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学子寻根报告题目 学子寻根10篇(大全)

学子寻根报告题目 学子寻根10篇(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7 06:41:34
学子寻根报告题目 学子寻根10篇(大全)
时间:2023-04-07 06:41:34     小编:zdfb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学子寻根报告题目学子寻根篇一

影响中国历史最深远的一代伟人--xxx,一生颇为传奇。他出身于农民之家,生长在湖南湘潭闭塞的农村韶山里,小时候读过私塾,放过牛,种过菜,喂过猪,其后走出农村,读过师范学校,又做过图书馆管理员,最后参加革命,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终于能席卷全中国,成为新中国的开国之君。民间流传一种说法,xxx所以能成霸业,主要与他曾祖所葬风水有关。

(xxx祖父毛翼臣之墓 长沙墓地)

xxx曾祖父毛四端与一“风水师”进山砍柴,来到一山岗,休息时偶然发现此处为一“风水宝地”,毛四端决定将此地留给他的两个儿子:德臣、翼臣。

(xxx祖父墓 长沙墓地)

先死者葬

这里还有一段故事。

xxx的祖父叫毛翼臣。毛翼臣有位哥哥名叫毛德臣。兄弟两人曾为谁要葬在该处相争不下。后来,达成了“先死者葬,后死者滚”的协议。

德臣是哥哥,年纪比弟弟翼臣大五岁,对于藏在虎歇坪胸有成足。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生命的短长,往往不是以人的意志转移的,这种偶然性恰恰在德臣,翼臣之间发生了。毛翼臣五十八岁那一年,积劳成疾,病魔缠身久治不愈。十月中旬,他用最后一口气吃力的念出“虎歇坪”之后便长眠了。

毛翼臣的死,安葬特选吉日良辰,十分讲究,原因是虎歇坪是一个龙穴。

据说,毛翼臣安葬的日子,不是近日、近月,而是八年之后的夏月某日,可见毛氏族对风水迷信的程度有多深。为了等待八年后才安葬,毛翼臣的灵柩只好放在大石鼓墓基上,由于墓基的土石不能挖动,因此,只好用晒垫、稻草之类覆盖其上,铺以薄土加以保护。

整整八年后,揭开灵柩上的覆盖物,棺木色泽光亮,完好如初,好像刚死一样。吉辰到,破土挖穴,众口哗然!

原来:穴位皆土,四周俱石,若人口筑墓一般!此外,有块形如鼓状的大石,在葬坟之前,敲之咚咚作响。而自从毛翼臣安葬后,再也不响了,成为后人流传的佳话。棺木入土时,四周隐约传来阵阵箫声。其时,墓主毛翼臣的孙子xxx正在湘赣一带闹革命,人们纷纷传说xxx是神仙现灵,真龙天子降世。

祖坟丢龙宝局

王建珉师父前往韶山,亲临虎歇坪看了xxx祖父的风水。王建珉师父看后,摇头大叹可惜!“这个风水墓地,叫做《丢龙宝局》。”王建珉师父在xxx祖父的墓地视察了风水之后,这样说。

“虎歇坪是一个风水宝地。它与牛眠坪具有异曲同工之处。”王建珉师父分析说:“xxx祖坟风水的方向是座西向东,左右有扶手,是个龙椅宝座,问题出在,它的墓穴葬得太高,接近山腰以上的部位。如果葬得底一点,就有保住江山的风水格局。”同样的龙局,可是则是一个《丢龙宝局》。

(穴位风水位置 长沙墓地)

所谓《丢龙宝局》,王建珉师父说,是风水格局中极少出现的一种格局。它之所以会发现,也许是xxx的祖父及祖伯父对风水只略一二,不够深入所致。

xxx祖父的坟墓,葬在虎歇坪上,这个坪,相当高,墓就是在山腰上。

“虎歇坪向东的地方,是一片空旷的平原,左右山峰从虎歇坪延绵伸出,位置酷像龙椅宝座。”王建珉师父分析指出,其格局就像北京的天寿山,如果拿十三陵的长陵来比较,明成祖的墓地建在天寿山脚下。天寿山成为长陵的屏障。

“xxx祖坟的墓地,同样是个龙座,可是,墓地则葬得太高了。如能建在山脚上,那肯定是一个风水最佳的墓穴。如果是,xxx没有儿孙继位的历史可能改写!”王建珉师父这样分析。

一切都是注定!

学子寻根报告题目学子寻根篇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家族史)

授课教师: 胡晓飞

消费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和沟通的渠道。一个家族消费观的变化可以看出这个家族的经济能力的变化以及家族成员消费观念的变化。我通过与奶奶、父母的沟通与对自己的剖析,概括出家族成员消费观念的变化,了解不同年代人的消费心理以及影响消费观念的因素。从三代人的消费观中总结出比较合理的消费方式。

第一章

家庭消费观的演变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消费的观念自然也有了转变。通过与家人的面对面交流以及后期的电话沟通,总结概括出三代人之间的消费观的不同以及原因,从三代人的消费观中发现问题并阐述合理的消费观念。

关键词:消费观;比较;原因;合理消费

消费观念的不同

第一,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勤劳而节俭,是中国农民的典型特点,具体表现为自给自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能不消费就不进行购买消费,能节省就节省。“思前顾后,吃穿常有”,“精打细算,油盐不断”,“粮收万旦,也要粗茶淡饭”„这些俗语就是用来描述奶奶这一辈人的消费现象。虽然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节省已经成为奶奶的一种习惯,剩菜剩饭要吃,电要省,生病有时候也不会去看医生,买菜的时候也会“斤斤计较”,充满了小农式的朴实与精明。

第二,消费观念简单并且保守,不懂得理财。这个特点与农村的传统习惯有很大关系,即使有钱也是存在家里或银行,很少去投资,直接享受银行利息。我的奶奶就是这样的,她现在的个人存款都放在银行。奶奶的文化素质不高,这可能也是老一辈人不愿意主动去投资的原因之一。

第三,发展型消费比重过大。在农村,住房消费(给我们的父亲一辈盖房子娶媳妇)比重大。奶奶说当年家里盖房子花掉了她和爷爷一辈子的积蓄。

第四,消费品牌固定。奶奶平时买的东西品牌比较固定,很少使用新的牌子,特别是在生活用品这一方面,比如肥皂、牙膏等。这与老年人的守旧思想有关系,即使现在的社会有很多新鲜的玩意,她也不会主动去尝试。

第一,量入为出,专款专用。父母这样的60后大都是奋斗的一代,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就是我们的爷爷奶奶几乎没有什么财富可以留给他们,一切需要赤手空拳打拼。财富来之不易,他们多会量入为出。我的妈妈掌管家里的经济大权,现在这个年纪的她不会“赚多少花多少”,她要为老人、孩子和所有可能的意外做好准备。

第二,传统消费心理与超前消费心理交织。父母通常会有意识的控制大手大脚的冲动而攒一些钱。家里的第一台冰箱是2010年买的,价格是3000元左右,处于中等水平。但是当面对汽车等这种现代化高科技商品诱惑时,却又蠢蠢欲动。当初家里要买车的时候,父母也是纠结了好久。与我这样的90后相比,他们的超前心理往往都是大打折扣的,最后还是没买。

第三,发展型消费比重过大。这与奶奶那辈有点相似又有不同。相同的是,他们需要为下一代也就是我考虑,包括之后的买车甚至是买房。不同的是,发展型消费中教育消费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从我幼儿园到我大学毕业将近20年的学费他们需要承担。这是一笔不可小觑的数目。

第一,喜欢的就是最好的,看上了就买。就我自己而言,我喜欢的东西常常没有理由,只要喜欢的就是最好的。品牌对我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比如衣服,今年买的衣服或许明年我就不喜欢了,品牌不是那么重要,关键看衣服的样式、色调与风格是否符合自己。

第二,超前消费。我和大多数90后一样对数码产品的诱惑是难以抵挡的,手机、电脑等成为我不可缺少的消费。特别是在这个电子产品更新速度飞快的时代,更是刺激了我的消费欲望。所以这学期我新买了一款手机,在我的旧手机还是很新的情况下。 第三,发展型消费比重大。这里的发展型消费与50后,70后有着很大的不同了。我是一个资深的吃货,每个月花在美食上的钱我也不知道有多少。加之小长假、寒暑假等喜欢出去旅游有事一笔开销,偶尔去听一场明星的演唱会也是一笔开销。所以我自己的发展型消费在我的日常消费中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

第二章

消费观念改变的原因

第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有很多人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不用再过老一辈人那么节俭的生活了。所以经济方面是主要原因。

第二,到西方教育文化的影响,生活观念有所改变。 第三,消费观念深受广告媒介的影响。当代广告媒介是消费主义文化传播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工具,是消费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现在的年轻人是喜欢追星的一群人,所以广告商也越来越热衷于请明星进行代言活动。所以年轻人的消费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学子寻根报告题目学子寻根篇三

家史是用以记载家族或家庭发展、变迁、经历和现状的史志性文体。家史所表现的历史阶段可长可短,有的家史涉及时间达百年以上、数代人员;有的家史涉及几十年时间和三四代人员;也有的家史以一个长短不定的特定时期为背景,如本节所附《我的一家在xxx》。

家史和

传记的区别在于,传记以个人为表现对象,家史以某一家族或家庭的主要成员为表现对象。

(1)记载家族或家庭发展实况

国家有国家的历史,民族有民族的历史,家庭也有家庭的历史。在这些历史中,家族或家庭的历史可以说是最贴身的历史,也是每个人都不可能不关心的历史。目前,多数家庭可能没有自己的历史文本,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事情。

(2)教育后代

先辈的生活道路通常要比后辈的生活道路艰难,创立、建设一个家庭的艰辛过程对于后辈来说,能起到鼓舞其精神、勉励其奋进的作用。

(1)以家族或家庭成员的经历为题材

这是家史与传记的不同之处。在现实中见到的一些家史只讲个人的经历,这不能算是正规的家史,应该算自传。家族或家庭是一个小集体,单个人不能构成一个家庭,更不能构成一个家族。

(2)表现一个家族或家庭的鲜明个性

家族或家庭的个性特色是由其特定的生活道路和生存状态所决定的。每个家庭都有其特定的生活道路和生活经历,在写作中不能模仿别人的家史,要写出自己的特色和个性。

(3)常以故事的形态出现有较强的感染力

家史常以老人讲给后辈听的形式口头存在,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和感染力。经整理撰写转变为书面形式后,还应该保留这样的特点,为的是增强家史的可读性,让后辈喜闻乐见。

家史不论以家族(这里的家族应指同祖三代之内的成员,不是指同姓的大家族)还是家庭为单位,通常重点记述的是三代人员的史实。往上可上溯到祖父辈以上一两代,往下也可记述到孙辈以下,但两头都不是重点,中心内容是三代人的经历和事迹。后人再撰写家史,中心内容自然下移,形成接续。

家史一般由家庭内部人员执笔写作,且多为后辈人记述前辈人和同辈人的事迹。叙事人身份的确定有利于其他家庭成员身份的确定,如本节例文中“祖父”、“父母”、“叔叔”、“姑姑”等人物身份,都是由叙事人“我”的身份决定的。

家史中的人物行为、主要事件,只有放在特定历史时期背景之下,才能被充分理解。本节例文中的“xxx”,就是决定着全家人命运的历史背景,离开了这个背景,人物和事件都将不可思议。

家史中的人物事件,要形象鲜明、完整清晰,注意避免人物形象模糊、事件残缺不全的情况。

【 例 文 】

我的一家在“xxx”

1958年,我的祖父响应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号召,辞去沈阳化工厂高级技工的工作,带领一家大小,包括奶奶和我的三个叔叔两个姑姑回老家务农。

老家在黑龙江极北苦寒之地,只消开上一天的车就到中苏边界。那里天是高的,地是阔的,人是少的,钱是更少的。我的祖父聪明而且能干也肯吃苦,很快就扎下根,盖了房子,成为红红火火一户人家。

转眼就是十年。在此期间,大儿子,就是我父亲,上大学——留苏——娶亲——生子,二儿子进金矿公司,三儿子上南方的一所化工大学,大闺女进沈阳城当了工人,小闺女念完中学成为村里的民兵排长。除了我的祖母病故,似乎再没什么能让祖父担忧的事了。

然而,谁也不会知道毁灭的风会从什么方向吹来。当村里越来越多红袖章闪动的时候,当大喇叭里越来越多地广播着最高指示的时候,我的祖父也越来越不能平静了。终于有一天,大喇叭里提到了我祖父的名字,前面加的定语是:历史xxx。直到那一天,我的叔叔姑姑们才知道日本占领东三省的时候,我的祖父曾经在一家日本商行里作过伙计,才知道即将降临到我们家头上的是什么样的厄运。

学子寻根报告题目学子寻根篇四

70年前的10月1日,伟大的xxx领袖在**前正式宣告一个国家的成立——xxx。而70后的10月1日,全国人民一同庆祝xxx的70的华诞。70年的风雨征程,历经艰难险阻,打破外部对中国抱有的主观偏见,一次又一次的创造人类历史篇章上的奇迹,带来了祖国的繁荣强大,如同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前程,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带领全国人民从贫穷走向富强,从胜利走向辉煌。这些祖祖辈辈们艰苦的奋斗史是我们所不能忘记的,需铭记心中并世代流传下去。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正是因为他不断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总结出其中的道理并善于运用,他才是一个为后人所赞颂的明智的领导者。历史并不只是写在纸上冷冰冰的文字,从笔墨纸砚还没有发现的时候,从结绳记事还是家常便饭的时候,历史就已经被铭记,它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是因为每一代的中国人都深知历史的价值。

我们这个家族没有惊天动地的光辉事迹,但是相信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有一定共性也有特殊之处,既有社会大背景下的奋斗拼搏,又有社会底层的无助感,几代人一个世纪的悲欢离合,时事所逼,人世无常,多少风雨,一家人走到现在,总有值得回忆的事。

我出生于南方的一个村庄,世代都是农民出身,因为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缘故,对于他们的长辈们的记忆很少,所以基本都来源于儿时他们的口中的“传奇”故事和大人们唠嗑时琐碎的话语中。

爷爷奶奶都出生于40年代初,建国成立之时还是少年,但大概那时起他们大多都已经开始学着负担家里的生活了,跟随他们的父母们去田里劳作,正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那时,对于他们来说读书是件困难的事情,家庭经济条件无法承担,因此他们基本都是只读了小学,(而且当时的小学没有六年级),就要开始全面投入到家里的农活工作当中来,更甚的是,在老家的小村庄里有许多老人大字不识一个,所幸我的爷爷奶奶都识字。

爷爷排行第三,上面还有我的大爷爷和二爷爷,大爷爷在我的印象里是个有点严肃的老人。二爷爷驼背很严重,年纪大了耳朵也有点聋,但他一直未婚,也没有子嗣,小时候对于这点我一直比较好奇,后来我问奶奶,她说二爷爷因为年轻时没有同意和说媒的女方结婚,就一直这样没结婚到老。

我的爷爷育有三女二男,最小的是我的爸爸,而爸爸有哥哥和我一子一女,在他20岁左右时就分了家,爷爷奶奶和我的爸爸住在一起,听妈妈说起,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住的还是泥巴搭建的房子,因为是密封的,冬天里面住的很暖和,但一到夏天就受不了,又闷又热。所幸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在党的经济发展策略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也在渐渐的提升,后来就能力建一栋自己的房子,一砖一瓦凝聚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据妈妈说,当时建房子花了几万块钱,在当时镇上都能买一套房子,但现在买房子没个百来万是不太可能了,这也能看出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之快,短短20年左右的时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妈妈有时也会开玩笑说后悔当初没买房子,否则不至于现在压力这么大。 随着我和哥哥的长大,也到了要读书的年纪,一年级的时候是在家乡的村里的小学读的,那是村里的教育水平非常落后,学校也很简陋。后来就去到了镇上读二年级,哥哥读的是四年级,在我们村上是最早先出来读书的,那时爸妈骑着电动车来接送我和哥哥上下学,不管风吹雨打还是下雪结冰,他们都能准时的到达,正是因为爸妈的长远想法与不辞艰辛,让我和哥哥有机会接触不同于小村庄里外面不一样的世界,也怀着感恩父母的心一路走下去。

里摘一捧荷叶的莲蓬给我和哥哥

吃,有时我俩还会因为一个莲蓬争的不亦乐乎,爷爷奶奶也会在一旁和蔼的笑着看我们打闹,那是简单而纯粹的快乐。对比现在,时代更新了,科技越来越发达,人民的生活水平确实是不一样了,但童年时那种最初的快乐的感觉却很难再体会到了。

70年来,从以前的诺基亚到现在智能手机几乎人手一部,从以前的老式二八自行车到现在轿车堵满街头,从以前结婚彩礼三转一响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到现在的房子,车子,票子。这些转变都是历史的印记,见证着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见证着祖国一步一步蜕变成如今的世界强国。有大家才有小家,正因为祖国的不断强大,小家才能跟着国家的步伐一起进步。

学子寻根报告题目学子寻根篇五

我的家在伍堡,那儿有好多代都是木匠。我的爷爷就是一个有名的木匠,至今,家里还摆设着很多爷爷的作品,如:衣橱……就连我们家房子的建设爷爷都参与了。爷爷生于1944年,因为家里穷,爷爷没上多久学,便在家里帮忙。

奶奶比爷爷小两岁,是1946年出生的。家里开着小卖部。奶奶和爷爷一样没读过多少书,在家里帮忙。

一次,爷爷要上山去砍柴,一不小心被一块石头绊倒了,正好,被奶奶看见了,奶奶急忙帮爷爷包扎。通过这件事,奶奶和爷爷相识了。1969年他们结婚了,组成了一个家庭。结婚一年后生下了大伯,两年后,生下了爸爸,第三年,三叔也出生了。

我的爸爸生于1972年,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才11岁就到外地去卖香烟、报纸。爸爸还告诉我,他在卖东西的时候经常有人拿了东西,却不付钱,爸爸十分无奈。有一次,爸爸终于鼓起了勇气,去找他们讲道理,结果连牙都被打掉了。更不幸的是,爸爸还没长多大,爷爷就因病闭上眼睛睡着了,再也醒不过来了。

我的妈妈比爸爸小两岁,生于1974年。与爸爸相比,妈妈的生活则比爸爸好了很多。妈妈家里开着一家小店,做着小本生意。更可惜的是,那一年考初中,妈妈因为生病发烧没办法去考试,因此妈妈的学历只到小学。

一次,爸爸因为太劳累,昏倒在街上。这时妈妈路过,急忙把爸爸送进了医院,并且在床边照顾爸爸,因此他们相识相恋了。

1999年,我在泉州二院出生了。出生时斤,白白胖胖,讨人喜欢。今年我已经22岁了,是个快毕业的大学生了。多年来,我在爸爸、妈妈、奶奶……的抚育下,我长大了懂事了。

2004年,随着“哇哇”的哭声,我的弟弟出生了,他长得很可爱,白白的小脸蛋,让人见了忍不住摸一下。如今,他也已经16岁了,开始了他的高中生涯。

随着时间的流逝,爸爸也当上了个老板,我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日子过得十分幸福!

学子寻根报告题目学子寻根篇六

我国关于家族史、宗族史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两宋时期专题研究家族、宗族情况的论著未见.论文亦极罕见,而贯通研究中国古代家族、宗族史 的著作有一些。

如诸桥辙次《支那之家族制》(日本大修馆书店,1940.)一书就是以家族仪制为基础来考察中国社会的一面,其中一些内容如九族范围、宗法、宗庙制度等与家族、宗族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瞿同祖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商务印书馆.1947.)是一部较早从法律角度研究社会的专著。他对于 家族范围的概括较为全面而准确。又较为深入地论述了历史上法律制度与封建家族制度的密切关系,所举事例多宋元明清时期之事。

20世纪5¨70年代.由于“左”倾思潮的错误干扰,大陆社会学、社会史的研究完全停顿,家族史、宗族史的研究也不例外。这30年.没有出版过系统的家族史、宗族史的研究专著。所有通史及断代史著作.也几乎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家族史、宗族史的研究又开始焕发勃 勃生机。

从宏观上把中国家族制度分为先后承继、递相蝉联的四种不同形式。

在宋代家族研究方面,多关注于官僚家族的个案研究,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繁荣的江南地区。以家族成员之研究为主,以隐恶扬善为叙述方式,侧重单个著名家族的成功或衰微因素探询。孔东的《宋代东莱吕氏之望族及其贡献》(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蔡东洲《宋代阆洲陈氏研究》(天地出版社,1999.)分别以专著的方式对这两个诗书类世家大族的科举仕宦、文化成就及兴盛历程作了论述。胡昭曦先生的《宋代“世显以儒”的成都范氏家族》(《胡昭曦宋史论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分析了四川成都范氏家族的“世显以儒”的社会特征。王智勇《南宋吴氏家族的兴亡》(巴蜀书社,1995.)、杨倩描《吴家将——吴蚧吴磷吴挺吴曦合传》(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均以叙述吴氏家族精英人物作战事迹为主。戴应新编著的《折氏家族史略》(三秦出版社。xxx.)叙述了折氏家族的武功和人物事迹.收录了较多的墓志资料,李裕民的《折氏家 族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2.)也对折氏家族进行了探讨。马斗山《宋代眉山苏氏家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对眉山苏氏家族的教育、家法、经济生活等多个侧面进行了叙述。

其中不乏涉及帝后之家之作。王曾瑜《宋朝相州韩氏家族》(《锱铢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王善军《武功与外戚的结合——真定曹氏》(《宋代世家大族:个案与综合之研究》,四川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3.5.).何成、王育济的《宋代王审琦家族兴盛原因述论》(《甘肃社会科学》,2001.6),马玉臣、杨高凡《宋代毕氏家族论略》(《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6.7.),何新所《宋代昭德晁氏家族婚姻研究》(《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张彦霞《宋代韩琦家族婚姻关系特征考论》(《集宁师专学报》,2005.9.)等。此类研究多是从某一姓氏家族的整个发展过程的脉络角度进行分析,注重家族在世系起源、家族的起家、婚姻关系、对官位的追求、家族的荫补、经济地位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整体探讨.来展示宋代家族发展的途径和状态特征。

群体研究立足于社会环境的大背景下.考察具有相同身份、社会地位或阶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和反应.力求还原社会原貌,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有助于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学子寻根报告题目学子寻根篇七

(1) som事务所与上海金茂大厦

一个多世纪以来,som一直是高层建筑的拥护者。据说世界上每五座摩天楼中,就会有一座是som事务的工程师们所设计的。成功建造了芝加哥西尔斯和汉考克大厦等同时期诸多著名办公建筑之后,som获得了多项普立兹奖的殊荣,从此事务所在建筑界声名远播。 世纪之交,中国的城市建筑也陡然增高。这时的上海,已经是中国的门户城市和最重要的经贸中心。而此时的中国,还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超高层建筑。所以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建设金茂大厦的计划成形了。

金茂大厦一共有88层,高米,单体建筑面积达29万平方米,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世界高新技术的完美结合。

在芝加哥,建筑师们完成了金茂大厦外观和结构的设计。他们将“8”这样的特殊形式,巧妙地运用到结构和建筑外观的设计上。同时som的建筑师们也从中国古代宝塔中获得了灵感,金茂大厦的设计,借用了宝塔层层叠叠的形式和向空中逐渐收缩的特征。大厦的外墙由层叠的不锈钢管组成。

金茂大厦1-2层为门厅大堂;3-50层是层高4米,净高米的大空间无柱办公区;51-52层为机电设备层;53-87层为世界上最高的超豪华五星级酒店--金茂君悦大酒店,特别是高152米,直径27米的酒店中庭,28道环廊在霓红灯的照射下光彩迷人,仿佛置身在时空隧道;设在88层的观光大厅,建筑面积152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高最大的观光厅,荣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另外还有一个与大厦相连的裙房,是为商务办公服务的配套设施、名品区和娱乐场所。

学子寻根报告题目学子寻根篇八

我对于家族的记忆是从曾外祖父开始的。挂在老屋堂中那张布满灰尘的自画像,便是曾外祖父留给我唯一的记忆。他那清瘦的脸,锋利的眼睛,活像是一个知识分子。而我的曾外祖父没有进过一天私塾,他却能熟背《幼学》与《增广贤文》。

曾外祖父的名字叫徐作玉,生于清朝年间,殁于解放前年。他少时聪颖,勤奋上进,用他的智慧和勇气,最终改变了我的家族命运。

在我的家族史中,曾外祖父是第六代过继的。曾外祖父本不该姓徐而是姓周,他身上流着的是周家的血脉。他刚刚生下来就被我祖上抱进了家门,而后就在这里长大。然后娶妻生子,独立门户,延续子孙。曾外祖父的父母也是无法养活他才不得已将他送人,长大后那个女人不止一次来看他,每次拉着他的手时都是泪流满面,眼泪里满载着沉重的忏悔。曾外祖父那时并不明白女人为什么见到他如此伤心,许多年之后都是他去看女人。他说,这个身子是母亲给的,无论怎样都要尽孝。

曾外祖父十多岁的时候就娶了我的曾外祖母张氏,张氏是一个非常贤惠的女人。自从嫁进家门后,可以说家里是井井有条。曾外祖母起初生了两个儿子,分别取名为大龙和二虎。大龙十二岁那年去门前的水沟里戏水,被卷进漩涡丢了性命。而二虎带到两岁高烧不退,请郎中无药可施最后也殒了命。这两次沉重的打击,把曾外祖父推向了痛苦的深渊。

曾外祖父他一直知道,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注定他的一辈子也不会有后。之后曾外祖母连续生了五个女儿,最小的是我奶奶徐中元。我奶奶出生之后,曾外祖母就再也没有了生育能力。曾外祖父算是个开明的人,他说没有儿子就带个女儿在家也是一样的。当时村子里“上门女婿”还及少,最流行的就是过继。将别人的儿子带在自家门下,然后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养大。曾外祖父说,女儿毕竟是自己身上流的血脉,这样也就延续了香火。曾外祖父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曾外祖母的赞同,两人商量过之后决定找个出众的男子上门来。

我爷爷的命运与曾外祖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说法有点不同,他是上门女婿。准确地说,我家是七代无后。生个男丁是整个家族共同奋斗的事情,他们都希望能够延续那烛香火。

我爷爷年龄比我奶奶长出十岁,他是村子里最有文采的人。两家都是地主成分,也算是门当户对。当然了,这个时候的地主也只不过是一种叫法。那富裕繁华的家族史,随着红白相争已经迈入了灭亡。等待着的是无限摧残和折磨。

爷爷在私塾念书时,曾外祖父去找过他,直接跟他说了想法。爷爷是个开明的人,他也早就对曾外祖父救济乡邻早有耳闻。最后他答应了曾外祖父的请求,同意做上门女婿。

曾外祖父在世的时候,总是想着法子去帮助别人。他常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我家世代是地主,曾外祖父从不坑害百姓。左邻右舍,上邻下屋,没有一户没跟我家借过柴米油盐的,只要有人上门来曾外祖父绝不会让他空手回家。曾外祖父说,不是万不得已,人家是不会上门来的。借出去的东西,曾外祖父也从不收回。

曾外祖父的这颗善良的心,终于感动了上苍。我爷爷与奶奶婚后次年,就生下了我父亲。望眼欲穿的曾外祖父终于为自己争得了地位,他跪在祖宗的牌位前,哭着说:列祖列宗你们看,我们有后了,我们有后了。他用这种简单的方式告慰先辈的英灵,同时也是用来宽慰自己。现在从科学的角度看来,那时我的祖辈也只不过是个巧合。曾外祖父更不可能有能力左右生男生女。他只不过是对这个家抱负了太多的希望,那种希望在脑海中会出现另外一个场景。最终能够在他这一代了却心愿,这对于曾外祖父来说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我父亲七岁那年,曾外祖父突然起病。听奶奶说,曾外祖父去世的那天家乡满天漫雪,飘飘扬扬的雪花把村庄覆盖了。

曾外祖父去世时只有五十岁。曾外祖父去世的时候,我父亲还没有成年。曾外祖父患的是癌症,他重病的时候撑在父亲的肩上上厕所。奶奶说,他最疼爱的人就是我父亲。

曾外祖父去世之后,我曾外祖母张氏后来没有改嫁,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她活了89岁,在后来的日子里,虽然有着地主成分,但是家里依然是吃的黄薯和野菜,我几岁的时候与她一起去挖过地菜。

去世之前,曾外祖父在青龙嘴看了块墓地。那块墓地是我家对门的一坐小山,在我家的左侧一百多米处。曾外祖父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要埋在那个地方。我父亲说,曾外祖父会看风水的。他知道那个地方好,能够保佑后人平安。明白曾外祖父的想法时,是我去过陈门五杰的故居之后,陈氏祖先把坟墓葬在屋背后,目的就是看到后人兴旺发达。其实,这个普通的农民不是看中了什么风水,他是想死后时时刻刻都看着家人,守侯着那个自己亲手建立的家。

我家是地主,这是曾外祖父奋斗来的荣誉。家族可以说是兴旺发达,做了一个大屋。两边是巷道,中间是堂前,堂前前面是天井。天井左右两侧是厅房,厅房对着天井的那堵墙是古木雕刻的门窗。在堂前与巷道之间,有两根大屋柱,这两根屋柱将整个堂前的前半部分顶起。

我是在东边的厅房里生的,西边的厅房在曾外祖父去世之后就被分了出去。这也是因为我家是地主的缘故,分割财产在那时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反抗只会是更加的糟糕,我家没有做出任何不是的举动。

曾外祖父做的这些房子,住了四代人。在我这一代的时候就住得很少了,但我小时候6岁之前都还住在这里。之后我离开了这个地方,我没有想过离开之后就不再回去了。很小的时候,我就想着把门前那片地全部种上竹子。苦竹吧。南竹长大了会有人砍去卖的,小竹会砍了用来做蔑。只有苦竹是派不上用场,连烧都不起火焰。那时,那块地主要是用来种红薯,而且是红薯收成最高的地。父亲怎舍得去栽竹子,我没有提出过这个想法。但这个想法在我的心里生根了许多年。

在十年以前,那一半被人夺走的屋里出了大事。那家人的小孩得怪病去世了,村里人都说是我曾外祖父害的。后来那家人转手卖了,来住的人说是晚上有鬼压他。数月后,硬是把屋拆了重新再做。结果那个堂前就一分为二,屋柱也只留下孤独的一只。

在三年前,旁边的那些房子陆续都垮塌了,最后也就只剩下了堂前。可是今年的`那场大雨过后,堂前也没有幸免。堂前倒下的时候,把门前的那个天井也砸垮了。最后连天井下的那棵柑橘树也被砸断了。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我的眼泪都流了出来。

学子寻根报告题目学子寻根篇九

大气也在沉降,

静止了,凝聚了;

心灵的挣扎早已归于枉然,

但那跳动的火仍然在与我拥抱。

夜被那火光撕破,

不安地,急躁地

星辉也被冷凝;

倾泻的流彩划破夜的寂静,

整饬的松柏也跑到夜的尽头。

我轻轻地哼唱,

夜缓缓前行。

当第一缕阳光射穿黑夜时,

那夜,还在与我静静的诉说。

天黑了,月亮爬上树梢,小星星眨着眼睛。

嗨——月亮、星星,你们能看见我吗?

我猜能,就像我能看见你们一样。

看,那是什么?一闪一闪滑过的亮光,是飞机!

嗨——飞机上的人,你们能看见我吗?

我猜不能,就像我看不见你们一样。

咦——小鸟们呢?

白天我还能看见它们在天上飞翔呢!

哦——我知道了,它们肯定是躲在暖暖的小窝里睡觉呢!

好安静啊!我也要睡觉啦!

晚安,美丽的夜空!

学子寻根报告题目学子寻根篇十

我的老家在江苏省铜山县,世代为农民。我的爷爷奶奶出生在贫穷家庭,,现在已是近85岁的老人了。

爷爷是1936年出生的,叫王玉玺,小时候生活贫苦,很少读书,但是,这样的生活苦难并没有阻挡他读书的信念,利用所有的课余时间去读书,虽然在读书学习的路上,历经了风风雨雨,光小学就转了4回,上学的路几乎到了1公里(那时没有线路公共汽车),就这样还考上了理工大学建筑施工专科呢。

我的奶奶是1939年出生的,叫吴秀英,小时候,与家里是十一口人上街讨饭,虽然有时要经常饿肚子,可是,如果家里人一起吃东西还是很开心的,这就是我的奶奶及他一家人的朴素生活。

在阴差阳错之间,爷爷和奶奶共结良缘,并先后养育了2个孩子,一男一女,他们分别叫做王云卿、王美琳。

我的爸爸,出生日期是1967年12月24日小时候,家里的生活条件并不是十分宽裕,鸡、鸭、鱼、肉都很难吃上,在课余,还要帮父母承担家务。文化程度为中专毕业,现在的职业是汽车司机,在大连市交通局运管处工作。

我的妈妈叫阎利,出生日期是1970年06月30日,文化程度为本科毕业,现在的职业是会计师,她的籍贯是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现在的工作单位是大连市儿童医院。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