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平均分教学设计思路6篇(大全)

2023年平均分教学设计思路6篇(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7 15:43:21
2023年平均分教学设计思路6篇(大全)
时间:2023-04-07 15:43:21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平均分教学设计思路篇一

本课教材是帮助学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让学生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地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差别,但分的结果是每份都是相同的,从而在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例题,并就其中的一种结果,揭示了两种不同的分的过程,然后再引导学生对其他各种不同的分法展开进一步讨论和交流,体会平均分的每一种结果可以从不同的分的过程中得到。

“想想做做”中的题目进一步通过各种不同的情景下的平均分问题,有层次地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平均分本质特征的认识。

1.继续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展示8个圆片。

⑴提出要求:①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②把它们每4个一份的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⑵学生拿出自己的圆片动手操作,同时让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分别操作上述两种分法。

2.提问:想一想,刚才自己是怎样分的,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出的结果,这两种分法的结果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在分的过程中也有同样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呢?

3.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课始简单的操作,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同时通过对操作的反思及两种分法的初步比较,使学生对平均分的本质特征有了初步的体会,为下面两种分法的整合做好铺垫。]

1.创设情景:兔妈妈拿来一些铅笔,准备将它们分给表现好的几个小兔子,数一数共有几枝?(出示12枝铅笔)

兔妈妈可以怎样去分这12枝铅笔呢?

2.明确要求

①出示条件:把12枝铅笔平均分。

②提问: “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3.自主探索

①你愿意来帮帮兔妈妈吗?想一想应该怎样分?

②拿出12个圆片来代表12枝铅笔,动手试一试。

4.初步交流,总结两种思路

①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让一名学生展示他的结果,同时提问:他这样分对吗?为什么?还有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吗?

②他们的结果都是这样的,都分对了,但是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教师先请上台展示的这位同学说一说,然后继续提问:其他同学的想法是不是都与他一样呢?不一样的说一说。

③小结:虽然结果相同,但他们所想的和刚才分的过程却可能并不一样,有的是“每几个一份地分”,有的是平均分成几份,最后,他们所分的结果都是每份铅笔的枝数相同,因此都符合 “平均分”。

④看一看你的分法,是否符合要求?想一想,如果别人和你的分法相同,他还可能是怎么想的?

5.小组内交流

①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组内交流。

②小组讨论:除了小组内的几种分法以外是否还有别的分法?

③小组内总结:你们小组共发现了多少种分法?把它们分别贴在小黑板上。

6.展示后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不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结果是每一份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要努力处理好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关系。学生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中明晰了平均分的两种基本策略,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为把握平均分的本质特征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1.依次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

①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知道都是平均分。

②想一想,他们分别可能是怎么分的?让学生在小组内从不同角度说一说分的过程。

③独立完成填空。

④在小组内校对。

2.“想想做做”第5题。

①出示图,学生仔细观察。

②一共有几本书?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如果是平均分的话,可以怎样分呢?

④独立完成填空。

⑤小结:像这样每份同样多,既可以看成是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也可以理解为是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

3.“想想做做”第6题。

①出示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②兔子是怎样分的?鸡是怎样分的呢?自己先说一说。

③和同桌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这里的每一个习题,都紧扣教学重点力图为学生创设说的环境,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表述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同时树立自信,并学会尊重他人。]

1.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发散练习:有15个小朋友,要分成几个人数相等的小组做游戏,可以怎样分?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分法?下课以后去分一分。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课后的拓展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以形成。]

平均分教学设计思路篇二

1、 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 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 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1、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学具、主题图等。

一、复习引入,预习新课

1、判断:

○ ○○ ○○○

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

2、分一分

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出示预习单:预习第10页例3:

1:每2个一份,你是怎样理解的?在分时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2:圈,表示什么意思?每个圈里的数量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分法是平均分吗? 在平均分时,分别用分一分、摆一摆、圈一圈的方式来解决。

3: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出这道题目的题意。把课本上的空白处填充完整。

可以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也可用小棒、圆片摆一摆,还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二、自我检测

学生预习完后,多媒体出示检测题,学生在练习本上自我检测。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每4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连一连、圈一圈

10条鱼,每个鱼缸放2条,需要几个鱼缸?在练习本上画一画。说说分的结果。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每几个一份,求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也是平均分。(板书课题)

学生预习和检测的过程教师不断巡视,发现问题以待解决。

三、交流问题

1、学生说一说在预习和自我检测中遇到的困惑及不会的问题

(先由其他学生解答,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切忌教师接过来又详细讲解一遍)

2、如学生未有问题,教师结合巡视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问:

在平均分时,给定的每份数能改变吗?怎样能很快的求出结果(用乘法口诀得出)

四、教师讲评 明确知识

针对交流进行引导:

1、8个果冻,每2个一份,实际上是从8里连续减去2,直到分完(没有剩余,0为止。)

2、在平均分时,你怎样理解平均分、每份、几份?

3、在平均分时,明确每一题的总数、每份数、份数之间的关系:总数不变,每份数越多,分的份数越少。

4:第10页“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平均分我们学习了两种类型,课下要好好总结。

六、针对性作业

1、课本第12页第5——9题.

2、把12瓶矿泉水,每3瓶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平均分教学设计思路篇三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人教版第四册数学课本第15页的例3及练习三的4-6题

:课件、学具盒。

1、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

去哪里春游?(学生畅所欲言)

2、出示课件:春游租船问题的情境图(不显

示解决问题的办法)(配音:噢!春游啦!)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什么信息?(师可提示: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去哪儿春游?碰到什么问题? )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课伊始,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

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新理念。

1、学习例3(课件显示:春游的场面)

重点突出(租船处有24人租船,每条船限乘4人)。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到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交流)

师:你还有什么办法?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除法我们还没学?”

在这里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始终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租船问题。具体感知“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分成这样的6组,就要租6条船。”让学生在交流中,欣赏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你真是太棒了,你学会了预习,并应用,老师真佩服你。

(3、师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 ,就需要6条船。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他们有事儿要请我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1、第15页的做一做

(呈现一幅小动物准备就餐的生动有趣的情境图。)师:图中的小动物在做什么?

师: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师:“你帮小熊分分看。”

请小朋友帮小熊分筷子,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一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的。

2、练习三的第4-6题

第4题(课件出示分萝卜的情境图。)

及时抓住学生学习的闪光点,赏识学生,让学生获得高峰体验。

设计帮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可获得什么信息和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香蕉)

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个。

把18个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个。

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方法。

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用15个方木块(1)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如: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

2、师:你能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师:谁能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师:今天我们用我们上节课学到的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会用到数学知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我们都能很好的解决。

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胆思维,大胆探究,不断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春游情境、分筷子、分萝卜、分香蕉的问题编成小朋友喜欢的故事,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掌握数学。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理念,本课的开始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租船问题,先让学生小组探讨如何租船的方法,然后分享交流,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得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体现策略多样化。

平均分教学设计思路篇四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同样多 平均分

:12个乒乓球、15枝铅笔、10个纸盒,课件。

每小组10个小纸盒、15个乒乓球、20支铅笔。

1课时

1. 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二(1)班的小朋友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图片)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的小朋友在分苹果时,每份都同样多。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 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同样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诱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1. 学习例1,引入平均分

师:二(1)班的小朋友还有些食品没分好,咱们帮帮他们好吗? 要求:

(1)请各组同学利用20枝铅笔代替火腿肠,帮二(1)班的小朋友分火腿肠。

(2)要像他们分苹果一样每份分同样多。

a、 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b、 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c 、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3)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 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1)作业p13 的“做一做”

a 、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明每份同样多。

b 、动手操作:用10个小纸盒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

c 、同桌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2)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说一说吗?(指名说)

3. 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1)小组先讨论分法,再动手分一分,要求用15个乒乓球代替橘子。

(2)展示汇报分的过程。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

提问: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4. 独立进行平均分,做p14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用铅笔代替矿泉水,动手分一分。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1. 练习三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根据题意从学具卡片中拿出圆形卡片代替梨。

(2)自己动手分一分,将梨子平均放进3个盘子里(用小纸盒代替盘子)。

(3)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说你们分的过程和结果。

2. 练习三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一个花瓶里插花,根据题目的要求想怎么插就怎么插。(并涂上颜色)

(2)交流展示插花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突出平均分)

(3)评选,谁插得花最漂亮。选出每瓶插得同样多的,强调把12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4朵。

3. 练习三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判断。

(2)集体交流,说清判断的理由。

4. 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你看到了是平均分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要注意什么?

把自己家的水果或其它物品按家中人口平均分一分。

《平均分》教学反思:

这一节是整个单元的开始部分,在备课时我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一说想怎样分,然后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小组评价一下分得对错,教师订正,最后用教具演示,这样学生比较快的认识了平均分。

我认为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另一个地方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近“平均分”,通过分组讨论分配方案,再按方案进行“平均分”,通过小组交流,自然而然的对学困生进行了帮助,不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让学困生也在平等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不仅让学生接近了“平均分”,而且使他们受到了情感教育。正因为样,学生学习的兴致极高,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上课特别的积极,上课气氛很活跃。

我感觉这节课学生掌握的不错,为下一节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平均分教学设计思路篇五

人教版课标教材第四册p12-14例1、2

1、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理解 “平均分”的意义。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3、逐步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过程与结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对平均分意义的理解。

学生:每人15根小棒、长方形纸一张

教师:课件、小棒等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意图

1、情境:班级开联欢会要买东西,小明和小芳买了6包食品,怎么拿?哪种分法是与众不同的?

2、如果小刚也去,每人拿的一样多,怎么拿?

3、买了8个苹果,分给4个人,每人一样多,怎么分?

学生尝试分

交流

小结: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4、判断练习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知道平均分是众多分法中的一种,进行平均分的尝试,对平均分意义的理解从不完整逐步清晰为“只要是每一份同样多的,就是平均分”。

让学生逐步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意思,是一种“生活数学”向“学校数学”的进步。

学生操作

反馈学生分的方法

有可能是1个1个分的;有可能是3个3个分的;也有可能是先2个2个分,再1个1个分的的`情况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策略,促进学生对平均分意义的进一步理解。

2、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把12个橘子平均分,可以怎么分?

3、练习

4、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可以怎么分?从一些数量平均分拓展到把一个物体、甚至一个图形平均分,使学生对“平均分”概念认识更加完整。

平均分教学设计思路篇六

目标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并结合具体的实例尝试平均分。

3.学情分析:

“平均分”的概念学生不是很了解,但学生对“每份同样多”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学习起来不是很困难,教学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分一分,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学习目标

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评价设计

1、学生尝试分糖活动,完成对目标1的评价。

2、学生分一分,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完成对目标2的评价。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我们先来分糖。

(1)学生用6个小○表示,尝试分一分。

(2)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3)汇总分的结果后告诉学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4)让学生再次分一分,这次要求把6个糖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看清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2)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2题。

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让学生用12张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摆一摆。摆好后,按要求填空。

3.教学例2,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独立完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的第1题。

(1)回忆:什么中平均分?

(2)判断:哪是平均分,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练习二的第2题。

动手在线上画圆,然后填空。

3.练习二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风车”。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风车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归纳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