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篇一
本文是一篇小小说,通过写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写出一位离异母亲对孩子的深爱文章结尾意蕴丰富,奶糖融入泥土,形象地告诉了我们真正的人间至爱是广阔无疆,无所不在的
【知识与能力】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
2.通过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达到真正理解课文的主旨
3.真正培养学生走进文章语言,品味语言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选读等多种方式,品味语句,赏析语言,感悟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离异母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体会文章中蕴含的爱无处不在的情感
2.同情文中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学会关爱他人
1.理解母亲对小亮的至爱亲情
2.感悟文中体现的人间温情
一.导入新课文(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歌曲中进入课文情境):
(伴奏:世上只有妈妈好)世界上,有一种爱,细腻而温柔,是清晨上学时耳边殷切的叮咛;世界上,有一种爱,温馨而伟大,是夜半灯光下细密的针脚;世界上,有一种爱,无私而永恒,是坚强的臂弯撑起的广阔的蓝天这种爱,就是我们最可贵的母爱
二.自学大比拼(设计意图:检测学生自学情况):
1、 小师傅检查徒弟《学案》完成情况,后课代表汇报
2、 字音识记请两位同学为大家展读字音
三.读一个故事(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情节):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填写以下句式
甜甜的泥土, 的母亲, 的小亮
2. 请找出文章的线索,用几个动词将文章线索练成完整的故事
四.品人生百味(设计意图: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
1、体会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离异的妈妈不能陪伴在小亮的身边,失去妈妈的日子小亮就像根“草”一样
快速阅读课文,课文中哪些语句能很好的阐述这句话?
2、体会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学生跳读(选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来读)从文中找出离异母亲爱孩子的语句按
句式说话:读“”,我体会到 的句式说话
(师示范:读“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赏析:我体会到一双热切的眼神在寻找她的孩子,直至人影疏散,这个画面使我们清晰的看到由期望到焦急再到失望的过程的母亲)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全班展示)
五.悟一番道理:(设计意图:理解文章主旨)
思考:“甜甜的泥土”为何是甜的?有着什么特殊含义?
明确:奶糖母爱人间温情
六.绘一片佳境:(设计意图:展开丰富想象,活用描写方法,进一步感受人间真情)
如果你作为一名编剧,要为《甜甜的泥土》创作续集,你会设计什么样的场景?请用200字描述一下
(注意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
七.尽一份孝心
请回去为你的至爱亲人做一件事,感恩他们的养育
八.板书设计:
送传分埋化
奶糖
甜甜的泥土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篇二
《甜甜的泥土》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都围绕着一个“爱”字,贯穿着一个“情”字,这就是父母之爱,手足之情。这是世间最崇高最美好最炽烈的情感。它体现了人类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粹,体现了时代发展和前进的方向。然而以我之见,现代作家写的《甜甜的泥土》一文,读来更让人撕心裂肺,更感人脏腑,更催人泪下。从内容和主旨上来说,这篇小说是全新的,它首次涉及到离异家庭的孩子需要至爱至情的社会问题。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它告诉我们:至亲至爱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而离异家庭的孩子也同样能得到人们的关爱,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动力。望所有的孩子对父母的爱要倍加珍惜,愿天下父母和谐相处,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愿每个继母也像亲妈一样善待孩子,还孩子一个幸福的精神家园。从写作特色和技巧来说,本文有如下特点:
1、立意上本文打破旧窠,另辟溪径,给人新鲜独特之感。
2、结尾意蕴丰富深刻,富有诗情画意,大大提高了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令读者拍案惊奇。
3、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环环相扣,节节生辉,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4、妙用对比衬托手法,推动情节发展,塑造鲜活的人物形像,打分理处读者的心灵,令读者产生共鸣,从而迸射出灿烂的思想火花。
鉴于此,根据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唯一度的高度结合。”“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注重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要求。”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如下:
1、能整体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子深情。
3、能抓住关键、优美的词句进行品味,理解文章主旨。
4、注意本文“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巧妙艺术构思。
5、以“快乐”的“三人世界”为题,编一个写作提纲。
1、体会母子深情。
2、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3、品味关键、优美的词句,领会文章主旨。教学难点:以“甜”衬“苦”,以“乐”衬“悲”的手法及巧妙构思。
一课时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应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一、教法
1、情境设置法。叶圣陶先生有诗写道:“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本文写了亲妈又爱又恨又无奈,小亮又苦又涩又辛酸。这种爱,这份情,如何理解?怎样体会?对,就是要把学生诱入“痛苦”,并在他们极端痛苦的时候,略加点拨,把他们引向新生。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这个道理。
2、诵读法。我们语文都知道,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都不感兴趣,对语文有一种厌学思想。而本文堪称是“珍惜母爱,呼唤和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经典之作,如果不好好地读,不把它读懂,实在是对文本资源的一大浪费,枉费编导的良苦用心。那么,如何使学生由浅入深地进入意蕴层的理解,从而产生深刻的关于作品形式美的认识呢?刘无成先生告诉我们:朗读是最有效益的记忆,领悟和审美的途径。
3、提问、揣摩、讨论法本文以“甜”衬“苦”,以“乐”衬“悲”的写作技巧实在是高人一筹,另外,文末写到“雪”与“糖”融为一体,仔细一想,“雪”便是继母的化身,“糖”是亲妈的化身,而这雪与糖融为一体,能说不是作者那种愿天下所有继母都像亲妈一样善待孩子,还孩子一个幸福和谐的精神家园的心灵写照吗?这高明的写作技巧,巧妙的艺术构思,如果我们当教师的不会给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问、点拨,不让学生进行一番玩味,不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得透,要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古人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要教学生会学。
二、学法
1、朗读法
(1)朗读时要眼、口、耳、脑、手并用。
(2)朗读时应该做到:准确、流利、传神。
2、圈点勾画法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有疑或自己喜欢的字、词、句进行圈点勾画,以便之后更好地解决或赏析。
3、提问、玩味、讨论法。
(1)要善于发现并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而后进行思考讨论。
(2)要抓住关键、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加以玩味。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然而,科学的教法与学法应体现在合理的教学过程中,本文的教学程序大致安排如下:
一、情境导入:(多媒体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拥有母爱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母爱,对有的人来说唾手可得,而对有的人来说却是那么的遥远而无望。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感受小小说《甜甜的泥土》中那感人至深的母爱。
二、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一遍课文,解决生字词。
2、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简要复述故事梗概。
(1)自读课文,抓住本文线索,理清文章思路。
(2)抽三名学生简要复述故事梗概。
三、学生自由阅读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这三个环节完成如下问题:
1、“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真高兴。”这句话表达了小亮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消融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想像一下:“雪”给人一种什么感觉?象征着什么?亲妈雪中送糖,糖的味道怎么样?又象征着什么?然而,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寄托了作者怎样的心愿?
3、品味“那泥土,甜丝丝的”一语,教师的教参上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母亲的胸怀像大地那样宽广,那样慈爱,那样公正,她会给每一个孩子以温暖和热爱,使他们幸福成长。作者让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就是要告诉大家,人间的至亲至爱犹如宽广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你同意这种理解吗?如果不同意或者不完全同意,请说说你的看法,相信你的理解更全面,更准确,更透彻,更深刻。
4、根据以上三个问题获得的信息,概括文章的主旨。
五、深情诵读,沐浴母爱
让我们伴着舒缓的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再一次和主人公小亮一起感受母爱,沐浴母爱。读出人物的感情,读出文章的味道。
六、师生共同小结写作特色、写作技巧
七、拓展延伸
1、联系自己的生活搜寻母爱,体会母爱。
2、奉献课前准备的有关“母爱”的简短的文学作品或精妙语句。
3、假如我是“继母”,我该如何处理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让这个家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八、布置作业
1、常言道:“一姿一容总关情。”结合上下文,请你揣摩一下“…现在的妈妈扬起细眉在爸爸的耳边嘀咕什么…”这个句子中的妈妈到底对爸爸嘀咕些什么话?“扬起细眉”的神态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可见后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2、本文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环环相扣,节节生辉。请你以“快乐的三人世界”为题,编写一个写作提纲,相依你的更精彩。
九、小结
母爱是伟大的,让我们珍惜我们拥有的母爱,让我们也力所能及地回报母亲给我们的爱,最后让我们更加珍惜母爱,祝愿天下的母亲----平安!幸福!祝愿天下的孩子----幸福安康!
根据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如下板书:
(亲妈)(甜)----糖(爱)甜甜的泥土(融)作者的心愿(继母)(冷)----雪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篇三
1、知识目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2、能力目标:理解“甜甜的泥土”的含义,体会小小说立意新颖,结尾惊奇的写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深沉伟大,学会珍惜母爱,珍惜亲情。
理解文中王小亮的亲生母亲对他的深沉的爱。
理解“甜甜的泥土”的深刻含义。
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老师讲述故事: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唐山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一个八个月大的婴儿靠母亲咬断食指流出的鲜血,奇迹般地生存下来;
2008年汶川8.0级大地震中,又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身体扛住了巨石,保住了身下的孩子,在弥留之际,她在手机上写下了这样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长大后一定要记得妈妈永远爱你!
2、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
3、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一篇表达至爱亲情的文章——《甜甜的泥土》。(板书题目、作者)
二、、出示目标
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2、理解“甜甜的泥土”的含义,体会小小说立意新颖,结尾惊奇的写法。
3、品味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母子深情。
三、设疑自探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 读准下列词语
黯(àn)淡 愠(yùn)色 踉跄(liàng qiàng) 馍(mó) 蓦地(mò dì) 吮(shǔn) 渗(shèn)入 蹭(cèng) 呆滞(zhì) 愣怔(lèng zheng) 涮(shuàn)净 晕眩(yūn xuàn)
2、学生设疑: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写了哪几个人物?主要写谁?
(3)、“甜甜的泥土”有什么含义?
(4)、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有哪些?
说出让你感动的原因?
(1)、本文围绕什么线索如何展开故事情节
(2)、文章中哪个人物留给你的印象最深?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3)、文章为什么以“甜甜的泥土”为题?
四、解疑合探
1、小组讨论自探过程中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
2、师出示展示评价分工表 题号 展示分工 展示方式 评价分工 1 第 组 板书 第 组 2 第 组 板书 第 组 3 第 组 板书 第 组 4 全体 口头 随机 。
3、生按分工表展示评价。
4、师适时点拨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内容
指导学生找出文章的线索,依据线索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内容。 明确:一位离异母亲给在新家庭中受到虐待的孩子送奶糖吃的故事。
(2)、抓住人物形象,理解母子情深
文中有很多塑造的很成功的人物形象,可以是王小亮,这是一个不幸的孩子,饱受父母离异所带来的痛苦,又要忍受继母的虐待,但他是坚强,机智,阳光,懂事。可以是小亮的生母,这是个慈爱又无奈的母亲。
①指导学生从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角度入手理解人物形象。
②指导学生根据角色不同,从朗读的语气、语速、语调、音色等方面读出情节和意味。
③文中有的人在不断地变化着,不同的`人对同一人或物的态度也不同,相信细心的你一定也发现了,把你的发现说给同学听听。
看门的老大爷对小亮生母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变化;“过去的妈妈”和“现在的妈妈”对小亮的态度不同等等。对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形象。
(3)、甜甜泥土,用心品读
小亮虽有母爱却得来不易,可作者在结尾处把象征母爱的奶糖融化在泥土之中。原因何在?
明确:甜甜的泥土的蕴涵着深意:母亲的胸怀像大地那样宽广,人间的至爱亲情犹如宽广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这也体现了小说立意新奇,结尾惊奇的写作手法。
(4)、指导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让学生自由说话,学会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语感。
师:我们的朗读应建立在对课文内容的准确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读出感情来。同时,通过朗读,我们又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就叫做“悟中读,读中悟”。
五、质疑再探
课文学到这里,课前提出的问题,你都解决了吗?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看哪些同学敢于质疑,能提出有思考价值和挑战性的问题。
预设:妈妈很想见儿子,却不把奶糖亲自送给儿子,这是为什么呢?
六、运用拓展
1、学生自编习题,师择优展示全班练习。
2、师补充习题:小练笔
妈妈把生日礼物送给了小亮,可惜啊,虽近在咫尺,母子却相见无期,小亮是多么渴望见到朝思暮想的妈妈啊,假如你是小亮,当你跪在甜甜的泥土边上时,你最想对妈妈(亲妈妈或者现在的妈妈任选其一)说什么呢?文章不在于长而在于情,要吐真言诉真情。
七、课堂小结
1、学科班长总结
2、教师寄语
母亲,是升起的金色阳光,是撒遍大地的雨露,是培育万物的土壤;母爱,是使人复苏的动力,是照亮前方的明灯,是点燃生命的巨大火焰。 让我们高声对母亲说:妈妈,我爱您!
最后,老师衷心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拥有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愿天下所有像王小亮一样的孩子永远幸福快乐! 板书设计:
甜甜的泥土 黄飞
吃奶糖
送奶糖 爱 埋奶糖 挖奶糖
爱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
八、课堂小结:
1、学生配乐吟颂母爱。
母爱是一艘大船 载着我们驶向大海 去追寻生命的奥秘 去探索世界的神奇
母爱是一座高山 蕴藏着万物 哺育我们成长 强壮我们的身心 母爱是一曲赞歌 带着我们云游四方 用那优美的曲调 吟颂着不朽的传奇
母爱是一缕春风 吹生世间万物 盈盈步履 带来勃勃生机 母爱是丝丝春雨 滋润着大地沧海 啊!母亲 我爱你 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挚爱
2、教师寄语:
是啊,母爱是船,是山,是歌,是春风,是细雨,是前方永不熄灭的明灯,是身后每时每刻的牵挂,让我们在母爱的呵护下感恩前行吧!
甜甜的泥土 黄飞
奶糖
送 融
爱
尝 挖
埋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的:
1、体会离异的母亲对儿子的至爱之情;
2、理解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
怎样让学生从简单的故事情节中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疼爱。
教时: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母爱,对有的人来说就是那么的垂手可得,对有的人来说却是那么的遥而无望。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小说《甜甜的泥土》,看看它给我们讲述的是又怎样的母爱的故事?
二、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请同学们准备简单复述。要求交代清楚:
人物:王小亮、离异母亲【白话文】、(背后人物:父亲、现在的妈妈)
时间:王小亮八岁生日当天
地点:学校门口、教室及回家路上
事件及结果:离异母亲送糖、好心人传递糖、王小亮分糖、吃糖、埋糖,结果糖化为泥。
(板书:奶糖)
原来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离异母亲疼爱儿子机会渺茫,孩子小亮渴望母爱却难以得到,想想他们的生活,对照我们的日子,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三、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围绕着离异母亲和王小亮,选择你感触最深的语句来读,读给自己听,读给同桌听,读出感情,体会深情。
我们来交流一下读书体会。
关于离异母亲
***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我体会到一双热切的眼神在寻找她的孩子,直至人影疏散,这个画面使我们清晰的看到由期望到焦急再到失望的过程的母亲。
***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倚着”表明站立时间已久,句式采用生动的比喻形象的刻画了母亲专心致志等待儿子,对儿子的至爱亲情呼之欲出。
***一阵电铃的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
采用画眼法,刻画母亲将见到儿子的兴奋的激动。“黯淡”表明不能看到儿子给她带来的创伤,“热切”表明即将见到儿子的激动。
***她一阵晕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
采用动作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跌跌撞撞”“使劲”,生动的刻画了母亲见不到儿子心灵受到的沉重打击。
***“几年级几班?”“今年刚过八个生日。”
看似答非所问的对话,有此可见,她好久没有与儿子见面了。
***回答他的是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背影。
悲伤、难过、无奈。
关于小亮:
***第十九节:他那双小手在衣服上来回蹭着,微微思考了一下,笑眯眯地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颗……又恭恭敬敬地给了老师五颗。
知道是妈妈送来的奶糖,将快乐与别人分享。
……
一包糖,对有些人来说不值一提,但对有些人来讲可能就是奢侈品。
***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
老师是成人,对小亮的处境有更多的同情。
四、通过又一遍朗读,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课文能不能换一个标题?找一个能够提示中心的标题,可以有很多角度和方法。
如:一包奶糖、爱的味道、世上只有妈妈好、盼望、母爱的天空、苦涩的母爱、生日的礼物……
同学们想得很好,而作者为什么用“甜甜的泥土”为题呢?齐读最后两小节。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季节?(立春刚过、雪地)王小亮的亲妈妈把糖放在“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奶糖放在棉袄口袋里未能融化,地温回升难道能超过体温吗?你是如何理解小说的这一艺术构思的呢?
奶糖融化变为甜甜的泥土,奶糖又凝聚了母亲、老师、同学以及好心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甜到了心里。大地宽广厚实,这种种爱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物说句什么话?
六、虽让王小亮的生日已过,我们能不能再送一件小礼物给他呢?看看谁的礼物最合王小亮的心意……
七、珍惜爱吧,储藏爱吧,传递爱吧,最后,我们一起唱一支献给母亲的歌:
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拥有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因为,一个温馨的家就像一把保护伞,永远为我们撑起一方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