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优秀10篇)

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8 09:19:33
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优秀10篇)
时间:2023-04-08 09:19:33     小编:zd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篇一

开展“共同缔造”活动首先要实施强垒工程,把基层党组织这张网织密织牢,以党的建设为经线,以自治组织为纬线,以党员干部为针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释放党建“磁场效应”。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不折不扣狠抓落实,广泛下沉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以民生服务链延伸幸福生活链。

“共同缔造”群众是主体。我们要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入村组、进农门、听民声,广纳民意、汇聚民智,引导群众出谋划策,变“你和我”为“我们”,变“要我做”为“一起做”,营造浓厚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氛围。在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庭院美化及其可持续发展上要激发村民骨干、乡贤代表、致富能人的内生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点带面整体提升,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群众身边点滴小事,是房前屋后、街头巷尾、衣食住行......。群众小事,就是干部大事!我们要按照“扫干净、码整齐、拆通透、治脏污、往里走”的要求,全面开展清洁行动和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庄整洁干净,环境舒心。要把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在具体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群众提供暖心服务。要深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内涵,用文化润心,让革命红色、灵润古色、生态绿色交相辉映,增进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

产业兴则社区兴,产业强则社区强。“共同缔造”的核心支撑是产业兴旺。从县级层面讲,是做强特色产业,要重点打造北部山区“果盘子”、中部平原“米袋子”、沿江地区“菜篮子”三大板块,推出优质稻、蓝莓、小龙虾、蔬菜四个优品。从社区层面讲,是壮大集体经济,力争村级集体经济过10万元的村达到80%以上。从个体层面讲,就是增加居民收入。

锚定“五共”路径,抓好建章立制,规范引导“共同缔造”工作。要在实践中优化,重点是抓好36个样板社区的打造,为其他社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总结中固化,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大胆探索、盘点总结,把好的案例、好的做法固化下来,形成机制化制度化成果。在创新中深化,借鉴先进地区,一定要学精髓、学理念、学思维,结合村情民情,创造性抓落实。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是时代之需,群众之盼,是一项民心工程、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我们必须整合各方资源,狠抓工作落实。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沉下去、走出去、钻进去,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分类推进,资源下倾,科学考核。广大党员干部要用一以贯之的韧劲和一抓到底的拼劲,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在黄梅广袤的乡村大地塑树“美”的风貌、涵养“丽”的内质、浸润“乡”的气息、做强“村”的能级,

凸显放大共同缔造的示范作用和实际成效,让幸福生活成色更足,让民生福祉更丰厚,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强烈,让百万黄梅人民更好地享受高质量发展成果!

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篇二

幸福是炎炎夏日里,一块冰凉的西瓜;幸福是严寒冬日里,一杯暖暖的牛奶;幸福是平淡日子里,一句暖心的安慰。

我出生在福州一个城乡结合区,那里以前比较偏僻,周边有破旧的民房、脏乱的菜市场,门口只有两路公交车通往市区。但如今周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破旧的民房变成了一个风景迷人的公园。公园里到处种着各种各样的花,一到春天,姹紫嫣红,无比美丽。每天傍晚,大家散步地散步,跳舞地跳舞,好不热闹。

一到周末,我也会带上我的滑板车,风驰电掣的骑在绿荫跑道上像小鸟一样飞翔,感到无比的快乐。小区门口的公交车也渐渐多了起来,想去哪里不用一直转车,等车时间也缩短了。常常听妈妈说起,自从福州地铁一号线开通后,妈妈上班路上只需花费35分钟就到单位。不然妈妈以前坐公交车都要花费一个多小时,很累很辛苦。自从福州到西安的动车开通后,爷爷每年春节回家也只需一天一夜,不用一直挤在那拥挤的绿皮火车上,讲到这爷爷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而现在我们的学校,跟以前的比起来,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走进现在的学校,花的芳香便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原来是校园大门中央有一个圆形的大花坛,里面种了各种各样的花,有杜鹃花、月季花,茉莉花等。校园的四周围绕着草丛,草丛里种了高大的棕榈树和椰子树,看上去整个校园生机勃勃。学校不仅绿树成荫而且还有整齐漂亮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红色的塑胶跑道和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

同学们在这样的校园读书,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学校设置了多媒体教室,使我们上课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学校组织了各种社团,如合唱团、硬笔书法社团等,丰富了我们课外的生活;学校举办了秋季运动会,朗诵比赛,科艺节等等,给了我们展示自己的舞台。

我们今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我知道这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会好好珍惜。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作为一名学生,我将努力学习,用所学的知识来回报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的强大。

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篇三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是新时代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金钥匙,也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效途径。开展共同缔造活动既是时代所需,更是发展之要、民心所向。开展好共同缔造活动必须要以“五共”理念为根本遵循,践行“五共”理念,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在基层实践中要围绕“谋”字做文章,聚焦“五共”的每一个环节抓实工作策划、组织、实践。

一、借需谋事。群众有需求,所谋之事才有结合点,有结合点才有共进动力。弥市镇广泛开展了“五访”“五查五看”“乡村振兴大家谈”等多种形式的走访调研活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问需于民、借需谋事,找准群众需求与政策支持的结合点,将群众的需求清单不断转化为工作的任务清单,激发出干部群众一起干的强大源动力。

二、依事谋心。所办之事是民之所盼,能办好了自然凝聚了民心,民心齐才能行动一致。弥市镇始终坚持为民办事聚民心,积极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策划项目、谋划工作、擘画蓝图,依托群众期盼之事的落实赢得群众的真心支持参与,切实推动“你和我”向“我们”的转变。

三、以心谋建。民心齐泰山移,有了人民群众对共同缔造目标的向往和认同,发动群众、动员社会多方力量捐资出力即是顺势之事。弥市镇大桥村就以春节、国庆等节假日为契机,与回乡访亲的乡贤共话家乡发展,从改善村组的生产生活环境入手,在村党支部的号召下,该村的外出能人就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捐款近200万元,在家的村民则投工投劳齐心协力挖沟渠、清堰塘、清垃圾、拆乱象,有效解决了“没钱做事、没人做事、无心做事”的难题。

四、共建谋管。群众自己参与了、投入了、用心了、用情了才会珍惜共同的劳动成果,共管也就水到渠成。弥市镇坚持以共同建设的参与感唤醒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通过村级“四议两公开”程序、“金豆工程”等方式平台,问计、问需、问效于民,全面提升群众参与度、获得感、满意度,切实推动群众从“置身事外、静观其变”向“主动动起来、干起来、管起来”转变,以精准谋带精准干、用精准干促共同管,携手缔造美好环境、共享幸福家园。

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篇四

10月24日,咸宁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文锋一行到崇阳县石城法庭和石城镇西庄村,调研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和人民法庭参与和服务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情况。

在石城镇西庄村,李文锋详细听取了镇村负责同志关于共同缔造活动开展情况的介绍。作为全市共同缔造工作试点村,该村坚持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为路径,发动党员、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来到石城法庭,李文锋实地察看了法庭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法庭、文化装饰布设、“五小工程”等,详细了解法庭基础建设、案件办理、“庭室站点”运行以及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情况,就推进人民法庭参与共同缔造工作与石城镇党委、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负责同志和法庭干警进行深入交流。

李文锋指出,人民法庭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中必须主动作为,也应该大有可为。

一是要深刻认识人民法庭参与共同缔造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人民法庭在乡村振兴、综合治理中所承担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准确把握人民法庭“三个便于”的工作原则和“三个服务”的功能定位,切实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加主动融入党委统一领导的工作大局,立足法庭职能,找准法庭工作切入点,积极用实际行动助力共同缔造,让人民法庭工作更加出彩。

二是要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加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的独特优势,与当地党委政府及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引导人民群众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切实做到案结事了,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发现在萌芽、化解在基层、消减在诉前。要积极参与“无讼村居”创建,积极主动为乡镇解纷力量提供专业指导和业务培训,打造一支支“纵向到村、横向到户”、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矛盾纠纷调解队伍。

三是要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合唱。要注重创新服务举措,落实司法为民,克服把法庭作为单纯办案单位、单纯就案办案的狭隘观念,变“坐堂问案”为“上门送法”,灵活运用村湾夜话、“法治夜校”、上门走访等形式,倾听群众心声,及时梳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升人民群众“见法率”,把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耳边,用法治理念滋润群众心田。

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篇五

基层社会治理事关民生福祉, 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现代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随着城乡 融合互动发展, 基层社会治理成了 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 尤其是经历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之后,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既是现实的需要, 也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关键要坚守人民至上, 始终把握党建引领大导向、 用好改革关键招、 激发主体内生力。

办好中国的事情, 关键在党, 关键在党的领导。 无论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还是推进省域治理, 都始终要强化党的领导。 从一些地方成立社会治理委员会, 到出台一些社会治理指导性文件, 都始终在地方组织部门的指导和引导下进行的。 从各地推出的这些试点探索文件来看, 都是由地方组织部门牵头来实施的。 从文件指导思想来看, 都始终牢牢把握住了 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 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实践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幸福感与安全感,每一个文件的出台, 每一次的试点探索, 都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都必须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唯有坚持党的领导, 才能让基层治理的探索实践取得更好成效, 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 要用好改革的思路和办法。 基层社会治理牵一发而动全身, 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在化解眼前矛盾问题的同时, 关键要从机制体制着手, 着力解决一些影响基层治理中的深层次问题。 从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到逐步下放审批执法服务权限, 从突出创新志愿服务工作机制, 到试点探索基层治理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等, 这些都需要打破常规, 打破条条框框。从资源整合, 到机制保障, 从制度完善, 到活力激发等, 要全面激荡基层治理的动力活力。 越是在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的关键时刻, 越是要用好改革关键招, 越是要大胆改革, 大胆创新, 通过探索实践来释放强大的发展动力。

无论是基层社会治理, 还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或者是推进省域治理, 都需要激发党员干部的内生动力。 对在岗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事业岗位管理、 享受事业岗位待遇, 同时要对适宜街道管理的职能部门延伸派驻机构, 逐步将管理权限、 编制、人员直接下放街道, 从明确身份、 定岗定级、 落实待遇、 加强管理、增强活力等方面, 全面加强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激发了 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对在基层服务两年以上的优秀志愿者, 优先招聘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 在乡 镇(街道) 公务员招录、 基层事业单位招聘时, 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 激发了 志愿者的动力活力。

通过政策激励和待遇保障, 不仅稳定了 基层社会治理的干部队伍, 而且坚定了 他们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信心与决心。

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篇六

幸福,不是一个笼统的词语,而是对生活的评价,感受。因人而异,幸福,其实不远,微小的细节,仔细回味,感受起来,也是美好的幸福生活。

在寒冬之际,躺在舒适的摇摇椅上,一起一晃,喝一杯暖暖的咖啡,闻着浓浓的香气,那是多么幸福,惬意,舒适啊!

顶着烈日,烈日炎炎之下,忙碌的身影,或许你在嘈杂的工地上汗流浃背的工作,十分辛苦,但一想到家人们拿着你的血汗钱时,高兴开心的笑容,如花,如玉,又如灿烂的太阳。这时,垂下腰的身影,又会如挺直的古松一般,生生不息,高大。或许你是在开着空调的'办公室里,马不停蹄的处理着各种文件,档案,但是想到亲人们在家中做好香气腾腾的饭菜,满脸笑容的给你端上一杯浓茶。那是多么幸福,多么美好。你会嘴角露出一丝笑容,继续工作。也许你会说,这是苦力活,算什么幸福,但我会坚定地告诉你,这就是劳动的幸福!

同样,如果你以白发苍苍,年老了,看着儿女们事业有成,纷纷孝顺你,孙子们学业进步,笑容可掬的拿着卷子给你看,你会微笑,会为儿孙子女们的所作所为感到骄傲,幸福!

相同而论,如果你是一位调皮捣蛋的小孩子,父母每天为你所做的事去道歉,赔礼,而孜孜不倦的教诲你,责骂你,甚至打你,或许当时你十分气愤,但你仔细一想,咦,我做的事,每天的残局都由父母们来收拾,工作劳累不说,还要赔礼道歉,教导你,一刻也没有歇息,而你却身在福中不知福,难道这也不是一种幸福么?

幸福的生活,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自己的亲身体会,有时,幸福会像一只小鱼儿,活蹦乱跳,你一不小心,就会让他逃走,所以,我们要抓住机会的鱼钩,一把抓住幸福的小鱼儿。嗯,阿杰相信,我们大家,都会抓住身边的幸福,为自己的生活添上一笔绚丽的色彩!

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篇七

清晨的新华路街心公园,树木蓊蓊郁郁、草坪碧绿如葱,清风吹过带起泥土芬芳。不少居民吃完早点,坐在树荫下乘凉,宝妈们聚在一起交流,孩子们围绕凉亭追逐嬉戏,老人们做养生操,公园里充满欢快气息。

这个街心公园“上新”仅两个月,前身是环卫堆场。孝南经济开发区通过拆围置绿、退灰还绿,把这里打造成为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全民休闲健身为一体的“网红打卡点”。附近居民拥有了“开窗见绿、开门见景”的“小确幸”。

一年来,我市“五城同创”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按照“上马不下马,升温不降温,动真不怕硬,严考不认人”的总体要求,以高位推进促进创建落实落细,以先行示范带动全面全域创建,以党建引领推动创建向“内圈层”拓展。创建成效看得见、摸得着,实惠全民共享。

“五城同创”是一项庞杂的系统性工程,怎样保障各项政策落实有力、各项举措落实落细?

“建高规格指挥部是奠定高效推进之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创建办副主任彭爱平介绍,我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相关市级领导任副指挥长、各责任单位为成员的市“五城同创”工作指挥部,把“五城同创”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制定“两步走”行动方案,研究制定1+5+10+n行动方案(1是《孝感市“五城同创”年度实施方案》,5是五个单项城市创建年度方案,10是十项行动创建工作方案,n是各职能部门制定的创建子方案),成为“五城同创”政策落实有力后盾。

在指挥部统一指导下,我市建立健全定期召开“五城同创”现场推进会制度。彭爱平说:“这是创建工作的点睛之笔。”一年来,指挥部在孝南区广场、书院、新华、车站街道,高新区丹阳、槐荫、孝天办事处及孝南经济开发区等处召开现场会。这些现场会,既是擂台赛、竞技场,也是检阅台、验靶场。指挥部成员一起实地查看控违拆违、交通整治、市场改造等工作进展,查验停车场建设、公园基础设施配套、便民道路改造等项目落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系统观念、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关切,紧盯创建目标,以点促面、查漏补缺,推动全市‘五城同创’工作质效全面提升。”市委书记吴海涛在一次现场推进会上强调。

最初的每一次现场会几乎都是一场“挑刺”会,实地观摩、现场验靶,当场查找短板、研究敲定对策……各创建单位也保持“战斗者”状态,直面薄弱环节,扎扎实实搞创建。

严桥小学旁,一座崭新的停车场映入眼帘。严桥停车场改造前是一片废弃玻璃钢水箱厂,厂内房屋破败,环境脏乱差。丹阳办事处回应附近居民诉求,新建停车场,为孩子们营造了安全校园周边环境。

通过每一场现场会查真验短,在指挥部、各部门和城区街道一级督一级,层层抓落实下,“五城同创”工作真正做到不落死角治“脏”,不留后患治“乱”,不怕亮丑治“差”,不拖时间治“堵”,不遗余力治“污”,实现创建短板全面整改、全力补短。

“硬”榜样促全域开花

“现在小区环境大变样,得空时来驿站翻看报纸,遇到问题还可以来这里反映。”车站街道办事处老机床厂宿舍居民纷纷感慨:住在这里很幸福!

城市创建效果怎么样?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车站街道办事处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工作模式,积极在老旧小区推行邻里之家“红色驿站”建设。社区工作者与小区居民党员、业主也积极报名加入驿站志愿服务队伍,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凝聚各方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格局。”我市多次强调要把党建引领贯穿“五城同创”全过程。

“五城同创”启动以来,市妇联坚持党建带妇建,以“妇联干部牵头、先进典型领办,下沉女党员参与”的方式,整合全市200余支巾帼志愿服务队伍,3万余名巾帼志愿者资源,“她力量”彰显“她担当”。

市人社局以调解仲裁为发力点,开展“千名仲裁员服务万企”活动助力“五城同创”,帮助企业提高规范用工意识。

“五城同创”,社区是“主战场”。

广场街道办事处在辖区推动“五城同创”长效机制建设,构建法治、自治、德治“三治”结合治理新局面,在园林路社区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在三里社区创新提出“商居联盟、共治共享”模式并推广。

园林小区65岁的舒翠华退休不退志,主动报名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社区志愿者们都是社区居民,更容易拉近与其他居民间的距离,政策宣传和落实效果更好。”园林路社区书记熊维文说。

“发动商户参与市场卫生环境治理,实现营商环境共商共建共享。”书院街道向阳社区书记胡汉怀介绍,西大市场建立了评选制度,开展月度文明卫生经营户流动红旗评选、年度文明卫生经营户和文明诚信经营户评选。

“政府主导、单位自筹、社会共担,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五城同创”向内圈层拓展需要雄厚资金保障,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

“现在进店经营舒服多了。相信随着环境改善,生意也会蒸蒸日上。”魏站集贸市场商户魏女士说。借“五城同创”之机,由孝天办事处统筹、社区主体、高创投代建,筹集资金700余万元,对原魏站集贸市场实施就地重建和整体配套设施改造。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当前,“五城同创”工作转到向“内圈层”拓展的新阶段,提出了把创建工作与“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新要求。

万众一心、金石可镂。幸福城市是大家共创、共建、共享的成果,“五城同创”是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伟大实践。当前,“五城同创”的澎湃合力已在孝感汇聚而成。孝感人民将始终保持奔跑姿态,在创建的道路上驰骋飞跃。

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篇八

xx月xx日至xx日,我随市党政代表团前往xx、xx就“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进行参观学习,参观期间,边看边听边思边议,两个地方无论是发展的思维、理念、质量和速度都令人赞叹不已。通过学习,我找准标杆,明晰差距,扩宽思路,激发干劲,有几点感受:

1、队伍要建强,人心要思齐。在每一个参观示范点,我发现必定具备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必定有一个优秀的领头人;必定有团结一致谋发展的好班子。“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不仅仅是发展理念,更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还是一种集合人心的科学催化剂,让每一个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都能发挥出来。

2、规划要科学,群众要发动。绝大部分的示范点都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发展积累无一不是“谋定而后动,持续而不断”。做规划的时候,规划团队水平高,规划时间长、内容精,且都能结合实际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五共”全过程主动对接群众,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使群众在活动前期出谋、中期出力、建成受益,真正做到了“共同缔造”。

3、成效要受益,机制要建立。在参观过程中,我发现各示范点都已经有不同程度的成效受益,比如黄土岗镇堰头垸村通过建立“网红之家”,借助电商的力量,在线销售农副产品,帮助村民增收;茯苓窝康养农场依托山地休闲运动、田园观光等资源优势,建立生态民宿,建成集休闲、旅游、服务等于一体的布局,创造多重盈利项目,既盘活濒临消亡农村,又带动周边群众就业、促进村民增收。同时他们对长效维护机制也进行了有效探索,已基本上成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下一步工作打算:

1、抓好科学规划。一是从市委、市政府战略布局,结合我镇实际出发。将xx、xx、xx、xx等资源;将鸭蛙香稻、水晶藠头、精品黄桃、有机瓜蔬等产业;将村庄建设、镇区建设、公路沿线建设、乡风文化建设等进一步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好,并坚持绘就蓝图、建设到底。二是利用湖北省关于加快省际边界县(市)城镇建设发展的相关指导性文件,借土地利用、城镇发展、水利发展、生态保护、交通发展、旅游发展、产业发展规划等多方面深度融合契机,全力争取项目机遇,更好地推动团山寺镇域经济发展。

2、全面建强队伍。一是迅速组织班子成员、支部书记走出去、学进来,为下一步抓发展做好思想铺垫,抓好骨干队伍建设。二是积极对接乡贤,成立乡贤组织,建设团山发展智库,以组织的形式,将无形资产有形利用,为团山发展提供有效智力支撑。三是尝试志愿人员、老干部、在外成功人士当村级发展顾问,发展顾问在镇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充分让“顾问团”发挥“智囊团”优势,为村庄发展“强筋骨”。四是大力培养后备干部。按照重点培养、全面发展的原则,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不断提升后备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和落实政策部署、解决困难问题的能力。同时,想方设法引进在外成功人士、大学生回家乡就业、创业,为家乡建设出力。五是充分发挥本土人才作用。鼓励本土人才大胆投身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从而带动各个行业、产业发展,带动更多领域群众致富。

3、大力招商引资。市场主体的优势在示范点中有非常大的比重,他们既有资金优势,又有规划优势;既有团队优势,又有思维、经营优势。团山建设的下一步,离不开市场主体参与,不管是产业还是村庄建设,不管是人才成长还是思维突破都将从引进成熟市场主体方向发力。一是继续围绕“延链、补链、强链”目标,在休闲旅游、电子科技、防水建材、体育建材、服装制造及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大力引进行业龙头、现有产业上下游,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的配套能力。二是以驻珠海招商办事处为纽带,加强与在外成功人士、企业家、商会联系交流,宣传推介本地特色产业、山水资源优势,促成更多优质项目落户团山。三是当好企业项目“店小二”。既要为投资者提供环境考察、政策解答、流程审批、项目推进等全流程优质服务,做到“有呼必应”,又要通过“十问十帮”等活动,全面落实好惠企政策,全力为企业转型发展创造更大空间,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

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篇九

早上,我正在看手机,看见朋友圈有个人发了一条视频。视频中一个女孩洗衣做饭,照顾弟弟妹妹,家还住在偏远山区,父母应该是在外地打工,没有时间照顾他们。我心想:“好假啊,父母可真放心。”我拿去给妈妈看,用批判的语气说:“现在这些人真喜欢博人眼球,还拍这种视频。”妈妈用温柔的眼神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这可不是假的,在偏远的山区这种人不在少数,他们年纪轻轻就辍学,只为给父母减轻负担。”“那他们不上学长大后该怎么办呢?”我问道。“早早当家为人,当一个农民靠种地维持生活。”“那不是浪费了青春的大好时光吗?”“没有办法,人怎么能与命运抗衡。”妈妈道,似乎感同身受。

我有些迷离了,继续穷追不舍的问。妈妈问完问爸爸,爸爸问完问姑姑。从他们口中得知,以前大家都住木房还经常会漏水,没有现在的小洋房住;以前上学穿的袜子还要缝来补去,没有现在这样坏了就换的条件;吃的也不是现在的大鱼大肉,每天都是吃青菜土豆,好吃的只有过年才能见到;一年也就三四件衣服可以穿,破了还要缝上补丁,并不像现在这样满衣柜衣服还要去买;不上学的时候还要放牛干农活,要帮爸爸妈妈做饭。现在倒有点儿像爸爸妈妈在为我们服务。这样的鲜明对比我数不胜数,我不禁想,现在的生活为什么这么优越?是谁给了我们这么好的生活?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生在福中不知福?我便是其中的一个“纨绔子弟”但这次的询问,让我很愧疚。我以前还经常嫌弃妈妈做的饭不合口味,可我自己又没有经济来源,妈妈却也依着我。

我脑子里有个声音在打转:“还不感谢那些创造幸福生活的先辈们吗?”我深知,这幸福生活是伟大的革命先辈给的。他们总是不求回报,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如果要回报,大概就是好好珍惜这幸福生活吧。

时代的变迁,很神奇。七十年变化无数,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中国这第二大强国,即将走向全面的小康社会。我感叹,祖国和生活都在变化,我是不是也要改变一下自己呢?在珍惜幸福生活中时,我也应该在阳关道上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是那种别人一听到名字就夸赞的优秀。

我希望,大家都可以记得革命给的这一幸福生活,别做生在福中不知福的“纨绔子弟”。

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篇十

密林深处的一个黄土包旁,一栋占地200多平方米、4间2层的房屋拔地而起,正在加紧施工。8月1日,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闵洪艳告诉记者,这是投资120万元建设的垃圾分类超市,预计8月底建成启用。

“垃圾是放错的资源,可回收还能再利用。”闵洪艳说,要把垃圾像商品一样展示在柜台上,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垃圾分类的意义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更好解决群众现实问题,深入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中,堰河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让千余名村民从中受益。

“别人不敢干的我先干,别人能干的我抢先干。”在堰河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彰显的是堰河人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理念。

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穷得叮当响,吃粮靠供应、用钱靠砍山、住房干打垒,可谓“见山山秃头、见路路断头、见水水断流、见人人犯愁”。

1992年,29岁的闵洪艳成为堰河村的“领头雁”,当时他就提出“人在,山在,绿色在”的理念,作出“管好山、护好水、修好路、育好人、建好村”的承诺。

“地当床,天当被,累了就在山上睡。”春夏秋冬,寒暑易节,全村干群战天斗地,苦干实干,让一片片荒山披上绿装,先后发展茶园1200亩、经济林4000多亩,不仅摆脱贫困,还实现了小康。

进入新时代,堰河人紧跟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理念,提出“走绿色路、吃生态饭、挣环境钱、发旅游财”的强村富民思路,通过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山水变风景、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股民、特色产品变旅游商品”的目标,让村民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现代生活。

如今,堰河村的固定资产和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亿元大关,村民人均纯收入超3.5万元。昔日“一家一栋小洋楼、一家一辆小轿车、一家有一个致富项目、人均存款达到10万元”的梦想变成现实。

在全省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堰河人提出到2035年实现“四不五有”新目标:吃饭不出钱、就医不出钱、读书不出钱、养老不出钱,村里有金融、家里有资本、户里有研(究生)博(士)生、发展有产业、出行有房车。

“我们就是要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让乡亲们在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中得到更多实惠,幸福感更强。”闵洪艳说。

绿色是堰河最亮丽的底色,也是发展的主基调。

“堰河因茶而兴,要做大做强茶产业,必须依靠科技赋能。”闵洪艳说,村里跟省、市农科院合作搞产学研项目,1200亩茶园一半以上推行有机化生产,推行“从种植到茶杯全程净化”消费模式,让卖出的每一片茶叶都可追溯原产地信息,两三年后所有茶园实现有机化生产,产值可突破4000万元。

依托茶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从2005年第一家农家乐开张到如今120余家遍地开花,游客络绎不绝,每年举办的年俗文化节更是成为谷城乡村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2021年,堰河乡村旅游区成功获评国家4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0多万元,点燃了全村干群冲刺国家5a级景区的热情。

“一口锅能抵一面坡,一张床能抵十亩粮。”闵洪艳打趣地说,是乡村旅游让村民的家当增值了。

目前,投资1亿多元的民俗园三期项目进入招投标程序,新建容纳500人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展销中心、文化娱乐场馆、大戏楼、冷藏库等,全面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投资160万元在堰河水域兴建2个鱼鳞坝、1处亲水平台,增加游乐设施;投资500万元建设天艺茶庄廊桥、农旅茶文化观光园等,实现采茶、炒茶、品茶、购茶自由;投资600万元挖掘传承红色文化、民间文化,让游客不虚此行、身心怡然。

以黄土墙、花窗、古门、青砖灰瓦、小回廊为特点的鄂西北民居,比比皆是;以小果园、小菜园、小竹园、小花园为特色的庭院,处处皆景;以勤俭持家、勤洗手、勤剪指甲为内容的文明礼仪,人人皆知……

“这些都是村里统一规划设计和整修的,我们家房前屋后焕然一新。”一组村民艾元平说,30多公里的刷黑路已经通到每一户门口。

在堰河,农民成了网民,农田成了电商卖场,手机成了农具,直播成了农活,新发展业态迸发出新活力。

为充分体现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堰河村通过创新共管、共评机制,最终实现一切成果共享目标。村里成立堰河生态旅游经济合作社,把每家每户组织起来,抱团发展,所有菜品、旅游商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品牌,做到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为游客营造放心消费环境,赢得好口碑。“堰河香”已成为灵秀湖北特色旅游商品品牌。

组建生态保护夜巡志愿服务队,不光党员干部带头参与,村民自发加入,人数由最初的6人扩充到现在的100余人。他们不仅巡山保水,规劝制止不文明行为,而且担负着村里的治安巡逻任务。“夜里听到狗子狂叫,都会有人起床,跑出来看一看,这已经成为村民的行动自觉。”堰河村干部任雪平说。

村无闲户、户无闲人、人无闲事。全村人都以股东的身份加入了合作社组织,即便没有收入来源的困难人群,村里也无偿配股,让所有人年年有分红。每股的收益率在55%以上,解决了贫富不均问题。

二组村民冯毕建曾在十堰一带挑货卖,养家糊口。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共同发展的氛围很浓,决定扎下根创事业。

如今,他经营的有商店、农家乐、民宿,还有一个冻库,年收入几百万元。“没有村集体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我。”冯毕建感激地说,村户人一体化发展模式让人人尝到“有福大家享”的甜头。

通组到户柏油路无缝对接、看病不出村无缝对接、家门口就业无缝对接……

“只要群众有需求,村里都会责无旁贷去满足。”闵洪艳说,所有党员干部包括合作社员工“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要求”,村民一个电话,就上门服务。

在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堰河干群同心同德,铆足劲干,“1+7”大堰河旅游发展格局已然形成,辐射带动五山“茶旅小镇”不断向前发展。

为解决堰河沿线近2万人用水难题,村里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新建一座水库,8月份施工单位进场,“共同缔造”的示范效应越来越强。

今年,落户五山镇、投资近5亿元的全省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加速推进,落户南河流域、投资1亿多元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启动建设。

“像堰河这样生态好、产业强、日子富的村庄还有很多,比如石花镇凉水井村、平川村,紫金镇花园村、官坊村,还有城关镇老君山村等,都在结合各自优势和特点,发力前行。”谷城县委书记黄克立深信,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只要农村善于做好“共同缔造”这篇大文章,就一定能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愿景。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