立足现实,放眼未来,不断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这样学生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一些创新意识,体育课堂教学将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1.2加强创新思想的宣传,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新时代的社会特征就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其中最为关键性的因素就是创新人才的培养。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更新以及竞争取胜的关键都在于创新,缺乏创新的民族必定难以强盛,没有创新思想的学生必定会被社会淘汰。想要让自己更有特色,就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也逐渐趋向于多元化,而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领域也在不断地进行扩展。因而,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都要进行培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

1.3优化体育教学的课程结构,实行多模式教学课程结构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能够使学生更加高效率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学质量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课程是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结构是组成一个系统的各个要素间的稳定的相互联系,是系统内要素间排列组合方式。合理的课程结构能够将师生资源进行更好的优化,有利于学生树立目标的建立,同时课程结构还能体现教育者的价值取向,是教学活动能否取得进展的关键决定性因素。想要对课程结构做出优化配置和调整,首先应该对体育课程中的竞技运动项目做出调整,使其符合现代学生的认识规律,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主要教学目标,注重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另外,还可以增加实用的体育健身教育、民族传统体育、现代生活体育、娱乐休闲体育等课程内容。在教学模式上也可以进行更新,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选择性,设立一定的选修课,尽量做到让学生自己选择上课时间和所要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1.4依据创新性教学原则,实行创新性教学方法为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教学原则:

(1)探索性原则。尽量使整个教学活动充满乐趣和探索性,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学到知识。通过探索性原则的普及,能够为学生提供新颖的学习意境,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平等性原则。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互助的良好关系,尤其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应如此,课堂是传道授业的地方,需要的是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这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3)合理性原则。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合理性原则,尽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待学生提出的质疑和问题,老师要进行创造性的回答,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个性化原则。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点内容就是个性的塑造和培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对待学生的特长要进行鼓励和支持。在教学方法上也要进行创新,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回答,在此过程中以锻炼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对新规律的探索,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现在的专业性人才已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因而,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利用各个学科间共有的知识,并对其进行联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1.5调整考试和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育课的考试方法是影响学习成绩和兴趣的一大因素,原来的考试方法更加注重于考试的内容和结果,而忽视了考试的真正价值所在,失去了提升学生素质的意义。定性的考试模式从而僵化了学生的思维,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可以采取学生自主选择考试项目的方式来对其进行考核,在进行考核评价的时候,也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注意个体和整体的结合,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对高校学生的体育成绩做出考核评价的时候,不应该以单一的方式来对其进行考核,可以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评价标准。具体包括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应变能力、速度等考核项目。固定的考核方式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从而导致学生更加缺乏创意。

1.6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效果,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科特南曾经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一代代教师的质量。”按照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的道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素质;而想要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让老师传授创新思想。在教学观念上,老师要进行转变,使其教育层次和教育事业更加宽广。另外在课堂上更要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校体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体育教师进行新体制的宣传,并不断地对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改进,建立新颖的教育理念,改革旧套的教学内容和模式,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体育的积极性篇八

1.执教形象方面的个性化要求形象主要指的是形体、面貌、动作等几个方面,教师的形象个性化就是教学形体、精神面貌、教学示范等的个性化,这几个方面的个性化既有先天的遗传又有后天的培养陶冶。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以丰富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在课堂中塑造出精神抖擞、积极进取的个性形象,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产生深远影响。体育教师优美的形体、良好的行为示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模仿心态,也给了学生一种无形的动力,起到了表率作用,促进学生专业发展。精神面貌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心态和内在的修为。运动技术动作示范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正确的、优美的运动技术和示范,不仅给人直观的视觉体验,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教育者执教语言方面的个性化要求教学个性化首要的要求就是教学语言的个性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通过语言来反映和表现,而教学语言分为直接语言和间接语言,个性化的教学语言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思维,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个性化的直接语言要求准确、规范并兼具逻辑性和系统性,语言的表现要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和逻辑。在教学中教师用直接和间接的语言,能动之以情,让学生感到很亲切,找到学习的乐趣,便于学习的深入。教学个性化的直接语言和间接语言,对室外教学和动作语言显得尤为重要。如篮球裁判动作也是一种间接语言,规范和带有个性的动作能给人不同的感觉。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师的个性特点,将直接语言与间接语言结合,把生动直观与明确的语言结合,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语言艺术风格。

3.教育者执教方法和组织方面的个性化要求个性化教学要求教育者将执教方法和组织方法个性化,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和组织的设计时,要从学生、教材、教学目标和场地、环境的实际出发,并结合自身特色,在一定教学策略指导下,以教学个性化的要求制定教学方法,通常以施教者个性化的一种方法为主,融合多种方法,形成一套优化组合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这种教学方法的制定不仅要体现制定者的创造性,更要体现教学的多样化和因材施教性,使体育课的教学能真正做到教学的个性化。

主要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通过对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体育系2009级本科学生进行教育个性化理论的培训,建立学生个性化教学的培训模式;第二步是在进行了理论培训的学生中抽取部分学生,在教学实习的过程中运用教学个性化的模式进行教学,对教学实习的效果进行调查和反馈,统计和分析调查数据,最终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个性化培养模式进行综合评判。

1.教学个性化培养模式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中的实施

(1)实践方法。通过对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体育系2009级本科20名学生进行教育个性化理论的培训,其中女生12名,男生8名,并在教学实习中运用教学个性化的理论进行备课,在实习结束前对实习生所教学生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反映教学的效果。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行为的动机需要、态度、价值取向,活动行为的周期,组织与管理形式,活动内容与活动项目等。

(2)调查的实施。制作问卷调查表,被调查的学生独立完成调查表,并现场收取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184份。调查问卷进行男、女分类汇总,用excel统计处理。

2.实习生对个性化教学认知的调查结果

(1)实习生对个性化教学的态度经调查,实习生在经过个性化教学理念的影响之后,对于个性化教学的态度呈现出认同和支持。大部分实习生认为个性化教学对于培养教师的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很大的作用,

(2)实习生对个性化教学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的设计对策的调查在对实习生个性化教学中,依据理论建构对教学内容、教学形象、教学语言、教学方法和组织的个性化要求,对体育教育学生进行教学,并要求学生在教学实习中运用教学个性化的教学手段和要求进行教学。85%实习生认为教学内容的个性化设计比较难,对于个人的教学个性化把握较难;50%的实习生对于教学形象的个性化定位难以把握,主要是由于部分学生对于教学形象不自信;90%的实习生认为相对前面几点,教学语言的个性化的实施较容易,但对于个性化语言的评价较难;85%的实习生对教学方法和组织的个性化要符合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相对难度较低。综上所述,根据实习生对于教学个性化的理解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习生普遍认为个性化教学过程的掌控是最难的,其次对于个性化教学中“个性”的发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3.个性化教学的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于个性化教学认知调查显示:大部分的中小学生,在教学前对于个性化教学了解较少,对于个性化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了解不多,只有很少部分的学生对个性化教学有一定的了解。在经过实习生的个性化教学过程后,大部分学生对个性化教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对个性化教学缺乏了解。

(2)对个性化教学效果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经过三个月的个性化教学过程后,学生对于个性化教学的效果有了深刻的体验,通过对学生个性化教学效果的调查,65.2%的学生认同个性化教学对于提升学习兴趣的效果,88.7%的学生认为个性化教学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58.7%的学生认为个性化的教学能促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86.9%的学生对于个性化的教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实习生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所遇问题总结与分析在教学的组织中很难照顾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只能针对施教者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将施教者个性化的教学运用于教学的组织和方法上,给学生留下个性化的教学影响,使学生能够形象化地理解教学的内容。由于教学个性化是相对抽象的概念,在实施中教师对于个性化教学理念的把握和实施也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统一,个性化教学的效果也会存在相对的差异。同时学生对于个性化教学理解更也不尽相同,学习程度有深有浅,因此学生在个性化教学后表现出的差异是正常的,具体分析见表5。

上述调查分析表明实习生对于个性化教学的认知和感知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了解个性化教学前后展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学生在个性化教学前对于个性化教学认同率较低,在教学体验后展现出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大教学个性化的实施,让教学个性化的理念融入学生和教师的思想中来。分析还表明在对实习生个性化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个性化设计比较难,对于个人的教学个性化把握较难,教学形象的个性化定位难以把握,主要是由于部分学生对于教学形象的不自信;教学语言的个性化的实施较容易,但对于个性化语言的评价较难;教学方法和组织的个性化要符合教师教学的个性化不难。教学个性化实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应在个性化语言、形象、方法和组织的基础上实现教学个性化的设计。

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体育的积极性篇九

体育活动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健身效果,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活动。但受体育竞技的影响,学校过分注重体育的竞技性,或过分强调利用体育活动锻炼人的各种精神,如吃苦精神、拼搏精神,而往往忽视了体育活动的娱乐性。致使体育课堂失去了该有的吸引力,很多学生也因此对体育课“望而生畏”。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则是在传统体育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设置人性化的课程,使教学内容更贴近日常生活。教师可适当增加体育内容的生活化教学,使学生不自觉地提起兴趣,并尝试进行活动实践。从而有利于学生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并有助于增强体质。

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健康第一”的原则。这是体育活动的初衷,也是体育活动最重要的指导思想。要求优选能够增强学生体质、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日常体育教学内容。所选的内容应大众化,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②“目标指向性多”的原则。所选的体育内容应具有多种目标指向性,以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力达到要求。

③“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原则。所选内容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即紧跟时代脉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内容。

④“操作难度不大”的原则。结合学校提供的条件以及学生的特点,选择操作难度不大、能普遍使用的内容,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⑤“延续性”原则。教学内容应注意延续性,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激发其创造性。

以往的体育教学内容结构主要以体育项目为主,并以掌握运动项目技巧为主线。在这种内容结构下,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一定影响,且体育的健身、娱乐、教育等功能的发挥也受到一定的抑制。构建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以娱乐、健身、保健以及竞技为主干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再将内容进行划分:基础性内容、提高性内容、专项性内容。根据教材情况,又可将教材内容划分为重点教材内容、一般性教材内容两种。通过以上多元化的内容设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体育能力。

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要求:

①应符合学生的体育需求、使其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并主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②制定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使其真正走进中学体育课堂,真正达到体育教学的总目标。唯有将体育真正融入日常生活,并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发挥其健身娱乐的效果。

(1)注重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运动的热情。在以往的体育内容教学中,过多强调体育项目的动作要领,或直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难以形成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而模拟生活化的情境,能使学生更放松、更自然地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同时还能达到思想交流的目的。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应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然后将其扩展到日常生活,选择与之相近或相似的内容,但要注意在创设情境时,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例如在学习“前翻滚”项目时,教师可将学生的思绪拉倒动物园或马戏团的表演中,创设处于热闹的动物园或马戏团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动物的翻滚动作,如可爱的熊猫是如何翻滚的,棕熊又是如何进行翻滚表演的……让学生对翻滚这一项目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2)教学内容娱乐性与竞技性有效结合,吸引学生注意。注重教学内容的娱乐性,并非抛开体育教材内容,独自选取具有很强娱乐性或健身性的体育活动。而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本认为“死板”“无趣”“消耗大”的体育项目,加入“娱乐性”的东西,或使体育内容“娱乐性”延伸。但若只注重娱乐性,则可能造成自由散漫的体育教学氛围,若将内容的娱乐性与竞技性完美结合,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提升体育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羽毛球”项目教学时,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最基本的羽毛球技巧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林丹与李宗伟的比赛视频,在热血沸腾的比赛中,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比赛,其他没有轮到上场的同学可作为观众在旁边观看,并为其加油助威。在这种模拟比赛现场的环境下,羽毛球的娱乐性及竞技性展现无遗。对于赢得比赛的选手教师可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输的一方,可鼓励其再接再厉,争取下次获得成功。

综上所述,重视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是践行素质教育的表现。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起点,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死板、枯燥、单一的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体育的积极性篇十

从教育角度审视师生关系。从体育教学中两个有生命个体———学生与体育教师的角度,指出生命化的体育教学价值定位上,应“以人文本”,尊重生命、关注生命、提升生命质量,以生命的发展和完善为终极追求,来实现体育教学生命的价值取向。

体育教学;生命

体育教学活动是一个随着体育科学的建立而出现的自然现象,也是一个有多种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在中国最早的《体育教学论》著作中(王伯英等著),对体育教学的定义:它以学校体育教学这一特定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其目的在于揭示学校体育教学的规律,探讨和阐明体育教学的本质、过程、原则、内容、方法和组织,以指导体育教学实践,揭示体育教学质量。关于体育教学的权威定义:第一种:所谓体育教学,乃是指学校教育中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得以积极主动地通过掌握技术技能、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身体活动能力及自然或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和促进其个性发展的教育过程。第二种:体育教学是一种以体育教材为中介使学生在体育教师指导下掌握体育知识及技术技能、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以促进其身体、心理、社会等适应能力且使之得以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有学者从生命的角度,将教学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绕过人的生命直接企及知识目标的教学;第二种,利用人的生命为有效掌握和发展知识技能服务的教学;第三种,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人的生命自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本研究认为体育教学生命化应该是以尊重生命、关注生命、提升生命质量为目的,实现体育教学生命的价值取向。本文生命质量是指自然生命的质量(基本身体形态、生长发育与体质状况等)、精神生命质量(态度、情绪、意志品质与价值观等)和社会生命质量(自我实现程度、社会适。

体育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而言,生命化特点更为凸显。体育教学不仅将目标定位于学生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学生精神层面的生命,教学中强调学生非智力因素,如顽强意志力、探究意识、协作能力等,即学生社会生命的提升。在体育教学中,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能够协调发展和完善。体育教学的鲜明特点即实践性,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身体运动,体育教学的知识与技能学习是一种动态过程。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提出“生命在于运动。”“动”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它教学的主要特点,生命的价值、意义和智慧都在“动”中得以体现。

第一:体育教学环境是动态的、开放的。

体育教学环境对学生而言犹如空气和水,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体育教学环境作为学生主体直觉背景,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生命源于自然,生命发展需要空气、阳光。体育教学使学生在自然中呼吸自由的空气,享受阳光照射。体育教学环境需要物理环境是复合的,需要场地器材等等这些与阳光、空气、水、树木与草地等自然环境紧密交织在一起,共同对学生身心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也是复合的,空间变化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产生动态变化。体育教学中“天人合一”的境界,是生命的自由与激情在体育教学动态中的释放。

第二: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身体活动。

身体活动是体育教学主要活动形式,老师通过自身内化的知识与技能展示给学生,用内化的生命价值,唤起学生活动的激情与兴趣。通过师生的互动,身体交流逐步把学生学习的技能知识转化为生命的价值,为学生生命的完善与发展投入资本。

毋容置疑,体育教学和生命关系密切。师生之间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是提升生命价值的重要手段。由于近代体育思想都是以学生为关注对象,而忽视体育教学中另一有生命的群体—体育教师。从以下三方面讲:

一、体育教师不能等同于“运动员。”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一部分大学生进入校园之前,就已经掌握了某些项目体育技能而且水平很高,面对这样一个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班级,如何实施体育教学才能使学生掌握技能更优化,这是摆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技术水平高的大学生会用“高水平运动员”的标准来要求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师来说是一种巨大挑战。

其二,体育教学注重生命科学性。

体育课上,体育教师所承担高度安全责任意识是其它课程教师无法体会到的。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超重儿、心肺功能与体质差的大学生在课堂上因运动量不适而出现异常现象,为了避免意外事故发生,高度责任心与安全意识每时每刻都让体育教师坚守着课堂。这对于体育教师是一种无形心理压力。

其三,教学中的困惑。

长久以来因“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好多人眼中体育课就是简单的“蹦蹦跳跳”,不用备课、不用批改作业,没有任何含金量。以至于体育教师在劳动价值、社会地位与职称晋升方面有时无法得到认可。这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伤害。以上体育教学思想,虽然用“快乐、健康、天性”来表述但仅仅是生命的一种表达,不代表生命的全部,体育教学生命化是生命发展与完善更深、更广的内涵。任何一个学科教学定位从生命角度审视体育教学,是人类回归生命的要求。冯建军强调教育中几个方面:“人文教育的失落,缺失了生命的另一半;教育与生活的割裂,丧失了生命的意义;绝对主义的客观知识,泯灭生命的灵性;极端的道德理想主义,培育无根的生命;压抑规训,自由的生命;生命不能承受病理性教育之重。”狄尔泰从历史文化哲学视角解读生命:“自然我们解释,生命我们理解。”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生命的意义。基于传统体育教学对生命意义理解肤浅,从生命深度发出对体育教学回归教育本义的呼唤。

体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象形字角度来诠释“体”即“人”与“本”的结合,即体现“以人为本”。体育教学生命意义在于对教育本义的回归。关注体育教学中的生命,并非单纯看见生命的存在,而是挖掘体育教学中个体生命潜在的精神能量。体育教学中存在两个有生命的个体,一个是起着主导作用,一个占据主体地位;两个有生命的群体:教师与学生,都需要生命的尊重与关爱,不仅要注重他们自然生命的发展,更要注重他们社会生命的发展与完善。这样才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社会层面上的公平与和谐。

[1]丁留国.学校如何实施生命教育[m].文教资料,2006,(5).

[2]闫守轩.论教学中的生命关怀[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5).

[3]英,洛克著.教育漫话[m].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4).

[4]杨文轩等著.体育原理导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5]杨文轩等著.体育原理导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6]张伯苓著,王文俊等编,张伯等.教育言论选集[m].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

[7]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8]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生命

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体育的积极性篇十一

快乐体育教学是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提出来的,是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引发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是素质教育的理想模式。通过对快乐体育含义和目的的阐述,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用快乐体育与传统体育双班教学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快乐体育教学对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快乐体育 教学 学生 影响

快乐体育强调情感、兴趣、创造和能力培养,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中介,达成学生对体育的主动学习、愉快发展;它从生理、心理与社会三维空间来把握体育教学的特性和整体效益。现代体育观认为:体育必须要以健身、健心为主要支撑点,要与文化教育和娱乐融为一体。

快乐体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高度重视并充分挖掘出每一项教学内容所特有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对体育的兴趣,并以浓厚的兴趣,持久的意志,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健身行为,寓教于乐,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欢乐、愉悦、和谐的情感和气氛,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自主地、欢快地从事体育学习,增强体力与智力,发展个性和能力,掌握所学的知识和内容,培养自我体育能力与完美的人格,并在从事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真正获得“快乐”和“喜悦”的体验。“快乐体育的教学”是以追求能让学生自发、自主地学习并能充分体验运动的内在乐趣,充满挑战性、创造性的学习为基础。

(一)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搜索网上报道,了解快乐体育的含义、作用、目的,及如何更好的开展快乐体育教学,为论述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二) 访谈法。

对问卷调查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学校快乐体育教学实施的情况。

(三)分析比较法。

通过对两个班级进行快乐体育教学和传统体育教学的分班教学,经过一定时期后,对两班的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比较,并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一) 形成快乐学习。

快乐体育是以怎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为出发点,它标志着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定,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的头脑始终跟随着教学内容、进程思考,注意力和思维活动都集中到所进行的学习内容上。快乐体育不仅重视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而且更加重视学生通过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我观察分析、自己归纳技术重点难点,让学生深刻认识与把握学习、锻炼的全过程,理解自己身体与运动技能水平,从而提高自学自练及终身体育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在欢笑和快乐中度过,极大的缓和了学生身心的压力和紧张,为更好的进入后面的课程打下了良好的保障。

(二) 促进学生的社会适能力。

快乐体育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肯我的快乐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影响陈仁慈(温州市瓯海区三溪中学 浙江省 325000)摘 要 快乐体育教学是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提出来的,是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引发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是素质教育的理想模式。通过对快乐体育含义和目的的阐述,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用快乐体育与传统体育双班教学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快乐体育教学对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快乐体育 教学 学生 影响定自我,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能在多变的社会上立足。

在快乐教学中,学生在结束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大家都觉的以前沉默寡言的、甚至不合群的同学在快乐体育教学的带动下也都变的会和大家进行交流。平时成绩差对自己未来没信心的同学在快乐体育教学后,抛开了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读书差的包袱,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憧憬,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现在什么地方都需要口才、交流的社会,使他们多了能很好融入社会的因素。

(三)心、智、体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实践证明,快乐体育教学对每一种智力结构和心智能力的培养都具有良好的影响。快乐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人,因而精神饱满、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创设了情感体验的前景,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内在的积极性被调动,头脑随教学的进程思考,思维被启迪,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得到提高。由于快乐体育教学给体育神韵,所以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

未来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必须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学校体育作为终生体育的重要环节,就必须奠定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基础。并根据自身条件、特点和爱好有针对性的学习掌握一些易于自我锻炼的技能、方法。让学生在愉快、喜悦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快乐地参加学习和联系,锻炼身体、发掘潜力、陶冶情操,全面实现教学目的,也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快乐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应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快乐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评价方法以及教学设施的运用不仅要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体育锻炼、而且要达到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教学目标。

总体上来看,通过对快乐体育和传统体育的对比研究,相关的结果也分析给我们很明确的展示了快乐体育教学的优势。快乐体育教学显著的特征是主动学习,愉快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备课,努力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参与体育、享受体育、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以运用启发式、目标学习、发现学习、小集团学习、创造情景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实现目标的成就感、投身体育的满足感和得到发展的喜悦感。

快乐体育教学是新时代的产物,是科技、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以多元化的目标定位和多功能与优势展现喜人的前景,但目前尚处于不稳定、不全面、不成熟、多流派共存的松散状态,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完善和规范,以发挥其更强劲的育人优势。同时,要辨证的看待传统体育教学,在舍弃不足之处的同时,要注重保留、继承、发扬其成功之处,使两种教学模式想物融合,优势互补,创建出多种更为先进、新颖、高效的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体育的积极性篇十二

本文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课外途径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在分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明课外途径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弥补功效,并探索课外培养的途径,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满足基础教育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能力;课外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就业制度由过去的“包分配”到“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就业形势;同时,随着新一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深化改革,中小学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体育师资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定位于培养体育教育人才,服务于基础教育。因此,为实现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高校必须重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适时调整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及途径,提高教学质量。但目前高校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仍局限于课程设置体系内。因此,着眼于课外活动、充分挖掘课外培养途径,从而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成为一种必然,它是课程体系培养的有益的补充。

1.1课程结构不合理,综合性不强

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开设是“杂烩式”,开设的课程门类太多,其中部分课程内容重复,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论”、“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和“学校体育学”课程中。此外,各高校课程体系过分强调体育专业技术,忽视基本教学理论的传授与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专项技术课程仍以“传授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专项技术上的精、深为重点,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教学理论知识薄弱,不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从而造成培养的学生到基层中小学任教师时,不能满足基层中小学体育工作的需要,甚至难以胜任基层体育教育工作。

1.2教学实践不足

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都是以理论课的形式进行教学,甚至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课程,在部分高校几乎完全以室内理论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缺少专门的教学能力实践课程,学生无法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致使学生很难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教育理论知识,教学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尽管诸多高校安排了教育实习,但是重视力度不够,多数高校缺乏相应的教学实践、实习基地,以致学生的教学实训机会少,难以取得应有的教学实践效果。

1.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相脱节

目前,部分高校不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向,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学理论与方法,未适时调整与改革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途径与方法,导致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与基础教育改革不相适应,使高校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不能满足中小学体育实际工作的需要。

2.1弥补“课程门类多,主导方向不明确”的不足

高校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在课程的开设上是“杂烩式”的简单拼凑,开设的课程种类太多,使学生学习的主导方向模糊,而且这些课程又不能很好的服务于专业学科知识,导致学生实践环节较薄弱,专业技能不理想。以至于学生常常感到“面面俱到,但面面都不到”的困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不改变学校开设课程的前提下,思考开辟课外途径,可充分利用课外闲暇时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强化专业技能,完善能力结构。

2.2弥补“侧重专项技术,其应用性不强”的不足

目前,高校现有的课程体系存在与基础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无论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与原来相比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但目前多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仍以追求专项技术上的精深为重点,忽视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与时俱进的教学能力的培养。特别在专项技能教学上,忽略了与中小学体育教学需求挂钩,造成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基础体育教学改革,在工作岗位上产生束手无策的感觉,不能满足基层中小学体育工作的需要,使学生觉得难以胜任基层体育教育工作。因而,有必要充分利用课外途径,通过参与开展的各种教学比赛,让学生亲身体会中小学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形式,同时提高学生与时俱进的教学能力,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2.3弥补“教学实践机会少,教学能力不强”的不足

目前,多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教学课程都以理论课的形式进行,缺少专门的教学能力的实战训练课程,致使学生教学实践机会少,不益于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尽管各高校开设了《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但人多课时少也无法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因此,毕业前为期三个月的教学实习就成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唯一途径,然而体育教学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仅仅三个月的实习时间里提高教学能力是不可能的。为此,通过课外途径开展的教学课件设计比赛及试讲练习,再加上毕业前的实习,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3.1拓展培养途径

拓展培养是在强化学生基本师范技能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一是开展设计体育游戏的比赛,有针对性地以中小学生为假想对象,在比赛中实现角色互换,同学们密切协作,充分体验中小学体育课堂的特点及规律,为学生今后作为体育教师奠定基础,切实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二是开展多媒体制作比赛,一方面可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可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

3.2专项培养途径

一是开展教案编写比赛,通过教案编写比赛,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比赛,学生通过对比赛的精心准备,不但可以熟悉教案编写过程,还可以强化专业知识。二是进行说课练习,可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及普通话水平。三是进行教学比赛,班上各专项小班分为一个组,组内各成员之间进行比赛,请教师予以综合考评,并给予指导。这种“实战演练”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在校教学实践的机会,还可通过这种方式规范学生的技术动作、术语的正确使用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四是进行试讲练习,学生按学号进行试讲,并对每位同学的试讲进行点评,这样不仅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还可以通过他人的不足进行自我反思,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3.3实践培养途径

大四学生除了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实习外,还可通过自己寻找或教师的介绍到相应的学校以顶岗或代课的形式进行“实战演练”,为其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起导向作用。此外在为期三个月的实习期间,学生的实习经验及体会,在实习结束时,将实习成果制作成简报进行展示,学生们可进行实习经验的交流和学习,对于他人的亮点可借鉴、创新为自己所用,切实提高教学能力。

[1]刘波.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以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4):124-128.

[2]张明伟,吕东旭.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09,16(4):48-52.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