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考知识点篇一
⑴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⑵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⑶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热带雨林
⑴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⑵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⑶雨林生态
①优越性: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②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⑷热带雨林破坏
①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②直接原因:人类开发。
⑸热带雨林的开发(亚马孙开发计划)
①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②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⑹雨林的保护: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①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
②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③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考知识点篇二
(一)昼夜交替
1.(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二)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
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三)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
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四)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
⑴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考知识点篇三
1、岩石圈的结构: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都是由岩石组成。
2、沉积岩的特征:层理构造、化石(仅沉积岩中有);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
(1)突破口----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
(2)环节名称: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
岩浆岩、变质岩---外力作用---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作用---变质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重熔再生---岩浆
4、地质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5、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板块相撞,大陆--大陆:山脉
大陆--大洋:大陆上形成山脉或岛屿,大洋处形成海沟。
板块张裂,裂谷、大洋中脊(海岭)。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中脊
重要例子: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地中海逐渐缩小)
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东亚岛弧链、马里亚纳海沟: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落基山: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安第斯山: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
6、概念辨析:地质构造:背斜、向斜、断层
地貌、地表形态:山岭、谷地
7、流水作用:
流水侵蚀:峡谷、瀑布、河流上游v形河道。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沟谷发育
流水沉积:冲积扇(山前);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入海口)
8、风力作用:
风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新疆魔鬼城
风积地貌: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