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000字(四篇)

最新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000字(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7 14:19:22
最新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000字(四篇)
时间:2023-04-07 14:19:22     小编:zdfb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000字篇一

当把生利主义定为职业教育的理念之后,陶老接着从师资、设备、课程、学生四个范畴分别进行了阐述。

师资方面,职业学校教师应具备三大素质,一是经验,唯有“己立”方可“立人”,唯有“己达”才能“达人”;二是学识,仅有经验无法“改良”,更无法“进取”;三是教法。三者之中,“经验尤为根本”,基于此,紧接着谈论了选取职业教师的三种途径:收录普通学子教以经验学术与教法;收录职业界杰出人物教以学术与教法;专家与职业界有经验者共同合作相互补益。

设备方面,一是可以使用学校自已拥有的设备,二是可以利用职业界中的设备,无论哪一种,重点在于能让师生有“利器”可善其事。

课程方面,提倡“按事施教”和“小班制”,并举了一个很通俗易懂的例子:要学习种豆,那么就得把种豆自始至终的整个过程作为一课。

学生方面,先谈到了职业教育的一个弊端——“学农者不归农,学商者不归商”,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入学之时所选专业与自己的才能兴趣相去甚远,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陶老提出了职业学校应设“职业试习科”,让学生在入学之时,能对多种专业进行尝试之后再做取舍。

文末说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国无游民,民无废才,群需可济,个性可舒,然后辅以相当分利之法,则富可均而民自足矣”。可见职业教育对于国富民足、长治久安具有深远的意义。

那么,目前的职业教育现状如何呢?因自己不太了解,不敢妄言,但从身边的一些孩子的选择中有一个直观的感觉:那些选择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是由于考不上理想的高中、大学之后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是职业教育本身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更严重的是,那些在“不得不”的情况下选择了职业教育的学生,往往只是以混日子的方式完成学业,完全达不到职业教育的目的,培养出来的往往只是徒有学历而无能力的学生。

20xx年,曾有幸旁听来自德国的崔勒博士介绍以巴伐利亚州为代表的教育体制,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他们对待职业教育与我们完全不同的认识和态度。在巴伐利亚州,孩子在完成幼儿园2年、小学4年的学习之后,便开始了明显的具有职业倾向的分流,约有40%的学生进入“完全中学”,学制8年,主要奔大学而去;约28%的学生进入“实科中学”,学制6年,主要奔“双元制职业学校”而去,部分可改进“完全中学”;约25%的学生进入“中学”,学制5到6年,主要奔“双元制职业学校”而去,部分可改进“实科中学”。在“双元制职业学校”学习2—5年不等之后,一部分学生走入劳动力市场,一部分则进入高一级的职业学校再学习2—3年后,可选择走向劳动力市场或者进入大学。一个最大的区别是,无论是从哪一级职业学校走出的学生,都是“专业型”的人才,无论是社会认同,还是自我认知,甚至最简单到待遇收入,和那些从大学走出来的学生,没有任何区别,唯一的区别是分工不同而已。

在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里,“职业”只有分工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当职业教育真正得到整个社会的普遍认同和重视的时候,国富民足,庶几近矣。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000字篇二

《陶行知教育名篇》这部书很早就买了,当时只是草草的略读。这个寒假,我又从书架里拿出这本书在家重新拜读。看过《陶行知教育名篇》的人会都发现:陶先生的文章篇幅都不长,但每一篇都令看过的人获得意外的收获。陶行知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的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的爱,而且通过这种爱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

陶行知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有的学生看死了,把他们看成不可教的孩子,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他不会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努力把他塑造成一个有用的人材。

陶行知在书中谈到: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作正常的人一样。不仅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人没有不良品质,只有用错了地方的性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优秀学生欣赏,几乎每个老师都能作到,但是对学困生的欣赏,就几乎没有人认同了。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所有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对那些期待成功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其实,所谓的差生毛病多多,在他们身上几乎找不到可以欣赏的东西。但是如果不能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就不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就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所以作为教师要在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赞美学生。我在具体的工作中,注意了赞美学生,就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学校生活中,很多老师总是很容易发现孩子的缺点,而忽视了孩子的闪光点。殊不知,学会欣赏你的学生才能树立他们自信,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喜学、乐学于你的课程。

爱的教育的确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陶行知教育名篇》是一本很值得看和学习的一本书,让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陶行知,用爱的实践写下自己珍贵而值得回味的一页吧。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000字篇三

早在读师范时老师就给我们介绍了陶行知,知道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为人民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最近我仔细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书中内容论述精当,他的很多教育思想值得我们细细咀嚼。

陶先生的生活教育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说:教育可以是书本的,是与生活隔绝的,其力量极小。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的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方不至于偏狭。以社会做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是教育的场所。生活教育教学生做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是啊,教育最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教学生做一个身强体健、品行端正、学识丰富、能力高强、兴趣高雅的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为主,言教为辅。还可以学习名人伟人,教育学生做人。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更主动),用自己的知识联系起来,贯彻在实践中去。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正是陶行知先生关于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实践课程之一。其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的数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为主要途径,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让学生产生做的欲望,继而真正地做起来。依托不同的学习内容,从思维、感官、行为、语言等各方面培养学生做的兴趣和能力。许多成功的数学课例表明,只要教师能在做中教,学生就能够快乐地在做中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造性就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发展。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我们教师既不能面目狰狞,又不能唯唯诺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必须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基础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宽容和引导,更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爱的关怀。老师和学生要充分沟通,老师不仅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感情、独立意识,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建立健全的身心;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错误和缺点,也要求老师毫不犹豫地批评、校正,加以引导。宽容不是纵容,引导而不能误导,能够发现学生的优点,指出他们的不足,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和尊重。

让我们以生活教育为本,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修养;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创设融融的师爱氛围;让学生在做中学,凭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000字篇四

在我刚上班的前几年,单位由于没有读名著的现象,虽然知道陶行知老先生,但很少见过有关他的资料,偶尔见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句,就总是把它写在教案本的第一页,来激励警示自己。后来虽然也接触到陶老先生的教育理念,但没有真正拜读过他的著作。因此当学校把《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发到我手里时,顿有亲切之感,好像又和自己熟悉的慈祥的老人意外的见了面,于是一有时间就要翻看。

读陶行知,感觉仿佛与陶老作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让我实实在在地感悟到一个灵魂中镌刻着中华文化印记的知识分子的民族情怀和崇高追求,真切地感受到这位现代教育家为了理想教育的构建和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倾其一生所做的种种努力。

陶老先生的文章篇幅都不长,但每一篇都令看过的人获得意外的收获。这本书汇集了陶老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比如陶老先生说:“民主是最能发挥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我会照顾每位学生,尽量“蹲”下来看学生,多引导,多点拨,多鼓舞,多激励;在课堂上,我尽量制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知识的储备量。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兴趣盎然,思维活跃,领悟知识就显得主动而又迅速了。

比如陶老先生主张“以教人者教己”,就是“为教而学”必须舍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更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陶老在文章中列举了几个例证让读者更明白“以教人者教己”的内涵。看了这篇文章,我很快就想起美女中医专家李智有关健康的讲解,可谓是饶有趣味。听过李智讲解的人恐怕都有同感。她在传授健康知识时,经常穿插一些小故事让听众听得更明白,更有趣,大大克服了讲知识枯燥的现象。她之所以能做到这样,源于她丰富的知识,她之前肯定是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有了较厚的.知识储备。当时我就想,我们做老师的也应该这样,知识更丰富,课堂更有趣,那课堂上就会呈现一种“小手高举,小脸通红,小眼发光”的喜人局面。今天接触了陶老的著作,知道了原来今天的教育理念陶老早就探索出来了,今天的新教育也正合了陶老的理论和经验。

如今推行的新教育,似一阵春风,吹遍了教育的角角落落。王永新说:“做,就会成功!”人生的最大乐趣是赢在奋斗,人生的最大享受是享受人生。在新形势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全新理念,并做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真正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而《陶行知教育名篇》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在这条学习之路走得更远,让我们在陶行知先生的教导下,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