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孙权劝学教案一课时篇一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子停顿。
(2)、利用课文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3)、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
(4)、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理解文章开卷有益的主旨,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乐知者”。
(1)、理解、运用文中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文章主旨。
(3)、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4)、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自读质疑、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利用多媒体)
1、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2、播放动画故事《司马光砸缸》
根据以上三则资料,提问:(多媒体显示)
(1)、由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这首歌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我们能想到有关三国的一些人物和故事。
(指名同学介绍)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这是师旷劝晋平公学习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中的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活到老,学到老。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同时也说明,开卷有益的道理。
2、《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撰。294卷,又考异、目录各30卷。司马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19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帮助编撰者有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司马光总其成,删订定稿。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1362 年史事,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注释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为《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也做了一些工作。
3、关于吕蒙
吕蒙(178――219),三国汝南富陵(现在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字子明。少依孙策部将邓当,当死,代领其部属。从孙权攻战各地,任横野中郞将,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死。
(一)、读一读
1、老师范读或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朗读停顿,准确断句。
3、学生再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如:(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的语气)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二)、译一译
1、参考注释,根据平时的积累,疏通文义,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1)、重点字词:[初]当初。[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家。[孰若]与……相比如何。[遂]于是,就。[但]只不过。
(2)理解下面句子含义。
a、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这是一个状语后置的句子。以:拿,用,介词。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应理解为: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3)根据学生翻译情况教师进行修正补充。
(三)议一议
1、吕蒙是怎样从“吴下阿蒙” 而变为让人“刮目相待”的`?
(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就学”。)
2、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3、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 “刮目相待”?
(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
4、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表明的?
(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言语中侧面表明的。)
5、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6、 “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7、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四)练一练
1、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也作“刮目相看”。刮:擦。
(造句随堂提问)
2、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呢?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作为肩负建设祖国重任的中学生来说,知识对我们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今天的学习生活呢。联系课文,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在写作上以对话为主,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希望同学们多读书,不断完善自己。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劝学 就学 赞学
孙权 ——→ 吕蒙 ←—— 鲁肃
(善劝) (肯学) (爱才)
吴下阿蒙 ————→ 刮目相待
启示:肯学、勤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朗读节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教案一课时篇二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案。
4、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5、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与《伤仲永》比较)
1、字词。(本文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
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1课时
熟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记下疑点。
一、导入。
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通过预习《孙权劝学》,你们觉得《资治通鉴》应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了解文学常识的目的是: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并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学习、看书的基础。
三、全班朗读全文。
用幻灯片打出几个应该注意的读音。
四、字词过关。
昨天已经让同学们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预习课文了,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
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
2、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
——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五、翻译全文。
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
(教师总的指导)
六、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了课文之后,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吕蒙为什么能够打败关羽呢?——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谁起了重要作用呢?——孙权。
请大家再次深入地阅读课文,想一想孙权、吕蒙是什么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孙权——
吕蒙——
——对话。我们知道对话是人讲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态。请我们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试着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
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七、总结。
这是的一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司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八、作业。
1、小练笔(任选一题):
(1)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2)小作文《当吕蒙碰到方仲永》
2、新学案第15课。
孙权劝学教案一课时篇三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吕蒙虚心接受意见、努力学习的精神。
2)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2、教学重点:品味人物语言的语气特点,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3、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4、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5、教学工具:ppt、录音、图片
6、课时安排:一课时
7、教学过程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卿 qīng 岂 qǐ 邪yé 孰shú 遂 suì 更gēng
朗读指导:注意文章中出现了三个人物,他们说话的语气也不尽相同,在朗读时要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读出责备的语气
(3)“卿言多务,孰若孤?” 语重心长。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出自豪的语气。
初,权 谓吕蒙 曰:“卿今当涂掌 事,不可不学!”蒙 辞 以军
当初 对……说 当权 推辞 用
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 博士 邪!
事务 难道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通“耶”,语气词
但 当 涉猎, 见 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 若 孤?孤常读书,自
只 应当 了解 历史 罢了 谁 比得上
重新 为什么
见事 之晚乎!”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认清事物 迟 于是 拜见 表顺接,然后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过去的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读书很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1、孙权如何以自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吕蒙读书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阿蒙由不学到就学,经过自身的努力使当初的吴下阿蒙变得有勇有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让人刮目相待。反映出在现实生活情况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1.你觉得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谦虚、听从劝告,好学、
2. 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变化给你怎样的启示?
a 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读书可以改变人生,非学无以成才。
b: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c;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开卷有益”是良言。
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 ,谈谈两文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
劝学 就学 赞学
孙权 ————— 吕蒙 ————— 鲁肃
孙权劝学教案一课时篇四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两课时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子停顿。
(2)、利用课文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3)、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
(4)、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理解文章开卷有益的主旨,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乐知者”。
(1)、理解、运用文中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文章主旨。
(3)、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4)、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自读质疑、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利用多媒体)
1、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2、播放动画故事《司马光砸缸》
根据以上三则资料,提问:(多媒体显示)
(1)、由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这首歌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我们能想到有关三国的一些人物和故事。
(指名同学介绍)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这是师旷劝晋平公学习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中的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活到老,学到老。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同时也说明,开卷有益的道理。
2、《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撰。294卷,又考异、目录各30卷。司马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19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帮助编撰者有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司马光总其成,删订定稿。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1362 年史事,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注释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为《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也做了一些工作。
3、关于吕蒙
吕蒙(178――219),三国汝南富陵(现在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字子明。少依孙策部将邓当,当死,代领其部属。从孙权攻战各地,任横野中郞将,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死。
(一)、读一读
1、老师范读或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朗读停顿,准确断句。
3、学生再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如:(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的语气)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二)、译一译
1、参考注释,根据平时的积累,疏通文义,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1)、重点字词:[初]当初。[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家。[孰若]与……相比如何。[遂]于是,就。[但]只不过。
(2)理解下面句子含义。
a、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这是一个状语后置的句子。以:拿,用,介词。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应理解为: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3)根据学生翻译情况教师进行修正补充。
(三)议一议
1、吕蒙是怎样从“吴下阿蒙” 而变为让人“刮目相待”的?
(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就学”。)
2、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3、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 “刮目相待”?
(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
4、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表明的?
(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言语中侧面表明的。)
5、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6、 “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7、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四)练一练
1、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也作“刮目相看”。刮:擦。
(造句随堂提问)
2、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呢?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作为肩负建设祖国重任的中学生来说,知识对我们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今天的学习生活呢。联系课文,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在写作上以对话为主,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希望同学们多读书,不断完善自己。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劝学 就学 赞学
孙权 ——→ 吕蒙 ←—— 鲁肃
(善劝) (肯学) (爱才)
吴下阿蒙 ————→ 刮目相待
启示:肯学、勤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朗读节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教案一课时篇五
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安排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十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清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六、背诵课文。(可当堂检查)
七、说话训练: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八、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一、二。
孙权劝学
《资冶通鉴》
劝学:辞~就(恳切、关心)
议论:非复吴下阿蒙(惊异、赞叹)
何见事之晚(自得、自豪)
(马骏)