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四年级古诗词二首教案篇一
a级基础训练:课内巩固与强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10分)
zhāo cháo
霞( )回走( )鲜( )雨( )
shě shè
校( )客( )宿( )弃( )
(16分)
尘()孤()杯()洒()
尖()狐()怀()酒()
(14分)
1、西辞黄鹤楼,三月下扬州。
故人:_________烟花:__________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朝雨:_________浥:__________
(10分)
是的意思。
的意思。
b级智能训练:课外复习与拓展(30分钟内完成,满分50分)
(3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中的“ ,。”被传为千古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远在天涯,也像近邻一样亲近。
(15分)
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四年级古诗词二首教案篇二
本课是两首古诗。袁枚的古诗小学语文《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教学重点可以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2.认识“所、枚”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方法】教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多媒体课件:
(大意是:在茂密的树林中,一个牧童骑在
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2.教师引导学生猜想:
牧童停止歌唱,他想干什么?
二、初读感知,正确流利
小朋友们,有一个诗人叫袁枚,他看到这样的画面,觉得很有趣,就写了一首小诗古诗小学语文《所见》。
(板书课题)
相机学习“所、枚”。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
小朋友们,你们听一听,老师哪儿停顿长一些或者声音延长一些。(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注意诗的节奏与音准。
4.指名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捕、蝉、闭、立、童、林、黄(1)带拼音读。
(提醒学生读好翘舌音“蝉”,后鼻音“童、黄”,前鼻音“林”。)
(2)去拼音读。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自己读得准的字读一读。(及时表扬激励。)
(3)游戏:我指你说。
一个小朋友随即指大屏幕上的生字、其他小朋友齐读,要求迅速而准确。
三、再读感悟,了解大意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小朋友们,读读诗,看看图,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如果有不理解的字词就把它圈画出来。
2.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意。把不理解的词讨论讨论;把诗的大意轮流说一说。
3.欣赏读,结合图画,想像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观察图画,体会诗的意境。
四、想像画面,熟读成诵
1.闭目想像。
2.带着这种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3.练习有感情的背诵。
五、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1.教师再次出示会拼音的生字。
瞧,你们的好朋友又来了,还认识吗?指名读。
2.通过形旁理解字意来帮助识字。
(如提手旁跟手的动作有关:
捕;木字旁跟树木有关:林;虫字旁跟昆虫有关:蝉)。
3.通过猜谜引导学生识字。
如:一户一斤米
(所)
;骑牛写文章
(牧)
;人才进了门
(闭)
4.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如:认读:所有所以;放牧、牧草;关闭、闭路电视机等 童———牧童———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歌。
5、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重点对学生进行指导:“林”字左边“木”字的捺变成点;“童”“黄”的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立”字下横要写长。“黄、童”笔画较多,指导学生书写时可以通过分解笔画,化难为易。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古诗小学语文《所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齐背)
你还会背诵哪些古诗呢?
(指名背)
2.教师及时热情表扬,导入新课。
(出示古诗)
二、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
四人一小组,请小组长安排好读的顺序,其他组员听一听,评一评节奏与音准。
4.指明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池、惜、阴、晴、柔、露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1)带拼音读
读准翘舌音“池”,前鼻音“阴”,后鼻音“晴”,边音“露”。
(2)去拼音读
谁能像老师一样带领大家准确地读一读这些生字。
(3)游戏:找朋友
老师把写有生字的卡片发给小朋友。如:师:
“阴”字在哪里?快来和我做朋友。
生:“阴”字在这里,我来和你做朋友。
三、再读感悟,了解大意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1)播放多媒体课件:
泉水悄然从泉眼里流出,浓密的树阴倒映在清清的池水里,嫩绿的小荷叶露出尖尖的小角,一群群蜻蜓飞来立在它的上头。
(2)小朋友们,读读诗,想想画面。
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用笔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意。
四人一小组,把不理解的词讨论讨论,把诗的大意轮流说一说。
3.欣赏读,结合图画,想像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观察图画,体会诗的意境。
四、想像画面,熟读成诵
1.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像。
2.带着这种感情朗读。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五、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1.教师再次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指名读。
2.联系前面的课文,熟字带生字,如:蜻———晴
(同声旁)
;怪
———惜
(同偏旁)
;阳———阴
(反义字)
3.创造性识字,如:柔
(把矛放在树上。)
4.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如认读:可惜、爱惜;晴空、晴天;柔和、柔软
池———池塘池塘里开满了荷花。
露———露珠露珠在荷叶上跳舞。
六、总结全文
小朋友们,这两天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
(揭题:古诗两首)
习“诗”,指导书写。
七、实践活动
每个同学准备一首自己在课外学的古诗,在班上举行一次古诗朗诵会。
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四年级古诗词二首教案篇三
〖画一画,再现古诗画面美〗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就不乏“诗中有画”的千古名作。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每句一景,从而构成了一幅农村春末特有的温暖热闹、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案。
【广东省湛江市第八小学 黄土娣】
〖读诵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意境〗
“好诗不厌百回读”。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序,其独有的节奏美、韵律美使古诗更是琅琅上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地朗诵,学生可以揣摩出诗句中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情境,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如教《春晓》时,教师先让学生正确地、流利地读上几遍,然后由教师范读,此时教师的语气轻重、语调的升降、语速的快慢都务必做到标准化,再由学生模仿教师的读法反复吟读,最后达到处我吟味的境界。在自觉与不自觉的反复诵背之中,学生就会进一步领悟诗的内涵。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和盛小学校 陈 蓉】
〖通过音乐感受诗歌意境〗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古诗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联系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听觉的音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
如教学孟浩然的《春晓》时,可放一段《森林狂想曲》,让学生微微闭眼,凝神细听,联想春天和风、细雨、繁花,这样学生很轻松地就进入了诗歌所描绘的境界中。实践证明,运用音乐来感受诗中意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龙虬中心小学 李小双】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审美和鉴赏能力〗
由于诗歌有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是有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古诗对仗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显现出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读出古诗的音乐美来,也并非是一件易事,因为诗歌是想象和激qing的语言,贯穿其间的一般是“情感”这条看不见、摸不着的线索。
教学《春晓》这首诗时,我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诗画欣赏”,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我先让学生听配乐诗朗诵,伴着舒缓的音乐,学生静静地坐在那里,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远的画,耳中听到是曲调宛转的古曲和充满激qing的朗诵。此时,诗、书、画、曲多种美的因素融为一体,既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强大的震撼与感染,也使学生有了一种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有了这种愿望,每位学生都在朗读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美,朗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广东省新会师范附属小学 黎长齐】
〖低年级古诗教学谈·以图导读,启发想象〗
新大纲对古诗教学要求以读带讲,让学生在读中自悟。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我体会到读固然重要,但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有限,读熟了诗歌,也不一定读懂了诗意。因此,我在古诗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助学生感悟诗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们赞一个地方景色美,常会用上如诗如画。一首诗是一幅画,一幅画也是一首诗。教材的编者给每首古诗都配上了一幅幅生动、精美的画,这更好地配合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诗句。《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高鼎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乐春图”。“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一句诗里有几个词语较难理解。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诗句读流利后,我展示课文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图上的景物,描述景物的特点。学生能这样描述:山坡上小草发芽了,嫩绿嫩绿的,小鸟在空中飞来飞去。河堤旁的柳条发芽了。我启发学生想象:小鸟一边飞一边干什么?有一学生答:“小鸟在唱歌。”另一位学生答:“小鸟叽叽喳喳地叫,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再启发:春风微微地吹来,柳条怎样呢?学生连忙加上手势抢着说:“柳条轻轻地摇摇摆摆,好像陶醉在这美丽的春色里。”我引导学生把图意连贯地说一说,理解的难点不攻而破。然后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读出韵味,体会诗意,便事半功倍。
【辽宁省沈阳市杏坛小学 李 萍】
〖话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在教学中强调文本的意义来识记〗
心理学家曾研究证明:孩子对有意义的记忆效果要比机械记忆要好。当出示要求背诵的文本时。我先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内容,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段到篇,去领会文章的内容。再反复熟读成诵。
在教学一年级的高鼎的古诗《村居》中,对于一年级学生最难以弄懂诗中的:“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意思,在背诵中也背不到这半句。为此,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春光明媚的乡村二月美景,当画面至杨柳 随风飘荡在拂堤上时,我问学生:“看到这些,这时令人觉得怎么样?”“是呀,杨柳也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有了此入情入境的感悟,学生对这句也就不难记忆了。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附小 曾秀兰】
〖语文教学情趣化·用激疑性语言设置情景〗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根据学生实际,设置一些探究式问题,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景中,从而触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师生在课堂上的交往,最常见的方式是提问。提问是启动思维的主要形式。提问的设计应以能够引起大多数学生思维的冲动,回答的愿望为基本要求,使学生从外部到内部都动起来,从而进入思维状态的最高境界。
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可以采用激趣问,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或思考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比如,我在教古诗的《村居》时正值春天,课刚开始,我就问:“同学们,你记住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请背给大家听听。”学生立刻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地举手,你一句,他一句。背完后我转移话题:“让我们看看今天这首古诗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吧!”学生带着激qing和热望进入了对古诗《村居》的学习,教学效果十分好。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王 莉】
〖利用多媒体,点拨渲染,激发学生情感〗
“诗言志”,古诗感情深沉而内涵,古诗教学只要抓住情感这条无形的纽带,就能缩短时空的界限,缩短学生和诗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多媒体教学具有充分的优势,能渲染点拨,造就一种特定的氛围,使内涵之情外露为可以感知的内容。学生不仅被审美对象吸引,引起联想和想象,而且与审美对象发生强烈的感情交流,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冲动和共鸣。
如:《春晓》描写了诗人孟浩然昨夜听到的各种声音,表达了对春天风光的喜爱和对春天在不知不觉中逝去的惋惜之情,读了之后感觉如同一幅生活小景。如何让学生能与诗人产生共鸣,受到陶冶呢?我采用化静为动、化虚为实的听声教学,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春眠欲晓的风声、雨声、鸟鸣声。“处处闻啼鸟”是听觉形象,播放一段春天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学生顿时浮想联翩,感觉仿佛置身于生机勃勃的春天,欢快的春天里,到处是百鸟欢腾的景象,由心底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爱春之情。一段“嘀嗒、嘀嗒”的春雨声正如永不停歇的钟声,不仅回响在学生的耳边,也敲打在学生的心中,学生很容易就能产生时间不等人的感受。“花落知多少”,虽然未闻花落之声,但借声示形,滋生视觉形象,学生由风雨联想到落花纷纷的场景,体会到了诗人惜春之情。这种如梦如幻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潜在的想象力的驰骋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浙江省台州玉环县陈屿中心小学 卢君秋】
〖画一画,激发兴趣〗
研究表明: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不仅能够构成生活的绚丽画面,而且能够影响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调节人的情绪。如果巧妙地利用,不仅能够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如古诗《春晓》的教学,为了使学生能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领略到春天的无限美好。我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在头脑中勾勒出古诗所描绘的图画,然后再动手把它画下来。通过画画使本来抽象的语言文字一下子变得那么具体,使学生与古诗反映的生活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仿佛自己也融进那春光之中。从而较好地帮助学生去体会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内涵。
【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税钢小学 孙兴华】
〖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
小学生多读古今优秀诗文名篇,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思维,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分,文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联想和想象,发展想象力,进而诱发创造性思维,这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古今中外,不少伟人对诗歌都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据说,拿破仑出征时,骑在马上还在读歌德的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都爱读中国古典诗歌,他们多数人还能写作精彩优美的诗词。这些伟人的思想境界又如天马行空,富有创造性,跟他们深厚的古诗词素养具有密切的关系。形象思维则是创造力的源泉,而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比如高鼎的《村居》描写的是在明媚的春天,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放风筝的欢乐情景。在学习这首古诗时,可以开拓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让他们边背边想象诗的意境,并且用手中的彩色画笔画出诗中描写的自然美。画出在春光明媚的一天,一条小河的两边杨柳随风飘扬,绿草茵茵,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在草地上放起了“大蝴蝶”,“小金鱼”,“小燕子”,“小蝌蚪”等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风筝,在蔚蓝的天空中翱翔的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可使学生在动手画画的过程中感受文学形象,开创他们的创新想象能力。
【广东省深圳市沙井教研室 邹武林】
要写的生字共6个,其中5个是在第一首《春晓》中的。因为此诗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背诵,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识字写字上面。
课题教学之后即先教课题出现的3个生字“古 诗 首”。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镇中心小学 汤恒宝】
新课程基本理念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关注的是满足学生知识、技能、品德、情感体验、价值观等各方面的需要,教师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应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时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个种启迪,如同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如同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地向上攀登。
如在教学《古诗两首》时,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古诗。我不是每一首都从头到尾分别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学习第一首诗《春晓》的方法,利用学到的方法再去学习第二首《村居》,这样很容易地掌握了这首诗。
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四年级古诗词二首教案篇四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下面由豆花问答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
1、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中描绘的风光、景色。
2、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加深对两首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
1、揭示课题,并介绍作者
(1)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范成大:南宋田园诗人。
杜甫:唐朝著名爱国诗人。
2、自学课文。
(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圈出不理解的字或词,同座讨论,教师指导。
(3)练习说说诗的意思。
3、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拔
4、再读两首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四时田园杂兴》描绘的是什么季节发生的事?你从哪里理解的。
(2)人们为什么如此辛荣?你体会到什么?
(3)朗读全诗。
(4)《望岳》这首诗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泰山的高大,神奇?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感受?
(6)齐读《望岳》。
5、练习背诵两首诗。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
多媒体课件。
2、学生:
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
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
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
如:、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理解第一、二句诗:
⑴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⑵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
名楼送
⑶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
盛景送
⑷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第三、四句诗:
⑴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⑵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①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
目光送
②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③讨论:
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
心随送
④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教学总结】
《古诗两首》是一篇选自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人间真情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两首诗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学习这篇课文旨在于使学生通过诵读、想象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因两首诗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设计教学时,我运用整合的理念,让学生在两首诗的对比学习中,理解提升。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和反复诵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并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我直入课题,通过两首诗题的对比,找出共同点,初步了解诗的要点,把握诗的大意,并初步感知送别诗题目的共同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有层次的诵读训练,即初读读正确,再读读出节奏,三读想象画面,四读在对比中体会诗情。
教学的"重点放在第三和第四个环节。在我看来,诗意的理解并不是古诗教学的重点,重点应该放在借助古诗来想象画面,将无声的文字想象成有声的画面。因此,我创设了各种情景,在情景中去想象画面,这样即降低了难度,又增加了趣味性,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第四个环节为对比升华,即在对比品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这一环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同中求异,在相同的文字中品味不同的意境。第二异中求同,在不同的景色描写中,感受都有一份情蕴含其中。
整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以生为本,重视孩子的想象、诵读和感悟,将古诗教学以一种更为简易的学习方式呈现给学生,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但整堂课和学校倡导的对话课堂理念还相距甚远。孩子们的积极性还没有被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十分明显。可以感觉的到,在课堂上,始终还是我在主导课堂。无论从提问还是到环环相扣的步步深入,都是我在前面牵着学生走。课堂气氛比较压抑,孩子们没有充分表达意见的空间和机会,很多孩子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其次,我的基本功还不扎实。真正上好一堂课真的要从备好一堂课开始,好课真的不是那么容易上出来的,应该树立“磨它(教材)千遍也不厌倦”的治学态度!这节课更使我想到了,我们的教学应该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上去考虑,学生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老师要教什么。也许这样的教学才是更具实效的。
教学目标 :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如:、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名楼送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盛景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目光送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心随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
文字简炼,感人。
相关热词搜索:;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四年级古诗词二首教案篇五
一课一帖: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
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
禾:禾苗。
“锄禾”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1)自读。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剩余的生字,并会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
一、指导看图
1.这幅图上画了什么样的场面?
2.第二首诗正是写了这幅图的内容。
二、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泛指谷粒。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精耕细作 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现像诗句中的悲惨景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
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三、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四、指导写字
1.收:左窄右宽。
丰: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2、完成课堂作业 。
教学过程 :
一、总结课文
1.学会了两首诗,你有什么想说的?
2、用各种形式背诵古诗。
二、完成课堂作业
作业 设计:
午( ) 禾( ) 粒( ) 苦( )
二、积累词语。春种秋收、五湖四海、硕果累累、两手空空。
板书设计 :
20 古诗两首
锄禾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春种一粒粟,
汗滴禾下土。 秋收万颗子,
谁知盘中餐, 四海无闲田,
粒粒皆辛苦 农夫犹饿死
21、锄禾
一、 导入
1、 小朋友们,今天正好有这么多的老师在,我们来开个诗歌朗诵会,展示你们的才华,好吗?谁能背一背给大家听? (指名汇报)师评:看来大家积累的古诗可真多呀!
2、 看到大家读得这么起劲,唐代诗人李绅也想来参加,他带来的诗是——出示课题词卡:锄禾 (全班齐读),大家可要注意了,“锄”是翘舌音,大家再把课题读一遍。
3、 这其中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农民伯伯在田里种地,过了一段时间,绿油油的禾苗长出来了,特别让人喜欢。可是,这时周围的杂草也跟着长了起来,快把禾苗的营养吃光了。如果你农民伯伯,你会怎么做?(指名答)
二、 初读识字
1、 在课前老师调查,大家就会读这首古诗了,谁来试试?师评:声音真响亮/很流利(板:会读)
三、 悟读古诗:
1、 老师看到大家读得那么有意思,也想来读读。(师范读)
2、 老师读得怎么样?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好?对呀,那是因为老师知道了古诗的意思。
3、 那现在大家就在四人小组讨论,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句子,没读懂的句子也提出来。(指名汇报,指导朗读)
5、 大家看看图,当时的太阳怎么样?一天中什么时候的太阳最大?(中午)对的,农民伯伯在太阳最大的时候在地里锄杂草,汗水都滴到禾苗的泥土里了。谁再来读读这了两行?师评: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还没感到烈日当空/看来你真是一个会朗读的小诗人,老师仿佛看到农民伯伯满头大汗的样子了/太阳可真大呀,农民伯伯的汗不停往下滴。
过渡:农民伯伯这么辛苦,我们应该怎么做,3、4行告诉我们什么?
6、 每当你看着盘中的白米饭时,你会想到什么?
7、 学“辛苦”,出示字卡“辛”:指名读,你能说说怎么记吗?
8、 平时,你还觉得什么事情辛苦,能不能用辛苦说一句话?
四、 说话拓展
2、 指名汇报。师评:
3、 看来大家对这首诗的体会更深了,那我们再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板:读好)
过渡:读好书,还要写好字。
五、 指导写字
2、 相继出示:午、辛、苦
六、 小结:今天学完了锄禾这首诗后,懂得了农民伯伯的辛苦,相信会更加爱惜粮食,课后,大家收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诗来读读。
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四年级古诗词二首教案篇六
教材分析:《古诗两首》有两首诗,一首是《江南春》, 一首是《春日偶成》。
《江南春》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
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谈“春”,导诗。
生:《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生:《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一首是杜牧写的《江南春》;一首是程颢写的《春日偶成》。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两首诗,看看作者是如何来写春天的。
二、说“春”,学诗。
生:自由轻声读这两首诗。(反复读上几遍后)
师:通过课前的预习和刚才的自读,老师已能感受到大家能熟练地朗读这两首诗了,能不能读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生:个个跃跃欲试地。(指3——4名学生)读这两首古诗,教师穿插其中适时给予评价。
师:大家都能熟练地朗读这两首古诗了,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那么这两首古诗,作者抓住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来写的?描绘出了春天怎样的一幅画面?下面分小组合作学习,大家可重点选择一首诗,结合诗的译文进行讨论,然后汇总本小组的建议进行交流。
生:分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走入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
生:我们小组讨论的是《江南春》这首诗。我们小组成员认为这首诗围绕春天,写了莺、红花、绿树、村子、城廓、洒旗等景物。我们是结合译文和古诗的描述讨论出来的。
生:(迫不及待地)我们小组也是讨论的这首诗,我们认为他们所叙述的景物不全面,还应包括寺庙和楼台。
生:我们通过预习知道,《江南春》这首诗的后两句是诗人想到唐代以前的南朝所建立的寺庙和楼台,不是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师:你们小组预习的真深入!确实,后两句诗是作者想到以前南朝所建立的寺庙和楼台,不是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生:我们小组讨论的是《春日偶成》这一首诗。我们觉得这首诗主要写到了云、风、花、柳、河。我们是通过译文和诗句的描述所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成果真丰富,讨论的问题很深入。而且结合古诗和译文,描绘出了两首古诗的画面,能不能将自己感受到的画面画下来。
生:纷纷地开始勾画画面。
三、议“春”,悟诗。
师:看着大家描绘的一幅幅画面,老师知道大家已深深地走进了古诗,展现了你们的丰富的想象力,并融进了自己的深切感受。能说说你为什么描绘这样的一幅画吗?并说说画这幅画时的内心感受。
生:老师,我们这小组是合作完成的这一幅画,我们画的是《江南春》这首诗的画,翠绿的树叶上莺在鸣叫,绿树映衬着红花,一条小河从村前缓缓地流过,不远处的茅亭过的酒旗在风中飘舞。我们画完了这幅画后心情很高兴。
生:我画的是《春日偶成》这首诗,你看淡淡的云从天空中飘过,一棵棵垂柳长得很茂盛,柳树下是各色各样的花儿。
师:同学们画得很细致,说得也很精彩。面对同一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认识和经历都是不同的,那么两位诗人所处在当时的情境中,他们的感受又是如何呢?你能猜测一下吗?(教师适时地介绍一下有关两位诗人的背景资料)
生:我也认为杜牧当时的心情是愉悦的。
生:我认为杜牧当时的心情是悲伤的。因为面对如此美好的景物,想到南朝的许多寺庙已隐没在茫茫的烟雨,怎能不触动他的伤心之情呢!
生:不同意见的学生开始相互争辩。
师:同学们既然有不同的意见,大家可以带着自己的意见课后再深入地去体会一下,看看到底谁的理解更有道理。
师:大家揣摩的很有见地,你们不仅丰富了诗人的感受,而且更多地融进了自己的理解。
四、颂“春”,背诗。
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一起来描绘我们心目中的春天吧!可以选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诗歌、散文、对联等)
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对春天的赞美。
师:《江南春》、《春日偶成》也是赞美春天的优美诗篇,让我们一起将它深深地记在脑海中吧!
生:背诵这两首古诗。
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四年级古诗词二首教案篇七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实录与评析
作者:张立军 文章出处: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第三小学
一、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要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课前、课中、课后)。在两首诗的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第二首古诗相对而言易于理解,部分学生在学前就有接触。就本课而言,有学习第一首诗的基础,所以应发挥这一优势,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深入诗文的意境,让学生对古诗词有升华理解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课堂上,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两首古诗,如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这样,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产生分岐的理解。他们是辩论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辩论会的主席,既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学生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如,第二首诗中“含”的意思在全诗中至关重要,对学生来讲,在带入句中理解时又堪称难点。在教学中,对“含”字的理解要走几个回合。“含”的本意是包含,但理解至此只能是本义,教师要帮助学在字的本义与诗句意境的融合中加深对“含”的认识。根据图画想一想诗人的位置,想一想诗人凭窗眺望的情境,从而升华对“含”的认识。
就古诗学习而言,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如在第一首诗中引情入境,激情朗读,大体可分五步:第一,自读自学诗文,初步想象景象;第二,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感知瀑布的气势;第三,学生边理解边想象边朗读,依据诗句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读出气势;第四,欣赏有关庐山瀑布景象的录像片,诗画结合,引导学生融入意境;第五,结合图像及理解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诵。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还要注意课内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李白、杜甫两位诗人的资料。课后,收集两位诗人的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
(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谁愿意先背一首?
生:“泉眼无声惜细流……”
师:你能告诉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吗?
生:《小池》。
师:背得不错。谁能比他的声音更宏亮?
生:“春种一粒粟……”
师:你背的是哪一首?
(生沉思)
师:谁来提示他?
生:他背的是《古风》。
师:对,背诗还要记住诗名。还有谁想背?
生:我背《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师:刚才听了几个同学的背诵,她的声音是最洪亮的。
(学生举手踊跃,又一位同学背诵。)
[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师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学会这两首古诗。〕
生: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
师:李白呢?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岁死的……(众人笑)
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还了解些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写了九百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吗?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师:他一生是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见的。这一次,李白畅游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同时板书)
(生读自学提纲。自学提纲:1.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生”“遥”“川”“疑”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记下不懂的问题。)
师:打开书,翻到51页。按照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地学,学完一道题再学一道题。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又读,有了进步,群体练读。)
(公开课上再次给读得不够的学生以时间,让其练读,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教风朴实。)
师:就这样边说边读,还有读懂的内容吗?
生:我把整首诗都读懂了。
师:可以说印象最深的那句。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师:他有一个词理解得非常准确,知道是哪个词吗?
生:……“飞”,他说的是飞快的意思。
师:不错,对刚才那位同学的解释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张。
师:那你想怎么说?
生: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
师:他也有一个词补充得好……
生:“好像”!
师:对。就是这个“疑”字,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就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板书:疑)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了个“疑”字。
(温故而知新。这里不但扎实地解决了“疑”字,而且通过运用,使学生感悟到李白诗词的风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师: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这景象,自己带着感情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自己有感情地读)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为什么这里说“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不说“像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帮他解决?
生:因为“疑”就是像的意思。
师:(转向提问的学生)你比较一下,同一个意思,用哪个字好呢?可以读一读,体会一下诗人的想象力。
生:用“疑”更好。
生: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板书:生)
生:因为这里还有产生的意思,所以用学生的“生”。
师:对,可以综合着理解,先产生而后升起。明白了吗?
(学生会意点头)
师:随着大家的想象,我们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银白的瀑布,这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这么壮观的景象只有远望才能一览无余。那么该怎样读这首诗呢?请你们想象这景象,自己放开声音读一读。
(学生自由练谈,指名读。)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景象?
生:(齐喊)想!
(放录像,同时点出画面中的“生紫烟”、“挂前川”。)
师: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再次练读)
师:做诗人还可以自然些,你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学生有表情带动作地练读统背,后集体背诵。)
师:通过读诗,我们看到了一很壮美的图画。那么《绝句》又会把我们带入到怎样的情景中呢?你们自己读几遍第二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学生自由练读)
师: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如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学生选择各自喜爱的方式自学《绝句》,老师巡视指导。)
师:画画的同学可以继续画,选用其他方式的同学能先汇报一下吗?
师:谁能帮忙?
生:应该说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
师:(转向前—学生)可以这么说吗?
生:可以。
师:请你继续。
生:门口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
生:在翠绿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鹏在自由自在地唱歌……
师:描述得非常生动。
生:一行白鹭悠闲地飞上了蔚蓝的天空。从窗口望去,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
师:(赞许地点头)理解得好。谁知道“含”的本义是什么?
生:(抢着答)包含!
师:刚才这个同学的描述好在哪儿?
(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加深了理解。)
生:他说得自然生动,不死板。
生:我用读的方式……
师:画画的同学停下笔来,我们一块儿来欣赏。
生:(大声)“两个黄鹂鸣翠柳……”
师:两只小鸟欢叫跳跃,这句诗该怎么读呢?你们试一试。
(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一生读)
师:对前两句,有没有不同的读法?
生:(轻快地)“两个黄鹤……”
师:(赞许地)好啊!连诗人愉快的心情都读出来了。大家再试一试。(学生再次自由练读)
师:这景象在同学的笔下也已经画了出来。谁来展示?
(实物投影展示一学生的简笔画)
[这几个回合中,老师的激励语言很精彩,学生学得很开心。]
师:请你用诗句描绘一下你的画。
生:(指着画上的景物)这是“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这是“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那诗人在哪儿呢?(众人笑)
生:(沉思片刻)诗人应该在房子里。
师:干什么呢?
生:在望着窗外的景象做诗。
师:(满意地点头)你真正理解了“窗含”的意思。
师:如果我们给这幅画添上颜色,可以加上哪些颜色呢?
生:柳树可以添上绿色。
师:什么样的绿?
生:翠绿。黄鹤可以加上黄色。
师:好,这样的色彩才够明快。再看诗句,还有没有?
生:天要画成蓝色,白鹭和积雪是白色的。
生:船是土黄色的。
生:房子是……
师:千万种颜色都画得出来,你们再看诗句,诗中有什么是画不出来的呢?(学生们沉思)
生:黄鹂的叫声画不出来!
师:对,这是听不到的。继续找。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白鹭飞时的动作画不出来。
师:诗人不是画家,但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的想力。咱们来一次画配诗,同学们可以用诗句来描绘这幅画。
生:(看着图画,练习背诵,纷纷举手。)
师:不少同学想试一试,咱们一块儿来背诵。全体起立,背诵时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全班同学放声背诵)
师:回去继续背诵这两首诗。李白流传至今的诗大概有九百九十多首,杜甫流传下来的大约有一千四百多首,除了学过的,同学们再找一两首,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好吗?下课!
【总评】:
张立军老师执教的这节课,40分钟学习了两首古诗,容量大,方法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为了改变串讲串问的教学结构,张老师抓住重点进行教学。两首古诗没有平均地使用力量。《望庐山瀑布》和《绝句》相比,第二首易学好懂。于是他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1.自学时间充分。
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自学提纲的设计,符合四年级的要求,同时渗透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潜移默化培养自学能力。
2.质疑环节落实。
在汇报了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而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水平。如,“疑’是“像”的意思,为什么这里不用“像”?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张老师并不急于解答这些问题,而转向全班学生:“谁帮他解决?”“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很巧妙地把“球”又传给了学生。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第二首古诗。
基于《绝句》浅显易学的特点,学习这首古诗时,张老师宣布:“对于这首古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这样的安排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课堂气氛热烈。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张老师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庐山瀑布,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张老师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主导作用发挥得当
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老师能顺势引导,随机应变,表现出对古诗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如,观察点的巧妙解决:“我应该站在哪儿望着庐山瀑布来吟诵这首诗呢?”当一学生没有说准时,老师问:“谁还有不同的意见?”当学生能联系诗句说准观察点后,老师仍引导到“再看一看题目,还有补充吗?”这些指导与点拨,及时、准确、到位。另外,激励语言的运用,也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思想,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少了老师个人风采的展示,多了切实为学生服务的应变。
五、加强了课内外的结合
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特别是课后作业的布置:“除了学过的,同学们再找一两首,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很有新意,它打破了课内外的界限,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四年级古诗词二首教案篇八
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教学理念】
1.“简”出三味
从疏通古诗进行表层解读,到体悟古诗进入中层解读,再到挖掘古诗达到深层次解读,设计既体现古诗学习之“三味”,又把学习的三大目标“球形”融合,所以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步骤:聊字聊诗,聊意聊趣,聊聊趣事诗。三个步骤中简练问题,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效果。
2.“合”出高效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求同存异是整合的关键,从整合入手解读古诗,突破古诗教学的习惯模式。分步解读,则是在整合之间的跨度上,深入感悟意象与情趣。用“总-分-总”的教学模式引出同类“童年趣事诗”的课外拓展。
3.“聊”出轻松
两首古诗都是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诗意通俗易懂,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把感悟诗中意境和体会童真、童趣作为教学的重点。用聊天的方式,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之中学生入情入境,不仅掌握了知识,体会了作者对小孩的喜爱之情,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侧。
2.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
3.情感目标:感受乡村孩子的纯真、可爱。
【教学重点】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pp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聊“字”、聊“诗”。
1.学生自读,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2.朗读古诗,强调:
◇《池上》“撑、艇、萍”,后鼻韵母读清楚。
◇《小儿垂钓》“侧”,平舌音,“稚”,翘舌音。“映身、应人”注意押韵。
3.聊字:撑艇萍稚侧
4.聊诗: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再推敲推敲相同中的不同。
二、品悟诗眼,聊“意”、聊“趣”。
《池上》:解、一道
《小儿垂钓》:蓬头、侧坐、莓苔、映身、借问、遥、应
2.深入品悟:猜一猜两个小孩儿各有什么心思。
《池上》
◇紧张。聊“偷”字。
《小儿垂钓》
◇聊“遥招手”,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3.把握人物形象:这是两个什么样的小娃?
4、积累两首诗:看画吟诵。
三、得益课外,聊聊 “童趣诗”。
1.引导学生积累童年趣事诗。
(1)幼女词 (2)所见 (3)宿新市徐公店
2.出示自选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