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革命精神,增强必胜信心心得优秀(11篇)

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革命精神,增强必胜信心心得优秀(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8 07:18:16
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革命精神,增强必胜信心心得优秀(11篇)
时间:2023-04-08 07:18:16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革命精神,增强必胜信心心得篇一

辛亥革命以来,为争取国家的独立解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革命先烈在民族遭受屈辱和磨难之时表现出的忧国忧民、上下求索的爱国情怀;在国家处于危难之时表现出的舍生取义、敢于担当的高贵品格;在生死抉择之时表现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坚定信念,教育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子孙。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换来了人民幸福安康、欢声笑语;换来了清风明月、朗朗乾坤。他们是民族复兴的先行者、追求者和实践者,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精英和骄傲。在全面深化改革、建成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加强烈士纪念工作,对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烈士纪念工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参加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纪念活动,深切缅怀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英勇献身的人民英雄。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烈士纪念设施管理办法》、《烈士安葬办法》、《烈士公祭办法》,以及烈属抚恤、医疗、供养、入学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修订颁布了《烈士褒扬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部署开展了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xx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工作的意见》;经全国人大会审议通过,设立了烈士纪念日。所有这些,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烈士纪念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追终慎远的传统美德。

湖南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在历次革命战争中有众多三湘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收入《三湘英烈传》的就有12万多人。在灿若群星的三湘英烈中,有伟大领袖毛主席的6位亲人,有人民军队创始者之一的贺龙元帅的5位至亲;有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何叔衡、建党时期的理论家蔡和森、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女中豪杰向警予、我党早期军事家王尔琢、共和国第一号烈士段德昌等革命先行者;有、欧阳海、陈林、谭千秋等新中国成立后的英烈。崇尚英雄、缅怀先烈、激励后人,是湖南人民的优良传统,也是湖湘文化的具体表现,烈士纪念工作具有坚实的文化基因和群众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进一步发扬我省崇尚英烈的优良传统,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全省更好地营造弘扬烈士精神的良好氛围,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开创中国梦湖南新篇章凝聚正能量。

要广泛宣传烈士精神。将宣传烈士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烈士精神。充分发挥我省文化资源和优势,积极创作出版以烈士英雄事迹为题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和通俗读物,以优秀的作品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在全社会营造缅怀烈士、崇尚烈士、学习烈士的浓厚氛围。

要深入开展纪念活动。在每年烈士纪念日、清明节、国庆节等节日和重要纪念日期间,充分利用烈士纪念设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以及网络、手机短信等信息平台,广泛开展祭奠烈士活动,缅怀烈士功绩。

要坚持用英烈事迹教育青少年。在中小学充实关于著名烈士英雄事迹教育的内容,将烈士事迹教育融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广大青少年铭记烈士的英名和壮举,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全面落实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相关法规,整合纪念设施资源,明确保护管理责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烈士史料和遗物的收集、抢救、挖掘、保护和陈列展示等工作,进一步发挥好烈士纪念设施“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主题教育功能。

要完善和落实烈属抚恤优待政策。进一步完善烈属优待帮扶政策,抓好烈属各项抚恤待遇落实,妥善解决烈属生活、医疗、住房和子女教育、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定期开展走访慰问烈属活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为烈属送温暖献爱心,让广大烈属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感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要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定期研究解决烈士纪念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行政主导、部门主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烈士纪念工作广泛、深入、持久开展。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没有精神和凝聚力的民族是涣散的。铭记革命先烈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要站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开创中国梦湖南新篇章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烈士纪念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高我省烈士纪念工作整体水平。

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革命精神,增强必胜信心心得篇二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奋斗史,也是革命精神不断弘扬发展的历史。开展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的研究,不仅要解决其学科内涵问题,也要明确其历史定位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了很多具有各种具体表现形态的革命精神,有的在各个阶段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坐标。在20世纪90年代,研究者多将革命精神归纳为三种,即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进入新世纪以后,又将西柏坡精神纳入其中。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的研究者把苏区精神和四大革命精神并列在一起。但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来考察,现有的“五种革命精神说”还是没有完整反映中共建党以后整个大革命时期的精神状态史。笔者认为,红船精神可以作为中共创党初期及大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的历史坐标,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最光辉、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精神。

红船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起点

红船精神产生于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们开展创建党组织活动的全过程,蕴含着整个建党初期开展革命活动所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起点,而红船精神的提出则使中共革命精神史与中共党史在时间序列上实现了一致性。20xx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一文,明确红船精神就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将红船精神提升到“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高度。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们的建党活动和革命实践,充分体现了这种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他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用最先进的理论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使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走上了一条光明大道。

井冈山精神: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路先锋

井冈山精神是党在领导井冈山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和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20xx年5月,在视察江西时对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作了精辟概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的核心特征是“敢闯新路”。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的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这是一个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迫切而重大的问题。苏联的革命经验不能照搬,马列主义又没有现成答案。在白色恐怖的包围中,依靠弱小的革命力量,革命先辈们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这正是坚持发扬勇于开拓、敢闯新路的革命精神的鲜活反映。

苏区精神:建立政权、执政为民的重要实践

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我们要始终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推动创先争优,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以此为标志,苏区精神成为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并列的中共革命精神历史坐标。苏区精神的核心特征是“一心为民”,我党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正是从中央苏区时期开始形成的。毛泽东同志曾在全国二苏大会上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苏区各级党政军干部自觉践行“一心为民”的宗旨,关心群众生活、真心为群众着想、积极为群众谋利益,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苏区干部好作风”。

长征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的恢弘篇章

曾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对长征精神作出过概括,他认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无论在中国军事史上还是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不畏千难万险,不怕流血牺牲,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已经突破了时空界限,深入人心,不仅在中共革命精神史上,而且在人类精神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

延安精神:革命精神的集中呈现

延安精神是中共革命精神的集中呈现,其内涵非常丰富,可以说,中共革命精神的主要内涵在延安精神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最突出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延安时期鲜明地打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旗帜;二是延安时期用实事求是来概括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三是在延安时期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并形成了南泥湾精神。延安精神的核心特征是“实事求是”。在延安时期,我党首次全面接受了实事求是精神的洗礼。按照实事求是的精神整顿了“三风”,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按照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全党兴起了调查研究之风,促进了理论联系实际,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染下,数以万计的进步青年聚集到延安宝塔山下寻求真理,奉献青春和热血;正是源于这种精神,形成了改造中国社会的巨大能量,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西柏坡精神:迈入新中国殿堂前的精神洗礼

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包括:“两个务必”的精神,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敢于”的精神,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抓住历史时机,展开战略大决战,展现将革命进行到底、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胆识和气魄;“两个善于”的精神,即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精神。这些精神内涵都是在由革命时期向建设时期转变、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其中“两个务必”精神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特征。毛泽东同志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提升到执政党建设的历史大课题的高度来认识,并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执政的重大法宝和思想武器。西柏坡精神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后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上的高瞻远瞩。

综观中共革命精神史,从红船精神到西柏坡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都是党在奋斗历史过程中积累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一脉相承,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树起了一座座丰碑,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形成完整的精神序列。

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革命精神,增强必胜信心心得篇三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临沂是革命老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临沂特有的政治优势,是新形势下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思想武器。

开拓奋进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关键环节

沂蒙精神是时代的产物,与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沂蒙精神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又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沂蒙精神更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一是敢当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先行者。解放思想是没有止境的。进一步解放思想,体现在不断转变思想观念上,体现在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必须适应实践的发展,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牢固树立开拓意识,把大胆探索的勇气同科学求实的精神统一起来;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状态,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

二是争当勇于改革、开拓奋进的千里马。一个好的领导者必须要具备开拓精神,具体地说,就是要吃透“上情”,明白“下情”,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是善当勤奋好学、刻苦攻关的螺丝钉。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必须要勤奋学习,锲而不舍,努力学习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在领导岗位上和日常工作中充分施展聪明才智。在当前,尤其要通过学习牢固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艰苦创业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内涵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之宝,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更是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要有旺盛的革命意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必须具有振兴中华、富民兴邦的雄心壮志。旺盛的革命意志和蓬勃的朝气,是领导者开拓领导工作新局面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在困难中前进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既有来自内部的旧的传统和惰性的影响,也有来自外部的干扰和障碍。每个共产党员必须树立知难而进、不怕挫折、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新风貌,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发扬开拓进取精神,带领群众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第二,要甘当“老黄牛”。有的同志认为提倡开拓创新就不需要苦干实干精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的实现,靠的是埋头苦干和发愤图强,不能靠幻想和空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离开了真抓实干,任何事业都不会成功。共产党员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本职工作。虚报浮夸,“夸”不出一粒粮食;弄虚作假,“弄”不出一件产品。只有靠广大党员和各级干部的实干精神,靠千千万万群众的平凡劳动,才能构建我们事业的高楼大厦,才能做到富民强国。

第三,要勤俭干事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既要树立为国家创造财富呕心沥血的精神,又要树立国家财产锱铢必惜的精神。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做到为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把自己的所有力量都用到为人民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上,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和党员干部。国家的财产,哪怕一丝一缕、一分一厘,都是人民的血汗,我们只有珍惜的义务,而绝无轻易挥霍的权利,要一点一滴都用在人民的事业上,充分发挥其效益。

无私奉献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每一个党员置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除此之外不能谋取任何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沂蒙人民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始终是最华美和最高昂的乐章。沂蒙精神作为我们党精心培育和沂蒙人民共同创造的先进群体意识,它所表现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应当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一,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要把对上负责同对人民负责一致起来,把关心群众的根本利益同具体利益结合起来,把为人民谋利益同保护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党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尤其是这样。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党的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作为共产党员应该懂得,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休戚与共的,只有社会主义的整体事业兴旺发达,每个成员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每个党员都要坚持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

第三,要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党员的基本要求。许多事实证明,哪个地方或部门的党员干部带头廉洁从政,哪个地方或部门的党风、政风就比较好;哪个地方、部门的领导干部不遵守纪律,哪个地方或部门就容易产生歪风邪气。因此,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认清自己在廉洁自律问题上所负的责任,凡是要求基层和一般党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基层和一般党员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并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努力使自己成为廉洁奉公、一尘不染的模范。

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革命精神,增强必胜信心心得篇四

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回顾沂蒙历史,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沂蒙精神的淬炼下,沂蒙党政军民也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沂蒙这片沃土孕育了灿烂辉煌的沂蒙历史文化和感天动地的沂蒙红色文化。作为沂蒙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沂蒙精神既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又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如果说沂蒙红色文化是沂蒙党政军民的文化基因,沂蒙精神就是沂蒙党政军民的灵魂,这种基因与灵魂构成了沂蒙党政军民的“特质”,是沂蒙党政军民“最有理由自信”的“根本”所在。

20xx年11月,在视察临沂时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习的重要讲话启示我们,沂蒙精神含着双重主体、双重内涵,一方面是沂蒙党政军及其精神,另一方面是沂蒙人民及其精神,两者构成沂蒙精神的内涵体系。

从沂蒙党政军这个主体看,表现出“胸怀群众、引领群众、爱护群众、奉献群众”的“大仁”。这种“大仁”是“仁政”的升华,是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理念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念的深度融合。从沂蒙人民这个主体看,表现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大义”。这种“大义”是“义理”的升华,是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深度融合。沂蒙党政军民还共同具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战争年代表现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在和平时期表现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这种“奋发有为”精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在齐鲁大地的展现,深刻体现了齐鲁文化的精髓。

由此看来,与沂蒙精神的双重主体相匹配,沂蒙精神的内涵体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大仁大义、奋发有为”。“大仁大义、奋发有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深度融合,是齐鲁文化在现当代的传承发展,不仅能够完整概括沂蒙精神的双重意蕴,也可以充分展示新时期山东精神的精神内核。弘扬新时期沂蒙精神,就是要在深刻把握关于沂蒙精神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坚定沂蒙文化自信,弘扬沂蒙党政军民“大仁大义、奋发有为”的精神,重铸“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

就弘扬沂蒙精神的内容而言,要做到一个“深刻认识”,把握三个“着力点”。一个“深刻认识”,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沂蒙精神不仅是人民群众“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还是党政军“胸怀群众、引领群众、爱护群众、奉献群众”的精神。三个“着力点”,一是要充分运用沂蒙文化资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深刻揭示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的内在联系,弘扬中国精神,凝练中国共识,汇聚中国力量,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是把握沂蒙精神的精神实质,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

就弘扬沂蒙精神的主体而言,要牢固树立“双主体”思维。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与军队这一“主体”,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努力做好党的群众工作,为了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另一方面是人民群众这一“主体”,要高度信任党、真心拥护党。沂蒙精神生成与发展中客观存在的“双主体”,意味着传承与弘扬沂蒙精神也客观存在着“双主体”,任何一个主体的缺位,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也无以为继。

就弘扬沂蒙精神的路径而言,要做好“三个节点”的有效衔接。一是做好沂蒙精神的理论研究。要尊重历史,着眼现实,与时俱进,加强研究,充分挖掘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二是做好沂蒙精神的宣传教育。要把沂蒙精神融入区域国民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教育党员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三是做好沂蒙精神的实践。实践沂蒙精神,党员干部要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要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青少年学生主要是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

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革命精神,增强必胜信心心得篇五

八路军是民族脊梁。他们用血肉之躯铸成抗日救亡的钢铁长城。他们是人民军队的中坚、共和国的柱石。八年抗战中,八路军浴血奋战在巍巍太行山上,用生命、鲜血和钢铁般的斗志,依托有利地形,特别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同侵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在极其艰难、复杂、曲折、险恶的斗争环境中,培养、锻炼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文武英才,形成了难能可贵的太行精神。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太行山哺育了中国革命。正是太行山这座革命大熔炉,培养锻炼了八路军,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以爱国御敌为核心的太行精神。

太行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当中华民族又一次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时,是共产党、八路军发动、组织、武装民众奋起抗击,救亡图存,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野心和阴谋,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华北沦陷、民族危难、国民党节节溃退的紧急关头,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挺身而出,毅然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在太行山上点燃了抗日烽火,建立起华北最大的抗日根据地,并很快通过发动、组织、武装人民群众,将根据地扩展到河北、山东,使华北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正是共产党唤醒了民众,引导他们拿起大刀、长矛、锄头同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保家卫国,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

太行精神是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形成的军民一家、鱼水依存、并肩作战、百折不挠、艰苦朴素的团结精神。太行根据地的创建,八路军是其中的钢骨,当地人民群众是浇铸钢骨的水泥。八路军之所以能在四面受敌、前狼后虎、围攻扫荡不断的恶劣环境下生存发展为敌后不可抗拒的力量,最关键的是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共产党善于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为了民族生存,不当亡国奴,老年人、青壮年、妇女、儿童都组织起来,成立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在根据地,共产党实行了解放妇女、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发展生产等符合实际的政策和改革措施,把农民引向进步和幸福,因而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八路军始终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根据地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

太行精神是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放在心中的亲民精神,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不顾一切困难,无私奉献的爱民精神。在八年抗战中,八路军不仅以英勇善战著名,更以爱民言行被称道。八路军走到哪里,就把铁的纪律带到那里,也把好事做到那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执行的一丝不苟。在根据地,军民更是一家亲。太行根据地为减轻群众负担,大力发展集市贸易,鼓励发展小商品经济,实行统一累进税、整理村财政、反贪污浪费等,把人民利益真正放在了第一位。

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抗战业绩将彪炳千古!抗日军民用生命和鲜血浇铸成的太行精神将光照万代!

在当今,我们应大力继承和弘扬太行精神。牢记昨天的血泪艰辛,珍惜今天的幸福和平,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和未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铸新的历史辉煌。

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革命精神,增强必胜信心心得篇六

感受红色经典,回忆峥嵘岁月里我党、我军在重重困难面前勇往直前,建立的不朽的历史功勋,我们要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楷模,不断增强自身修养,努力学习好好工作,发扬优良传统,与时俱进,艰苦奋斗,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

在90多年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独特的红色文化。红色代表着希望、胜利、创造、勤劳、勇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等,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最生动的象征。正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红色文化,中华民族才逐步从鸦片战争后迷茫委顿、备受欺凌的状态中挣脱出来,实现了由落后衰败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转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从中汲取昂扬奋进、团结拼搏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精神结晶,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它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真理性,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制度、作风、道德、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的综合体现,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在各种文化中,红色文化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价值取向、深厚的群众基础、坚决的奋斗精神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当前,尤其应注意发挥红色文化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一个时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竭力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他们否定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道路,鼓吹所谓“普世价值”、资产阶级“民主宪政”,挑起事端,制造民族分裂,妄图使我们改旗易帜。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红色文化百炼成钢,是抵御西方腐朽反动思想文化侵蚀、防止“和平演变”的利器。应充分认识其内涵、意义,切实用好这一思想武器。

弘扬红色文化,最根本的是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重点把握列宁所讲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恩格斯所讲的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毛泽东同志的系列论著。同时,要与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结合起来,掌握识别真伪的武器,从思想上武装起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进行坚决斗争,保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认识的清醒和统一,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弘扬红色文化,还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引导。应通过加强革命历史、传统文化、国情社情等爱国主义教育,帮助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筑牢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思想道德防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革命精神,增强必胜信心心得篇七

红岩精神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中锤炼形成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之所以冠名“红岩”,是因为南方局的驻地叫“红岩村”。

红岩精神的科学命题

1985年10月1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主席、原南方局领导成员邓颖超同志重返重庆红岩村,深情回顾当年的革命岁月,题写了“红岩精神永放光芒”。红岩精神由此正式冠名,传扬开去。

1991年4月16日,任中共中央后第一次视察重庆,他瞻仰了红岩革命纪念馆,亲笔题词:“发扬红岩精神,沿着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20xx年5月,再次视察重庆,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培育和形成了红岩精神。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社会要大力弘扬红岩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在新世纪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段论述,充分肯定了红岩精神在党和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指出了它的时代意义和对全党全社会的巨大作用。

20xx年10月党的xx大召开前夕,到重庆考察工作时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红岩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这是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对继承和发扬红岩精神的伟大号召。

中国革命精神中的红岩精神

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孕育过一系列伟大的革命精神,在井冈山时期,我们党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地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奉献了井冈山精神,其内核是“从实际出发,敢闯新路,努力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政治勇气”。在长征路上,我们党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克服了千难万险,实现了战略转移,奉献出长征精神,其内核是“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奉献了延安精神,其内核是“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西柏坡时期,我们党完成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战略决战,完成了全党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奉献了西柏坡精神,其内核是“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两个务必”的执政镜鉴,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掌政权并不断探索执政规律长期执政的伟大起点。

与这些辉煌胜利与伟大精神同样彪炳史册的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在极其险恶的环境里,奉献了伟大的实践成就和光辉的精神成就。

在实践方面,南方局创造了为新中国奠定政治基础的伟大业绩:坚持政策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维护国共合作,推进抗战向前发展,为实现和平民主团结而奋斗;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统战工作方针,最大限度地争取中间势力,开拓统一战线新格局;开展国统区抗战进步文化运动,造就革命文化大军;突破国民党外交垄断,开展国际交往,为新中国外交工作奠定基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国统区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在精神方面,南方局培育形成了光耀千秋的红岩精神: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为争取抗战胜利和为新中国奠定政治基础的时代使命;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

因此,红岩精神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而丰富了与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建立的丰功伟绩相辉映的精神宝库。

红岩精神与延安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两大革命精神。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升华,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国共产党人全新精神风貌和崇高思想境界在那一时期的集中体现。红岩精神则是中国共产党在曲折发展中走向成熟的时代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以全国性的政党公开走向国统区的政治舞台的重要表现,是中国共产党从“山沟”走向世界政治大格局的开端。红岩精神与延安精神具有同一性和继承性。

首先,它们都是我们党一贯指导思想和宗旨在这一时期的具体表现。它们的本质都是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们都是我们党在政治上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党在幼年时期,曾犯过右的和左的错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所以屡起屡仆,屡仆屡起。遵义会议以后,我们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有长征的胜利,才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才有延安精神的形成。周恩来等到重庆,带来了延安精神,带来了实事求是的作风,特别是克服了党在白区工作中的一些错误,模范地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了大后方的大多数群众。我们党走向成熟,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团结多数,统一战线”。因此,红岩精神是党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对延安精神的继承。

其次,它们虽同时产生于抗日战争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但所处的具体环境又不同,这就使得红岩精神较之延安精神既有共同的时代特征、精神实质,又有具体内涵和独特个性。延安精神产生在抗日根据地,而红岩精神则产生在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在这既是染缸又是虎口的重庆,要“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没有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是绝难做到的。这就决定了红岩精神所独具的鲜明个性,是中国共产党在适应城市政治斗争,在应对城市复杂环境中加强党的建设,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过程中产生的。从这一角度讲,红岩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使其在当代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革命精神,增强必胜信心心得篇八

1930年8月,红军第一、第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镇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红一方面军的成立,在中国革命史特别是人民军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今年是红一方面军成立80周年,深切缅怀和重温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创建和培养人民军队、为人民军队发展壮大建立的彪炳史册的功勋,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红一方面军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发展形势的需要,对凝聚革命力量、实现革命战争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革命失败后,1920xx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0xx年初,朱德、陈毅率领“八一”南昌起义军余部,在中共湘南特委配合下,发动湘南起义,随后率部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井冈山,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使井冈山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1920xx年4月,贺龙与中共湘西北特委发动桑植起义,开创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7月,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发动平江起义,开辟了湘鄂赣根据地。各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广大青年积极参军参战,相继组建了红五军、红六军、红八军、红十六军、红十八军等重要武装。这些武装力量在开辟和建设革命根据地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组建红一、三军团的骨干与基础。

随着红军数量的扩大和作战能力的提高,组建正规军团成为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中共中央指示,1930年6月,红四军与红六军、红十二军合编组成红军第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全军团约2万人。同月,在湘鄂赣苏区的红五、红八军以及新建立的湘鄂赣边红军独立师合编,组成红三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全军团共1.7万人。按照中央“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要求,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于1930年7月27日一举攻占湖南省会长沙。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攻克的第一个省会城市,国民党当局立即动用数倍于红军的优势兵力抢夺长沙。毛泽东、朱德闻讯立即率红一军团入湘支援,并取得了著名的文家市大捷。8月23日,乘胜进至浏阳永和的红一军团,与从长沙撤往平江的红三军团在浏阳永和会师。两军团前委联席会议决定成立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共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前委,毛泽东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和总前委书记,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滕代远任副总政治委员。这是最早最强大的中国正规工农革命武装,下辖两个军团,共3万余人。这支部队,由几年前1000人上井冈山的秋收起义部队,壮大发展成拥有数万精兵勇将的雄师——全国红军中最大的主力部队,史称“朱毛红军”、“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的成立,促使中国革命战争完成了从游击战争向运动战争的战略转变,从而掀开了人民军队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红一方面军的卓著战功,不仅推动了土地革命的蓬勃发展,也为我党我军培育了大批革命家和军事家,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红一方面军成立后,在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的率领下,挥师江西,攻克重镇吉安,使赣江中段和南段的红色区域连成一片,建立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1930年底至1931年9月,红一方面军以运动战的形式,以少胜多,以弱克强,先后粉碎了数倍甚至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在赣南、闽西建立了辖5万平方公里、拥有250万人口的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红一方面军也因此发展到拥有一、三、五、七、八、九军团,共10万多人,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坚强堡垒。1933年秋,红一方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进一步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范围,辖有江西、福建、闽赣、粤赣4个省级苏维埃政权,拥有60个行政县,红军和根据地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由此成为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

艰苦卓绝而又战功卓著的征战,红一方面军被称为“朱毛红军”、“中央红军”而威名远播,享誉中外。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中的八大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位大将中的八位大将,中国三十六位革命军事家中的二十五位军事家以及一大批高级将领,都记录在红一方面军的军史战史上,熠熠生辉,永远传扬。

红一方面军创造的光辉业绩和伟大精神,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深刻的思想启迪,对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长期领导下形成的一个系列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如井冈山精神、红军精神、长征精神;又如党指挥枪和支部建在连上,红军的宗旨、任务、纪律的规定等,这些为我们党和军队的长盛不衰创立了政治优势和作风保障。透过红一方面军的光辉历程,我们还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启示之一:要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从大革命失败后的艰苦建军到红一方面军的组建,从中央苏区的频繁作战到长征途中的艰难卓绝斗争,红军将士们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不屈不挠的精神,特别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为人民解放、民族进步而献出一切的崇高理想,打了许多硬战、恶战,始终拖不垮、打不散,反而越战越勇。在当前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更应坚定理想信念,迎难而上,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启示之二: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等领导创建工农红军和根据地的斗争中,十分重视加强党对军队的正确领导。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基本制度,酃县水口建立第一个连队党支部,为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成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史上的一项创举;古田会议通过的决议案,明确规定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正是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工农红军才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中国革命才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启示之三:要弘扬实事求是的开拓创新精神。创建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和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都是极具开创性的伟大事业,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探索、开拓。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善于从实际出发,与“左”倾错误进行了坚决抵制。在红一方面军的发展史上,曾先后在湖南境内实现了三次重大转兵,即1920xx年9月的浏阳文家市转兵、1930年9月的株洲转兵和1934年12月的通道转兵,为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事业,特别需要发扬红军的这种实事求是的开拓创新精神,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启示之四:要坚持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在毛泽东、朱德长期领导下的红一方面军形成了一系列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总结工农革命军攻打茶陵经验,提出了红军要做群众工作等“三大任务”;在桂东沙田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成为我军最早颁布的军纪,后来发展成为人民军队建军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争繁忙的情况下,根据地的党和红军仍尽一切努力领导开展各项建设,尤其是在经济建设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进行了分田地斗争,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我们必须牢记服务人民的宗旨,努力做好群众工作,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领域入手,把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向民生领域,不断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倾听民声、掌握民情、珍惜民力、贴近民心,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与群众共谋发展、共保稳定、共创和谐、共享成果。

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革命精神,增强必胜信心心得篇九

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官兵,既是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础工程,也是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优良传统的本质,就是用革命精神塑造先进灵魂。

土地革命时期,罗荣桓总结他在根据地开展政治工作的体会,第一条就是“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斗争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他回忆说,试问我们的每一个红色战士,为什么要当红军,他们都会回答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再进一步问他,他会回答:“为了苏维埃新中国!”更进一步问,他会回答:“为了实现共产主义!”每个农民参军,都经历了一个对革命目的由不认识到认识的过程,由初步具有这种认识,随后就变成每个革命战士终生为之奋斗的政治目标、政治思想和斗争信念。战斗力就是从这里生长出来的。

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思想掌握一切,思想改变一切。党的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浓缩了时代的精华,代表了进步的革命精神,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科学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也是改造思想、坚定信念、端正价值追求、提升人生境界的有力武器。

开展政治工作的过程,就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官兵的过程,就是用先进理论教育人、塑造人、鼓舞人、激励人的过程。实践证明,理论武装愈彻底,思想改造才能愈彻底,理想信念才能愈坚定,人生追求才能愈崇高,灵魂深处才能愈阳光。“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的真谛就在于此。

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既充满梦想又不乏困惑的时代。面对思想文化领域交融频繁、斗争复杂的严峻形势,思想理论武装的任务更加繁重,强化精神支柱更加现实而紧迫。思想理论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日益尖锐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面前,缺乏阵地意识、斗争意识不行,陷入“本领恐慌”更不行。如果理论武装工作抓而不紧、抓而不实、抓而不常,就会犯难以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强军必须先强精神,强精神必重思想引领。只有大力加强并认真改进理论武装工作,才能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实践证明,深入扎实抓好对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的学习贯彻,坚持用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部队,引领官兵,是用革命精神塑造先进灵魂的第一要务,也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根本保证。

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革命精神,增强必胜信心心得篇十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刘伯承同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面对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故事,成为红军长征中的千古佳话。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是穷人的队伍,把红军称为“菩萨兵”。红九军团经过云南东川一带,由于得到当地干人儿的帮助,因而顺利攻下了东川县城。红军打开粮仓,把粮食发放给穷苦群众,并且根据群众的要求,公审处决了反动县长和一个大土豪,城内外群众对此拍手称快。在东川县城,红军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援,筹款达6万余元,干人儿踊跃参加红军,不到一天半的时间,便扩大了800多个红军战士。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红军强渡大渡河时,不仅要冒着对岸敌人的炮火,还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险滩。要强渡过河,必须找到熟练的船工。经过做工作,十几名船工来了。战斗打响了,老乡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桨连一桨地拼命划着。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几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临船毁人亡的危急关头,四名船工跳进滚滚的急流里,用背顶着船,船上的船工尽力用竹篙撑着,经过惊心动魄的搏斗,终于脱离了险境,把红军勇士们送到对岸。在红军面临茫茫草地的时候,当地一位六十多岁的藏族通司不畏艰险,带领红军在水草地行军四天四夜,终于开辟了一条可以让红军大部队通过的生命线。

长征中军民鱼水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攻占湖南锡矿山。工人群众个个兴高采烈,不仅夹道欢迎,而且还燃放鞭炮,自发地在门口点上小油灯给部队照路。时值初冬天气,红军的衣着单薄,群众纷纷把好房子腾给红军,把厚实的被子让给红军,并主动为红军做饭、烧水。我们的红军战士也争着为群众做事,真是军民一家人啊!一天晚上,一连一排30多名红军战士夜里睡觉煤气中毒,周围群众闻讯后,很快弄来了新鲜萝卜和淘米水,把鲜萝卜磨碎后和淘米水一起煮沸,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中毒的战士们吃,由于抢救及时,中毒的战士全部苏醒过来了。红17师在一次作战后,有47名伤员打算寄放到六寨。在经过新寨时,苗族首领扬以沙老人带领全寨男女老少,赶到路边,硬是把伤员们“抢”到他们寨子里去治疗休养。伤员们到新寨后,全寨三十几户人家争着让出自己的床铺安置伤员。妇女们为伤员端屎端尿,男人们扛上火枪站岗放哨。在遇到民团搜查时,苗族群众就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后来,有几位伤员因伤势恶化,光荣牺牲,苗寨用最隆重的仪式进行安葬,并特意为烈士们修建了“红军坟”,成为长征中军民鱼水情的历史见证。

红军长征,当时各个方面军团结一致,统一听从中央军的指挥,密切合作,最后胜利会师,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各级组织、各个单位、各个部门也需要发扬团队精神,团结友爱,优势互补,互相补台,向着共同目标齐心协力,“人心齐、泰山移”!

红军长征,走到哪里都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红军为人民服务,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结合今天的改革发展,我们所有的工作也都需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与群众充分沟通,特别是涉及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和方案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使企改革和发展得以顺利进行。

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革命精神,增强必胜信心心得篇十一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奋斗史,也是革命精神不断弘扬发展的历史。开展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的研究,不仅要解决其学科内涵问题,也要明确其历史定位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了很多具有各种具体表现形态的革命精神,有的在各个阶段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坐标。在20世纪90年代,研究者多将革命精神归纳为三种,即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进入新世纪以后,又将西柏坡精神纳入其中。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的研究者把苏区精神和四大革命精神并列在一起。但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来考察,现有的“五种革命精神说”还是没有完整反映中共建党以后整个大革命时期的精神状态史。笔者认为,红船精神可以作为中共创党初期及大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的历史坐标,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最光辉、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精神。

红船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起点

红船精神产生于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们开展创建党组织活动的全过程,蕴含着整个建党初期开展革命活动所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起点,而红船精神的提出则使中共革命精神史与中共党史在时间序列上实现了一致性。20xx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一文,明确红船精神就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将红船精神提升到“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高度。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们的建党活动和革命实践,充分体现了这种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他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用最先进的理论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使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走上了一条光明大道。

井冈山精神: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路先锋

井冈山精神是党在领导井冈山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和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20xx年5月,在视察江西时对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作了精辟概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的核心特征是“敢闯新路”。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的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这是一个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迫切而重大的问题。苏联的革命经验不能照搬,马列主义又没有现成答案。在白色恐怖的包围中,依靠弱小的革命力量,革命先辈们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这正是坚持发扬勇于开拓、敢闯新路的革命精神的鲜活反映。

苏区精神:建立政权、执政为民的重要实践

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我们要始终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推动创先争优,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以此为标志,苏区精神成为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并列的中共革命精神历史坐标。苏区精神的核心特征是“一心为民”,我党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正是从中央苏区时期开始形成的。毛泽东同志曾在全国二苏大会上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苏区各级党政军干部自觉践行“一心为民”的宗旨,关心群众生活、真心为群众着想、积极为群众谋利益,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苏区干部好作风”。

长征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的恢弘篇章

曾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对长征精神作出过概括,他认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无论在中国军事史上还是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不畏千难万险,不怕流血牺牲,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已经突破了时空界限,深入人心,不仅在中共革命精神史上,而且在人类精神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

延安精神:革命精神的集中呈现

延安精神是中共革命精神的集中呈现,其内涵非常丰富,可以说,中共革命精神的主要内涵在延安精神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最突出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延安时期鲜明地打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旗帜;二是延安时期用实事求是来概括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三是在延安时期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并形成了南泥湾精神。延安精神的核心特征是“实事求是”。在延安时期,我党首次全面接受了实事求是精神的洗礼。按照实事求是的精神整顿了“三风”,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按照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全党兴起了调查研究之风,促进了理论联系实际,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染下,数以万计的进步青年聚集到延安宝塔山下寻求真理,奉献青春和热血;正是源于这种精神,形成了改造中国社会的巨大能量,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西柏坡精神:迈入新中国殿堂前的精神洗礼

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包括:“两个务必”的精神,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敢于”的精神,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抓住历史时机,展开战略大决战,展现将革命进行到底、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胆识和气魄;“两个善于”的精神,即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精神。这些精神内涵都是在由革命时期向建设时期转变、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其中“两个务必”精神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特征。毛泽东同志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提升到执政党建设的历史大课题的高度来认识,并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执政的重大法宝和思想武器。西柏坡精神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后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上的高瞻远瞩。

综观中共革命精神史,从红船精神到西柏坡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都是党在奋斗历史过程中积累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一脉相承,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树起了一座座丰碑,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形成完整的精神序列。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