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与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指导思想汇总(九篇)

最新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与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指导思想汇总(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20:25:48
最新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与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指导思想汇总(九篇)
时间:2024-03-20 20:25:48     小编:zdfb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与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指导思想篇一

为了上好课,我决定做好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以往教学中存在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记错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博览群书,多看有关语文教学的书籍,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与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指导思想篇二

本教材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时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新教科书既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学习的学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注重启发性,注意历史的多方位性、多层次的联系和知识的延伸,并注意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学习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

3、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4、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传统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

5、采用多种教学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地进行改革,探索和创造,进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7、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的来学习历史

8、课堂教学要贴近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各种成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要加大媒体辅助教学,特别是网络教学的力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9、多角度观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及时进行辅导。

1、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在教高的水平层次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在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还可以实际一些比较容易的活动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学时结合挂图和资料知道学生学习有关的知识,或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感受历史。

3、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结合有关内容介绍本地历史的名胜、旅游胜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5、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性求真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互相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地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地统一,观点和材料地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地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地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地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地主体地位。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地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地指导和学习习惯地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地教学。

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成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地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地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地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利用远教和网络资源。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与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指导思想篇三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现行课本,坚持课改新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改进教法,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落实教学常规,努力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二)要求:

ⅰ。教学内容要求:①七年级、八年级均上本年级的《中国历史》;②九年级上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建议对九年级上册的1-3单元古代史内容,可作一般了解。教学重点应放在九年级上册的4-8单元。

ⅱ。教学环节要求:

1.备课:

①教师要深入钻研现行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与要求,作好学期教学总体安排,根据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明确本章、本课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②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知识体系,明确每个单元与每节课的任务,找出重、难点,注意掌握各课的内在联系,准确掌握历史课本中史实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结合教材,注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③每节课的教案要能体现出教学的主要手段,全面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过程中。

④每节课要有简明、系统、突出重点、层次分明的板书设计。

2.上课:

①提倡结合教材,结合实际使用得体的教学方法。做到讲练结合,点面结合,图文结合,重点突出,师生互动。

②用普通话教学,语言力争准确、简单、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3.批改

有练则改,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状况和学科能力的情况。

4.辅导:

①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及回答问题的能力。

②指导学生收集、整理、阅读历史资料,意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自由阅读卡”,上好活动课,组织兴趣小组开展课外活动。

(三)教学安排

初一:

时间 教学内容(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期中前 1-11课

期中~期末 12-22课

初二:

时间 教学内容(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期中前 1-13课

期中~期末 14-22课

初三:

时间 教学内容

期中前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8单元

期中~期末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7单元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与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指导思想篇四

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五个单元,共二十五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八年级现有学生104人,2个教学班。2个班综合情况是130班、131班2班均有优秀生,并且他们的成绩比较高,如131班宋平、汤铭辉。130班的晏强等,但是后进层也很多,在学习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2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

3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

4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

5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岳阳市平均水平

1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认真备课,耐心辅导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出每一节课的重难点,以增强直观感

3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4通过课上小测验、提问,早自习检查背诵等多种方式进行知识的反馈和巩固

5继续实行少讲多练当堂掌握的这种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动手和动口的能力,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重点讲解

6每讲完一单元后把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归纳综合比较,让学生系统掌握

7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想一想、议一仪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课上讲到、练到,课下辅导到、检查到不丢掉一个环节以提高成绩。

另外,本学期对于历史学科将开展讲历史故事、讲历史评人物讲演、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等活动,以达到增强学习兴趣的目的。

利用学校图书室、校园广播、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

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

1第一课

2第二、三课

3第四、五课

4单元复习测验

5第六、七课

6第八、九课

7第十、十一课

8第十二、十三课

9期中复习

10期中考试

11第十四、十五课

12第十六、十七课

13单元总结测验

14第十八、十九课

15第二十、二十一课

16第二十二、二十三课

17单元复习测验

18期末复习

19期末复习

20期末考试

及时写好教后记,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主要从学生角度、从发展角度、从个性角度思考问题,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与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指导思想篇五

一、 知识与技能

1、 简要了解与概括周王室衰败的原因;

2、 齐桓公率先称霸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3、 秦国异军突起并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4、 争霸的过程也是一种民族融合与历史进步的表现;(难点)

5、 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拓展/难点)

二、 过程与方法

1、 问题教学法;

2、 故事讲述法;

3、 小组讨论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 通过对齐桓公与管仲、越王勾践以及秦孝公与商鞅等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心;

3、 通过齐国率先称霸与秦国最后称雄,让学生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1、 请学生查阅"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及"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

2、 编排历史短剧:商鞅力说秦孝公进行变法。

一、导入--幽王烽火戏诸候

西周末年,国家连年灾荒,而周幽王却不理朝政,终日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当时周有一个诸候国叫褒国,其国君褒珦因规劝幽王而被关进大牢。褒珦之子为救父王不惜重金买得一年轻美貌少女,取名"褒姒",并教给她宫廷礼仪,然后将她送给周幽王,从而褒珦被释。褒姒生得妩媚动人,深得幽王专宠并立为王后,但她有个怪脾气,就是从来不笑,不管多有趣的事,她都不露一丝笑容。于是,幽王贴出告示:谁能让王后一笑,赏金一千。结果,众人白费心机,褒姒无动于衷。幽王手下有个爱逢迎拍马的大臣叫虢石父,他给幽王给了个坏主意,即烽火戏诸侯,……,幽王死于犬戎之手。

二、新课分享

(一) 课堂准备

学生快速阅读(3分钟),用最简单的话或词概括阅读后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老师在黑板注明关键词)

学生概括:"国家"、"改革""商鞅"、"战争"、"动荡"、"争夺"……

教师:(询问:能否再简单一些,用一个字?)"乱"(板书大写的"乱"字o学生表示认同)

(二) 围绕"乱"字展开话题并设问,请学生再次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

1、 为什么会"乱"?

2、 怎么"乱"的?

3、 天下大"乱"带来的结果是什么?

(三) 板书: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为什么会"乱"(板书)

1、要求学生根据第一章所提供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史料,分析周王室衰败的必然性。(小组讨论)

(①分封制确保了王室的血脉;②王室内部矛盾的不断显性化与统治力的衰弱。)

乱世出英雄(板书)

1、总括:

(1)"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

2、故事讲述

(1)退避三舍;(2)秦晋之好;(3)问鼎中原;(4)卧薪尝胆。

3、课本剧展示,回归历史:卫鞅力劝秦孝公纳其主张,实行变法。

4、齐桓公率先称霸

(1)条件

a)良好的地理位置--地处东方,盛产渔盐,经济富庶;

b)锐意进取,实行改革--管仲改革,国力逐渐强盛;

c)战略战术--"尊王"、"攘夷",整合也力量,树立了威信,最终成就霸业。

(2)结果:齐桓公吹响了争霸有号角,诸侯之间互相兼并,诸侯国数量急剧减少,最后出现了以齐、宋、晋、秦、楚为代表的"春秋五霸"局面。

设问:如何理解争霸也是民族融合与进步的过程?(小组讨论)

(提示:诸侯国数量减少,割据状态与规模缩小,有利于国家向统一迈进。而且,诸侯国的兼并,使不同习俗的人走到了一起,也有利于民族团结。)

4、 秦国后来者居上--商鞅变法,秦称雄于世,并完成大一统。

(1) 秦为何成为"后来者"

a)地处西北,国力弱小;

b)受中原各大国轻视,被拒于诸侯盟会大门之外。

(2)厚积薄发--商鞅变法及其影响

a)鼓励垦荒,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爵与田宅;

c)编制户口,严刑峻法,实行连坐;

d)建立县制,国君直接任免官吏。

(3)影响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b)涌现了一大批军事新秀,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有利于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强化国家的控制力;

d)有利于强化国王的权力;

e)但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商鞅最终惨遭酷刑而死。

乱之终结--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春秋战国时期,通过兼并战争,最终消灭分裂实现天下统一。当今社会,和平是永恒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大家也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课后思考:以春秋战国为例,说明改革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与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指导思想篇六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 突出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

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与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指导思想篇七

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期九年级历史不仅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和培养环保能力。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以应对中考为主。包括世界近代史部分的第四、第六、第七、第八单元,世界现代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七、第八单元。使用的是《世界历史》(人教版),以英、法、美、德、俄、日等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为线索。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加侧重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人教版的世界历史,其中包括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两部份,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四个单元,共二十五课。第一单元是世界古代史部份,又分上古和中古史,第二至第四单元是世界近代史部份。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正文、图、表、资料、注释、阅读与思考、看图学史、历史比较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3个班的历史教学,九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经过二年的历史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做好学生的导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4、积极参加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5、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6、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与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指导思想篇八

以《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现行课本,坚持课改新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改进教法,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落实教学常规,努力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ⅰ。教学内容要求:①七年级、八年级均上本年级的《中国历史》;②九年级上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建议对九年级上册的1-3单元古代史内容,可作一般了解。教学重点应放在九年级上册的4-8单元。

ⅱ。教学环节要求:

1.备课:

①教师要深入钻研现行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与要求,作好学期教学总体安排,根据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明确本章、本课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②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知识体系,明确每个单元与每节课的任务,找出重、难点,注意掌握各课的内在联系,准确掌握历史课本中史实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结合教材,注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③每节课的教案要能体现出教学的主要手段,全面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过程中。

④每节课要有简明、系统、突出重点、层次分明的板书设计。

2.上课:

①提倡结合教材,结合实际使用得体的教学方法。做到讲练结合,点面结合,图文结合,重点突出,师生互动。

②用普通话教学,语言力争准确、简单、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3.批改

有练则改,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状况和学科能力的情况。

4.辅导:

①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及回答问题的能力。

②指导学生收集、整理、阅读历史资料,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自由阅读卡”,上好活动课,组织兴趣小组开展课外活动。

初一:

时间 教学内容(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期中前 1-11课

期中~期末 12-22课

初二:

时间 教学内容(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期中前 1-13课

期中~期末 14-22课

初三:

时间 教学内容

期中前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8单元

期中~期末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7单元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与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指导思想篇九

为实现教学质量“四年提升规划”中“三年上水平”的目标,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

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周次

时间

内容

8.15-8.21

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2原始的农耕生活

8.22-8.28

3华夏之祖单元复习检测

8.29-9.4

4夏、商、西周的兴亡5灿烂的青铜文明

9.5-9.11

6春秋战国的分争7大变革的时代

9.12-9.18

8中华文化的勃兴(1)9中华文化的勃兴(2)

9.19-9.25

单元复习检测

9.26-10.2

10“秦王扫六合”11“伐无道,诛暴秦”

10.3-10.9

复习第一单元

10.10-10.16

复习第二单元

10.17-10.23

综合复习

十一

10.24-10.30

期中考试

十二

10.31-11.6

12大一统的汉朝13两汉经济的发展

十三

11.7-11.13

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十四

11.14-11.20

16昌盛的秦汉文化(1)17昌盛的秦汉文化(2)

十五

11.21-11.27

第三单元复习检测

十六

11.28-12.4

18三国鼎立19江南地区的开发

十七

12.5-12.11

20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1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1

十八

12.12-12.18

22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2)第四单元复习

十九

12.19-12.25

第四单元检测总结复习第一、二单元

二十

12.26-1.1

总结复习第三单元总结复习第四单元

二十一

1.2-1.8

综合复习

二十二

1.9-1.15

期末考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