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语文上册名师教案 四年级语文名师公开课篇一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功臣”“祸首”“糟蹋”等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简要概括在凯巴伯森林里发生的事。
3、理解“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的真正含义,说清楚狼对保护森林和狼做出的贡献。
4、初步懂得自然界中的“食物链”维系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们不能违反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齐读课题。
板书:39狼和鹿
2.狼和鹿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吃 天敌)
3.鹿这种动物大家都很喜欢,(出示)看,这就是鹿。你看到它,脑海中会出现哪些形容鹿的词语?(出示:活泼而美丽)读
4.那么狼又给了你怎样的印象呢,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出示:贪婪而凶残)读。
5.狼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就是贪婪而凶残的形象。在小说、故事、童话中,它更是一种罪恶的化身。人们非把它赶尽杀绝不可,可是你们知道吗,真的有一天,当人们把狼赶尽杀绝之后,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出示:
①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描写一百多年前狼和鹿共同生活的这片森林景象的句子。
2.学生读课文。
3.交流出示: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①这片森林给了你怎样的印象?(“生机勃勃”变红)
②(引读)的确,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那里的树木——,小鸟——,活泼而美丽的鹿——。这样的景象,多么令人向往呀。
③指导朗读。
4.可是,过了二十多年,这片森林又是怎样了呢?
出示: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①指名引读:原来一片葱绿的森林——,仅仅两个冬天,原本在林间嬉戏的鹿——
②凯巴伯森林里的鹿最多的时候曾超过了——十万只,现在一下子就死去了——六万只,再到1942年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算一算,前前后后一共死去了——九万两千只。
③你想用一个怎样的词语来形容眼前出现的景象。(惨不忍睹、触目惊心)
④男女同学来对读这两段话。
5.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凯巴伯森林有如此之大的变化?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2、3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两小节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板书:人 捕杀 大量繁殖 林 糟蹋 毁灭
(一百多年的凯巴伯森林里,狼要吃鹿,人们恨透了狼,捕杀了6000多只狼,使鹿大量繁殖。森林被鹿糟蹋了,鹿从十万只锐减到8000只,遭到了毁灭。)
练习说话。
3.出示:
枪声打破了森林的宁静。
原来,是人们的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凯巴伯森林从此不再宁静。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2小节。
引读: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伴随着哀嚎声,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0多年,——
4.人们这么做,是为了保护鹿,希望这片森林能成为——
出示:
没有了狼,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
读句子。
5.请你想象一下,鹿在自己的王国里是怎样生活的呢?请你用上课文中的这些词语,把这样的景象说具体。
出示:
提防、嬉戏、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没有了狼,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抓住“4000”和“100000”,理解“大量繁殖。”
7.大量繁殖的鹿给森林和自己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呢?我们继续往下读课文。
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的确,十万多只鹿都要吃东西呀,灌木吃完了,就去吃——,小树吃完了就去吃——,嫩枝吃完了只好吃——,最后连树皮也吃完了,一切能吃的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于是——,而人们最想保护的鹿也在短短的两个冬天里就——,到1942年,——。
8.这一切都是当地的——(出示)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的。
令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的有什么?请大家默读最后一节,用直线画出有关语句。
9.交流出示:
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理解“功臣”。(板书:“功臣”)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板书:“祸首”)理解“祸首”。
10.贪婪而凶残的狼为什么成了森林和鹿群的功臣?它对森林有怎样的功劳?对鹿群又有怎样的功劳呢?自己读读最后一节的这段话,用“因为…所以…”“因此…”的关联词把原因说清楚。
出示:
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而且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因为狼吃掉一些鹿,所以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因为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所以森林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因此,狼是森林功臣。)
(因为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所以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因此,狼是鹿群的功臣。)
(因为狼吃掉一些鹿,所以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因为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所以森林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因为森林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所以鹿就不会饿死。因此,狼是鹿功臣。)
11.同学们,狼、鹿、林这三者之间就是一环扣着一环,互为因果关系。
齐读第4小节。
四、总结课文
1.读到这里,你一定对“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出示)其实,人们打破的到底是什么呀?(板书:生态平衡)
人类、动物、植物在环境中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这就是生态平衡,而人们杀了狼,其实是打破了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生态也就不平衡了。原来,造成林毁鹿亡真正的祸首是——人,当地的人们好心办了坏事。
2.现在有什么方法能使凯巴伯森林恢复往日的生机呢?先说怎么做,再用“如果……就……”这个关联词来说这样做的好处。
其实课文中所讲的这件事,是一件真实的事情,它就发生在100多年以前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当时的人们就是这样,一边放狼,一边放鹿,一边种树,使森林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3.(出示图片)引读:你们看,现在的森林还是像100多年以前那样,那里的树木——,小鸟——,活泼而美丽的鹿——这样的场景多么令人陶醉!
我们只有了解了大自然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保护大自然,使它永远生机勃勃!
四年级语文上册名师教案 四年级语文名师公开课篇二
《共同的秘密》
教学要求:
1 自主学会字词,能理解本文“一技之长”等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带有12的句子,感受句子的深刻含义。
3 能发挥想像,写一段队长对矿工们讲的话。
4认识矿工们长期帮助受难工友的家属又严守秘密的高尚品格,感受人间的真情和温暖。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1、老师要写(板书:秘密)同学们跟写,你们知道秘密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
2、出示课题:《37共同的秘密》“共同”加重。齐读课题。
3、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4、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质疑。
(预设问题:哪些人共同的秘密?共同的秘密是什么?这个秘密被揭穿了吗?为什么这个秘密要大家共同遵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提得很好!那么课文围绕共同的秘密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呢?快速读读课文。
出示填空:为了 帮助矿工妻子维持生计 。12个矿工约定 每天去她的馄饨摊吃一碗馄饨 ,并且这个约定一直坚持了十几年。板书(12个矿工——约定)
2、学生交流完成填空。
现在你们知道了,这共同的秘密是什么呢?齐读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课文1、2小节
师: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做这个约定呢?
出示(引读):课文的1、2小节
(1)理解“闭塞”、“一技之长”
(2)得知这一情况的矿工队长会怎么想呢?他会对矿工们说些什么?
想象说话:矿工队长想: 于是,他跟12个矿工说:“
。”矿工们听了队长的提议后,都同意了。
(3)师小结过渡2、师:那么他们又是如何来遵守彼此间的约定的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学习课文的3——8小节。
学习要求: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8小节,用浪线将他们遵守约定的句子画出来,有感情的读一读。
(2)圈出关键词语,想想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交流出示(随机)
预设:
(1)8毛钱一碗的馄饨热气腾腾,开张第一天就一下来了12个人。
通过关键词语“一下”“第一天”“12个人”体会12个矿工都信守了约定,如期到来。
指导朗读,
(2)随着时间的推移,吃馄饨的人越来越多。最多时可达二三十人,而最少时从未少过12人,而且风霜雨雪从不间断。
通过关键词句“最少时从未少过12人”体会矿工信守承诺,没有一个人失约。
抓“从不间断、风霜雨雪”体会到矿工们一直坚持着。(板书)风霜雨雪 从不间断)
你们试试你觉得怎么读,指导朗读
师引读第4节
理解“矿工们为什么始终不和至亲的妻子说出这个秘密”。
生交流
师小结:矿工们以工友家属可接受的方式帮助她,他们的付出不求回报,也不愿让接受帮助的人知道他们的帮助,维护了受帮助人的尊严,也体现了工友间朴素的兄弟情谊。
学习第5节:
出示第5小节
a 随机点评学生朗读,抓“弥留之际”理解
b 学生质疑、交流
c师小结、引读队长对妻子所说的话
(3)出示:来去匆匆的人流不断,而时光变幻之间不变的是不多不少的12个人。
通过关键词语“不变、时光变化”体会矿工们一直在坚守着约定。
师小结:是啊,不断变幻的是——时间,不变的是——12个人的这份善良心。板书:(世间变幻 爱心不变)
指导朗读
(4)出示:前来光临馄饨摊的人,尽管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但从未少过12个人。
师:为什么有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情况?女人代替了男人又是怎么回事?
请展开想象,说一说。
出示:老矿工要退休了,他对儿子说:“ 。”于是,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一位矿工累倒了,他对妻子说:“ 。”于是,女人代替了男人,但从未少过12人。
师指导体会这个秘密早已成了12个家庭的秘密
师:这个共同的秘密还仅仅是12个矿工的吗?这个秘密仅仅是每天去吃一碗馄饨吗?交流
师小结:正是有了十二个矿工12颗无私支援遇难矿友的高尚的心灵,才有了爱心的接力传承,才有了世界上最无私的爱。
指导朗读
(5)穿透十几年岁月沧桑,依然闪亮的是12颗金灿灿的爱心。
师引读理解矿工们长时间坚守约定帮助遇难矿工的妻子。
(6)师:看着这几句话,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
(7)再次串读5句话,思考“12”代表的意义、
生交流,随机板书:真情、温暖、善良……
4、学习第7节
师:遇难矿工的妻子面对他们的倾力帮助,她又是怎样做的?
①朗读体会第7小节,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师小结 板书:(画爱心)
四、总结全文
1、师小结(放音乐):这份共同的秘密是一种无私的援助,它源于人世间最无私的爱。这爱,支起了她简陋的馄饨摊;这爱,重新点燃了她俩生活的希望;这爱,在人们的手中接力传承;这爱,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这爱,茹星星点火,从人们心底升起,深深引起了我们每个人的思索……让这个感人的故事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2、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音乐高潮)
四年级语文上册名师教案 四年级语文名师公开课篇三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三、教具准备:卡片、挂图、录音、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帮助学生正音:a读生字新词,卡片出示。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好,听他们读得怎样?c评价、纠正。
3、默读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它们分别讲了什么,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4、交流:板书:两棵樟树,外形、特点、高贵之处。
5、根据这三个内容,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内容。 (1—3)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4—5)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及它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高贵之处。
6、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7、师总结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二)写字指导
1、“搬、榴、繁、瞻、衍”笔画较多且容易写错,进行笔顺和间架的具体指导,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2、“樟、稠、拒”左窄右宽。
3、“劝”左右所占比例差不多。
4、 描红(书上)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指导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主要写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学生归纳段意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情。) 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她舍不得两棵樟树。 3指导朗读。(读出喜爱和眷恋的语气“这是两棵樟树”中的“樟树”要重读)。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a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b 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段从哪几个方面写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的?并画出有关的词语。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理解:“蓬蓬勃勃”的意思形容非常繁荣旺盛。 c 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看图理解有关句子。(板书:四季常青) d 指导用“稠密”造句 e 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f 指导背诵要求学生先理解清叙述顺序,弄清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1 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2 学习第1—3句 a 指名读 b 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 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3、学习第4—8句 a 自由读课文。 b 理解“可贵、仍然、木质、高贵”等词。 c 理解句子。 课件出示: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能表示樟树和别的树不一样。
4、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 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 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已第5自然段的体会。
5、指导朗读在读中品味樟树的高贵,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6、指导背诵 a 师引读课文 别的树怎样?而樟树怎样? 更可贵的是什么? 从哪儿看出它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因为樟树香气能永久保持,所以说— b 男女生分层读课文。 c 练习背诵。
7、指导归纳段意。 第4自然段写樟树的样子 第5自然段写樟树的高贵之处 把两句合为一句话就是第二段的段意。 指名用自已的话说说第二段的意思。
(四)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 指名朗读课文
2 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 人们为什么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五、教学结束:
作业
1、写字簿第二课生字词写完。
2、抄写词语。
3、读课文三遍。
四年级语文上册名师教案 四年级语文名师公开课篇四
《球王贝利》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有关球王贝利的哪些事,体会这些事中反应出来的人物精神。
3.关注日常生活中有关体育方面的消息,以“我喜爱的体育明星”为题进行口语交际活动,感受和学习体育人物身上的高尚精神。
过程与方法:本课时一篇略读课文,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学生自学为主,由学生自学自悟体会人物精神,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讲了有关球王贝利的哪些事,感受和学习体育人物身上的高尚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重点和含义深刻地句子,从而体会那种美。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贝利的资料及图片、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一、欣赏球赛、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一段足球赛的场面。这场球赛精彩吗?你们知道刚才进球的那个球员是谁吗?(贝利)揭示课题。
二、质疑激趣、合作探究
可是,他曾经是一个贫民,你们知道他怎么成为球王的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自学。
(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同学们的发言、讨论说说你了解到球王贝利的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讲课内阅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积累联系起来,也将阅读和口语交际有机的融为一体。)
3、球王贝利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展开讨论,指名回答)
三、拓展延伸积累感悟
1、从贝利的经历中,你明白了什么?你最想说什么?
2、收集有关“体育明星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在班上办一期小专栏。
活动安排:
(1)教师提前布置学生留意相关的资料,并作相关的准备。
(2)生展示和交流的内容可以以体育明星的故事为主,也可以介绍他们取得的辉煌成就。但要引导学生说出喜欢他的原因,找到这些人身上值得赞扬和学习的地方,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
(3)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用文字、图片、音响等多种形式进行介绍。
四、识字与写字。
四年级语文上册名师教案 四年级语文名师公开课篇五
《天才之路》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词语“贫民窟、干涸、祈祷、爱心”等。
2、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道理:一个人的成长既要有别人的爱心,也要有自己爱心的奉献,只知道被人爱,不知道爱别人,他绝不可能幸福,更不可能成材。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道理。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搜集贝利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出示图片,猜猜他是谁? ( )
2、 简介贝利相关资料。 ( )
3、揭示课题 导语:贝利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人们称他为“足球皇帝”是对他的认可。可是在他成为天才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的事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贝利回顾他的“天才之路”。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感悟。
1、 自读课文,思考:天才之路是指什么?
2、 默读课文,用“——”划出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3、 交流出示最后一节(指导朗读)。 “天才之路都是用爱心铺成的,并且在铺成这条路的爱心中有天才自己的一颗。”
4、 小组学习:怎样理解句中的“爱心”?你觉得它包含哪些方面?
5、 学生交流。
(1)“爱心”——一颗乐于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的善良的心。
(2)既包括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帮助,也包括自己的一颗感恩的心。文中具体指贝利的一颗对足球的热爱之心、教练对贝利的关爱之心以及贝利对教练的感恩之心。
三、品读课文,重点学习。
1、师小结,包含三方面内容:贝利对足球的热爱 教练对贝利的无私关爱 贝利对教练知恩图报
2、学习课文第1节,感受贝利对足球的热爱之心。
(1)导语:从哪里可以看出贝利非常热爱足球?
(2)学生默读课文,要求:用“——”划出文中描写贝利执迷足球的句子并试着以朗读理解。
(3)出示:“于是就踢塑料盒,踢汽水瓶,踢从垃圾箱捡来的椰子壳。” “他在巷子里踢,在能找到的任何一片空地上踢。”
3、学习第2节,感受教练对贝利的无私关爱。
(1) 学生默读课文第2节,思考:教练是怎样帮助贝利的?
(2) 组织交流活动。 “他发现这男孩踢得很是那么回事,就主动提出送给他一只足球。”
(3) 认真读第2节,找出贝利在受到教练的帮助后,具体的表现。 出示:“小男孩得到足球后踢得更卖力了。” “不久,他就能准确地把球踢进远处的随意摆放的一只水桶里。”
4、学习课文第3-5节,了解贝利对教练的感恩之心。
(1)默读课文第3-5节,概括贝利做了一件什么事? (圣诞节时为教练的圣诞树挖了一个树坑,为教练祈祷祝福。)
(2)讨论教练所说的“的礼物”是指什么?
(是贝利的一颗感恩之心。)
(3)说话练习。 小男孩抬起满是汗珠的脸蛋,( )说:“教练,圣诞节到了,我没有礼物送给你,我愿给你的圣诞树挖一个树坑。” 教练把小男孩从树坑里拉上来,( )说:“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的礼物。明天你到我的训练场去吧。”
5、师小结,引出贝利最后的辉煌成就。 导语:教练被小贝利的一颗善良的心感动了,提出带小贝利进入训练场的要求,这对小贝利来说,无疑是打开他通向天才之路的大门,这是小贝利自己的努力换来的,当然也离不开教练。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帮助,小贝利终于成功了„„引读第7节。
四、升华情感,拓展实践。
1、回顾课文,总结内容。 出示贝利成名后做的对社会有意义的事例,激发学生的认知。
2、学习完小贝利的故事后,要求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将平时难以开口的感激写下来,作为情感上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